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种活法,叫向死而生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慈怀读书会   2019-6-7 17:47   1908   0

[url=]
[/url]
收听最新一期好书解读《撒哈拉的故事》
请点击上方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url=]每天一本书[/url]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书友大家好。

今天在[url=]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url]上更新的书是[url=]《撒哈拉的故事》[/url],这是慈怀读书会为你读的第五百十一八本书,点击上方图片,立即收听本书。

每个周末,我们在公众号上为大家回顾两本优质好书。下面,我们要一起回顾的书是《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

原著 | 李开复
解读 | 婉兮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韩丹朗诵

[url=]
[/url]

开始阅读之前,我想请大家先假设某天,你的体检报告出现异常,医生说你得了癌症时日无多。那么,你的反应是什么?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

今天要读的这本书,讲的正是那些与癌症相关的思考和感悟。遗憾的是,它不是假设,而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李开复。

在2013年之前,这三个字代表着着奋斗、拼搏、积极向上、勇往无前等正能量词汇。

作为曾在微软、苹果、谷歌这三家顶级科技公司担任要职的华人领导,李开复被誉为“青年导师”、“创业教父”,还曾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

可在52岁生日到来之前,李开复却被查出慢性淋巴癌,由此开始了17个月的抗癌生涯。

病情稳定后,他将自己病中的所思所悟集结成这本《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

在此书之前,李开复已经出了五本书,但没有哪本能像《向死而生》一样震撼人心,或许是因为真实的生与死,早已经赋予了文字强韧坚硬的力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这本作品吧。

在本书面前,我们都应该觉得幸运,因为无须补修死亡学分,也该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最该追寻的,什么是能够自我实现且拥有的理想人生。

为了叙述方便,以下内容我将采用第一人称:

[url=]
[/url]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与死亡交手

2013年,我带着女儿在欧洲旅行时,忽然接到了妻子的电话。

她说,有个生活规律身体健康的朋友,心血来潮去做了一次体检,不料却查出了肺腺癌四期。太太吓了一跳,嘱咐我也去做个检查。

为了让妻子安心,我照办了。没想到,医生在我的腹部发现了阴影。

接下来,我做了正电子成像、PET、腹部穿刺等检查,最后确诊为淋巴癌四期。

而此时的我,正处在人生最好的阶段。在历经苹果、微软和谷歌的打磨后,我踌躇满志地建立创新工场,各界都对我投以高度关注,投资人对我信赖有加,微博上有五千万粉丝,我的影响力在与日俱增。

可褪去光环,我却成了呼吸之间就会顿失所有的病人。

此时我才知道,当身体受到病痛的威胁和折磨时,过去用理性头脑堆积起来的信心完全帮不上忙!我只想逃,甚至想大声号叫。

我仿佛被禁闭在一间玻璃屋里,外面那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属于我了。

生死哲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指出,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我开始痛责老天,一遍遍思索自己犯了什么错。然后我开始向神明祈祷,希望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早睡早起补过向上,弥补自己从前的亏欠。

与此同时,我决心奋力一搏,想方设法找出救命方法,只要能救命,我都愿意去尝试。

我试过中医、食补,还有五花八门的另类疗法,但作用都不大。

于是我开始自己研究病情,至少对医生的治病策略和用药思维不是茫然无知,我读了很多医学论文,忽然发现了可以从“顶多活几个月”变为“至少还有好几年可以活”这一理论。

这个发现使我振奋,癌症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悄悄起了变化。

我开始对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个性、处世态度做全面省思。

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会遵循着过去的惯性继续走下去,获取更优渥的名利地位、创造更多的成功故事。

但这场大病却打开了我心里的某些角落,我会随时提醒自己,让心更开阔,以便倾听、探索更广大的未知事物。

[url=]
[/url]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病中觉悟

化疗后,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医生建议我运动,我在尝试过几种运动方法后,选择了每周爬山两次,同时让自己放空。

某天上山后,我决定不按原路返回,却不知不觉走到了慧济寺——父亲灵骨所归之处。

我拜过菩萨,到父亲灵前合十默祷,止不住的泪水奔涌而出,好像把我满肚子的辛酸、委屈、疑惑和忏悔也一起宣泄出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可我不仅毁伤、糟蹋了,还险些丢了性命,所以站在父亲灵前,总有历劫归来、大难不死的庆幸和忏悔。

当初查出腹部有肿瘤,我仿佛被判了死刑,生命可能只剩下100天。我开始一遍遍假设,如果生命真的只剩下100天,我会怎么做?

