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每年去留学学动画或电影制作的人那么多,拍出来的动画或电影却始终与国外差距不小?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02   6245   5
每年都能看到报道,说中国的出国留学率怎么怎么高,基本每行每业都位居前列。

也不难看到一些动画或电影制作的团队也蛮“高大上”。。

可是为什么拍出来的效果却总是不令人满意?
是真正有真材实料学好的都没回来?
还是在后期拍摄制作受到什么限制了?

我只是觉得每年交了那么多学费学成归来,拍出来的成品却还是被人吐槽。。
户主没有崇洋媚外,只是很多方面不得不承认人家做的确实比咱们好~

而且前几天看了《超能陆战队》之后,心里更是说不出的滋味啊~~
不甘心啊有木有?钱都被老外挣了有木有?不爽啊有木有?

多谢各位的回答~
户主因为是学广告的,在学校那会开始都是模仿国外大师的作品,
结果被骂的狗血淋头啊!!!

说是毕业后要是这么做东西,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不知道动画和电影是不是也是同样境遇?

唉,评论里被骂卖个蛋萌了。。。
果断不卖了。。看来题主实在不适合这路线。。。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2:02 发帖IP地址来自
目前回答这个问题的回答基本都跑偏了...变成了老生常谈的“为什么中国动画/电影”不好……求你们看清楚题主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每年去留学学动画或电影制作的人那么多,拍出来的动画或电影却始终差很大?】好不好!?

本人传媒大学毕业,周围许多同学和认识的很多动画和电影的朋友都是像楼主说的去留学学动画和电影,和他们也交流了很多的,所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核心的答案是:拜托!留学去学动画和电影的现在看似很多,但是其实也就从08年刚刚有人想到出国去念电影类(动画也归在其中),就我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师哥师姐们的情况,直到06级(即2010年毕业)那时候开始,才开始有有人出国留学,逐年比率增长。以前压根本科毕业都没人想去艺术类留学的


理由呢?很简单啊,一个是政策,一个是经济。
美国留学签证也是08年金融危机后才大幅度开放,以前别说艺术类了,其他专业留学获得签证的难度估计不用我说也知道。

还有个就是经济,学动画和电影都是艺术类,基本同学们出国念的都是MFA或者MA(国外MFA和MA刚好和国内相反,国外MFA是艺术类最高学位,基本要读2-3年,MA都是短期1年的项目,而国内MA是学硕,要读3年,MFA则叫专硕,是2年,所以造成了国内你读艺术类的学硕专硕结果再外国人看来是相反的……)

艺术类留学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基本90%都没有奖学金,需要完全自付学费!无论你多么牛逼,我们学校有很多真的本科就横扫国内外各大奖的巨巨们,去了国外留学人家还是一毛钱奖学金都不给,最多发了2000美金的买电脑费……尤其是留学去英国美国的。

有奖学金也没有用,大家都知道学艺术类是需要拿钱砸的,不说社交,你拍学生作业要钱吧,一个毕设十万或许就没了。(去年拿了美国学生奥斯卡刘雨霖同学,她的那部片子说是学生作业,但是明眼人一看我去,起码几十万上百万……还要加上她爸爸刘震云刷脸请来的制作团队)
所以留学读艺术类的人不能说非富即贵吧,至少家境算是中国中产以上,比较优越的,读艺术是很奢侈的。

曾经Calarts的招生主任来央美宣讲,就问为什么这里这么多好的人才,不来美国读书?当时帮她翻译的是一个搞中介的,就说:因为他们英语差。
结果被央美同学鄙视死了,他们骂他:哪里是英语差?是学费太高昂了!Calarts一年5-6万美刀谁负担的起。

家境就是硬条件,所以导致了其实能出国留学的人的数量还是很少的。
所以不要看留学人数多,艺术类上的留学人数还是有限的,基数首先是个问题。

好了,留学的同学里面,其实题主显然对动画和电影还是不很了解。
从来没有一个叫“学动画”和“学电影”的专业,这两个学科包含的东西太多。

比如同样动画留学
又分日本留学、英国留学、法国留学、美国留学……
这几个地方的动画和电影教学几乎天差地别,比如题主问的,可能是偏向商业的,于是我们就把欧洲的不讨论了(欧洲被好莱坞碾压,差不多都去搞艺术了,学电影和动画,如果想好莱坞大片那样,必须绝对肯定是美国)

有偏技术的学校,比如萨凡纳、罗切斯特理工、旧金山艺术大学,纽约视觉等。
这些学校里主要教的就是美国业界需要的人,直接学的就是技术。里面还分专业,三维动画、后期特效、Motin Graphic。

