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宏观】盛军: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猜想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未名宏观   2019-5-25 15:17   1812   0

来源: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电子期刊《原富》2019年第4期总第48期
作者:盛军(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内容提要:
通过分析2019年宏观政策,指出今年宏观政策的重要特征是定向政策主导,而最重要的宏观政策变化是减税降费升级和就业政策升位,经济增速目标的下调表明经济增长政策已经让位于就业政策成为二级辅助政策;在分析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对新政策取向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深刻剖析;结合对宏观政策的分析,对宽信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汇率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今年的经济预测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并作总结。
盛军:尊敬的苏剑主任,各位教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很荣幸来与大家交流学习。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我先讲一下感受,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论坛,把不同行业的人,实业界、理论界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是不常见的一种论坛形式。首先让我想到了我在博士期间学过的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他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很有趣味的结论,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如果说你交往的人和你平时的知识交集越少,比如说,行业差异越大,知识背景越不相关,你会得到更多的更有效地能力提高,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智慧,更好的逻辑结构,你的人生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成就。简单说,两个人的相关性越弱,人生轨迹差异越大,越有收获。我到这儿来参加这个论坛,发现这是比较少见的一个论坛,不同行业的人,理论界和实操界的人,大家一起来碰撞思想,我想按照这个实证研究结论,大家肯定能够各自得到最好的成长,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前一段看到微信上热转白岩松提出的一个观点,提出互联网的一些媒体可能让你思想死亡,实际上讲的有点像刚才王勇教授讲的概念,当你和这些网络媒体建立联系之后会发现,越来越多推给你的东西,是你喜欢读的东西,都是投你所好的东西,最后你会发现,完全没有别的观点了,不同的观点完全看不到了,你的思想被固化,如同蜘蛛的丝线把猎物缠的越来越紧,直至死亡,你慢慢的就被缠绕,思想会僵化,慢慢的在思想上就会死亡。这可能是当没有一个不同观点的交流之后,没有一个碰撞之后,人已经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世界,无法了解世界的真实,你逐渐会失去思考力和判断力,思想死了。实际上有思想的碰撞,才使思想有活力,甚至绝对一点说,有对立面、有敌人更能使你思想有活力。所以,如果你想使思想更加活跃,防止思想僵化甚至思想死亡,可能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到北大来听这个讲座。
下面我结合我的工作经历来讲一下我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猜想。我结合今年整个宏观经济的政策,表达一下我自己的观点,不代表我所在的机构和官方的观点。
我们首先看一下2019年的政策,应该讲2019年的政策最核心的变化,实际上就是结构性政策更加主导,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是偏总量型的政策,前年到现在,整个人民银行总量的政策也在转向结构化,更多的资金定向,公开市场的投放,降准各方面都是定向的。我们看这个特点,财政政策本身的总体特征就是结构性特征,今年整个宏观政策的核心,实际上是以财政政策为主,以结构性政策为主,结构性政策最大的好处,会发力更准,会去向想去支持的地方,不想支持的地方会回避掉,符合我们国家目前实施更有效,更有力的,效果更好的宏观调控,使我国转型更加加快的初衷。实际上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总体的战略叫创新驱动转型,从政策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转型发力更有力,方向更明确,这是今年政策主要的方向。
