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间经济)就是要根除为利润而生产,消灭真正的该死的企业! 计划经济的本质是非商品化生产(不为利润而生产),使包括货币在内的一切社会性产品及社会性经济活动非商品化。因而计划经济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如果货币都非商品化了,那么诸如卢布、人民币等就不是真正的货币,而如同卡尔.马克思所说的“戏票”一样。) 因而计划经济只有非商品化的国营组织,计划经济下没有真正的企业,即便叫国营企业也不真正的企业,也只是名称上的残余,在计划经济中只有所、厂、局、部、生产联合体、设计局等(如:红色无产者车床厂、红色十月巧克力厂、ELEX生产合联体、北方设计局、梁赞诺夫车床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生产联合体),它们是非商品化的组织,而不是商品化的企业。
计划经济(时间经济)的原理:正如个人(家庭)自己给自己生产,自己使用,在成本标准上无需考虑赢利(卖钱)与否,而只会考虑自身时间的节约或者浪费。同样如果社会如果像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一样,使用自身的劳动时间使用社会的总劳动时间,那么任何社会组织就无需考虑赢利与否,只会考虑自身劳动时间的节约,具体来说就是考虑逐级下拨的预算的节约。由于社会整合绝对性的生产资料自成体系,这意味着总预算也是完全不依赖于资本利润(卖钱)积累,只依赖于社会控制下比较出来的开工率。当社会成员的收入、生产驱动完全与利润(卖钱或者说卖个该死的好价钱无关)时,这意味着货币的非商品化,不再是真正的货币。真正的货币,如同你买家俱商我的家俱,我和我的雇员得到货币又买苹果商等的苹果,苹果商等又买手机商、电脑商等的电脑,每一个环节货币都在流通,并且通过流通吞噬剩余劳动以使货币增值。而当社会成员收入、生产驱动与卖钱无关时,那么所谓的“货币”将如同马克思所说的“戏票”一样,兑现了无论是否形式上销毁,都等于实质上的销毁。也就是说货币行政命令是无法消灭的,即便禁止,物物交换,作为商品的物就是货币,货币只有在社会的计划控制之下(即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预算或者说劳动时间下),才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同样计划经济下真正的价格将被消灭,这一点卡尔.马克思虽然与资本主义的魔鬼辩护士米塞斯等意识形态上相反,但在这一点上认知相同,都认为真正的价格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产物。正如计划经济中,“计划价格”由于生产驱动、社会成员收入与卖钱(交换)无关,意味着计划价格并不是真正的价格! 真正的价格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产物。正如真正的价格,存在的目的就是指望卖(交换)一个该死的好价钱,赚钱逐利。因而真正的价格是统一利润率均衡上的变量,而非流行经济学宣扬的技术关系上的供求均衡上的变量。对于资本而言,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金钱积累速度,资本就会缩水或者破产,如房地产利润率太高,其它行业的资本要想不出局,必然通过积累式竞争来进行对抗,如直接涨价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对抗时,资本就会压缩产能,产能出售利润率较低的一部分资产,同时拥入或者够买利润率较高行业的资产,这样低利润率行业利润率有所上升,高利润率行业利润率有所下降,这样价格就围绕着“生产价格”波动以保持统一利润率均衡。 而计划经济中,由于社会成员的收入、生产驱动与卖钱(利润或者交换)无关,这意味着“计划价格”将不是真正的价格,而如同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自己使用时技术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上的生产消耗,生产消耗(计划价格)存在的目的是指导,个人(社会)按需(按库存流量消耗)分配劳动时间或者进行生产积累。
因而计划经济的本质并非新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认为集中计划,尽管集中计划是工业化以来的需要,而是马克思指出的非商品化。即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劳动时间,具体来说就是用有计划的分配预算来取代利润(卖钱)驱动生产。正如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中指出的,计划经济(时间经济)本身——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劳动时间(预算)与五年计划这样的项目计划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说市场经济一切比较、选择、计划、调整都是针对价值(钱)或者说利润的利润穷极主义;那么计划经济一切比较、选择、调整就是针对时间节约与物质最大化使用的物质穷极主义。