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到 2018年,北非以及中东地区的格局有何变化或发展趋势?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张安   2018-9-20 02:06   475484   8

现在知道叙利亚内战还在继续,伊拉克被is欺负了,埃及,利比亚,巴林,这些国家现在什么情况,现在的媒体全部聚焦在is上面了,北非以及中东国家现在的情况和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原问题提问与2015年,现在到了2016年了,与时俱进一下。在阅读各个已有回答的时候大家注意一下回答时间

现在2018年了,与时俱进以下。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小屋住不下  3级会员 | 2018-9-20 02:07:00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先提供一个观察框架:
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本质上是该地区内外因结合作用的后果。从外因上讲是08年金融危机和09年欧债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从内因上讲是这些国家各自均面临经济结构脆弱、军政府独裁、世俗派与宗教力量撕裂社会、以及高生育率带来的人口爆炸等问题。外因好比流感,内因好比健康体魄。流感袭来,有的国家只是打个喷嚏,有的国家就要住院。
而且,由于某些共同特点,这些国家“住院”的基本形式就是世俗化民主势力(走亲西方路线)和伊斯兰教政治势力(走民粹化路线)之间互相缠斗,导致动乱、纷争不休。
因为涉及的国家太多,下面只拣四个有代表性的主要国家挨个介绍一下,科普一下它们的背景以及“阿拉伯之春”之后至今发生的事,让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阿拉伯之春”是这么一个发展路径。

突尼斯:突尼斯旧属奥斯曼帝国统治,1881年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事实上的殖民地),1956年独立。突尼斯独立之初本来是一个君主国,按传统习惯,最高统治者称贝伊(怀疑可能跟我们说的“巴依老爷”是一个词,懂的请来说一下),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当时的政府首脑布尔吉巴(别笑……)利用铁腕手段清洗亲法政治家和封建贵族力量,迫使贝伊效忠议会,最后更软禁并废黜了贝伊(参考我们的袁大头同志)。
1957年,贝伊退位,突尼斯共和国成立。从此时起直到1987年,突尼斯共和国的总统都是布尔吉巴。他在实行独裁统治之余,对突尼斯进行了大量社会改革,包括提升妇女地位、发展经济、建立社保机制、推行世俗化等等。此人极度痛恨妇女面纱,称其为“丑陋的破布”。
1987年,布尔吉巴因长期身体恶化,被时任总理本·阿里取而代之。
本·阿里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世俗化,并在对外政策上继续亲西方。他在政治方面相比布尔吉巴要开放一些,放松了报刊审查制度,开始实行总统大选,并让反对党合法化。自1989年到2009年,此人三次在大选中获胜,得票率分别是99.66%、94.48%和89.62%(依照他修改的宪法,总统有权连任3届)。
所以得票率99%的总统并不只有萨达姆。但是这哥们不跟西方对着干,所以革命爆发前,欧洲媒体经常赞誉突尼斯是“北非民主国家的典范”。
2009年,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法国乃至欧洲人去突尼斯旅游的人数大幅下降,突尼斯经济表现下滑,青年失业率激升,社会矛盾加剧。2010年,随着一个小贩的自焚,突尼斯首都发生动乱,本·阿里被迫下台,逃往沙特阿拉伯。典范国家就此完蛋。
然后就是连台好戏上演:
本·阿里1月13号宣布要改革,1月14号出逃。总理当天下午按照宪法规定发表声明宣布暂任总统,晚上就有人质疑他是不是合法获得了转交权力。1月15号上午,突尼斯宪法委员会认定总理此举违宪,总统职位应交给大议长。一个月后,有人攻击大议长跟本·阿里是一伙的,大议长也被迫辞职。3月9日,本·阿里所在的政党宪政民主联盟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就地解散。
简直精彩。
本·阿里在位期间主要打击了两派,一派是追求西方民主的世俗主义政党,一派是主张伊斯兰化的伊斯兰政党。本·阿里倒台后,两股势力都迅速膨胀,然后互相缠斗。
按照过渡政府的方针,突尼斯要先选出一个“制宪议会”充当过渡政府,再制订一部新宪法,并在新宪法的指导下选举新政府。2011年12月大选就是为了选举“制宪议会”。这次大选的结果是一个世俗的左翼党领袖Marzouki当了总统,而伊斯兰政党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则成为议会第一大党(85席,Marzouki的党只有29席),其领袖Jebali出任政府首脑。这个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在伊斯兰政党中算是温和派了,它赞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但是在社会问题上,它赞同伊斯兰理念。
大选后,伊斯兰政党和反对党就伊斯兰法在宪法中应占何种地位展开反复的斗争。这期间伴随了数次暗杀,以及从2011年一直延续到2014年的全国紧急状态。不过,到2014年1月,新宪法已经通过。宪法承认伊斯兰教的重要地位,同时保护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禁止对宗教信仰的诋毁和对不信仰任何宗教者的谴责。2014年12月,大选举行,原本·阿里政府成员Beji Caid Essebsi获胜,当选为新一届总统。

