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洲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在欧洲市场行不通?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9-24 01:00   1226186   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Kissin OD  2级吧友 | 2018-9-24 01:00:46 发帖IP地址来自

古话说得好,牛不吃水强按头是要不得的。

成功的商业案例除了盈利性和技术可行性,还有必须可规模化。欧洲市场对于就算满足前两条,在可规模化上前景并不好。欧洲大推共享单车,就像把奶酪火锅卖进海底捞,在快手上直播古典音乐团排练,在Nature上发气功对有机化学合成的促进作用——Mismatch!


当然我们也可以问为什么华语歌曲辞藻丰富旋律动人动感十足还能Rap, 但就是进不了欧美日韩市场。用户是否有有效需求是问题的根本。


  • 先从欧洲需求面看,多少人有多少自行车? 根据统计,名次第一的荷兰1千6百万人大概有1千6百万自行车,人均一车--除去老弱病残孕人均多余一个车呀。顺带荷兰以大平原著称,一些地方都平到海平线下了,绝对不会出现某些共享单车盲目扩张大量投放重庆等山城的可笑场面,共享单车歌乐山解放碑滑行游!



接下来的丹麦自行车拥有率(自行车数比人口数) 为80%, 德国76%,瑞典64%……日本小岛国也有57%,中国?——根据统计有5亿辆自行车。

如果不是为了做广告博眼球沾一沾欧气,哪个经理人会想出把业务投向自行车过度饱和的市场? 有听说过法国佬推着可丽饼机在北京天津跟煎饼果子抢市场么。




  • 再说客观需求。共享单车除了给山城飙车族过过瘾,给邻家小孩提供个教练车,最重要的还是解决所谓“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什么会有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线城市里北京上海为例,公交堵死没法准点,地铁虽然稳定但站点有限——有没有经历过“出了地铁C出口穿过商区向南走两站地就到了”七月酷暑一月结冰,一路走过去整整齐齐的衣服湿了,妹纸们又得补妆了wtf! 一线城市里还有深圳,请深圳公交系统发个言吧? 什么?!深圳公交请你声音大点……这里人太多了,我听不到~~

共享单车运营方既然能理解天朝大城市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也应该懂为啥欧洲人不懂最后一公里痛在哪里。下图数据来自2012年,相较而言各大城市人口基本稳定,北京的基础设施应该有所赶上,但差距依然非常显著。



自己在苏黎世生活到第四年,如果不是为了自驾出去玩,完全没有考驾照的动力。

学生时代可以从城郊坐火车、坐汽车、坐轻轨、跑步到校。毕业后工作地点距家60公里,在一个远离城市8千居民的小镇子。每天规律作息如下。出门3分钟坐上公交车,看报15分钟到中心火车站,转火车设好闹铃开始补个觉,50分钟准准到站下车步行到办公室顺带吹吹风醒瞌睡。相较完善的公交系统,自行车对我个人,对很多本地居民而言不会给生活带来任何方便。



苏黎世市区30多万居民,有136公里轻轨+164公里公交,公交车站建设原则是300米一停靠。

类似的欧洲很多首都和旅游城市都有比较完善的公交系统,工作日都比较高效运营。

回到主题,如果特定地区或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完全不认同某产品的价值,企业该做的就是撤离资源换战场。诸多共享单车撤离欧洲,以损毁率为借口,不过是找个遮羞布而已,实则是经过实验,认定市场不靠谱,停止进一步扩张。 Google撤离天朝也说的是“时机不成熟”而非被撵走了对吧。


  • 再次如其他答主已经指出的,自行车骑行者需要遵守严格的交通规则,给自己和车辆买额外保险,给各种公交轻轨让路,被迫上天桥钻地道过街。邻居说,骑车上街比带小孩+小狗出门都累。


接下来谈下运营层面。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还必须有可预期的盈利可能性。国内的小红小黄车之所以做到今天,很大归功于定制后大量采购及妥善的供应链管理,压低了成本;另外国内依然人力资本廉价、雇员保障缺失也省了不少钱。

根据小道消息分析估算,成本最低的OFO制造成本大概500元左右,也就是买五个个肯德基全家桶,够吃一只烤鸭。欧洲的共享单车要不本地化供应链自行制造,要不海外进口附带进口关税和物流成本,无法享受到制造中心——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原料供应福利,相应的每辆单车初期投入就大了很多。

接下来是运营成本的大头,调度和重新布放车辆, 就算国内工资这些年再怎么涨——人工真的太太太便宜了。来个图片就好,一个典型的搬家公司,在苏黎世市区内20公里搬家服务费举例如下。2个师傅一辆车,每小时179瑞士法郎,约合1200人民币。这个价钱外包到国内货运公司,已经够拉几车皮满满的小单车了。



