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份良好的竞品分析?通常有哪些方法?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泡菜   2018-9-22 10:57   825145   8

这样的分析思路是否OK?

竞品分析思路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酷拉皮卡  2级吧友 | 2018-9-22 10:57:13 发帖IP地址来自
给你一套竞品分析的模板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2、竞争对手的企业愿景、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3、目标用户;
4、市场数据;
5、核心功能;
6、交互设计;
7、产品优缺点;
8、运营及推广策略;
9、总结&行动点。

除了定期输出竞品分析报告外,我建议情报收集&竞品分析工作要持续地搞下去。坚持每天收集行业情报,每月定时输出一份竞品分析&行业情报报告,然后再与团队成员沟通,一起头脑风暴。坚持搞个半年一年,不仅可以让你对行业动态了如指掌,而且也能提高自己的市场敏感性。

补充,我写的《产品经理如何做好行业研究及竞争对手分析工作》
blog.sina.com.cn/s/blog
3#
飞鱼船长  4级常客 | 2018-9-22 10:57:14 发帖IP地址来自

网络上关于写产品竞品分析的文章很多,做运营类竞品分析的文章比较少,所以今天抛砖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分析竞品运营中的思考和心得。


每天发生在我们APP里各种变化都是值得运营学习的最好材料,尤其是竞品的变化,更是有许多与自己直接相关的经验可以学习。


通过观察和分析竞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动态变化,市场格局,找到细分机会;获取灵感,吸收经验,策划优质活动。当竞品出现杀手级功能或病毒型活动的时候,也能够迅速跟进,被对手验证不成功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少走弯路。



要想写好一份竞品运营分析报告,就需要先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


在我看来,好的标准主要是和写报告的具体目的有关,能不能实现写报告的目的才是衡量是不是好报告的唯一标准。


比如领导让你去研究一下竞品的用户运营情况写份报告:

有可能是为了寻找可借鉴学习之处,有可能是为了摸查竞争对手情况做好应对策略,也有可能是作为融资计划的参考数据,还有可能是看你最近工作量不饱和给你找点事做(囧)。......


以上几种不同的目的,需要的分析报告非常不同,有可能满足其中一种目的的优秀报告,换到另外一种目的下,就会变得参考价值很低。



常见的竞品运营分析主要目的和侧重点有哪些呢?


1.学习优点

需要独立思考,通过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原因,多问自己几次为什么。


2.开拓市场

在没进入这个领域之前,想看看有哪些竞争者,重点通过多维度的横向对比判断全局。也要把竞品及用户群重合的潜在竞争对手考虑进去。


3.竞争策略

重点分析优缺点,细分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竞争策略一般会从对方的弱点及未满足的细分需求主要着手点。


4.预防性策略

重点通过分析过往运营活动节奏和类型,推测竞品的可能动向,同时这个需要定期观察更新。


5.用于求职加分

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分析透彻,可以包含一些对产品层面的分析研究,适当地表示出对产品和行业的乐观和喜爱。


明确了做这个报告的目的,接下来就可以更具体的操作了。




确定竞品分析对象的方法,是先全面后精选:

“先全面”就是尽可能找到竞品和潜在竞品,是为了对行业全面了解“后精选”是为了聚焦关键竞品


如果是比较主流,常见的直接搜索关键词就会出来比较多的产品了。因为主流产品都会认真地优化ASO,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在热门核心关键词能够被搜到,所以这个方面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是新的领域和行业,可以到这几个新产品发现平台去搜索看看。Producthunt是新产品曝光平台的鼻祖,可以看到每天新产生的各种新产品。36氪旗下的Next是国内类似平台的追随者,更多国内的产品会在这平台发布。mind和today分别是爱范儿和IT桔子旗下的平台,也还不错,可以作为一个补充。





另外,也要看看用户群有重合的产品,即使不是直接竞品也可以考虑进来分析,就像牙膏和牙刷,彼此之间不是竞品,但用户群是一样的,在很多市场策略、运营方法上也是类似的。


怎么样可以把需要的产品找全面呢?


【关键词搜索延展法】

通俗来讲,就是通过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结果,找到其他相关的关键词。

举个例子:


比如,我尝试一下我不太熟悉的一个婴幼儿领域,搜索“婴幼儿”后就会发现很多相关的关键词,比如“早教”、“胎教”、“启蒙”、“宝贝”、“宝宝”、“萌宝“;


通过搜索“早教"又收获了一些关键词,比如:“识字”、“认水果”、“学数字”、“拼音”、“讲故事”等;


通过搜索“胎教”又发现了“母婴”、“妈咪”、“儿歌”、“起名字”、“亲子教育”、“辅食”、“育儿”等关键词。


通过一个关键词,搜出来的信息提取更多相关的关键词,在通过关键词继续搜索信息,再提取关键词,直到这些关键词能够形成一个看起来相对完整的信息图谱,就对这个领域大概有哪些东西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


另外,通过搜狗微信搜索,朋友圈搜索都是个很好的信息补充,有的时候可以惊喜地发现到一些一般搜索引擎搜不到的东西。


竞品分析找全面了之后,还是要回归最初开始做竞品运营分析的对象去选择,如果是为了学习优点,一般选择竞品里比较领先的几款产品,如果是为了开拓市场,就要多选几款进行横向比较。



查看一些这个领域的分析文章,了解一些这个领域的专家是怎么看行业发展,获取一些优质的观点和认知,以及拓展下看问题的角度,还能收获一些行业的数据和发展预测。


这种资料一般在科技媒体上比较多,以下是常用网站推荐:






数据一般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机密,任何时候不会全盘地分享出来。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获取竞品的数据觉得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尽管一些核心数据我们无法直接获得,但我们也是可以间接获取到一些相关数据。


1. 自己测量统计、抓取数据

可以通过实际体验产品,记录产品的数据变化,从而推断出整个平台的部分产品数据。


举个例子,如果是个社区产品,最核心的数据应该是发帖量、浏览量、回复数、在线时长等,前面3个数据是可以直接通过产品进行手工统计的,以24小时为一个单位,统计一段时间(比如14天)的数据,并进行平均计算等。


有些数据则是可以批量抓取的,尤其是web端的产品,有些数据是显性可见,但手工统计比较麻烦的,可以让开发同事写个脚本跑一下统计出来。


2. 用已知数据进行推测

有一些数据可以利用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和估算。


比如想知道某款竞品APP的下载量,我们可以查的到是一些安卓市场的下载量数据,比如应用宝、360、百度、华为应用市场的下载量数据,假设不同手机的下载比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加上自己家产品在不同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就可以推断出这个竞品在没有公开下载数据的应用市场(苹果、小米)里的下载量了。


如果自己并没有相对应的产品已知数据,那就用公开报告里的手机市场份额进行推断,比如微信的手机终端型号分布数据,推断出竞品的总体下载量。


3. 获取公开的数据报告、文章报道


这部分可以到研究机构专业的数据报告里去看,比如艾瑞、易观、199it、Talkingdata、企鹅智库、爱知客等,虽然大部分需要付费,但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免费内容可以参考。


如果公司规模大一些了,还是可以考虑付费买一些数据的,比如Appannie里的,可以看到更多直接的数据,比用推测的方法准确多了,而且是动态变化的。


4. 混入竞品的种子用户群


种子用户群里的用户相对活跃,可以主动和其他用户聊天,了解用户想法和需求,且和对方工作人员沟通起来也很容易,通过混种子群,一点一点地也能够知道不少竞品最新的动态、数据等信息。


注意事项:

1. 现在刷数据的行为非常多,公开数据很多不准确,不要全信,始终保持对数据的怀疑!对得出的结论,也要保持谨慎,有可能的话多用其他角度进行交叉验证。


2. 判断不要过于主观,尽可能深入问题本质,多问自己几遍为什么?真的吗?还有什么原因? 有什么可以佐证?



产品和运营是紧密结合的,运营是需要基于产品的,所以我认为在做运营竞品分析的时候,离不开对产品的理解和分析。


所以在选择分析维度的时候,有时候也要加上产品的维度。


下面我列出了综合类、产品类、运营类的一些维度:


实际分析中,结合竞品分析的目的,选取几个(不是全部!!!)作为分析的维度。

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重要性也不同,怎样知道哪些维度会比较重要呢?


