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为何突然叫停 PE 机构挂牌新三板?已经挂牌的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叫停会维持多久?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simpej   2018-10-13 14:48   15392   15
更新:现在所有金融类企业都禁止挂牌了,无论项目处在何种阶段。

12月22日, 证监会口头向股转系统下达了一重大决定: 证监会已叫停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挂牌新三板。对于已经审核通过但未挂牌项目,股转公司将请示证监会处理意见;其余在审项目暂停,何去何从尚需等待。请大家酌情暂停此类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改制工作是否继续建议与客户协商确定。 几个问题:(1)证监会为何突然叫停PE机构挂牌新三板?(2) 已经挂牌的PE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3)这个叫停会维持多久? 那些未挂牌的PE会受到多大响?? 个人认为(1)PE挂牌新三板后往往会有很多资本运作,如九鼎控股中江地产注入创投业务、中科招商举牌上市公司,现在一堆pe蜂拥而上,未必没有效仿之意。证监会的叫停信号看来是不鼓励这种趋势。(2)新三板的设立初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现在新三板市值最大的几家,基本都是这些pe,这与新三板的主体相悖。(3)已经挂牌的PE可能在分层上是否会被区别对待,或者定增有更严格的要求。 请大家探讨 !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沈一冰  5级知名 | 2018-10-13 14:48:21 发帖IP地址来自
私募基金的工作就是替人投资,投的好有分成,投不好也有管理费保底。但是私募基金的LP们可没有公募基金投资者那么好对付,即便是LP接受了私募基金投资失败的结果,多半下一次基金募集也不会参与了,那么今后管理费可就收不着了。所以,私募基金的从业者通常都承受着比公募基金更大的压力。同时,优秀的私募基金在为LP带来丰厚的回报的同时,自身通常20%的业绩提成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而相对地,公募基金按照规模收取管理费仍然是主流。

证监会本次不惜冒着“破坏市场化”的指责,不惜越过亲儿子股转公司亲自下场叫停私募基金挂牌,恐怕事出有因:

首先,私募基金由于目前不能在主板、创业板上市,只能寻求三板挂牌。而三板挂牌的主要动机我揣测恐怕是为了给长期无法退出的LP提供流动性。由于2010年前后的PE投资热潮,导致当时大量的热钱涌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拟上市公司,意图通过上市实现增值和退出。然而2011年至2014年底,出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IPO发行长期处于不正常的状态,2014年底恢复发行后又因为2015年中股灾匆匆暂停,直到最近才重启,而这些基金的IPO项目处于大量积压状态。如果在2010年募资完成,2011年初开始投资,那么到2015年底的今天,仍然属于IPO队列中不算很靠前的位置,加上1年的小非锁定期,恐怕超出基金原定存续期是大概率事件。这部分相对较好的投资资产无法变现,而LP给的退出压力又越来越大,那么提供流动性提前将价值折现恐怕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

其次,2010年到现在,经济下行了可不是一点半点,2010年的时候还是资源、有色、制造等工业企业为IPO的主力军,到现在很多企业可能已经生存艰难,然而这部分股权的估值较为困难,不要说退出,连回购都成为了奢望。这部分投资如何退出和管理是众多不计成本也不对经济形势转向进行判断而唯利润至上的傻投资私募基金最为头疼的问题。当然有些完全就是骗钱的项目我也见过不少了,这方面就不方便展开了,总之也为数不少。而这部分质量较差的投资如果以单只基金为单位进行退出,恐怕不少LP会亏的血本无归,如果和上面那些资质较好的企业打个包,拿回本金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不揭开这个盖子,公司不倒闭,这部分减值可以计提很少减值甚至不计提。相当于美化了利润表的支出部分。

再次,目前市场对于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估值存在问题,我至今未能理解为什么私募基金的估值可以直接和管理规模对齐。参考:一定有一个是错的!黑石集团和九鼎投资市值竟然一样 。而由于这种不理性的估值,造成部分私募基金出现一个不良的倾向,即私募基金公募化,不再追求回报率而是管理规模,自己带来管理费利润。同时,由于会计准则方面对于非上市股权估值存在的不完善,例如非上市公众公司如在三板挂牌并做市,可以根据做市价格进行重新估值。
从目前来看,做市价格由于流动性的缺乏,一些小票即便是有做市商,动辄变动10%甚至出现乌龙指,所需要的资金量都不大。而流动性是为价格提供合法性的重要指标,很多公司市值数亿,但是日均成交只有几十万上百万,造成市值的水分非常大。而这种现象也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很多奇迹般的对赌恐怕需要以包括这种方式在内多种会计方式进行处理。

