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真的如知乎上说的那样不好吗?你们周围的材料人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9-24 00:41   1230733   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半途叙说  2级吧友 | 2018-9-24 00:41:30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本科入学前(2007年)有幸和几个同学一起跟当时的院长吃了一顿饭,当时院长满脸自豪地对着我们几个说,恭喜你们,幸运儿,你们可以来到我们学校最强的专业来就读,我们高分子材料专业加工方向在全国不说最强,也是稳居前三!

后来我去工厂实习时,碰见了同一届同专业的华东理工的,北京化工的,川大的,交大的,西北工业大的,浙大的等同学,都在自我介绍时不约而同跟我说了他们学校高分子不算第一,也是前三水平,于是我就默默地隐藏了我本科入学时院长对我们说的这句话,说了一句,我们大华工高分子可能是全国前34名的水平吧!然后他们都会安慰我说,其实华工高分子也不错啊,前十没问题。

然后我们十几个高分子专业前三水平的本科生去为了一个月薪不到四千块的国企工作要竞争得死去活来。

然后我就有了自我的认知,材料学就是一个人人都能说,一般一般,全国前三的专业了。

事实上,后来我遇到了许多普通一本和二本院校的材料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也会很自豪地说,别看我们学校不行,但是我们材料学可是全国有名的,或者我们学校化学专业可是传统王牌专业。

然后呢,一群人为了一份三千五的工作挤破头。当时,三千五是许多销售和专代所的保底工资。

也许只有材料学,中国才有可能有许多高校在科研能力上全球排进前一百,其中一半都是自组装和纳米材料水出来的。

我本科入学时,当年毕业的师兄一届有二十多个去了陶氏当销售代表,当时辅导员就跟我们说,没事儿,到时候你们找不到工作了,可以拿陶氏来保底,然后等我们毕业时,我们这一届找工作的最好的一个去了陶氏,用来保底的变成了金发。

最近问了问师弟,他们说他们也要很不容易才能去金发了。

2011年本科毕业时的就业情况,待遇最好的都转行做了外企的普通文员,月薪在七千,当时也是面临激烈的与本校研究生的竞争,最后宝洁的名额超过八成都给了研究生。做本专业的,拿到的待遇最高的offer除了个别去外企的,都是不超过四千块,也就是说,纳税都纳不了几块钱,当时还有去国企改制的单位的,一开始月薪不过千元,只能住在城中村。

于是,许多优秀并且自我要求高的同学看到这种局面,都能保研的就保研了,不能保的也都考研了,只是为了毕业后能够进外企,拿月薪八千大洋的offer。

当时还没有知乎这种网站,所以尽管当时做CS的同学待遇确实高一些,但是还没有多少人会动心去转行,我知道的转行CS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本身中学时就对计算机感兴趣的,还有一类是实在找不到工作了,连三千五的工作都没有了,被迫报了个培训班,然后北上北京当程序员了,现在看来,这些被迫去培训班的,倒是最早靠自己能力在一线买房的人,我们这一代到今年也都差不都快三十而立了,留在本行的别说北上广了,连在二线靠自己买房的都没有。

我现在都还记得,当时我们去大学城面试回来的路上,我和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聊天,他说他在计算机学院的高中同学,四年挂科无数,最后找不到工作的全部被网易收了,去游戏部门的月薪一万,每年发二十四个月的工资,去邮箱的惨点,月薪一万,发十五个月的工资。

当时,大家听了都羡慕,但是没有一个想转行的,这是一种当时的大环境所致。当时劝转风气还没有,而且大家刚毕业,都还相信传统工科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我们总有一天也能月薪破万,可能跟当时广州房价还不高,也有关系吧,那时候在天河北搞一套房子也就两万块一平,天河北那可是黄金地段啊!最关键的是,大家那时候都坚定地相信,CS是和搬砖一样,是吃青春饭的。

时间很快来到了2014年,当时优秀的读研的同学也都陆续毕业了,去各大单位面试,当时我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悲惨的事实,三年前凭借研究生学位可以轻松秒到的职位,现在已经不行了,而现在比较好拿的职位,竟然还是三年前本科生就可以做的,只不过水涨船高,用人单位提高了标准而已。