我们看今年的政策,我在这儿强调两个方面的政策,是今年比较核心的政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减税降费升级,第二个方面就业政策升位,这是今年两个比较大的政策变化和政策重点。所谓就业政策升位,整个宏观政策,过去就是在讲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今年多了一个就业政策,就业政策升位到宏观政策范畴。这两个(减税降费升级、就业政策升位)是今年最重量级的两个政策。
我们知道,这个政策出来,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时候是倒逼机制,这届政府为什么搞创新驱动转型,也是倒逼的结果,旧的发展模式无法再持续。今年整个政策,特别是两个重量级政策的出台也是倒逼的结果。去年经济发展是低于预期的,大家说经济失速,这种观点非常多,去年中美贸易战整个预期达到了非常悲观的程度,达到了悲观的高值,特别是去年还有一个民营的告急,实际上去年我们整个债券市场违约达到了创记录的1200多亿,这里面民营,如果按照违约存量来讲,全部算起来达到70%,按照违约增量来讲,达到了90%,违约基本上都是民营,而且去年债券市场总体的违约程度也非常高,整个1200亿,是债券市场成立以来,所有年份违约总量的总和。违约本身的情况也说明了经济本身处于极差的水平,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再有一个,资本市场,大家可能已经麻木了,我看了一下,去年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它的下滑程度,不弱于我们股灾那一年,股灾那年的下滑程度也并不比去年高,所以整个这种过于悲观的情绪,以及实际经济数据的证实,使大家感觉到,包括政府感觉到非常大的压力。
在这种倒逼机制下出来的政策往往是最有效的,第一个最有效的政策就是减税降费,总量上来讲,幅度,整个超过两万亿,我们去年的水平是13000亿,整整增加了7000亿。这个为什么重要?我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工作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实际上整个实体经济的边界线这些年是在退潮的,我们知道大海都会退潮,遇到大潮的时候,会退到非常远,我们这些年实际上一直在退潮,退潮的原因在哪里?实体经济所有这些微观运行主体,市场主体的可持续性受到了挑战,经济要发展,作为每一个经营实体来讲,必须有盈利,如果没有盈利的话,失去了整个经营实体存在的基础,就会放弃。我了解到很多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温州地区,我曾经专门找我温州地区的朋友进行调研,温州地区很多的中小企业,都是变卖掉了工厂,把变现的资金去理财,这样起码不至于放在经营实体中年年亏损缩水。再进一步,去博房地产,温州的炒房团前几年也非常的猛,收益好于干实业好多倍。实体经济一直在退潮,我们退缩的另外一个现象是什么?贷款的人是谁来贷款?融资的人是谁来融资?就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央企融资是干什么,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他会去投房地产,会去投理财产品,所以我们在金融界,大家能看到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套利,一个央企,我拿到下浮10的利率,融上10个亿的资金,买上一个理财,这个理财的收益可能是8%,贷出一笔款来,我去买了理财,我的财务费用是倒挂的,用钱套利,或者是委托贷款给别人收高息,整个实体经济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在倒退,同时能够融到资的人,也没有在做实体经济,是在做套利。前两年大家看到为什么去杠杆,我们金融的总量,慢慢要超过实体了,我们融下来的钱都在做金融体系的自转,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我们降税幅度比较大,在各个行业里面,我们的降税降费的水平,能够使行业超过盈亏平衡点达到盈利点,能够使更多的经济实体觉得这个钱是可以赚到的,他可能会去做实体经济,力度越大的话,可能性越大。不仅会维持简单再生产,还会组织扩大再生产,这样实体慢慢活了,实体的海岸线才能涨起潮来。
减税降费的第二个重要性,这两年金融界被诟病很多,金融界不支持实体经济,或者是融资难,融资贵,原因在哪里?首先它没有着力点。如果一个工厂选择不再扩大再生产,一个工厂选择卖掉他自己,整个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必然下降,如果说整个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不足的话,你能把钱送给他吗?他不想要,你不可能送给他。所以我想减税降费最重要的一点,是实体经济从中获得了活力,真正经营的人,从他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判断来讲,他觉得做实体经济是值得的。