最后,这些三板挂牌的私募基金都进行了或计划进行巨额定增融资,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而很多这些资金都会重新投向三板上的其他实业企业,当然也不乏一些资金去再次投资私募基金。所以这就回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些私募基金如果做得足够优秀,为什么需要向市场以GP的股权融资,为什么不直接找LP融资。向LP融资本可以独占全部业绩提成,而LP也可以得到更多收益。
那么为什么这些参与定增的资金不去找最优秀的GP,难道这些私募基金能跑赢全体私募机构或者市场是大概率事件吗?如果能跑赢,那么这个私募基金将会是一个优秀的基金,则归结为前一个问题。两者存在直接的矛盾,最优秀的私募基金选择向LP融资成立单个基金可能是双方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因此,如果募集的资金仍然大量投向新三板,就会显得更奇怪,投到拟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尽管好坏掺到一起,但多少退出以后可以拿到现金还给LP或者分给股东,但是新三板目前的流动性困境短期内无法解决,如果从三板定增募资又想在三板实现退出是不可能的。唯一说的通的解释就是用投资者的钱豪赌转板。在转板赌局实现之前,用三板挂牌提供一定流动性来为自己获得喘息的空间,也通过定增融资为自己进一步提高管理费利润,提升股价。
那么在这个赌局里面,先进者的钱只能靠后进者的资金实现退出,而后进者则是冲着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的高额回报来的。

这种模式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耳熟?
止水资讯(微信公众号“zhishuiinfo”)为读者提供最新的财经资讯和原创评论,并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务、财务和投融资咨询(详情见服务协议)。本文系止水资讯作者沈一冰原创,可以在完整保留本版权声明的前提下自由转载。我们授权 维权骑士 对侵权行为进行追责。
3#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48:22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戴斌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23 发帖IP地址来自
1. 为什么停止?被少数PE上市公司玩坏了:
a. 这些公司好像PB也不高吗?也就3倍多嘛,不贵嘛。
这里面玩了一个数字游戏。被九x投资玩坏了,把他们管理的xx基金,并入到上市主体当中,解决xx基金实际没能退出的问题,2011年高峰期发的PreIPO基金,估计投资业绩都是一塌糊涂,投资以制造业为主,但是这些制造业估计压力都比较大,无法IPO。我不懂这些新三板的投资人为啥要3-4倍PB买这些xx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杂合体。而且很多还是业内人事,估计都怀着骗下一波人的心思吧。都是看了他们募资计划以后他们未来会买保险、买券商牌照说大金融资管平台的故事吧。看好这个行业应该投资的是这些管理公司,而不是投资这些xx基金和管理公司的杂合体,为啥我不直接投资这些基金。假设这些基金的IRR的回报是20%(这还是业绩还不错的情况),我用3-4倍PB去买这些基金份额,我还不知道他是咋估值的,如果自己定价这些少数股东权益价值,那就更是脑子有病吧,我未来赚啥钱?

对比三个PE新三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就知道前面两家玩的把戏,买前面两家的定增的,我都不知道他们未来如何解套:

请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一项,2015年中报把资产包放进来,高PB融资变成了现金,做实了净资产。


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一项,2014年年报把资产包放进来,高PB融资拿到手现金做实净资产。


再来看看没放资产包进来的。


三家PE公司业内的口碑,PE行业里面的人都明白。

b. 投资管理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如何估值?
当然有,香港的惠理集团,亚洲第一大对冲基金,123亿市值港币(2016年1月27日),管理基金规模150亿美金。一般对这种公司采用 P/AUM估值,123*0.13/150=1:10=0.1倍(0.13是港币美元汇率); 这是管理公司,轻资产的,PB给了3倍,这种公司,牛市ROE100%,熊市ROE也能10%,让我掏3倍PB我也愿意啊。你看看这些上新三板的某些PE机构,最多管理200亿人民币,你看给的估值是多少。我是不会去买的。

c. 中国的私募资产管理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
显然有,这是朝阳行业啊,取决于多少价格。我觉得P/AUM 给到0.3,我已经很乐观了。目前国内最大的顶级私募管理规模估计不超过400-500亿,所以最多100亿。你看这些公司把奇奇怪怪的xx基金都合并到这个上市母体里面,我买来做什么。

d. 把xx基金份额合并到上市母体的坏处?
本来一个基金份额不管是公司结构的还是有限合伙结构,基金持有人都是所谓的『合格投资人』,你变成流通股了,不是私募变成公募了嘛,把新三板当成公开募资渠道了?估计这是证监会最大的顾虑吧。

