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国电影?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杨威   2018-9-24 00:14   581969   7
基本上,我没怎么看过韩国电影,大概真的看全的也就是早年的《我的野蛮女友》了。但从心底里说,我对韩国电影人还是很佩服的,什么题材都敢拍,电影产量也很大。你对风生水起的韩国电影业怎么看?有什么能推荐的好看的韩国电影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7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突突8.0  3级会员 | 2018-9-24 00:14:30 发帖IP地址来自


杀人回忆剧照


大概自12年开始,我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关注和观看韩国电影的时候,就一直想来谈一谈韩国电影。但苦于自己知识有限,认知也有限,所以没有办法系统的写一些立体的观影感受。实际上即使是面对一部好电影,若想要将其思想抽丝剥茧的表达出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我深恶痛绝的惰性就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一直以来很多有关电影的想法和看法都未能写下来。


其实,正如我开始关注并喜欢上韩国电影的时间是一样的,近几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韩国电影,且谈论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在纯情片和催泪的感人电影。现在说起韩国电影,更多提到的标签是:黑帮,犯罪,人性,血腥。这还真是一个蛮有意思的变化,因为韩剧的影响,以前我对韩国电影的固有印象是一种偏女性的细腻,唯美,虐恋,感动,难听点就是狗血。而现在则是偏男性化的暴力,犯罪,争夺,人性,好听点就是热血。但无论是偏女性化还是偏男性化的这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电影,总是充斥着一些异常残忍的介质,要么生离死别,要么家破人亡。所以,有人评论,韩国电影里面至始至终有一种东西在,洒好了叫热血,洒多了叫狗血。但是,却鲜有洒的不到位的时候。


诚然,并不是说偏女性化的电影就都很狗血,偏男性化的电影就都很热血,这很笼统和粗暴。
总的说来,一直以来韩国电影受欢迎的几大类型,无非是纯爱片,情色片,犯罪片,亲情片。我也都看过一些。


实际上,我们这些年聊的韩国电影,基本指的都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后这大概十五年来的韩国电影,再往前的韩国电影,输出的较少,我们作为异域观众,关注的也寥寥无几,我仔细梳理自己的基于韩国电影的观看史,年头最为久远的也不过是1998年的《八月照相馆》。也正是这1998年至1999年的时间,韩国电影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一年,韩国电影界爆发光头运动,举国上下,无论是普通影迷还是电影工作者,纷纷对其电影的现状和国家加入WTO之后基于外来电影的百分百开放态度持有强烈不满,纷纷动员起来,甚至不惜剃光头明志,大规模静坐于汉城地标处,表达自己对于当局的控诉和基于本土电影的支持。


光头运动前后,由韩石奎主演的《八月照相馆》和《生死谍变》是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两部影片,一部文艺,一部商业,分别在奖项和票房上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至此,光头运动取得全面成功。两年后,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横空出世,第一次将韩国电影推上全亚洲。《生死谍变》一片甚至可以称之为前韩国电影和如今我们深以喜爱的韩国电影的历史分水岭,这部讲述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故事的电影,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整体影响,都对后来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最为值得称道的是,这部电影的参演人员,包括韩石奎、崔岷植、宋康昊、黄政民等,几乎扛起了后来韩国电影中演技派的半壁江山。


这种状况,相当于一部《无间道》基于回归后的香港电影中的重要意义,一部《海角七号》基于台湾电影复苏的意义。


光头运动走过十五年,如今的韩国电影,被许多人褒为亚洲最佳,每年被赋予强烈期待值的电影多达几十部,仅2013年,在中文网络社区,被列到各种全年十佳电影的就有许多,包括《素媛》、《新世界》、《恐怖直播》、《辩护人》、《七号房的礼物》等等。


如今的韩国电影类型分明,每年总会有各种各样类型片输出,爱情片方面,从《我的野蛮女友》、《假如爱有天意》到《建筑学概论》、《当男人恋爱时》,情色片,从《密爱》、《色即是空》到《银娇》、《后宫》。这些电影总能在韩国影坛引发强烈的反响,纵观电影类型的变化,近些年来,最受观众喜爱也同样最能激发我们这些彼岸观众关注的电影类型,莫过于基于现实事件改变的犯罪片或现实主义电影。


两个原因,一为这些电影莫不震撼人于至深,二为我们自己没有这些电影。


这些电影究竟有多大力量?2011年,一部《熔炉》改写了法律,2013年,一部《辩护人》动员上千万观众进入影院。那些因为现实的龌龊和黑箱而沉于故纸堆的故事被一再的影像化,这是多么令人所激动而无奈的事情,我们看到,那么多的丑陋在现实中被一再粉饰,黑白不能辨,许多真相终而被遗忘,一如我们这个社会里那些在网络上一个又一个烂尾的丑陋新闻。可人家有犹如投枪和匕首般的电影,我们呢?——你这个东西不太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啊亲。


当然,作为一部电影而言,作为纯粹的电影观众而言,我们也没必要为此赋予和解读电影外的太多,回到电影本身,每一个故事本身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在此,我推荐我心中也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十佳。给你。


