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20年后农业发展必火?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日天日地日昊昊   2018-9-21 00:56   1491301   10
看了这个问题中国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方向,行业趋势该如何? - 互联网
不少人说了农业,这是为什么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人造海  2级吧友 | 2018-9-21 00:56:33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给结论吧,二十年后农业却确实会火,但与大多数人没有啥关系。


(加上一点说明,因为老有人骂我,说我怎么这么坏,出主意坑农民。这锅我拒绝。置顶说明几句:


1.这个回答只是一个观察,而不是不是我的主意和立场,对于农业大趋势而言,我持什么观点和立场没有任何用处,我只是把现在各方综合力量(主要是ZF和市场)的潜在逻辑展现出来,算是对这种逻辑的一种模拟,就是说,那些掌握资源的人和力量是怎么想,打算怎么干的,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就是不要被忽悠,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


2.那些跟你讲情怀,跟你讲农村农业大有可为的,未必有什么好心思,有可能是忽悠人入场进坑,好言难听,仔细分辨。


3.我是农村出身,家人还有很多在农村,当然希望农村好,但我们的希望是否有用,得看能否找到机构性的行动机会,而不是光靠热情,明白市场和ZF的套路,明白资本下乡的逻辑,才不至于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就像很多集资诈骗一样,劝人别入坑的反而会被埋怨当了财路,漂亮话背后往往跟着套路。


4.从我个人立场来说,我是不愿意看到这种逻辑真的成长为现实的,因为我也看到了这种逻辑展开之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弊端,但现实的发展好像真的一步步走向这个方向,很无奈。你看白一个事情,并不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去参与其中,或是改变什么,或是获取好处。当然,越多的人明白越好,或许有集体行动加以影响或改变的机会,这需要特定的组织技艺支持,但一般而言,掌握了组织优势之后,又或许是另一种心态了,比如说,欺负别人,这就是多元博弈的复杂性,好的意愿不意味着就有好的结果,需要看时势!


5.如果愿意听真话的话,对于缺乏足够资源又对从事农业有玫瑰色想象的朋友,我基本的建议是劝退;对于农民工朋友的建议则是,多年积蓄买的房子不要在小地方、县城,最好去省会、中心城市,哪怕现在苦一点。还有就是下一代教育很重要,不要被知识无用论忽悠,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读书看起来没有实打实的好处了,但基于知识垄断的等级封闭结构正在形成,尽管农村孩子读书未必有好的出路,但要是不重视教育,就更没机会了。)


说理由:


1.迹象:原来广西、云南这些地区搞走私,毒品、木材是大头,因为利润高,这几年的一个迹象,是大宗农产品走私兴起,东南亚的大米、蔗糖、橡胶、肉牛,都成了很有搞头的货品,量多利足,说明什么?中国与东南亚的农业成本已经拉开距离了,小规模农业的高额成本不但面对美帝是鱼腩,面对东南亚也不具有优势。

其实东亚工业化地区都有这个问题,农业产出和工业产出相比收益过低,但本土农业和农民又必须保护,结果就是政府依靠政策壁垒和补贴来保护农业和农民,代价就是,大家一起承担本土产品的高价格,如韩国的肉日本的瓜。但是,中国与日韩相比,农民太多,农业规模大效率低,保农民、保农业的成本巨大,难以持续。

2、选择:保农业不保农民、农村部分兜底、部分放弃。

3、条件:这些年的一个重大趋势,就是中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这是千年未有之变。越来越多出身农村的年轻人,其实已经不是农民了,不具备农业技能,也没有从事农业的意愿,因为小农生产的收益实在太低,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当老一辈农民老去之后,新一代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农业生产和经营者,需要相当的技术、资本和组织资源,是规模化经营的展开。

4、执行:农业必须保,因为中国如此大的农产品需求量,如果出现较大的粮食缺口,必然是国际金融炒作、粮食危机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绝不是有钱就能买粮食的,是战略安全问题。

农业怎么保?小农、家户式农业经营,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基本已经没有前途,农业需要提高效率,技术和资本的投入规模超过了普通农户的能力范围。为此,必须靠发展农业来保农业。

先期一个前提,就是必需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什么成本?地租成本!基于土地承包权的地租。这些年,其实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转化为农民工,过去是很多土地撂荒,这些年,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交给大户。但是,集中经营每年要给各种小块土地的承包权人-农户交不少地租,虽然每户看起来不多,但由于土地权益碎片化分布,人数实在太多,大户也吃不住。另一面,则是农业经营的资金成本太高,贷不到款。

要解决这一问题,估计政府所能做的,就是把“无效”农民挤出去,所谓无效农民,就是虽然有农村身份和土地承包权,但却不从事农业,尤其是农民工群体。

具体做法,就是加速农民工的市民化,鼓励农民工进城,尤其是中心镇,县城,鼓励他们买房置业定居,然后在户口方面也放松。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怎么切断进城人员与农村承包地的关系---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给你土地是让你种地的,既然不种地了,那就把地吐出来吧,交给那些能更好利用它们的人--新的农业经营群体--大户、公司、合作社等等。因此,现在准备搞的确权,可不是说要保障农民及其后代可以享受土地收益,而是为了承包权转让和集中作准备,

然后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和推动农业金融创新。

中化收购先正达可以说是一个重大信号,以及CCTV2最近几个月连续推出的对新型农业企业的系列报道。

关于农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也会陆续推出,记住,是农业,不是农村和农民,以后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就集中为农业了。

未来就是,大型农业企业、科技农业央企+央行一起来种地,这也是在金融危机全球化背景下,对抗美联储+大农场种地模式的不多可行选择了…

大势如此,有人会顺此种大势而享受红利,也有人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看客,因为没资本参与……

-------------------分割线-----------------


补充一下


1、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只是在观察政府下一步的可能思路,旁观而已,也不是主张什么,因为个人主张其实没什么用,政府的行为则是被市场化的力量在推动…

2、有朋友提到了经济危机后失地农民或农民工上街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温铁军先生在他的《八次危机》里面指出过,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农村其实还起到了工业化周期性危机减震器的作用,比如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危机后可以回到农村,降低城市压力,避免传统流民危机,这的确是的,过去确实有一段时间内是这样子,前三十年的招工过快导致的返退问题、甚至是城市知青下乡问题,都可以说是农村帮助消化城市就业不足的表现,改开三十年中的农民工城市和家乡两头流动就更明显。

问题在于,如果朝向未来,这种农村消化部分危机的减震器作用是否还能延续?