2. 劣币驱逐良币
一刀切,向来是管理层最喜欢的方法。好的资产管理公司上不了了。那些只是管理公司母体而不是杂合奇奇怪怪基金的杂合体的公司上不了了。谁说过好人一定顺利的,不能IPO的公司一堆血泪史。

3. 什么时候放开?
我不知道。
5#
青锐吴斌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8:26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业内人士,我不知道证监会为何叫停PE上新三板,也不知道有什么后续影响,但很明确当前PE上新三板的情况扭曲了新三板的初衷,且蕴含很大风险。简单说两句吧

PE机构的GP,即管理公司,本身定位的是长期收益,且如果做的好,向LP募资无限额,收益也是无限额的。GP如果出让股权给公开市场的外部投资者,那就是自愿分出收益。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1,GP对自己本身做好投资无信心,想把莫须有的长期收益变成确定的短期收益,目标是股权转让获益,这肯定是负面的;2,GP公司想充实资本金,将GP公司变成一个投资控股公司,这本身意味着不想做正常的GP了,因为GP本身并不需要大额资本金,自己做投资才需要。这也不是什么正面信息,属于豪赌,

当前那几家挂牌的大户,都是过去几年定位于Pre IPO投资的机构,因为投资不力和政策原因,大量的LP资金无法返还,逾期没有退出。如果按照单个基金来算,LP们实际上已经亏得血本无归了。得益于PE基金投资回报率本身的算法有修饰空间,使得表面上看起来还没那么惨。这次挂牌新三板,实际上就是豪赌,将LP逾期无法退出的份额,变成有可能退出并获益的上市公司股份,这一招很有想象力,也具备一定可行性,但可行性很小。要实现这个目的,那么这些PE的GP公司未来需要上到真正可实时竞价交易的资本市场,为那些过去的LP找到接盘的下家。也就是说,转板是必须的。这就不是每个上新三板的PE能够做到的了

不管这个复杂的资本运作是否能实现,这些PE机构本身的做法已经很难服众。作为定位专业投资机构的PE们,在投资上毫无建树,没有给LP赚钱,无法退出,结果利用制度红利,通过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复杂运作,还能赚钱。这或许是那些LP们的幸运,是这些GP管理者的侥幸,但却是整个中国创投界的不幸,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幸
6#
读懂君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27 发帖IP地址来自
证监会去年叫停PE挂牌新三板,到上个月的PE挂牌新八条出炉,新三板正式进入2.0时代,曾经造就新三板最大财富神话的私募机构,将逐渐在新三板淡出,并回归其行业本质。

1、还没挂牌的私募想挂牌?必须满足这8个条件。天星已无可能
自从九鼎集团和中科招商在新三板获得成功后,大量私募机构希望挂牌新三板,但股转系统昨天发布的《通知》提出了8个方面的挂牌条件(以下简称“新八条”)。因为新八条的存在,不少试图挂牌新三板的私募已经无缘挂牌,除非他们在一年之内完成整改。


这8条分别是:

1.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也就是说主要收入来源是正儿八经的代客理财收入;

2.私募机构持续运营5年以上,且至少存在一支管理基金已实现退出,也就是说2012年6月19日成立的天星资本已无可能挂牌新三板;

3.私募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资额不得高于20%;

4.私募机构及其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年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不属于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黑名单”成员,不存在“诚信类公示”列示情形;

5.创业投资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私募股权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

6.已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并合规运作、信息填报和更新及时准确;

7.挂牌之前不存在以基金份额认购私募机构发行的股份或股票的情形,也就是说LP转股不让干了,可是你知道这可是上新三板最原初的动力之一;

8.全国股转公司要求的其他条件。

募集资金不存在投资沪深交易所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股票及相关私募证券类基金的情形,但因投资对象上市被动持有的股票除外,也就是说钱不能去A股主动买股票了,这一条同时意味着二级市场上的阳光私募都不会再被允许挂牌。所以,某阳光私募掌门人在朋友圈叫冤:融资过度是PE私募导致的,结果板子打在做二级投资的私募机构身上,都是支持企业发展,为什么厚此薄彼?