假如爱有天意剧照


《杀人回忆》,80%影迷公认的韩国电影最佳,一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悬疑犯罪片,观影过程一波三折,每一次期待都伴随着思索和纠结,每一次离真相最近的时候又重蹈覆辙,这一路的压抑躁动,足以让故事本身久久回荡在脑海之中。


《薄荷糖》,电影分为七个片段,以倒行的火车喻示着时间的回溯,以倒叙的方式展示个人生命的崩塌和二十年来韩国社会的变化,这类似的片子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小人物大时代,无力而悲怆。


《太极旗飘扬》,我认为这是韩国到现为止最好的战争片,战争特效场面真实,张东健和元斌扮演的兄弟在上世纪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中被撕扯和改变,战争的利器将人性分崩离析,残酷而绝望。


《假如爱有天意》;音乐和画面实在太赞,一曲《假如爱有天意》动人心扉,一切都唯美至纯。


《老男孩》;复仇三部曲第二部也是我认为最好的,cult风味十足,故事本身重口味十足,冷静的讲述,血腥的场景,挑战人的观影极限。


《我爱你》;从没看过有关于黄昏恋的电影,既有毫无年龄违和感的浪漫爱情,又有关爱老年人生活的情怀,这是一种至真的感动。11年年度催泪电影。


《外婆的家》,淳朴简单,平淡如水的祖孙情,讲述从城市回乡的少年与年迈外婆度过一个暑假的故事,这是一个从电影一开画便能够猜到结局的电影,但这种人类共性的亲情感怀,足以湿润你我的眼睛。


《熔炉》;不想再提任何原因。


《春去秋来又一春》,一草一世界人生轮回的佛学思想影像故事,故事如同佛学经典,令人思考。


《黄海》,讲述一个延边朝鲜族青年引导到韩国参与到黑社会中的故事,这是一部将边缘人士的流离生活与酣畅激烈的动作结合到完美的电影,主人公像野狗一样活着的状态,令人悲怆。


——————————————

补于16/ 6 / 29


这篇浅析韩国片子的文章本是我13年写下的,发到知乎这个问题下也是14年的事情了,两年过去,没想到大家对这个回答还是很欢迎,给了我很多赞。今天我自己重读了一遍,也看完了底下的评论,鉴于大家给的修改意见和斧正信息。


于是对原答案进行了一些些的修正,希望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韩国电影。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号:movie-s

电影,你和我。

我为什么做起MOVIE'S来?
3#
朴龙泉  3级会员 | 2018-9-24 00:14:31 发帖IP地址来自

古装现代穿越剧《田禹治》飘逸流畅玄幻又很(场景特效成分不多)接地气,的感觉...不言而喻...
如果中国拿《诛仙》拍出这种感觉那太棒了!!!
4#
太宰琰  2级吧友 | 2018-9-24 00:14:32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谢 @董融化 邀请。

这问题太大,题材的宽容度跟体制成因挂钩,那些我之前说太多次了。在为什么韩国犯罪片拍得特别好?下的回答和给时光网的专题稿从《杀人回忆》到《绝密跟踪》 韩国犯罪片的进击:从"谈情跳舞"到"舞刀弄枪"里都有写。
文化层面的缘由在不论沙与石,落水一样沉——浅谈朴赞郁电影的艺术风格与发展桎梏 - 大成若缺 - 知乎专栏说朴赞郁时也做过简单的梳理。
这次就不摊开说了。只说一些关于韩国商业片的小观点吧。

韩国电影表现力的整体水平,基本可以四个字概括:效果准确。

优点:

形式技巧上玩得很溜。

节奏控制成熟度高。
什么地方该用什么镜头什么声音演员该做什么小动作等等细节都很稳。

比如最近院线上的曹义锡的《绝密跟踪》(韩语原名《监视者们》)的镜头调度的起落跟原作游乃海的《跟踪》相比较就明显高了好几级。
然后人物设计上其中女主的手指敲击强迫症,以及韩国刚刚下画不久的《群盗:民乱的时代》里河正宇面部往左抽搐展现呆逼气质的动作,这些细节设计都能使人物更鲜活丰满。

这是韩影不论正片整体完成度怎么样,都会做得很好的一个地方,它总有几个细节打动你。
这就是技法的厉害之处了,很多时候甚至能让你明明知道他在煽情还是不由自主掉眼泪。
嘴上说着不要不要我不屑,身体却诚实得很呐。



缺点:

有时形式大于内容。

统一的模式化技法不能普适于所有的情节。而有一些导演不能做到因材制宜。
常犯的毛病就是煽情太过,气氛和事件本身的厚度不能匹配。人物性格转折过于强调情感作用而忽视叙事逻辑。
比如《辩护人》里宋康昊的情感转换。对于一个之前一直非常坚持明哲保身安稳挣钱的人来说,餐馆大妈儿子被抓走其实是不足以推动他的变化的。
一碗面欠下的人情有这么大?片子的表达出发点是好的,但前面的铺垫没有做到位。
道德值突然提升这种事,是不合理的。