从产品的核心流程相关的维度就会比较重要,比如电商产品,浏览和下单是最核心的流程,所以和浏览、下单有关的,如UV、跳出率、下单率、SKU、GMV就肯定会在电商产品中比较重要,需要作为重点分析的维度。


『体验法』



要做分析,先从体验开始。体验一款产品或活动,可以分别从小白用户视角、忠实用户视角、产品设计视角来看,完整地走完整个流程,去感受整个被引导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包括困惑、冲动、烦躁、愤怒、喜悦、诱惑。


通过对产品的整体体验,对产品有个基本的认知,是运用所有方法的基础。



『对比法』


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比法了,因为对比之后发现的差异,最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对比中既可以是A产品和B产品进行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对比。


不同产品之间的对比,有一个技巧,就是用表格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维度列出来,逐一填充不容易遗漏,最终形成一个看起来非常直观的表格。


下面有个图示,可以参考一下:

(图片截图自一份网易团队很早之前的一份分析报告)


如果上面这个表,用纯文字进行表述,你可以想象下写的人和看的人都会有多累。

在同一产品不同时间阶段的对比上,多结合不同时间段的背景和产品特点,深入思考变化的具体原因。


另外提醒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方法,就是一定要把流程图画出来,分析产品务必要画出产品流程图,分析运营活动就画运营流程图,把流程图画出来,就能看到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区别。


如果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试着去画一下,京东、美团、唯品会3个产品的下单流程,然后就会发现不少意外的收获。


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对比,我举一个我日常经常分析的例子,比如我想了解过去1个月虎嗅的公众号哪些文章很火,哪些没人看,从而帮助我了解科技阅读爱好者的喜好,从而对我下一步写出用户更喜欢的文章会有帮助。


我是这么操作的,首先统计一下虎嗅网过去1个月的206篇文章标题、阅读数和点赞数,然后看阅读数最高的前20篇文章,而阅读数最低的10篇文章,并分析和研究,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在哪里。


(图:虎嗅网 4.17-5.17阅读数前20的文章)


(图:虎嗅网 4.17-5.17阅读数最差的11篇文章)


受制于篇幅,我这里就不做深入分析了。只从标题和阅读数上简单分析可以发现2个结论:

1. Papi酱、成人用品展、杜蕾斯空气炮、百度莆田系、直播等热门话题的报道和剖析本身就容易带来更高的关注和流量。给我的启发是,如果有机会结合热点写一些深度文章会有不小的传播。2. 阅读量最低的10条中有6条都是广告。

上面还只是从标题和阅读数之间的关系去分析,打开每篇文章对应分析,还会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


『测试法』

通过做一定提前规划的动作进行测试,根据实际反馈,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比如想知道一个社区产品竞品的用户内容喜爱倾向,想了解这个产品的用户,到底是喜欢干货、鸡汤、美女、时政还是八卦,提前把每个类别的内容准备3份,每天选3个时间段,每天按预定的时间发,然后看用户反馈得出结论。


这样做每一类内容都至少3份,消除了一些内容质量的差异,3个时间段都有发,消除了时间段不同的差异,最后体现的效果,就会相对准确一些。


下面这个图就是根据上面的计划要求排的一个内容投放时间表,根据表排的时间发内容,并进行阅读量的统计,这样根据实际反馈得到的结论就会更靠谱一些。



通过最后测算出来的阅读量,发现这个用户群比较喜欢鸡汤和美女,对时政内容不感兴趣。


『推断法』

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资料,做出一定的推断,从而得出结论。


比如想研究某个活动对某个公众号的效果,在这个活动前,该公众号头条阅读平均是1000(7天以上),某个活动后头条平均阅读数增加了200(7天以上),根据公众号打开率一般在10%上下,就可以粗略地估计出来,这次活动增粉大概是2000人左右,实际的话应该会更少一些,因为会有新增的粉丝打开率高一些,且估算的期间还有非活动带来的增长,所以粗略估计下来,应该是增粉1000-2000人之间。


再看到竞品做这次活动,送了一台999元的手机,10张电影票,成本大概是1500元,也就是这个活动的平均增粉成本在0.75-1.5元/个,如果觉得这个成本可接受,就可以换个噱头模仿对手,同时在各方面多做些转化率的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借鉴和优化得到一个很好的活动策划了。


有些过往活动信息找不到了怎么办?

很多APP里的活动主要是通过Push或者Banner进行推广,活动结束之后就很难找到这些信息的入口了。有个小技巧,一般比较重要的运营活动都会在APP同名的公众号进行发布,浏览公众号历史消息,就可以获取到不少过往活动运营信息。


『套用工具、模型』


分析问题中常用的分析工具:5W2H分析法、十字象限分析法、MECE原则等;市场和战略中常用的方法,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SCP分析模型、麦肯锡矩阵等。


这些工具模型都能搜索到,有兴趣可以去学习下。



1.报告阅读体验要好:

要充分考虑到阅读报告人的体验,能够让他清晰地理解到你的观点、论据。一般我们在认真看长文件之前,都会先快速拉一遍扫一眼,对于阅读体验差的文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份文件的质量不会太高。


阅读体验好,有几个具体的注意事项:

a. 要有目录,章节结构明了,规范段落,加上“1.1、1.2”这样的标识。

b. 排版清晰,段距、行距适中,字体大小有层次感。

c. 图文并茂,多用图表,不容易描述的地方要加截图。


2.一定要有结论:

分析报告不是小说,一定要有结论!不能让别人看了你很长的研究论述之后,还要费尽心思猜你想要得出的结论。


即使分析的对象比较复杂,目前无法准确判断得到推论,也是有一个“结论”,即“情况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分析的结论一般可以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总结,二是对自己的行动建议。


3.观点和描述不要过于主观

过于主观的分析,很难让人信服和接受。即使有主观感受,也试着分析一下,是由哪些客观原因造成的?


举例:“这个界面我比较喜欢"就比较主观,可以分析下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是更简洁?间距合适?色彩更好?效果很酷?


“这个下单流程体验还不错”也比较主观,好在哪里?加载更快?步骤更少?更符合原有习惯?支持支付方式更多?


如果比较复杂的主观描述,可以用打分替代。


比如对于某个模块的体验,描述好不好的如果用词语的话,就会有“还行”、“很好”、“很棒”、“不错”、“牛逼”、“超赞”的话,就不好进行对比,到底是“牛逼”更好,还是“超赞”更好?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于这个方面用分数进行衡量,比如用0~10分对这个体验进行打分,这样就能够相对客观地得出不同产品更直接的对比了。


4.求职提交报告的建议

在结构清晰的情况下,字数多、页数多一般代表你的投入了很多,这会在态度上首先赢得一部分加分。


写整体竞品分析比只分析求职产品风险小一些,因为只分析求职的这家产品,不太可能在认知上超过面试官,有亮点也不容易出现,有纰漏却很容易显现,加上竞品一起写就会更容易出彩。


报告最好生成在线链接,再用短链接+二维码工具生成一个二维码,嵌入到简历中,方便HR打开。


最后说的话


其实要完整看完这篇完整挺不容易的,要实际开始写更不容易,甚至是痛苦的,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毕竟对这个行业不够了解,需要消耗大量脑细胞进行学习、思考。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写竞品分析报告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的机会。


不想写、懒得写的人会逐渐落后,相反的,能够沉下心来写的人,能够在职场上逐渐拥有一个差异化的竞争力。


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写一份呢?


更新,这里有一份学员的作品可供参考 写了份报告,我去百度金融实习了 | 读者故事 - 运营控 - 知乎专栏

4#
江右秋风  1级新秀 | 2018-9-22 10:57:16 发帖IP地址来自
最好的竞品分析报告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来谈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竞品分析,竞品分析报告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做竞品分析的思路框架应该是这样的:

(一)确定目的

对于大部分事情来说,目的决定一切。竞品分析自然也不例外,一切不以“目的”为目的的竞品分析都是耍流氓!我们在做竞品分析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的目的搞清楚,否则很容易盲目,并且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做分析的时候也就会变得很吃力。

那么,这个目的是什么呢?这个目的就是我们做竞品分析希望得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做竞品分析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说,竞品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来指导我们的产品的研发改进的,我们需要通过竞品分析,了解市场行情,竞品的战略以及功能等资料信息,或者了解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然后得出一些有用的分析结论和获得一些新的产品切入点,从而借鉴于产品的研发和迭代,用来增强我们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占领市场的目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为运营作参考。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当然,这个普遍性角度的说法还是有点空泛。

那么从特殊性的角度来说,那么就要根据每个人每个公司当下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里我用举例来阐述吧:

(1)比如说,团队对我们产品里面某个功能是否需要修改犹豫不决,因此希望借助竞品分析来给这个功能是否修改提供一个依据,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只要找到有相关功能的竞品,然后主要对这个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即可。

(2)又比如说,在战略层面上,团队对产品的商业模式有一些疑问,因此想通过竞品分析来拓展商业模式方面的一些思路,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就要从宏观上找到相关的竞品,看看它们的运作方式,了解它们的盈利点,再与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3)再比如说,我们对自己产品的交互设计以及视觉UI设计不够满意,领导也希望能有个改进,变得更加易用并且美观。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就要找到那些交互和视觉设计都做得不错的竞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主要从交互和视觉角度去比较分析即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然,例子是举不完的,我在这里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做竞品分析也要有针对性,从目的出发,这样才能提高竞品分析的效率。在这里,你需要明确通过这个竞品分析,你和你的团队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是想验证一个结论呢?还是想得到一致的共识?又或者是想作为启发产品迭代的入手点?总之,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

不过,有时候我们还要考虑的是竞品分析报告到底是给谁看的问题。

至于客服,运营等等部门,我觉得一般不会要求看竞品分析报告,如果确实要看,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需要很复杂,主要把竞品的一些比较新或者比较好功能做对比说清楚就行了。

但是,有些竞品分析报告可能是给领导看的,这里就要注意老板比较关心什么的问题了,如果老板关心的比较细,那么我们还是要从产品团队或者研发设计团队的角度去作报告。不过一般来说,老板关心的层次会比较高,比如说竞品与我们在业内的地位比较,行业的方向,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竞争力等等,那么我们的竞品分析报告就要往这些方面侧重。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做竞品分析还是给自己的产品团队或者研发设计团队看的,我觉得这种报告也是最接地气的报告,那么我们就按照我们的目的来分析就行,我们自己想得到什么东西,那么我们就去分析什么!

