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上台演讲时的紧张情绪?报口才班有用吗?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王峰   2018-9-24 00:52   1399905   8
哥哥姐姐们上台演讲的时候眼睛都看哪里哇,怎么做到那么的自如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李开复  3级会员 | 2018-9-24 00:52:19 发帖IP地址来自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认知,就是上台演讲、表演时的紧张是极普遍的问题,我也跟大家分享过自己如何克服演讲的紧张的经验。世界上最著名的表演者、歌唱家、球员,都有这种“怯场”的压力,一旦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就会引发如你所说的紧张反应。所以先接受这个状况,明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是因为你内向胆小才会这样,再外向自信的人上了台,都会受到这种“怯场”的影响。全世界著名的男高音都会因为担心紧张而让演出失常,多明戈的最高记录是一场表演中声音暴了五次。所以人人会怯场,这其中最大的两个原因是:(1)准备不周全;(2)得失心太重,你说越想完美越弄砸,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知道上台紧张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不必那么突显自己的不行和困难,努力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紧张并接受它,一旦如此做了,你反而能和它和平相处。
要想有好的演讲能力,平日需要多准备、练习,不要只是私下偷偷练,要在人前光明正大地练,大方地邀请同学、朋友给你回馈,甚至请他们为你录音、录像,让你更有效客观地评估自己,做出有利的修正。逃避并非上策,不如把逃的力量用来加强自己,使自己能够迎头赶上!

演讲有许多不同类型,有专业的、大众的等等,这些演讲在表达方式及内容上都有很不同的安排。演讲可以从练习中磨练出自己的风格,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回归演讲的目的,想要给听众甚么?有没有达到目标?演讲前好的心态和准备可以大幅度降低你的紧张,下面的几个演讲技巧也会进一步帮助你克服紧张情绪:

一、
你所需要具备的心态:


1.
要坚信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有许多例子证明一个普通的演讲者经过练习,完全能够成为优秀的演讲者。

2.
要理解你的听众都希望你成功,他们来听你的演讲就是希望能听到有趣的、有意义的、能刺激和提升他们思想的演讲。

3.
对自己没有信心或没有兴趣的演讲,如果能推掉就尽量推掉。

二、
你需要做的演讲练习工作:


1.
多做练习是最好的准备。你心里的自信越高,你的表现就会越好。

2.
练习时,请亲人和朋友作为观众,然后给予你回馈。如果没有亲人朋友,一面镜子或你的宠物都可以成为你的听众,尽量让自己想象自己就站在听众面前。

3.
录音录像,然后自己通过自我批评实现进步。每一次演讲至少练习两次,最好一直练习到滚瓜烂熟为止。要确定能够在时限之内讲完。

4.
如果你会脑筋一片空白,那就准备一份讲稿,多次练习,在脑海里多过几次。

5.
如果你仍然担心,那就把你的笔记带进场,万一忘记可以当场查看你的笔记。

6.
如果你还担心,那就把你的演讲写出来,然后现场念。

三、
演讲前你需要做的工作:


1.
如果可能,在上台前先和前面几排的听众聊聊天。一方面,可以让局面更友善,帮助你减轻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给你几个和善的脸让你讲得更轻松。

2.
如果你担心讲得不够激情,演讲前多喝几杯咖啡——但如果喝多了会发抖,那就不要喝了。

3.
在上台前做深呼吸可以降低血压和澄清头脑。也请参考大脑体操中的交叉动作,有意识地藉由放松伸展动作,让左右脑进入较佳的整合。

4.
通过做脸部动作放松脸上的肌肉,比如张大再闭紧你的眼睛和嘴,不过千万不要被他人看到。

四、
演讲时你尽量要做到:


1.
如果讲到一半忘了演讲词,不要紧张,直接跳到下面的题目,很可能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你的失误。