《熔炉》人物扁平化的问题就更不用说。

《捉迷藏》的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其实也非常明显。

但是因为导演技法玩得很溜,一路煽过去了,观众整个脑子都沉浸在导演煽出来的情绪里,所以猛一看也不觉得有不妥。而冷静下来就会发现许多地方经不起推敲。 这一段在《隐秘而伟大》后半段体现得格外明显。
不过如果只是作为商业流水线产品,在映期内基本能收到应有收益。因为你反射弧的长度跟人家的鸡贼程度根本没法比。
毕竟他们想要什么效果就能煽起什么效果,这就是我之前说的「效果准确」。
等你反应过来人家已经收拾腰包走人了。

同样的东西我们国内也有,但是太少了。像最近国内陈可辛的《亲爱的》,基本就代表了国内电影手艺人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很多人黑它是工业流水线产品,没有艺术气质。但《辩护人》跟它是一个性质的,但在人物饱满程度和节奏控制的精准程度上可以被陈可辛秒成灰。
优秀艺术家=成熟技法+表达热情。但事实上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两全。连基本的「准确」都做不到,谈什么艺术表达?
陈可辛的这种精准与到位是非常难得的。


会玩形式不丢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跟人聊电影的时候特别喜欢强调形式的重要性。
因为很多时候,形式精致与否决定了观众要不要看。
内涵,是「看」之后的步骤——「想」。这需要形式来包装。

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事实就是这么不争:包装做好,观众才愿意扒开看里边到底装了什么好礼物。
这是主流观众群体的思维常态。也是商业电影要捕捉的内容精髓。

毕竟大部分人是不会上来就带着脑子的。
得先让他愿意「看」,他才可能会「想」。


其实看一下网友对《跟踪》(时光7.2,豆瓣7.1)和《监视者们》(时光7.5,豆瓣7.6)的评分,就能发现,观众是很吃模式化技法那一套的。
纵然从主题内涵的深度上来说《跟踪》比《监视者们》起码高三个层次,但是你让观众去选,他们还是会觉得《监视者们》好看一点,不为别的,就是炫酷。



形式是电影的脸。
内涵是电影的心。

韩国有整脸流水线。
5#
杨博  4级常客 | 2018-9-24 00:14: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韩国电影现在 很值得现在中国电影界借鉴与学习, 主要是学习人家的诚意与精神, 实际最简单一点 ,就是你看人家很多片子是有情怀的,而且有力量,落在实处。韩国很多类型片、特别是犯罪电影,是以人为本,关注边缘人群,投以注意力,揭示罪恶、体制,不少题材都是来自于真实事件改编,我觉得他们那些导演、编剧通过电影这种途径, 对历史、对他们现在所经历的生活有一个反省,思考。
以奉俊昊《杀人回忆》为例,通过一些非常扭曲的真实情节,一系列很残暴的杀人手法,警察无能甚至粗暴的审问体制,最后延伸出来就是体制等社会的各个层面。 结尾 的升华 可以让每一个人观众反思,自己曾经是不是做了坏事,从而进行自我良心的拷问。形成他们民族对于那个时代的一个反思。 可以做到说 让大家重新看思考回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可以有所改进,避免再发生这样。
好的片子让我们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以社会更加善意、理解、宽容的心态看周边的人。 这在一个良性的社会里面尤为重要, 而韩国是通过大量的类似的电影,做到了这样反思。 我想韩国的电影作者没有这样的思考与担当,是做不了这样扎实诚恳的片子。
扯远了,主要还是看电影:
推荐几个主要的电影作者: 李沧东 《诗》《密阳》《绿洲》
金基德 《圣殇》《春夏秋冬又一春》
朴赞郁《我要复仇》《共同警备区》《老男孩》
奉俊昊《杀人回忆》《母亲》《汉江怪物》
从上面的片子你是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类型作者导演都是有拍犯罪电影,这是一种借势,这些电影在我看来就是韩国人 的良心。 上面几个导演我都十分喜爱,其中李沧东与 金基德偏向于艺术个人表达, 而朴赞郁与奉俊昊偏向于类型与商业一点, 但总体来说都是拍好电影!
其它一些优秀的商业电影(都是比较近的电影):
爱情类别,《晚秋》汤唯版本 《建筑学概论》
怀旧, 女性友谊电影,《阳光姐妹淘》
真实犯罪改编:《熔炉》
6#
西风独自凉  4级常客 | 2018-9-24 00:14:35 发帖IP地址来自
韩国电影的脉搏:反抗 - 西风独自凉 - 知乎专栏

2001年,法国影片《37°2》(1986)的韩国版《我的野蛮女友》风靡亚洲,国人对韩国电影开始刮目相看;《色即是空》(2002)、《大长今》(2003)和裴勇俊、都教授的相继亮相,表明韩国明星票房号召力已然站在了亚洲之巅。所向披靡的韩流,内核就是喜剧、言情?