那么,哪些私募尚未挂牌,请看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列出的下列名单。




不仅仅想挂新三板的私募机构要遵守这8条,已经挂牌的私募也要满足其中的第1条、第4条、第5条、第6条、第8条。如果现在不能满足,那在1年内必须整改,否则摘牌。

那么,已经挂牌的私募都满足条件吗?

2、已挂牌私募整改难度巨大,代价极其昂贵,不排除将有私募主动寻求摘牌
读懂君要告诉你的是,大部分已挂牌私募是不能满足条件的。这意味着这些私募必须整改,而其中难度之巨大、代价之高昂,超出想象。读懂君认为,不排除会有私募放弃整改,选择摘牌。


“新八条”第1条要求私募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
读懂君以九鼎集团和中科招商为例,说明该规定对于私募的影响。

九鼎集团2013年的投资管理收入(即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3亿元,占比96.68%。2014年4.18亿元,占比60.79%。而2015年6.39亿元,收入占比仅25.31%。

中科招商更加明显,2013年管理费收入4.38亿元,占总收入63.17%。而到2015年,管理费4.5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仅为18.87%。

硅谷天堂投资管理收入占比只有17.77%,投资收益占比竟然高达81.65%。

实际上,对于九鼎来说,登陆新三板就是为了转型做金控平台,这一战略目前很成功,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支付全面开花。

九鼎集团旗下已经有如此多的资产和业务,要想在一年内将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占比从25%提高到80%以上,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读懂君认为,九鼎集团应该做的是剥离PE业务,并取消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备案,直接以金控集团的身份在新三板存在,但此操作成本极高,毕竟九鼎投资已经在A股市场了啊,同时读懂君也不知监管会如何看待。

同样,对于中科招商而言,2015年8月股灾期间举牌17家A股公司,共花费了40多亿元。其中还有刚刚被顺丰借壳的鼎泰新材。2015年管理费4.5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18.87%,而举牌A股上市公司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受益达到18.46亿元,占营收75.99%,投资收益占比5.14%。

如果要达到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中科招商必须要处理掉手上的A股持股,并且降低投资收益占比。代价同样不小。当然,如果这些股票总是亏钱,那是另外一件事。

这个抉择太难太难了。

那么,哪些私募已经挂牌,请看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列出的下列名单。




3、挂牌红利基本没了,很多私募可能都不想玩新三板了
一方面,私募股权机构要想挂牌或者留在新三板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机构的红利大大减少,监管明确表示将在融资、投资、信息披露等方面严格监管。这意味着,即便能挂,可能也没必要挂了。

首先,LP转股已经被叫停。这个“创新”曾是各大私募股权机构挂牌新三板最大的动力之一,将已有的有限合伙人转成股东,迅速扩大资产负债表,堪称神操作。

其次,融资更加困难。监管要求每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金额不得超过其发行前净资产的50%,前次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未使用完毕的,不得再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第三,私募股权机构利用自有资金投资更加困难。首先,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其次,私募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资额不得高于20%,还要建立受托管理资产和自有资金投资之间的风险隔离、防范利益冲突等制度。

第四 ,信息披露要求大幅提高。股转系统本来对于挂牌公司的季度报告的披露并无强制要求,但是现在私募要求披露季度报告,在定期报告中充分披露在管存续基金的基本情况和项目投资情况等。

想挂牌,难度好大;想维持挂牌,难度好大;想募集巨额资金,已几无可能。你说私募还有必要挂牌新三板吗?