好了,在这一步,你把你的目的确定了,那也就等于你确定了以下三点:

(1)你的竞品报告是为了谁(产品团队、研发设计还是运营、老板)而做

(2)你要着重分析哪些内容

(3)这个报告需要为谁(产品团队、研发设计还是运营、老板)带来什么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

那么下一步我们就要选择竞品了。

(二)选择竞品

在选择竞品数量方面,我建议不宜太多,如果是做全方面的竞品分析,那么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觉得这样的竞品分析一次选择1到2个优质竞品即可;如果根据目的只是做某一个方面的功能或者设计的比较分析,那么可以同时多挑选几个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大家一般都说可以根据80/20原则,密切关注20%比较突出的竞品即可。

在如何选择竞品对象方面,一般选择当前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或者将来的潜在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进行分析,同时,这里一定要结合之前的目的来选择。一般来说,在筛选出优质的竞争对手产品之后,我会这么考虑我的竞品选择:

(1)核心目标用户都是同一群体(但是满足的需求不同)的产品:

对于这一点,也许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但是往往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的点,而你考虑了也许就能发现更多新鲜有用的东西。核心的目标用户相同但是解决的需求不同的产品,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竞品,甚至一般来说可以是合作伙伴,但是不管是什么,它们对我们自己的产品也是有很多借鉴价值的。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说:

一个做程序员招聘的垂直网站的目标用户是程序员,然后一个做程序员社区或者博客的网站的目标用户也是程序员,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也不会是竞品。但是两个产品的目标用户都是同一群体,那么假如做程序员社区的网站的程序员用户数量和活跃度都很高,那么做程序员招聘的网站就可以分析这个社区网站的产品的吸引点在哪,运营的吸引点在哪,然后获得一些参考的思路。当然,这两个网站毕竟核心功能都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借鉴对方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到底对方的哪些优点是值得我们借鉴,是符合我们产品的实际的,而不应该不考虑实际,直接就套用过来,那肯定不对,毕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产品。

这个例子可能也许不太恰当,但是在这里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就算不是竞争对手,但是对方的目标用户跟我们的目标用户基本一致,那么我们就可以去分析对方,看看对方在“产品”和“运营”角度是如何吸引目标用户的,而我们又可以从中学习到关于“产品”或者“运营”方面哪些好的经验并应用到我们的产品和运营当中去,当然,这个好的经验一定是要符合我们自己的产品的实际的。

不过一般来说,分析这类产品获得的借鉴经验往往在运营方面的多,而产品方面的相对来说会少一点,毕竟还是那句话,两个产品核心功能完全不一样。

(2)满足的都是同样的需求的产品(当下直接的竞争对手):

对于这一点,基本上就是大部分竞品分析直接选择的竞品对象了,也就是直接竞品,直接竞品很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是音乐类app,那么qq音乐,酷我音乐等等就是我们的直接竞品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核心功能都是提供听歌服务。直接竞品属于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竞品,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选择比较优质的那几个进行对比分析。

(3)其他的产品(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

当然,还有其他可以考虑的点,比如说能够取到替代需求的一些产品,不过这些都属于替代竞品或者说潜在竞争对手,往往不如直接竞品明显,如果通过前面两点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竞品,那么就可以从潜在对手里面去挑选,也就是间接的一些竞品了,这里也就不过多展开讨论。

基本上从第1点和第2点你就可以找到比较多的竞争对手,然后从中挑选优质的拿来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这里说的可能只是通用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产品。关键在于,对于我们来说,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情况和竞品分析的目的来决定选择哪些竞品,这才是最有效的选择竞品的方法。

这一步,我们选择好了要分析的竞品,那么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搜集资料和数据了。

(三)资料搜集

在进行资料搜集的时候,一般我会搜集这两方面的资料信息:

(1)搜集并分析用户的意见:

在这里,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我们产品和竞品的核心用户对于产品的看法和意见。比如说:

A 他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和竞品都有的功能,他们是如何比较这个功能的;

B 我们没有的功能但是竞品却有的功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用户会不会因为这个功能而选择用竞品而不是我们;

C 我们有的功能但是竞品没有的功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这个功能能不能帮助我们从竞品那里抢夺用户。

主要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用户的意见,分析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说:

A app store,app annie,知乎,应用软件社区,产品行业网站,咨询公司的一些相关报告,行业内的一些红人或者牛人的博客以及自媒体,还可以是竞品的官方微信,微博的评论等等;

B 从公司同事了解一些关于我们产品和竞品的评论信息,与我们产品的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我们以及竞品的评价,与朋友家人也可以进行相关讨论;

C 做用户访谈,与用户聊天,或者做用户测试,让用户同时使用我们的产品和竞品,观察用户的行为,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了解用户的想法,从而获得用户的意见;

D 还有一点,别忘了自己要使用并熟悉竞品,还可以咨询对方的客服和技术支持,把自己的感想和评论也要记录下来。同时,潜入敌营,通过微博等等方式勾搭上竞品的员工,了解他们的想法。有些竞品可能还会有一些社区或者论坛甚至是微信群或者QQ群,在社区论坛微群里面你也可以收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在获得用户的意见之后,我们要把这些意见记录下来,等到我们在做竞品的功能分析的时候就可以作为评判我们产品与竞品的功能、设计等方面差异的参考依据,从而为我们得出一些有益的产品改进建议提供帮助。

(2)搜集并分析竞品的数据:

在这里,我们主要做的就是了解我们和竞品的市场或者产品等方面的数据对比。比如说:

A 我们与竞品的市场份额占有比例,下载量对比;

B 我们与竞品的用户数量对比,用户增长率,增长趋势,活跃度对比;

C 其他数据

主要就是获得这些数据,至于获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

A 百度指数,淘宝指数;友盟指数;

B 艾瑞咨询,易观智库,CNNIC,比达咨询,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Alexa;

C App store,app annie;

D 其他等等

与获得用户的意见之后的做法同理,我们要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等到我们在做竞品的功能分析的时候就可以作为评判我们产品与竞品的功能、设计等方面差异的参考依据了,同样也可以为我们得出一些有益的产品改进建议提供帮助。并且,通过了解竞品的市场份额,我们在做竞品比较分析心里也就会有一杆秤,比如竞品A的市场份额为30%,竞品B的市场份额为5%,那么我们在对这两个竞品分析比较同一个功能的情况下,我们要侧重分析的肯定是A,而不是B。

但是,不管是用户评论还是数据,对于产品和竞品来说,依然有很多主观上的不确定性以及特殊性,也就是说,我们在下一步进行竞品比较分析的时候,不仅要结合用户的评论和产品的数据,还要考虑竞品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这样就不会完全落入用户或者数据的“圈套”。要相信用户和数据,但是不要迷信用户和数据。

并且,搜集资料和数据并不是目的,搜集资料和数据是为了在做竞品比较分析的时候有一定的参考和依据,能够给你一些思路和指导,从而帮助你更好的专注于竞品的比较分析。

那么在这一步,搜集完资料和数据之后,就要正式进入竞品分析了。

(四)竞品分析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竞品分析的主要关注点一般还是在产品功能设计(包括功能、界面、交互以及视觉设计等)以及产品的战略等方面。

在进行竞品分析之前,这里还是要强调一点,如果把竞品之间所有的功能和页面都拿来比较分析,是很难做到深入细致的,大而全则容易肤浅。所以说我们还是要从自己的目的(我们是想优化某个功能的用户使用流程呢?还是想把界面设计的更美观?或者是想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引导或者启动页面?或者我们想改善交互设计等等?)出发来得出我们到底要着重展开哪方面的竞品分析,找到我们需要分析的功能或者页面去进行比较,才能更有效更深入,才不至于泛泛而谈。