个人看法是,不太可能了。理由是:

在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取代老一辈农民工的背景下,在城市就业不畅的情形下大规模返乡避险不太现实了。新生代农民工,和父辈相比,其生活方式、取向、观念、消费方式都已经城市化了。老一辈农民工,可以在高度压缩消费的情形下,省下工资寄回农村,他们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也在。而在全面货币化、市场化、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是没有城市户口而已,他们需要买房买车等大额消费与日常生活需求,与城市人是一样的,这样的生活需要持续的现金收入来支撑。回乡回不去,为啥?家乡、农村的“穷”,不是过吃不饱穿不暖式的绝对贫困,而是缺乏稳定现金收入、缺乏公共服务、缺乏日常娱乐式的穷,现在很多农村地区吃的甚至比城市好,还安全,但问题是,农村生活现在普遍也需要钱了、需要货币,单是一年的人情往来都不是几亩地的农业收入能扛得住的,更不要说其他大额花销。

回农村回老家,反而成为那些在城市取得了一定资源的“能人”才能做的选择---带着资源回乡,有人回乡圈地,有人回乡按自己的情怀玩耍,都是很费钱的。一般人回家了就会发现找不到挣钱的事,也呆不住。

3、过去,很多学者认为一个最好的发展农村的选择是农民离土不离乡,普遍发展乡镇企业,推动一种不集中的工业化模式。

这种想法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在与国际市场有效的、有选择的隔离的背景下才可行。

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驱动下,工业化会有一种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倾向,比如中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工业企业交通成本、市场条件往往都不具竞争力。

而为了与国际市场有效隔离,就需要强有力的国家,这又要求有独立的国防工业、重工业,必然挤占民用工业的资源,这其实就是前三十年的发展逻辑。当然,前三十年也通过推动队社企业、五小工业下县,三线建设等等,以行政性力量推动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一些工业基础。

而改开三十年中,发展自队社企业、小集体企业基础上的乡镇企业,红火了没几年,就被沿海地区与海外需求对接的外贸加工业体系所取代。

所以,这种想法从来没有成为现实,未来二十年,也不太可能有机会。

-----------再次修改--------

感谢大家耐心阅读了我的回答,我只是对存在的趋势进行了一些描述,至于很多人提到的挤出之后的农民如果遇到经济危机怎么办的问题,我不是决策者,没有充分的信息和调研支持,出不了主意。我只是想强调,过去的老办法不灵了,新办法怎么解,不清楚。
知道什么不行并不意味着知道什么行,这是两回事,而且,知道什么行,顶多是可能性,真正做出来需要实践者的探索,或者说,大规模试错。


1.新一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关于这一轮经济周期的下行通道已经持续几年了,到目前为止,大规模的失业浪潮还没有出现,或者说,到目前为止,轮替性的失业小浪潮,一方面被一些行业的发展所稀释,比如新兴的城市服务业如快递、送餐,出国务工经商(这一规模已经不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工业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红利已经可以养得起隐性人口,比如一个中年父亲打工的收入就能让他不愿工作的儿子晃荡啃老,这并不少见。

但是未来出现大规模失业浪潮的可能性依然很高,一方面,是沿海地区制造业外移和已经开启的机器换人浪潮,另一方面,是农村也开始普遍出现劳动力的机器替代(如被很多人吐槽的cctv10的《我爱发明》节目反映了农村的人力替代大趋势,各种机器五花八门,很多已经很靠谱),农业能消化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这可能就导致农民工留不下城市和回不去农村的双重困境。这可能是个非常大的坎。


2.关于农业的上下游链条的机会问题。

现在城市周边地区兴起的体验式农业项目很火热,很多城郊农户发了财,但一方面,城郊农户是少数,另一方面,这种体验式农业项目估计也会走向合作社化、公司化经营。

想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面向城市高端市场的想法,也面临高成本问题,农业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投入少,除了地租、人工、种子、维护之外,另外一个难题是农产品物流成本非常高,尤其是鲜活农产品,水果海鲜这些,有的还需要冷链配送,普通人根本扛不住,而一旦依赖别人的物流体系和零售体系,基本上就是帮别人打工了,没有定价权。按目前阿里对中间商环节的挤出趋势,以后不少人可能就是为马云种地了。


——————————

感谢大家支持!很多朋友问一些具体的农业投资方向,说老实话,这个我真说不准,我缺乏具体的农业经营经验,没法给实际建议。只能说一下我通过观察政府行为和市场逻辑之后一些比较粗的理解:

未来的中国农业,很有可能像欧美一样,是“补贴农业”,其实现在就存在大量补贴,但看起来还比较分散,以后补贴可能更加集中化,支持大户、大公司、合作社。

补贴农业背后其实是农业从属于工业化和金融化的大趋势,农业经营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可能要来源于补贴。因此,如果有心从事农业的朋友,可能需要尽量争取补贴。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这两年玉米补贴政策调整后,种玉米的农户们、玉米相关行业其实没什么利润了,这就是现实。

补贴农业其实有着很高的信息壁垒、政策壁垒,因此以后从事农业可能需要加强政府行为逻辑的观察,把握补贴倾向,一方面要把握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一方面要了解地方执行体系的行动逻辑和利益结构。

而且,是“积极争取补贴”而不是“骗补”,骗补看起来划算其实到处是坑,因为这样高度依赖掌握补贴分配权力的官员,容易被他们支配,费力不讨好还可能背锅。“积极争取补贴”需要自身农业生产的硬实力支撑,与执行官员可以形成相对平衡的互助关系,他也需要你而不仅仅是你需要他,这样才能更为持久。因此以后从事农业,专业化是大方向,靠情怀不靠谱,靠市场感觉也不够应付了。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3#
清杨  4级常客 | 2018-9-21 00:56:34 发帖IP地址来自

更新回答评论区的个别的疑问

河滩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并非集体所有,走的正常的发包程序,河堤因为挖河疏浚河道已经荒芜了好几年了而且到处是土堆。并不是村民的大田地。而且是先询问本村的村民愿意包吗,如果本村村民有意愿承包的本村优先,他们没一人愿意包才承包给我们,光河堤的平整就花费了四个多月。这是刚整理平有点样子的时候拍的