为纪念电影诞生百年,1994年英国电影协会(BFI)与各国电影人合作拍摄《百年光影情怀》,讲述各国的电影发展史。韩国篇《电影在路上》( )于首尔拍了一万尺胶片,直至来到1894年东学党起义的发起地扶安郡的柏山,才算找到了韩国电影的脉搏:反抗



外有入侵、内有暴政,夹在满清、日本之间的韩国,犹如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两个老大都得罪不起,加上本土暴君,可以说韩国历史就是推翻这三座大山的纪录。


开辟


1991年韩国电影教父林权泽拍摄了东学党题材的《开辟》,获得青龙奖导演大奖。处决义军领袖前要照相存档,旁边的人一松手,东学党领袖崔时亨便摔倒在地。没办法,只能让人躲在崔时亨身后硬撑住他。失败、酷刑都无法从精神上打垮崔时亨,他一言不发,冷冷地盯着镜头,你最多只能毁灭他。



《鸣梁海战》(2014)描述1597年朝鲜名将李舜臣大败日本海军,票房大卖、民族自豪感爆棚,艺术品质和历史真实度却贻笑大方,堪称韩国版“抗日神剧”。


儒家文化圈视汉族政权为华夏正统。出使满清的朝鲜使节感叹:“周旋异域,日见丑类,凌逼饱尽,无量苦痛,磬折腥膻之庭,跪叩犬羊之赐”、“清人立国之规,大抵导风俗以禽兽之,率天下之民而愚之”。


1636 年皇太极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拒绝跪拜清酋,皇太极大发淫威入侵朝鲜。《最终兵器:弓》(2011)以此为背景,宣泄对满清的鄙视和愤怒。



韩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日清(甲午)战争的叙述,对满清的厌恶溢于言表:“满清曾试图掌握与北京很近的朝鲜,将其作为防御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本国领土的‘东方屏障’。为此,以壬午军乱、甲申政变为契机干涉朝鲜的内政,扩大经济侵略。”“战争以满清战败、日本胜利这样出乎国际社会预料的结果而告终。”两害相权取其轻,日本取代满清,显然有利于朝鲜的文明进步。


战争创伤



北韩金日成世人皆知,朴宪永领导的南韩共产党已渐被遗忘。《南部军》(1990)、《太白山脉》(1994)描述“朝鲜人民南部游击军”反抗李承晚政权,除了暴政的压迫、反抗的惨烈,影片没有回避南部军带给民众的苦难。



《太极旗飘扬》(2004)广受赞誉,但我非常厌恶这个电影:导演在自由创作的环境中,为了讨好观众,迎合他们对催情的低俗需求,刻意模糊战争的是非和正义,以亲情为依归,大打下流的催泪瓦斯。若非为自由而是为血缘而战,生活在金太阳的世界有何不可?


以韩战为背景的《向着炮火》(2010)、《高地战》(2011)烂得不值一提。


1964年越战逐步升级,美国呼吁盟国“履行国际义务”。朝鲜战争中险些被金日成赶下大海的韩国政府,对美国怀有强烈的报恩心理,且生怕战事扩大,美国会抽调驻韩美军。情感、政治、军事的多方考量之下,韩国先后派出32万大军,成为南越阵营中人数仅次于美军的第二大外国军队。



1992年,韩国影片《白色军徽》获得第5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大奖、最佳导演奖和第31届韩国大钟奖。杀越共、杀老百姓、杀耕牛、自相残杀,韩国观众惊讶地发现,曾被视为英雄的韩军精锐在越战中比野兽还要残忍和疯狂。对于阵亡官兵,将军一句“给他们发勋章和奖金”就完事大吉。


大韩海外参战战友会以“有损32万参与越南战争勇士的名誉”为由投诉《白色军徽》,影片险些遭到禁映。片尾,男主角枪杀无法适应和平生活的战友,然后静静地躺在死者的身边,对战争创伤延续到战后的控诉非常有力。



以越战为背景的《苔藓》(2010)气氛诡异,虽未直接表现战争,但战争对人性的戕害和扭曲在和平环境中显得触目惊心。与同名原著漫画相比,有评论认为,导演过度地被破案的悬疑剧情所吸引,欠缺“苔藓”一般的氛围。我倒觉得,影片对人苔藓般强大、坚韧的生命力的表现可圈可点。


韩国军人在二战、越战中的暴行,与韩国历史上受日本殖民的影响密不可分。《人间中毒》(2014)对韩国军营文化的鄙视和批判随处可见,影片一开场,醉酒的韩国将领不时冒出几句日语,强迫戒酒的金镇平喝光靴中酒;因战争创伤失去控制的士兵遭到暴打,而不是专家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嚼舌根不得活的军官太太团,一看见美人就馋涎欲滴的参谋总长,以及被战争噩梦困扰的金镇平,无不显示反战早已成为韩国战争片绝对的政治正确。



曾执导《情事》《丑闻》《淫乱书生》《方子传》等情色片的金大佑,在他本应最拿手的激情戏方面令人失望。宋承宪的翘臀、林智妍的露点,无法掩饰虚伪、空洞的表情和生硬的桥段,浓墨重彩的情色场面毫无自然、激越的美感,影片的噱头成为最大的败笔,落入《色|戒》(2007)的窠臼,曾经的苦难成为情色消费的对象。


本土暴君


日清战争解决了满清,二战解决了日本,该轮到最后一座了。



《误发弹》(1961)直面韩战之后的街景,开场就是退伍兵喝霸王酒。影片后半部分完全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韩国版:抢银行,一路遭遇自杀、游行、罢工,个人苦况与时代悲剧狭路相逢,震撼。