在做产品体验报告思路分析的时候,我是从用户使用的流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那么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我还是会从用户使用的流程的角度来进行竞品分析(如果从用户体验五要素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会陷入大而空的境地,也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逻辑流程),不过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用户体验五要素进行分析。进入具体的竞品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1)画出竞品的结构图:

首先把竞品的结构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对竞品进行一个认识和把握,通过对比了解竞品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了解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后面的功能分析做铺垫。

(2)画出竞品的用户使用流程图:

把竞品的用户使用流程图画出来,如果流程图里面的用户任务路线比较多,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目的选择其中需要分析的流程路线进行对比分析,把竞品的这个路线流程所涉及的页面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这也就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以用户使用流程图为线索进行竞品分析:

在依据用户使用流程图进行竞品分析时,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下面要提到的五个分析点,并不是每一份竞品分析报告都要涉及,我们还是要从目的出发来选择我们要具体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五个分析角度只是我的个人思路,可以作为参考。):

A 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比较分析:

找到我们与竞品最核心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数量根据产品来定)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进行对比。在这个使用路线流程中,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方面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比如说,我的产品是一个听歌的app,那么对于用户来说,核心使用路线就是找到歌曲(随机找或者有目的搜索)并且听到它。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过程拉出来对竞品进行分析,竞品在这个使用路线流程中是如何设计的,这个设计包括竞品的功能设计,界面设计,视觉设计,以及使用路线路径的长短等等方面。

目的:通过对比竞品的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进我们产品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达到人有我优的境界!

B 非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比较分析:

这个就是找到我们与竞品的几个非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进行对比。然后,同样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方面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比如说,还是以听歌的app为例,听歌是这个app的核心功能,那么可能“歌曲分享”或者“歌曲评论”等等就可以作为非核心功能设计,如果有用户希望分享歌曲,那么我们就要分析用户在找到歌曲并分享出去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页面;如果有用户想评论歌曲或者查看其它用户的评论,我们就要分析用户在找到歌曲评论页面并且查看评论或者发送评论的过程中经历的事情。

目的:通过对比竞品的非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进我们产品非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同样达到人有我优的境界!

C 对方没有但是我们有的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分析:

由于对方没有这个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那么这里最主要的分析点可以是:

a对方为什么不做这个功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他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b我为什么做这个功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我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c目标用户以及竞争对手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这个功能能不能帮我们从竞品那里抢夺用户?又或者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个功能而失去用户?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D 我们没有但是对方有的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分析:

对于这个方面,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加上这个功能,同样可以这么考虑:

a对方为什么做这个功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他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有什么关系?目标用户对这个功能是如何看待的?他们会不会这个功能选择竞品而离开我们?

b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做这个功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我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c假如我们要做这个功能,会对我们的产品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契合我们整体的产品风格,产品目标等等?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E 一些其他方面的分析:

上面提到的4个角度基本上已经把竞品分析重要的部分都涵盖了,那么剩下的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细节方面的分析,比如说:

a关于app设置功能的比较分析;

b关于app启动页面或者引导页面的设计;

c关于app全局交互方面的一些设计(比如说网络问题,机型适配问题,特殊情况交互说明,全局手势,退出机制,显示机制,排序机制,刷新机制,缓存机制,控件交互等等页面条件方面的设计),这里的一些比较分析可能会跟前面的核心或者非核心功能的比较分析有雷同的地方;

d关于开发了哪些平台的问题,iOS,Android等等。;

e其他方面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以上这5个角度就是我做竞品分析时的一个思路,仅此作为参考。


此外,为了在分析时能够做得更好,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还需要确立一些评判准则,这个评判准则是你在进行功能比较分析时要设立的一些标准,比如说可用性准则,交互准则,视觉标准等等,在分析的时候你还需要依托这些准则,然后再结合你之前所搜集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来对你的竞品进行分析。关于这些评判准则这里不作过多具体的阐释,只以可用性准则为例,而且产品不同,可以参考的准则标准也是有所区别的。

10项比较常用的可用性准则为:(1)一致性和标准性;(2)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3)方便快捷的使用;(4)预防出错;(5)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6)识别而不是回忆;(7)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8)用户自由控制权;(9)美观,精简的设计;(10)帮助和说明。

同时,在对竞品进行功能比较分析之外,我们还要把握的一点就是:了解竞品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竞品的迭代以及改进信息,把握竞品的发展脉络,并以此作为借鉴,看看我们的产品在现阶段有什么问题,了解差距在哪里,并积极寻求方法弥补这些差距,同时还要思考行业和我们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想办法寻找更加优秀的切入点,为用户提供更加独特并且优质的功能,持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实现产品的目标。

做好这些事情之后,整个竞品分析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在这里你已经通过分析得出了很多关于产品改进的建议和想法,并且把这些建议和想法都记录下来,而且给出了你的理由。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将竞品分析报告用来指导我们的产品改进。

(五)利用竞品分析报告指导产品的改进

根据我们最开始确定的做竞品分析的目的,那么我们做好了竞品分析之后,我们又要怎样利用竞品报告的分析结果来实现我们的目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来指导我们产品的设计和改进,要如何具体应用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产品目前处在什么阶段,因为不同的阶段对于竞品分析报告可以有不同的应用方式,比如说:

(1)在研究用户和功能需求的阶段:

那么可以将竞品分析作为我们即将形成的用户需求文档(如人物角色)以及产品需求文档的参考。

(2)在确定产品逻辑结构框架或者信息结构的阶段:

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关于功能分析,信息架构,逻辑结构和框架等方面的结论来指导我们这个阶段的产品的逻辑结构规划。

(3)在设计产品的高保真原型图、设计效果图的阶段:

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案,为我们的产品提供思路和灵感。

(4)在产品的可用性测试阶段:

那么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功能、问题做深入的对比,以此作为可用性测试结果的佐证。

(5)在产品的迭代改进阶段:

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功能或者界面方面的改进思路,用来指导我们产品的改进,以此作为产品迭代的相关依据。

根据我们产品所处的阶段确定了我们如何应用竞品分析报告之后,我们就要根据我们的目的,把从竞品分析报告中得出来的建议进行分析,这里最好是让整个产品以及设计研发团队参与进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市场运营以及客服,销售团队也派人参与,让他们也提供一些意见,这里负责把关的必然还是产品经理。

通过进行类似的竞品分析功能评审会议,敲定我们最后需要改进的功能方案或者界面方案,然后应用到我们的产品改进当中。当然,如果领导对于方案还有他的想法,那么还需要跟领导进行讨论,原则上就是从对产品有利的角度出发。

至于具体的如何将竞品分析报告的具体建议用于指导产品设计,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还是那句话,根据你自己所得出的报告和产品的实际来进行操作,这里没有方法论,只有实践。

将竞品报告中经过大家讨论并筛选出来的有利于产品的建议进行实践,并在后续的过程中做好数据的跟踪和反馈,进一步论证这个改进的地方是否对我们的产品有好处,有好处则留下,不利则去掉,然后继续进行分析,循环往复,不断指导产品的升级和迭代,帮助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才是做竞品分析报告最终的目的!

(当然,至于运营及推广策略方面的竞品分析,我们这里暂时就不过多涉及了,因为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单说一下,在运营方面与竞品的比较分析我们主要还是要依靠运营团队来进行,运营团队可以定期跟踪竞争对手的市场活动以及运营行为,了解竞品的动向,从而为我们产品的运营提供借鉴作用。此外,搜集竞争对手市场活动以及运营行为的方法很多,比如说关注竞争对手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促销活动,社区,微信群,QQ群等等基本上就能掌握对手的市场动向了,还可以通过浏览一些行业网站,互联网媒体网站等等了解对方的一些媒体方面的投放情况,从而为我们产品的市场运营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借鉴。那么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因为这毕竟主要还是运营团队的任务,就不过多牵扯到产品团队方面的竞品分析里面去了。)

(六)总结

竞品分析,并不是为了输出一份竞品之间的功能对比清单的报告,这样的报告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分析这个功能对比清单,并且得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竞品分析的落脚点在于形成自身区别于竞品的核心竞争力,即我们要如何通过竞品分析来提高我们产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与竞品的差异性方面,这个差异无论是功能需求,还是交互或者视觉方面的,都会成为我们甩掉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就像在做竞品对比功能分析的时候所描述的一样,我们有的功能竞品为什么不做,竞品有的功能,我们为什么没有,一定要加上吗?竞品的交互设计为什么是那样的,我们为什么又这样做?这些都是差异性,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从竞品角度,更需要从我们自身的产品本质,我们的市场,我们的目标用户,我们的行业角度来考虑。分析竞品并不是为了求同,更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突出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与竞品之间差异的地方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体验和需求,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更好,让用户明白他们应该用我们的产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品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抄袭,而是为了超越竞品。

做好竞品分析只是做好产品的其中一个环节,这可以让你的产品能够扬长避短。同时,对于我们产品自身来说,我们还要重视研究我们的行业和市场,分析和预测行业的发展走向,同时研究我们的目标用户,去了解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只有把这些做法都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产品的全面发展!

