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有多大?房地产行业是否会崩盘?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江婉儿   2018-10-13 14:24   10050   16
2013年楼市盛极而衰成为拐点,泡沫破灭论成为主流,网络上充斥着唱衰者的焦虑悲观。如果依据大数据平台来推测,楼市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容易得到简单结论,但这样的增长速度产生的泡沫终有一日会破灭。
中国现阶段的各种高压楼市政策,还有机会松口么?尤其是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根据去化周期等供应土地的政策,是否会从根本上遏制炒房团的投机可能性?2017年房价还会重蹈13年的覆辙,平稳两年后接着飙升么?还会有"简单"重复么?提问的真正意图是解读时下政策,做出曲线预期。谢过各位大神下图转载侵删。



拉詹的《断层线》是成功预言08经济危机的少数之一,如果拥抱贫富差距等导致危机这个立场,那08年的那些断层并没有消除。10年一次的金融危机又更符合市场的周期,16年房价飞涨,17年严苛调控,这一巨大的断层,是否是一个警示???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6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史努比  3级会员 | 2018-10-13 14:24:40 发帖IP地址来自
13年的经济指标和当前高度类似,看衰房市是有脑子人的共识,而之后的14年楼市也是有目共睹。但因为经济还没糟透,地方债务还悬而未决。为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窟窿,高层趁着美元加息前又来了一次全民接盘的把戏,给地方政府解套。

看看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从14年底的30.28万亿降到2016年底的17.2万亿,债务解套的目的基本达到。至于经济已经糟糕到什么境界,还有没有能力再玩一次,请听专家分析吧。


刘煜辉:找回人民币丢失的“锚”

来源:华尔街见闻

以下是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煜辉在1月21日在清华五道口财富50人论坛内部会议发言速记稿整理。

2017-2018,对于中国来讲,没有什么悬念,只有一个事,要找回丢失的人民币定价的锚。去年中期就曾经讨论过,能不能花18个月时间从根子上稳住人民币汇率愈发严重的贬值预期。现在看来,比想象的要难,时间上恐怕也要显著超出。

我在这个系统中也混了十好几年,以我个人过去十多年的政策经验,深知这个系统的特点: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样一个利益强大的系统中,想要出现一个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概率极低。但凡边际条件还能够回头的话,一定会有苟且发生。这回之所以下了这么大的决心、义无反顾的来做,反过来看,恐怕一定是碰到南墙了。研究者总希望用一系列指标来探轶这个系统的临界点,往往都莫衷一是。没有什么比反证法更灵的了,因为只有开船人的态度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南墙的存在。

2012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人民币资产的价格。虽然同是6.8的汇率,但资产价格恐怕早飙升到天上去了。上海去年中期拍的那个地王,七、八个篮球场那么大一块地拍110亿人民币,按照当时官定汇率6.7折成美元,在美国、日本、欧洲能买什么东西大家都清楚。日本东京银座核心商圈的公寓单体价格也就6万人民币/平米,在中国对等物业标的价格可能要翻个倍。

如果将经济分为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这实际上反映了资源在这两个部门错配已非常严重。今天中国的核心问题是不可贸易品对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已经非常离谱,即内部实际汇率(internal real exchange rate, IRER,也就是内部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大幅升值。大量的资源要素都被吸收到不可贸易部门创造泡沫(地产和金融交易繁荣),可贸易部门、有效率的部门、制造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挤出。从而压制出口利润,侵蚀其科研能力,影响制造业的竞争力。

今天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事实上宣告了过去十年的金融改革路径的失败。2009年后,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试图“大力发展金融创新,用金融创新去引导实体经济的转型”,试图用金融自由化推动的货币宽松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最后却走出了个挤塌实体,动摇货币定价的负向反馈路径。实验宣告失败。由此带来的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所产生的挤出成本,远远超过了降准降息和无序的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所谓融资成本的下降,最终损毁了本国货币定价(汇率)的根基,把人民币对内定价的“锚”都给丢失,这就中国所经历的过去五年,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抑制金融“炒来炒去”的繁荣,尽管前方的路可能已是“钢丝上的舞蹈”。

2016年7月26日,中国的宏观政策事实上发生了重大转向,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随后我们看到之后的宏观政策非常明确地指向两个方向:第一是快速冷却房地产部门的资产创生速度,第二是全面清理金融内部交易性资产创造的繁荣,即金融降杠杆。

金融去杠杆的刀锋又杀向了两个方向,一是债券泡沫,二是一二级市场联动的“资本游戏”对接的各种复杂的配资交易结构。过去青青的苹草哪最肥美,哪就是杠杠的栖身之所。臃肿的交易结构的清理所带来的压力将长时间地在金融市场中蔓延,你现在可以理解了吧,债为什么崩跌如斯(关注去年年尾债市消息就知道了),中小票为什么漫漫熊途,风格就是转化不了。

稳地基,还是稳增长? 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的语境虽然还是“稳中求进”,但这个稳的内涵可能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稳地基。寻找人民币对内丢失的“锚” 。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泡沫收缩的时间,一个由虚回实的过程,一个重塑资产负债表、重振资产回报率的阶段。

这是我们认知今天正在发生的,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将要发生的一切的基础。

下面我展开谈几点2017年市场比较担心的几个问题。

“楼市不拐,滞胀不止”

第一个问题是宏观形态的判断。从数据上看,2016年是个典型的滞胀。你看工业增加值非常平,基本上就是6%附近上下0.1波动,但是价格因素却出现非常大的变化。PPI从-5状态拉倒+5,今年一季度可能会超过6, 落差有10个点以上。CPI虽然温和往上翘,幅度不高,但是大家也清楚中国CPI的弊端,它传统上不太能反映房价和与房价相关联的服务品价格的上涨。你从房价看2015-2016年这波惊人地上涨,一线城市的涨幅比2013-2014年的高点要高出50%,二线城市也高出20-30%,三、四现城市基本上和2013-2014年的高点持平。所以经济中价格因素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经济增长的动能羸弱,这两者搭配在一起就是典型的滞胀。

滞胀在经济学框架中去理解,其实很简单。就是经济中存在某种非健康的力量,对经济中健康的部分、有效率的部门形成越来越大的挤出。这种力量既可能是外生的,也可能是内生的。外生的比方说油价、农产品价格上涨,比方说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西方经济的外生冲击。也可以是内生的,内生的通常讲的就是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金融泡沫、资产泡沫对经济中的可贸易部门、制造业、有效率的产出部门,形成越来越大的挤出,经济系统中发生了严重的资源要素的错配。大量的资源要素被吸收到生产率更低的不可贸易部门去制造泡沫,可贸易部门获得资源要素的成本越来越高,宏观的结果就是供给侧出现下坠,就是我们常讲的潜在增长水平下移,供给侧下坠与靠资产泡沫和金融泡沫支撑的总需求之间,向下撕裂出一感觉特别不好的正向产出缺口,这就是理论上的通货膨胀:滞胀。如果从这个机制认识中国经济的话,从2011年开始,我们隐隐约约就已经进入了这种状态之中。因为从2009年开始,我们先后三次对房地产部门进行了苟且来对冲经济下行。2009年第一次,2012、2013年第二次,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第三次,三次苟且最后做成了一个天大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