描述光州起义的《华丽的假期》(2007),片名就是韩国特战部队光州作战的代号:那些为了自由死于枪林弹雨的学生和市民,从此开始了长眠不醒的“华丽的假期”。一语双关的片名,充满惊心动魄的黑色幽默和愤怒的味道。



影片展示军政府以清共为名、镇压民众的罪恶,以及普通的光州市民从同情学生,到以牙还牙、爆发起义的全过程。艺术品质尚欠火候,但也不乏可圈点之处。


男主人公和女友及弟弟看电影,通过对影片的不同反应,表现每个人的性格和教育经历,接着是突入其来的军人冲入影院暴打示威者的画面,自然流畅,先声夺人。


一个流氓参加起义身负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泪流满面地告诉战友:“谢谢你们让我参加战斗,让我这样的人渣感觉活得象一个男人!”光州市民的善良、开朗和刚烈,令人动容。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光州起义成了军政府的催命符,1988年韩国实现民主转型,韩国电影进入春天。历史悲情、内战创伤、军政府的罪恶、肮脏的越战、人性的黑暗,情色、喜剧,百花盛开。2014年轰动韩国、引发中国网络热潮的《辩护人》,再一次显示韩国电影“反抗”脉搏的强劲。


光州起义令韩国军政府成了惊弓之鸟,动辄以镇压赤色分子的名义整肃民间精英。1981年9月,釜山警方在没有逮捕令的情况下,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戒严法、集会示威法等罪名,非法拘禁22名釜山读书联合会成员,酿成“釜林事件”。“林”字来自1960年的“东柏林”事件,韩国很多与民主运动有关的事件都带一个“林”字,类似美国出了水门事件,后来与政府相关的军火门、拉链门均以“门”命名。


《辩护人》全面回忆釜林事件,光明与黑暗的交锋,对年轻一代是再好不过的启蒙。在中国引起轰动,与死磕派的处境密切相关。


老戏骨宋康昊出演卢武铉(宋佑硕)不存在难度,一度拒演,是因为“担心给他(卢武铉)添麻烦”。为弱者伸张正义,多么光荣、多么可歌可泣的历史,会有什么麻烦?当年的人权律师、后来自杀身亡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再次成为话题人物。


卢武铉出身寒微,高中毕业后,经过10年含辛茹苦的自学,而立之年终于通过司法考试,1978年在釜山开办律师事务所。苦尽甘来的他,打民事官司“战无不胜,胜诉率达到90%以上”,人称“卢辩”。釜林事件性质敏感,在当局的阻挠下,名声在外的大律师唯有退避三舍。经手税务案件、“赚钱又会玩的卢律师”,向来不为警方注意,意外地卷入这一事件。


影片巧妙地将釜林事件的受害者与“卢辩”在生活中联系起来,显示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军政府本身就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威胁。多年以后,卢武铉对探望受害者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学生们浑身伤痕累累,他们甚至无法相信作为律师的我,用恐惧的双眼一声不响地看我……我的头脑一片混乱,血液沸腾。”


初一就成立“白纸同盟”、号召同学不为独裁者李承晚写祝寿文章的卢武铉,很快让法庭感受到了他作为死磕派的缜密和强硬。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曾在苏联工作,专门鉴定禁书的研究机构居然以此认定卡尔是共产主义者,其享誉世界的名著《历史是什么》成为被告传阅有害书籍的罪证。卢武铉当庭宣读英国外交部发来的正式文件:“卡尔是为英国献身的外交官和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历史是什么》不是拥护共产主义的书,希望这本书能被韩国更多的读者阅读。”



卢辩的睿智、犀利与检方的无知、蛮横形成鲜明对比:“阿里和福尔曼进行拳击比赛,金日成站在阿里一方,而被告人也站在阿里一方,这算不算通敌行为?”尽管检方、证人面对卢辩狼狈不堪,但法官仍然枉法裁判19名被告有期徒刑1---7年。


卢武铉常常让我想起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陈水扁,他们的人生轨迹惊人地相似。一个因釜林事件投身民运,一个因美丽岛事件声名鹊起,都是叱咤风云的大律师;前者刮起卢武铉旋风,后者号称“都被水扁”,当选各自国家和地区的总统,又都因腐败问题身败名裂。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卢武铉从45米高的悬崖纵身跃下,陈水扁则从台湾之子变成台湾之耻。相比卢武铉一死以谢天下的决绝和数十万人送行的哀荣,陈水扁成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活教材。


偶像的黄昏


人权的解放必然伴随着对神权、政权的反抗。


1954年出生在韩国大邱的李沧东,可能是继小林正树、黑泽明、今村昌平、深作欣二等日本黄金一代之后最好的亚洲导演。2007年7月,《密阳》上映不久,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韩国人质事件,23名韩国基督徒在阿富汗传教时遭到绑架。李沧东单刀直入:“韩国信教的人自己不会意识到,一般人觉得他们那种传教的方式有多么奇怪。《密阳》表现出来的信基督教的人的状况,和阿富汗的人质事件有一定的关系。”


自美国传教士亨利1885年在韩国创立培材学堂,经过1个多世纪的发展,基督教在韩国枝繁叶茂,信教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25%,世界上最大的12个基督教堂会,有11个都在首尔。


鲁迅曾言:“对人唾弃的结果是信用仙人。”对鲁迅推崇备至的李沧东,在光影世界里如何表现弥漫整个社会的宗教因素?