不过,竞品分析还是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我们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往往容易将产品和企业文化等等剥离开来,但是对于很多产品来说,产品文化却是很重要的东西。另外,竞品分析往往把产品的功能元素都进行了分离,也就很容易忽视这其中的相关性,分析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片面或者出现误差。这些东西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地去熟悉行业,熟悉竞品,了解它们的文化,不断地改进我们的竞品分析报告,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产品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摆脱竞品分析的局限性。

总之,做竞品分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好了竞品分析,不管是对产品经理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产品的设计改进来说,都是很有益的。


任何事情都是很难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技巧和方法,更需要坚持。不断去实践,总结,积累;再实践,再总结,再积累,循环往复,你就能做好!
作者:休言万事转头空
5#
快刀青衣  3级会员 | 2018-9-22 10:57:18 发帖IP地址来自
找好维度和着眼点。一般情况下,最重要的是选择竞品,为什么选择它。在选择的同时,其实你已经知道了这个竞品的最核心的地方。
而在分析的时候,条理一定要清楚,并不是竞品分析就是贴一些截图就OK得,因为我们要看到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一定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借鉴优势,避免漏洞,防止悲剧重演。
所以最好分清楚维度,例如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主观可以包括用户体验、设计风格什么的,客观可以分为数据架构啊。用户群啊。核心功能啊。加载速度啊这些客观东西。
6#
EDWARD  5级知名 | 2018-9-22 10:57:1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竞品分析获的信息数据,为本公司业务做参考。
可靠的数据信息来源渠道
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数据,数据的可靠性很重要,通过可靠的数据渠道获得信息数据才有价值。艾瑞、DCCI、Alexa等是相对靠谱渠道,不一一列举了。
了解对手什么?
竞争产品及公司的市场动态
战略意图、运营战略等
最新调整
对方资本背景
用户细分群体
用户的真实需求
市场空缺
为本方公司哪些方面带来参考?
为新立项的产品定位
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一个预期
制定公司产品在行业内的战略
从全局上对各子产品线进行布局调整
短期内的快速调整
竞品分析的维度
战略定位
盈利模式
用户群体
产品设计
找到竞争对手
直接竞争者
市场方向目标、针对客户群体、产品功能、用户需求。相似或一致。
间接竞争者
同行业,但用户群体不一样,产品优劣势互补,如果对方还不以此产品盈利,那就是很有威胁的潜在竞争者。
同行业不同模式的竞争者
资本雄厚的概念先驱者
有前瞻性、背景、资质的个人、团体、公司。
得到竞争对手的信息
公司内部途径
市场部门、运营部门、高层领导、以及有可能了解的同事。
公司外部途径
行业媒体、搜索引擎、相关BBS、线下行业聚会。官方财报、相关人的Blog、招聘信息、客服咨询等。
调查用户
普通用户、活跃用户、专业用户等
建立分析小组持续的做这件事,阶段性的分析结果也有益处,原则上来说跟进分析的周期越长,得到的数据越可靠。
得到哪些信息?
公司层面
计时、市场、产品、运营、核心目标、行业影响力、年度盈利数据、各产品线投入情况、主要盈利产品。
用户层面
用户覆盖面、市场占有率、运营盈利模式、用户注册总数、装机数、活跃用户数、转化率。
产品层面
产品功能细节对比、稳定性、易用性、用户体验、视觉设计、技术实现架构优劣势、关键平台排名、关键字外链数量。
常用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
KANO模型
波士顿矩阵
多信息对比
7#
暖石网  1级新秀 | 2018-9-22 10:57:20 发帖IP地址来自

竞品分析用大白话说就是把你的竞争对手当做同一类型产品的测试小白鼠。


在大风大浪的市场中航行,不但要知道别人是怎么沉船的,也要知道别人是怎么把船修建得更好的。


如果你想在职场中获得快速的进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分析竞争对手。因为竞争对手有着相似的业务,他们做过的工作相当于已经帮你做了很多测试。


比如你现在想做一次宣传内容的测试,完全可以先去看看别人都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然后你再有针对性的去做测试,这样开展工作是事半功倍的。


一、竞品分析都包括哪些部分?

①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一点最吸引用户。

② 产品功能、服务特点是什么。

③ 他们的宣传方式是什么。

④ 最主要的业务逻辑是什么样的,这些产品怎样转化和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⑤ 他们有什么特殊资源,比如跟政府合作的机会就属于特殊资源,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办到。⑥ 粉丝社群的运营方式是什么,比如小米的方式是社群和社区。


1、核心竞争力

① 通常企业网站首页都会把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为谁解决什么问题说清楚。

比如Airbnb之前的卖点——向超过190个国家的当地人租住独一无二的家,欢迎回家。Airbnb的服务范围很广,包括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核心卖点是向190个国家的人提供独一无二的民宿。

比如36kr的卖点——为创业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创业者,提供的是服务是创业资讯、科技新闻、投融资的对接等等。


② 你还可以通过新闻报道或创始人自述等媒体方式,找到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为通常公司的CEO或发言人在媒体讲述的过程中,会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说得很清楚。


③ 用户评价

你可以从一个产品的用户评价中,了解这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你在知乎上搜索【通过Airbnb出租或找到房子的整体体验是怎样的?】,下面的回答就会体现这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你想在淘宝买一个柜子,可以从一个商品的用户评价中了解这个柜子的质量是好是坏。



2、宣传方式

我们在任何一个产品、网站或app中,都能找到这样一个部分——这个产品所有宣传方式的链接入口。通过入口你可以访问这个产品的微博、公众号、贴吧等等渠道。


当然你也可以在百度或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进行搜索。通常搜索出来的结果都是这个产品的一些新闻以及他们在运营过程中投放的一些宣传内容。



3、特殊资源

通常企业都会把跟自己合作过的一些名企曝光出来,说明这些企业是他们的独家资源、特殊资源;这一点你同样可以在产品里找到。

比如极客学院,是一个教计算机的产品,已经和30个省份,304所高校达成合作,因此高校就是极客学院的特殊资源。



4、产品功能和服务特点

这一点没有捷径,你必须亲自完整的体验一遍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体验的过程中你会知道这个产品的运营人员是怎样服务和对待你的。

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产品哪些环节体验很好?哪些功能让你觉得很方便?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对手是如何服务你的?



5、最主要的业务逻辑是什么?

换句话说,你可以观察这个产品的转化路径是什么样的。

比如左边的图片,在使用airbnb这个产品的时候,右下角会出现这样一个提示:“ 有时间吗?回答简短的问卷调查,帮助我们让您的体验更加精彩,让我们开始吧。” 这就是在引导你做问卷调查。

右边也是一个转化的图片,同样希望你为产品提供一些反馈。Airbnb想问你通过这个产品,找到一个你想要的房源到底是容易还是困难,产品希望了解陌生用户对这个产品的认知。



6、粉丝社群的运营方式

比如小米的社区,可以看到很多被浏览上百万次的帖子;你也可以看一看这个社区都运营了哪些活动,引导了哪些粉丝的话题,话题是哪些角度,这些都是你可以参考的信息。


经过以上6个方向的竞对调研,你可以列出来针对产品、市场、运营多方面的修改建议和测试计划。制作竞品分析报告不仅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研究竞争对手都做了哪些尝试和工作,可以为自己节省不少时间。


社交媒体每个月都有一些成功的刷屏案例,很多媒体号也会在第一时间分析这些案例,分析完之后如何借鉴呢?下面介绍一下借鉴成功刷屏案例的方法。



二、怎么合理的借鉴其他品牌的案例?

注意,这里说的是借鉴,而不是抄袭。抄袭指的是原封不动,直接套用;借鉴是参考别人的做事方法、逻辑、转化路径和结构,然后按照自己的产品修改。借鉴和抄袭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两者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你要做的是:改编;测试。


1、先来看看无脑抄袭是什么情况

前些年有一个红极一时的文字体——“凡客体”。凡客诚品请了韩寒做代言人之后,导致很多公司很多产品模仿这个广告。

事实上,这个广告到底会给自己的业务带来多少流量,这些抄袭的厂商是完全不知道的。于是凡客诚品赚到了人民币,无脑的抄袭者只能赚吆喝。


第二个例子,是小米社区为粉丝提供有奖活动。

小米做活动运营的是核心粉丝,粉丝非常垂直。假如你是一个新产品,没有小米一样的粉丝基础,做这样的活动只能吸引一群刷奖品的人。



2、借鉴,借鉴什么?怎么借鉴?


