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尔街看重大学出身,而硅谷不看?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9-24 01:11   1728176   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刘校长  3级会员 | 2018-9-24 01:11:17 发帖IP地址来自

题主其实看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只是可惜没有能很好地描述它。如果要我重新修改一下问题,那么问的应该是:

为什么华尔街的金融岗位相对于硅谷的编程岗位,在进行招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大学背景?

华尔街、硅谷,分别是金融和IT两个行业里最具竞争力的区域,肯定是都看重学历的,而且要求是很高。但要问哪个更看重,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同意应该是华尔街。

国内也是一样,顶尖的金融岗位,比如投行和咨询的岗位,只属于顶尖院校的毕业生,非顶尖院校毕业生几乎不可能涉足当中。

我的很多学生问我:老师,我三本毕业,如果我大学里拿了证,成绩十分突出,奖学金很多,能力也很强,大学炒股赚了很多钱,我能进投行吗?我的答案永远都是两个字:不能。

你如果真是这般的人才,肯定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你如果不是这般的人才,我泼凉水让你早点死心,脚踏实地,那也是对的。

但如果一个学编程的学生问我:老师,我大学里把各种编程大咖的书都看过了,自学了很多技术,编出了很牛逼的产品,并且推广了出去,赚了不少钱,如果我去应聘顶尖IT企业的岗位,能成功吗?一般我不问学校,都会直接回答:能,你可以大胆一试。

硅谷我没去过,华尔街我也没去过,但这并不妨碍我做出这个判断,因为在我看来,这两个行业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金融和IT,一个是在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一个是在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要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核心金融机构就必须要有较大的资本规模。要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核心IT企业就必须有先进的技术手段。

虽然金融行业日新月异,但其达到较大资金规模的核心手段从古至今都未改变过的,那就是信用。通俗点讲,就是人家凭什么把钱交给你。

为了获得外界的信用,不管是保险、银行或是投行,都在想法设法地为自己塑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让我们回到一个名牌大学并不鼎盛的时期,在古代,金融机构是如何博得信任的呢?主要的途径和政府或者王室建立联系。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长盛不衰的金融机构都是走的这条路径。例如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起,就是在于罗斯柴尔德与当时的欧洲王室建立了广泛的关系。在外界看来,与有王室撑腰的金融机构,是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

没有了信用这个金融的根基,一切的金融机构都会荡然无存,所以,要问为什么华尔街在招聘人才时,要如此重视应聘者的大学出身,答案一样要从信用这个角度出发。

我们来到了一个王室没落的21世纪,这个时代里,什么最能给人带来信任感呢?除了政府,就是大学了。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正常人都会更愿意相信一个大学好的。投资基金,人们要看基金经理,经理的大学背景、学历水平和专业证书,就是他的面子,没有这些面子,信任就会大打折扣,融资的问题就无法解决,谈何每年盈利30%?

获取信任,这是所有金融机构长久生存的核心问题,有了信任,才有资金,才有血液。为了获得信任,金融机构就要招收值得信任的人,招收值得信任的人,最佳的方式就是只招收顶尖大学的学生。

说一句很伤人的话:在金融机构眼里,顶尖大学的学生即便再不济,也比一个“普通大学的天才”要好用。

为什么如此?

第一,人们几乎不可能在大学毕业时,就拿出一个成绩来证明自己是普通大学里的金融天才。因为要定义自己是金融天才,起码要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公开投资回报记录,像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就可以叫自己是金融天才。大学毕业才二十来岁,如果毕业就叫自己是金融天才,那你的投资生涯得从幼儿园开始。

第二,核心金融公司并不需要所谓的金融天才。银行、保险是核心金融公司,这些公司的日常工作讲求的就是两个字:合规。

不管是揽储,还是放贷,都要合规,不管是卖保险,还是赔偿,都要合规。创新与竞争是很次要的事情。银行和保险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为了在合规的前提下管理更大规模的资金,而不是为了更高的利润率。

正因为此,在我看来,大型金融机构里的非技术基础岗位,虽然总是招收名校学生,但并不是一个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体现的地方。所以,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是天才,就不应该往这条路上走。那里不需要天才,只需要值得信赖的名校学生,它不稀罕你,你也别稀罕它。

顶尖大学对信用的垄断,造成了那里学生对金融岗位的垄断,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拿能力、技术和证书去死磕,是徒劳无功的。