2012年突尼斯经济有所回升,但13年随着党争和扯皮局面的出现,突尼斯经济表现下滑,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依旧维持在高位上。世界银行估计2014年突尼斯经济状况将有好转。(最新数据好像还没出来)

点评:突尼斯是第一个爆发革命的国家,也比较典型地代表了这批阿拉伯国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革命前,名义上实行选举制,实质上实行独裁制。
2)经济结构高度依赖西方,欧债危机爆发后本国经济马上出现问题。无法享受经济增长福利的民众自然要起来反对政府。
突尼斯自焚的小贩本来是个大学生。经济好的时候,很多突尼斯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导游、服务业工作,卖苹果给法国人就能赚不少钱。欧债危机爆发后,法国人不来了,大学生大量失业——偏偏他们还都是自尊心比较强的人,不接受底层社会地位,又受不得警察的屈辱,所以干脆自焚。
3)革命后旧独裁者压制下的社会问题逐一显露。
突尼斯、埃及还有很多国家都面临两个问题:是更西方化,还是更伊斯兰化?过去三十年,这些国家的独裁者不约而同选择的道路是:一手反西化,一手反伊斯兰化,同时引入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但是这帮国家建立起来的依附型经济十分脆弱,其获利者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大部分民众的利益很容易被剥夺。欧洲国家一打喷嚏,这个玩法就完蛋了。
旧玩法完蛋了,不代表旧问题解决了。原来被压制住的两批人——一批主张世俗化和西方民主的精英(以律师、医生和大学教授为代表)跟另一批主张重现伊斯兰文明伟大荣光的精英(以阿訇们为代表)开始上台,之后就开始互斗。前者代表西式精英,背后是西方势力;后者代表传统宗教贵族,背后是广大穆斯林信徒。
目前来看,所有“阿拉伯之春”中遭受动荡的国家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突尼斯算是解决比较好的,埃及解决得就比较糟糕,利比亚则面临国家分裂。
当然,解决最糟的是伊拉克。尽管萨达姆不是在“阿拉伯之春”中倒下的,但类似的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伊战之后,世俗化精英在美国帮助下上台,结果是被广大极端穆斯林的怒火包围(美国人都把我们的家打成这样了,你们就是走狗!),后果就是ISIS大肆猖獗。
突尼斯算是在这些国家里转型最成功的一个。它能实现这个目标也是有一定特殊因素的:
1)突尼斯在北非地缘中属于边缘国家,不像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那样处于各种力量的撕扯之下,受ISIS的直接影响也比较小。
2)突尼斯本身是进入意大利和欧洲的门户,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大,它内部的伊斯兰政党属于比较温和的派系,最多主张点一夫多妻什么的,没有要求全盘伊斯兰化。
不过,跟其它几个国家一样,突尼斯的经济是否能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好转,变数还很大。随着欧洲自身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我对包括突尼斯在内的大部分阿拉伯国家未来的经济前景都不看好。

