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冰这个票数最高的答案应该说是很不能让人满意的,问题相当大,首先如果保GDP就是保就业的话,那为何不直接以就业率为指标考核地方官员?这不是更直接吗?西方国家的大选中就业率就往往是比经济增长率更受关注的经济指标。 其次对于每年人口新增1000万-1500万个就业人口这个说法应该来说有些落伍,实际上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在2012年就已经达到了巅峰,之后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最后,“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人力密集型行业相关度较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关度较低,因而就业和GDP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尽管受到了部分地方政府的唯GDP至上的扭曲”这个说法问题更大,首先GDP增长是个增量概念,不管原始比例如何如果GDP增长大多数来自于科技资本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话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会那么大,而这些高端产业恰恰是中国政府极力推动发展的行业,其次人力密集型行业的高增长也很可能不会带动就业的高增长,因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增长也大量依靠提高资本和技术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进行,举个例子富士康如果大量使用机器人会再增加产值的同时减少劳动力的需求。
那么既然维持GDP增长下限并非为了就业,那么主要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那就是政府收入。这才是和GDP相关性最大,又和政府关系最密切的指标。为什么中国政府追求税收最大化呢,其实也很简单中国的税收从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而是小团体收入,它的用途使用状况是不受纳税人制约的,因此真实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对获得更大财政收入的激励远超过其他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