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国大陆的习惯是苏联影响的遗留?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清五郎   2018-9-26 01:32   32660   7
比如礼堂这一形式,似乎就是苏联遗留的意识形态,还有集体电影院什么的,好像大院文化也有苏联的影子。
相关问题至今我们身边还存有哪些事物或者制度是承袭前苏联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7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Belleve  7级小牛 | 2018-9-26 01:32:54 发帖IP地址来自
国内大多数数学书中线性函数使用的
就是苏联来的。
组合数的符号
甚至和英美是相反的(他们用

)。
还有就是 tg/ctg 的符号,不过 90 年代末改成 tan/cot 了。
3#
网易看客  3级会员 | 2018-9-26 01:32:55 发帖IP地址来自
二更。
应评论区知友要求,补上几张国内工人疗养院的图片。
河北省总工会北戴河工人疗养院

正门及听涛楼煤矿工人大连疗养院

黑龙江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

来自中国和外国的疗养者在进行氧疗。                                                                                                                图片|疗养院官网
========================以下为原答案======================
全国各地的工人疗养院就基本继承了苏联遗风。从北至南,黑龙江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广州工人疗养院......许多至今仍在运转。
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1922年苏联颁布的新劳动法,规定公民每年必须前往疗养院“休假”,时间不能少于两周。
列宁的这句名言——“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就这样被完美地嵌入了苏联疗养院的建设之中。

莫斯科附近的Klyazma疗养院游泳池。摄影: Natalie Kupriyanova与西方社会的休假不同,苏联式的「疗养」不由个人意志支配,反而更像是完成一件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任务。
它在本质上,与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是社会生产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只有休息好了,工人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格鲁吉亚,Kolkhida疗养院,客人在享受磁性沙浴。据说,将这种闪闪发光的黑沙涂满全身,可以缓解心脏、骨骼、血液循环相关疾病。“我对疗养院的了解越多,就越被它们吸引。”
2015年开始,作家Maryam Omidi走访了这些散落在亚欧大陆的苏联疗养院,用镜头捕捉下红色帝国的昔日身影—— 斑驳的墙体,褪色的壁纸,凋零的马赛克巨画,以及弥漫着陈年味道的宽阔空间。
犹如搭上了时光机,你还能嗅到一丝百年前苏联工人们的汗水与荣光。

阿布哈兹的Amra疗养院,一群男孩在列宁像前下国际象棋。摄影:Dmitry Lookianov

[h1]苏维埃的鸿篇巨制[/h1]要建,就建好的豪华的;要建,就建大的宏伟的;要休息,就拼命休息;要疗养,就彻底疗养。
一栋栋充满未来感的庞大建筑在欧亚大陆拔地而起,彰显着苏联政府的美好愿景。

索契,White Nights疗养院。
俄罗斯,Lipki疗养院餐厅。摄影:DMITRY LOOKIANOV
乌克兰,Dnieper疗养院。尽管在2015年进行了翻修,它仍保留了曾经的苏联特色。负责设计疗养院的建筑师们,也成为苏联时代自由度最高的一群人。他们在获取资源的道路上几乎畅通无阻,得以将图纸上的奇思妙想付诸现实,也创造出了不少20世纪建筑史上的辉煌印记。
位于克里米亚的友谊疗养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友谊疗养院。这座为纪念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两国友谊而建的疗养院,如同一枚停靠在岸边的硕大飞行物,俯瞰整个黑海。
1985年建立之初,这里还引起了五角大楼及土耳其情报部门的注意,他们猜测这里是导弹发射基地。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UFO。

克里米亚,Zori Rossi疗养院。与今天许多营利性的度假村相比,疗养院更像是苏维埃的又一鸿篇巨制,是权力对自然景观的一种重塑。
许多城市因拥有得天独厚的“医疗资源”,或怡人的景色风光,而被纳入疗养院的选址。
这些城市的命运也与整个疗养体制紧密相连。当苏联政府对疗养院的扶持逐渐减少,城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Reshma疗养院,位于莫斯科伏尔加河附近,由红砖建造。这里的客人包括宇航员,以及切尔诺贝利事件中受辐射影响的人。[h1]来一场苏联大保健[/h1]2015年初,Maryam Omidi造访了位于塔吉克斯坦山脉,拔海2000米高的Khoja Obi Garm疗养院,她立即被眼前这栋巨大的混凝土建筑所震撼。