让人意外的是,从前那些非做不可的事情变得可有可无,比如筹备演讲、接受采访、完成某个投资案子、编辑微博内容……

而那些能够等一等的“小事”,此刻却迫在眉睫起来,我想陪着妻子回忆我们的时光,想带女儿去她最喜欢的泰迪熊博物馆,想和母亲一起翻看我们的老照片……

我也终于了解到,人到无求品自高。若将名利挂心头,便如苍蝇追逐腐肉,是把人生追求浪费在了满足最低欲望的层级上。

过去,我试图改变世界,把“最大化影响力”当作人生目标,把自己也活成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我把自己塑造为一个每天只睡5小时的“铁人”,凡事都要讲效率。

可在病中,我发现自己渐渐不再那么注重效率,我反而敞开心扉接受所有的可能性,不再计较某件事具有多少“意义”时,我的焦虑感也减轻了。

至少,我学会了不用别人的标准参与竞赛,能更从容地走自己的路。

曾经,世俗的成功让我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如今病来如山倒,反而把我心里的“自我重要感”去除。

我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不把不如意之事看作“果”,而将它视为“因”,好比生病,它可能点醒我们活得更健康。

[url=]
[/url]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最有价值的人生

我和妻子去拜访老友,偶然发现他家的桂花和躺椅都很惬意,忍不住大加赞赏。

可接下来,主人的话却让我很尴尬,“你又不是没来过,那些桂花在我家种了快10年了吧!这躺椅早就不知让你坐了多少次。”

从前我的生活节奏太快,真的没有停下来去感受桂花的甜香与躺椅的舒适,哪怕下班回家,哪怕跟着女儿去看夕阳,我也忍不住要掏出手机看,唯恐自己会错过重要信息,对周遭种种浑然不觉。

美好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人人都懂这个道理,却很少有人真正放在心上。所以每一天都要认真去过。

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人生。

因为这场重疾,我从过去的生活、工作和许多思考模式中急流勇退,重新思考五十岁以后的人生该怎么安排。

我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的阶段,对自己过去的许多信念、价值观,都产生了动摇。

抛开所有外在名声和世俗成就的光环,我是否成为自己想要做的人,能够得到自己的肯定?

我开始做一个凡人,跟着两个女儿去逛夜市、参观博物馆、喝咖啡,跟着女儿们挤眉弄眼地玩自拍,不再害怕别人把我认出来。也会和朋友旅行,完全不安排行程,早晨醒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渐渐地,我看人、看事物的角度也都跟过去不同了。

我可以在事先毫无安排的情况下随性演讲、能为给我写信的留学生推荐实习机会、与素未谋面的病友书信往来。

我敞开自己,自由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缘份,我愿意把时间花在那些无利益但有意义的事情上。

朋友说我变了,过去很高冷,如今从神坛上,来到了凡间。

抗癌治疗持续了十七个月,我听从医生的建议,化疗和标靶治疗双管齐下。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让我饱受折磨。

六个月后,腹部的肿瘤大多清除干净了,我感受到了重生的喜悦,于是便回到北京,重返工作岗位。

和之前不同的是,我把工作、公益、家人、朋友和休闲的时间比例做了调整。

过去的我,工作第一,事业第一;现在,家人第一,健康第一。

我仍然热爱工作,但也学会放下偏执,不再计较是否最大化利用时间、最有效发挥影响力,也不再把世俗价值里的名利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愿挖掘自己的内心,去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

我想,这样的人生才会圆满,没有遗憾。

[url=]
[/url]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健康,我对自己的承诺

从前有网友这么形容我:
“这是一个太完美的人,似乎二十四小时都高度自控,绝不生气、绝不失态,如同一台高度智慧的机器,这内在承受的压力,何处释放?所有的角度都滴水不漏,太不真实!”
但事实上,我的很多“神话”,包括“铁人”称号,以及不论半夜或清晨,随时回复电子邮件……其实都是用惨重代价换来的。

