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都是我觉得很常见的错误。高发于各种网络讨论和媒体报道。 1 不知道什么是base year (基年)。随便比较不同时期统计的GDP数据。这是很常见的错误。 当讨论GDP历史数据时,GDP的单位一定是 “某个基年的美元“。因为GDP 默认语境下,就是扣除价格变化的实际产出(实际GDP)。所以如果一个数据库中有一个国家多年的GDP数据,那么这些单位一定是“某个基年的美元”才有意义。 举个例子,A查了某个数据库的数据,说中国2014年GDP为多少多少,B跑来纠错,说不对,我查了这个数据库,2014年中国GDP比这个多得多。实际上二者的分歧,本质上是因为这个数据库,在不同年份汇报数据时,使用了不同的基年。A查的是这个数据库在2014年汇报的数据,当时使用2010年做基年。而B查的是这个数据库在2016年汇报的数据,当时使用2015年做基年。由于2015年的美元不如2010年值钱,所以统计2014年的GDP,数字上会多不少。 2 不理解GDP构成 GDP=消费+投资+政府花费+出口顺差 这种公式的意义。 这其实只是一个会计公式,是为了防止重复计算而创造出来的。GDP = 总产出,这才是GDP的意义所在。 举个例子:某国每年贸易都有逆差,该国政府觉得这拖累了GDP。于是政府决定对进口产品征收重税,减少进口(增加顺差),认为这样可以提高GDP。结果在年末统计发现,进口是减少了,消费也减少了,GDP没有变化。 这个例子其实是说明,在GDP公式之中纳入顺差逆差,其实是为了防止重复计算消费中的部分。因为GDP目的是为了测量总产出,不是总消费。贸易逆差,其实是这个国家用货币信用透支未来消费能力的现象,多消费的这部分不是本国产出,不应该被记录在GDP中,需要用逆差来扣除。 再举个例子:有人研究发现中国GDP中消费构成的成分太低,所以提出了用刺激消费来增加GDP。实际上通过政策将消费刺激了,可能是在挤占投资、劳动投入的资源,并不能直接推出GDP(总产出)增加的结论。 3 “因为GDP统计有遗漏,所以GDP增长率被低估了。” 比如,有人观察到中国没有统计地下经济(比如保姆的家政服务),所以认为GDP增长率被低估。 实际上统计遗漏只是影响GDP的level,对于实际增长率有可能有各种方向的影响。 4 “GDP=名义GDP扣除CPI通胀”。 统计实际GDP和统计CPI没有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