分割线这是原回答

父亲50多岁回老家承包了50多亩河堤,和政府各个合同合规合法。邻村有眼红的,一次次找茬,最后发展到讹诈。讹诈成功一次以后,变本加厉,煽动十来人一下午把二十多亩地瓜苗全部给砍了……


这就是农村目前的现状,人多就是理,谁有钱谁活该倒霉。


知乎的小清新们,别对农村农业报那么大幻想,这是法外之地

https://www.zhihu.com/video/992894940053139456



4#
凛冬烈焰  3级会员 | 2018-9-21 00:56: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原因有两个:
1、农民进城,城镇化加快;
2、土地流转。

有人问,为什么中国的农民那么穷?农村的基础设施那么差?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农民生活非常富足?是因为我们国家人太多。本来土地的产量在短时间内是没办法无限增长的(长期来看随着科技进步,新的耕作方式采用,土地单产可以有提高,但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相反,农业产量的提高依赖于工业化所提供的农药,化肥,机械等工业产品。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有一个颠覆我们印象的事实就是,精耕细作的亩产是可以比机械化生产高的。但对比起来,机械化生产是一个农户管理一大批土地,而精耕细作是很多农户同时在管理这些土地,相比较起来农民的收入自然有差别(被分摊了)。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一些农产品便宜?成本低。为什么成本低?相差的那一部分就是人力成本。
回到现状。农民的收入低了,持续改进农业技术,改善农业设施,以及在技术上抵御风险(如旱灾)的资本、能力就不足,这对于农业现代化是个阻碍。也限制了与农业相关的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推行城镇化。因为工业部门要比农业部门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要想让中国的农民过上好的生活,首先就必须让他们中的相当一大部分离开土地,进入城镇的工业部门就业。理论上来说农民进城的好处有:1、进入工业部门就业,成为城市居民,提高收入,享受城市更好的基础设施(农民工的来历);2、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城镇化需要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后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是可以拉动经济,创造就业的);3、腾出的土地流转后可以产生一批所谓“种田大户”,通过把土地集中起来给少数人耕作,他们能够积累到更多的资本,因此提升种植技术的意愿和能力都比起精耕细作有提高,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和产量的提高。
所以说为什么农业科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有所为。土地流转如果得以实现,农民大量进城成为城镇居民,剩下的土地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需要什么?种子化肥农药水利机械都只是最基本的。往上再进一步发展,诸如自动化温室(对温室内的作物环境精确、自动调节,欧洲已经在搞了)、转基因作物等等新技术都可以迎来春天。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另外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带来的变化也不可估量。并且,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更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扩大,这些都是对农业的利好消息。
5#
张名镇  1级新秀 | 2018-9-21 00:56: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四更植物组织培养,原原种各种机械。



三更2018年7月内蒙一千亩马铃薯,喷灌圈,打药机,约翰迪尔拖拉机。



日常的更新2018年

我是内农大毕业的,包了40亩地,今年或许会扩大,行胜于言。希望在大潮中分一杯羹

………………分割线…………
2017,8,16,70亩地,30亩大棚,设备齐全,半机械化。


6#
风大 可稍息否  3级会员 | 2018-9-21 00:56: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农业的火就像房地产,你知道他会火,但是你没资格参与。

很多行业都是有门槛的,迈不过去门槛,那就没有参与资格。

那么农村的门槛是什么呢?

对于一般人来说,农村的门槛大约是农村户口、农村社会关系。其实,想到这些、并被这些阻挡住的,远远没有接触到门槛。

因为农村户口和农村社会关系都不是参与农村开发分蛋糕的门槛。

真正的门槛是有人有钱。

有人有钱,那就会富在深山有远亲,有没有农村户口,都不会妨碍投资农村;没有农村社会关系,也可以强行接受农村原有的社会组织关系,让原有的村霸变成自己的打手。

所以凡是觉得这两个是门槛的,连门槛都没看见。

其实门槛到底有多高,只要看一看要搞农村投资的人是怎么做的就可以了。

有人会问,他们会给我们看吗?

会。

不但会,而且他们已经给我们看了,只是我们很多人看到以后,不知道那是什么。

关注新闻的人都会注意到,现在全国都在进行农村资产核资工作。农村资产核资,就是农村开发工作的基础工作。这个基础工作对农村资产的研判,就是农村投资者对农村开发工作的基本金融单位的研判。那么这个基础金融单位是什么呢?

先看看新闻,建立点直观的感受吧:

农村资产迎来“共享”时代(图) 中国农业网 2018年06月22日
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分好怎么管好 中国农村网 2017年03月23日
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铜川市人民政府网 2018年06月28日
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常德农经网 2018年07月13日
清产核资摸清村集体“家底” 惠州日报 2018年07月11日
东港市举办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培训班 吾谷网 2018年06月29日
坐石乡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清产核资培训会 娄底新闻网 2018年06月27日
三明宁化:10月底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海峡都市报 2018年06月26日
滨湖镇召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暨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 中国滕州网 2018年06月16日
贺兰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查 人民网宁夏站 2018年06月06日
江苏省将依法管理农村集体资产 东方网 2018年06月04日
农村产权改革时间过半 摸清家底这场硬仗已进入深水区 同花顺金融服务网 2018年06月22日
青神县召开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座谈会 四川新闻网眉山频道 2018年05月21日
王哥庄街道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会议 山东新闻网 2018年05月22日
郑州市集中收听收看全省三夏生产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两区... 郑州市人民政府门户 2018年05月14日
今年唐山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 环渤海新闻网 2018年05月22日 08:27
全市“三夏”生产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两区”划定工作... 中国·淮阳 2018年05月21日
北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激活“沉睡”资产 安徽商报 2018年06月16日
8月底前完成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惠州日报 2018年06月19日 08:44
西藏自治区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清产核资推进工作会 坚参... 新浪新闻 2018年06月27日
威海市举办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暨清产核资培训班 齐鲁法制网 2018年06月07日
镇江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清产核资工作推进会召开 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 2018年06月15日

新闻很多,涉及到全国各省市区。不论富裕、贫穷,不论中心、边远,都在搞农村资产核资。但是工作的对象是谁呢?村集体。

为什么是村集体呢?一方面,村集体是行政力量可以管控的最低层级,另一方面,只有村集体一级的资产,才具备进行规模化开发榨取价值的意义。

就好像最近几年很热门的“棚改”。棚改真正赚钱的开发商,拿地的时候一般都是以村、社区为基础的。有些小开发商会占那么一两块小地皮搞一点小楼盘,但是这种小虾米不过就是吃点渣渣,而且经常会被搞死。主要的一般就是奔着一个街区半个街区去搞。