为什么2016年之前这个机制的负效应没有从数据上明显地表现出来呢?是因为我们从2011年开始进入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的周期性熊市,3-4年时间。每年中国从这个熊市中间获得数千亿美金的衰退性顺差(红利)的补贴。某种程度上中和了负向效应显性化的过程。延迟了滞胀效果的出现。

但是2016年不一样,需求端我们第三次对房地产部门进行苟且,供给端我们又推行政去产能、压产量。供给和需求形成明显剪刀差,这一把价格就压不住。地产苟且是源头,行政去产能相当于添了一把柴。使得这种感觉一下子从隐性到显性。

现在市场担心的是,2016年显性化滞胀在2017年会不会持续。

从内部胀的因素来看,我个人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这一把对楼市的调控,这一把金融和资产泡沫的挤压,我感知的信息,决策异常坚决。

开篇我就讲过了,中国经济这回可能真是被顶到临界上了,这个体制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遇到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劫”,这个“劫”是什么?就是本国货币定价的基石受到严重损毁。长时间的金融杠杆和资产泡沫膨胀将“人无贬基”的地基给泡垮了,房子有了坍塌的风险,汇率出问题了,楼市有可能成为压垮人民币汇率的最后一跟稻草。所以这一次房地产调控从做出决策到执行力和过去18年中历次房地产调控都不一样。

过去18年人民币一直延续着大的升值周期中,简单讲没真碰到过临界,所以我们每一次遇到经济下行时都有拿房子回头苟且的本钱,你看之前历次房地产调控,首先部委之间打嘴战就得吵半年,之后通胀真正起来了才会有一点点强硬的收缩措施出来。

但这一次你看,国庆节前后不到20天的时间内我们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最强硬的行政手段,第一时间全部下去,就是一竿子捅到底,彻底要把这个市场的流动性打掉,简单讲就是不让你买了,抑制货币信用向那个方向流动,抑制你这个领域的资产创造的速度。那天谁讲,妈妈的年终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这把房子还不拐头,最后一招就是把商业银行按揭全停了,不要做房贷了,全都停了。

我个人判断,房子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闷骚”状态,就是流动性耗散,这一把房子都到了老百姓手里,老百姓在国民经济四个部门中间又是一硬约束部门。简单讲,老百姓手里有房子就像散户买了股票一样,如果这个家庭没有失业,恒常收入还在,他一般是不会进行资产抛售清算的,尽管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在受损。

所以这样的一种状态,价格大家看着很平稳 ,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过去18年房子只涨不跌的神话,惯性极强,长程记忆深入人心,而且过去18年每次遇到经济下行风险的时候,政策都会找房子苟且来对冲,这个政策惯性给大家的印象非常强,惯性会持续。但是流动性耗散的状态一定会有一个资产重估的过程。从散户的角度来讲,一年不行,一年半,一定会越来越多失忆者会从房价中往外“爬”出来。金融信用环节对于房子流动性耗散的重估可能更快,因为房子是我们金融信用投放最重要的抵押品,我们实际上每天都会要面临资产流动性耗散的评估,比方说去年的房子抵押七折贷款给出去,今年流动性耗散状态我就会考虑进去,抵押可能只能放五折的贷款,这就是金融信用的收缩。

一个被打入“闷骚”状态的市场,光靠长程记忆,价格能够撑多久?这可能是我们认知2017年最大的逻辑起点。“楼市不拐,滞胀不止”。复杂与简单或一念之间,顺着这个逻辑推演:我们或能在2017年见到一个胀缩切换的场景,所谓“胀若烟火、烟花易冷”,我们或能见证2016年的所谓周期复苏其实就是一场幻灭.......

宏观经济学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滞胀是经济周期的回光返照”,另一句是“滞胀之后是萧条”。第一句我同意,经济通向临界的前端恐怕就是那种最糟糕的状态“滞胀”,no zuo no si。第二句我觉得倒未必,可能完全看你是否能选对一个正确的政策组合。选对了,完全有可能避免萧条,或者能很快走出萧条。

从内部政策选择来看,我个人感知是乐观的,因为中国现阶段胀的机制其实就是房子的“胀”。资产泡沫和金融泡沫对产业部门形成了很大的挤出,挤出了一个“胀”。如果你把房地产部门资产创造快速冷却下去,这个“胀”要形成很强的趋势就不太可能。

但是今年隐约最大的不安还是来自于外部:外生通胀。去年的12月份我们开年会的时候,我就讲了这个问题,最大的隐忧就是油。外生通胀你控制不了。推高油价某种程度讲和川普未来全球战略利益的调整有很强的暗合性。可能是瓦解中国全球战略的一张牌。油价上去了,俄罗斯的财政和经济就会缓口气。石油国家和能源国家的经济和财政都会缓过来,和中国的离心力自然就会增强,因为我们和他们又没有什么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某种程度靠的就是过去几年商品和能源的熊市,我们收获衰退性顺差,将其转化为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然后把他们笼络在我们所设想的全球新秩序的框架内。我个人感觉川普有打这张牌的可能。唯一的制约来自美国经济对70美元以上的油价的承受能力。油如果从50上升到70以上对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过剩的金融资本再冲击一下中国对外依存度很高的某些农产品的话,如大豆,大豆上去了,豆粕就会涨,豆粕是猪饲料,如果和中国的猪周期形成某种共振?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的猪粮比,整个养猪业,最近几年的集中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散养率下降很大。集中度提高的产业结构更容易传导成本上升的因素。

输入性通胀起来,我们将非常被动,我们资产泡沫的调整刚刚开始,泡沫远没有落地,决定了产业部门ROE的恢复注定也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经济新的动能很难很快出来,这样的组合,你的宏观政策是紧还是松,非常的尴尬,怎么办?

2016年的滞胀是因为我们内部对房子再次苟且出来的,2017年则可能是外部输入,使你的滞胀进一步显性、持续。

滞胀,金融投资做何选择,就是四个字:“关灯吃面”。权益、债无非就是谁跌的多,跌的少的问题。去年12月份以来,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股债汇三杀出现过好几回,只有一个逻辑预期在形成,不愿说出口而已。外生通胀正在往里面传输,成为我们今年投资最大的威胁。

找回人民币定价的“锚”?

第二个担心的因素就是汇率,前面我也讲了中国的经济遇到了一个绕不过去的槛,本国货币定价的基石受到长期的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的冲击损毁严重。人民币定价国内的“锚”已经丢失了。地基损毁,房子就有坍塌的风险。

2012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国企不改革、财政不改革,经济中到处都是软约束的主体的条件下,金融自由化单兵突进,商业金融系统理论上存在的货币信用创造的无限性被释放了出来,这就是“洪荒之力”,金融交易性资产创造无序繁荣,资产泡沫终以冲击本国货币定价而呈现出巨大的灾难性。

长时间金融混乱之后,一个个能够提供收益的非实体领域的资产陆陆续续都被玩坏。期限利差被抹平,信用利差被抹平,甚至可能把流动性溢价差也要抹平,资产的风险/收益的性价比变得越来越差,同时耗损的是产业资本,一天一天地被金融资本所挤出。

我们试图靠体制所特有的“制度管制”来维持着这种扭曲(关门放水泡资产)。但越管制越资产荒,越荒越不进实体,大水漫灌债市和楼市,疯狂消灭一切收益率差(注:指国内其他手段造成的产业盈余全部被打光-对冲光了)。 当境内外利差压缩,资产价格gap裂口发散时,最后必然面对是资本外流。表象上看整个商业金融系统正在经历越来越严重的所谓资产荒,但硬币的另一面,问题的实质是本国货币定价的基石被毁掉了,正在累积越来越严重的贬值压力。