于是,有一批同学拿了金发这种企业的offer,待遇比三年前本科时高了一千块,但是这一千块谁也说不准到底是看在硕士学位的份儿上多的,还是三年来通货膨胀了。

也有不甘心的同学,坚持去死磕外企,有如愿的去了杜邦,汉高,月薪破万,但是是做销售,也有死磕到六月份都没结果的,最后去了恒大,海航,万科这种一年招几千人,离职几千人的企业。当然,最多的还是去了一个普通的中小型私有化工厂,工资吧,五千五的居多,可以说是比本科的三千五大关提升了两千块,可是,2014年的房价已经比2011年翻了一倍。

2016年,读博士的同学也都毕业了,中科院读博的一般都继续博后了,去北大,浙大,南开,交大读博的和留本校的基本都一样,大部分博后,找工作的基本待遇好的都属于轻转行的,有的走地方政府特招,当公务员了,有的走人才引进计划,去一个三线城市当教师或者公务员,反正待遇最好的,都在吃公家饭。

2011年有同学运气好,去了TP-Link和华为做结构工程师,最近也都纷纷离职,也不好说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反正跟最近这些企业都喜欢工资倒挂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刚进去的时候,会为了年底的几万块钱的奖金而兴奋,后来就不提了,也许吧,给人安全感的从来都不是工作,而是你手里的固定资产,所以,我的富二代同学毕业就子承父业,开着保时捷,住四季酒店,从不和我们讨论材料学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专业。

以前玩过知乎,发现没哈意思,自己混的不好,看着一帮子同行人在鼓吹这一行多好,前途多光明,从事科研留校的就死命鼓吹科研高尚,科研献身论,还强调你来读研了就得按我要求来,就得做牛做马,否则就滚蛋!这些人有的我还认识,觉得挺恶心的,就注销了。

最近几年对这些事儿看淡了,人活一世,无非就是挣的钱够花,吃饱饭还能干点自己想做的事儿,命运虽然在前二十几年走了一些弯路,但是也不能就此放弃啊,往下走只会越来越坏,就像黑镜的人人可以打分的那一集一样,分数不够高,不要自暴自弃,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写这个回答是想告诉大家,等你日子过好了,这些事儿都是浮云,你曾经抱怨的也好,拼命鼓吹的也好,都跟你现在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你心里想要什么,你去做了,就算到达不了,也会朝着那个你所向往的方向越走越近的。

3#
叶江尽  3级会员 | 2018-9-24 00:41:31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了问题的描述之后我也来凑个热闹,因为题主是想学工科的女生,和我之前某个女性朋友非常像,然后我那朋友被她爸直接改到了金融专业,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选专业的时候,有时候往人多或者钱多的地方选,一般不会有大错,毕竟跟着人流走,都是无痛的。

4#
Marisa Hakurei  1级新秀 | 2018-9-24 00:41:32 发帖IP地址来自

@喵西喵西 邀。

我看题主第二个问题是周围的材料人过得怎样,我只讲一个我认识(但不在身边)的成功的材料人的故事吧,压一压这个问题下一片唱衰材料的声音。他叫Sundar Pichai,印度籍,本科毕业于印度排名第一的印度理工的冶金学院,然后硕士在斯坦福读的材料,教育背景活生生就是一个印度版的 @徐国曦 老师(逃)

虽然Pichai拿到硕士学位后没有选择深造读博而是出去工作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一开始去了一家材料企业就职,经历了一些小波折后跳到一家大型企业,并通过几个成功的产品和项目获得了领导层的青睐,很快成为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

后来经验丰富的Pichai试图跳到同行业一家比较年轻的企业,Pichai的老东家慌了神,开出了5000万美元的奖金来挽留他,可谓是越老越吃香的典范了。

终于,在几年前,Pichai成为了这家公司的领导人。他今年才45岁,但是无论是收入,职位,社会地位,都完爆知乎上的大多数程序员。这家公司,目前正处于朝阳行业之中,用尖端科技和优秀产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Pichai的故事告诉我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听信知乎上那些劝退党们的片面之词,他们是因为不够努力水平太次才在这酸。只要你水平高,能够做到行业顶尖,再加上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材料专业出来的学生也不会比做计算机的差。