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简单再生产,他会去扩大再生产,同时就会有了资金的新增需求,需求旺了,银行的投放、金融的投放有了着力点,这个钱才能真正的进到我们的实体当中去,否则进入实体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我说最艰难的这种时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大家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最难的时候,就意味着光明要来,这个时候倒逼你做出最有价值的,最有力度的决策,使这个经济恢复健康增长。所以我觉得提振实体经济的第一个点,是减税降费政策最重要的作用和基础性的作用,当然了,这个减税降费除了总量力度大,我们今年整个减税降费的另一个特点是方向性很强,有两个方向性的选择,一个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制造业的降税是最大的,国家希望对实体经济中转型升级需求,和新动能产生的地方,要给予最大的支持力度,因为他有这样的支持力度,才能使转型更快的成功。实际上我们今年减税定向方面看到这么两个方向,一个是制造业最高,第二是内需的方面,我们看到了有物流,有乡村振兴,旅游养老,这些方面的扶持也非常多,包括扶贫。我们说扶贫为什么是内需的要求?我们的内需现在在最有钱的层次里面,有没有?很少,你家里有劳斯莱斯了,消费需求就是买一个苹果,真正非常有钱的人,消费的动力是少的。而中间这一块儿,能消费的人,现在也比较充足的在消费了,我们缺特别想消费,但是没有钱消费的人,所以我们转型拉升的过程,特别是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靠谁来拉升?三架马车基本上两架是停的,一个是因为中美贸易战,我们投资也没有这么多钱可投资了,内需的重要性正在凸显,所以我们培育新的内需的增长主体非常重要,脱贫会带动有购买力的新的内需主体的培育。
说到内需,我要跟大家讲一个现实的情况,我们的内需实际上是比较弱的,大家也知道整个内需曲线,在近期实际上出现了下滑的态势,前几年我们的新闻报道一直在讲内需增长很快,但是去年以来确实出现了下滑,而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知道有一个手机指数,是年轻朋友消费能力的展现,也在下滑,就说明未来主导力量的消费也在下滑。制约消费最大的问题在哪里,一个是房价,房子一买上,老少齐上阵凑出几百万,只能吃方便面了,租房的压力也很大。第二是健康养老,还有子女上学,都得自己掏,都是大额的支持,必然就会使你的内需制约很大。这是长远来看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民生也好,扶贫也好,包括养老也好,现在国家给农民基本保障这方面做一些安排,实际上一个很重要的点也是推动需求,让人们能够拿出更多的钱去消费。
我是做金融行业的,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两年多一个信用卡的违约率,这两年出现了一个非常高的跳升,从一位数到了两位数,增长非常快,大家有机会可以查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过度消费的问题,我们内需在缓慢下滑,如果把过度消费都去掉,我们的内需水平还会更差,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同志靠什么生活?一个靠信用卡,一个互联网金融,构成闭环的融资还款链,来预支消费,互联网金融前两年一被清理之后,这一融资循环链断了,信用卡不良率就比较高。这两年不良率都比较高是银行和卡公司的普遍现象。90后年轻同志他的消费水平超过了他自己收入的水平,所以如果靠这种循环来生存成为常态的话,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是大问题。第二,现在在90后年轻人出现了新的“极简生活”,过去极简生活是出现在一些富人当中,精神高尚的感觉,现在是很多90后,特别是大都市新毕业的学生,在被动接受极简生活,宅在家里,不敢出门为什么?他的收入水平很低,在租房等大额支出使他收入难以负担以后,,他被动的尽量减少消费,降低消费层次,减少开支,以达到入能付出。所以,他买方便面,吃最便宜的东西,租最便宜的房子。所以内需虽然我们现在政策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只能暂时治治表,根本的解决政策在哪里?就是我刚才讲的几大块,如何控房价,我们的养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健康,这些怎么来解决,让老百姓有钱去消费,无后顾之忧的敢去消费。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关于财政赤字率,今年也有非常多的争议,大家有什么争议呢?国外的记者问总理,大家预期应该达到3.0%,3.2%,为什么今年只是2.8%,原因在哪里?我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也是参与债券这一块儿,对于中国的负债情况比较了解。因为整个财政赤字如果再加大的话,压力会很大。大家可能知道,我国的企业部门,不包括金融的实体企业总体债务率在全世界是排第一的,一点也不含糊,200%多。而居民部门这一块儿,整个从2008年到2017年,不到十年的时间,房贷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2%点几迅速跳升到了60.5%,房贷的水平跳升非常快。