有偏艺术和实验的学校,比如罗德岛设计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MFA动画只有实验动画),学的东西就是像搞先锋实验的了。完全就不是动画了。

有电影类综合学校的
比如南加大USC,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纽约大学(其实纽约大学MFA没有动画),他们培养的方向更像散养,就是让你们ONE PEOPLE ONE FILM,去一个个片子练出来,姑且可以简单叫培养导演的学校吧……

电影留学也是这样的,分为编剧、导演(其实很多学校都是叫Film Prodoction,没有直接开Director的)制片、录音、剪辑等等……各个学校的风格又千差万别,有不少同学去了后傻了眼了,明明想学好莱坞商业的,结果去了一个啥都不叫就让你们当独立艺术家的学校……

所以题主明白了么,去留学学动画和电影的人,是去留学,但是他们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所学都不一样。

下面来谈谈【为什么中国每年去留学学动画或电影制作的人那么多,拍出来的动画或电影却始终差很大?】

核心原因就是最开始说的……这帮人还没学成出来呢,和国内做电影的不是一批人啊……学电影的MFA很多都2-4年,从我们学校我说的2010年后的留学风气开始,许多人还在学校读书,还没出来呢……即便出来了才刚开始找工作(美国艺术类就业非常惨……因为动画和电影类都是项目制,很少Full-Time-Job,所以非常不利于工作签证,而且文化差异很大很大……真不是那么好混的)

这些人里面分毕业后美国本地找到工作的和直接回国的。
直接回国的,就要面对0经验,再有才也要适应的过程……中国国内电影行业就是个江湖,一纸美国艺术类学历除了当老师,否则找工作还是看作品和人脉……

在美国找到工作的,多数都是技术类,比如有师哥学后期或者三维动画找到了暴雪的绑定师工作)
他们其实是会因此学到好莱坞最顶尖的技术……但是我估计他们基本不会回来了……倒不是说福利待遇什么的(当然,国内外差很多),而是主要是那边学的国内不能用啊……软件、项目管理、流程都不一样……国内行业一大致命问题就是:各自为政,各自开发的不专业流程。完全是和好莱坞两码事……国内特效业还可以,BASE,PIXIOMODO,PO等等攒了很多年外包经验,技术丰富。游戏、动画、电影就完全土作坊……

所以技术类的留学人才很难回流输入中国产业。

学艺术搞实验的应该不在题主的问题范围内,不过可以很肯定的告诉题主,我国电影和动画的学生艺术片其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的,基本所有奖项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无论是学生奥斯卡、法国戛纳、日本文化厅,人才真的很多很多。

那当导演的人呢?
走导演路线的留学同学我真的非常非常佩服,因为首先,美国政策、文化、工作属性就决定了走导演路线要从好莱坞出头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太难。
可以说基本没机会。
但是天才还是有的,比如游戏领域的陈星汉能达到那个程度真的是究极天赋+机缘。
我认识的这样义无反顾,就是想学导演,宁死不屈去学自己不喜欢但是好找工作的技术类专业的,最后真在好莱坞闯荡出来了,现在发展特别好——自身努力和贵人提携,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本身本科在国内时候就是他那个年龄最顶级的人。
这样的人万里挑一。

但是电影和动画是需要岁月积累的,不过最终在好莱坞打磨后还是会回到中国。不过还要等些年数。
最近这些年,留学回国的青年电影人逐渐回来进入这个行业,并且最后融入了国内电影行业,开始发展,比如目前最有名的是在FSU(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学电影的金依萌,不过最近她拍的新电影《一路惊喜》算是留学生中现在能指导院校商业片的最有名的人吧,不过那部片子票房也一般。

国外留学电影回来,进入国内电影需要一个转换,因为国内是江湖,电影是资本、艺术、政治结合的行业,水很深很深,很多中国本土的问题的答案,是不能靠留学或者外国人告诉我们的,也绝对不是照搬外国经验能解决的。(尤其是文化行业,不要忘了,是国家重点监控管制的领域)

所以总结是:
艺术留学才开始了不到六七年,由于留学人数少,技术类回流难,其中能当导演指导院线商业片的人更少,他们现在还没成长到行业的中流砥柱,目前留学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基本微乎其微吧……
不过未来随着时间,以及全球化,能大逃杀进入到行业最高层,最后成为行业中流砥柱的留学精英,这批人想必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2:03 发帖IP地址来自
Interesting
好久没有在小社区回答了。看到问题有点兴奋。

问题本身就有主观的意见,并不是不好,只是让人看了有点来气。换句话来说,我看到的第一层意思是:出国了那么多人,应该里面有优秀人才,既然优秀,为什么作品还是那么糟糕?