门槛很高。进去了就是钱。但是一般人进不去门槛。什么人才能过得了门槛呢?以前有个案子,听人说的,说是有人手里没有钱,但是有权,知道有个生意来钱,于是就找银行,批了一笔钱,投资了过去,赚到了第一桶金,然后还了钱。创业者都很关注如何赚到第一桶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步。开车的人也都知道启动的时候你得轰一脚油门,虽然这一脚油门够你开一里地的,但是你就得轰这一脚,不然车不走。有些运气很差的司机,可能刚轰一脚油门,就到下一个路口了,还得停下车等机会,等绿灯的机会到了,再轰一次油门。那种一公里三个路口的情况很多司机都会吐槽,但是吐槽也得轰油门。而对于没油的司机来说,这几脚油门可能他就开不到家了,就得中间找加油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找融资。

没有第一脚油,就开不了车。

这就是门槛。就好像什么阈值/阀值的,门槛决定了你能不能做这个生意。

农村经营的最大特点就是金融密度偏低的问题。在城市里,十个平方的门店,一百个平方的门店,三百个平方的门店,五百个平方的门店,对一般人来说就是个大生意了。那种上千上万平的买卖,想都不敢想。到了农村,一百个平方的土地你打算种什么?金子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是将土地上的农民消灭掉,于是英国有羊吃人,美国有印第安战争,最后强行地广人稀,于是金融密度低的问题就通过经营面积大的方式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式是将土地上的农民集中起来,一部分继续进行农业经营,一部分转型去做工业。新中国建立后一度掀起了社队企业高潮,就是因为集体化将大力浪劳动力解放出来,农村闲置劳动力过多,一旦政策开了口子允许农村搞工业,社队企业就爆发式发展。由于发展过猛,一度被迫进行限制。解除限制以后还是抑制不住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原本已经走到了农村就地工业化的前夜。当时唯一的问题是我国的工业底子太薄(国民政府时代,晚清留下的汉冶萍钢铁公司都被卖给日本做原料出口了,全国钢铁产量远低于清末,以至于出现了抗战如果再晚打几年、我国就有可能彻底失去抗战能力的奇观),刚刚建国一二十年,工业水平太低。发展到最后,很多村集体已经开始尝试农业机械化,渴求动力的农村纷纷购置了拖拉机。但是随着旧体制的终结,金融密度低的问题又回来了。于是私人家庭无力使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拖拉机变成了集体打机井的动力源,机械化进程推迟了三十多年。

现在农村普遍在组织合作社。很多地方的合作社,事实上是购买、租赁农民土地进行农场化生产的农业企业。

中国农业重新走上了经营面积大的生产方式。

在信息革命时代,补蒸汽革命的课。

那么在这个补课过程中,一般人能怎么参与呢?

一般人的参与方式,就是退出。比如说,某人有一亩三分地,他应该怎么经营呢?他应该不再经营,而是交给合作社去经营,自己只拿几百块上千块的租金。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唯一的经营方式,就是退出经营。

最高赞答案 @人造海 说:

先给结论吧,二十年后农业却确实会火,但与大多数人没有啥关系。

这个结论在参与关系上的判断是对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行业大约会很火,只是和你没啥关系。

有人不服,说我想参与经营。那就看你有什么本钱。假设现在有一个合作社,他们租赁了一百户人家的耕地,就算有一百二十亩吧,你在里面有一亩多点,百分之一(评论区说吓着你很多合作社都是一两千亩了)。现在你的本钱是百分之一的耕地,你的可以调动资源是一亩多地的租金,几千块吧。你的对手呢?每周流水三五万,每月到手好几万。甚至有一些大家伙,每周流水十几万、几十万(这不算多,路边烧烤摊生意好点的一个月进账就是几十万很正常)。你拿着你那几千块钱闹,你要多少钱,开个口。对于他们来说,要不是顾忌到开了口子不好收场,十万以内他们都会考虑给你。你还能闹什么?你要是再闹,那十万就不给你了,只出五万,买你条腿,你还闹吗?这种事在城市里争夺地盘的时候多得是,到村里就没有了?到村里只会更严重。因为在城市里还要顾忌到你是不是有什么社会关系,在村里,你的关系不就是村长吗?村长在这些事情里不拿钱吗?村长跟谁一伙的?手里有多少兵,就打多少仗。你手里没兵,凭什么不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门槛都过不去。自己做不了资本家,也无法左右资本家的经营。只有一种村子好过一点,就是顶住不开。问题是有什么用呢?别人是大农场,产量高品质高出货量大经营稳定,到时候散户那里连上门收粮食的人都没了,你们还怎么顶?甚至发展到去散户那里收粮食的人都越来越少,以至于形成垄断,爱卖不卖,还怎么坚持?

农村将来大约真的会很火,但是大约真的跟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

城市棚改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那么多人们都只能当韭菜,谁变成卖韭菜的了?到了农村,难道事情就变了吗?

面对这样的“农村棚改”,有一个答主在另外一个问题下面说:

啧啧,有新的库存自然有新的受众。
2018到2020年是棚改攻艰战,预计2021年开始逐步推动农民入城攻艰战。
你说一把老骨头,乡土难离不想来?
新农合变成新新农合,专门给新入城的原新农合群众,你不进城就不能享受。看不了病急死你。
取缔不合法幼儿园,人数过少小学,抽调乡村教师进城,你不进城孙子重孙子没学上。上不了学急死你。
宅基地征收,货币补偿只给价值10%,选择进城买房给你另加25%。白花花的钱你不要急死你。
农村还有巨大的能量可以释放,可以产生巨量的GDP。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咬紧牙关,别害怕,历史进程走到这,就好比黄河改道,会淹死一批,但要相信改道之后留下的又是一片沃土。
想法设法不要淹到我头上,可没头绪,又急又气,丧极了。

作者:我真是小旭
链接:zhihu.com/question/26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法设法不要淹到我头上,可没头绪,又急又气,丧极了

20年后必火,这很好,可我们是点火的柴,还是火上的锅,还是等吃饭的老饕呢?