埃及:埃及情况跟突尼斯非常相似。埃及原先也是奥斯曼土耳其的行省,后来变成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英国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实质上建立傀儡政权。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埃及国王,1956年,他成为埃及正式总统。从他开始一直到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55年里埃及只换了三个领导人。
纳赛尔是个很牛的领导人,即位之初就宣布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英法不干了——当年修这个运河老子花了那么高的代价,还要指着它继续赚钱呢。所以英、法、以色列合伙发动第二次中东战争。有趣的是,这次战争遭到了美苏的一致反对——美国人是为了战后道德话语权,而苏联人是为了把人们的视线从匈牙利事件上转移开来。总之,两边都想争取埃及,而且颇下血本:美国人中止了对英国的援助,苏联人则威胁要使用核武器。英法没奈何,宣布退兵。
曾经历史上的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和第二大殖民帝国被逼得这么惨,想想也是有些凄凉。
此役之后,纳赛尔威望一时无二,成为阿拉伯世界众望所归的领袖。
这里特别提到第二次中东事件,是因为它标志埃及与突尼斯以及其它国家最大的不同之处:
埃及从实力上来讲是地区大国,从位置上来讲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但是放眼全球,它只是全球玩家在中东地区的一个棋子。它在地区的野心和全球事务中的尴尬地位,注定了它在后来一系列事件中的悲剧。
打完这仗之后,埃及野心膨胀。1958年它跟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仅仅过了3年,叙利亚十分不爽,自行退出。
1967年埃及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联合约旦、叙利亚,进攻以色列。埃及背后是苏联,以色列背后是美国。这次看似压倒性优势的进攻后来被证明是一次作大死事件,阿拉伯方面惨败,埃及丢掉了西奈半岛。据说纳赛尔为了不让国内民众了解惨败的状况,下令射杀逃回的士兵。
1970年纳赛尔去世,萨达特继位。因为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奇耻大辱,加上国内经济形势不好,萨达特决定对以色列动武挽回面子。1973年埃及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进入西奈半岛。以色列因为害怕失去美国的支援,不敢先发动战争。但战争爆发后,他们很快抢回西奈半岛,并攻进叙利亚。后来在美苏调停下,战争结束。埃及收回西奈半岛,作为交换条件,它正式承认以色列。
(这时候尼克松正赶上水门事件,心情极为烦躁。调停决定是基辛格和白宫参谋长决定的。他俩以尼克松的名义给勃列日涅夫发信解决,苏联人还纳闷美国人怎么这么好说话呢。什么叫帝国?一个参谋长,一个顾问,决定了阿拉伯地区未来几十年走向和几十万人的生命,这个就叫帝国。)
此役之后,阿拉伯国家知道以色列不好惹,之后几十年没敢再动过。这也是军事独裁的一个好处:以阿拉伯民众对以色列的仇恨程度,换个民主政府上去,肯定又要开战。
所以埃及这种国家,想当领头羊,实际上是大国的棋子,这不是悲剧,这是荒诞剧。
1981年萨达特遇刺,穆巴拉克上台。
穆巴拉克在位期间推行经济自由化。但是在一个独裁政权中推行经济自由化,后果就是总统和军队首脑的亲戚朋友们吃得脑满肠肥,利益集团盘踞各要害部门。埃及经济跟突尼斯一样,高度依赖旅游和石油出口。欧洲一完,埃及跟着完。10年青年失业率糟到什么程度?开罗有50%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埃及人的尊严被践踏到什么程度?警察在大街上看着谁不爽,随意扇耳光。穆巴拉克是美国的坚定盟友,每年从美国接受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与此同时,埃及有40%的人每天收入在2美元以下。
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
跟突尼斯类似,穆巴拉克的反对派也有两派,一派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穆斯林兄弟会,一派是向往西方民主的青年学生运动组织。13年被搞下台的穆尔西就是穆兄会的领袖。当时他因为抗议穆巴拉克,被关进监狱,但不久就越狱了。穆巴拉克下台后,权力掌握在军政府手里。埃及人民对此十分不满,穆兄会就借机组织抗议,迫使军政府同意12年就进行大选。
2012年,穆尔西在大选中获胜。同年,新宪法颁布。在穆斯林兄弟会的主导下,这部宪法离政教合一只有一步之遥:它宣布伊斯兰教在埃及法律体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主张宗教领袖伊玛目拥有崇高的地位。
这部宪法立刻引起了自由派的强烈反对,国家依旧处在混乱之中。
13年,军方领导人宣布暂停宪法,罢黜、软禁并起诉穆尔西。当年12月,军方宣布穆兄会为恐怖组织。到2014年,超过1.6万穆兄会成员被拘捕,上千人被判处死刑。
2014年,军方总统候选人塞西以96.9%的得票率当选总统。