《绿鱼》(1997)是李沧东名满天下的“绿色三部曲”的第一部。在这部处女作中,大兵哥英雄救美被痛扁、违章车追着警车满街跑等反抒情、反英雄的叙事方式,给欢快、浅薄的韩流注入了清新、锐猛的活力。教会神职人员勾引有夫之妇惨遭黑帮修理,吓得屁滚尿流、丑态百出,算是导演给韩国宗教文化送上的一分小小的见面礼。



《薄荷糖》(2000)讲述了一个令人绝望而又回味无穷的故事,李沧东以平实的影像和舒缓的节奏剖析人生的残酷,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和自信,代表了新世纪韩国电影的最高水平。影片主人公金永浩(薛景求饰)的个人命运与时代风云密切相联:在光州事件中稀里糊涂地挨了一枪,又鬼使神差地误杀了一个女生,退伍后变成一个残暴的警察,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上了毁灭之路。永浩的妻子做爱、餐前都不放过祷告的机会,如此虔诚的基督徒,居然红杏出墙。影片对宗教教化功用的讽刺不露痕迹,妙到巅毫。


《绿洲》(2002)通过一个边缘人与脑瘫姑娘的爱情,反映韩国社会虚伪的一面。男主角利用牧师做祷告的机会冲出警察局,似在暗示:对于现实的苦难,宗教的作用不仅有限,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生命的绿洲只有靠人类自己去开辟。影片赢得5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新人演员奖,以及基督教会奖(SIGNIS大奖)。



一个宗教势力非常庞大的社会能够包容、欣赏对宗教文化的质疑和批判,隐然有文化大国的气象。国内、国际获奖无数的李沧东,2003年出任文化部部长(任职16个月),成为韩国文化响当当的“名片”。他对宗教的怀疑和拷问,经过“绿色三部曲”的试探与铺垫,在《密阳》里达到了高潮。


李申爱(全度妍饰)带着孩子来到已故丈夫的家乡密阳,这个阳光密集、民风淳朴的小城,除了如传销般不容分说的传教者和追求者偶尔令她不快,几乎无可挑剔。不料,密阳最终成了她的伤心地,失去爱子的痛苦扼住了她的咽喉,呼吸都很困难。对宗教敬而远之的她,跑到教堂尽情宣泄内心的苦痛。


信仰上帝、唱圣诗、教友聚会、祈祷,使申爱成了幸福的“祥林嫂”,逢人就说上帝拯救了她苦难的灵魂。在牧师的鼓励下,她决意响应上帝的教导,原谅自己的仇人并爱他。到监狱向杀子凶手传递上帝的爱和恩惠时,她才发现凶手已通过忏悔得到了上帝的救赎,内心相当平静,她的原谅无足轻重。


黑格尔说,密涅瓦(智慧女神)的猫头鹰到黄昏才会起飞。于申爱而言,罪恶能够如此轻易地获得赦免,意味着偶像的黄昏。在随之而来的黑暗中,深感受到愚弄的申爱展开了疯狂的报复:经不起诱惑的牧师,青天白日就与申爱在野外苟合,申爱眼不错珠地望着苍天:“看清了吧?”牧师慌忙起身,说好象上帝在看着我们。申爱再一次感到呼吸困难,翻江倒海似的恶心让她呕吐不止。



申爱对上帝的怀疑、信仰和令她作呕的整个过程,被全度妍演绎得丝丝入扣,成为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荣获戛纳最佳女主角奖的韩国女演员。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蓝天白云,最后一个镜头是洒落在地面的阳光,导演的寓意呼之欲出:人生的意义不在天上,而只存在于现实生活。


《诗》(2010)描述少女姬珍不堪忍受校园性暴力,愤然投水自杀。为掩盖这一重大丑闻,学校和六名施暴学生的家长结成统一战线,试图以3千万抚慰金摆平媒体、警方和死者家属。牧师为姬珍做弥撒,空洞、浮华的辞藻比现实还要虚伪:“离开世上的她,加入到圣人的行列。”真相、正义都不知道在哪里,奢谈圣人!



希腊神话里爱慕自己的倒影、投水而亡的美少年那喀索斯为美而死,《诗》寓意姬珍步其后尘,爱惜、追寻自己纯洁、美好的过去:像父亲的脸一样古老的胡同/我是那么地爱着,在你微弱的呼吸里/心是那么地跳动着/我祝福你/在剑到达江岸之前,我的灵魂在拼命地呼吸。


倘若鲁迅先生在天有灵,看到自己韩国粉丝的作品,会发表怎样的感想?会不会与时俱进地来一句: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杯具啊!


黑色风暴


《黄海》(2010)继承了韩国电影人用电影反政府的光荣传统:警察被警犬拖倒在地、警车自我相撞、成百上千的警察奈何不了一个业余杀手,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韩国军警1968年围捕朝鲜特工的拙劣表现和1980年镇压光州学生的给力?