由于制造和人工成本差距,在国内够覆盖一个中型城市的投资额,在欧洲城市就只能象征性放几百辆打一枪就跑。


  • 有人说欧洲人伪善不尊重公德,提到公共素质的话,我的看法是,国内刚刚从战乱年代百废俱兴到现在富有了一代两代,没可能也没必要现在和工业化后百多年有稳定社会文化积淀的欧洲硬怼。我们已经结束了街头大小便的时代,大城市基本解决了随地吐痰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不用再讨论老人跌倒扶不扶,再来和欧洲主要主要国家比市民平均素质问题。

但是欧洲国家没有那么多安检、摄像头、保安、协警、便衣、公安、社区大妈和热心市民……素质再好的社会也防不住熊孩子和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偶尔几个案例犯在百来辆共享单车上,百分比就很令人糟心了。


总结起来,欧洲是平均一个私人自行车拥有量非常高但对“最后一公里”痛点并不敏感的市场,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吸引力有限。其次过高的运营成本使得共享车无法维持价格战导致竞争力下降。欧洲【公民素质】并不是共享车无法生存的根本原因。


企业的任务是盈利而非做公益或者教育人民。这些共享单车公司经过小规模市场投放实验,发现是坑,及时止损,执行商业策略而已。

适度共享经济,懂风险控制者为俊杰。

3#
夜神K2  4级常客 | 2018-9-24 01:00:47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亚洲也行不通啊……不如等在国内盈利了以后再问『为什么这个商业模式在欧洲市场行不通』……


只不过欧洲各种成本都要高得多(设备、推广、维护、甚至法律成本),自然失败的速度更快了。下图展示了在德国一辆车要达到上路的水准,要有多少个配件以及各个配件的要求(细致的要求并未给出,比如白色前车灯和红色尾灯还需要有合格标识码etc.):


4#
清澈  1级新秀 | 2018-9-24 01:00:48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种模式从开始到最后一直不赚钱,而且看不到赚钱的希望,只有用于圈钱时才拿它说事。

5#
曾诚  3级会员 | 2018-9-24 01:00:49 发帖IP地址来自
能做共享单车的城市 举例子 巴黎 500米一个第一站 不挤 2分钟一辆 线路多非常方便 你跟我说要解决最后一公里? 你说晚上地铁停了? 恭喜你,神灯哥哥跟黑哥哥上街了~
6#
虾说  3级会员 | 2018-9-24 01:00:5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和城市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欧洲那么大,有各种不同的城市。同一个商业模式,在繁华的伦敦和破村一样的剑桥,结果会非常不同。


在剑桥小黄车挺好用的。如果不常用的话,比起话几十上百磅买辆车,还不如每次花50p骑。


曾经有警察来学院说过,剑桥被偷的最多的就是自行车_(:з)∠)_ (第二名才是手机) 买了车以后还要找停车位、上锁防偷等等(锁也只是防君子不放小人,只要车够贵,小偷就算锯锁也要偷)


共享单车在剑桥还不错,应该和城市本生有关(公共交通差、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学生多、游客多)。

7#
无非无过  2级吧友 | 2018-9-24 01:00:52 发帖IP地址来自
原因很简单,国人虽然爱占小便宜。但是对公器是有绝对敬畏心。这是几千年下来的传承。除不得已或者心里阴暗的家伙,是不会乱伸手。欧洲失败因为欧洲人没啥敬畏心。发觉共享车没啥保护。心底恶魔就放出来。各种恶趣味折腾导致共享单车折戟沉沙。所以什么白人文明,都是扯淡。文明因为是有一套法律规矩在管束他们。当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他们本性所在了。当年对黑人美洲人这样残忍。换中国人绝对干不出来这样的事。
8#
圣霊獣骑 山飛隼  2级吧友 | 2018-9-24 01:00:53 发帖IP地址来自
共享单车实质上是把运营成本转嫁给大众乃至政府部门的传统租赁业务,大众历经长期的集体主义教育很自然地就会认为破坏共享单车是在破坏集体财产会出面制止,政府部门基于市容市貌这样的升迁指标也要代替共享单车的运营商进行整理乃至维护工作。
然后到了欧洲……又不是我的别人把车丢河里了关我什么事啊……
于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飙升,共享单车本身成本并不高,大头在于运营……
9#
vczh  10级大牛 | 2018-9-24 01:00:54 发帖IP地址来自

单车是项运动。想来你也不会游泳去上班,跑步去上班的。骑单车去上班,就是这种感觉。

那不能共享单车怎么办呢?我们这有共享汽车(逃

10#
老熊  4级常客 | 2018-9-24 01:00:5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有摄像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