今天汇率和资产的严重背离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个信息对于金融交易来讲已经钝化,因为无论是交易者还是政策决策者心里都特别清楚,我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让人民币汇率与资产价格快速修正偏离的时间窗口,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使汇率和资产这两个变量在短时间内实现接吻,如果要短时间内接吻一定是危机反应模式,这是宏观决策者不允许的,要尽力避免的。短时间内完成收敛而不成危机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现实中也没有办法。

交易者真正关注的是,如何不要让这种严重背离滑出体制控制的“轨道”,我们是不是还有这个能力,将这种严重偏离导入一种“时间换空间”的轨道之中,让时间慢慢地去熬,去找平稳地解决问题的方法。2015-2016年所发生各种事件不断地冲击着交易者对于这个体制的“信任”,比方说楼市失控,房子差一点成为压垮人民币汇率的最后一根稻草(注:似乎发生过什么,给紧急救住了);比方说金融杠杆交易的亢奋和无序繁荣,刚才徐忠局长讲到了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的严重,2016年1-10月,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在2016年净增加居然达到了10万亿元以上,这个有点自杀式冲锋的味道,这种通过同业负债的方式,以期实现“弯道超车”式的资产扩张,导致了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城商行和大型银行之间、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之间,存在巨大资金裂口,只要央行略微紧缩一下流动性的投放,市场立刻就会“血溅五步”;再比方说想在国际货币市场一次性集中释放汇率贬值的压力,所有种种都有可能导致失控出轨,列车倾覆。这些都是今天我们市场所面对的重大风险。

偏离已经这么严重的变量怎么调?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你如果能在国际货币市场单方面释放汇率贬值的压力,这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现实的情况你能办到吗?中美G2格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镜像互补”(贸易分工-金融分工)的结构,两个十万亿美金的超级经济体合在一起超过全球总量三分之一强,而且未来还会继续上升。中美两个国家像这样水乳交融和利益攸关的关系,在人类经济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便当年日本最牛的时候。这样的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和美元之间事实上仍处在一个货币同盟当中,想脱钩事实上也脱不了。

2016年人民币汇率逐步建立的类似于一种参考双“锚”的机制,可能会常态化,这是两个超级大国博弈下来的结果。美元和一篮子货币,谁弱,人民币和谁保持相对稳定。

2016年1-5月份,美元弱,人民币更多盯住美元,所以篮子货币贬值了6%,6月份以后,英国脱欧,美元逐步走强,川普出来后,美元更强,这时候人民币和美元发生了脱钩(6.5到7),但这种脱钩显然是受到货币同盟强约束的,也就是说当全球货币都对美元贬值的时候,中国必须起到掩护殿后的作用,必须走到最后面,让其他人先贬值,所以你的篮子货币就只能横爬,保持稳定,意思是什么呢?人民币和美元看上去贬值,但是人民币和其他货币要保持升值状态,这可能是另一方能够接受的底线状态。

当然中国最希望看到的是,美元能不能结束这种“川普式”的强势,休息一段时间。如果美元出现一波弱势的调整,人民币和美元勾在一起,能带下来 ,多少释放一点贬值的压力。最担心的是美元一直强,冲110,中国会很难受,因为人民币和美元是两头大象。当全球其它货币都对美元贬值的时候,你个大象怎么能抢跑道,怎么抢得过豺狼虎豹。你贬3-5%,人家一下子15%下去了,就全乱了。

我们也曾经想过抢跑道。2015年6月我们股灾泡沫破裂的时候,当时人民银行就已经感到汇率和资产价格有点笼不住,想调,但是当时没有政治背书,不敢回头去戳自己经济的痛点:资产泡沫和货币信用的无序扩张 。想省事偷偷释放。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有811和1月4日的汇率闯关,但众所周知,这两次闯得个乱七八糟,巨大的全球外溢性反应。才有了后来的G2背后协调。这条路走不通。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7月26日,政治局会议做出重大的宏观政策转向的决定,要抑制资产泡沫,撞了南墙才会回头的,我们没有路可以选了,我们只有这条路,中国只有把政策的矛头指向国内的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只有压缩他们,才能把人民币对内的锚重新找回来,才能重新稳定我们已经快塌陷的本国货币定价的地基,这就是我们政策的选择。

“钢丝上的舞蹈”

这就引来了市场担心的第三个问题?我们既然决定了金融去杠杆,去泡沫的话,就会给金融投资带来一个困扰 ,我们会不会迎来系统性风险,至少一个局部,或者是某一个时间段释放的过程,这种释放会不会给风险偏好和风险溢价带来显著的冲击。

去年10月24日以来的债市大跌,六个交易周时间把过去两年半的债市升幅全部跌掉,套利交易结构所累积的市场脆弱性多么严重。前段时间有领导问我金融去杠杆的效果。我说,第一阶段基本达到了效果,极端不健康的“央行信仰”和“央行绑架” 被打破了,利率升上来了,套利的交易结构遑遑不可终日,恨不得赶紧脱离苦海;但第二阶段才是个真正复杂的技术活,我们要在保持整个市场合理流动性、金融杠杆解构、以及更重要的是要为未来构建严厉的金融监管体系来约束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这三者需要寻求平衡。金融杠杆解构过程,本身就是货币信用消失过程,没有紧的感觉是不可能的,没有痛苦是不可能。客观上讲,这是一场“钢丝上的舞蹈”。债券去杠杆只是金融系统杠杆清理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非标的融资里还存在更为复杂的杠杆结构,比方说各种灰色的抽屉协议,比方说所谓一二级市场联动“资本游戏”对接的各种配资的交易结构,里面杠杆非常高。

从规律上讲,要真正打破刚性兑付、道德风险的信用文化,启动一个系统风险释放过程是回避不了。简单讲,就是要弄死几个典型,杀鸡儆猴。徐忠局长最近有个讲话,我觉得理解上是非常到位的,他说中国的金融安全不是靠“保”出来的,每当要出事时,总派出几个“白衣骑士”去灭火,把问题盖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以后会造成更大的问题。这就像人的亚健康状态,身体有湿毒,不能排出,总靠药物去压制,久而久之湿毒淤积会把人的任督二脉都堵死,到那时就是病入膏肓。

金融去杠杆去泡沫需要有排毒的过程。需要定向爆破。当然这个过程不一定发生在今年,但从规律上讲是避免不了的。

市场应该还有一个担心的问题。就是川普到底能做多少,能走多远?如果真正的川普执行力非常强,能落地的话,我们或将面临一个非常明确的美元的紧缩周期,这对于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致命的,毕竟我们前面犯了那么大的错误,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真正一个三十年、四十年趋势改变的力量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非常不舒服。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讲,因为我们对此很无奈。

我们能够做的是义无反顾地坚定地去找回我们已经丢失的“锚”,我们需要和川普去抢时间。

希望我们一路走好

最后我想谈谈我们讨论过的一些设想。有人说,我们驱动家庭部门(中产阶级)加杠杆去帮房地产去库存,来为国接盘,给未来的经济转型(投资-消费)造成多么大多么大的损害,但沉舟侧伴,历史已经翻篇,我们永远不可能设想再重新选择。的确,我们当初如果通过政府部门加杠杆帮房地产部门(企业)去库存,将库存直接转化为公共服务品(比方说公租屋)供给给家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但我们被一个强大的利益体系裹挟着走到了今天,怎么办?只能向前看,尽可能走好后面的路径。