即便现在出现了阿里银行,腾讯银行,你也不能说金融业以信用为根基这个事实改变了,阿里银行和腾讯银行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技术先进,而是因为其资金规模足够大了,政府和传统银行愿意为他们背书了,归根结底,还是信用。

但IT行业就很不一样了,IT行业为了使得信息以更低成本的方式流动,就必须要有比较强的技术手段,这个技术手段的提高,不是源于信用,而是源于创新。

所以,你要在IT行业内应聘上,有好大学出身当然好,但你并不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大学出身来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你完全可以找到更直接的方式来证明。

比如说,你大学里就开发出了什么软件,比如说,你研究生期间就已经做成了一个项目,这样的证据比起大学背景更有说服力。而且,你不需要从幼儿园就开始着手准备,高中大学研究生期间的努力就足够了。

在我看来,题主想要表达却没表达好的那个意思是存在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希望本文能帮助到一些大学生做好自己的未来规划:不要在自己大学出身不好的情况下,对着金融行业上的岗位盲目死磕,金融业不需要庸才,也不需要很多天才,需要的是一批批认真、踏实、值得公众信赖的顶尖高校人才。

3#
江踏歌  4级常客 | 2018-9-24 01:11:18 发帖IP地址来自

抛开那些顶级的数学人才,比如八中少年班,北大金融数学年级第一,伯克利统计博士不说。

华尔街需要的是什么人?

是那种从小学开始就严格自律,目标明确,自我驱动,在SAT/高考中打败99.9%的人。上了大学之后依然保持自律,一个课程作业的presentation可以准备一个星期,并且在汇报前一天排练一个晚上的人。

这种人就是适应华尔街节奏的人,他们更多的来自顶级名校。

——

伯克利光学博士还真不行,投了几十个quant岗,一个没录上,最后忍痛转nlp。不过,还是成为了star。

4#
谢漠烟  3级会员 | 2018-9-24 01:11:1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仅仅是华尔街和硅谷的区别,同样的现象,在陆家嘴和张江高科也存在。

本质上来自于,计算机知识,你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金融的知识,你懂我懂大家懂,只是存在优劣。

如果说的学术点,教育背景在招聘中的作用,其实是信息不完全时的“发信号”行为,如果通过笔试面试等得到的信息越完全,就越不需要学历这个信号。(这一段非经济学背景的朋友可以跳过不看)

在校招的笔试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码农笔试题:java语言中,string是基本的数据类型吗?int 和interger有什么区别?

这些题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最后得分最高的10个人进入了面试。

金融民工笔试题:

简述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简述A股市盈率高于港股的原因?

稍微有点水平的人,都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因为改卷的工作量太大,所以干脆最后让来自清华北大的那些人进入了面试。
5#
史蒂芬  4级常客 | 2018-9-24 01:11:20 发帖IP地址来自
硅谷:是骡子是马,溜一溜分分钟就知道
华尔街: 溜几溜都看不出,一个亿没了,输不起
6#
公子李秋离  3级会员 | 2018-9-24 01:11:21 发帖IP地址来自

刘邦更愿意提拔屌丝,项羽更愿意提拔贵族。金融业并不是什么新型创新行业,阶级固化非常严重,华尔街目前能有影响的人,基本都是金融世家,他们的出身往往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具备贵族血统的人。金融总体上并没有什么好开拓的,他们需要的是与相同的利益群合作,巩固自己的利益。

硅谷则不同,贵族可以垄断资本,但无法垄断技术,尤其是贵族对技术的天生鄙视,如果贵族的儿子想去学技术,往往是父亲所看不起的。硅谷的成功人士,有很多草根,他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种草根成功人士,也更愿意提拔能力相当而出身更差的人。


华尔街是导致美国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财富的分配,是由金融主导的。资本家只需要垄断金融,就能控制世界上的财富,这就是资本家轻视技术的立足点。并不是说金融从业者比技术工作者更高级,这是错误的,百分之九十的金融从业者都是机械性工作,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有技术性的金融工作,他们的工作千篇一律,刻板无聊,不可能像硅谷从业者那样开发自身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名牌大学出身的也可以胜任,但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培养的更多是社会规则,社会价值观。这些名牌大学本身就是美国资本家所主导,为美国资本家的需要服务的,这些人就不会干扰到资本家建立的秩序,不会威胁到资本家对金融的主导。

比如房价,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资本金融问题,无论你利用技术赚了多少钱,资本家都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把你剥削得一分不剩。


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GDP增长了好几万亿,然而人民群众的财富值却减少了,钱都去哪里了?硅谷,也不过是华尔街的打工仔而已。