① 把同一个业务逻辑的公司都搜罗出来

拿暖石来举例,我们首先会搜索相同领域的市场运营在线教育产品。除了同领域的教学产品,教程序的,教产品经理的算不算?

也算!为什么?因为它们的业务逻辑是一样的,所以领域不重要,重要的是业务逻辑是相似的,不同领域的在线教育公司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以下是“ 在线教育 ” 领域找同一个业务逻辑公司的3个平台。

多知网是一个教育行业的垂直媒体。

36kr可以点击【我是投资人】去寻找一些项目,在这些项目里你可以找到不同领域的公司。

IT桔子,比如搜索在线教育,就会找到很多类似的公司。



② 把每一家公司做的宣传形式都整理出来

当你找到这些公司后,可以把它们的每一个业务,在做的事情和效果都罗列出来。数据多了之后,你会看到一个可视化的结果。你可以看到哪些角度的话题、哪些活动形式比较受粉丝的欢迎。虽然你看不到一个具体的广告逻辑和具体的转化效果,但从表面上可以看出大概的情况。


以极客学院为例。

分析他们的公众号、微博发了哪些文章,哪些文章阅读量比较高、评论数比较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对方的实际转化率是多少,但是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研究对方宣传形式的转化流程


第一个例子是发布微博,植入链接,引流至网站。

如果我们把这个链接设置成监测链接,就可以通过数据监测到底有多少人点击了这个链接,这就是一个转化路径。


把哪个网站页面作为着陆页加到微博上,也是一件需要不断测试的事情。


比如点击微博中的链接之后,跳转到了这个页面,是极客学院的首页。

一共有4个转化路径,如果你对自学Android感兴趣,逃都逃不掉。

  • 左边的导航栏是第一个引流转化路径。
  • 中间最显眼的位置写着: “ 少年,我看你是当Android工程师的奇才,秘籍拿去 ” ,这是第二个转化路径。
  • 右上角的【我要参加】,是极客学院荣耀2周年盛典活动的入口。这是第三个转化路径。
  • 最右边写着:“ 疯抢60本精美图书,免费领 ” ;“ 前端工程师开班啦 ”;希望用户可以用这个方式和客服建立联系,这是第四个转化路径。


我们可以发现,从微博宣传内容开始就一直有转换路径,从宣传内容把用户引流到网站,从网站把用户引流到咨询、引流到一些活动,最终实现转化。



③ 最小成本的进行内容改编(必须是可评估效果的)

什么叫用最小的成本进行内容改编?

举个例子:

从敌营拉回来一个炮弹,口径是30厘米,但是你的大炮口径是26厘米。相当于你不可能把别人的活动套用到自己的业务上,因为你们的用户人群和业务特点不一样。


这个时候你需要进行改编,需要改装一下炮弹。


我们拿凡客体举例。所以你在改编凡客体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可以监测到这个广告内容的宣传数据效果。这样才能评估这个广告效果是好是坏,这个借鉴到底是否有意义。


当我们借鉴的凡客体有数据的时候,可以去做很多的尝试,比如测试方式1、方式2、方式3。

结果方式1引流1000次,方式2引流300次,方式3引流100次。于是我们把测试的宣传方式1保留了下来。在这种不断测试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出很多有效的工作方式。


最后总结3点:

  • 不要照抄。首先,你不知道实际效果好不好,其次他的业务逻辑肯定不会完全适合你。
  • 多做研究。研究业务逻辑,宣传的内容类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自己几遍这个内容和我的业务有什么关系。
  • 数据反馈。大量的,快速的测试,去伪存精,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有闲聊找大神的时间,不如多做几个测试。

上面介绍了一份完整的竞品分析都需要包括哪些部分,分别是:核心竞争力、产品功能服务特点、宣传方式、最主要的业务逻辑、特殊资源、粉丝社群的运营方式。还说了分析完竞争对手之后,如何合理的借鉴竞品的经验。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如何分析竞品能给你的工作带来哪些指引,比如:不知道如何借鉴竞品的宣传方式、业务逻辑和粉丝运营方式。那么你可能要回头恶补一下运营的其他必备技能,比如文案、数据分析、营销思维、用户调查等技能都可以在写分析的时候帮到你。


如果你刚刚入职运营,还在靠碎片化的知识给自己充电,不知道核心技能要如何学习如何提升;或者是零基础小白打算求职运营,不知道该学哪些知识,怎样学习,怎样才能找到工作,找不到人咨询;都可以来公众号「暖石网」后台回复 「我要咨询」,得到1v1免费转行运营答疑。


公众号后台回复「学习」还可以拿走一份零基础运营学习资料包,包括这些干货:

8#
三节课  4级常客 | 2018-9-22 10:57:21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研究了超过100份竞品分析报告,对于怎样进行竞聘分析也有了一些心得,在这个问题下分享给大家,希望多多少少对你们能有一些帮助。

很多人都写过竞品分析报告,但真正能把竞品分析做好的同学很少。很多所谓的“竞品分析”,都还停留在“罗列”和“套公式”的阶段,看似堆砌了一堆信息,但最后却并未得到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核心结论。

我自己在几周前就曾经亲自踩过类似的坑——当时,老黄(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让我去研究一款阅读产品,并找一下跟它相似的另一款产品进行一下比对,然后出篇心得。

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两篇竞品分析,参照了它们的结构,随意找了另一款阅读类产品当作竞品,查了点资料,列了两款产品目前的用户体量等数据,又介绍了下两款产品的基本操作有些什么差异,再主观表达了下我更喜欢哪一款产品之类的,就上交了报告。

结果自然是被批得很惨……老黄说:这样的东西,看起来基本没啥亮点和价值啊!

这时候,我才发现,真的要做好竞品分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于是,我痛定思痛,重新认真研究了超过100份好的和不好的竞品分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如何做好竞品分析”,以及“做好竞品分析的价值在哪里”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考。

现在,我认为:如果能够做好竞品分析,你的学习速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将是有可能被提升至少3-4倍的。

在我看来,真正写好一份竞品分析,可能需要逐次回答清楚4个问题。


问题1: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到底需要分析什么?

很多人做竞品分析,可能是直接随意找了款直观感觉相近的产品,然后网上找个框架往上一套(比如什么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之类的)就直接开始分析了。

但是,这样的分析往往是“失焦”的——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这个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机械完成动作而已。

这里一定要强调一句——只有先搞清楚了你的目的,你才能知道到底该去重点分析些什么,也才能让你的分析价值和效率变得更高。

举个例子,这就好比两个人都在看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这本书,但其中,A只是单纯觉得自己想要学习好“营销”而在阅读,而另一个人B,则有着非常具体的问题想要解决——ta可能重点就是想要解决他们公司的众多产品到底如何定价才会更好的问题,在看书时也会更多针对ta想要解决的问题去收集很多信息和尝试进行实践的话,你觉得A和B之间,谁的学习效率更高?

所以,任何分析报告式的东西,明确目的一定是第一位的。

我们不妨直接上张图——

上图摘录自三节课“产品经理P1课程”内容

如上图所示,在研究一款产品时,我们可研究的部分可能包括了行业现状和格局、需求场景、业务形态+业务流程、功能结构、交互体验&页面UI、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路径、运营路径等等多个部分,而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应该是结合我们不同的目的去聚焦到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和比对的,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所有的信息都罗列一遍,那样很可能就导致你罗列的信息成了无效信息。

比如说——

  • 如果你是要看看两款产品哪一款更有前途更有生命力,那可能重点应该看一些行业现状、市场前景、业务形态、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运营路径这样的东西对比;
  • 如果你是想要看看竞品的哪些功能做得比较好,能不能更高效抄过来,那可能重点应该结合具体产品功能看一些需求场景、业务流程、交互体验、界面UI等等这样的东西,每一个人家做得更好的功能,你都应该要能够清楚明确的看得到到底人家哪里跟你不一样,具体怎么个好法;
  • 如果你是要重点研究下对方可能接下来会做些什么事,可能重点应该放在业务形态、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运营路径上;
  • 如果你其实对于一个领域还没啥了解,只是想要通过对于两款产品的深度比对和研究来更好了解这个领域的产品,那你可能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横向对比,但在此基础上仍然需要有关注侧重点;

……

而当你已经明确了你的目的和你要重点关注的信息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到第二步了——选择竞品。


问题2:我们该如何选择竞品?

竞品的选择听起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但恰恰是在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受到巨大的局限。

比如说,假如你在美团外卖工作,为了要寻找你们整个点餐、下单、支付、配送的体验流程的优化节点和空间,现在需要去做个竞品分析,你觉得你会选择哪款产品来作为你的竞品进行研究?