我们应该看到,经过这一把家庭加杠杆接盘,房子库存(另一种存在的形态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都转到了居民手里,这和2013-2014年场景完全不一样,那是房子库存都积压在房地产部门手中,风险对接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悬崖”,房子库存积压意味着形不成地方政府的各种收入,而当时支撑这个结构的是所谓的影子银行系统,高息短期的庞氏债务,每隔18个月都会有巨大的债务链断裂的压力,所以当时资产抛售价格暴跌隐患是比较大的。但现在不一样,居民是硬约束部门,这意味着楼市泡沫接下来刚性破裂的概率已经变小。老百姓手里有房子就有点像散户买了股票一样,如果这个家庭没有失业,恒常收入还在,他一般是不会进行资产抛售清算的,尽管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在受损。

然后可以通过结构性公共政策选择将房子变成一摩擦力很大的市场,改变这种资产的金融属性(用文件的话来讲,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流动性溢价耗损在漫漫时空通道中去重估,闷骚-阴跌-财富缩水-货币消灭,这可能是给房价设计的路径归宿。

家庭的储蓄以及它所承载的杠杆是转移出来了,我们不能让这转移出来的部分重回房地产领域变成再次的库存堆积,也不能让它进入金融和资产交易环节去制造另外一个泡沫。

所以你看到当下的政策取向,抑制房地产部门的资产创造,抑制金融交易性环节的活动,显著降低金融交易的收益率,抑制债务信用创造,希望减少挤出,让产业资本roe能止跌回稳转升,倒逼并创造条件(有深度、有广度、能融资的资本市场)来支持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权益)。

当然产业资本roe能更快更显著回升,光靠减少挤出还是不够的,还是要推进改革,来推动分配结构从政府向私人部门大幅度的转移。比方说财政政策要从投资转向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减负、减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比方说让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流动,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

以上种种都是为了来重构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石,找回丢失的锚。
3#
Robin Kwok  2级吧友 | 2018-10-13 14:24: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你们的金融危机指的就是几个大领导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话,那么领导已经说了,不会。
从2015年到2017年,这句话都要让耳朵听出茧子来了,大领导说话一个字一个字都是推敲过的,系统性和底线都是听起来很严重的词,被领导反复地说,反复地说,那么只说明一件事,我们这两年曾经无比接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领导们已经解除了或者认为自己有办法解除这个风险。不然领导们的说法应该是,中国不可能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请注意系统性这个词,系统性就是一环接一环。大规模银行倒闭,储户挤兑,货币没锚,货币丧失信用,社会不稳定,政权不稳定,然后这个国家GG思密达。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意味着银行首先不能倒闭,银行会因为什么倒闭?债务。谁欠银行最多钱且几乎没有抵押,地方政府。银行手里最多且最值钱的贷款抵押物是什么,房产。银行手里最安全且几乎没可能要不到帐的贷款是什么?房贷。所以你懂为什么要涨价去库存,为什么领导现在这么自信了吧?
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意味着房价不会崩盘,应该这么理解,即使房价以最惨厉的方式崩盘了,我国也能保证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至于个别地方,个别小银行的金融风险,如果崩了,似乎是在所难免的。而随着房产崩盘带来的炒房者跳楼或者各地层出不穷的房闹事件,这只能算社会群体性事件,跟金融风险都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
最后,房地产会不会崩盘的问题。坦白说,我不知道,我很确定是拐点,理由是这种经济模式已经很难再持续下去,但崩盘太难定义了。我随便开个脑洞,你们不要当真,前段时间万科拍了1块地,说要自持70年,你们应该有看到,我提醒一下万科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房产企业,而且现在是国企,但似乎这条新闻不被重视,因为暂时谁都搞不清万科这是什么套路,搞不清我们就先无视它。然后28号西安限售了,“凡是4月18日以前在西安城七区及开发区范围购买商品房的购房者,自网签备案起5年内不得交易”.我似乎隐约觉得政府的思路好像是通过改变房地产的可交易属性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不确定是这样,但如果是这样的化,那就太可怕了。那些指望政府冰冻房地产交易以保持房价的人要小心了,当这个冰冻不是暂时而是长期的话,这已经不是房产崩不崩盘的问题,而是政府是不是要埋葬整个房地产,好让经济直接出清,重新再来的问题,而且脑子慢的一时半会还反应不过来,就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咦,我的房子好像还值1000多W啊,我靠租出去还远不够银行利息,我靠老子还要交房产税,我靠还不让我卖,我靠~~~~~
4#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24:42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静静地  5级知名 | 2018-10-13 14:24:43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概两年前,索罗斯对中国经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债务推动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可持续。
记者问:如何解决?
答:政治改革。
李光耀的观点是,贫富差距(其导致国内市场消费能力欠缺)和中国的创新能力是目前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依靠房地产和基础建设带动经济的方式已然开始失效。
如果我们固有的问题不能解决,新的增长方式没有找到。那么我们可能面临的不只是一次金融危机。而是之后几十年的衰退。
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路一带,将过剩产能输出去。
中部地区建立城市群,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北上开始转型高端制造业(北上是产业中心,合肥是科研中心)。把中段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这样做可以整个整个产业链,不被别人卡脖子,另一方面合理分配资源,减少贫富差距。
政治改革,精兵简政(还可以看豆瓣某个小组中,一篇《请教指点,关于加强侧供给结构改革》中wxmang的评论,观点与索罗斯基本一致)。
这几个事做的好坏会决定是否接下来三十年是衰退还是复兴。
……………………………………………………
一路一带必然要有国家军事力量作为支撑,特别是军队的远程投送能力。
高端制造业升级的周期很长,10-20年。也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做的。没有广积粮,没有完整的体系,是没法干的。据说除了北上,合肥,杭州和成都也具有相当潜力(wxmang)。
量子通讯,卫星等世界级科技方面,国家极度重视,投入资金很多,但基本上就是从国外挖人。而国内的人才,特别是与国外差距较大的领域,底层科研人员的日子不太好过。
房地产和股市对今后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没有实质作用,不过通过这,实现了贫富差距的增加。13,14的股市,15,16的房地产,都是续命的。
美国里根时代也同样面临问题,最终还是依靠提升企业硬实力度过危机,并继续称霸三十年的。
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才是王道!!!
6#
zbzzbzyyy  4级常客 | 2018-10-13 14:24:4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会

在这里我用人格担保

在这之前我的人格还担保过15年的股市

14年的快播

11年的江南皮革厂

08年的美国银行

98年的湖北大水

和1912年的大清帝国

虽然之前的一切好像发展的并不太顺利

但是我对这次的房价上涨有信心

对我们国家基地皮有信心

对我们的网民有信心

对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有信心

对我们的知乎网有信心

加油!