位于岩石断层上的Khoja Obi Garm疗养院。Khoja Obi Garm以其独特的氡水疗法闻名,只要花费一百多块人民币,便能享受一晚全套客房、膳食及所有设施的使用权。
Maryam Omidi尝试了一次疗养,医生在测量血压时,询问了她的婚姻状况及生育史。
得知Omidi未婚未育后,医生遗憾地表示,部分治疗对她“效果有限”。而医生所指的治疗,包括“将一股充满氡气的高压水流注入两腿之间”,或者“与电动医疗设备一起摩擦、晃动”。

Khoja Obi Garm疗养间,氡水被喷洒在女性的双腿之间。这也是世界上少数使用放射性元素氡的疗养院。Maryam Omidi最终放弃了治疗,选择直奔女性专用热水池。在那儿她遇见了一群裸体的塔吉克妇女,在水波中甩动着下垂的胸部。
形形色色的疗养院中,不乏这些延续自苏联时期的「疗养」方式,如今依然广受追捧,成为一道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奇异风景。

阿塞拜疆Naftalan疗养院的原油治疗。客人裸泡在一个倒满原油的恒温浴缸里,10分钟后即可出浴。摄影:CLAUDINE DOURY
吉尔吉斯斯坦,极光疗养院。客人将紫外线杀菌灯放入耳朵、鼻子、喉咙中,以杀死细菌、病毒及真菌。摄影:Michal Solarski
俄罗斯,Rodnik疗养院,顾客在进行氧气浴,据说这有助于燃烧脂肪,减轻体重,并化解其他皮肤症状。
一名刚接受了卢米诺治疗的男子,这一治疗有助于缓解季节性忧郁。
两名年长客人无法承受一整个温泉浴的热度,只能局部浸泡手臂和双腿。Dmitry Lookianov
盐浴,客人紧紧裹着毛巾,防止精盐粘上头发或衣服。Egor Rogalev
Janartij Bereg疗养院,客人在接受光疗。
白俄罗斯,Speleotherapy疗养院内,人们在1400英尺深的地下盐矿锻炼身体。
一名客人在体验「活力再现」氧气浴。Rene Fietzek
拔火罐也是热门项目之一。

[h1]等级、时间表与搭讪文化[/h1]疗养院制度实施前期,一切都按照计划严格实施 —— 享受日光浴的时间、一日三餐的伙食搭配,甚至是工作人员的表情,都有着精确的规划与考量。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真理是:离开疗养院时身体越胖,则证明休息的越好。休假的工人将获得一份「疗养时间表」,它如同安排车间工作一般,安排好休假的日程。
“虽然疗养院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放松,但在上世纪2、30年代,游客们不能带上家属,也不允许喝酒、跳舞或喧哗”,Omidi说道。
他们只被允许在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中,静下心来思考社会主义理想,并为接下来的工作重振精神。

俄罗斯,Reshma疗养院,等候室里的客人。莫斯科现代主义研究所所长Olga Kazakova表示,她的父母并不热衷去疗养院。
“苏联公民的生活已受到诸多管制,他们不希望按照时间表生活。此外,假期都是按照工作分配的,你常常会在那里遇见自己的同事。”

在《红色俱乐部:旅游度假与苏联梦想》一书中,Diane Koenker还提到,由于摆脱了伴侣,「搭讪文化」也在疗养院中悄然兴起。
短暂的自由赋予了人们尝试新事物的机会,这些临时伴侣间还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就让在索契发生的事情,留在索契。”

乌克兰,Kuyalnik疗养院。建造之初,疗养院被认为是给予工人阶级的奖赏。符合条件的个人将收到一张「许可证/путевка」,以免费或者补贴的形式,于特定的时间前往特定的疗养院。
原则上,工人阶级和病患被优先考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最好的住处通常留给了有钱有权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极光疗养院便专门接待苏联精英,全院共有350多名员工,只为200位顾客提供服务。

格鲁吉亚,Tskaltubo疗养院,这里曾经备受苏联高官青睐。
顾客在Tskaltubo疗养院的六号浴池中,双手抱头,锻炼身体。这一开始于1920年的疗养院制度,在1990年达到巅峰,可以同时接纳近50万客人。
1923年,苏联卫生委员Nikolai Semashko骄傲地写道:“法国人只能在一个地方休息,那就是墓地。”


