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出国留学上不如综合类985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01   8276   5
本人贸大大一,一心想出国读研或phd(主要想去美国),但但听说贸大在国外影响力远不如武大西交厦大中山等综合类985,申请没有优势,请问是这样吗?

本来我就是奔着出国报考的贸大(其实没有那么想学经济,工科商科对我都OK,但贸大在北京,也算一个重要因素),但开学后发现贸大合作的项目的国外高校层次并不太高,而且合作项目也不多。

而且第一学期贸大学的东西远不如我在复旦武大中山的同学学得难(他们学数分高代宏观微观),对申请是否有影响?

如果想读美国好一点的大学,有什么建议,貌似我学校gpa平均都比较高(最近出台了政策限制优秀率,降低平均gpa),对申请有什么影响?

宝宝好迷茫,求大神指点迷津。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55 发帖IP地址来自
楼上的答案是不是都没开始申请啊,还是图样了,大四正在申请的学长来科普一下外经贸在出国申请上的劣势。先上结论:
总体来说,外经贸的学生在申请非数理,非学术向的项目上不比任何学校差。这些项目本身也有录取难度较低,在国外就业难的特点。而在数理类,学术向的项目申请上,被同等财经院校以及分数更低的综合学校完爆。
外经贸的学生申请专业绝大多数可以归类到数理经济类(包括经济学,金工等),文商科类(包括营销,会计,教育等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以及金融硕士(单独提出来因为申请这个方向的实在太多了)。以下我说的水不水是以录取难度和就业水平衡量的,不是按综合排名或者校园体验来排的。
先说数理经济类。
金工类,在21世纪初我们学校还是很屌的,任何项目都有人去(所以说校名的问题就算了,原因我后面会说)。遗憾的是近年来我们学校已经多年没有人去Baruch之外的top项目了(这里指哥大MFE,UCB MFE,CMU MSCF这些)。我们学校去哥大的学生很多,相当一部分去了哥大运筹和哥大统计,这两个项目的入学门槛不高(再次说明,是入学门槛不高,我没说质量不行或者找不到工作)。另外从2014 Fall开始,外经贸的学生开始被哥大金数所接受。2015 Fall开始有人去多大金数和芝加哥金数。总体上来讲外经贸学生在金工方面的申请结果这几年在进步,但是作为对比,我认识的一个上财的学姐跟我说她去年拿CMU MSCF保底,吓得我都坐地上了,她跟我说她们学校每年至少一个去这个项目的,所以只要是学校最好的学生就可以了呀。稳定输出一人和隔三五年出一个的差距不用我多说了吧。
经济学类,申经济学的同学往往是奔着博士去的,但是我校申PhD可能性几乎为0(后面会写),所以大多申master。这些人中最亮的是荣誉班的,每年申的比较好的结果是Duke的econ以及LSE的EME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不错的博士跳板。作为对比,我人大平均水平的同学曾经很不好意思的跟我说“我就打算申点比较水的项目比如Duke经济”(duke和人大有合作也是人大录取容易的原因之一)。我校最好的荣誉班非常优秀的学生申请到的项目也就是和人大普通学生申请到的差不多,这是非常遗憾的。
文商科类,我觉得外经贸的申请结果相当的不错,北清的学生申会计,营销,教育这种专业,也就是申那几所学校。
特别提一下金融硕士。金融硕士的申请结果我们学校也不错,我特别提一下是觉得很多人对MSF有误解。美国的金融硕士相当少,刨去北大之外极少招生的Princeton的话,常规外经贸学生的选择是MIT,WUSTL,JHU,Rochester等等。我们学校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有很多申请金融硕的,问起原因,有觉得更好就业的,有不想学本专业因为不了解金融就申的。金融硕士只有一年的工作时间,几乎没可能留在美国,且作为就业向硕士,读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申请难度上,外经贸已经连年有被MIT录取的学生了,JHU今年第一轮申请的我没听说过被拒的,总体上跟其他学校差不多。
最后说一下PhD申请。我们学校过去几年几乎是没有全奖直博的(Top 20以内一线学术圈,港校这几年每年都有,申请美国的去年有石溪分校econ phd最后还是决定读master去了),因为学术氛围稀薄,老师的科研水平一般没有很好的推荐信等等。对比上财的话,上财在建立的信管中心以后每年暑期学校引进大量的名校教师讲课,大力推荐自己的学生走出去。上财去年有一个Ross,一个Wharton,一个ICME的PHD(这里面有学生是在复交的,在上财做科研。)
造成数理类,学术类申请差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风浮躁还振振有词,我校师资缺乏大牛(这个可以对比一下上财武大就能看到了),课程设置简单且不合理(这点已经在改),没有前人栽树后人无法乘凉等等。
最后的最后,每个人留学的目的不同,有的人就是去体验生活开阔视野的,有些人就是去学习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不要因为“水不水”去跟别人争论或者瞧不起别人,指不定哪天谁给谁干活。学历也不过是个门槛,从你的第二份工作开始就没那么重要了。