7#
塞冬  4级常客 | 2018-9-24 01:11:22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三个行业的新员工构成比较类似:

  • 顶级金融岗位
  • 热门央企总部
  • 热门中央党政系统

这三个行业的新员工基本都是这两类:

  • 顶级高校、完美简历
  • 高官子弟、红二三代

原因也都类似——坑位稀缺,单人掌控的资源大,坑位供需严重不平衡——能进去的就基本只有这两类人。

而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则不太一样:

  • 供需比: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名校毕业生数量少于市场高薪岗位的需求,需要其他专业的名校毕业生、或者非名校的计算机毕业生来填补空缺。
  • 坑位增速:行业内大公司保持20-50%的营收增速,对新员工的需求保持高增长。只有蛋糕快速膨胀的地方,才会有更多普通出身的人翻身的可能性。

反应到市场上就是:顶级金融公司、顶级央企总部,大部分清北学生也是进不去的——简历不够完美。

而大型互联网公司,却普遍面临着校招难题——“名校计算机系毕业生都凭空蒸发了么?” “怎么市场上都是些要么学校不好、要么能力不行、要么中途转CS的简历?”

当然了,顶级互联网企业的顶级校招岗位还是蛮看学校的——比如多年前网易就为清北定制的35万+校招offer,华为近两三年给清北学生开出大量40来万年薪的offer,再比如一毕业就60-70万的阿里星...这些稀缺的offer通常都需要名校、竞赛、论文这些硬门槛指标。


来看数据:

下面是美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和薪资水平的表格(2016年),按年收入中位数排序(来源: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BEA):

排名第1的是“管理”,年收入中位数10.08万美元。根据BEA的解释,该行业比较特殊,其实就是把各行业的管理职位单独拿出来统计。

排名第2的是“计算机与数学”,该大类从业人员416万,中位数年薪8.3万美元。

排名第5的是“商业和金融服务类”:从业人员728.1万人,中位数年薪6.7万美元。


“计算机与数学”大类的二级分类如下表所示,按年收入中位数排序:

上表中大部分子类的中位数年薪都在8万美元以上。其中,“软件开发人员和程序员”拥有160万+的巨大从业人数,其中位数年收入高达9.6万美元。

对于数量庞大的程序员而言,只要比中位数高一点点,就可以实现年薪10万刀了。对上述大部分细分类而言,混入top25%,都能年薪十几万美元。


“商业和金融服务”大类的二级分类如下表所示,同样按年收入中位数排序。

可以看到,只有总雇佣人数120万人的top两个子类的中位数收入超过8万美元。

要想达到年薪接近10万美元,就必须在总就业人数150万人左右的top几子类中混到top25%才行。大部分子类需要混到top10%才行。


从美国的就业和薪资数据来看,明显的,相比于金融大类而言,计算机大类能给更多人提供高薪岗位。

总的来说,金融大类的收入方差更大,部分子类top10%人群的收入比计算机大类top10%更高——这也是最看名校或者其他背景的领域

以上是需求端:高薪码农的岗位明显更多,高薪金融的岗位明显更少,但最高端金融的收入比最高端码农要高。


供给端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哈佛去年授予了1580个本科学位,却授予了932个MBA学位。

美国顶级名校的商科学位/本科生学位比例远大于我国顶级公立高校——“卖学位”是其重要收入。

再举几个“卖学位”的例子:哈佛去年授予教育硕士666个,“成人学习硕士”700个,公管/公卫硕士加起来也800多个。

oir.harvard.edu/fact-bo

社科类学位大批发,是中美顶级高校的普遍现象,美国还尤甚。

再举个中国的例子——北大被许多人称为至少有5个经济类专业: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金融数学系、国家发展研究院、汇丰商学院...

每年正规的经管类本科生就五六百个,再加上每年800-1000个经济学双学位——北大接近一半的本科生都接受过相对系统的经济学本科教育。

经济大类的硕士学位就更多了: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的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光华管理学院的MBA、国发院的BiMBA、国发院和英美两个海外院校合作搞的MBA、数学学院的金融硕士、汇丰商学院,加起来也是1000人左右一年。

清华的硕士项目:经管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硕士、金融硕士、管理硕士、MBA、海外MBA等等,加起来也是一年七八百人。

然后还有EMBA、DBA等等更资深的人就读的...