嗯……
  • 出国留学和必然有学习优异成果之间没有等号。
  • 出国留学生的作品是和谁的作品在比较?留学学校的同期留学生作品?同期外国本地学生的作品?还是拿学生作品和工业作品作对比?
  • 对所谓的“留学生的作品”,了解有多少?
  • 确定自己带有主观的提问有资料或者经验的支持吗?起码,我在描述中没有看出来。

@water five  的分析,不管是从留学生的背景,留学的困境,以及中外制片,都解释得差不多。我是一名想当导演的女同学,目前在国内发展。在好莱坞这个全是白人男性的团体中,中国的男同学们如此艰难都留不下,更何况是女同学。回国发展也会被贴上“留学归来女性导演”的标签,被各种意淫揣测。梦想的背面往往是苦楚,夹在中间的困境和煎熬。这种感受,让我想要分享一个故事,虽然和电影的留学学习不完全相关,但是这种留学前后的感受和处境,很类似。


“留学生”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一直都有一种必须要“高人一等”的感觉,这和中国“留学生”的历史有很大关系。
中国早在清朝就有派遣幼童留学生出国留学,特别希望学习军队管理、机械制造、电报通讯等知识。周期为15年,选拔优秀的学童,9 ~ 15岁左右,学成归来刚好是壮年,可效忠国家。这群娃娃出国后的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冲击不说,他们也慢慢被潜移默化,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大学学习,其中就包括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等名校。这些留学生,其中就有蔡绍基、詹天佑、钟文耀、唐绍仪、沈寿昌、李恩富等等历史中赫赫有名的人。不少人后来投身建设铁路和电报系统,开办银行报业,从医救人,甚至还有人参军、担任外交官员等等,渗透当时急需存在的行业当中。然而回国后,在腐朽的清末体制中,他们施展不开拳脚。一方面他们不在科举的体系内,另一方面当时外国知识在清末的处境很尴尬。和当时日本对改革的支持和开放对比,有种特别的心寒。

倡导者是容闳,早年也是跟随传教士到美国学习,后回国报效,深知留学对改革的重要性,他在耶鲁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策划这件事情。而当时,日本都还没有开始明治维新。果不其然,回国后他很失望,体制的完全保守和人们的愚昧落后让人非常沮丧。西方的技术被视为偷鸡摸狗弄巧成拙的小技巧,大天朝的学识,老祖宗的教训才是最重要的。当时的清政府所面对的,哪是什么老祖宗的“经验教训”能拯救的?这份愚昧让容闳挣扎了16年。
终于第16年,在曾国藩的帮助下,以科举制度体制外的“特殊需求政策”为名义,寄希望于留学生,望他们学成急需技术后,马上投入朝廷工作。当时,包括开国后很长时间,都是公派留学,学成回国必然是有工作保证的,因为你学成归来不为建设祖国工作,我干嘛派你出去学习?
可惜。曾国藩在第一批幼童出国的一年后过世。
很多当时的史料都表示,李鸿章接手后,绞尽脑汁支持,艰苦经营,苦苦等待幼童们学成归来。在开展的第10年,朝廷内党派斗争,李鸿章被保守派以留学孩童忘本,忘了祖宗、被西化为由弹劾。为顾全大局,李鸿章妥协,全部召回。这个回归祖国的曲折故事就不提了,各种 reverse culture shock。有趣的是,他们反而更想报效了。在强烈的对比下,拥有知识的使命感,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他们自行挑起了重担,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展露头角。如果用“希望”来形容这一切的话,他们就是当时的“希望”,而他们自己也“希望”自己学成的本事能被派上用场。事实上,也有史料表示他们在战场上也是最勇猛的一批。

甲午战争中,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谈判桌上,都留下了这些学成归来的留学生的身影。清、日双方的留学生,他们在留学生涯中学业竞争,回国后,在国家大事中竞争。数据显示当时日本派出留学的人数有一千人以上,而清政府在10年间派了不到300人,刚刚召回就是甲午战争。开战三分钟,我们落后的镇远号,载着归国的勇士们的脑浆沉入了海底。最需要人才,正是展示结果的时候,这个痛心疾首呀。日本方面,明治维新的需求,在体制变革的趋势下,重用了不少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也很争气地提高了各种国家实力;而当时的清政府还是我们教科书中的清政府,老佛爷开心就好,在科举制度对出仕的保护下,这些留学生最厉害也就贴身翻译。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被怪罪的留学生们,各个都是握着拳头说不出一句话。

是这些留学生的能力不行吗?