这个答案会在16申请季结束后更新。


2018年7月更新:没想到过了两年这个答案还有人再看,我也想更新一下这两年的情况和我的看法。
申请金工方面,2016年我们学校出了3个CMU MSCF和一个Columbia MFE,并且成为评论区反驳我的论据。然而,2017、2018两届申请金工依旧是我上文说的,最好就是哥大金数,top项目全没有。我跟2016届的这四位同学关系都还不错,他们现在都在纽约工作,我很确定他们是本身非常优秀才能成为outlier,对于大多数外经贸的同学不能作为参考。
再说一下申请PhD的情况。只申是不可能申到top的,读完master再申的,有两个top可以作为参考。一个是2014届金工的L学姐,在西班牙读了Econ master之后去了Columbia Finance;还有一个我自己,2016届金工,在哥大运筹读完硕士之后,继续在哥大读PhD。更多申请PhD的信息可以看我的这篇总结:非名校背景的OR/OM PhD申请总结(2018 Fall)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56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很适合我来回答,在平时咨询的工作中,碰到过很多外经贸的学生,印象中,外经贸的学生绩点都很高,英语也很好,而且因为学校位于市中心,实习的机会比较多,学生在申请的时候都至少有2段以上的实习经历。这些都是出国留学申请名校的关键要素,国外学校在评估学生的时候会参考本科学校背景,但是对于申请商科专业的学生,五大财经还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外经贸的学生咨询的多了,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外经贸有很多对外交换项目,一学期的,一年的。这些交换是不是一定对学生申请出国有帮助呢?首先,一般和国内合作交换的学校,世界排名都不是很高,名校的项目就更少了,然后很多去交换的国家和自己想申请的也不一样;其次交换项目时间都比较短,过去还要花时间适应国外学习环境,很多绩点都会受到影响;最后国外也没有实习机会和托福培训机构。所以交换可以考虑,但是前提是不能影响绩点和实习。
外经贸因为在市中心,有很多中介机构会去学校组织一些沙龙和讲座,这些活动都是宣传招生为目的,有浮夸的成分,甚至虚假案例。不能给学生带来实用的干货,然而重复的活动信息泛滥,甚至学生都背下来了,导致学生都自以为了解的比较多,信心爆棚。其实信息掌握的并不全面,也没有长远规划的意识,导致很多大三的学生专业还是不能确定,实习也是东一段,西一段,再加上现在学校限制优秀率,很多学生绩点受挫,对于申请高端学校十分不利。
先写这些,后面会继续补充~
希望对大家准备留学有所帮助,更多商科申请问题可以私信,也可以添加微信交流。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57 发帖IP地址来自
2017年2月27日,“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发布,贸大排名全国第27名,位列财经类高校首位。
985学校一共有三十四所,暂不说全国大学排名,贸大在前三十,贸大的财经类专业可以秒杀很多985学校。

再说出国留学,看的是什么,一是学科背景,二是GPA、GT分数和实习经历,贸大的商科专业在国内影响力不必多说,学生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有很多北大、清华落榜学生,GT分数都能刷的很高,学校位居首都北京市中心,各种宣讲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习机会,在名校录取上不输985。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58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一个正在申请的@雷骁的朋友,以及他答案中提到的“人大普通水平”,我好想跟你交流一下我的人生经验

虽然我没读过贸大,也没想过申请phd,但最近有挺多感悟想跟你交流一下,可能文不对题,你要是有时间可以看看

我的观点大概有这么几个:

一、相对于短期目标你更应该关注自己的长期目标
二、大学四年人会变很多
三、不要患得患失,已经发生的改变不了,烦恼无用,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四、名校情结可以有,但别给自己带来烦恼


我一个一个来说我这四个观点

一、相对于短期目标你更应该关注自己的长期目标
我很羡慕你一上大学就想好了自己要读phd,不像我转了一大圈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你有一个去读phd的目标这样很好,但是这只是这本科四年的目标,建议你多经历,多感悟,想想自己这辈子究竟想干什么,在确定自己应该走哪条路之后,一定要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结合这个自己的终极目标在决定自己每一步都要怎么走。不要过分纠结与名校phd这件事。

