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3日,今晚难得没有加班,把自己以前校招季求职的一些经验教训写出来,希望能够给即将找工作的师弟师妹们带来些许帮助~ 由于自己工程管理专业的缘故就业方向当然以地产为主,找工作当然主要关注了地产行业,意向岗位主要是投资拓展岗及运营管理岗,先后面试了中建国际、中海、龙湖、碧桂园、旭辉、新世界、金科、建发、富力、东原等地产企业;最终拿到了中海、碧桂园、新世界地产、金科、建发等地产offer,也如愿地做了投资拓展岗,能做自己喜欢做的岗位,也还算比较幸运 首先说一下中建国际 中建国际来的比较早,大概在10月的样子就来学校宣讲了。这家企业说实话之前并不怎么了解,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才知道其实挺牛逼的,尤其是其香港、澳门的项目,投递这家企业的目的也是想到香港去,很清晰得记得投递简历要附上个人生活照!可见还是一家比较看脸的企业,当即和室友去公园里拍了一张全身生活照。很幸运投递简历后收到了一面通知,记得一面是普通群面,不错确实个个颜值都很高,更为重要的是实力也很强;进入二面以后,依然是群面,可这次群面难度提升很大,一个房间三个小组,记得是要一个小组按照设计要求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一座桥,最后派一名代表对自己这座桥的设计理念进行阐述!整个面试过程非常灵活又不失严肃,这两次群面给我的感受是在群面中一定要勇敢的站出来,在团队遇到矛盾点的时候,要勇敢地站出来解决团队分歧,朝着解决目标的方向前进。进入三面以后,就是结构化面试了,进入三面等候间的时候一看基本都是学校里的一些大神,顿感压力山大。一进面试间,面试官一共三人,整个房间就一个小组面试,三对一!是的,面试官都很霸气,很符合中建国际的气质!面试的话主要针对简历进行询问,你简历上罗列的每一项基本都可能问到,所以一定要认真准备简历!面试前半程表现都很不错,可是面试官突然问你的意向工作地点是香港,能谈谈你为什么要选择香港呢,我就说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成熟,机会比较多,视野也比较开阔blabla;面试官话锋突然一转,语言问题如何解决?“Can you describe your city in English?”,听到英语我瞬间懵比,虽然我的英语也不差,英语四六级已过且口语也还行,可是突然让我用英语说我是真的没有准备啊,英语的临场反应能力也还不够。因此我的回答就说:自己没有准备好,临时说英语有点调节不过来,我就拒!绝!了!面试官!我是有多牛逼,让我说英语我居然拒绝了他,会有想想肯定也是挂了,可不是嘛,最终结果也是挂了,很遗憾,好不容易走到这个环节而且也确实想进这样一家企业,不怪谁,只怪自己没有准备好!面试一家港企,连最基本的英语都么有准备!没什么好抱怨的!
~~~~~~~未完待续~~~~~~~~~~~~~~~~~~~~~~~~~~~~~~~~~~~~~~~~~~~~~~~~~~~~~~~~~ 今天国庆,终于有假期了,地产这个行当平时休息时间确实不多,趁假期争取把答案写完
佳兆业 接下来说一下佳兆业,想来顺序记错了,佳兆业才是来学校校招最早的一家房企(国庆节前宣讲),记得当时投了网申没有参加宣讲,网申过后是笔试,笔试主要考察的是行测(监考比较严格),二面无领导,三面结构化面试,四面结构化面试。四面通过以后会有一次座谈会,大概就是宣扬一下企业文化之类的(无意义);接下来就是让大家回去等最终的offer发放,offer发放的时间大致在11月-12月之间,这特么实在太晚,也就没有怎么放在心上。。整个佳兆业的面试过程,感觉企业准备的还是比较充分,一般每一轮面试完佳兆业都会送上一份礼品,记得无领导完了以后每人送了一个U盘,四面结构化面试完了以后每人送了一个小米手环。至于发放offer的时间自觉比较坑~
中海 中海向来比较喜欢有领导力的同学,第一面为个人演讲,讲真中海之前关注的较少,面试当天早上临时准备了一段自我介绍,到了面试现场:所有人都在一间教室等待,然后10几个人一组同时进入面试间,面试间里面的评委大概有30人左右,评委应该就是各个地区HR,进去的10几个人轮流上台进行自我阐述,阐述的话题是:我的核心竞争力;讲真这种场面还是比较震撼的,有些上台的同学还是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紧张,尤其是那些背词儿的同学由于紧张会时不时地忘词儿;建议个人演讲的时候,准备几个核心的点并稍加记忆就行了,然后从这几个点发散开来去阐述,这样会更轻松也会显得你游刃有余~ 中海二面便是多对一结构化面试,当天早上比较坑,明天是五个投资岗的面试,却只叫了3个人进去面试间,把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喊丢了,也是无语。好几分钟后叫人的HR发现叫丢了,才引我们进入了面试间,进去以后别人都开始了。结构化面试,5V5;面试流程首先是五个人依次自我介绍,然后各个HR单独提出一个问题,5个人轮流回答,记得问题有:你最近关注了哪些自媒体,并从中学到了些什么? 你对工作地点是如何选择的? 人力相关岗位你们可以接受吗? 针对的第一个问题,回答的套路都是关注了一个地产类的自媒体,其中有写关于中海地产的,中海最近又有什么动作,这些动作是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什么应对策略,从中我的看法又是怎样怎样的~~ 结合大家的表现,各个有招聘需求的地区HR也就会单独约谈自己感兴趣的应聘者了