我猜,90%以上的人都会说:饿了么。

但,为什么我们不是通过对淘宝、京东等产品的研究来提升我们的购买和下单体验?为什么我们不是通过研究Enjoy、大众点评这样的东西来了解用户在“觅食”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以及哪些看起来细小的体验对于用户可能是会有极大增益的?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研究闪送、花点时间这样的产品来提升自己的配送、收货等体验?

所以,竞品的选择,其实同样存在学问。基本上,有5种选择“竞品”的角度和方式——

1、核心服务+核心用户都基本相同的产品

这类产品,我们称之为直接竞品,即提供的核心服务、市场目标方向、客户群体等与我们的产品基本一致,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产品。

选择直接竞品进行研究是最常见的方式,可以有助于更直观的就自己与对方在各方面的优劣形成对比,找准自身定位和认知。

比如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基本就算是直接竞品。

但,如果始终选择直接竞品进行研究,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局限”,在各种思路、想法上都越来越保守,难有创造性的想法出现。

2、核心用户群高度相同,暂时不提供我们的核心功能与服务,但可能通过后期升级很容易加上相关功能的产品

假如你的产品所对标的市场上存在这一类产品,一定要提前进行一些战略规划和设计以进行防守,否则很可能会遭遇对方的“暗度陈仓”。对于这类竞品的分析,往往也需要更多从市场格局、产品演化路径等维度来进行研究。

给这类竞品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像是早期的嘀嗒拼车和滴滴打车之间的关系一样。

通过研究这一类竞品,你可以对于自己产品的版本规划、迭代演化路径等形成更具体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对于用户的某些行为特征和喜好产生更深入的认知。

3、目标人群可能不太相同,但某些产品功能模块和服务流程比较相近的产品

对于这类产品在业务流程、交互细节等层面进行研究,往往会有助于在具体产品功能的设计上产生一些灵感,给你带来许多启发。

比如说上面提到的例子,一个美团外卖的产品经理,完全有可能通过对于“花点时间”这类产品的研究来实现对于自身配送流程和体验的提升。

4、目标人群有一定共性,产品提供的核心服务不太一样,但在特定场景下对于同一类用户需求和用户的使用时间形成挤占的产品。

比如说,当年的微博对于开心网这样的产品来说,差不多就是这个状态。

对于这一类竞品,进行比对研究时要重点抓准用户的需求、场景和深层次的使用动机,甚至还要再多找到几款满足用户的类似需求类似属性的产品进行比对,再来思考如何能在自己已有的产品形态中面向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5、核心目标用户是同一类人,但满足的需求不同,也不太会形成竞争关系的产品。

对于这类产品,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产品”和“运营”角度分析对方如何吸引用户,从中获得参考和借鉴。

例如某大学生职业培训机构通过研究某英语四六级培训机构的获客方式,发现他们一开始都会送新学员一套价值299元的超值礼包(里面包括4、6级资料,核心单词书籍,以及名师出版的最新学习书籍等),利用这种方式在大学生群体里打造出了良好口碑。于是某大学生培训机构迅速模仿,也设计出一个价值几百元的超值礼包,并取得了良好的获客效果。

以上,是关于竞品的选择。一般来说,如果是面向行业和产业格局层面的竞品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选择124来进行研究。如果是希望深度了解用户的竞品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选择145来进行研究。而如果是围绕着某些产品功能的改进和优化的竞品分析,建议可以选择135来进行研究。


问题3:明确目的,选择好竞品后,该如何收集资料与信息?

还是回到上面这张图——

基本上,这张图上的信息,就是我们在竞品分析的过程中最常需要去完成收集的信息了。

这里挑几个重要的来具体讲讲怎么收集——

1.行业现状、市场格局等

关于一个行业的行业报告、产业链等信息,往往在艾瑞咨询、易观、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地会有大量可下载可查找到的东西。比如下图,就是我在艾瑞找到的一个内容付费产业的报告。

2.产品的数据表现+版本迭代情况

版本迭代信息就不说了。产品的数据表现通常包括排名、用户规模、活跃用户规模、收入情况、用户评价等。下面提供几个我自己找到的数据信息来源——

1)产品版本迭代信息+实时应用商店排名、所获用户评论数等信息,可以在鸟哥ASO、App store,App annie等平台中查到;(下图为微信一周数据报告+用户对天猫APP的产品评论,来源:鸟哥ASO+App annie)

2)安卓平台的下载量可以在酷传查到;

3)APP的活跃用户数规模可以在易观、Questmoble查到,但可能需要付费;

4)收入情况等,一般只能依赖于对方在PR和接受采访时公开透露过的数据信息来获得。一般对于B轮以后的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过自己的用户规模、收入情况等信息,可通过百度等进行检索查到,比如搜索“美团外卖 用户规模”或者“美团外卖 用户增长”等;

3.产品的运营事件和运营信息

相对来说,一款产品的具体运营动作可能更难获取到一些。一般我们只能通过搜索+产品本身的微博、微信公号、知乎等渠道来进行信息搜集。一般对成熟一点的产品,大规模的运营事件都会单独进行报道和传播,但中早期的产品就不一定了。

另外还有个思路,就是先拉出一款产品的用户增长曲线,然后找到几个显著的增长点,再反过来去查,在这个点上,该产品是不是做过一些运营方面的动作。比如下面这张网易云音乐的下载量增长图上,我们就可以重点去看,云音乐到底在2.0、2.2、2.7这三个版本所对应的时间周期上,都做了些什么运营动作?

4.产品的业务逻辑和业务流程梳理

这两个就比较直接了,基本要依赖于你对于产品进行实际的体验和研究,然后梳理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逻辑”指的是:这个产品的服务运转过程中,一共涉及到几种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整个业务是如何运转的?

而“业务流程”则指的是:用户体验和使用一个产品的某项服务时,具体的流程到底是什么?分为哪些步骤和环节?

比如说,这是一个豆瓣APP的“业务逻辑图”:

而这是一个用户在美团外卖上下单点外卖的“业务流程”图:

其他需求场景、页面UI啥的,属于比较好理解的部分,上网一搜就都知道,就不花费篇幅细讲了


问题4:完成了信息收集,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在竞品间进行分析?

这里给大家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对比分析方向,直接看吧。

1、对比产品的数据表现,市场认可程度等

这里可以通过具体的下载量、用户量、市场份额等多种数据去分析我们产品和竞品在当前市场中分别的地位,和标杆产品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接下来,通过数据所展示的差距,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提高措施。比我们一段时间的下载量比竞品要低很多,我们应该研究下是产品本身问题,还是运营活动没做到位。通过调查,来指导下一步的具体活动。

2、对比产品的业务模式、业务逻辑之间的差异

这里就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业务逻辑图”来对于两款产品的业务运转方式和商业模式进行对比和研究,找到差异。

如果你觉得某款产品的业务模式有其独到之处,那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这样的业务模式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能力和前提,如果我们要学习,该做些什么?

3、研究产品基因对产品产生的影响

我们在分析产品时,很容易只在乎数据而忽视其背后的公司,但每个产品都是有其特殊基因的,而不同公司出来的产品肯定是不一样的。公司的资源、文化信念、具体团队,都会对产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QQ音乐刚推出时,市面上有很多同类型的音乐播放器,而QQ音乐背靠腾讯的优势资源,步步为营,在音乐版权的获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用户在选择一款音乐播放器时的标准其实也很简单,归纳起来就六个字:好找歌,能下载,而QQ音乐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4、对比产品结构和用户使用流程

这里需要我们将竞品的功能结构图和用户使用流程图画出来,这样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对竞品的功能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通过流程图的展示,我们可以对照我们和对方的功能安排,用户操作的方便程度,重要功能的展示情况等。

如果对方的用户引导和核心功能展示比我们更好,那我们可以考虑是都借鉴对方的产品结构设计,对自身产品进行优化。

5、对比特色功能和用户场景

特色功能是可以区别产品,并且可以拉开产品层次的地方。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用户场景来分析特色功能: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这些功能?这些功能满足了用户多少需求,对用户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比如说,下面是早期美团外卖与百度外卖在“餐厅展示排序”这个功能模块下的差异——百度外卖多了一个“距离最近”的排序维度,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百度外卖要加这个维度?用户点外卖,关心的本质问题是从下单到收餐的时间,那么“距离”会不会是影响“时间”的一个表象因素?

如果进一步思考完了,我们觉得这个功能是有价值的,那么就要进一步看对方产品的用户评价——用户喜不喜欢?我们可不可以模仿?如果模仿的话如何做?