健康被当作了成就的祭品,我透支生命而不自知,甚至对身体发出的警报视而不见。

事实上,在患癌前,我就长过肉脊椎,也患过疱疹,但我丝毫意料不到,这就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在重新认知工作与生活后,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善待自己的身体。

我依照台湾名医郑慧生针对想要健康却又缺乏行动力人群提出“四个八十分自我管理法则”(即饮食、运动、睡眠、压力相互制衡,不必样样都要做到一百分,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环境条件,找出自己的可行之处或困难之处,调整互补平衡,只求八十分就好。),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 睡眠方面:

我曾经几十年如一日,十一点上床,五点起床,别人觉得我像机器一样精密而高速地运转,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白天靠咖啡提神,晚上吃安眠药才能入睡。

所以大病之后,为了补偿身体亏损,我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睡觉。

我强迫自己戒掉安眠药,每晚十点就寝,睡到自然醒。

开始也会睡不着,我试了很多办法,9点就不再接触手机和电脑,刻意用柔和灯光来营造睡眠氛围,睡眠质量也渐渐好起来。

我总结了以下有五个优质睡眠诀窍,或许能帮到你:

1、睡前不要安排费时费力的工作。

2、设定一个停止工作的时间,睡前加班,远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3、记录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4、不要因为失眠而感到压力大,放松最好。

5、睡眠的质量比时间更重要,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

  • 饮食方面:

我从小贪吃,酷爱大鱼大肉,年轻时甚至能一口气吃下三斤牛排。

工作后应酬多,对夜宵也情有独钟。如此经年累月地糟蹋肠胃,不知积累了多少垃圾在身体内。

生病之后,我开始全素饮食,可决定化疗后,医生却告知,全素饮食有可能营养不够。

最后我听从建议,实施“足够”而非“绝对”的原则,什么都吃一点,但遵守四个“足够”——足够杂、足够粗、足够素、足够天然。

  • 我用高纤维食物代替精细食物,用五谷杂粮代替精米白米,多吃食物,少吃食品。

  • 注重早餐,晚饭只吃五分饱,午餐则随兴享受,至少平均到七八分饱,并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把肉食比例减少,把粗粮蔬果比例调高。

除了饮食之外,我也开始注重排泄问题,开始相信身体发出的信号,饥饱、睡意、便秘,都不能忽略。

  • 运动方面:

世界正在惩罚不运动的人,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以前我不爱运动,甚至觉得运动是在浪费时间,生病后,我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周爬山三次,每次至少一个小时。

整个过程心无旁骛,彻底把脑袋放空,渐渐从流汗中获得快感。

  • 压力方面:

我以为压力常常伴随着痛苦,现在才明白它不易察觉,我整个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却对自己的压力、紧张与焦虑毫不知情。

做过压力测试后,我开始绘画、摄影甚至烹调,或听音乐、看电影,学着彻底把脑袋放空。

就像星云大师所说:面对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药。病痛最喜欢的就是担心,最怕的就是平和。

我试着让自己快乐、宁静,把健康作为给自己的最大承诺。

[url=]
[/url]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家人,教我懂爱

有时候,我反而会感激这场病。它没有夺走我的生命,却促使我开始反思,让我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打量周围的世界,对守护在我身边的家人,都产生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十一岁到美国去做小留学生,工作后常年在外,没能陪在父母身边尽孝。从前忙于工作,总舍不得请长假休息。

多年来,只要有假,我一定回家看母亲,朋友都觉得我孝顺,我也觉得这是我能做的极限了。

生病后我才发现,以前的做法只是敷衍了事。我开始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小事上,并越来越内心平和。

母亲得了失智症,已经认不得人,彻底变成一个老小孩。我没办法再跟她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但至少可以陪伴她,跟她一块吃饭,买她喜欢的东西、小玩具,和姐姐一起陪母亲打糊涂牌、抛接小皮球。

我也常常去慧济寺看望父亲,站在他的灵前,回顾他生前种种,用“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来勉励自己开始新的人生。

抗癌治疗的17个月里,五个姐姐帮了我大忙。

大姐负责做料理;四姐夫妻跑到医院陪床;二姐每天都会掐着时间送来新榨的果蔬汁;三姐远在美国,肩负起了分析检查数据的任务;五姐陪我上医院,给我做心理辅导,始终任劳任怨。