7#
冬月  3级会员 | 2018-9-21 00:56: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其实说的没大错,因为在中国赚钱,你要了解中国社会的逻辑。中国政府是一个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也就是说它会很热衷于干涉经济。在中国赚钱一定要考虑到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比如现在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就和政府之前的四万亿计划密不可分。金融投资市场的火爆,也和之前中国政府宣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有关。那么回到农业这个问题来说,不说经济规律,咱们谈一个很浅显的事情。政府在将来会不会插手农业?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相信大家还是知道,虽然中国生育率在不断下降,但是中国人口始终占据全世界人口的1/5,所以粮食需求量是很大的。而现在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像美国那样采取农业高机械化生产,同时农民进城,农村老龄化。农业产量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甚至可能缩小。(关于粮食不能自给的论据:2004年以后,中国粮食净进口量快速增长,并长期为粮食净进口国。此后,中国粮食净进口数量几乎一年一个台阶,于2012年突破7000万吨,直逼8000万吨大关。来自国家统计局关于粮食供求和十三五计划的报告)


而面对这种问题,我们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进口大量的粮食来满足人口需求,另一种是发展自己的第一产业,尽量用自身的生产力满足粮食缺口。你觉得把中国梦,大国梦设为指导思想,正在和美国争霸的中国现政府会选择哪种呢?看十三五规划我觉得中国选择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如果选择第二种那就必然要扶持农业生产。在中国,如果政府愿意扶持某个产业,那个产业会如何发展我想大家应该都会知道。


此处论据来源于十三五规划中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第二条,一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严格审批农地转用,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加大补充耕地投入,保障粮食自给能力。二要加强水资源有效利用。严格执行用水配额管理制度,在流域区域用水上加强管控;同时实行分阶段分区域有偿用水制度,利用价格杠杆对水资源配置进行调节。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政府投资,多方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四要加快粮食主产区建设。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加快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开发后备产区。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产业链配套水平,提高粮食产业的经济利润水平。五要强化生产资料供给。通过补贴降低农资价格,加强质量和价格监管,提高生产资料的技术含量,保证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农用生产资料供给。六要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农业灾害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大科研力度,培育耐寒、耐旱、耐涝、耐虫等特性的粮种,提高抗灾能力。

所以综上所述,对农业的未来我是很看好的。最后夹杂点私货,大家看看政治风向和舆论风向,中国政府想和美国对抗争霸的风向已经非常明显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会有哪些短板呢?

我了解的大概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粮食问题,如果想成为超级大国就会对粮食问题非常看重。(论据:美国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占全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10%)。另一方面是能源问题,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也非常严重,一个希冀于和美国对抗的国家,怎么可能愿意把自己的能源军事命脉交与其他人之手?(中国石油依赖严重的论据:2015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全年进口规模接近3.4亿吨,较十年前增长近1.5倍。)

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发展新能源,比如可燃冰(因为中国可燃冰储量丰富,成功开发可以改变对石油的依赖)。第二个方法就是控制稳定的石油进口渠道,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中东加拿大和本土,对于中国来说可以争取的地方有俄罗斯和中亚中东等国。这两种举措,前者的措施就是各种新能源发展政策,后者就是一带一路,拉动的产业会是新能源和国际贸易。同时国际贸易也是释放国内过剩产能的方式,毕竟内需不好拉动就只能经济殖民对外释放产能。
8#
蔺且  5级知名 | 2018-9-21 00:56:39 发帖IP地址来自

建国以来,中国前后经历过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从地主手里分给了农民。第二次,又从家庭里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体里面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分给了农民。这就是现行的小岗村模式,家庭联产承包制。

小岗模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因为这个模式,是小农经济,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三农问题,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现代化,但是农业却仍处于前现代化的水平。正是因为农业的塌陷,才导致了三农问题。而不是三农问题,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

现在,农村土地已经开始出现了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农业。这是生产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尝试。现在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更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作者:白云先生

