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张少帅不通电全国支持蒋介石,蒋介石能不能赢还很难说....说不好就直接滚出舞台了… 感觉大家对张学亮的历史形象除了纨绔子弟就是无能,如果真是如此他绝壁干不出西安事变。别说接受东北军了,能活下来都不容易了。。。
PS. 从高晓松老师的文章感受一下当时全国第一高富帅的形象:
我在美国闲来无事就去逛书摊儿,无意中买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电报集,大概是597封,中原大战时期,代表蒋介石游说张学良的,蒋的大谋士、大说客—吴铁城的电报集。 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大军阀联合起来,伙同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共同发动了一场反对蒋介石“中央政府”的内战,史称中原大战。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却是没有参战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 这个时候的张学良拥兵数十万,坐山观虎斗,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红人。张学良实际上只要一封电报,说他支持谁,不用放一枪,这个战争就结束了。蒋派出自己得力的谋士团—吴铁城、张群,对方派了陈公博,全部上阵去游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都是军人,他们还拉了个政治领袖一起反蒋,这人就是汪精卫。既有汪精卫这样跟蒋至少是平级的国民党巨头,又有各路大军,两边各方面不相上下,就等张学良一句话。 这597封电报,就是吴铁城到沈阳之后,在沈阳跟南京、跟各方面的往来通信。主题是什么呢?就是你帮我吧,张学良,我给你股权,给你现金,给你各种各样的收购要约条件。大家处理国家的事儿,非常像今天的兼并收购,兼并收购无非就是股权、现金、团队这些事儿。这些电报实际上就是蒋对张的一次全面兼并收购。股权是最好谈的,整个电报里有关国家的股权,其实就是地盘儿归谁,谈了一次就谈成了,黄河以北全归张学良,你只要支持我,黄河以北都归你,就是你的北平行营。以整个中国做大盘,黄河以北算30%多股权吧。然后谈钱和地位,给你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就是仅次于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电报里边大部分是讨价还价的事儿,因为那边没钱。冯、阎、李中稍微有钱的就是阎锡山,阎锡山特别抠门儿。当然咱不是说山西人抠门儿,只是说阎锡山抠门儿。张学良开价一千五百万,一千五百万跟现在的一千五百万不一样,那会儿一个上尉军官,一个月十块钱,就养家糊口了,一块大洋是很值钱的,两千块钱买一个四合院。有关这件事儿,电报里就很有意思。蒋介石只要战争能赢其他就不管了,就说行,给。在电报里提到蒋,一律叫主座,因为蒋有时候是这个职位,有时候没职位,有时候只有军职没有政府职位。这个时候是一九三几年,蒋是国府主席,但是下属也不叫主席,都叫主座,就是不管蒋担任什么职务,还是下野回家,都称主公。 然后,宋子文就给吴铁城发电报,说主座虽然答应了一千五百万大洋,可是我没钱,我那么多钱都要用来支持战争,我们要用大量的钱,要去捷克、法国买武器、买弹药等。他说你跟汉卿商量一下,汉卿就是张学良,说咱能不能这样,我特别想兼并收购,就是我先给五百万,剩下一千万当购买沈阳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的钱。张学良说你别想这个主意,我就要钱。宋子文又发一电报,说要不然咱们五百万现金,发行一千万“整理东北财政国债”。 国债就是这样,这个国是你的,这个国债就兑现;你败了,那国不是你的,那这个国债就作废了—铁城,你告诉汉卿,他只要支持“中央”,就是支持蒋了,这仗必胜,仗胜了这个“中央”还是“合法中央”,这个国债是必兑现的,这一千万的钱就有了。最后张学良想了想,说,这个行,然后就开始扯其他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