而计算机方面,批发学位最多的CMU,一年1000个左右,几所加州著名CS学校,一年也就二三百个,斯坦福一年MBA 400人,计算机硕士270多人。

北大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专业,本科、学术硕士、专业硕士,扣除内部升学,一年加起来大概800人,大大少于经济类本科+硕士的供给。


综上:

  • 计算机互联网行业,大规模提供高薪岗位的能力大大超过金融大类,名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不够分,非名校学生也有大把机会。
  • 金融大类从总体来看高薪岗位供给比不过计算机大类,但最高端的少量岗位的薪资比计算机大类更高,吸引力也更强。
  • 名校经济金融大类的学生供给超过计算机软件大类,高端金融岗位不够名校学生分,非名校学生的机会有限。
  • 想在金融领域赚大钱,最好是进名校,哪怕本科不是,也得搞个名校的各种硕士学位。想在计算机领域赚大钱,名校与否也重要,但重要性没有那么强,多花时间加强自身技术实力是王道。
举几个我的例子:
室友全年级gpa前三名(top1%),成功进入一年只招几个人的某top央企总部,我校招时这地方连问都没敢问。
在北京户口越来越难的现在,清北计算机毕业生许多都是发挥自己的学历强项,去竞争主要看学历的国企校招。
校招时我也曾想看看金融咨询的好公司,笔试面试时直接被乌泱泱正装笔挺的光华经管学生轻松撂倒。
最后去了互联网大厂,当年全学院300多号研究生毕业生,去bat的加起来就十多人。
在互联网公司,一个小组大多数时候都没有一个人是清北毕业的。

相关回答:

中国人很聪明而且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知识比美国的孩子多得多,为什么中国的学术比不上美国,究竟差在哪呢?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会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

公众号:黔财有话说

微博:黔财有话说_塞冬

8#
babyquant  5级知名 | 2018-9-24 01:11:23 发帖IP地址来自
比如在微软里面斯坦福校友400个,微软有12万人,如果每间学校400个,也得招到排名300的学校。

纽约的大基金才300人,斯坦福比如30人,如果每间学校30人,前10就够了

大投行几万人的肯定也有很多不是名校的
9#
匿名用户   | 2018-9-24 01:11:24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李庆斌  2级吧友 | 2018-9-24 01:11:25 发帖IP地址来自
华尔街看重大学出身,硅谷同样看重大学出身。华尔街有Target School,硅谷同样也有Target School。Target School毕业的学生在硅谷求职是有隐性福利的,比如更容易拿到面试,面试的bar会更低。

大家存在华尔街看重大学出身,而硅谷不看这种偏见的主要原因是:
华尔街是供远大于需,硅谷是需大于供。全美Top20的CS项目一年总共就毕业那么点学生,根本不够硅谷的大公司瓜分。我们学校据说有全美第三大CS系(据说前两名是CMU,USC),一届毕业生本硕博加起来尚且超不过1000人。等哪天马路上抓个人都会写代码了,你就会发现硅谷也是很看重大学出身的。
11#
妄明  5级知名 | 2018-9-24 01:11:26 发帖IP地址来自

巴菲特很多年前就说过,作为整个行业,华尔街和金融中介,带给投资人的,更多是损失。他们把投资人骗进赌场,依靠抽水,依靠投资人的损失获益。

十年前,巴菲特与对冲基金,打过一个赌。他赌对冲基金的业绩,会输给平均指数。


众多知名的对冲基金,不敢和巴菲特赌,最后终于有一个对冲基金,接受了巴菲特的打赌,10年过去了。巴菲特赢了,包括与他对赌的对冲基金,绝大部分对冲基金的收益,是远低于平均指数的回报的。

参与对赌的Protégé Partners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Jeff Tarrant承认,截至2016年底,他选择的5只对冲基金平均上涨22%,而标普500指数基金上涨了85%。


华尔街,证券公司,投资机构,还有对冲基金,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作为一个行业,他们和赌徒完全没区别。长期投资收益,绝大部分都低于平均指数。

这些金融企业,水平基本没有,不依靠哄抬门槛,高学历,高收入当门面,就真的和地下黑赌场,完全没区别了。


硅谷的产品,是看得见,摸得着,接受市场考验的。透明的领域,依靠业绩而不是学历。

华尔街是没法依靠投资业绩说话的,他们的投资收益,远远低于平均指数收益,他们没有投资能力。他们更多是一种骗术,金融洗脑,垄断资本。


所以,他们必须依靠抬高从业门槛,以提升自己的说服力,才能一直骗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