杀手踩点,蒙在鼓里的金教授竟施舍于他,这一温情脉脉而又略显滑稽的细节,集中体现了导演对同胞慈悲、厌恶和讽刺等强烈而复杂的情绪,让人想起《北逃》(2008)军警对逃北者的斥责:“吃饱肚子比祖国还重要吗?!”


朝鲜族、韩国两大黑帮毫无信义和底线的残杀,看得人心惊肉跳:前者狠字当头,把久男送上不归路不算,坚持送人送到奈何桥的一条龙服务;后者马屎皮面光、遇强则弱,生死关头坚决拉稀摆带。朝鲜族大佬命令韩国大佬为自己裹伤,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征服:不要脸的怕不要命的,一叶知秋的影射功夫令人叹服。



男主因何踏上不归路?妻子为何抛夫别子偷渡韩国?时刻都在算计的麻将不好玩,横财不是那么好发,荆棘密布的江湖真的不好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就是被忽悠、被利用、被出卖的你和他。在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上,弱者总是互相伤害。《黄海》胜在场面火爆,且不是为了火爆而火爆:人文关怀披着腥风血雨、冷嘲热讽的外套,每一把斧头溅起的每一滴血都在反衬和平、团圆的艰难与珍贵。


黑色电影,除了《第三个人》《发条橙》《复仇在我》等个别经典,在我有限的观影范围,什么诺兰蝙蝠侠三部曲都弱爆了,2003年横空出世的《杀人回忆》秒杀欧美同类。从警力用于镇压学生致使案犯漏网、警员飞向嫌疑人的火腿(军政府时期的特色),到片尾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双眼,影片朴实无华地用一个悬疑故事显示正义必将但不是每次都能战胜邪恶的哲学主题,脱帽致敬吧,凡人!



总体感觉,韩国中等水平的导演数量庞大,题材一旦涉及战争、历史和民族情感,导演的内心就失去了平静,象李沧东、罗宏镇这样质量较为平均、每部作品都经得起咀嚼的非常罕见;大多数商业成功,艺术品质欠佳,这也算当今世界影坛的特色吧。

7#
张聪  1级新秀 | 2018-9-24 00:14:36 发帖IP地址来自
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8#
骆非语  3级会员 | 2018-9-24 00:14: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写了篇文章,转到这里吧:透过电影,说说中日韩三国格局——韩国篇

电影一个国家文化的最好体现方式之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透过电影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思想、追求与发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除了自己国家,最了解最熟悉的是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和韩国。三国的电影看的越多,笔者对其国家认识就越深入。

来说说【韩国电影】。

近些年许多优秀的韩国电影“井喷式”的出现,甚至有些人说超越中国十年。确实近些年韩国电影无论从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有碾压中国的形势。然而韩国电影优秀归优秀,也经常让我产生一个疑问——

明明可以来一发高潮,为什么就拍了个前戏?

比如【釜山行】,剧情够精彩,节奏很紧凑,确实是一部佳作。但是仍然哪里不对劲——这分明是一部大题材大制作的电影,为什么不能把格局也整大点呢?

到头来影片也没交代为什么会有丧尸病毒,结尾丧尸问题也没被解决。如果搁到欧美来拍,那可能会是这样的剧情:丧尸病毒是一个反人类的大魔王制造的,主角本身是个只懂得享受的资本家,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觉醒,产生了崇高的理想,机缘巧合之下又肩负起了超级英雄的使命,经过一系列艰难险阻,最终摧毁了大魔王的邪恶组织,拯救了全人类。这不就是【蝙蝠侠】加【王牌特工】吗?剧情老套是老套,但也能拍的很精彩。

后来我明白了,韩国是拍不出超级英雄的。不是实力不够,而是压根就没想拍。

上千年来,韩国都没有做一个大国的格局和野心。哪个国家都想强盛,都想成为“天朝上国”,朝鲜不是不想,而是根本就没空去想。纵观朝鲜几千年来的历史,独立和统一是短暂的,分裂和附庸是惯常的,只要强国一时想不起来去欺负它,就值得烧上一柱高香了。

《杀人回忆》

汉高祖刘邦时,燕王卢绾背叛汉朝,前往匈奴亡命,卫满亦一同前往,并带同千余名党徒进入朝鲜半岛。之后,卫满召集战国时齐国和燕国亡命者成军,推翻了古朝鲜的俊王,并取得古朝鲜的首都王险城。卫满即位,史称卫满朝鲜。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卧榻之旁又岂容他人鼾睡?汉武帝大手一挥,直接灭了朝鲜,然后把朝鲜划为四郡,算是正式纳入统治范围。

到了唐朝时,唐太宗三打朝鲜,虽然最后铩羽而归,但也算把朝鲜内部闹了个天翻地覆。

后来面对强大的蒙元,朝鲜自知不敌,干脆乖乖俯首称臣,算是确立了此后依附大国的文化内核。

所以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时只遭遇了零散的民间反抗,一镇压了就老实了,开始说日语,穿和服,全盘接受日本文化。到了二战时,已经是举国效忠天皇。这正是朝鲜的悲哀之处,缺少自己的文化,谁的拳头硬就去信奉谁。与之相比的中国,即使强大如满清,想统治中原就不得不说汉语,信孔孟,讲仁义礼智。

