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人会慢慢变富。
人的财富增长,绝不是理想中的一天赚一点,一年赚一点,如此逐渐积累。 你不要看巴菲特那么说,你看看他个人的资产增长,看看其基金的收益和规模。 细看,也会发现,其财富增长,也不是每个年度都百分之一二十,在其早期资金规模相对较小时,百分之五十的收益很常见。 即便是今天,他也说过,如果资金小,一年百分之50对他来说并不难做到。 所以这位首富根本不是慢慢变富的,你们看清楚也请记住这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位爷根本就不是慢慢变富的!!!这句话对于普通人几无任何价值,你看看他谈话的对象是谁,他们谈论的又是谁,他们所谈论的“没有人”是那些已经堪称巨富的亿万富翁。 他出生时的家庭相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金汤勺了,他所上的学校,家族所拥有的人脉,可以说即便是今天,一个顺风顺水的普通人努力一辈子的终点能是他的起点就已经是相当完美的一生了。从业后,更是拜入名门,你可以查查看他在二十多岁时,第一次投入市场时是多少资金,30w美元,这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钱是哪儿来的,有他多少我不知道,但在年底便做到了50w,五年后资本翻了二十四倍,达到720万,他自己已经拥有其中的100w,再过两年,资本达到2000w,而他拥有其中的400w美元,两年时间,个人财富翻了四倍。 这叫做慢慢变富?他是迅速积累了财富和名声,一步步的大跨越。 记住了,他的慢慢变富,不是对你我说的! 看看身边称的上真正富有的人,大部分都是做对了几件事,很快资产就几何级的增长起来了,在那个基础上,才有资格谈慢慢变富。 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如此,白手起家的多数是把握住了人生中的几个关键的节点,在那些节点上资产形成了跨台阶式的飞跃。 这个世界的节奏就是如此,不会每一年机会都均等,一辈子虽长,关键就是那几个点。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会有所谓慢慢变富的思想。 雪球上已经有n个前几年才开始炒股,现在都发私募的人了。 今年获得金牛奖的某大牛,几年前还在夜总会端盘子,后来很快在外盘淘了第一桶金,然后开私募,私募成绩很好,规模迅速增长……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远远多于梦想每年慢慢积累收益,像巴菲特“说的”那样,五十年时间变成首富的人。 看看你周围,那些富豪,跨越式的富豪多,还是慢慢变富的人多?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人的财商,会很快的显现出来,超越了情商和智商,有财商的人,会迅速的脱颖而出。 在股市上尤其如此,如果经历了一轮牛熊,还在思考如何慢慢变富,真的对不起,有很多类似残酷的事实,不好听的话,别人并没有告诉你。
发财也好,赚钱也好,对于真正的富人,真的很快。 慢慢变富,真的很难,甚至难于暴富。因为所谓慢慢变富,那就是在富之前,这个人并不富裕,甚至贫穷,在这种基础上,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要应付日常开支和岁月带给你的重担的,人生没有多少机会让你从十万,每年百分之十几的,慢慢变成李嘉诚,如果不能在年轻时迅速的积累资本,在中年时不犯错,在老年时把握住,慢慢变富根本就是空谈梦想。 现在的股票市场,职业投资人就算拿着一二百万,照着巴菲特的年化,压力真的也是巨大了。老婆要买买买,孩子要学学学,父母在老老老, 国家要印印印,没有一定的资金量,这种收益根本就是纸面上的美好,是荒谬的。 所以慢慢变富?