…………………………………………我是分割线……………………………………………………

虽然PE挂牌难于上青天,类金融机构也被关在新三板门外,但还是市场总能有人想出办法避开监管,合法地挂牌新三板,来看看下面这家。

…………………………………………我也是分割线……………………………………………………

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新政,让私募机构直接挂牌或通过借壳登陆新三板已变得几无可能。读懂君昨天的文章《新三板私募挂牌新政后首例PE借壳终止》,就能看到私募机构借壳的难度。

不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到。新政虽然做了很多规定,要关上私募机构和类金融公司挂牌新三板的大门,但还是被一家类金融公司找到了挤进去的缝。

所谓的“类金融公司”,正式的叫法是“其它具有金融属性企业”,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公司等具有金融属性的企业。

而这家类金融公司挤进去的那条缝,对私募机构和类金融公司挂牌新三板都很有参考价值。私募机构和类金融公司们,也许你们可以用这种姿势进入甚至挂牌新三板哦。

5月27日晚,股转公司发布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新政,让类金融企业直接在新三板挂牌变得非常艰难。

5月30日,鑫融基停牌筹划重大投资事项。

6月2日,鑫融基发布公告:一是以7613.13万元获得郑州万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万富小贷”)49%的股权,成为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二是打算以不超过5.5亿元收购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海纳创投”)不超过100%的股权。

鑫融基是一家主业为担保和小贷的类金融机构,万富小贷也是类金融机构;海纳创投则是一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创投基金,实缴资本1.925亿元,属于股转公司文件中界定的私募机构。

那么鑫融基收购海纳创投是否违反股转公司的新规定呢?

在私募机构挂牌融资“新八条”中,对创投资类私募机构直接挂牌新三板的一个要求是,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以及其它各方面的要求。

按照这个标准,以1.925亿元的实缴资本规模,海纳创投符合新八条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读懂君要强调的是,这是“直接挂牌”的要求,鑫融基收购海纳创投显然不属于这种性质,因而不适用这个政策规定,即鑫融基收购海纳创投并没有违反股转公司新发布的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政策。

而鑫融基对万富小贷的收购更是绝妙。

按照股转公司上周五新发布的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政策,在目前的情况下,类金融企业不能在新三板挂牌。

但新政并没有禁止已经挂牌的类金融公司参股或控股其它类金融企业,似乎也没有禁止已经挂牌的类金融公司被未挂牌的类金融公司借壳。

也就是说,如果已挂牌公司是一家类金融企业,不仅可以参股或控股另一家类金融企业,而且还可以使用募集资金来完成。如果已挂牌公司是非类金融企业,虽然不能用公司的募集资金来参股或控股类金融公司,但可以用非募集资金来参股或控股类金融企业。

而如果已挂牌的类金融公司以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来收购还未挂牌的类金融公司,如果后者在完成股份发行后成为控股股东,那实际上,这家被收购的类金融公司就通过借壳成为新三板的挂牌公司了。

鑫融基作为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类金融公司,收购另一家还没有挂牌的类金融公司万富小贷,就是合法合规的。通过这个并购,鑫融基的小贷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万富小贷得以进入新三板的融资支持平台且部分股东套现。

读懂君总结一下,鑫融基发现的这条缝就是,以已挂牌的类金融公司的身份,收购未挂牌的类金融公司和私募机构,然后把类金融公司和私募机构送进新三板。

那么,这条缝是监管的疏忽还是有意留下的门缝?如果是疏忽,这条还没有被关上的政策门缝还能打开多久?什么时候会被关上?

如果是有意留下的门缝,那未来在新三板是否会迎来一波由类金融公司发起的并购潮?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新三板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欢迎关注新三板第一媒体,读懂新三板。


7#
酱油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8:28 发帖IP地址来自
原因:1.骗子太多。pe的估值是个大难题,业绩承诺天花乱坠,收入利润的确认很难界定,一些正规金融机构尚且不敢蹚浑水,让普通投资者去要是被忽悠出了什么大新闻不利于新三板稳定发展。虽说资本市场行为愿打愿挨让市场决定,但新三板刚开始快速发展还是需要一些措施减小风险。
2.不符合新三板初衷。新三板是希望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这样一来所以挂牌几乎没有门槛,相对应的新三板的投资门槛就设得很高,这个投资者适当性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直观上认为高净值投资者承受风险能力更强以及投资分析能力更强。这样一来其实就造成新三板市场投资者数量很少,目前全国新三板账户刚过20万,本来水就少,然后看看pe的定增规模越来越大,今年新三板融资额突破1000亿,pe已经瓜分了300亿,抽水太多,挂牌企业数量已经4961家了,剩余的水根本不够灌溉剩余企业的。