第三块,地方政府债,这次财政部刘昆部长答记者问的时候讲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一个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债务,一共是十四万亿左右,隐性债务他没说出一个数来,但是我可以跟大家报告一个数,大约在35万亿以上,有些学者认为会到60万亿以上。我了解到有一个地市有这样的情况,市政府向公务员白条融资,科级的融五万,处级的融十万,给你7%承诺的收益率,这些最后都用于政府项目,所以我可以告诉大家,显性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隐性债务水平是比较高的;另外一个例子,前一段去另一个地市调研,了解到当地政府因怕追责,在去年财政部和审计署的调查中,仍然瞒报隐性债务大约几十亿元的规模。所以我们三个主要部门的债务都非常高,债务约束很大,不能再过度加大财政赤字率了。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业政策升级,为什么放到宏观的层次来作为一个重点呢?我觉得最大的逻辑是什么,因为大家看到了转型的艰难,转型的艰难在于科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靠钱投进去就能出来效果的,而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坚持。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如果说我们咬定这个目标不放松的话,必须要做到一点,就是社会稳定。社会稳定,就业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就业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总量,要保证很好的就业水平,大家不失业,社会不乱,才能更好的转型。第二个,就业现在转型升级出现了非常大的挑战是什么呢?我们现在一个方面是高端科研人才的人数不足,第二个,我们在整个技术工人层面结构非常错配,可能我们垒砖的人非常多过剩,但是我们到生产线上去做的人就严重不足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今年跟就业政策配套的政策,国家加大了两大投入,一个是高校改革的投入,一个是职教改革的投入。这两个会使就业结构最终达到和我们的转型需要相适应,人才结构和产业升级相适应,你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转型,实际上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没有人,其他的很难发挥作用。人作为转型过程中最重要因素,是使就业政策上升到更重要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业政策升级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保证大家有好的收入水平,增加消费拉动内需。就业政策升级的第三个原因,是保证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实际上现在,特别是目前,内需的提升和整个实体经济的激活,可以换取利润支持新动能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资金需要,这也是很重要的。
今年第三个政策变化是,主动下调了增长的目标区间。为什么减税降费升级?减税降费升级很重要的是迅速激活实体经济,更快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尽快蓬勃发展起来,就业政策升位则是是为了更全方位地保障转型的持久平稳环境和给转型助力。
增长为什么要下调,6-6.5%的水平,降到比较低的水平,会不会有危险?我认为最大的逻辑在哪儿,今年政府并不希望拉动经济增长,而是希望托底经济,托住他,不要失速,不因为失速对就业形成冲击,换句话说,经济增长是在就业政策下的配套措施,是服务于就业和转型的配套措施,所以要速度要低一点。第一他要服务于就业,不再是一项主导政策,服从于保证整个社会稳定和支持转型。第二,实际上表明政府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结构,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增长过高的话,拉得过快,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大家想一想,新动能短时间快速发展很困难,大家会选择做什么实现短期快速增长?一定会选择容易提速的传统产能!可能选择提高水泥厂产能,我们刚刚去掉的过剩产能可能又重新复燃,重新走老路,那么,和我们发展新动能的目标将背道而驰。所以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托底经济,而不是拉升经济。这是大的逻辑。