链接: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趋势 - 至道学宫

来源:至道学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
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侯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侯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的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
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也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核大战意义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部环境。至于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本质上,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
2、海权的没落与陆权的崛起
在美洲大陆上,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两边都是大洋,纵使有强敌,也很难进犯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可以通过超级海军,控制两个大洋,一手北约,一手亚太,来控制全世界。过去的几十年,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秩序,便是以美国所主导的海权时代。
海权的象征,便是航空母舰战斗群。航母的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方圆1000海里,像一个移动的黑洞一样巡弋在大洋上,常规的武器,很难靠近它,更不要说攻击并摧毁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敌只有两个,一个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个是陆地。因为航空母舰无法在陆地上航行,舰载机对敌对大国的岸基空军作战,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所以,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是它的地缘劣势。一个整合连接起来的欧亚非大陆,面积,纵深,人口,资源,经济总量,市场规模,都对美洲大陆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就会把美洲大陆变成岛屿。整合起来的欧亚非大陆,则象征着陆权力量的崛起。而陆权的崛起,则会把曾经兴盛的海权,挤压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陆权兴,则海权废,这是必然的。
随着两场反恐战争,08年金融海啸,伊斯兰文明和俄罗斯对美国的反挤压,美国的全球统治能力,越来越力不从心。到了利比亚、叙利亚战争期间,作为地球实际统治者的美国,甚至连个面都不露了。石油,美元,航母,这是美国实行全球统治的三大法宝。
中东局势越来越复杂,对于美国而言,已经快要不能掌控。不能掌控中东,则就无法掌控石油。而美元呢,则因为之前的量化宽松,极大的透支了美国的主权信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份额渐渐的从历史峰值的70%以上,向50%的方向下滑。如果石油和美元失控,那么单纯靠航母,根本无法实行全球统治。航母威慑小国有用,对大国并没有什么决定大局的价值。霸权在衰落,作为霸权之剑的海权,也随之衰落,这就是正在形成的趋势。
另一边,则是一番正在上升的新趋势,新的秩序也正在悄然到来。所谓此消彼长,地球这个大舞台,从来就不容许存在权力和秩序的真空。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必然的要进一步。
随着美国海权力量的没落,那么一支新兴的陆权力量,正在寻求将欧亚非三块大陆整合并连接在一起。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它却更符合欧亚非三块大陆人民的利益。人心背向,不可阻挡。
3、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可控
中国经济,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诅咒着会崩溃。被口头诅咒了几十年,不仅没有崩溃,还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一直都觉得奇怪,这些人是出于什么心态,老诅咒着渴盼着自己的国家经济崩溃。好像国家经济崩溃了,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一样。
好比一个坐船的人,老念叨着快沉船啊沉船,好像船沉了,只淹死别人,不会淹死他。
墙倒了,只砸死别人,不会砸死他。友邦的船,可并没有多余的船票卖给自作多情的精神外国人。友邦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的船上不拉只会抱怨诅咒却没钱买船票的人。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是人各有志的事。上面两段,并不是要争价值观上的政治正确或者不正确。而是想说,经济分析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不可以有心理主义倾向,而是要客观,要超脱。唯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洞察力,找出经济现象的问题症结和本质。而抱怨,愤懑,情绪,诅咒,对经济分析的价值是零。甚至可能是负价值,因为基于心理主义出发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很可能全是错误的,那么根据错误的判断出发,又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错误的决策,必然的会招致损失。
中国经济,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和风险出现。历史上,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也没有什么模板和历史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很多现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经济学模型,甚至连解释都无法解释。这导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学者们认为,不是模型错了,而是中国经济错了;不是理论错了,而是现实错了。如同拿着张图去找马,发现现实中的马和图里的马不一样,就宣布现实中的马不是马。按图索骥,也是经济分析的大忌。如果模型解释不了现实,那显然是模型错了,理论错了。在经济分析领域,教条主义也是没有前途的。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客观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于,上一个周期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增长点还没有找到和发挥引擎支柱作用。解决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就要排洪排涝,自然导致流动性枯竭,于是增长失速。经济转型关键期,结构要调整就要疏浚阻碍新经济的旧的生产关系,那就要深化改革。从上一个周期,如何平稳的过渡切换到下一个景气周期,是V型过渡,还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这都是摆在当前的问题。是问题,也更是风险。
如果是V型过渡,那么就是大破大立,一些激进的政策出台,把之前的旧模式都打的稀巴烂,剧烈的阵痛过后,然后再重生。短期内,即可过渡切换到新模式。相信,这不符合稳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针。因为这个选项,是风险失控的选项。既然要稳健,那么风险控制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未来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V型过渡。睡一觉,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这样的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U型呢,那么就会是一个中等周期的调整。7%左右的低速增长,会持续好几年的时间。风险会控制的更稳健。新常态,并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经济,而是指两个景气周期之间的调整期过渡期。解决遗留问题,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如何实现呢,唯有通过改革。
如果是L型,则说明,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的环境,都遇到了更复杂的难题。那么这个调整周期就会加长。在改革的政策举措上,也会更加的深耕细作。深度上,也会更深。
无论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的风险,可能性都很小。因为激进高风险的V型过渡选项,已经被排除。
最大的洪涝,已经安全过境。所以,后面,不会再有更大的洪涝出现,中国经济的崩溃风险,可以认为,已经被排除。排除了三战的外部风险,排除了经济从内部崩溃的风险,并已经确立了高远的新的战略决心和使命,满足了这三点前提,那么才有资格有条件谈后面的经济转型和新的经济战略。
中国未来10年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 哪些产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引擎呢? 下面从具体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
4、三农问题与农业现代化
建国以来,中国前后经历过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从地主手里分给了农民。第二次,又从家庭里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体里面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分给了农民。这就是现行的小岗村模式,家庭联产承包制。
小岗模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因为这个模式,是小农经济,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三农问题,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现代化,但是农业却仍处于前现代化的水平。正是因为农业的塌陷,才导致了三农问题。而不是三农问题,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
现在,农村土地已经开始出现了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农业。这是生产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尝试。现在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更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制度架构里最底层的制度,它远仅仅是非三农问题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左右和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基本制度。从目前看,中国现阶段的制度改革,已经不是给上一代系统打补丁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彻底的更换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不然也不会频繁提到顶层设计这个概念。
如果要自上而下的重新设计中国经济的操作系统,那么这个新系统的架构设计里,土地制度,则是最最底层的一层。它是其他各层的基础。比如,所有的人都知道房子值钱,其实房子之所以值钱,房地产之所以红火,究其根本,它不过就是当前土地制度所衍生的经济现象。有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才会演生出来什么样的房地产业态。
第四次土改,牵涉到的历史和政策包袱比较大。所以一直迟迟不见实质性的动静。都知道这么拖着不是办法,但是也一直没有更好的解答。因为,如果响应生产力的需求,那么就要再次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出来,集中起来规模经营,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延续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原始农业,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但问题是,一旦给农村土地确权,可以自由流动和买卖,那么必然的会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这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如果不给农村土地确权,很多农村人口已经在城市定居和生活,土地也处于流转承包状态,甚至是失耕。农村成立股份制公司,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名下,这实质上是现代版本的人民公社。并且,股份能不能转让,又如何继承,如果像私产那样,可以自由买卖和流动,又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问题。
可见,当前的土改问题,不是不想改,而是对制度设计者,要求太高。看上去有点像个无解的题。但是一旦这个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那么所释放出来的制度红利,将对未来几十年的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三农问题,也不再是个问题,农业现代化也将补上拖欠的一课。全面实现现代化,不提农业现代化,那是说不过去的。这个问题可以往后拖,但是早晚总得要面对它。一个新版的操作系统,也无法直接跳过最底层的设计。