我是家里的老幺,从小受尽宠爱,只是恣意享受手足亲情,以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可病中细思,却从她们的一举一动中领悟出难得和可贵,一颗心也柔软起来,只觉得自己被爱紧紧包围。

妻子二十多岁就嫁了我,和我一起捱过苦日子。她从未上过班,从未遭受社会磨练,偶尔还会犯迷糊。

可疾病来临时,她反而坚定而从容,一路领着我,把我一步步带出低谷。

病中准备遗嘱时,回顾一生,惊觉我最珍贵的资产,其实就是我的妻子和两个女儿。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忙事业忙工作,当我抽空陪伴她们,也总想着公事。结婚到现在,全家只旅行过两次,更错过了孩子最需要我的时候。

病中想起种种,只觉得愧对家人,我暗暗告诉自己,从今天起,我不再只把剩余时间分给她们,我要把她们放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我给女儿写信,陪她温习功课,指导她申请大学,享受平凡琐碎中的亲子之乐。

我们在台北买了房子,将它作为长居养老之所。我为自己设计了书房,也装上KTV设备,方便家庭聚会时,和妈妈姐姐们纵情欢歌。

妻子不爱买名牌,也不爱逛街,家是她的城堡,她常常做一大桌子菜来表达对家人的爱。

于是我为她设计了一个超级豪华的大厨房,我一件件打理,上网到全世界去搜寻最适当的产品……

我所做的或许还很有限,但这是我对家人最真诚的“爱的表达”。

我想我真正明白了家的含义,也重新认识了每一个亲人,对从前习以为常的东西怀有真正的感激──比如生命、比如家庭、比如看似寻常的每一天。

我深感这是上天给我的祝福,我会带着警醒的心,开始我的第二段人生,更踏实自在地活出自己!

[url=]
[/url]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以上,就是李开复修来的死亡学分。读罢心情复杂,庆幸、忧伤、悲哀、失落、豁达、恐惧都一齐梗在喉间。

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带着些李开复从前的影子。用健康来换取名利地位,几乎是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宿命。

我们也熬夜加班、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工作、压力大到夜夜失眠,有意无意地忽略身体发出的警报,同样没时间陪伴家人,被工作和事业绑架的人生,现实中比比皆是。

建议每个人都读一读这本书,因为经历从鬼门关里逃出来的那些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总会更深刻一些。

生死磨砺往往能触动深层次思考,让人从中悟出玄机来。

这个时代太快了,人人都在奋力向前冲,为了世俗眼中的成功不遗余力。

可是所谓的“成功”,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钱财地位威望影响力拼凑而出的圆满人生,是否真能让你身心舒爽,找到生而为人的最极致乐趣?

不,事实上,世间有更珍贵美好的东西。比如和爱人牵手漫步、看着孩子嘻笑打闹、安安静静地喝茶赏花,把一个又一个的普通日子过成诗。

功名利禄之外,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停下来细细玩赏咀嚼的乐趣。那延绵不断的欲望,偶尔用来做做前进动力就好,可别让它掌控了你的整个人生。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抽筋剥皮中缓过劲来。与其向死而生,不如阻断死神的提前敲门。

所以从今天起,请好好吃饭、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健康活着,才是人生一切幸福的大前提啊。


慈怀每天一本书曾经读过的书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url=]《活着》[/url] [url=]《围城》[/url] [url=]《岛上书店》[/url]
[url=]《不完美,才美》[/url] [url=]《心静的力量》[/url]
[url=]《好妈妈胜过好老师》[/url] [url=]《傅雷家书》[/url]
[url=]《爱的五种语言》[/url] [url=]《亲密关系的秘密》[/url]
[url=]《干法》[/url] [url=]《影响力》[/url] [url=]《六项精进》[/url]
......
已为您读了五百十一八本书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二百一十四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与Pexels

*文:婉兮,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专栏作者,个人微信平台:婉兮清扬。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url=]【慈怀每天一本书】[/url]
你的心灵成长图书馆
带你在碎片化时代
高效地吸收好书精髓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由于政策限制,苹果用户如需购买
可添加客服微信【ID:chdsh03】购买


[url=]
[/url]
今日话题好好吃饭、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健康活着,才是人生一切幸福的大前提。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55
帖子:11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