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个问题太宽泛,不敢一概而论,只能分享一些自己申请时思考过的东西。
(虽然个人是学某21世纪科学的,但是在申请中这些应该都相通。)
太懒不看:如果没时间挨个项目点看网页看课题组的publication和项目的course syllabus ,那么“综排高专排高>综排高专排低>综排低专排高>综排低专排低。”
为什么综排高比专排低重要呢?因为没时间仔细查询/打听项目具体信息的学生,真的不适合做学术,进牌子响亮点的学校,以后容易拿到面试机会。
综排专排这种东西,可以作为筛选学校时初步考量的因素,但是也仅限于此。后面考虑的,是我需要什么知识或平台,而学校的这个项目能否给我这些。具体的专业,甚至不同的研究方向,都会对选择造成影响。目前比较有名的排名,比如QS,THE,基本上都不会细化到二级学科,所以参考价值我觉得也不大。
拿化学的例子来说,如果我想以后在电分析上有所建树,大概我会着重考虑申请长春应化所的硕士;如果我对化学计量学感兴趣,很可能我会报考湖南大学的硕士;如果我想做离子液体,那么吉林大学应该是首选;如果我就是对杂多酸感兴趣,那么东北师范大学大概是我唯一能考虑的学校。——这是建立在你对target institute有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的决定。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仅仅是看了某些榜单的排名,稀里糊涂跟了某一个教授/报了某个项目,那么选了不适合自己的项目就为时已晚。
U Akron这个学校综排低到你根本搜不到,化学整体专排也不高,但是高分子业界不敢说top2也是top5的梦校了。要是只看网上的排名,这种学校一定会错过。
(我不会告诉你高考填志愿我是分不清化学和化工这两个项目才踏进了基础学科的大坑……)
所以在选择专业时,我认为通常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料搜索,包括但不限于感兴趣的方向(至少细化到二级学科,如化学---分析化学---生物传感器),目标校的强势方向,导师的最新研究方向、风格,课题组经费及毕业去向。
如果是准备申请研究型学位(如MPhil, MRes, PhD等),最好细化到某一个具体的topic(不然你也写不了proposal对吧)。例如我对“利用MALDI-TOF质谱仪对于脂质混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很感兴趣(随手瞎编了一个),那么你需要先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背景,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对这个topic感兴趣,然后去相关文献搜索的网站(例如Web of Science)看看高引用的文章出自哪些课题组。然后一个一个课题组去陶瓷。
如果是准备申请授课型学位,例如MSc,则需要着重考虑项目和日后想从事行业之间的匹配程度,业界声誉,学生就业去向,是否能在当地就业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