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路上到底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募格学术   2019-7-7 22:23   3340   0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yMzQyMQ==&mid=2650611455&idx=5&sn=0c43fa3164aa2f5c37daacd5bfc246c4&chksm=be42956d89351c7ba5175db656b3f490a0881b9e67d07889ba33e4fbf56468fac38aa59bfa92&scene=21#wechat_redirect][/url]
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作者:阿冬,一枚高校从业者

最近总有毕业生问我:求职路上到底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说实话,这个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因此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不过,作为一名老师,我曾亲自见证过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求职历程,也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一些关于毕业生的求职故事,因此,在这里,我谨以过来人的身份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继而希望能给后来人以参考。



记得前不久《开讲啦》中有人向西安交大校长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选大学和选专业哪个更重要?王校长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专业和学校都很重要,但是如果要我非得排个序的话,我把学校排第一位。

虽然这句话的出发点不是针对求职的,但是对于求职路来说,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同样适用。

我一直觉得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学校的重要性要远高于专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求职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你是否有资格拿到求职的入场券。



我有一个发小,高中学的是文科。当年高考时,考了接近580分,完全有能力选择一所211学校的普通专业就读。可是不知听谁说的,专业要比学校重要的多,所以在填志愿时就稀里糊涂的填了一个普通一本所谓的热门金融专业。

可是毕业求职时,他才突然发现,自己当初错的是多么的离谱。

按道理说,他读的是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求职时也应该一路畅通,可事实是,他求职却屡屡受挫,尤其是当他想进入一些好的金融部门时,HR都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告诉他说,我们需要的是211、985这样学校的学生,虽然你也很优秀,但抱歉,你不符合我们的条件。

在接二连三遭到拒绝后,好友曾质问过一位人力:为什么你们招聘时不能将专业放在首位,偏偏要将学校摆在突出位置,难道学校比专业更能代表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吗?

HR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我们人事部每天都会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那么作为人力从业者,我们为了优中选优,只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简历区分开来,其中以学校作为划分标准是再也合适不过了,因此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把985、211放在一边,另外的扔掉。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好友投了那么多简历都石城大海。因为专业再好也没用!学校不好,在第一轮就pass了。

紧接着,HR还补充道:我不能说专业不重要,但相比与专业而言,我更看重学校。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我们有着一定的行业和学校门槛,所以我们没法去破坏这个规则,也不能随意的降低选人用人的起点;另一方面,在互联互通的当下,我们更看重一个求职者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完成学业的。

通常来说,如果他毕业于一个学者、大师层出不穷的高校,那么我会不自觉的认为他在四年里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高人指点,而且大学里形成的格局、眼界以及人脉会在今后帮助他更加全面的发展。这正如王校长所说:学生的成才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养成。

正因如此,好友最终不得不一次次的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和求职方向。后来在一次聚会上,好友异常后悔的说,如果有机会重来的话,他绝对不会像当初那样冒冒失失的将专业作为首选项,相反,他会拼了命的选择一所好学校。



《演说家》中张雪峰曾和马丁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当时马丁说他的企业招的全都不是重点学校的毕业生,而张雪峰立刻回击他说,所以你的企业不是世界500强。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极力赞同张雪峰的,虽然他讲的未必全对,但至少他说的是实话。纵观现在的招聘会,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越是好的学校,越是名企扎堆现象严重。即使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名校毕业生求职的机会也要比普通人高很多。

因此,无论你的学校将你所学的专业鼓吹的多么多么厉害,排名在全国是多么多么的靠前,可现实总会啪啪打脸,因为你在校园招聘会上几乎看不到500强企业招聘的影子。

当然,学校未必就代表一切,在求职过程中,也有很多非名校的毕业生因为专业优势而获得了名企的亲睐。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样的概率要远远低于名校毕业生。

就拿我们高校这样一个行业来说,你可能无法想像到学校的重要性有多大。在这里,根本不会有人会去考虑你的专业是热门还是冷门,也不会考虑你的专业是强还是弱,它衡量求职者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是否毕业于211学校。因此,这就造成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高校无论是招聘老师还是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最低的起点都要211的毕业生。

诚然,在教师招聘上提出学校要求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做科研是极为考验智商的。但对于行政岗位来说,我实在想不到为啥也要有学校限制。

曾经,看到有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明确指出不限专业,只限学校和学历。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学校的吃香程度要比专业的吃香程度好的多。

很久以前,看到智联招聘出具了这样一个调查报告:工作和专业对口的仅占26%。这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现实工作中,专业的壁垒不是影响求职者上升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这样说,你所谓的专业优势在现实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那么多的HR会将学校置于专业之前。




如今,又一年的高考招录即将开始,对于那些懵懂无知的学子来说,又将在专业和学校之间徘徊不定。所以在这里,我想借求职这件事告诉他们,如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建议取学校而弃专业也。











你在看这篇文章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5
帖子: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