5、中国版的工业4.0
工业1.0是蒸汽化,工业2.0是电气化,工业3.0是自动化。中国当前处在工业3.0的中后期。表现为,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工业4.0,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加完全的信息化,生产系统,和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彻底解决工厂内系统断层问题,把所有的部门和环节,流程都连接起来,消灭信息孤岛。
把一切都连接起来,给工厂设计并安装一个操作系统,这件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物联网的粉丝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或者通俗的讲,这样的工厂,是一种智能工厂,它的生产方式叫智能生产。
连接靠什么呢,靠通讯。通讯又靠什么呢,靠协议。所以,这在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整个建设周期,会以十年为计。
工业互联网,和现行的互联网相比,对速度,精度,安全,鲁棒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高于互联网。所以它需要有新的标准。未来关于工业4.0,竞争的焦点,就是标准之争。中国所提出的标准是什么呢,它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德国。
从工业3.0开始,产能的过剩,就已经成为了常态。因为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到了工业4.0时代,生产效率还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到了工业5.0时代,可能人作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应该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图景: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句话,是英国思想家罗素的一个乌托邦之梦。
经常会看到产业或财经新闻说,哪个哪个厂破产倒闭了。然后推断,国民经济运行出了问题,社会即将崩溃。如果从事工业行业,在工业4.0的冲击下,没有赶上潮流,及时的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升级,那么未来的生存处境,会比较艰难一些。旧的生态,被新的生态取代,这是一种必然。不能因为看到旧事物的消亡,就推测天下也要亡了。但凡有旧事物消亡的时候,也一定有新事物在野蛮生长。
6、服务业将迎来暴涨期
农业现代化,解放了农业工作者。工业4.0,解放了工业劳动者。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岂不是都要失业了呢。这样大规模的失业潮,可如何是好。可能会有人顿时觉得寝食难安,这个社会一下子要灰暗了起来。
农业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迁徙到工业。工业中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被迁徙到服务业。就好比说,马车这个行业消亡了,马车夫们会在新兴的行业里,重新找到工作。他们并不会因为马车行业的消亡,而终生失业把自己饿死。
任何行业,都不是永恒兴旺的,所以任何就业都不是终生就业,那么任何失业,也都不是终生失业。这就是行业迁徙与就业迁徙。未来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农业需求,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工业品需求。而剩下来的劳动者呢,都会迁徙到服务业。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业现代化可能会赶着和工业4.0差不多时期完成。那么一下子迁徙出来的人口和劳动者,会将第三产业挤爆。服务业将会迎来大面积的爆发。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大爆发,将催生出来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第四产业,甚至是第五产业。第四产业,可以称之为数字产业,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而到了第五产业,则是一个象征性消费的产业,它将彻底的把消费者的人格也数字化,并把他们的人格也接入媒介和信息的汪洋之网。
7、比黑科技还要黑的新科技
未来的5G网络,将会把带宽变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且免费。速度,也将达到足够的充裕。也就是说,以后上网,随便怎么用,都不要钱,随便怎么用,都不会卡。
5G网络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前提。未来的汽车行业,将会出现超级革命。
司机这个职业,会消亡。汽车摆脱交通工具的属性,升级成为超级移动终端。也就是说,以后开车,很可能不需要考驾照了。无人驾驶汽车,随喊随到,而且它可以自己给自己加油,跑坏了,还可以自己开到维修店给自己修理。最重要的是,未来可是实现车祸零伤亡。车祸,作为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将为成为古董词。可能2015年后出生的人,应该难以理解车祸是什么。
随着5G网络的成熟和新的通讯技术的进步,万物互联,在下一个十年,也将基本完成。
一切都被连接了起来。这将孕育出一个超级生态,在这个生态里,也将创生出来无尽的机遇。在一个一切都连接起来的世界里,想象力卓越的人,将获得最终统治权。不会开脑洞的人,将成为新形态社会里的搬砖工。
因为未来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整体。就如同一个操作系统一样。它的迭代,不再是单个商品的黑科技升级进步和创新,它的升级和迭代,将是整个系统的升级和迭代。而且它迭代的速度会非常快,快到只有想象力发达的人,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单纯的靠理解力,已经慢了。因为等你刚理解它,它已经又有了新变化。
黑科技为什么黑,因为它是产品的颠覆式迭代和创新。或者是小生态系统的局部颠覆式迭代和创新。而万物互联时代,它是以整个世界这个大系统为单位,进行全系统迭代和颠覆式创新。所以说,它所产生出来的爆炸式整体颠覆,将比黑科技还要黑。信息和创新的传导,获得了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更加快和低成本的传播。一个革命式的创新,几乎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系统。并驱动整个系统进行全系统颠覆。
8、码农们的黄金时代还将持续
把世界翻译成数字和信息的信息化建设浪潮,还远没有结束。全面信息化改造,目前还只是铺设了一些基建工程。建设好基建,还要盖房子,盖完房子,还要装修。等等等。所以,码农们的黄金时代,还将持续。可能这个黄金时代,才刚刚过去了三分之一。
在农业社会,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农民,俗称劳力。在工业时代,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工人。在后现代化的信息化时代,它的主体生产者,就是码农,俗称程序员。
码农们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信息化的建设时代。这个时代,可以大约分为三段,基建阶段,城建阶段,装修阶段。基建是信息时代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它将新媒介搭建了起来,将生态系统也搭建了起来。华为和BAT们就是第一阶段的基建三大包工头。包工头们,还有一块更大的基建生意等着它们,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完成,标志着基建阶段的结束。基建阶段结束后,信息化社会,将迎来城建阶段。要建纸上城市,纸上帝国。要建很多很多的乌托邦。BAT们更多的是基建者,城建方面只是副业。在未来真正的城建阶段,很可能会出现新的超过BAT的更大的城建巨头。
在装修阶段,也就是说,基建结束了,城建也结束了。信息化社会,硬的方面的塑造,已经完成,这两个阶段,追求的就是标准,生态和共性。剩下来的,就是软的方面的精细化塑造。装修阶段,体现的就是个性,特殊性,非标性,强调的是表达,细节塑造和表现。装修阶段,将是创业产业的黄金时代。
9、文化工程师们的超白金时代到来
信息化建设完成,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城市,漂亮的大房子,躺在舒适的大床上,接下来自然的就是要做梦了。码农们退场,造梦工程师,开始进场。
科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科技做到极致,会发现,人文才是它最终极的目的地。码农再能干,可惜他们不会编制梦,它们只会造公路,造房子,搞装修。帮人做梦这种事,当然要交给文化工程师们来做了。
在一个完全信息化的社会,一切都连接了起来。每个人都盯着电视,盯着手机,盯着各种显示屏。媒介把每个人都延伸了,延伸的很长很长,并且让他们互相交织。在这种社会里,媒介赋予人新的人格。如果他掉线了,成为信息孤岛,那就意味着,新人格的死亡。所以,象征性人格,就催生了象征性消费的新浪潮。
象征性消费,简单的说,就是做梦。有人不善于做梦的,那么就会有人帮着他们做梦。
这个帮人做梦的人,他们就会凭空的制造出来一个个的梦,这就是传说中的最近火的不能再火的新兴热词:IP。
IP,说白了,就是象征性消费。就是做梦。而能帮别人做梦的人,则会迎来他们的超白金时代。
10、金融业的新舞台和新使命
在新的十年里,资本账户的管制将会被解除。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它最关键的时期。
金融业的舞台,也随之从国内的局域网舞台,切换到全球性的互联网舞台。通道全球化,资产配置和流动全球化。这是一个十分大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一个放大了很多倍的市场。
从A股启动注册制,不难看出,金融业的改革,是向着自由流动,去摩擦成本,以便让企业可以更便捷的获得融资这个思路去的。这背后更深层的意图,是为了给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提供一个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未来要启用新版的操作系统,金融在这个新的操作系统里,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任何生意做到最后,都是金融:融资,风险,流动性。
万物互联,当然也包括一切资产的互联。所以,之前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小试牛刀。当一切资产都被连接了起来,那会是一个金融版本的互联网。就像工业4.0也叫工业互联网一样,金融业,也将会出现一个金融互联网。也可以称之为,金融2.0。
金融2.0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全面信息化。一切藩篱和壁垒都将被拆除。资产将获得空前的自由和流动性。这是金融业的新浪潮。
这个新浪潮,也是它的使命所在。连接全球市场,向全世界输出中国资本。通过输出中国资本这个手段,来实现输出中国意志,和收获中国利益。这不仅是个生意场,更是一个战场。
11、阶层焦虑的抒困与善政
再回到罗素的那句话: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他认为,这就是他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完美的社会类型。他的这句话,既暗含了科技乐观主义,也暗含了终极的社会关怀。
他虽然是个英国人,他说的后半句,和中国人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道理差不多。
真正撕裂一个社会的,不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分配。
在未来,商品不再短缺,甚至是过剩的。生产效率也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不把这些产品及时的分配出去,那么反而会导致库存和滞销。如果把这些产能导向国外市场,则必然的会摧毁它们的本土产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失衡。
罗素碰巧预想到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主义式的的社会新图景:在一个生产力超级发达的社会里,分配比生产更重要。这和我们的立场,价值观,政治取向并无关系,因为它是一个规律:在一个商品过度丰裕的社会里,人反而成了稀缺资源,那么就会导致,商品追逐人。
再进一步开脑洞。既然空气可以免费,带宽可以免费,为什么商品就不能免费呢? 在商品稀缺社会,是人追逐商品,在商品极大丰裕的社会,是商品追逐人。这一切,都是因为,生产效率的不断升级和极大提高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真正的终极的阶层抒困,是在一个商品极大丰裕的社会里,商品到处追逐着人,社会不再以掌握商品的多寡来划分阶层。就好比,没人会以呼吸多几口还是少几口空气来划分社会阶层那样。社会阶层现象消失了,并不是通过暴力革命人头翻滚消灭的,而是,被科技进步所消灭。科技最终导向了人文关怀并与之交汇,这也是最终极的善政。
12、开脑洞一定要开的越大越好
倒退到十年前,现在的很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你能想象得到吗? 可能很多人都是想不到的。站在现在看十年后的未来,很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很难以想象和预料的出来的。
所以,这篇文章,脑洞开的有点大。不过,既然开脑洞,不如开的越大越好。因为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快了。社会的发展被它带着向前狂奔,也越来越快。快的用理解力追不上,只能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未来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内容来自至道学宫 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趋势 - 至道学宫