[h1]乌托邦的落幕[/h1]苏联解体后,由于失去了财政支持,全境内的疗养院无一例外地走向没落。这是一段帝国工匠们呕心沥血改造自然,却最终顺从于历史轨迹的故事。
进入后苏联时代,迅速奔入现代化世界的人们,有的抛弃了这些古旧的建筑群,有的则更加珍视它们存在的意义。
1966年的一篇报纸专栏中,身为劳动模范的金属工S. Antonov,说出了「疗养」的核心精神 ——
“我每年只能度一次假,我尽量不让自己在无所事事中浪费宝贵的一天。”





* 图文源自《Holidays in Soviet Sanatorium》一书。
4#
赵国星  2级吧友 | 2018-9-26 01:32:5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是
每到一些正式场合 比如最高苏维埃会议/人民代表大会 就会出现:
许多穿的跟花瓜似的少数民族代表










5#
袁老三  3级会员 | 2018-9-26 01:32:5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当今的公章形制是受前苏联影响。

当下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公章大多为圆形,外环文字汉字部分为宋体,少数民族地区兼有民族文字,内部依据级别不同或为国徽或为五角星。这种形式的公章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一般正式文件下都会加盖与之对应的公章。但这种形式的官方印章并不是我们中国自有的,中国传统的官方印鉴大都采用方形篆刻。直到近现代,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3700多年的篆刻官印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更多的变成了书画艺术的附属品。

中华民族历史上篆刻同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为四大传统艺术,几乎各个朝代都留下了大量的官印、私印以及很多表达情趣的闲章。虽然有很多圆形、椭圆形、葫芦形、随形章,但作为正式场合使用的印章大多都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字体也都是各种形式的篆体字,清朝以后改为满汉双文合璧。官印作为政府行政的凭借,几千年来都是权利的象征,甚至在很多时候官印的地位及效用远大于对应的官员本人,掌握了印章也就等于掌握了相应的权利。秦始皇时还规定了不同级别官印的称呼及制作材料,如天子印称“玺”、天子下称印、只有皇帝的印玺能由玉制。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又有了更为详细的划分:皇帝印称“玺”或“宝”、将军印称“章”、普通官印称“印”。制作印章的材料也更加丰富,可以使用玉石、金、牙、角等,到元末王冕花乳石入印后治印材料更加丰富,篆刻艺术继秦汉以后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但印长久保存防损的需要,除了皇帝的的玉玺以外官印一般采用金属材质制作,依据级别不同可以使用金、金银、银、铜等。而最重要的官印就是“国印”,国印是一个国家国祚的象征,代表正统的权力。最早的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印就是秦始皇用著名的和氏璧制作的,后来还围绕这方玉玺发生了很多故事,可见其重要程度。

秦汉官印:


皇后之玺(可能是吕后的,这方印章江青同志很喜欢~):
当年我大汉赏给一个日本国王的(汉倭奴国王):


明朝官印:

乾隆钦定二十五宝玺(这回真的是钦定的哦):


我家凯凯称帝时用的玉玺(中华帝国之玺、皇帝之宝):


这种流传了三千多年的官印形制直到近代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太平天国时期出现了第一方宋体字印文的玉玺。而最早的完全改变是发生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使用白银仿照苏联以及共产国际的印章形式铸造了一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方圆形非篆刻官方印章。这方印章中间位置为镰刀、锤子、地球、麦穗、五星图案,外围文字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两段文字分别由两颗五角星间隔。

太平天国玉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

新中国建立之初,官方印章仍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方形印章制作了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印文为宋体,是为“开国大印”。这枚印章一直使用到1954年宪法颁布,因为1955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印章的规定》,之后的政府公章全部统一成了现在所见的圆形公章,其中规定了“国印”的样式:“直径七公分,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字,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监制,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启用”。1999年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其中不再有关于“国印”的单独规定。两项规定指明国家机关公章改为圆形,省部级以上公章中央为国徽,其余机关公章中央为五角星,并且规定了各级印章的尺寸,字体全部采用宋体字,民族地区需有民族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这就是现在实行的印章形制的改变过程。最初将公章改变为这种形式的目的是为了与苏联这样的“先进国家”接轨,毕竟老大哥开路在前,从此中国彻底告别了传统形制的官印时代。当然了,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并不是为苏联独有,而是源自西欧的传统,并且也被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和采用。但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如果不是我们老大哥采用这种印章,想必万恶的资本主义在用的东西一定是腐化堕落的辣鸡。