你应该思考,如何把握大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财富跨越式的增长,干一年抵以前十年,再赢一次,干一年就抵以前半辈子,等你成了富人,再思考如何变的“慢慢更富有”。
====================针对一些回复所做的补充=================== 有些老哥在评论中说我没有正确理解巴菲特的那句话,我得说明: 我的回答,是针对题主的问题,以我个人曾经作为一个创业者,所积累的些微经验所做的回答,没有量化和统计,只有经验。 而且他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出于何种心态,对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这年头已经不是富豪们几句鸡汤就能写本直销指导手册的时代了,那种话语有用与否,个人条件不一样,现实就在这儿,冷暖自知。 这下面本是回复一个评论,但由于回复中最多1000字,所以只好贴在了主贴上,略作修改,给大家也看看。
我个人认为,一位评论者所说的“慢慢变富的核心含义”,在现实社会中,并无指导意义。巴菲特放弃的财富,只是不适合他,你要知道,和他同时代的富豪,甚至还要很多和他的投资行为与理念相悖的富豪,一样成功,只是未曾那么富有,但这究竟是理念问题,还是选择问题,很难表述。 巴菲特嘲笑什么,选择什么,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太大帮助,一来,他自己本身早年就数次冒险,最危险的一次,要不是上面有人,所罗门公司那一次,他就被拿下了,这点在《奥马哈之雾》中有详述。 再者,他本身的财富增长,也是幸存者偏差的结果,他早年的收益,恰恰就是有着强烈的短期印钞机效率,大杠杆,重赌注,数次危机,而且也颇为焦躁。 其三,你不能因为他说什么,而认为他是什么,这点颇为诛心,但我至今还记得,在15年年中,整个市场,无论股票期货外盘,都处于恐慌的极点时,默多克在报纸上大肆唱空的情景,人家赚的钱和你赚的钱是不是一回事,得想明白。
继续说下,根本不存在一个高稳定高确定的自动化的印钞机,这个观点叫做“寻找圣杯”,对普通人来说是大忌(说普通人就是排除了权贵垄断的意思,承认吧,人家跟咱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人家卖粑粑都能挣钱,而且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卖粑粑挣钱),关于这个我能再写四五个这么长的文章来详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赚钱对于小人物来说就是乘风而起,风变先行;赚过第一桶金的人都知道(第一桶金不是指一笔大钱,而是指对你的所规划的未来有极大帮助的收益,现实点说,第一桶金,本身就不是慢慢赚到的),无论实体还是金融,都是如此,想一想自己,又或者看看周边的人,自然能够体会。 在往后的过程中会遇到两个从不同角度出发但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型的瓶颈。 一个是到财富到了一定体量,个人能力受限,自然就遇到了瓶颈,瓶颈在哪儿,是一百万还是一百亿,因人而异,如那个“将兵十万还是多多益善”的典故一般,能不能突破,也得看市场给不给你机会,这点很多做生意的人,应该一说就理解了; 还有一个是时代的发展导致风向转变,竞争激烈后会淘汰掉一些趁浪而起却难以把握船舶方向的人,这些人往往是行业中的先行者同时也是先汰者,因为其只是把握住了风口,却从过程中错误的估算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悲剧性的结果,关于这点,诸位去看看自己所在城市里,那些老的,但曾经很“豪华”的属于当时的“成功人士”方能买的起的小区和别墅区,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这点和上面的“寻找圣杯”相呼应,致富方法不是为了打造印钞机,而是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这也是为什么上面说这两个瓶颈实际上都一个类型的问题,就是对自我的深度剖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压力就难以承受了。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了解自己的人,做不到财富的飞跃,也守不住财富的拥有。
说到了解自己,我在回答中提到了一句话:财商高的人,会很快显现出自己的能力。这句话是针对提问者疑问的一个隐晦的批评,因为我不想说的那么直白。 但似乎很多人都忽视了这句话,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如果你真的是很能赚钱的人,那么从毕业,甚至还在上学的时候,你的财商已经显露出来了,而步入社会以后,短短几年,你的财富已经和当年的同一层次的朋友们,体现出差距了,这点很残酷,但这是事实(正如巴菲特)。 是一个人必须要认清自己的事实。“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亡”,看那些名人名言时,本身就要考虑到那位名人自身的立场和地位,与其从名人身上总结成功之道,还不如看看自己身边的成功人士是否有模仿的可能。
评论中出现比较多的词就是幸存者偏差,这点是必须要考虑,我的回答中没有涉及到失败者,是因为,看完上面那个残酷的事实,你就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认为赚钱,超越自己的人生很难,那就如同你认为写一篇好散文很难,做出一道数学题目很难,弹一手好琴,画一幅好画很难一样,你在财富如何积累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上,真的挺难的。正如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画画,每个人都擅长游泳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比别人富有”,很残酷,这就像告诉一个身高一米五体重一百五的妹子,你体型真的不适合长跑一样,很残酷——我想在运动上似乎大家都很明白,但在财商上没人愿意承认——但真的得想明白这个道理,好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过日子。 我知道写出这点,有可能被喷,但我实在忍不住在评论中反复回复这个问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不是说别人能我就能的,我从来没指望自己能赶上那些电竞选手的手速,我练二十年都赶不上,我敲了二十年键盘,但连二十年前的自己都打不过了。 赚钱也是如此啊。
我最后说几句,二三十岁的人,在赚钱上想靠自己不靠父母,不拿着家底挥霍的人,没有什么背景可以依靠的人,没什么险是不能冒的,没有什么错误是不能犯的,没有什么钱是能舍得的,这社会就尼玛这个鸟样,穷人万般嘲笑,富家哪问清白。(当然,别犯法,擦边球可以尝试尝试) 要说这句话政治不正确,我也正确过,差点让社会给打死,自打想明白后,日子好过多了。 赚钱趁早,犯错趁小,别想着打造什么性感的资本曲线,有没有能力就看这几年,有家有室后真是输不起了。 最后送两句, 闯归闯,但哪怕不赚钱,也尽量不要亏大钱,怎么做到自己想。 到了一定年龄还不成功,要学会在人生上止损,不要被过去所羁跘而留恋不舍,那样只会把自己耽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