2.
停顿不是问题,不要总是想发声以填满每一秒钟。最优秀的演讲者会利用间隔的停顿来把他的重点更清晰地表达出来。

3.
如果看听众的眼睛会让你紧张,那就看听众的头顶(听众不会发现的)。

4.
眼睛直视听众,可以随机地更换注视的对象。不要左右乱看,不要往上看,因为这会让你看起来不值得信任。

5.
如果看观众会让你感觉紧张,那么眼睛可以多看那些比较友善的、或常笑的脸。

6.
演讲最好用接近谈话的方式进行,用简单的语句表达清晰的思路,不要太咬文嚼字。

7.
最好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做些手势,不要太死板。

8.
如果你会发抖,不要拿纸在手上,因为纸会扩大你发抖的程度,而把手握紧成拳头,或扶着讲台。

9.
演讲时千万不要提到自己的紧张,或对自己的表现道歉,那只会让你更失去自信。

10. 如果能在开场白时吸引到听众的兴趣,整场演讲便会变得便容易和顺畅。
3#
关雅荻  2级吧友 | 2018-9-24 00:52:20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小时候是结巴,大概持续了两三年,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

后来好了,但还是有阴影,具体表现就是,老师提问题,站起来后突然一个字都讲不出来。。。
还记得The Matrix开场Mr. Anderson嘴巴突然被封住的那种感觉吗?
很恐怖。。。

最后一次发作,居然是进了大学后。。。


所以,爱聊天,对我可能是一种心理治疗。。。
万一那天就说不出话了呢。。。


显然,演讲对我来说,小时候一直觉得非常难。。。
到大学都一直不行。。。

我只能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要脸皮厚,然后知难而上,不怕出丑。。。
大学在电影学院,每次请导演回来标放放片子,都有问答环节,直接跟下面同学提问回答的机会。
我总是逼着自己大胆举手提问,一次又一次。。。哪怕有时候我明明不知道该问什么呀。。。

别人以为我爱提问,其实我在自我心理治疗。。。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都问过吧,那还是上个世纪的事。。。

平时上课,我就坐第一排,随时准备跟老师互动,别人以为我爱学习,其实我是在心理治疗吧。。。

在标放提问,效果更好,因为上千人在,课堂上最多几十人。。。

逐渐的,我就不害怕了。。。
再后来,如果有外国友人来交流,我尝试改用英文提问,虽然英语不咋样,那不重要,我心理治疗呢。。。

所以,对我,就是脸皮厚,不要怕被笑话,他们懂个啥,我有病,我自己治。。。


终于,我再也不怕讲不出话了。。。
读研究生,还在电影学院,当时以为要留校,我就帮着给本科学历以下的班级带课,讲电影史为主,基本对我,又是讲话训练。。。
再后来很久,还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演讲的很多问题都顺道解决了很多。。。

甚至后来很多演讲类的活动找到我,我也能应付自如。。。
前天在上海奔驰中心讲了20分钟,关于跑步和勇气,我的切身体会,我已经觉得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了。。。

这是一个好漫长的过程呀。。。










几年前,看一本书提到左撇子问题,才知道自己小时候一直是左撇子,用筷子,打羽毛球,直到小学开学,开始写字也是。。。

老师发现了,叫我父母来学校,让我必须改,我只能改,那是1986年,我跟我父母知道个毛线呀。。。

结果左撇子生生改成右手,就会直接导致左右脑的紊乱,影响到我的语言表达,可能导致口吃和结巴,这个我20多年后才知道。。。
4#
老王有话说  2级吧友 | 2018-9-24 00:52:21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请自来。

这个问题基本被李老师的回答垄断了。

然而,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并不完全认同。


一、关于“紧张”,你要问对问题

演讲或者在众人面前说话时的紧张情绪,其实是最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并非是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不是如何克服紧张情绪,而应当是如何将这种正常的反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免其对演讲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至于造成紧张情绪的原因,李老师提到的主要根源是准备不周全得失心太重。紧张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果进行归因,也应将其细化至一系列的生理现象和心态变化。在认定紧张情绪是“普遍现象”的前提下,将其归因为外在准备情况与内在心理诉求,或多或少有些偏颇。