6、对比产品的交互设计

基于产品功能的优先级,所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分析架构,再看具体的交互设计。

可以问几个问题:主要功能入口是否清晰明确?各入口间跳转是否会迷失?最重要的页面有没有直接展示?通过分析,看看竞品的在交互设计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更好等等。

举个例子:加入对方的产品的页面风格比我们更好看,更受用户欢迎,那我们可以基于自己产品的定位和基因,考虑是否可以借鉴。

7、对比双方的运营策略

产品发展每个阶段的运营策略和手段是不同,我们可以对产品之前不同阶段的运营策略及手段进行搜集和分析。同时,之后定期跟踪竞品的运营活动,了解其动态和发展,为我们产品的运营提供借鉴。

例如,同样是春节联欢晚会的红包活动,微信的抢红包当年就比支付宝的集五福效果更好,通过对其各自运营活动的研究,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具体在自己身上,通过我们和竞品各自运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学习对方比较好的活动。

8、对比产品的版本迭代和演化路径

通过梳理竞品发展的历程,找出其关键的时间节点、版本更新情况和当时的运营手段,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对方在某个时间段增长迅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借鉴),也能够对其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

所以,这里建议是把两个东西放在一张图上来进行对比——产品增长曲线和产品版本迭代路径。(如下图是豆瓣APP的产品增长曲线+产品迭代路径合一)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此前不那么懂互联网的实习生,在研究阅读了近百篇竞品分析报告后作出的一些总结,希望对你有一些参考。

因为个人能力所限,内容偏颇之处难免,还请大家多多提意见。

另外,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篇“罗列式”的竞品分析报告,和一篇“目的相对明确”的竞品分析报告真文,供大家进行学习,它们都出自于三节课的老学员(他们在完成这份报告时都只是大学生,但现在已经是大厂PM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三节课服务号中回复“竞品分析”,即可获取。


最后,送你一份学了就能用的干货,关注公众号三节课服务号,回复“3”即可免费获得。

里面有——

  • 一套完整可复用的结构化思维,能帮你提升逻辑能力,可用于沟通协作、写作和解决问题
  • 一套OKR思维,能帮你制定清晰的可执行可落地的目标
  • 小白也能学会的数据爬虫方法(各大网站均可爬)
  • ...

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是我司必学的。第三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还有更多惊喜在等你,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互联网人必学的12个Excel技巧、找工作的套路等等等!

最最后,这篇被N多人收藏的三节课超级合集,了解一下:)包括产品分析,热点事件分析以及各种产品运营干货!

三节课:产品分析?运营干货?这里全都有!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就点个赞呗,十分感谢!

来自知乎小哥哥的小心心
9#
办办学苑  4级常客 | 2018-9-22 10:57: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当你不知道该如何优化运营工作时,做竞品分析是最能指明你方向的事。没有之一

做竞品分析能让你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成长

作为运营,始终逃脱不了被竞品分析虐,还记得自己在写第一篇竞品分析时候的手忙脚乱吗?不知所措、迫于压力的你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份竞品分析报告。

你必须去了解市场、挖掘用户痛点、分析竞品,分析上下游关系、优化别人没做好的、解决他们没能帮用户解决的问题,不然,你用什么来抢占别人的业务空缺。
在创业公司很多时候没有人可以教你,你需要自己去摸索,今天办办学苑为运营人们简明扼要的梳理了一套竞品分析报告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为深陷竞品之坑的你排忧解难。

什么是竞品分析?

1、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结合到自身产品中,加以借鉴和创新

2、分析竞争对手的不足,引以为戒,避免自身的产品入坑,甚至更进一步进行优化,变废为宝;

3、回归到自身的产品,明确定位本质性的竞争力,简单的来说就是我的产品和竞品互相的本质优劣是什么,如何更好的扬长避短。

如何做竞品分析...?

确定竞品分析的目的

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说,竞品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来指导我们的平台/产品进行改进,我们需要通过竞品分析,了解市场行情竞品的战略以及功能等资料信息,或者了解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然后得出一些有用的分析结论和获得一些新的切入点,从而借鉴于平台/产品的研发和迭代,用来增强我们自身平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占领市场的目的。

筛选目标产品

在选择竞品数量方面,我建议不宜太多,如果是做全方面的竞品分析,那么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这样的竞品分析一次选择1-2个优质竞品即可;如果根据目的只是做某一个方面的功能或者设计的比较分析,那么可以多挑选几个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大家一般都说可以根据二八原则,密切关注20%比较突出的竞品即可。

常用分析方法

1、用户体验五要素法

战略层

(企业愿景、产品定位、需求把控、用户习惯、商业模式)

范围层

(主要功能、核心功能、次级功能、功能架构、业务流程设计)

结构层

(信息架构、常规功能、特色功能、实现情况、用户流程分析)

框架层

(操作情况、刷新、页面跳转、查询、交互框架、界面设计、导航设计、标签设计、细节点)

表现层

(视觉表现、布局、配色、排版)

2、Yes/No法

主要适用于功能层面,简单来说就是将功能点全盘罗列出,具有该功能点的产品A便标记为“Yes”,没有该功能点的B产品标记为“No”,通过比对可以清晰地了解功能点上产品间的异同。

3、评分法

这个方法在用户研究工作中常会用到,通常适用于定量研究的问卷调研中,即给出1-5分的区间,根据产品中的某一方面或某点进行打分。

4、分析描述法

指将不同产品特性以比较的形式描述出来。

5、SWOT分析法

针对所要分析的竞品,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和梳理。

6、Base+Solution分析法

Base:目标用户是什么?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通过什么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同其他产品相比,解决方案有什么差异化和卖点?如何推广营销?市场效果如何?

Solution:解决方案如何实现?还有多少空间?陌生用户进来如何使用?信息组织、交互如何?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否符合用户预期?配色、UI是否符合用户审美?用户会在哪里困惑?用户打开产品的频率如何?用户是否会向他人推荐产品?

7、Kano模型(卡诺模型)
(Kano模型)
8、四象限分析法

多在问题点罗列或安排下步计划时使用,可将自身产品的要素、特点、功能点、问题点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比分析划归为四个象限区域,如急需改进区、竞争优势区、次要改进区、继续保持区。

9、比较研究法

设定分析目标,将同类功能模块或外观细节编组作表,根据比较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10、不同维度下的比较方法

根据具体需求可选择就某一问题点来比较、某一功能点来比较、某一核心点(焦点)来比较等。

收集竞品资料

1.数据的引用
数据从何而来?包括百度指数西瓜数据清博指数新榜易观智库CNNIC新浪微博微信上市公司财报等都是比较主流的平台和渠道等等都可以作为数据来源。

2.对比时有截图作参照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整份报告保证清晰可读重点凸显结论突出

3.必要时可加任务或案例

如果引入一个贴切的典型案例或一个模拟的任务会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更便于说明。另外,在这里也可以适当的引入真实的用户评论,如:

  • 他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和竞品都有的功能,他们是如何比较这个功能的;
  • 我们没有的功能但是竞品却有的功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用户会不会因为这个功能而选择用竞品而不是我们;
  • 我们有的功能但是竞品没有的功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这个功能能不能帮助我们从竞品那里抢夺用户。

收集信息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说:

1、知乎、应用软件社区、产品行业网站、咨询公司的一些相关报告,行业内的一些红人或者牛人的博客以及自媒体,还可以是竞品的官方微信、微博的评论等等;

2、从公司同事了解一些关于我们产品和竞品的评论信息,与我们产品的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我们以及竞品的评价,与朋友家人也可以进行相关讨论;

3、还有一点,别忘了自己要经常关注并熟悉竞品,还可以咨询对方的客服,把自己的感想和评论也要记录下来。同时,潜入敌营,通过微博等等方式勾搭上竞品的员工,了解他们的想法。有些竞品可能还会有一些社区或者论坛甚至是微信群或者QQ群,在社区论坛微群里面你也可以收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输出竞品报告

竞品分析报告结构(结构并不固定,供参考):

1. 体验环境

2. 市场状况(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占有率分布)

3. 行业分析(历史变化、发展趋势)

4. 需求分析(扮演用户、选择研究对象)

5. 确定竞品(产品咨询收集、选择服务/目标用户相同或类似的产品)

6. 竞品对比(多种分析方法)

7. 商业模式异同

8. 业务/产品模式异同

9. 运营及推广策略

10. 归纳和结论

竞品分析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不同职位做竞品分析的目的,角度和方法都是不相同的,分析者切记: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对产品进行重点分析,合理的制定竞品分析的计划,如灵活的选择分析维度、分析关键点和分析方式方法,要做不盲目的竞品分析。

最后,一张思维导图让你明白如何做竞品分析

(以上是今天文章内容的脑图,记得先收藏哟)

................................

没完,

如果你想知道头条的推荐机制,耗时三天整理的回答:

办办学苑:如何提高今日头条推荐量,快速打造100W+阅读的爆文?

如果你想转行新媒体运营:

办办学苑:跳槽转行做运营,需要准备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运营高手在用哪些工具:

办办学苑:新媒体运营高手都在用的工具,你知道几个?


我的主页:办办学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