不要什么都说市场行为让市场决定,那个前提是市场已经成熟,目前的新三板市场还远不成熟,而且也经不起风浪,要是让市场自己决定一旦出了事可能就没人玩了,那这个市场就没有作用了,白白发展成现在这样一夜回到解放前,再想给中小企业弄个融资平台又得从头再来。

后续的话,既然对要挂牌的pe已经伸手阻拦了,对已挂牌的如果出什么针对性政策也不会意外,看监管层怎么想了。也不会永远关闭大门,市场稳定发展起来之后总会再打开的,至于时间,我也不知道。因为真当市场比较稳定的时候投资者门槛也该降低了,水多了到时候抽水多点也不怕了。
8#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48:29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张个我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8:30 发帖IP地址来自
经济增长的逻辑是通过科技进步发明新产品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并要最高效的利率有限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资源的流向由资金控制。银行算是天降甘霖,所有的行业差不多基本都能拿到钱,都能使用资源进行生产,因为银行赚的是利息,只要企业还在生产,基本也算是正常贷款(但现在的企业基本上是不会真正偿还的,只能通过维持生产,银行将其认定为正常贷款就可以了,要是让那些企业到期还款,真正经营不受影响的基本很少,必须得借)。但私募做的事应该是滴灌技术的工作:找到具有前景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要么风险很大,要么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其中价值,银行的信贷员肯定不会懂,但行内人就知道:社会应该为这个企业投资,培育好了就能大量回馈社会。就像原始社会的时候,你要在一堆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找到一两颗苹果树苗、桃树苗一样,部落的人应该为其浇水除草进行投资,树成熟以后便会结出果实回馈社会,而发现这棵树的人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但这件事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发现这些树,也就是企业。必须要经过长年累月的荒野生存和实践经验才能得到这种别人没有的技能。投资企业也是!这种投资的事情应该是侵染社会多年,在行业多年打拼的人才能干的事情,现在觉得搞投资要是不懂些地理历史经济心理社会知识,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但现在中国的私募从业者的主要群体是啥?平均毕业时间多久?平均年龄几何?专业是啥?之前什么工作出身?
九鼎之前受困退出境地而开创三板上市,上市后成了什么:一堆人拿钱,持有一堆公司股权。还不是像复星这种定位实业运营公司,人家真的是在运营;定位是惠理这种的,又没人家找项目的水平和大环境。
人家找到一棵苗子,加以守护培育,后在市场上卖出,赚了钱;另个人也找了一堆苗子,养半天发现树的质量不好,或结的果子没人买,于是想出了这个类似FOF的做法。但和惠理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可持续。惠理也可能有些项目投资期很长,但最终还是会有办法退出(当然也不排除些失败的项目,但总体能cover住即可);而九鼎的项目可能也会有很长的投资期,但其可持续性多久就不好说了。如果过几年投的项目实在运转不下去了,不计提减值都不行,慢慢风险就暴露了,这个假象也就维持不下去了;但如果像银行似的,基本很多钱不会真正的收回来,而是持续的续贷、找过桥续贷,那就一直维持下去;那这样的话要不去上市,九鼎现在和一家银行又别无二致,人家银行还有个利息呢,你自己攥在手里一堆股权又没有作为的,想干啥。
所以我觉得投资者的价值就在于在千万企业项目中,发现有价值的那个:或者是一家企业,或者是两家企业的合作,或者是兼并重组等,利用金融手段实现最终的社会价值,然后才是赚到钱。金融说到底还是为实业服务的。
现在市场私募公司遍地开花,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市场也有大量资金。但缺乏的就是好项目,以及发现好项目的眼睛。三板本来是为中小企业开创的一个融资之处,但却被一群类金融公司唱了主角,如果他们融了钱真的有眼光的投资了企业(相对于帮新三板实现融资)还则罢了,但真实情况却不是。
中国现在有资源、有劳动力、有市场,全堆在好多过剩产业。但缺乏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减税的作用也是在现在商品体系下增加交易和GDP,但总有限度。要想跳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持续的长期发展,新产品的研发是不可少的,是长期发展的动力,所谓的科技进步具体表现无非就是新产品或服务的研发或改进。
至于叫停挂牌的原因,现在市场上需要私募融资的项目已经下降了很多,即需求下降,而挂牌的私募已经不少,即供给不少,可能也没必要再多供给了吧。因为这些挂牌的私募差异性并不是很大,倒是觉得可以让创新工厂、真格基金这种的挂牌。
瞎写的,欢迎大家指正。
10#
杨潇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8:3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在十月份的一次新三板培训会上,当时股转系统的领导就说过,他们不希望也不支持金融类包括小贷公司挂牌,新三板是服务实体经济的
11#
Cloudlicious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33 发帖IP地址来自
非专业人士,但是工作会和股转中心打交道,说点理解。