从我的角度来看,李老师提出的“准备不周全”和“得失心太重”起到的作用是加重公众表达过程中的紧张体验

在校期间,曾经担任过某演讲课程的助教,也开展过若干次关于公众表达的培训。很多参与者都会问到如何看待紧张情绪以及调控紧张情绪的方法。

个人愚见,最好的办法就是EMBRACE IT

没错,要学会拥抱紧张情绪。恰恰是这种你希望躲避的情绪状态,如果能将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就能够很好地调动你的亢奋情绪,进而决定了演讲过程中整个人的情绪饱满度。请记住,最好的演讲绝不是在完全不紧张的状况下出现的。


二、诱发紧张情绪的因素


1、约定俗成的角色期待

回想或设想如下的场景:

1)你跟父母正常聊天的时候,紧张么?

2)你跟朋友侃大山的时候,紧张么?

3)你早恋的事情被父母知道了,他们问起的时候,你紧张么?

4)你的朋友欠你钱一直不还,你想要但又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紧张么?

5)面对教室里200人的目光进行公众表达的时候,你紧张么?

是的,相信大家在与父母、朋友聊天的时候,都不会紧张。而在想达到一定目的的场合,如躲避指责、避免尴尬和获得认可等,就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轻微担忧。不严格地讲,这种感觉就可以被形容为我们常提到的紧张。而且通过上述几个情景的比较,可以大致得到的一个结论是随意的交流不会让我们紧张,而有利益诉求或心理诉求的表达则会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这种状况可以归结为“约定俗成的角色期待”。

“角色”本来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社会角色理论,指出只要是社会成员,都要承担、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比如父母、子女、领导、员工、专家、教师、运动员,等等。这个概念的本义是人类约束自身社会运行的工具,人们正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不知不觉的角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把社会的行为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回到上面的场景中,

情景3

“我”的角色:孩子 “我”的期待:父母的认可

对话者的角色:父母 对话者的期待:孩子的“听话”

(本人岁数比较大了,在我小的时候,父母觉得不早恋确实是“听话”的一种证明……)

情景4

“我”的角色:朋友 “我”的期待:朋友认为我是仗义敞亮的好哥们儿

对话者的角色:朋友 对话者的期待:不要过于直白地要求还钱,给面子

(这种看法可能比较狭隘,不是重点,请忽略~)

情景5

“我”的角色:演讲者 “我”的期待:观众的认可

对话者的角色:观众 对话者的期待:演讲者的杰出表现

(恩,这是重点)

一方面,我们从你对演讲者这个角色的定位来看。

角色理论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要努力地、出色地扮演好自己承担的各种角色,满足公众对这一角色的期待。角色期待是指团体中多数成员期望或要求其中某一成员做出的某些应有的行为方式。进一步说,无论你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都要有大家共同认可的与这个角色相一致的行为表现。

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讲话者和听话者都知晓并明确这一角色期待的内涵,大家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此作为评判的标准,来衡量讲话者水平如何。正是这种角色期待,使当众讲话者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形成了由于害怕“讲不好”、害怕“出丑”而导致“不敢讲”的尴尬与无奈。可以说,当众讲话的“怕出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约定俗成的角色期待,该心理被过度放大,从而形成了一个心理上的“恐惧点”。

而另一方面,从你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来看。

对于某些平时较为内向的人来说,同样是因为角色期待作祟,他们本身把自己定位为“不善言辞”。于是就把自己框囿在这个角色中,与其他的角色发生冲突。这个被称之为“stereotype”,也就是刻板印象。


2、纠结于心的挫折经历

有的人在遭遇挫折后,出于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总是刻意回避挫折,将受挫的情绪体验压抑到潜意识中。由于这种情绪体验只是被暂时“遗忘”,挫败和沮丧的情绪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和疏导,于此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情绪结点,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或场景,挫败的感觉、不自信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再次占上峰,并遏制人积极主动的行为,从而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这里给大家引入一个有趣的概念——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由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横扫心理健康领域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的主要特征。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区别于自尊心,但与自信心类似,适当的自我效能感使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由此将持有积极的、进取的工作态度;而当自我效能比较低,认为无法胜任工作,那么就会产生消极回避的想法,工作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就比如,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判断是否喜欢某样事物的标准很可能只是擅长与否。