正如苏联一、一罗列的物质产品平衡表,就是建立起时间节约与物质使用的比较体系,所谓合理性是对相应对象的相应目的而言的,只有比较才能确定相应目的下的合理性,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就是建立这种比较、选择、计划、调整体系。在这里不存在电脑乌托邦的垃圾们认为的计算机做计划才客观。在这里计算机、数学工具只不过是帮助人们比较、选择,真正做出具体计划的是每一个相应环节的人,而不是所谓的计算机。而如何进行比较,这就是斯大林所说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如相应的预算下更高的使用产量、完成更多的项目,或者相应的项目或者使用产量少使用预算,只要工人想要更高的计件工资、职称、荣誉,厂长想当局长,局长想当部长,部长想当中央委员就必须进行劳动竞赛,最典型的就是相应预算下能填入物质产品平衡表的使用产量提高一个百分点,或者相应项目、产量少使用预算。同样“计划价格(生产消耗)”就是通过这种斯大林所说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比较出来的。计划价格是预算下达的核算指标。 在每一个生产、管理周期社会逐级下相应的部门一级管一级的下拨预算,相应的部门通过预算,以虚拟资金的形式向统购统销的相应计委以计划价格的形式采购相应的机器、原料等。也就是说统购统销的“计委”只不过是防止商品生产出现的物资平衡机构,而非决策机构。没有“预算”计委根本不会调拨物资给这个部门。同时各部门使用的预算是一种虚拟资金,它是不能向消费的货币诸如:卢布、东德马克等贴现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商品生产和黑市。同时每一个决算周期,每个部门按物质平衡原则,预算清0。 ———————— 而市场经济(商品制度)根本就是时间奴隶制!正如:该死的商品化的医院要利润,生产药品的厂商要利润,生产药品机器原料的资本,出租厂房的资本,每一个环节都要利润,这要逼迫多数人用多少工作时间去交换,他们的自由时间将被窃取,同时政府的公共开支、福利、军备等又等于反过来要向资本的利润上税,使得社会的动员力、福利开支能力、军备开支能力也被窃取或者造成大量的财政赤字,随着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利润率不断的下降,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开支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政府削减公共开支,必然不断的延迟退休变向的工作到死! 并且当生产的目的是卖钱、交换(利润)而言,那么成本标准,就不是人与物的关系(技术关系)上的生产要素消耗,而是人支配人权力关系上的交换比例。不是对外加重不等交换,就是对内加重不等交换。比如工人累死累活消耗多少劳动要素与企业的成本无关,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才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标准,如该死的企业为提高利润率而采用的减员增效,就不是提高单位时间内最大化生产、使用的物质生产效率,而是提高剥削效率。即让余下的工人相应的工作时间给更低的工资,或者相应的工资干更长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让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不属于自身,不为自身服务,加重对工人工作时间的不等交换比例。同样机器、原料等资本品上的成本标准,也不是技术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上的磨损消耗,同样是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在这里资本表现为一笔会计上对劳动力和资本品生产上的预付,目的是为了榨取多数人的剩余劳动,窃取多数人的自由时间。因而市场经济根本就是时间奴隶制。而企业根本就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 最后说一点“计划经济”一词源自列宁,在马克思那里可不叫“计划经济”,而叫“时间经济”,但其核心都是一样,强调社会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劳动时间来取代商品生产(利润或者说卖钱驱动生产),因而非商品化,追求时间的节约才是计划经济(时间经济)的本质。 马克思说:“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高的程度上成为规律。然而,这同用劳动时间计量交换价值有本质区别。”“一切节约最终归为时间的节约,一切经济最终归为时间经济。” 