接着讲讲大水漫灌的问题,这和刚才讲的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很多人认为今年是大水漫灌,会像过去08年4万亿一样,钱到处都是,我对这个观点不是太赞同,我觉得首先是刚才讲的,我们整个的债务约束已经非常大,我们整体的债务,不管是内债还是外债,各个主要部门的债务都非常高,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放水。再就是,如果是大水漫灌,我们整个旧模式迅速膨胀起来,资源就很难再往新经济新动能去流,向转型经济去流,那么转型将功亏一篑。与之相关联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宽货币和宽信用。宽货币,这是明显的,今年明显利率的实际水平在走低,这和我们支持民营经济,支持实体经济是相关的,使融资水平下降。但是是不是宽信用?我的理解是定向精准的宽信用,我们现在的信用是宽了,但是今年都是定向的政策,今年政策最核心的内容不是总量,是结构,所以今年结构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要精准发力,你要给最重要的方面去供水,给他资金。哪些方向呢?一个是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第一个定向宽信用,这是保转型尽快成功的;第二个宽定向信用,是就业与民生,就业才能保证有好的环境来促进转型,就业好了,民生好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内需的发展来支持转型,来提高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活力,这样的话,使我们的经济在比较适合的增长区间,保障转型的资金需求和就业需求,所以我觉得大水灌到哪里去了呢?是灌到刚才说的这些方向上去,为什么要大水去灌?是要更加加快转型步伐。实际上是因为转型之难,转型之久,我们的转型,向科技来转型,没有5-10年的时间是很难实现的。再有就是通过保障民生,保障就业来保障转型有一个好环境和好助力。
讲到金融供给侧改革,它的难点在哪儿?在于要商业可持续,前一段政府高调的在谈各种救济民营经济的方法,去支持实体经济的方法,但是实际上大家知道,真正落到真正的经营主体的时候,是要考虑盈利的,是要考虑风险的,所以实际上来讲,我们如果说要真正的实现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最重要的,第一个是刚才说的,减税的力度,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能够使每一个实体经济的企业,能够有自己的盈利能力,企业要有发展欲望和内生动力,这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外部先决条件。所以我刚才讲了,为什么降税这么重要,他给银行贷款就有一个基础,企业有了盈利,有了发展的动力,有了现金流,有了还款能力,银行才能够可持续的来给他提供资金。第二个,从金融机构内部来看,我们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比如说民营企业的一些小型企业,保障民生的小型企业,我们在银行内部,应该有更加降低追责的水平的制度取向。对于金融内部来讲,重要的是什么?问责机制。如果说那些小的企业,银行人员确实不是因为暗箱操作,内外勾结,应该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明细的免责机制和更有好的问责机制,因为这实际上是解决有潜力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有效措施,并应该建立内部引导投向的正向的激励机制。还有一条,就是丰富金融机构的层次,优化配置结构,使资源更多地倾斜于有利于转型的企业。
我再讲一下房地产,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点。一个是房地产大发展的这些年,形成了房地产信仰强化,大家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房市和股市的赌局,十年都是房市赢了。第二个例子,濒临退市的企业怎么来救赎,就是卖一套房。而资产当中,住房资产在家庭资产当中的总占比达到了70%,房地产债务在GDP的水平也达到了50%,房地产信仰这几十年得到了非常强的强化,大家都信仰房地产神话。第二,我想讲一下买还是卖,任志强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去年的时候再谈到房地产,他也觉得有问题了,要转向了。再有一个,房企今年以来的销售数据,包括市场买卖成交数据,更加显示了房地产行业拐点的来临。另外政策面来看,政府正在推进长效机制,房地产税也在加快推出;另外还有雄安新区标志性的引领,抑制土地炒作,全方位建立低价租房体系,解决大家特别是青年人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个未来样本。我觉得房子是用来住的潜台词是什么,房子应该回归它原来的本位,不能靠买房子去挣钱,所以这方面是一个转型的重点。
回溯一下整个管理学的发展,大家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就是从“要你做”变成了“你(自己)要做”。管理,从研究一个人的手怎么来操作生产线才能更好提高效率开始,大家应该都看过《摩登时代》,卓别林扮演的工人在生产线上拧螺丝压力很大,最后见到鼻子都拧,进而就开始破坏机器以逃避工作。控制人的操作不顾工人的感受来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带来逆反、反抗和破坏。后来发展到通过改变流程来提高效率,再后来大家发现需要关注并引导人的感受,就是信息经济学,张维迎的导师,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创立了信息经济学,把管理从对人的被动管理发展到对人的预期和意念的引导管理,管理人的意愿,把逼人去做的管理方法,提升到了引导人主动去干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人自己内心的意愿决定了他愿不愿意干,他愿意干这个活,再难也能干好。