~~螺旋分割线~~

介于大家伙说我人格被掏空的

我的人格表示不服气而且有了小情绪

它反对了评论区的各位同时还担保了广州跌出一线城市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10001/answer/199293009




.
7#
隔壁村有条狗  1级新秀 | 2018-10-13 14:24:45 发帖IP地址来自
金融危机在哪个具体时点来临,只能是靠时光机了。但是可以聊一下房子的问题。
大家关心房价是否会下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聊一下。
首先,官方的导向,国内只有房子是安全资产。我举个例子:和某券商研究所所长一起吃饭,问他第二天的公开会议对后市行情怎么看,他说,公开场合不允许唱空。
第二,我们见过美国次贷危机,见过新加坡的房子暴跌,这不能完全拿来与国内类比。国人贷得了款买得了房子的是有比较好的偿付能力的。只要放价下跌不超过30%,还是在可承受范围内。
第三,真的不会下跌吗?大家且看经济先行地区:浙江温州。对,就是带着小姨子跑路的黄鹤的老家。温州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经济起得快,这几年,衰退的情况也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据统计,去年只有温州房价是微跌的,在房价大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依旧凄迷。想当年,温州的房价是媲美上海的。
第四,看看邪恶的美帝和日本,处于强人口流入的城市,以纽约和东京为例,经济周期最差的时候,由于房子相对于人口依旧稀缺,放价的影响并不大。周边城市该破产的破产。
最后,作为80尾,与一群中学同学(收入不高)聊天,全民房产。不禁想起2008年2015年的股市,卖菜扫地的都在买股票。难道那两年没有人在股市里赚到钱吗?显然是有的。所以假设放价下跌全民都会死吗?显然不会的,只是韭菜换了个沃土,这么辛苦养大了总归要收割的。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大家捧场。
8#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24:46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A股买卖人  4级常客 | 2018-10-13 14:24:47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陆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不会崩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政府限制了交易
要是房产交易像交易股票动动手指就ok了那么简单,房价估计可以崩几个来回了
政府采取利率优惠、税费、年限限制等各种手段限制房产交易不是为了抑制房价上涨,而正是为了不让房价涨上去后出现剧烈下跌(涨跌同源,没有只涨不跌)。因为,加着杠杆的下跌那真是太酸爽了。提了那么多次坚决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你认为说的是什么。
还记得15年的股市急剧下跌吗?罪魁祸首就是一环一环的杠杠啊。
购房者加着3倍杠杆(炒房客首付都是融资,杠杆更高)享受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快感,若房价剧烈下跌,3倍杠杆的酸爽却是购房者想不到的(额,准确讲是疯狂的购房者认为房价不会跌)。但是政府想到了这个潜在的巨大风险
所以我认为房价不会崩盘,至少不会出现短期内的急剧下跌。原因是有政府这只手在极力避免“暴跌”“崩盘”的发生,这是不可承受之重。因为房地产行业的杠杆也是一环扣一环的,真要短期内(哪怕三两年也是短期)出现跌幅30%-50%以上,那后果可能会很惨烈,这个惨烈程度我想不到。
当然对应的,要让房价崩盘不要太简单:
1、建立全国性的房产交易信息公示平台,人人可查。及时公布最新的(哪怕是最近一周)各主要监控城市的详细成交量、成交价(精确到每一套商品房的成交信息)
2、完全不限制交易
你要知道人性都是追涨杀跌,时刻被贪婪和恐惧左右的。今天买房最凶的人会是房价下跌时卖房最凶那一批
10#
老杨  1级新秀 | 2018-10-13 14:24:48 发帖IP地址来自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少投资者开始预测新的一轮金融危机即将到来。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发现,金融危机有其周期性,1987-1988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那么十年后的2018年,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吗?
一、金融危机具有特殊的周期性现在国际金融活动日趋紧密,各个金融市场相互关联,一个局部市场的危机爆发往往会牵连到多个市场的联动,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我们所说的金融危机或金融风暴主要就是指那些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到底有没有周期性?这是金融界的哥赫巴德猜想,也是金融研究中王冠上的明珠。个人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爆发周期大概就是10年。
1、第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是1987—198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其标志性事件就是“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也就是金融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在这一天,道指下跌22.6%,东京跌15%,伦敦下跌10.8%,巴黎下跌9.7%,悉尼下跌25%,新加波下跌20%。香港恒生指数在下跌300点后(跌幅超过10%)宣布停止交易4天,但在10月26日重新开盘的当天,直接大跌1120点,跌至2241点,跌幅超过30%。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暴跌,整个市值损失高达一万四千多亿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损失的三倍以上!但让人迷惑的是,时至今日,全世界的金融专家们也没有找出“黑色星期一”爆发的根本原因,或者说至今还没有找出幕后真凶。
2、第二次金融危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这场危机其实包括了四个主要阶段,或者说四个主要战场,但许多专家往往忽略了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华尔街危机这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1)亚洲金融危机。从香港回归的第二天开始,四小虎货币(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遭到最先做空,东南亚货币危机爆发;然后接着全面攻击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货币,引发整个亚洲金融危机,整个攻击路线图非常清晰。
(2)俄罗斯金融危机。利用俄罗斯政治危机,先是资本外逃,接着引爆债务危机,然后就是全面攻击卢布和股市,企图吞掉了俄罗斯的全部外汇储备,最后俄罗斯不得不采用极端手段,才挽回一命。
(3)香港金融保卫战。在俄罗斯遭到重创的国际炒家,一方面攻击联系汇率机制,一方面大肆做空恒指,最后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亲自下到市场,与国际炒家面对面肉搏,最后成功击退国际炒家,保卫了香港。(4)华尔街危机。长期资本公司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不得不宣布破产,再加上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在香港大败而归,引发了华尔街的全面危机,特别三套马车所持的重仓股,遭到全面做空,华尔街雪上加霜。最后美国政府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让美林证券出面接下了长期资本公司的全部债务,拯救长期资本公司,拯救华尔街。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人们终于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以华尔街三套马车(长期资本公司、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美国对冲基金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真实面目。这与十年前无法抓到“黑色星期一”幕后真凶相比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3、第三次金融危机是指2007—2008因为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其标志性事件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原油突然遭到做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原油就从147美元跌到33美元,无数美国对冲基金灰飞烟灭,华尔街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最后美国政府前后花了近7万忆美元买下那些已经成为一张废纸的CDS债券,对华尔街注入资金,实施救援。2007年1月,面对华尔街174亿美元的逼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发次贷危机。2007年7月,标普公司突然调低CDS评级,引发金融动荡,华尔街开始大规模做空CDS债券,引爆全面危机,彻底动摇了美国整个的金融基础。2007年底,高盛再次将2005年首席分析师默提的报告推出,推动原油一路高歌猛进,冲破100美元,然后是120美元,然后是140美元……整个华尔街高呼要将红旗插上250美元。2008年7月,在高盛等的带领下,原油一路上攻到147美元的最高点,这个时候市场主力维多公司突然带头反手做空,原油开始掉头一路向下,先是跌破120,然后跌破100,最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跌到33美元,无数美国对冲基金灰飞烟灭。2008年10月,为了做空欧洲股市,以新老虎基金、绿灯基金为首,高盛、摩根等带领美国对冲基金围攻德国大众。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保时捷公司出面迎战,直接将大众公司股票从200欧元拉升到1000欧元,美国对冲基金损失惨重,仅在大众公司这一只股票上损失就超过300亿美元。可能和一些专家的观点不同,个人认为:次贷危机是华尔街或者说犹太人故意引爆的,在原油上做多和围攻德国大众都是华尔街有组织有计划的阴谋。至于最后为什么华尔街一败涂地,输得精光,我只能说,那是因为对手。