演讲也是一样。某次失败经历造成的心理阴影使得我们在演讲方面的自我效能感降到了最低点,也就此陷入了无止境的负反馈循环。

根据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克服紧张或恐惧的很重要的一步是提高自我效能感。但是很抱歉,我写下来的这些文字并不能够帮助你提升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缺乏体验基础的言语说服,在形成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人们对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此外,如果言语说服与个人的直接经验不一致,也不大可能产生说服效果。


我在这里提到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是,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自我效能感。所谓的心理障碍就是经过挫折后极低的自我效能感罢了,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提高的方法再简单不过,几次简单的成功经历就足够让你重拾信心。

可能有的人会担心,如果我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来练习,还是无法成功,无法获得成功的经验的话岂不是白费功夫,甚至自我效能感会更低?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当你投入了你认为重要的时间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后,你会逐渐改变你的认知,更加喜欢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你再讨厌什么,也至少不会变得更讨厌。

除了练习,还可以做什么?

请问你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挑战性极大的任务,自我效能感很好和不足的人,谁更愿意尝试?

答案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恰恰是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人会更愿意挑战自我。


这种心理学发现其实可以很好地解释“破罐子破摔”的行为模式。既然我对自己已经如此没有信心,我知道自己在公众表达时一定会紧张,那么好吧,那就出错吧,那就让大家嘲笑我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3、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

自卑本质上是源于自我效能感的缺失。除了这个内因之外,大概就是比较在意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总觉得会特别特别丢脸。姑且把“别人的眼光”称之为“外因”。而事实上,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的真理不在于自己不在意,而是别人压根不care你,尤其是范围很大的公众表达和演讲。

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众多的人都存在着或强或弱的自卑心理,就连一些叱咤风云的伟人也概莫能外。比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自传中就曾写到:“我曾是病病歪歪而又蠢拙的孩子。年轻时,起先既紧张且对自己的能力无信心,我不得不艰苦而辛劳地训练自己,不只是身体,还有灵魂和精神。”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而造成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容貌而自卑,因地位而自卑,因家庭背景等原因而自卑等等。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进而激起逃避或退缩反应,进一步抑制自信,并导致焦虑,形成内在阻遏力。

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当众讲话者会认为自己的思想见解不如别人,语言组织不如别人,声音仪态不如别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真的是手足无措,张口结舌,非常痛苦。所以他们会害怕甚至逃避当众讲话。最可怕的还不是在台上手足无措,更可怕的是下台后时时觉得自己被众人嘲笑,恨不得把自己埋起来。

内因方面,关于“自卑”加上在之前“自我效能感”部分应该说讲的差不多了,这里讲讲“外因,别人的眼光”。这时,对不起,我不得不打击一下大家,你完全没有必要觉得害羞或者担心自己的形象——因为你,没有那么重要

实验:实验组1穿着非常怪异的t恤,印着夸张而烂俗的图案和文字

实验组2穿着事前组员评价都非常漂亮的t恤

对照组穿着正常的白体恤

在特定地区经过特定数量的人群,实验主试及助手拦住过往的行人询问对刚刚经过那些穿着不同衣服的人的印象。实验组1和2纷纷表示会有超过50%的人注意到他们的衣服,而事实上,经过统计,这些人中只有不到30%的人表示有印象。

同样,你的演讲也是一样。

完全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你没那么重要。

我有信心,你现在发微信给见证了你上次公众表达出丑的人,他一定不记得到底发生了什么。同样,我相信,你也一定不记得某天上班路上见到的某个行为奇怪的人,不记得上个学期第10周的微积分大课上坐在你旁边的人到底是谁。


4、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

1774年,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面世之后,曾一度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维特为情所困,开枪自杀,而当时许多青年男子看了这本小说后纷纷效仿维特,莫名其妙地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杀行为成了当时的“流行性疾病”,有学者将其称为“维特效应”。被他人影响情绪这种事情事实上是屡见不鲜的。