二、大学四年人会变很多
我本科在人大读金融,刚上大学啥也不懂,也没个规划,不知道自己想干啥。起先,我想去美国读名校的研究生,弥补自己没考上清华北大的遗憾。上了大学之后,可能也是自己能力有限,参与的活动太多,没能更多的专注在学业上,于是成了雷骁口中的人大平均水平,再考虑到美国人民不怎么读金融硕士,自知与名校无缘,于是暂时放弃了出国读书这件事。心想,反正读书不过是为了找工作,如果能找到好的工作,为什么要读书?于是我开始了一段有意思的实习之旅。概括一下我就是各个行业之间来回折腾,折腾到最后我才想明白到,现在的我可能还没准备好上班,于是又决定出国念书,好在在这次决定出国念书之前,我已经找到自己这辈子究竟想干些什么了。总之,四年的时间里,一年一个样,不同时期对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的建议还是,多经历,多体验,找到自己究竟想干什么。

三、不要患得患失,已经发生的改变不了,烦恼无用,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你都应经来了对外经贸了,你现在再想对外经贸的国际认可度是不是晚了点?既然你在乎这件事难道不应该在填志愿之前就想好吗?如果认可度不高,你还能退学重新高考吗?你问这个问题,看见的答案想必也是众说纷纭,导致的结果估计是让你更加迷茫了吧?所以既来之则安之。已经改变不了的事情就别想了,好好丰富自己的背景,保持自己的学分绩,早点动手准备GRE,好好做科研,改变不了的事就不要烦恼,抓住能抓住的更有意义。

四、名校情结可以有,但别给自己带来烦恼
申请这个事,有时候也是要靠一些缘分的,名校人人都想上,但不是人人都能上,以名校为目标是好的,但是没有必要过分纠结名校,就我的认识范围内,应该是没有什么长期目标的先决条件是上名校。多关注一下你的长期目标,努力为上一所名校做准备,如果真的上了名校皆大欢喜,如果上不了也没有必要过分纠结烦恼,或许你只是要在追求你人生目标的道路上多走一个弯,但不代表你到不了你想去的终点。

最后我就不写总结了,时间也不早了,我也该睡觉了,反正大概就这个意思,你多理解

说好的给 @雷骁写的装逼环节由于我比较困我也懒得装逼了

最后祝你大学这四年,过得快乐,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毕业时候不后悔,能去自己心仪的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59 发帖IP地址来自
金融和金工的申请说了好多,我来说说经济。。

虽然我是金融学院的,但是也想申经济phd。我觉得吧,我们学校的问题主要在于科研(老师水平),科研不行就缺少和国外同行联系紧密的教授,于是推荐信就没分量,于是你做的RA也没有含金量。

至于选课什么的,其实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实验班的课非常好就不说了,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计划外选实验班的课。

话说回来,聊聊猫大的经济学师资。我们学校经济学主要就是国贸和金融两院,但是说真的,招海龟并没有形成上财田国强、西财甘犁那样的品牌效应。现在首经贸挖到了李奇,中财之前有邹恒甫的cema(虽然好像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等等等等,猫大没有像模像样的领军人物。

新招来的年轻海龟里,有一些挺厉害的,比如经贸学院的李建培老师(Rand,JpubE,Jet)、葛赢(jub)。但是总体上来说留不住人,比如之前金融院有一位年轻老师独立作者发了JIE后就被挖到ccer了.......我觉得主要是海龟没有形成传统,然后学术氛围不足吧。毕竟我们学院还有海龟只发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的...........= =!

多说一句,我怀疑我们学校的激励机制严重有问题。比如有些学校规定要过考核必须要发2a2b,我们学校是采用积分制.........所以我发现我们学校不少海龟都是在灌水,比如发点cer什么之类的。然后有一些看似big name的教授其实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发表,反正大家也不识货....

最后就是,我感觉我们院不是很重视经济学界评价标准(说错了轻拍),具体体现在一些金融的b类期刊在我们学校算a类,很多经济学期刊甚至没人发过!(我上面说的那些期刊应该都是第一次发)。然后我们还没有top5............

ps:其实我们学校申上duke的也不是特别难吧.....实验班每届都有好几个....非实验班的前两届都有人申上duke最后去了cemfi,这个在熟悉经济学硕士跳板项目的人来说也知道是顶级的了吧。人大我知道一个财金的成绩处于30%左右的也只去了uwm。其他包括toronto、ubc、bgse等都有人去,所以其实仅从硕士来说还是可以的....博士就真的几乎全军覆没了......

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