最后,真正的关键和重点来了,我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出来:第一次金融危机是1987—1988,第二次金融危机是1997—1998,之间相差10年;第三次金融危机是2007—2008,也是相差10年;那第四次金融危机,难道就是2017—2018?在此,我也无法去做过多的解释,我只能说,我已经听到第四次金融危机的脚步声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特殊的周期性,所以我个人认为:金融危机的产生绝非偶然和随机,而是源自精心策划和巧妙实施,所以我宁愿称之为金融战争。
11#
紫色的股  6级职业 | 2018-10-13 14:24:49 发帖IP地址来自
[h1]                                      十年一轮回的金融危机[/h1]自1987年美股崩盘开始,每隔十年,全球都会出现一次大型金融动荡,如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被人形象的称为十年一轮回,所以2018-2019年多半会出问题,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今天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在探索这个奥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历史上这些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连历史都不知道的话,谈何预测未来。
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疑问,既然说是十年一轮回,为何是从1987年开始计算,1977年有没有金融危机,如果没有,那这三十年的三次危机完全可以用巧合来解释。
在1973年3月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世界上是没有金融危机这一说的,因为货币是和黄金锚定的,政府没有超发货币的可能性,如果出现危机,那一定是经济危机,实体大面积破产,工人下岗。而货币和黄金取消锚定之后,政府可以自由发行货币,全球货币泛滥,通胀严重,才给金融危机的存在埋下了种子。
实际上,在1973年金本位制度刚解体的时候,政府还是不敢大规模超发货币的,只敢小规模超发,毕竟谁都知道超发货币本质上是在饮鸩止渴,但是70年代美国频频爆发经济危机,1969年12月初次爆发,1973年再次爆发,1979年又一次爆发,美国再也忍不住了,大规模开启了印钞机拯救经济,于是到了1982年美国经济终于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开始欣欣向荣。
这个时候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声音,政府是应该且必须主动采取货币手段干预经济的,只要适当的干预,完全可以用有形的手来调节市场,熨平经济周期,理论上完全可以让经济危机永不出现。这是多么诱人的一个口号,要知道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天生的缺陷,永不可能摆脱,剩余价值在资本家手中的累计是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的,经济危机要么死扛,要么就发动战争,没有办法解决。正是因为看穿这一点马克思才发明了共产主义,如果能熨平经济危机,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所以在80年代之后,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从盯住货币供应量的“紧缩”目标,转向了维持国家银行体系稳定的目标。在打击通胀完成后,开始逐渐系统性地引导利率下行。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不再紧缩了,我要开印钞机进行通胀了。而事实上,政府采用货币政策主动干预经济,的确可以熨平经济危机,实体经济的破产轮回被终结了,但是另外一个轮回降临了,那就是金融危机。
自印钞机开动,美国摆脱经济危机,1982年开始,美国股市经历了5年大牛市,指数上涨了200%,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大崩盘。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下跌了508点,下跌幅度达到22.6%,这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历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这次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导致了全球股市的传染性暴跌,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中,东京的股市下跌幅最小,仍下跌了15.6%,新西兰股市下跌达到40%,香港股市则被迫关闭,重新开启后一堆香港人直接跳楼了。一般认为,国内利率的不断上升、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程式交易及投资组合保险行为和国际投资者抛售美元国债等是1987年股市崩盘的诱因。
美联储在股市崩盘后,迅速行动起来,宣布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1989年美股收复股灾全部失地,再创新高,然后开启了18年大牛市,一直到2000年纳达克斯网络泡沫破灭才进入几年的横盘整理时期,一直到2005年则开始再度狂飙。
等等,1997年怎么漏过去了,1997年7月开始到1998年12月结束,整个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亚洲四小龙全军覆没,多年高速发展积累的成果被席卷一空,这一轮标准的金融危机,给亚洲国家的打击非常的惨重,但是对于美国并没有什么打击,相反美国资本从中获利颇丰,从本质上说,97年理应爆发的金融危机,被亚洲国家独自承受了。
这场危机过后,亚洲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金融体系,弥补漏洞,不再给美国割羊毛的机会。而美国从吃到这块大肥肉后非常激动,认为自己找到了发财的好办法,开始大力发展金融行业,放宽管制,开发大量金融衍生品,为下一轮割羊毛做准备。于是到了2007年,由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演变成金融危机,于是美联储再度大幅减息,开印钞机救市,要不然直接断气了。
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历史数据,危机基本都是10年一次,只不过表达方式和损失的方式各有不同而已。另外,经济周期是确实存在的,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诞生一次经济危机,用金融手段抹平了经济周期之后,经济危机没有了,但是金融本身也是存在周期的,所以每隔一段时间爆发一次金融危机也是理所当然的。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因为用金融手段抹平经济危机的本质,是通过降低利率和超发货币实现的。但是低利率和超发货币可以使用一段时间,但是他是不可能永久持续的,毕竟是兴奋剂性质,所以一旦低利率和超发货币开始减速,金融领域就陷入痛苦,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金融危机。
所以金融危机并不单纯的是10年整一次,他推迟几年或者提前几年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融是具备周期性的,每隔一段时间他一定会爆发一次,人类用金融手段消灭了经济周期,但是现在还没找到什么合适的手段来消灭金融周期,所以金融危机代替了经济危机,在金本位解体之后成为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
那么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有,一旦大幅加息通常都代表十年一遇的劫难就要临近了,所以自从去年中下旬开始,我就首先对房地产提出警示,认为几年不适合进行房地产投资,自住刚需就算了,投资房能不买就不买,增值可能性基本没有,之所以判断不下行那是因为地产是国家的命根子,一崩盘全死,所以最终判断是横盘几年消化,概率是非常大的,结论就是不买投资房。
而对于股市就灵活多了,因为流动性高,说卖就卖了,瞬间清仓,美联储加息的毕竟很谨慎,18年和19年触发金融清算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但是只要一天没触发,就不好说,你空仓等半年还没爆发危机是一件挺傻冒的事情,就算最后爆发了,也不能说你对了。另外跌的话也不是一天二天能跌下去的,不管是87年,97年,还是08年,下跌都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
所以经常看我文章的人知道,我从去年中下旬开始,一直到今天足足大半年的时间,仓位都非常谨慎,买的时候非常非常慢,轻易不会买,跑的时候特别利索,只要有一丝危险征兆,感觉可能要回调了,都立马减仓。而且只要破位20日均线,不管看多还是看空,哪怕认为不是回调,也都立刻减仓,就是因为这个宏观背景在这里。而股市暴跌是否就赚不到钱呢,未必,15年股灾赚钱的容易程度,其实是远远超过17年的,因为暴跌通常都有强反弹。说实话,老股民喜欢涨,也不怕暴跌,就tmd怕不涨不跌,那是非常恶心的。
所以这就是我的结论,金融危机十年一轮回这个说法是对的,金融的确是有周期的,但是未必就是精准的十年一遇,偏差个一二年很正常,但是周期波动是无法被抹平的。对于房市和股市我的意见就是,18年和19年都要回避房地产,他们横盘概率高,度过这二年,就是买入地产的好时机。对于股市,按大趋势做,大家都知道趋势越强均线效果越佳,趋势越弱均线效果越差,那么未来二年,是均线战术的黄金时代。
金融危机十年一轮回,其实后面还跟着一句话,轮回之后爽十年,熬过一次危机不死,后面就会是十年的黄金发财机会,希望能和大家同在。
买房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 紫色的股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4129/answer/125711231
2018 年房价会涨吗? - 紫色的股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69195/answer/240327006
中国房价涨成这样,为何没有任何经济危机的征兆? - 紫色的股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39355/answer/244423089
想了解我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紫色的股。ID:zisedegu66
12#
墨丘利  3级会员 | 2018-10-13 14:24:51 发帖IP地址来自
随着外围市场的一片狼藉,很多投资者开始预期全球经济的寒冬来临。也有投资者观察发现,1998年、2008年都发生过金融危机,所以2018年大概率也会发生金融危机(逢8必危机么?)。且不论这是一个玩笑还是迷信,
那么,严肃地说,
[h1]201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有多大?[/h1]中国经济在2018年,很可能会因为转型出现波动,但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历史经验可以发现,经融危机的出现,一般伴随着金融投资中的高杠杆比率。
[h1]而我们国家从去年、甚至15年就已经开始对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了降杠杆的政策导向,现今除了房地产,各行业的杠杆比率已经处于相对低位,从这点看,国家在源头上就已经杜绝了次贷的形成,更不要说什么危机了。[/h1]事实上,对全球经济来说,目前正处在一个缓慢的转型时节。原油从过去的最高150美元到了如今的50美元以下,那些曾经靠石油生存的国家如今纷纷陷入困局,经济的发展处于敏感阶段,和中国一样,大家都在寻求转型之路,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经济比较脆弱。
但这些仅仅是表象,我们必须清楚表象和危机不是一个概念,经济转型不等于会出现金融危机,两者产生的客观环境是不尽相同的。
[h1]房地产行业会不会崩盘?[/h1]没有只涨不跌的产品,当一件商品价格高到大多数人都买不起的时候,那这件商品必然会逐渐回归原有价值,甚至因为动能够大,而跌破价值,从而让更多人能买得起。
这样,问题就来了,住房是不是都高到了大多数人都买不起的程度?
地域不同,房价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个现象能很好地说明一些问题,房价上涨势头已经减弱,甚至不少地区已经开始向下调整了。这很可能说明,房地产行业将逐渐开始掉头向下,寻找它该有的价值了。
那么,房地产行业会不会崩盘呢?有投资者认为,房地产不会崩盘,因为国家不允许房地产崩盘,会出手干预。但其实房市一如股市,当熊市来临时,即便国家出手,也无法阻止股指的下跌,只能短期延缓一下而已,当房地产开始下跌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国家只能暂时延缓房地产下跌,但地产下跌幅度和速度依然会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至于这种情形算不算崩盘,这就是见仁见智了。
至于房地产行业会不会在2018年崩盘,这个很难说,只能说如果各地的房价在今年年底不再上涨,那很可能房地产大幅度下跌就在2018-2019年之间,之后则会呈现缓慢下跌趋势。不过,不管2018年房地产是否要崩盘,有件事是确定的,房地产风险太大,近几年最好不要去购买或者持有相关产品。