第一个重要的群体性影响因素是暗示。

比如富士康跳楼事件或者西雅图汽车挡风玻璃事件(所有关于挡风玻璃被损坏的报告中,只有5%属于恶意破坏,而95%则是公众的不正常的过度兴奋造成的假象。皮吉特湾地区的居民们无意之间卷入了这场集体错觉之中,成为了教科书中关于这种现象的一个例子。这些都是在社会人群的集体情绪的影响下造成的暗示。暗示尤其容易发生在个体处于困难情景又缺乏社会支持的时候。比如演讲之前,在你之前的演讲者和在你之后的演讲者都拿着讲稿不停地默念,并且表现出焦躁的紧张的情绪。你能独善其身么?

第二,社会感染。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 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社会感染理论认为,在情绪感染下,人们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的感染、暗示的影响使得群众心理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

第三,模仿

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是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货相似的现象。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随时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

紧张和恐惧作为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在特定条件下一样会在人群中传染、蔓延,甚至放大。也就是说,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的对当众讲话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会通过以上三种形式,传染、影响到个体,使个体产生或加剧紧张。群体与个体的情绪是紧密关联、交互作用的,这也是导致某些人当众讲话紧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所以,当你发觉“自己本来并不是很怕当众讲话,突然之间就紧张得不得了”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通过某种渠道感染了“紧张流感”。


三、如何调控紧张情绪?

给大家分享几个使用过的小技巧,其中有些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有一些则是学习到的并且亲测有效的。


1、认真准备讲稿,达到脱稿的程度。要记住,这世界上没有坏的演讲,只有准备不足的演讲。在进入演讲场地前,将讲稿撕碎,候场时不要进行练习,也不去想自己要讲什么


2、上台前,双手使劲推墙或按压桌子,可以十分有效地缓解心跳过快


3、在候场区等待前一位演讲者结束时,提前环视全场,尽快适应众人的目光


4、上台时,走到台中央,鞠躬,静候3秒,环视全场,然后开口说话


5、在演讲过程中,如果感觉众人的目光让你不自在,那么就采用点视的方法与前排的一位观众对视,不出5秒,他便会避开你的目光,这时你会感到原来观众的目光没有那么可怕


6、要让自己“心理变态”,享受紧张的情绪,期待出丑的尴尬


关于眼睛应该看哪里,欢迎题主关注之前的一个回答

口才好的人都掌握了哪些一般人所不知道的说话方法或者习惯? - 老王有话说的回答


珍惜每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

以上。

(非常感谢W同学对本文的贡献)

5#
贺嘉  4级常客 | 2018-9-24 00:52: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与其说我们害怕演讲。
不如说,其实我们害怕自己讲的不好,所以紧张。

而大多数正常人,害怕演讲的主要来源有以下4点可能的原因。

头图里面的这位Megan Washington 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澳大利亚歌手,她的问题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还要严重,她从小有着严重的结巴。
ted.com/talks/megan_was

你不可能比她还紧张吧,但在她自己热爱的歌唱领域,她用自己的方法战胜了口吃,也成功的登上了TED的舞台,进行了一次TED演讲,结尾的部分算是TED演唱。
分享你有热情感兴趣的话题,会让你减少紧张。

分享给大家一个2分钟的演讲前的心理准备技巧,很小但是很实用。在需要准备上台演讲前,你可以试试这个小技巧。
我给长江商学院的CEO们分享过,也给腾讯的技术总监们分享过。我们知道心理状态会影响我们的身体那身体是否能影响心理呢? 哈佛商学院的副教授Amy Cuddy发现肢体语言可以反向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保持下图这种双手叉腰的姿势两分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

实验中的睪丸酮分泌提升有些人20%,在随后的冒险实验中,采用积极姿势的人86%的人会选择赌博,而采用其他姿势的人,只有60%会参加。
TED演讲: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至于演讲本身的准备,我们可以更多参考TED策展人 Chris anderson独家分享的演讲秘笈:
Transcript of "TED's secret to great public speaking"

演讲者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出一个有价值想法, 并让听众认同, 有四条原则你可以参考:

第一,明确你的演讲主题。 你要避免长篇大论,只挑选一个想法, 让它贯穿你的整个演讲, 让你讲的所有内容都能与之呼应,娓娓道来。。

第二,吸引你的听众。 在你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观众之前, 你必须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提一些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大家发现有些事情 不合理,需要解释。 一旦你勾起他们的求知欲,灌输你的想法就容易多了。

第三,善用比喻来解释你的想法。 一步一步来, 你要让他们跟上你的节奏。 演讲者每天接触的术语和概念, 在观众们眼中可能就是天书。 因此,善用比喻非常重要, 因为比喻是用听众已经了解的概念, 来勾画缺失的那一块知识拼图。

第四条: 确定你的想法是否与听众有关。 扪心自问: “这个想法对谁有好处?” 你需要实事求是。 如果你的想法有可能善他人的观点, 或者激励他人去改变, 那么你就拥有了 一篇精彩演讲的核心元素, 所有人都会因此受益。

小结:

1.客观认识到,自己演讲的紧张是正常现象,资深的演讲者也会紧张

2.用Amy Cuddy的积极姿势保持2分钟,让自己更加自信。

3.在演讲准备方面做足功课,准备一个新颖、有趣与听众有关的话题。

4.排练,排练,排练。试讲的多了,听众的反馈会帮助你改进,变得有趣起来。

6#
vnct.lv  3级会员 | 2018-9-24 00:52:23 发帖IP地址来自
紧张是一种心理状态,适度的紧张比起紧张不足或过分紧张更有助于临场发挥。
我想谈谈如何克服过度紧张。
紧张首先是一种自我评估,缺乏准备,缺乏自信,缺乏经验,对临场表现的过多想象或者发挥水平预期过高,太过看重结果等等,都是造成表演或者考试临场紧张的主要因素。
要克服过度紧张,让紧张保持在合理水平,首先是要充分准备,就演讲来说,要对话题有深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切忌照搬照背。如果到了就话题有话要说,而且不吐不快的地步,焉能表现不佳?

其次,建立自信。自信源于对自己和对观众的正确认识,自己认为什么水平,与观众期待你在那个水平要吻合。不要过高评价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易地而处,想象以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演讲是一种不错练习方法。

再次,认知调整。正确看待自己的表现,正确看待演讲的结果,胜不骄,败不馁。把它看作一种锻炼自己的机会和人生经历。有助降低紧张情绪。

以上的方法注重心理建设,改变认知可以改变态度。
当然我有留意到楼上有一些行为上的方法,也可以起到降低临场紧张的作用。
7#
沈亦周  1级新秀 | 2018-9-24 00:52:24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克服上台演讲时的紧张情绪。

我把紧张情绪产生的来源简单分成三类(我自己基本都经历过)。如果希望有效克服台上的紧张情绪,先分析并了解自己处于哪一种情况非常有必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第一种情况,面对台下大批观众,特别是众人的目光,产生紧张及不适感。


感到紧张的演讲人通常会不敢直视台下观众,尤其不敢直视观众的目光。这种情况下的紧张一般来源于演讲经验不够丰富,通常第一次登台面对大批观众的演讲人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

克服对策:1)如果观众当中有熟人,可以多看看熟人,一般看熟人不会感到紧张,同时也让演讲人的目光可以扫向观众,而不是低头看地板。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推荐的有效方法,我自己经常用到。2)在上台演讲之前,最好是提前一两天,一个人安静的闭目沉思,在脑海中想象一幅“自己站在台上,面对台下大批观众殷切目光”的场景,最好在想象这幅场景的同时,在脑海中过一遍演讲稿(不一定逐字逐句,但要完整说一遍)。这种方法类似于一种自我暗示,也是一种虚拟的预演,可以有效帮助演讲人提前做好面对众人的心理准备。

第二种情况,对演讲内容不熟悉,不知往下怎么说,感到紧张。


演讲人如果内容准备不够充分,在最熟悉的内容讲完之后,就会感到紧张。我自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粗略准备了一些内容,以为自己能轻松讲完,但上台后2分钟把所有东西讲完了(实际上遗漏了很多细节),这时会感觉无话可说,但又不能立即结束,大家以为你只是开了个头,于是便落入尴尬且紧张的境地。