到了二战结束后我们都知道了,朝鲜分裂成“大韩民国”和“朝鲜人民共和国”,即“南朝鲜”和“北朝鲜”,一半成为美国附庸,一半成为中国和苏联的小弟。

在多年历史中,朝鲜不得不“装孙子”、“当小弟”,否则怕是早已遭到亡国灭种之祸。

朝鲜半岛这个地方,偏居于一隅,爹不疼娘不爱,好点的时候,旁边的大国忘了这个小弟,不好的时候,就去敲打两下占点便宜。在这样历史环境下,孕育出的国民性是必然是包含着自卑与压抑的。如今多说日本人性格压抑,而韩国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不像日本那样作为标志性提出,其实也正是韩国的悲哀之处——缺少自己的文化,容易被选择性遗忘。现如今,韩国经济发展迅速,急需在这样的情绪下寻求一种宣泄和突破口,电影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除了自卑和压抑,长年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文化还孕育出来一种墙头草式的【投机主义】,这一点在对于韩国电影习惯【欲扬先抑】的主角刻画方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辩护人】中宋康昊饰演的宋宇锡是一个到处发名片,借不动产代书业务起家的律师,他习惯关上门来赚自己的蝇头小利,不去管外面的大是大恐怖直播非。

【恐怖直播】中河正宇饰演的广播主持尹英华在节目中接到神秘听众打来的威胁电话,他迅速意识到这个神秘听众很可能就是汉江连锁炸弹恐怖事件的元凶后,意图将该事件制作为一档能够令自己咸鱼翻身的独家直播节目。

【釜山行】中孔侑饰演的石宇同样是一个对流浪汉视而不见,对孕妇见死不救的小人物。


而后主角都经历一些事件内心产生了蜕变,从黑心律师变成为民请命的正义使者,从贪财主播变成控诉政府的斗士,从自私自利的金融家变成“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大好人。

而韩国观众对这种套路很受用,是一种“虽然我是个小人物,但是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精神。韩国电影的主角们并不具备“美国英雄”一样飞天遁地的超能力,也做不出“天翻地覆”式的改变,别说拯救世界了,甚至拯救不了韩国,但他们往往能拯救一个人或一部分人,他们把一个普通人、一个小人物式的“高声疾呼”展现的淋漓尽致。

总结一下这类韩国电影,就是:

框架大、题材好,然而缺乏野心,格局太小。

格局小既是韩国电影的不足,又是它的优势所在。中国也不是没有拍过这样“小人物式的英雄”,但往往显得不伦不类。《天下无贼》、《绣春刀》、《老炮儿》算是其中的佼佼之作,然而比起韩国的那几部,还是差点意思,更别提扎推的劣作了。

所以韩国电影优秀,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线,韩国拍不出《超人》,也拍不出《叶问》,就算拍了也会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干脆就拍自己的小人物、小英雄。

但是野心小、格局小这一点放在韩国电视剧中就是大问题了。

【听见你的声音】中李宝英饰演的张慧星饰演的正是一个有着“小人物”形象的冷血律师,而男主是一个善良正直同时拥有读心术的“傻白甜”,这部剧开头很精彩,但到后面我完全是仗着女主的颜才看下去的。披着法律题材的外衣,却重点突出的不是法制而是人治,不知道被《legal high》秒出几条街。

同样套路的还有【名不虚传】,讲述朝鲜第一针灸师许俊穿越到现代的韩国发生的事,同样的构思精妙,但是拍到最后还是也就是关于“医德”的那些事,以及与女主角狗血来狗血去的爱情桥段,让人真的难以下咽。

有点突破的是【太阳的后裔】,主角不同于以往中带有缺陷的“小人物”,而一出场就是光芒万丈形象完美的“特种兵”,好好的英雄题材,最后也变成了观众看两对情侣互相扯皮。

所以说,韩国电视剧无论多大的题材,多好的构思,到最后都能变成狗血爱情剧,这一点我是服气的。究其原因,自然是韩国观众买单导演才会这么拍,你谈英雄,你搞拯救世界,韩国人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你长得帅,你乐于助人,你还能泡到漂亮妹子,这才符合他们心中对【人生赢家】的定义。

韩国电影的天花板同时也是韩国现今文化圈最大弊病,“小人物”式的思想贯穿了现今整个韩国文化,例如韩国人吵架,在不在理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谁“声音”大。所以韩国在世界上一直都是“声音”很大的,比如“岳飞”、“姚明”都搞成韩国人,中国的历史版图也能变成韩国的。再例如韩国的【明星文化】,人人都想从小人物一举成名,获得他人的尊敬,艺人为了发展往往不择手段。再说【整容】,韩国人总是希望自己可以通过投机手段来“变好”、“变美”,这就是源于他们内在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美”,然而再整也整不出属于自己的内涵,与日本人需要他人的眼光来获得认同感不同,在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韩国人都在看别人的眼光行事,压根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所以要靠表面功夫来修饰。

有劣必有优,与中国人的【自大】不同,韩国人自卑、没有安全感、获得不了文化认同感,于是他们拼命努力,不求获得多大的成功,只求踩到别人头上,做那“人上之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