本人是一枚长期关注基金 、私募 、投资的科技控
刚开始玩知乎
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关注一下再走哇!
13#
才子猫猫  1级新秀 | 2018-10-13 14:24:52 发帖IP地址来自
全文重新排版。


写在前面,这不是学术文章,没有数据,答主从一个屁民的角度,结合一大堆新闻得到以下的内容。
开始正文:
房地产会不会蹦,其实应该理解为两个层面(或许更多层面,who care )。一个是基本面,是否价格超过了价值?这点,我觉得用租售比,房价比人均年收入等硬指标,是可以得出有泡沫的



第二层是天朝是否让房价崩盘。答案是肯定不想崩,因为对谁都没有好处。
看待局面,应该从天朝做了什么来切入。这段时间密集房地产政策,你如果理解为防止房价过快增长,相信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论点,那图样图森破。
时间退回到密集政策出台之前,为什么房价2015~2016的高歌猛进,是谁让这个局面成为现实。韭菜,屌丝,大户,炒家,当然,绝对不能忘记天朝的作用。应该看到,除了房价涨,更应该
看到有大量的存款转入房地产,从极好流动性变成了固定资产。随着房价的上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因为理论上赚钱了。天朝闷骚暗喜,闲钱被固定了,还给民众套上了房贷,好好上班赚
钱还房贷,稳定了和谐了,大家没那么多心思换外汇移民了。
那,为什么2017开始出台政策了,因为,从底层数据来看,存款搬家差不多了,大目标达到了,然后出一个声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回应了民众关切,证明我朝是关心人民
的。


-----20170907,让子弹飞一会,三个月之后再来更新:----
最近微信推送了《7月份住在成交报告》,简要摘录:
7月份50个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减少7%。从数据来看,连续4个月环比下跌,连续5个月同比下跌。原文请搜索查看;
成交量是成交价的先行指标,成交价格会向下跌,以便获得接盘,进而稳定成交量。通俗点讲,成交量下跌会带来成交价的下跌,只是这个连锁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暂定名称为“连锁时间”
,后面做对比。
目前限购限贷针对的是对“开发商向一手散户转移资产的过程(第一过程)”,限售是针对“一手散户向二手散户的过程(第二过程)”。接上文的观点,其中有两个主旋律“防止系统性金
融风险的发生,及房住不炒”。我们来看本段落的两个过程中,哪个更容易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各位看官,有个前提不知大家是否知晓,房地产开发商有几个用自有资金开发一个楼盘的?看看开发商的负债率,基本都可以清楚了。开发商,用债务和贷款来解决开发资金,并通过卖房回
笼资金,还债还贷。举个例子,开发商A,融资1000W,破产了,这1000W就100%成为坏账。如果开发商A的房子全部卖出去,有10个散户合计款1000W,如果1个断供了,只有10%的坏账,况且,
对于个人而言断供的代价太大,中国人没有个人破产保护,大家还是会紧衣缩食换贷款。有此可见,只有把银行贷款分散到各个散户中去,用大基数来对冲个别开发商破产带来的坏账风险,
是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二法则。如果你看懂了这个逻辑,那么2014-2016年,批发散户房贷,转移债务风险的故事,基本到了2017年就讲完了。现在舆论层面也少提出“防止系统性风
险”,WHY?因为债务已经转移,风险已经消除了。
那么现在出现的:个人房贷利率可以上浮了,可以窗口指导了,可以三个月批不下来了,是为什么呢?因为要抬高购房成本和门槛,一来是让有实力的一次性付款这种大户继续进场,二来阻
止没有实力的散户进场同时阻止第一过程的散户获利离场。关门了,关门了,关门了,想跑,没戏!