Sundar Pichai_百度百科

谷歌新任CEO Sundar Pichai:他凭什么年薪过亿_TechWeb

5#
迷糊   | 2018-9-24 00:41: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41:34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炸鱼酱  1级新秀 | 2018-9-24 00:41:36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最近读博的同学去向来看,材料属于大后期无疑,前期有人保自己打钱能力又不弱的话,嘿嘿哟。

******************************************************************************

我就现身说法下吧,本人华中某985材料本硕,当年高考填志愿,理想专业机械与电气没中,中了当时第三志愿的材料。

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填志愿时问老爹:“材料控制与成型还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老爹:“机械肯定中,那个随便填,就写材料科学与工程。”

我:“好的。”

。。。。。。


说下读书时的经历:

大一到大四,成绩一直学院前10(食堂、东X自习室、图书馆、寝室,生活是单调又高效的,一颗红心为科研)。

大三申请实习,到中科院某所实习了一个多月(当时师姐带我穿梭于中关村北二条和清华之间的情景真是历历在目),之后大四保研,早早进实验室,别人研究生读了3年,我可以说是读了四年。

研究生期间埋头苦干(依旧记得第一次操作扫描电镜拍氧化铝孔的整列,放大到10万倍时的惊奇),由于是新实验室,之前完全没积累,当初想着发paper再申国外牛校(当时太天真),真是没日没夜想idea、赶实验、出数据,最记得13年中秋节,某个设想的实验测出了高性能之后的激动,拉着基友就去网吧通宵庆祝,第二天接着回来补数据。。。

到了研三,科研热情被消失殆尽,(是“被”消失殆尽,此处后话再提,只能说最好不要在国内读研,尤其不要选女导师以及夫妻档)。记得14年11月26日,论文被某影响因子7.0+的期刊给接收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实验成功的喜悦,甚至已经无动于衷。当时下了很大的决心决定放弃科研的道路,抱着一个梦过了3年之后发现梦醒了,真是别有一番惆怅,于是心灰意冷之下开始找工作。当时放弃科研时的想法就是:国内搞科研的大部分骗国家经费以及炒冷饭灌水,并无多大实质性的意义,与其从事一件自己不认可的工作,不如真正真正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条感受目前我依旧无比坚持。

以上,就是一个踏踏实实的材料专业学生的科研梦蛋碎的经历。


现状:

毕业两年半了,前两年在某飞机设计院从事某重点型号研制,现误打误撞进入某汽车零配件企业从事产品工程师的职务,薪资不算低,但相比于火爆的IT、金融行业显然不够看,但是能够用上本科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产品的问题(是的,本科的知识,还是当年最看不上的铁碳合金、结构力学、材料失效分析一类的专业课),成就感还是很足的。


建议:

各位已入材料学的学弟学妹们,如果确实对本学科有着莫大的热情(当年本学院院长弟子有几个看起来像),或者人生之路想的很清楚就打算扎根学术圈,抑或发现自己对搞学术有着极高的天赋(这种确实有,当年隔壁光电某师兄自封X因斯坦,发了N多牛刊剑桥交换去了),那就放手干去吧。当然,个人的想法随着环境的变化会有很大的变化,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呢,不是吗?


最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不点个赞?

8#
who shall  2级吧友 | 2018-9-24 00:41:37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是以前有种兽,神出鬼没,人们那时候穷,没肉吃,就去捉它绑来烧了吃。这种兽很难捉,但传言肉很美味,能到市场上买个好价钱,大家就一窝蜂的都去捉。可是一般人捉不成这兽,偶然有几个能捉住的也是运气好,但是传言在雪山上有一群道士,他们很会捉。张三一听高兴极了,跋山涉水,步履维艰,终于在高寒、偏僻的地方找到了那群道士,求教捉兽之法。道士便告诉他,这捉兽之法可非等闲之辈能学会,这兽凶猛异常,你要磨一件称手兵器,方才能有一战之力。张三便在这山上磨,磨了一根又一根,一件又一件,每每送给道士看,道士只是捋着胡须笑,你这道行还不够,再磨。日子久了张三不禁暗自思忖,我来这学捉兽之法,怎么尽让我磨这石头,旁人不也会磨吗,不见得磨的比我差啊。一日忍耐不住,便去问这道士,道士又捋着胡须笑,你这兵器都没有怎么和这兽斗?又安抚道:他日学成,捉得这兽,这兽味美肉鲜,还愁生计?张三内心慰然而又重燃希望,加倍卖力的磨这石头去了。终一日,张三再送磨器给道士看时,道士捋着胡须笑道:很好,你可以下山去了。张三愕然,可是你还没教授我捉兽之法。道士笑道:你见到这兽,抡起磨器冲着兽的头猛击即可。张三将信将疑,走下山去,去市场转一圈,发现竟然没人要买这兽。遇故友李四,李四嘲笑道:你看看周围全是学了这捉兽之法的人,其实他们哪里会捉,况且现在兽都被捉没了,谁还要这捉兽人?张三哑口无言,良久回过神来,问道:那…那现在人们要什么。李四笑道:人们现在兴比穿衣,会编羊毛的人,那才叫人才哩,就是总坐在那儿编,听闻易秃头罢了。张三愤然:我道是什么,不过是编羊毛罢了,怕是活不久吧。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还去捉我的兽去了。说着抄起那“兵器”走远了。 @到处挖坑蒋玉成 @弗兰克扬 @徐国曦 @Qianyi Guo @

