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第一财经旗下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揭晓了15个“新一线”城市,其中成都成为他们力推的接替北上广深的城市。
评判一个城市有很多标准。如果说一线城市,商业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维度。我们可以从一个城市新增的企业数量也判断它的活跃程度。
我们统计一下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 30 个城市 2016 年上半年新增企业数量,并将之与 2015 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大致就能回答题主的答案了(注:本文数据截止至6.5)。 (如果你觉得我的答案太长,可以选择只看图片,自己做分析)
以新增企业的绝对数量来看,深圳稳居第一,成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老大。成都超越广州,位居第四,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的地位似乎面临挑战。
新增总量的排名波澜不惊。每个城市的人口、面积等自身情况不尽相同,仅仅做横向比较,难免片面。我们对比各城市 2015 年上半年同期新增企业数据,有 7 个城市的增长脚步慢过了去年同期,23 个城市则在迈步前进。
二线城市步履强劲。步子迈得最快的合肥、福州、太原都没有出现在一财的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就总体量而言,确实无法匹敌新一线,但长远来看,势头不错。 我们看到重庆的名字出现在了倒数第二位,在与成都的竞争之中,无论是总量还是势头,都落了下风。 长三角的宁、杭、苏之争似乎也有了答案:对比去年,苏州的增长聊胜于无,南京则干脆落后于去年,只有杭州一路高歌猛进,在总量与增长势头上比肩成都、天津、广州,拔得长三角除上海外的大哥地位。
谁才是金融中心?
这是一个颠覆刻板印象的排名,深圳以 17080 家新增金融企业位列第一,略少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沪京总和。排名前列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杭州。
再看与 2015 同期数据的对比,18 个城市比去年增长得更多,1 个城市持平,11 个城市增长的脚步放缓。
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
互联网+炙手可热,似乎任何行业,有互联网才有希望。正因为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了很多城市的发展重点。 深圳再次拔得头筹,该行业 2016 年上半年的新增企业数量遥遥领先,与第二、第三的成都、杭州总和大体一致。
过去的几年间,因为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政策的优势,各大互联网、技术企业纷纷在成都建立技术部门。如今,成都本土的科技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而杭州以阿里巴巴为中心,哺育了一批互联网技术公司,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互联网技术中心。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一线城市优势。天津、武汉、合肥、长沙、沈阳这些城市都在发力,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互联网竞争优势。
制造业哪家强? 30 个城市中,19 城市的制造业增长量不如 2015 年。深圳、苏州、天津、广州、温州等传统制造业优势城市在总量上依旧排名前列。
哪个城市最适合买买买?
批发与零售业最实际的意义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买买买的机会,也部分反映了这个城市的购买力水平。这个行业的总量增长排名符合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四个一线城市占据前四,依次为深沪京广,成都位居第五。看来,深圳和成都人们在经济发展的通途上,消费能力与意识也领先不少。
吃货生活在哪里最幸福? 我们把半年内新增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数量平均到每一天,得出了这样一个名次: 如果你生活在以上 20 个城市,你至少可以做到每个工作日都下一家新馆子或是去一家新酒店。深圳一天居然有 74 家住宿和餐饮企业注册,简直是吃货的天堂!
文体娱乐活动最发达的城市是?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脱离了吃吃吃和买买买之后,人们追求更多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一个城市越多地出现这些企业,反映出这个城市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有了更高的追求,也侧面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生活态度及文化氛围。以下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每日新增企业数排名前10的城市:
最爱学习的城市是? 下面是各个城市 2016 年上半年教育行业企业增长数量排名,杭州以 424 家企业位列榜首,超越了深圳,广州、南京也超过了一百家,合肥、成都、天津紧随其后。影响教育行业发展因素多种多样,包括民办教育的发达程度(比如极为发达的杭州),高考的难度(比如江苏、浙江的地狱模式),以及成人教育的普及度等等。
现在可以来看结论了,深圳作为最具商业活力的城市,地位无可撼动。要知道,深圳的面积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人口约为二分之一,然而,每天这片土地上都会冒出将近一千多家企业!
除了北上广深,北纬 30 度线上有两座城市不容忽视——成都与杭州,第五座一线城市,估计就是二者之一了。
注: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启信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