克服策略:尽可能完善的提前准备,准备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最后一个是演绎。1)内容即你准备讲什么。通常演讲人根据听众需求准备内容,为了确保演讲效果,所准备的内容最好超过实际要讲的内容,一方面更多背景和衍生信息有助于演讲者更好了解并掌握所讲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应对当场提问。2)结构即如何讲。结构与内容同等重要,因为结构对于整个演讲的逻辑和观众的接受难易度有重要作用。但很多时候,人们会忽视一点,好的结构同时还有助于演讲者更好地记忆与表达。如果你的演讲内容是根据时间线排列,并且是亲自经历过的,通常就会稔熟于心。偏技术类的演讲可以按照逻辑推理顺序,或者空间顺序排列,也会易于记忆及理解。3)演绎即如何呈现。我们先不考虑PPT的问题。演绎的准备很简单,你得完整把演讲过一遍,最好有几个朋友或同事担当观众。完整过一遍后,你自己会发觉很多问题,比如哪些地方讲的不顺,哪些地方内容需要删改。你的朋友也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你的眼神一直在看地板,或者身体在摇晃。完整过几遍之后,再加上脑海中的预演,演讲人应该可以做到拉出来就能讲,且能完整讲完的水准。

第三种情况,对自己期望较高而产生压力,怕讲不好,造成紧张。


遇到汇报演讲或者商务演讲经常会有这样的心态,领导期望满满,我却总是在担心搞砸。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充分地准备是唯一王道。但很多人即使准备充分,还是会抑制不住地紧张,因为他们过于关注自我的感受。

在大商务演讲场合,我们应该将关注更多放在演讲者传递的信息上,关注信息是否准确、清晰、足够有说服力,而不是“我自己的感受”。听众对于演讲者的评判,也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这里就会产生一种不同评价的差异。演讲者通过自我感受来评判自己的演讲,而观众是根据信息的有效性来评价演讲。很多时候演讲者讲的有点磕巴,自己觉得不够自信,但观众却会给予不错的反馈,因为内容对听众有效。而有时演讲者神采飞扬,谈笑风生,听众却哈气连天低头看手机。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自己的感觉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别对于听众而言,听众最关心的是你传递的内容和信息是否对他们有价值。所以只要准备充分,内容切中听众需求,不必过于担心,完全可以把注意力放到演讲的内容上来。另一个关于听众的事实是,大多数的演讲都不可能征服所有听众,总会有人喜欢有人没兴趣,所以上台演讲的时候,不必去考虑大家会不会希望,那应该是准备内容的时候应该考虑的。

最后,结合我多年来的Toastmasters经历,从我自己以及身边的TMs来看,最有效的克服紧张的办法就是更多地上台演讲,就这么简单。量变肯定会导致质变,多久可以完成这个转变,取决于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下次有机会上台演讲,千万不要拒绝,就当是一次量变的积累。

关于第二个问题,参加口才训练班有没有效果。

我自己没有参加过类似训练班,但我在网上看过一些口才训练班的视频。直接回答你的问题,我会说:效果非常有限。很多口才班的教学内容就是提供一个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它面对的通常是非常不自信的人群,这些人不经过这样环境的推动,根本无法在众人面前开口。而且口才班的老师虽然看上去口若悬河,但仔细听听发觉讲的内容都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更有甚者会采用喊口号或者类似洗脑的方式来教育学员。

对于一个自我认知正常,能够在众人面前开口讲话的人而言,最好的克服紧张的方式就三点:1)加强前期准备;2)多次预演;3)多上台演讲积累经验。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用。如果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华丽分割线-------------------------------------------------------------------------------------------------

-------------------------------------------------------------------------------------------------华丽分割线

关于本问题的补充回答(2017.5.17)

