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词汇 | 扶贫理论:贫困与不平等测量(中国农村贫困线&购买力平价)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2018-4-28 23:18   4055   0
扶贫词汇

第一部分:扶贫理论
(二)贫困与不平等测量

贫困与不平等测量:中国农村贫困线
指我国政府颁布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界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对象的贫困标准,也称扶贫标准。

中国农村贫困线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是我国政府颁布的,属于全国统一的官方农村贫困标准;第二,它以社会可接受的最低限度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为标准,属于消费贫困线;第三,农村贫困线的最主要功能是界定扶贫开发工作对象,确定享受政府扶贫政策的受益目标群体,以及测算贫困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第四,农村贫困线是一个动态概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农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予以适时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定的第一个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热量—恩格尔系数法”测算得到的,这就是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贫困标准(通常也称为温饱标准或绝对贫困标准)。1990年我国农村贫困标准为300元,2000年为625元,2007年根据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为785元。2000年,在继续使用原贫困标准的同时,我国还新制定了865元的农村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年底,这一标准调整为1067元。2008年,我国将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196元作为国家扶贫标准。此后,根据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这一扶贫标准于2010年调整为1274元。

2011年,中国政府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新标准比2010年标准一次性提高了81%,对应的扶贫对象增加到1.22亿人(2011年底数)。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不仅考虑了基本生存需要,而且还兼顾了部分发展需要,体现了我国政府决心覆盖更多的扶贫对象,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民群众享受扶贫政策扶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吴显中)
贫困与不平等测量: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简称PPP)概念是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其基本涵义是,两国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比率来决定,这一比率就是购买力平价。

假如,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在A国市场花费了80元A国货币,在B国市场花费了20元B国货币,那么,对于这篮子商品来说,A国货币对B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是4:1,也就是说,A国的4元货币购买力相当于B国的1元货币购买力。更一般地,对于某些确定的商品而言,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关系可由公式e= PA / PB表示,e成为购买力平价换算因子。

有了购买力平价换算因子,就为比较国与国之间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主要经济指标,提供了一个货币计算单位换算工具。为了从国际层面来比较各国的经济业绩、生活水平、收入分布和贫困状况等统计数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和世界银行从1968年开始,共同实施了一个称为“国际比较项目ICP”的全球性统计合作研究项目,每隔数年时间测算出各国货币与国际美元(实际操作中将国际美元视为美国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平价PPP换算因子。有了购买力平价PPP换算因子,就可以将各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贫困线)的计量单位由本国货币统一换算成购买力平价PPP美元,以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谭诗斌)
摘自《扶贫开发常用词汇释义》 范小建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微信ID:RUC_CAPRI
责任编辑:汪 婷、胡 骏
投稿邮箱:capriofruc@163.com
欢迎关注投稿!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