点评:埃及内部问题跟之前我们讲过的模式高度符合:穆巴拉克在位的时候,一手反自由派,一手反极端穆斯林。穆巴拉克倒台,自由派跟穆斯林互掐,穆斯林有强大群众基础,基本上就要把埃及变成政教合一国家。但是,埃及对美国来讲有重大地缘战略价值,美国绝不会放任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在美国支持下,埃及军方发动政变,干掉穆尔西,重新控制局面。
经过4年的民主斗争,埃及民众成功地回到了起点。
唏嘘什么的,留给诸位自行思考。这里提醒大家一个事实:
1981年,埃及人口3500万。到2011年,埃及人口达到了8100万(这是官方统计数字,学者估计在9100万以上)。30年涨到过去的2.5倍。与此同时,埃及的可耕地面积和农业技术可没增长——这个罗马帝国的粮仓,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这在经济史里是什么现象?
——典型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当前极端穆斯林主义成为全世界的严重问题,这不假。但它的背后是过去三十年来,初步现代化给这个地区带来的高人口出生率和低人口死亡率,导致穆斯林人口迅速膨胀,并扩散到周围的欧洲、中亚以及非洲地区,与当地人发生激烈冲突。
=====以下进入私货时间=====
在前现代社会,我们如何解决马尔萨斯陷阱问题?
不好意思,答案是王朝崩溃,农民起义,大规模战争,简单点,两个字:杀人。
现代社会,这个问题怎么办?
很多人指责伊斯兰教的落后,原教旨主义的可怕。但是在这个古老的王国,没有像样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让人们接受教育,没有工业化经济给人们一份工作,成天游荡在街头流浪、抢劫、得过且过的人们除了信仰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阿訇教导给他们的落后、可笑的宗教(我的意思不是伊斯兰教落后可笑,而是说,那样一种状态下,人们接受的教育跟中世纪落后愚昧的天主教也没有什么区别。关键不是宗教问题,是社会经济水平问题),他们的生活还有别的寄托吗?
这不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战争,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战争;部分西方学者说这是“子宫战争”,我认为还不够准确。
这是先步入现代社会的文明全面压制落后文明后,落后文明以最原始、野蛮的方式对先进文明展开的报复,他们进行报复的武器就是妇女的子宫。吊诡的是,先进文明看起来处在劣势,正是因为它主动给自己戴上了道德枷锁,不愿意在这个层面上像野蛮人一样开战。
在这场战争中,我不问谁正义谁邪恶,我只问一个问题:
该怎么办?
=====私货时间结束=====
=====2015-02-11更新=====