如果你看过《中国合伙人》,里面有个片段非常有启发性。

邓超饰演的孟晓俊刚从美国回来,帮一大群学术讲如何做好美国签证准备,上来讲了两句话之后就卡壳了,然后结结巴巴,最后彻底失语,灰溜溜下台。

紧张不是个大问题,但也不是个小问题,孟晓俊这样见过大世面,非常自信的人也会紧张、卡壳、失语,说明紧张这个问题和演讲人的知识水平没有直接关联

紧张到底和什么有关呢?要克服紧张,首先要搞清楚引起紧张的原因。

在各种情况下,人们紧抓通常是因为对于接下去要发生的事情缺乏确定感。

简单说就是因未知而产生紧张

一个演讲人通常面对三种未知元素

  1. 环境和听众
  2. 自己讲述的内容
  3. 自己的演讲技巧和经验

1)解决环境和听众的位置,需要提前熟悉场地,了解并分析听众构成和需求。对于超过百人的15分钟以上的演讲,一般都要提前看一下现场。

2)很多人觉得对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已经很熟悉了,但实际上,我看到过很多内容准备不充分的演讲者。可以说,采用错误的准备方式或者根本在准备这个环节毫无投入的人占了绝大部分,以至于你只要用正确的方法稍稍花费一点时间就能秒杀90%的演讲者。

只有让自己百分之的充分准备,掌握自己讲述的内容,才能淡定地站在台上,潇洒的接住听众抛来的各种问题和眼光。

3)对于第一次上台,或者极少上台的演讲新人,对于自己在台上到底会怎么样,以及能不能正常讲完缺乏信心。这种对自己能力的未知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毕竟从未体验。

所以合理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非常安全的场合,献出自己的第一次,或头几次演讲,让自己最紧张、最烂的那些演讲只留在安全的环境和友善的掌声中,等到适应舞台,克服紧张感之后,再去真正的演讲场合完成现实任务。

最后,再好的老师,再好的理论也抵不过“做”这个字。

具体建议都已说明,接下来只等你 Do it !


另外,我在5月24日的将举办一场 知乎 Live - 如何有效掌握演讲技能?

欢迎大家报名参加,现场交流,价格基本就是白菜价。

知乎live链接: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8#
王昆  3级会员 | 2018-9-24 00:52:25 发帖IP地址来自
紧张并不可怕,用结果导向的思路,我们的目的是让你能够在众人前做一个好的演讲,而紧张与这并不冲突。
以下第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与技巧无关,只要努力就能搞定:
  • 提前多演练。Practice Makes Perfect。你可以给你的同事、同学演练,在你真正演讲的现场演练,对着镜子演练,录下自己的声音反复提升。总而言之,做到一点,即使你由于紧张而思维空白,你的嘴部肌肉也可以带动你将整个演讲说出来。另外,胸有成竹则气定神闲。你做得练习足够多了,自然而然虎躯一震,霸气外露。这时候一点小紧张更能让你的演讲富有激情。
  • 活跃气氛可以让你和听众都轻松起来,例如一个精心准备的小笑话,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一个小小的自嘲(我很紧张云云)。
  • 关于目光。一定要看听众。即使你的眼镜没有焦距,大脑放空。首先,看听众是为了让他们注意你。其次,要想演讲技巧有更高的提升,实时观察听众的表现,并微调自己的演讲内容(限于小范围演讲)。
  • “怎么样做到自如?”,一是天赋,二是练习。天赋自己不能把握,但一开始就紧张并不能说明你在演讲上天赋不好,经过一些简单的提升,说不定你会豁然开朗,大器晚成。练习前面已经说过,卖油翁说过“无他,唯手熟尔”。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一些技巧,技巧的使用可以使你练习的时间缩短,成效增加。
9#
孙吉玲  1级新秀 | 2018-9-24 00:52:26 发帖IP地址来自
1、对自己演讲的课程一定要事先做好预习
2、前10分钟最重要, 人的紧张情绪就在最先,可以先把前10分钟要讲的内容背下来,10分钟后人就会放松,演讲的内容就顺其自然啦
3、事先到演讲课堂,如果可以多和“学员”先交流下,也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4、找个“支架”,手里可以拿只笔或者其他之类的东西,帮助你在紧张时的仪表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