苏联时期的印章(没有找到清晰的印章图片,可以看看这些苏联证件上的印款,是不是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印很像):


再回到篆刻这个问题上来说,历史上朝鲜、琉球、安南和蒙藏的国玺都是由中华发放,当然官印也会采用天朝传统的形制,所以他们常用的也是受中国影响方形篆刻印章(也有例外,2013年美国归还韩国的朝鲜王朝国玺其中之一就是采用篆文八卦形),毕竟那时候咱们也是老大哥,跟着老大哥走总没错~

而在当今的台湾、韩国、日本正式官印(公章)仍然是采用方形篆刻印章(韩国不是篆刻)。并且在日本和韩国,印章的法律效力是大于本人签名的,这也于我们不同,虽然在我们国家印章与签名等效,但实际上生活中用的最多的还是手写签名。而欧美国家人们更青睐于签名,也是因为印章太容易造假。而在日本,因为制度的完善,个人的正式印章必须要注册,否则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制假的难度。在日本生活过的朋友可能有这方面的体会,就是印章基本属于生活必需品,而随身携带印章也是必要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印章一般分为“实印”和“认印”两种,前者更为重要。当然,这属于私印,并不在我们讨论的官印和公章的范围内。他们之所以这么重视印章是因为在东亚的传统如此,只不过民国、韩国、日本的国玺现在仍然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而我们已经没有国玺了。

中华民国之玺:
荣典之玺:



当年小马哥接受“荣典之玺”(英文同志也快要有这个仪式了,也不知道她能玩多久~):

趁着520新鲜热乎的图,英文同志就职受玺(分别是中华民国之玺、荣典之玺、总统之印):




韩国国玺(印文不认识~):

感谢 @徐文彬 提供的韩国第一方国玺图片(印文:大韩民国之玺):


日本国玺:



再顺道看看安倍的官印(内阁总理大臣之印):



作为四大传统艺术之一,篆刻可能是最没落的一种了,究其原因与官印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而篆刻艺术的美和乐趣也渐渐被人遗忘,真的挺可惜的。希望有一天人们能意识到我们在渐渐丢失了很多东西,也希望有一天人们能把我们忘却的东西渐渐拾起。本身我自己很喜欢篆刻,也自学过一点,但也因此体会到实际上这个圈子很窄,甚至我只能在网上与人交流,我周围人的生活中很少有人对此感兴趣,理由也仅仅是因为这个东西没用,我也没给自己刻过印章,因为确实没有用。我们生活中实际用到传统的篆刻印章的地方也仅仅是书画上面,其他场合基本与此无关。在我看到的实际情况中,篆刻是在渐渐走向没落的。

——————————————————————————————————————————

这个答案经 @之乎者也就是余提醒,做了很大的修改,添加了相应的图片,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此答案所有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

2016.3.25
补充回复一些评论区的疑问和我能给出的解释:

-- @Marco Lin日本韩国用印章的话怎么避免冒用、仿造的问题呢?
--在日本,个人常用的印章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认印”,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签名。这种印章为圆形,一般印文的内容都是本人的姓氏。第二种印章叫做“实印”,可以对比我们的法人印。实印镌刻全名,规格在边长大于8mm、小于25mm的范围内,并且必须注册备案。注册人年满15岁可以携带身份证明文件向当地的政府机关申请办理,并且每人只能注册一枚,注册成功以后才具备法律效力。另外,实印一般使用在比如涉及到财产、法律、婚姻等重大事件中。使用时也要同时出具注册印章和注册印章证明书,只有核对了印体和印文与证明完全对应才可以。所以这种制度给印章冒用和伪造等不法行为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所以日本人很注意实印的保存,一旦丢失就该立刻挂失报案,否则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 @海豚王我想问一下,中国的大部分章都是红色的,国外的大部分为什么都是蓝色的?
--因为在中国传统中蓝色印泥一般都是应用于守丧期间,所以用蓝色印泥盖的印也被称作死人蓝,在古代一般不会轻易用蓝色印泥的。而之所以采用红色印泥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本身喜欢红色,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印泥是由朱砂制作的,朱砂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变化,可以长久保存,所以很多古代的字画虽然流传了很久,上面的印鉴还是那么清晰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办公用的印油虽然也是印泥的名字,但是它跟书画用的印泥实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价格也比传统的印泥便宜很多。至于外国人为什么用蓝色印泥我不太清楚。