9#
Eric Frolic  1级新秀 | 2018-9-24 00:41:38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人情况:

高考前1%,读了一个本省的材料强校,本科专业是航空材料/复合材料,大二就进了实验室学习,跟着教授混科研,一篇一区SCI,一篇EI。当时一颗红心像太阳,憋着一股气要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

硕士在一个全球Top100,材料Top30的学校,出国时依然是热情满满,励志学成要奉献祖国。

然而出国以后现实非常残酷,已经在读博士/找工作/转方向几个选项之间迷失。

虽然我们学校的材料研究还算不错,但奈何制造业大环境实在不景气,硕士毕业留在本地的师兄师姐基本没有找到材料方向对口工作的,有工作的基本都是转码农转金融,甚至是做起了地产经纪人/留学中介,令我感慨良多(并且师兄师姐大多来自国内C9,清北也有,浙大,西交居多)。

再说PhD在读的学长学姐,给我的感觉就是,学材料是一个付出远大于产出的学科。外国人比较会玩,也没有身份和就业问题的压力。反观材料系的华人PhD,自己为了科研呕心沥血,熬过了无数个深夜独自回家的寂寞,然后风风光光答完辩,失业了——想留在国外进工业做R&D,结果人家嫌你overqualified;想谋一份教职,结果竞争者都是人手一套NSC(别的专业发一篇N or S基本都不会太愁教职吧),你拿着一篇AM一篇ACS Nano,语言能力还一般般,一早就被刷掉了。这样的形势就导致了材料系华人PhD整体愁云惨淡,活不能不干,可是活干出了顶一篇文章,仅此而已。此外,想要拿到材料学的PhD学位,要求又比一般的专业高。一方面是系里对PhD的要求很严苛,光是一个qualification exam就要挂掉很多,平均一年两次的考评报告,实在让人应接不暇。研究某一个高精尖的材料,材料的制备过程是每一个材料人研究的基础,性能越强大,也就意味着合成过程越复杂,实验环境和条件越苛刻。通常大型的制备/表征设备都会位于不同的特定研究机构,想要完成材料的制备,就需要联系合作,在本校或附近能找到合作伙伴时还算幸运。就怕一个实验的某一步还要坐飞机花费一天的路程去很远的地方操作。此外,五花八门的测试手段,Synchrontron, (in situ)TEM, STEM, AFM, FIB,以及各种更新中的表征手段,搞懂原理来分析数据就要掉一层皮。这些东西听上去高端大气,符合某知整体氛围,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自己的几个月合成制备的样品,可能拿去表征结果显示性能非常平庸,根本没法拿出去发表,更谈不上challenge the limitation or edge of the world。其次,如果博士有幸加入了一个大组,有师兄师姐交流实验过程和数据,还能相互鼓励,就怕老板安排的课题独辟蹊径,实验,表征、找支撑理论、分析数据和提出理论都只能一个人,毕竟普通人的基础都有限,稍微ambition没那么强,就更容易怀疑自己。