龙湖 去年面龙湖之前向师兄打听到龙湖投资招的极少,所以当时投了工程岗,但工程相关东西确实不了解,结果二面挂了。所以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本心,本来自己不喜欢这个岗位又要去投,哪怕过了你最终会选择这个岗位嘛?还不如投递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一站到底,哪怕这个岗位招的很少~ 龙湖的简历筛选极其严格,个人感觉龙湖喜欢那种爱钻研的同学,因此你的简历中应该要体现自己这方面的特质,你对某一方面有着执着的追求或者研究;其次你的逻辑性及条理要非常清晰,说话要戳中要点,言简意赅。简而言之,如果你要投工程岗,那你应该对自己的实习经历中所实习过的工程岗位所做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由表及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工程问题?那又有什么样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等等
碧桂园 一面综合无领导小组,一个面试间有三个小组。记得是给到一个话题自己本小组讨论出一个相应的结论,然后再在三个小组之间进行辩论去推销自己小组的方案,推销方案不限,可以在台上进行演讲,也可以进行表演;整个面试的过程还是比较灵活。 二面是结构化面试,自我介绍+面试官提问。整个面试环节比较高效 碧桂园是各个区域自行组织校园招聘,发放offer以后可以选择去总部或其他区域任职。
结合自己的校招经历的一点点感受,其他一些不具代表性以及自己不了解的企业也就不写了,纯属个人感受,不具普遍参考性,仅供参考~ ~~~~~~~~~~~~~~~~~~~~~~~~~~~~~~~~~~~~~~~~~~~~~~~~~~~~~~~~~~~~~~~~~~~ 趁国庆假期再更新几点: 总结一下: 1、个人简历建议遵循: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实习经历-校园实践-资格证书-其他技能 的逻辑框架来写,名字及联系方式最好放大居中在最显眼的位置,以免面试官找半天也找不到怎么联系你那就亏大了。 2、罗列在简历上的每一段个人经历必须要反复推敲,有没有不合逻辑的地方?请尽量保证信息真实,因为自己杜撰的经历是很容易被问露馅的,这个HR一眼就能看出来!尽量去回忆每一段经历的细节并思考应该采用何种描述方式?这一段经历是平淡的?忧伤的?有成就感的?希望你能提前好好思考一下多自我演练几次,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你的这段经历要能体现你个人的某种品质,亦或者是从中学到了什么技能或知识? 3、思考一件最令你自豪的一段经历或者习惯,放在任何公司面试中都可以拿来使用。 4、趁这个国庆假期还没结束,多去网上搜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并自己准备一份属于自己的回答模板,切忌不要抄袭网上的答案,一定要写一份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5、校招期间企业很多,一定要有重点的面试,你最想进哪几家企业?哪几个岗位?希望你提前想清楚!你只有坚持一个或两个方向,你的每一次准备才是在做加法,高频率的切换岗位,你每一个岗位的准备会很不充分!
找工作真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找工作我学到了很多,希望你不要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该有的都会来的!
最后祝各位师弟师妹早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
最近有很多朋友私信问地产offer之间如何抉择?你们都好优秀,拿了好多offer!平时确实很少有时间看知乎,没有及时回复到各位同学私信,实在抱歉。 总结一下之前选择offer的个人经验吧,写在这里,希望有所帮助。 1、首先看平台,看企业规模,看行业排名,看发展势头。能选择地产Top10就选top10, 能选TOP20就选TOP20。你毕业起点的高度及视野决定了你未来跳槽或者换工作时的砝码!大公司和小公司,全国布局的公司和非全国布局的公司,格局很不同。 另外,快速发展的企业优于慢速发展的企业,快速扩张意味着人员的扩充,人员的扩充意味着晋升的机会。 2、看岗位。岗位是否专业对口?你是否喜欢这个岗位?这个岗位的未来发展路径是什么?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岗位选择也就有了答案。 3、看区域发展情况。同一家企业不同的区域平台发展可能会参差不齐,去了解各个区域公司的发展情况,能去总部去总部,总部去不了,选择一个发展势头好的区域。 4、看晋升机制及部门氛围。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要去的这个部门有多少人?人员储备如何?设想一下你进去三年五年之后能在这个部门能做到什么位置?部门的晋升机制如何~ 另外,部门氛围也很重要!为什么不是公司氛围?因为个人觉得部门氛围才是你真正每天都接触到的,个人相关性更强。部门氛围是不是简单高效?这一点可以提前去实习感受。 5、看薪资待遇。把握一个基本的标准:大公司薪资基本不高,因为大公司好公司吸引人的地方永远不是在薪资上面。相反,如果一个公司通过开出很高的薪水来吸引人才,那么就要好好的斟酌一下了。 (仅针对地产,仅是个人观点,有不事宜的地方,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