-- @道友请留步我在质量技术监督局见过一次国务院盖的章是方的啊
--你见到的方形印章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法人印或者财务专用印章,我觉得是财务章的可能性大一些,我见过很多方形的财务印章。但是一般的财务印章和外企、中外合资企业的印章都是椭圆形的。
6#
Moritz  3级会员 | 2018-9-26 01:32:59 发帖IP地址来自
洒水车。
一次听到楼下传来合成器音乐声,我的第一反应是:下雨天怎么还有洒水车?
德国长大的同事的疑惑是:这么冷怎么还有卖冰淇淋的?

阵营分明
7#
Patrick Zhang  5级知名 | 2018-9-26 01:33:01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有趣的问题。
在电气方面,许多早先的国家标准都是源自苏联的。这些标准不胜枚举。
例如人尽得知的火线和零线称谓,就是源自苏联标准。现在的标准称谓是相线和中性线;再例如空气开关这个名词,据说也是源自苏联。目前的标准称谓是微型断路器。
百度空气开关,就有如下的解释:

事实上连电气这个称谓,也据说是源自苏联。当然,也有人说是来自日本。
至于电气制图,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均按苏联标准来绘制,连图形符号都按苏联的符号系统。包括断路器的符号、接触器的符号等等,都沿用苏联的。甚至连具体元件的型号也是苏联的。
苏联标准还给我们留下一个遗产,就是三相五线制这个称谓。
配电的线制中规定,“线”指的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有电流流过的线。PE线在正常时是没有电流流过的,因此它不能被称为“线”。也因此,TN-S的正确线制名称是三相四线制。
可我们许多电气工作者,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习惯成自然,非把TN-S叫做三相五线制。哦,巴普洛夫的狗和他的条件反射原理也是来自苏联。

在东北,人们习惯把俄罗斯人称为老毛子,并且对老毛子的建筑形式称赞有加,特别是教堂,就像洋葱。于是,只要看到洋葱建筑,就知道是苏联的遗产。

上图是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典型的洋葱建筑。
在工厂里,习惯地把多少毫米叫做多少厘。例如一根轴的直径是45毫米,就叫做45厘。于是,不管是电机的轴,还是配电箱的尺寸,都用多少厘来形容尺寸。不知道的时候,差点要和厘米相混淆。
问了一位老工程师,他告诉我是苏联的遗留。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俄罗斯人对数学有着天生的理解力,于是许许多多的数学计算方法也都是苏联人给出来的。看看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进度就知道了,苏联人占了较大的比例:

总之,苏联的遗产在中国大陆比比皆是,各行各业都能大把地列举出来。而且,这种现象还会继续遗留下去,这也是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社会应用吧。
==========================
根据大家的评论,总结一下:
1)电气这个名词好像来自日本。气和场似乎通用,例如某某歌星气场很强,与电气中的“气”似乎有共通之处。
2)苏联标准在我国的电气技术中曾经占有主导地位。不管是绘制图纸,还是元器件的编号和命名,还有输配电技术,虽然当前的国标已经全面靠向IEC标准,但还留有苏联标准的影子。
3)苏联的教科书,包括电气类的教科书,其严谨程度是值得称道的。
4)巴普洛夫的狗自然是苏联养的,现在风靡于心理学领域,也被推广到各行各业,当然也包括电气技术中;至于洋葱头建筑,那是俄罗斯的民族建筑标志。中国的洋葱头建筑,是沙皇俄国和苏联共同的遗产。
还有一条与电气技术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而且很少有人知道,就是玻璃着色和特种玻璃制备。
我曾经研究过玻璃着色的配方,并申请过玻璃着色专用生产线的专利。在研究玻璃着色的相关资料时,我惊讶地发现,玻璃着色技术居然与苏联有着很深的渊源。其中的技术理论部分,涉及到金属氧化物的三相态理论,还有玻璃特性的研究,以及各种专门装备,都与苏联有关。直到现在,据说深海潜水器航空航天装置上的窗用透明微晶玻璃,还是俄罗斯的专门技术。
8#
mnmnmnm  1级新秀 | 2018-9-26 01:33:03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必须要有报到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81
帖子: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