另一方面,学材料还要求你心理素质超强。你在为文章和数据发愁的同时,总是传来隔壁CS某PhD已被google offer 300K签下的消息,或者隔壁某某小硕年薪150K签了amazon, uber,and etc., 再不济学accounting/finance上午答完辩,下午就直奔城里上班了。只剩下自己在枯坐在电镜前愁云惨淡,上上论坛,找找同路人相互交流/疗伤。总之,心理素质不好的,随时就可能被垃圾的数据压垮和peer pressure压垮。很多人认为毕业了拿到学位就好了,事实相反,我有师兄们年过三十仍然拿着2000月薪在实验室做博后多年的,都已经算是有口饭吃(我的一名本科直系师姐,博士毕业在研究组做research assistant做了二十年,好不容易在国家实验室谋了一份70K的研究员工作);PhD毕业找不到工作无奈回国的是普遍现象,回国以后拿着基本工资,学材料本硕博十年,再重新从学术圈最低层开始摸爬滚打。有人说幸福感是比出来,可是学材料的和别人比,只能越比越怀疑人生。学材料的普遍共识就是“付出<<回报“吧,花费相同的心血,在别的行业不说走向人生巅峰,至少也是略有小成,不至于陷入现实与抉择的泥淖。

当然,学校每年也有毕业直接回国拿青千,做特聘副教授的,那都是热爱材料科学,并且无惧这辈子埋头项目申请的我辈楷模,但毕竟属于鳞毛凤角。

至于我自己,每天十二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对着屏幕发呆,窗外的蓝天白云都和自己无关,“毕业即失业”已经是材料系毕业生的共识。每当出门和CS的伙伴吃饭游玩,听他们高谈阔论什么machine learning,deep learning,神经网络,某某算法,自己只能说最近这家餐馆厨师的手艺又有长进,多吃几口饭来压惊。硕士的方向早就转出了航空材料,至于为祖国航空事业添砖加瓦也成了对当年的自嘲。

以上,

一个失意材料小硕。

---------------------------------------------割一个-------------------------------------------------------

作为一个材料系毕业生,无论是进企业还是PhD毕业进学术圈,自己干这一行的收入,无论如何都是负担不起自己的消费水平。

家庭本身还算殷实,所以自己对钱本身是没什么概念的,花起来没计划,虽然不常买奢侈品,但是消费和旅游的花费起来还是不算低。现在还是花父母的钱,但是男生过了25也不好意思再跟家里张口。临近毕业,已经感受到了迫近的经济压力,即便是找到一个材料相关专业,拿一份制造业职位的工资,日常的非必要消费都是要戒掉的,旅游也基本只能就近选择。总之,学材料想要发财是没希望了,连生活品质都要被迫拉低。

10#
霍华德  5级知名 | 2018-9-24 00:41:39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 大家都认为21世纪非常有前途的材料专业为什么这么坑?

1. 复杂体系

材料和生物化学一样 研究对象是复杂体系 一个氢原子的波函数还是可以有解析解,负氢离子以上就要涉及多体问题,引入Hartree-Fock方法,DFT泛函密度等近似了,从原子第一性算起算出一个铁碳相图来?暂时还没办法!

2. 经验公式

没办法从第一性来建模分析问题,那怎么办?材料人就只好依靠经验公式,联系材料强度和晶粒大小的霍尔佩奇关系就是这样的经验公式,材料学里大量这样的经验公式,怎么总结经验公式呢?一个字,试!try and error!

3. 穷举的研究方法

因为从根本原理上无从指导,穷举实验成了大多数材料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列一个参数矩阵就开始grid-search了。原理上和炒菜很像,就是味道淡了加盐,咸了加水,总能测出一些规律来,然后就可以发paper灌水了

4. 低效的产出

因为大家都在瞎试,沿着大概可能的方法试了几十种材料,最后都不一定能用。我有一个夸张的说法,一万种材料里最后能实用产业化的恐怕只有一两种。但研发这一万种材料需要大量的经费,耗材和仪器设备,但最后的产出的呢?不要再用大研小产做幌子,大家都知道投入产出比很低。如果一个行业的产生的实际价值很低,你怎么期待其从业人员有很高的待遇呢?

5. 材料的春天

材料的春天在那里?小百合有春天,材料学可能也有春天。我觉得材料的春天在于计算机科学的大发展,人类有足够的算力从能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材料的性质,这样大量的实验可以依靠计算探索,帮助人类锁定少量的候选材料,再去实验。投入很少,但是产出很高,那时候材料的春天就来了~

所以为了材料科学的蓬勃发展,大家快转CS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