詹天佑修建铁路,途径不少坟墓,多少官员以“不能惊动老祖宗”为名要求改道?詹天佑又得花多少钱帮他们办理“老祖宗”的安抚祭祀才能重新开始工程?

一句 “为什么中国每年去留学学动画或电影制作的人那么多,拍出来的动画或电影却始终与国外差距不小?”

虽然现在的留学生和当时的留学生组成的成分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大部分留学生其实感受了文化差以后,反而对自己身份更有认同感这件事情,其实也表现在回国后,希望自己的能力多少能促成某些事情。然而电影制作的“江湖”注定很多事情不能像国外的制作一般公开透明,每个词语的定义都发生很大变化。同样是保证创作得以继续,国外的制片只需要按谈判好的规定和协议走就好,中国的制片要保证部门的头头们能在可控的预算内,能贪一点的同时完成作业。:)出资方突然觉得要在一个战争片中,加“大IP”的“商业元素”,突然我军团长变成孙悟空,他要打僵尸,出现了唐僧,然而其实是美女,要被强奸,他们最后要去盗墓…… ……

…… ……

“煤老板们”的脑洞,让创作者也是叹为观止。
在我看来,和詹天佑花钱补偿害怕“惊动老祖宗”的官员们,又有什么区别?

哎……

当然,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清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影视的留学生现在都还是集中在末80后和90后身上,大家都还年轻,电影也是一种文化,需要沉淀,时间应该会促成一批留学归来的年轻电影人。如果细看,其实各大电影节上,各大新兴媒体平台上,年轻的电影人们都已经开始出来了。拭目以待吧。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2:04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到大家都在喷体制……我来说点实际的吧……
没钱啊!!!(╯°□°)╯︵ ┻━┻

目前日本一集TV动画的成本平均1500万日元,约等于75万人民币,一季13集动画就需要975万,这还不算各种宣传啥啥啥的

超能陆战队的成本是1.6亿美元,也就是9.6亿人民币

好吧,中国人工成本便宜,技术也没那么高,各方面原因,咱打个折

一集20分钟动画成本咱压缩成30万,一季也要近400万……

至于动画电影………额,中国所谓的 大制作 真人电影也就是刚上亿成本?夜宴黄金甲啥啥啥我估计成本都在请大明星和各种衣服上面了吧……_

可是纵观迪士尼近几年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1.6亿,长发公主2.6亿,无敌破坏王1.6亿……

依照目前 一亿人民币 就算“大制作”的电影,你给我找投资人投资6亿人民币在动画上………???


怎么可能嘛(;_;)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2:05 发帖IP地址来自
@cinemaker 说得很好。国产动画的技术积累已经差不多了,今明两年会有一波大作井喷,希望能在市场上得到好的回馈,形成良性循环。很多人对国产动画的认识还停留在十年前,其实这几年进步还是相当厉害的。我来安利几个新片。

1.《一万年以后》


这个片子混搭得有点飞,整体上应该是后启示录风格的奇幻片。人设有些囧,感觉有成为雷片的潜质。不过从预告片透露的信息来看,视觉效果应该还不错。
2.《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这个动画我已经看过试映了,相当精彩。故事和人设受好莱坞的影响比较大,是一个借用西游记设定的全新故事,风格类似《功夫熊猫》,走冒险轻喜剧的路子。《大圣归来》是国产片里学好莱坞学得最好的一部,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够完美,但是整体上已经非常成熟。人物性格鲜明,叙事节奏明快,尿点少,尤其可贵的是没有国产动画祖传的说教大法。前半段的追逐戏里有一个长达1分钟的运动长镜头,调度复杂,非常过瘾。
3.《小门神》


刚出了一个预告,小清新神话片,技术水准也很高。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2: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凡以为文化是可以量化的,
是可以大干快上,
是可以集团作战,
是可以搞房地产兼弄动漫基地,
是可以下决议开大会端正思想,
是可以花大钱办大事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而唯独不需要付出时间代价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牛逼动画电影的背后,都是深厚的文化氛围和产业积累。
题主的想法和很多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像:电影不是电影,电影是政治,是民族主义佐料。外国人赚走中国人的钱,中国人要拿电影反击!我急急急,我比谁都急!
这心态,一万年也拍不好电影。

上点小菜开开胃压压惊,看看我朝励志成长陪伴我们的是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