---------又一次分割,170909--------
M2,5+6+7月数据9.6+9.4+9.2,不但呈现个位数增长,且增幅在降低。拐点已经确认;
M2是一个结果指标,是因为增发(超发)的货币少了,所以带来M2这个结果指标降低。从M2的明细数据可以分析出,居民中长期贷款量,同比也减少了(答主手头暂时没有数据,请帮忙补充
明细);
居民中长期贷款,基本可以等于房贷。从上文中,个人房贷越来越难了, 更加导致了“第二过程”萎缩,所以成交量会继续下降,并带动房价有下跌的趋势和势能。但,明确一点,房价会不
会跌下来,跟时间的长度有关。接上文中的两个过程,这个两个过程之间的“转换时间”,大概是两年。即购买新房-等待1.5年交房-等待0.5年办证-卖出获利。那么,2016-2017年入场的,
2019年才能有机会出手。目前的政策面,还看不到有任何松动的迹象,即使房价维持现状,买家的资金的借贷成本或边际成本,就足矣损失10%啦。更可怕的是,如果“连锁时间”小于2年,
即小于“转换时间”,那么16+17年入场的散户,可能要面对房价下跌损失和融资成本+边际成本的多种损失之和了。那个时候,想卖都不一定卖得出去;


当然,目前经常报道或微信传闻,XXX楼盘日光了,茶水费80W+摇号,一次性付款还在出现。这些传闻,还请房产一线销售人员帮忙来验证一下。
把上面的信息合并来看:成交量在下跌,M2下跌,日光盘,一次性付款,茶水费80W+摇号,成交价基本维持,这一系列现象,能够归纳出一个怎么样的局面呢?
答主认为,买房门槛提高之后,一部分人失去了买房的“资格+能力”,导致成交量下跌及M2下跌。同时由于一次性付款+茶水费的存在,房价保持基本问题。又由于M2下跌和一次性付款的存
在,买房失去了杠杆;
看到这里,是否发现了一个潜在而被忽略的事情,没有杠杆的泡沫,没有成交量的泡沫,奈何支持价格呢?
各位看客,是否明白了,房价维持波动、继续上涨、崩盘下跌?自己得出结论吧!
14#
火火大马车  3级会员 | 2018-10-13 14:24:54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个有趣的数据,2007年,金融风暴前,穆迪的年营业额是25亿美元,且连续7年快速上涨。

这么多年过去了,穆迪在2016年单第四季度的收入是9.85亿美元。。

穆迪的收入90%来自债券评估。

也就是说,穆迪收入越高,债券数量越高。

危机的想象空间在这里。。。

另外,现任美国财政部长,08年有一笔32亿美元的银行重组收购获利,他是什么人,一目了然。当然,08年面对国会咨询毫无底线的银行家们,现在依旧活蹦乱跳,cdo变成了分层债券,也还在卖着。。。

so

危机的想象空间很大。

至于中国楼市会不会崩盘?
会有波动,但不会有崩盘,08年都没蹦。。。。现在经济影响力,国际贸易话语权,军事实力都暴涨的今天,不是那么容易玩脱的。。。

关键是,天朝金融家是可以被公安抓嫖,纪委抓贪,检察院抓贪渎,随时抄家的一个族群。。。。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 。。。
15#
刘庆文  4级常客 | 2018-10-13 14:24:55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都问了上万遍了!
你说:崩盘,别人说你是和牛刀一样瞎,没钱买不起房子的屌丝
你说:不崩,别人说你是傻逼跟随大众,屁不懂假装砖家说大
我就这么说,知乎上回答的都不是什么大神,谁也代表不了谁,大家的答案你只做参考就是了,相信自己的眼睛。毕竟每天买几套房卖几套房的人不在这里。以下我的想法,仅作参考:
1,我哥哥在卖房,浦东新区65平,昨天打电话他说不好卖,不要我操心,没多问。
2,老表卖衡阳的房子,赚发了,暂时还没卖出去,当时房贷1100一个月你说爽不?
3,我死党的同学,也是我朋友,她家挺有钱,她爸爸说房价每年不保持10%增长炒房的就会亏,不太懂,但是感觉有道理,利息吧。
4,听我同学说广州首付8成,不知道真假,我长沙的同学还7成呢,因为征信不良。
5,银行贷款紧缩,我去了长沙一个售楼部看房问到的,难贷款是事实,以前不看户口,现在衡阳户口没在长沙工作的很难买,银行不想赚钱了吗?
6,最近不是深圳有个百强房地产出事了吗?我感觉,要么傻逼,要么房子这么好卖还亏钱?还是傻逼!
7,我在谷歌I/O今年免费邀请的唯一中国个人开发者的小蜜圈里,从大家言论来看,工作难找很严重,工资低是常态了,可能是手机开发膨胀过度。
8,一中山老表今年居然说生意难做,不过还是赚钱中……
9,我两次预言股市暴跌成功,那是因为第一次连我妈都开始炒股了,县城里到处讨论炒股,第二次我一个阿姨说钱放股市不管也赚了一千四,学校老师都在炒股。去年学校大部分老师买房或者换房,一个月3次搬家酒,郁闷……
10,经济肯定不给力了,今天路过一个大厂房任然贴着出租广告,有好久了,真的。
11,培训行业感觉很好啊?老婆一同事在学校受尽委屈,年薪四万,这个月跳槽培训行业直接年薪10万,醉了……培训行业不是和经济形势反向?
12,汽车行业没这么给力了,我弟弟同学在长沙大众说的。怎么什么行业都不行啊?
……
以上就年初到现在几个月看到的,真的没有那么好了,经济不行,唯一一个,我小学同学说他的股票新股,涨了150%了,我说见好就收吧,他说他要搬回过去亏损的十万块钱,我怎么老是拦着别人赚钱???傻逼了。。。
16#
黑炭头  4级常客 | 2018-10-13 14:24:56 发帖IP地址来自
社会变化,更多是润物细无声,极少有“崩盘”这样剧烈的形态,过去一百年,也只有寥寥几次“经济危机”“改革开放”的社会巨变事件,平均下来十年都没有一次,更多是“经济衰退”。过去三十几年改革开放变化太快并不可能长期持续。
2018我国金融危机的概率并不大,因为和2017年没什么区别。没什么区别,就是新常态,这个“常态”,可以理解为缺少变化,甚至渐渐“僵化”。未来的变化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微弱,比如房价,比如收入。
收入这个变化,对于靠自力更生的来说,是变化越来越小的;对于靠补贴的来说,会在一段时间比较多,比如通过印钱补贴的精准扶贫,通过债市维持的地方建设和相关受益人,但同样不会特别持久。
政府的人头脑都很清晰,所以提的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不等同于追求总量增长,更多是保持一定增长时,对存量的调整,是2+8,变更为4+6,或5+5的变化,总量还是那么多。
二次元文化逐渐兴盛,一方面是精神追求的差异化,另一方面也是社会逐渐凝固带来的副产品。欧美的披头士,日本的二次元,兴盛时都是类似的社会背景。
改变除了向上突破,还有转变思想,去跨界转移,或向下渗透。绝大多数人向上突破不了,因为高精尖基本上是资本密集智力密集,就只有跨界转移或向下渗透。我看有个答案说现在开滴滴的越来越多戴眼镜的,被理解为大学生的悲哀,其实不需要看得这么悲观,开滴滴虽然辛苦至少避免了风吹日晒,被大学生逐渐替代是很正常的。同样,电商巨头从纯虚业务转虚实结合是典型的跨界转移。餐营业之类的传统行业,逐渐被互联网人才、电商人才渗透管理层,是高竞争领域人才向下渗透的表现。这种跨界转移,向下渗透未来会在更多行业愈演愈烈,直到下一个动态平衡。
顺势而为。
17#
elephant li  1级新秀 | 2018-10-13 14:24:5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堆屁民,告诉你们个真理
涨百姓苦
崩百姓苦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