社会制度应该追求以最小的时间消耗获取最大化的使用,而不是追求利润,追求价值(金钱)为目的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市场经济时间奴隶制的命运。 从业人员之间收入分配比例,这根本就是细枝末节,重要的是让社会成员的收入与时间节约挂勾,而不是与卖钱(利润)挂勾。当然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又反过来阻止时间的节约,但预算与使用的核算,逼迫着人们可以让时间节约的方式进行社会分配的不断修正。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比例,最近也是对历史和已有的社会关系的继承,在这样的情况下来不断修订。如参加战争的老兵有这样那样的补贴,怀孕妇女、儿童应该有优待,在这里并不是追求所谓的公平,因为公平是相对应对象的尺度而言的,对弱势人群进行救济,从另一个标准而言,对健康人壮年人而言就是不公平的,但社会就需要这种不公平,以促进整个社会时间更有利的节约和使用,这才能真正的走出异化,让多数人真正的有个性。 ———————— 针对某些不敢留姓名的人对我的指责,以及他针对计划经济玩的思维陷阱十分可笑。 我说的是典型的斯大林体制,当然斯大林死后,非商品化革命就终止了,到赫鲁晓夫上台,苏联的利润指标多了起来,但至到戈尔巴乔夫前,非商品化的运转(物质产品平衡表体以及计划价格体系)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并不是一直开就进入计划经济,建国时总有国家资本主义向计划经济的过渡。但是请注意当时中国领导人一直是对“为利润而生产”持批判态度的,虽然中国没有建立起物质产品平衡表的比较体系。 至于某些庸人认为的预测狗屁不通的需求,根本就是玩思维陷阱走火入魔!在这里难道因为古代人想不到互联网、手机、个人电脑,因为想不到就永不该出现(因为不知道这些信息,自然没有狗屁不通的需求)。并且婴儿生下来,什么食物有毒,没有毒,他们预先就知道??他们天生全能全知,无所不能?在这里婴儿成年后的知识,都是父母、老师教授或者自身通过学习、社会实验知道。因而去统计、预测狗屁不通的需求,是一个扯蛋概念,真正有意义按库存流量消耗调整生产。真正有意义的是在于尽可能的让社会成员给社会提供知识、信息,以最小的时间尽可能的做更多的事情,这样每个人才可能获取最大化的物质使用和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谈得上“需求”和“浪费”,即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相应产品的库存流量消耗来调整生产,这才是有意义的,也仅在这里才谈得上有意义的需求,而不是把需求拿来玩思维陷阱。这样的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事实上任何社会制度都是一样,都是按库存流量消耗来调整生产,只不过该死的市场经济是按利润率尽可能最大化的价格来消耗库存,而不是按使用与时间节约才消耗调整生产。 并且按玩思维陷阱的庸人的逻辑,某个人某一时间不买内裤,其他人也学他脱了裤子放屁,都不买内裤,对于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人群而言,产品只是一个库存流量消耗。在这里不存在不停变化生产社会制度,如果是那样,那么今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那些仓库就没有必要存在。玩思维陷阱的白痴怎么不去告诉资本家们,给他们说针对计划经济玩思维陷阱,比他们赚钱逐利更重要,让他们炸掉所有的仓库,以使他们针对计划经济的思维陷阱成立。并且每个人工作找钱,不可像玩思维陷阱那样的瞬间即至。自己给自己生产,自己使用,就是最精确的,可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也要浪费时间来进行生产,而不存在瞬间即至,唯一采取节约时间的方式,就是对某些可能用到的物资大量生产进行储备。在这里真正有意的是,按产品的折旧更新、运输、分派等时间来确定一次性的生产规模,正如折旧更新时间长的机器,一次大量的生产了库存,更节约时间,而日用消费品,按周、月来组合生产更合理。并且还可鼓励社会成员尽可能的给社会提供知识,如把食物等保鲜或者对诸不能长期保存的水果、蔬菜等进行深加工以减少浪费。而玩思维陷阱的庸人及爱钻思维陷阱牛角尖的电脑乌托邦的垃圾是不懂这些的。
并且按玩思维陷的庸人的逻辑,工业生产周期能像证券市场那样随意的波动,工业社会不解体?某些人总以变化内来责难计划赶不上变化。是不是企业今天计划生产飞机,明天行业变了,就是大炮,再后就是汽车?工业设备瞬间折旧?工员瞬间开除重新雇佣?如何保证现实市场经济中企业不按价格波动,而对项目追加预算以维持项目,而是让项目像证券市场那样波动,让工业社会解体,这样以满足针对计划经济的思维陷阱成立。并且现实中那些资本家可以按思维陷阱的垃圾们认为的那样随时违约,因为所谓的变化就不执行合同了,不支付违约金,不过现实中那些资本家、包工头到是经常拖欠工人的工资而跑人,这到是市场经济灵活的有力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