“地板价保单”让车险自律公约夭折,去中介化和父爱主义或许才是解药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保险文化   2019-10-27 06:02   1234   0




随着中国寿险不断深化渠道改革,加强营销人员“量质齐升”,曾经依托保险科技而风靡的“去中介化”论断,如今在保险圈内已是讳莫如深。


世殊事异,风水流转,一则“地板价车险”消息犹如入水巨石,激起层层波浪。


车险自律公约下的“地板价保单”


所谓车险自律公约,其实是为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秩序、遏制主体不正当竞争,由银保监会向各家财产保险公司下发的《关于商业车险费率监管有关要求的通知》(2018)57号文。


此文下发的背景是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进一步放开自主定价范围,部分险企为了市场份额导致渠道费用倒挂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车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报送商业车险产品费率方案,具体包括新车业务费率折扣系数的平均使用情况及手续费的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原有商业车险产品最迟可销售至9月30日。


8月份,各家财险公司在除广西、陕西、青海之外的33个地区正式实施车险“报行合一”,即保险公司报送给银保监会的手续费用必须与实际执行的政策保持一致,行业统一手续费上限,不得以任何形式突破。


地板价保单就出现在自主定价范围全面放开的广西。据了解,其承保车型是2011年产的丰田汽车,承保方为广西某中型规模的财险公司,保单生成时间为2018年9月15日,一年保费143.05元。这份车险保单承保的具体险种有:第三者责任险(保额100万元)、车上人员责任险(包含驾驶员、乘客,保额各1万元)、不计免赔险。


地板价保单引来的行业内普遍关注。有人表示这样的价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体现了三次商车费改的目标,有人则认为这样的价格不合理,将为保险公司赔付充足率留下巨大隐患。


车险费率公约夭折,中介乱象风云再起?


地板价车险的背后,无疑是愈加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车险市场的现状大概正是中国财险市场的缩影。而对于渠道费用来说,则是整个行业的代表。


目前,中国车险市场呈现马太效应,集中度在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之际不降反升。中小险企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大型保险公司渠道布局领先,内部组织科学,成本优势明显,保费规模增加和盈利能力优势双因素共振,竞争优势显著;而规模较小的险企则由于渠道成本高导致费用率、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就此背景,如果商车费改一步到位,那么中小险企的车险业务将成为巨大的历史包袱。也即中小险企其实需要有一个软着陆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监管层看到了,所以有了自律公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自律公约可以说是一个集体博弈平衡的结果。


但可惜的是部分保险公司却没有看到,加上地板价保单的冲击,部分险企的车险业务出现断崖式下滑。如果自律公约无法保证车险业务实现软着陆,险企便只能选择突破其红线。


据报道,这些公司突破自律公约“红线”的手法相当隐蔽,甚至令监管部门“无据可查”。


明面上,一些财险公司还是遵循自律公约的,发票按照上报银保监会费率时约定的手续费执行;但暗地里,还会另外“补贴”一些费用给中介渠道商,暗补的主要支付途径有两种:一是在积分商城购买积分后转赠,二是通过技术服务费结算。


中小险企的求存行为无可厚非,而车险中介费用乱象却又是行业顽疾。对此,监管的态度或许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监管治理中介费用乱象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这从一年来的银保监行政处罚情况中可见一斑。


中小险企之所以敢于突破红线,无非是没有付出足够的代价。一是违规成本太低,数十万的罚金相对上亿元的保费收入,无疑是九牛一毛。二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父爱主义犹存,自律公约其实就有父爱主义的成分。如果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没有让资本付出代价的决心,那么行业乱象就不可能根治。


“去中介化”能否成为车险费率解药?


对于地板价车险,某车险专业人士认为,“当价格到底,甚至普遍出现亏损时,保险公司的自我变革才能真正发生。此外,那么少的保费,可支付的中介费用空间大幅压缩,代理渠道和代理人单纯依赖佣金很难生存。”


另有消费者表示,如果保险公司自营修理厂,不仅能赚一部分钱,而且保费能再降低一半,也就是说如果管理好,最终保费可能降低六七成。


综合以上两个观点,可见对于车险渠道而言,最终的解药可能是“去中介化”。也就是说,车险中介乱象之所以无法根治,表面上是渠道管理乱,实质是险企竞争乱。


因为就车险市场而言,消费者信息掌握在渠道手上,因此渠道可以倒逼险企。险企要抢市场,就必须要抢渠道,于是险企间的白热化竞争导致渠道费用倒挂。


治理渠道费用倒挂的方法就是要将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从险企转移到渠道,无法全部转移至少也要部分转移。就此而言,“去中介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父爱主义不可取,在审慎监管的顶层设计之下,其实可以全面放开市场。正如业内传言,如果让微保上线自主定价的车险业务,那么很多险企及中介渠道就“可能连汤都喝不到”。


正如媒体所言,车险市场进入微利时代。其实就现状而言,车险市场整体也是微利时代。之所以提及利,无疑是基于保险作为营利性市场主体,是资本的盈利工具而言。而就保险行业而言,微利或许才是正常的。只是当前中国车险的微利并不是良性的微利。


在世界范围内,以“去中介化”模式运营的一些创新险企,其实也都在向微利模式靠拢,甚至为了保证保险的本身的互助性,而将盈利反馈于社会或返还消费者等。


中国的保险市场或许也需要这样的回归保险互助属性的思维!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0
帖子: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