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腰 首先不要把注师看的太高,就那么几本书,考过只能说明你用过功,理解能力还行,考过了工作不努力,混吃等死的大有人在。 市场需要注师么?不需要,市场不需要光盖章不干事的注师(年审制度养了一大批这样的注师)。市场需要的是有管理经验的高水平会计师,会计师也要有专攻方向,有专门搞税务的,有搞核算的,有搞内控的,还有以信息化为方向搞管理会计的,搞预算的,搞资金的,搞财务分析的,搞财务管理的,亲们,以上这些,只要你有其中一个方面有经验(最好是在集团公司),那就能混一辈子了,如果你在行业内小名气,猎头就会主动找你了。 随便找个集团大公司,这样的人才那家公司不缺呀!为了找到专业人才,他们愿意大价钱找猎头找你! 所以不要以为成了注师就是一切了,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只要你肯走,路会越来越宽的! 1、搞税务和政府补助的:这方向的人才要对政策熟,人面要要广,比如年初刚发了文,说是年金对个税的抵扣问题,你的企业适用与否这就要及时了解信息,及时熟悉文件,再比如,很多开发区年底对属地企业有各种奖励政策,可能只要你打个报告就能拿钱,这就要求我们人脉要广,到时候有人告诉你这方面的消息; 2、搞核算的:这个方面要下的功夫就太多了,可以说是会计基本功,但要研究深就不容易了,会计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比如最近财政部就不断地发布对准则的修订稿。企业搞投资就可以分成控制和非控制,控制又可以分成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搞清算怎么处理,研发支出怎么入账,对下属单位资金集中怎么处理,远期期货收益怎么确认等等等等。 3、搞内控的:现在国家要求上市公司都要搞内控自评了,这可是个大工程,你花上百万找事务所做都不一定能搞定,因为事务所的方向不在这,人家就想出个报告完事,搞内控一定要对企业有彻底的了解,不负责的事务所,就是给你做了几年年审了也不一定能做得好。 4、搞财务信息化的:一切脱离信息化的内控都是耍流氓,信息化工作是企业内控的核心,大型集团公司想把管理搞好,没信息化是不可能的,可搞信息化又是个大工程,花钱多,时间长,搞不好花了上千万甚至上亿也就是个面子工程。 5、搞资金的:表面上看资金无非收付,简单的的不能再简单了,可实际上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盘活,资金是重中之重,从风险管理上看,资金管理也是最重要的,账做错了可以改,钱没了你找谁哭去?一个集团,只要把资金管好了,基本功也就做好了,脱离资金的管理都是空话。 6、搞财务分析的:我一直认为在很多企业财务分析就是个面子,给老板给领导做报告用的,但有里子就要有面子,写报告也是个专业技能呀!当然,好的财务分析一定要建立在财务工作扎实的基础上,前面几项做好了,花点时间,写好财务分析不在话下。 7、做财务筹划的:这里的筹划当然包括税务筹划,高明的税收筹划会有一个团队进行运作,团队有经验丰富的税务师、会计师、律师。往往会花上几年的时间,通过专业知识把方方面面都想到做到。要是理论知识不够,说了你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最近就在研究一家上市公司运作的税收筹划,手段之复杂、筹划成本之高、所得利润之大都称得上经典,这里说出来供大家分享(因为筹划还没结束,结果还有不确定性,这里就不说名字了)。 背景:上市公司,有大量上世纪划拨的房产土地,上市后转为出让性质,成本价入账,价值高但账面值极低;上述房产土地虽改为出让性质但政府有指定经营范围,不能随意改作他用;因种种原因现处于企业所得税减免期,减税期即将到期。 面临的问题:1、业绩增长乏力,管理层面临压力;2、企业所得税减免即将到期,企业税负将会快速加大;3、企业因扩张需要极需大笔资金注入; 目标:企业要想快速获得大笔资金同时增加利润,最好的办法就让出售手上持有的房产,因为房产是几十年前所得,账面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记,按市场价出售可以获得巨额利润。 但出售房产要交纳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最高部分可达增值额的60%,还有25%的企业所得税,不算其他光这两项就得去掉大半的利润。 所以企业必须抢在免税期结束之前把问题解决。 筹划方案大致如下: 第一步:把房产打包投资成立一家子公司; 解析: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以房产土地投资投资入股的免征土地增值税(从事房地产开发除外),所以第一步免掉了土地增值税。 第二步:将子公司的股权出售给另一家企业; 解析:转让股权获得的投资收益当然要交企业所得税,但该上市公司处于免税期,又免掉了企业所得税。 第三步:以租赁形式把房产从购买方租回。 解析: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一步,因为出售的房产是有指定用途的,购买方根本无法使用,上面的股权交易实际就是双方协商的结果,目标就是了避税和融资。公司还要把已出售的房产租回继续经营,否则政府就会出面制止。 问题是如果直接从购买方手里把自己刚刚出售的房产租回且租金明显高于市场价,从会计上就变成了售后回租,形式上是出售,实质上是融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不能确认房产销售收入和利润,当然也就谈不上下一步的筹划。 该公司的办法是降低回租价格,对外声称租金与房产周边价格相当,所以是经营性租赁,不能视为融资行为。 但实质上,该公司的控股母公司私下为购买方进行了无偿的信用担保,从银行套取了大额资金,购买方收购股权的资金其实就是来自母公司担保。 至此各方获利和损失情况如下: 购买方:实际上购买方没有动用一分钱的自有资金,收购资金全部来自银行贷款,而资金利息从房产租金收入中支出,差额就是利润,这是空手套利的常用手法。 出售方: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运作,实现了套现的目标,避免了巨额的土地增值税,利用时间差和自身的优惠政策同时免缴了企业所得税。待免税期结束,租金成本还可以用于应纳税所得额的抵扣,以后几十年都可获益。 控股公司:所有交易的实际策划人,通过上述重组调节了利润,节约了税款,操纵了股价,可谓一举三得! 国家税务机关:损失了税款。 这一系列的动作为这家公司节省了大约2个亿的税款,操盘手要得多少收入都不为过吧?
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欢迎关注,我会尽量回复来自公众号的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