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水牛城公约就和这个情况很类似。当时,自动钢琴制造商在水牛城的Iroquois酒店进行关于自动钢琴行业标准化的会议。主要的议题是在自动钢琴打孔纸卷轴上每英尺要打几个孔来控制钢琴演奏出的乐曲。在这次峰会之前,一些制造商偏好九孔\英尺的卷轴,一些制造商偏好八孔\英尺,这样的差异导致了自动钢琴成本增加,制造商无法统一标准,消费者也往往会因此感到很迷惑。在“Gathering of the Player Men at Buffalo”一文中,Music Trade Review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当众人争执不休的时候,有线电视公司的代表P.B.Klugh表示他们采用的是“一英尺九个孔”的标准,并且“我们不接受任何对这个决定的质疑,因为(我们)目前的标准提供了令人非常满意的音乐效果。”尽管有少许不满意,制造商们还是接受了Klugh的意见,于是,今天的自动钢琴就都适用于是九孔\英尺的标准的了,没有人会生产适用于八孔\英尺的自动钢琴。
如果你上到W3C理事会的主页去浏览关于互联网动态的信息,比如HTML5的标准细则,那么你很可能因为那些像法条一样干燥晦涩而正式的语言而对标准化的过程产生一些幻想。你或许会认为W3C的峰会就像数学家峰会或者物理学家峰会一样,只是一群该领域的专家们,在这里是电脑天才们,冷静而理智地辩论着诸如半导体的位置一类“他们的世界”的内容。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正如那些像法条一样干燥晦涩的条文一样,许多“推荐标准”的确立也经历了堪比立法所需的激烈博弈,无数批驳对手的公开信、怒气冲冲的博文和理事会成员们无时无刻需要提防着的暗枪冷箭都可以辅证这一点。理事会从来不羞于承认这一点,机制的制定者们相信一个博弈的平台可以促进最终良好的结果。Stephen R. Walli,Stephen R的商业战略负责人则将峰会比作外交舞台,他写道“技术标准化是商人间的外交博弈,每一个参与者都想在确保自身领域的绝对权威的同时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
HTML的前身,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的合作作者之一,Charles F. Goldfarb则更关注峰会在技术标准化中取得的成果。在1974年的一封Email中他写道“在这个高度政治化的舞台上,长期的规划者们和并不会长期驻守的负责人员导致了一种焦点的缺失”,我们这样理解他的话:对标准的需求,就像对法律的一样,孕育于最基本的冲突中。出于这样的需求,在HTML的第一版中理事会便对标记语言在实际文本的使用中做出了规范。比如用户需要在网页中写一个标题,那么用户便需要这样处理:“标题”,就是标记,“标题”这两个字就是字符数据。如果用户使用的浏览器可以输出HTML规则,那么当这样一段数据出现时,用户就会看到正式的大标题出现在浏览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