1. 新三板目前是政府的模拟盘、实验田、测试服,政府想玩点新的,注定会不断调整,做很多前后不一致的规则,这是背景。
2. 新三板目前的门槛只对机构和大户开放,但是领导层最终想要解决的是萌芽期的企业融资成本,这个群体非常庞大,现有参与者是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门槛一定会放低。这是建构逻辑。
3. 私募寻求的是高回报,对应的是高风险,若市场内风险太高,是不利于管理层降低门槛,容纳更多参与者的。这是表层原因。
4. 资本市场,回报一定随着风险提升而提升。基金本质上,就是对市场上的闲散资金的一次效率提升的分配,随着资金的一层层分配,最终的风险偏好一定是逐级降低的,因此从性质上来说,高风险偏好的PE,注定要被风险偏好不断降低的市场淘汰。这是里层本质。

个人拙见,还请多多指正
12#
EntropyDU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8:34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下。国家鼓励发展直融,因为直融资方和融方对自己负全部责任,信息和风险博弈充分。PE是介于直融和间融之间,GP吸收信用然后释放信用,这个过程多了GP信用和道德风险,与银行类似。GP挂牌后一次定增就是好几十亿,吸收流动性。释放流动性全凭GP喜好而非市场作用,与三板初衷相背。三板希望多对多,充分披露和博弈。PE被定位私募尤其原因,去了三板挂牌后都快赶上公募了,定位扭曲。
13#
许健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3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们这做过新三板挂牌和私募基金管人理备案,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的业务,所以这方面的消息也知道一些,我们手里就正在操作一家股权基金公司的上市,股转做完了,但现在被券商无限期叫停,而且除了新三板的问题,像北京都已经不能新申请注册投资基金公司了,像现在我们对外出售的都是之前办下来的,而且价格也炒的很高。
还有私募基金备案的问题,比原来严格了很多,要求法人高管都必须有基金从业资格证还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这样才给备案,就算转让这类备案的公司也必须满足这些条件。
只能说这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也在大力整顿金融市场,现在遇到的困难可能会多点,但是我感觉以后会越来越规范,总的来说还是好的。
14#
资本市场公开的秘密  1级新秀 | 2018-10-13 14:48:38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是公开叫停的,似乎不是很多人意识到,其实还有数百家理论上随时要被暂停……

因为证监会发起的中介稽查。

根据相关规定,中介一被立案,所有项目连坐,昨天下午欣泰电气被查,兴业证券的20个IPO全部被停。欣泰电气的会计师事务所上个月就被查了,一起被查的还有瑞华大华两家大所,三家加起来受影响项目130多。

特别好奇这130多公司的上市负责人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这里头还有新华网、博士眼镜,南京我乐家居、山东出版传媒这种有影响力的企业。。。
15#
一朵更年期磨刀少女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8:39 发帖IP地址来自
昨天又来了新消息,PE/VC挂牌新三板重新开闸了,不过增加了一些挂牌条件,而且已经挂牌的机构如果不符合也会被摘牌,条件如下:

  1.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

  2.私募机构持续运营5年以上,且至少存在一支管理基金已实现退出;

  3.私募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资额不得高于20%;

  4.私募机构及其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年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不属于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黑名单”成员,不存在“诚信类公示”列示情形;

  5.创业投资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私募股权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

  6.已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并合规运作、信息填报和更新及时准确;

  7.挂牌之前不存在以基金份额认购私募机构发行的股份或股票的情形;募集资金不存在投资沪深交易所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股票及相关私募证券类基金的情形,但因投资对象上市被动持有的股票除外;

  8.全国股转公司要求的其他条件。
16#
HOFC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8:40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是 插线板的插头不能自己插自己供电 你们感受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