比如你追女朋友的时候,笨的人也会变成聪明的人,你想做这个事,苦也会变成乐的,意愿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最后得出的结论,最好的架构,不是高管的机制,而是合伙人的机制。就是说,如果你能够通过体制机制的设置,引导企业中的个人预期,使他在选择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的过程中,在实现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的时候,就能够自动达成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最成功的管理。对于国家来讲,和企业一样,国家要经营好,最重要的是什么,要对每一个个体居民的预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居民预期能引导到主动把自己的个人人生目标优先选择到科技创新和实业上去,你才能使这个国家的创新驱动转型得到实现,每一个国民都愿意成为科学家,因为自己成为科学家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有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高的待遇,他才会去选择做这件事,才会把财力物力精力全部放在这里,才能推动整个国家的所有要素都聚焦于这里,集中聚焦,才能保证这次艰巨转型的成功。只有大家都有这个意愿了,这个转型才能成功。否则,科技和实业这么难做,没有人会去选择的。
所以我想,房地产信仰是必须要去掉的,否则无法建立新的信仰,科技与创新信仰,因为这个新信仰的建立本身就很难,做科研是一个长期费力的事情,是一项艰苦而且不确定性强的事情,要大家主动选择去做,需要加倍的引导。房地产今年的变化,不是涨的问题,应该是怎么来控制跌,实际上大家看到现在一些政策的变化也是这样的,不要误读现在的政策。房地产的拐点已现,不要心存侥幸和幻想了。
我点一下地方城投债,今年对地方政府债管理的思路依然是开前门,堵后门,中央政府不兜底,从2014年清理地方政府债务开始就是这个思路,虽然过程很艰难。所以,地方城投债已经完全和政府信用脱钩,政府信仰不再,因此金边褪色,城投违约将成为常态。包括几家天津的市级城投企业、青海的省级企业都相继出现了债券违约,今年债券到期和非标到期集中,违约可能进一步扩散,大家特别是投资者要高度关注。
人民币美元汇率方面,今年主要的变化,会加大波动幅度,但不会形成预期,无论是升值方向还是贬值方向。今年有很多人又在预测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今年我可以告诉大家,虽然有贸易战的影响,一定会是平衡的汇率,在宽幅的波动。
今年整体的预测就是不可预测,因为今年整个因素会变动非常大,大家知道经济学家预测,有时候说不准的原因在哪里,是因为经济学家预测的时候,整个作为分析基础的主要因素,到结果出来的时候,变成了次要因素,这就是蝴蝶效应,会使预测不准确。特别是今年的不确定性更多。
我觉得今年和近几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中美博弈,其次就是台海形势。中美博弈的两个基本点,在美方,美国是不允许中国有任何挑战它的地位的可能,这是美国政界的共识,他的战略一定是长久抑制中国;在中方,中国现在除了科技创新转型,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必须实现转型和打破中等收入陷阱,这必然会动美国的蛋糕,去争夺美国领先的领域。这是最重要的两个众多变化中确定的锚点。因此,贸易战只是表面,深层次的斗争会持续不断并在不同时期显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台海形势,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有一个重要的讲话,有很多新的思想,我觉得他已经给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明确的最大限度的政策容忍底线,我认为台湾问题必须解决,而且已不能再等,武装解决方案可能会成为更加确定的方向选择。
无论如何变化,我相信,今年宏观政策的正确选择和提前加速实施,会使今年的经济走向平稳,如果能够在今后几年里,能够持续坚持强定向减税、强就业支持的基本政策取向,坚持创新驱动导向在公民个体人生梦想和发展预期上的落地,坚持基础研究的优先地位和国家财力的重点支持,在外部妥善处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创新驱动的干扰,保持目标和节奏定力,不为所动,中国的转型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直到成功。
谢谢大家!
  
(资料来源:本文是作者在3月23日“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沙龙”发言的整理稿,已经作者审定)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
帖子: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