9#
谈笑  1级新秀 | 2018-9-21 00:56:40 发帖IP地址来自
以下回答中或有诸多不严谨之处,还望各位看官批评指正。

1、未来农业真的会"火"吗?

不见得。这个"火"要看怎么来衡量。

如果从产值的绝对增长量上来说,肯定会保持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结果恰好相反。长期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会持续下降。


2、如果农业会"火",它究竟会怎么"火"?

农业发展必会从粗放走向集约,农业产品必会从初级产品向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过渡。

传统的观念中,农业多指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农业产品即为水稻、小麦、大豆等经过简单处理后出售的产品。农业是单打独斗的一个行业,与其他产业关联较少。而未来的农业显然不仅仅满足于此。

首先是土地,土地集约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土地集中后,更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使用大型机械效率高、成本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能很好地增加农业产值。几年前已有类似的现象出现,每年秋收时,拥有大型收割机的个人或公司就会在华北平原(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帮农民收割小麦等农作物。

其次是科技,科技进步使得管理成本降低,效益显著提升。从前的农业是靠天吃饭,农民辛苦一年可能收成却很一般。现在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大棚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农民只要通过几个数字就能轻松掌握大棚的信息,这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来的科技发展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决定性影响。

再次是品种,优良品种显然会增加农业产值,这一点不再赘述。

最后是农民,农民数量减少、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也是大的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现在许多农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土地抛荒现象也屡见不鲜。城市有农村无法比拟的资源,如良好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大多数人更愿意在城市寻找一处地方安顿下来,然后把一家老小接到城市里生活。留下的农民面对比以前更多的土地,自然会依靠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管理。

———————
虽说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但预见台风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有可能的话尽量努力作一只鸟。万一台风不来凭着自己的力量也可以轻松飞翔。
题主如果想从事农业,则需要先考虑自己从事这一行业的优势在哪里。比如自己擅长引进技术和人才,或是对销售比较懂行,抑或是想做农产品"生产—深加工—销售"这一整条产业链。

千万不要盲目进入一个行业,否则一定会死得很凄惨。
10#
caterpillar  3级会员 | 2018-9-21 00:56:41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农业会火是因为现在农村与城镇差距过大,未来不出意外会加大对农村的投资。但这跟大部分人关系不大。

农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维稳产业,中国的人口过剩的基本国情一日不改变,农业作为最重要的就业蓄水池的地位就不会改变。维稳产业基本没多少经济价值。况且即使是美国西欧这么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也是需要极高的补贴才能维持的,所以小清新们对田园牧歌不要有太多幻想。

其次媒体常吹的生态/有机农业是天坑。市场有限,技术有限,本质上是逆历史潮流(非工业化,效率低下)。要投资也别选这一块。

最后,现代农业与常人的印象不符。他其实是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本钱不足不要轻言农业创业。做农业创业前,先问问自己的本钱支部支撑起三到五年的无回报期,手头有没有能实现自己理念的技术人才,地方关系能不能搞定一堆不合常理的事情。三件事情有一件不行,就不要搞农业。


中国农村要想有本质上的改观,要看农村人口还能不能再转移减少5个亿,要看工业能否升级产生高利润来补贴农业。如果这次产业升级不成功,农村连维持现在这幅烂样都做不到。

11#
jinning li  5级知名 | 2018-9-21 00:56:42 发帖IP地址来自
据说日本的农业人口平均年龄60多。
中国大概是50多?
过上二十年,这老一代农民都去世的去世,退休的退休。
农村肯定要集约化,上大农场,全面改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