利比亚:利比亚的事很简单,有意思的故事都发生在卡大佐身上。
跟前两个国家一样,利比亚早先还是属于奥斯曼(你可以大概想象一下当年的奥斯曼帝国有多牛逼),后来变成意大利的殖民地。
利比亚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三个地区凑起来的。这三个地区分别叫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昔兰尼加(Cyrenaica)以及菲赞(Fezzan)。记不住?没关系,我也记不住。你就知道这几个地区还有大部分掌控在部落酋长手里,各个部落的人听酋长的,酋长听火力最强的,这就够了。
1969-2011年,卡扎菲是火力最强的那个人。他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首都和几个比较大的城市。2011年针对他的内战就是一次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
卡扎菲这个人有多逗比呢?
纳赛尔之后,卡扎菲想要继承他在泛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但是没人鸟他。不要紧,这个有梦想的人开始了自己为圆梦而不懈奋斗的历程。
1970年,卡扎菲派副手密访中国,要中国卖原子弹给他,他就可以和台湾断交。我估计主席听完这事儿,半天都没缓过劲儿来——他这辈子大概没见过这么谈判的。
1972年,他提议重新开搞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成员包括利比亚、埃及、叙利亚,在后来的版本里还有苏丹等其他国家。埃及忙着跟以色列打打和和,没理他。
1977年,卡扎菲宣称埃及跟以色列的和谈背叛了利比亚人民,开片。为了证明此举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他还专门组织过2万人跑到埃及边境去抗议。
当时利比亚由于丰富的石油资源,经济发展十分强劲。1977年的时候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非洲第五,人类发展指数非洲第一,当时的人均收入就远超中国。但卡扎菲希望在利比亚建成社会主义,于是开始改革。经过多年奋斗,利比亚经济停滞不前,终于在革命后又重新恢复增长。
1978年,卡扎菲进攻乍得。同年利比亚与中国建交,但不顾中国多次抗议仍允许台湾驻利比亚机构使用“中华民国商务办事处”头衔。
1988年,因策划洛克比空难事件,利比亚遭到联合国长期经济制裁。该制裁在2003年卡扎菲与西方国家关系缓和后撤销。
1994年,卡扎菲捐赠大量资金给曼德拉政党参选。曼德拉当时的原话是“那些被我跟卡扎菲总统的友谊激怒的人们,去跳游泳池吧。”
1997年,卡扎菲获南非政府颁发的“Good Hope”奖。
2006年中国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卡扎菲在事前写信给非洲国家领导人,斥责中国此举为新殖民主义,不许他们与会。那年来中国的代表团有48个国家,利比亚派的团长是级别最低的。
真的,再有说卡扎菲是中国人民老朋友的,可劲儿抽丫的。
2008年,卡扎菲获非洲部落领袖赐予的“万王之王”称号。同年,法国主导的“地中海联盟”成立,该组织遭到了利比亚的强烈反对。
……
卡扎菲被干死后,一派支持世俗势力的民兵和一派支持宗教势力的民兵各自支持一个议会和总理,互不承认。现在基本处于内战边缘——如果事实上的内战还没爆发的话。

点评:利比亚局势很简单:卡扎菲在的时候,利比亚因为他的逗比完蛋;卡扎菲不在的时候,利比亚因为内战完蛋。

叙利亚:叙利亚情况比前几个国家多了一点复杂因素。前几个国家只涉及旧殖民地、殖民地后面的军事独裁政权,以及这些独裁政权压制下的世俗-宗教势力冲突。
叙利亚还涉及到另外一层,就是教派问题:叙利亚大部分人信仰的是逊尼派,而领袖巴沙尔则是什叶派教徒。
所以叙利亚自己国内的反抗势力此起彼伏,主力都是逊尼派。
图上浅绿是逊尼派,深绿是什叶派。
主要伊斯兰国家都是逊尼派,只有少数几个,比如伊朗、叙利亚才是什叶派。所以不想巴沙尔倒台的国家里面,伊朗是最积极的之一。(插一句,为什么伊朗政局比较稳定?因为伊朗的政体最接近伊斯兰律法中承认的政教合一政体,合法性最高。然后相对应的,逊尼派中沙特的合法性最高,因为也是政教合一的王权政体。)
萨达姆本来也是逊尼派,美国干掉他之后,什叶派在伊拉克势力迅速扩张。如果不是ISIS崛起,伊拉克本来很可能倒向伊朗。
ISIS是极端逊尼派。
总之,突尼斯、埃及的问题是国内力量想让独裁者倒台;利比亚的问题是西方世界想让卡扎菲倒台,而叙利亚的问题则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都想让巴沙尔倒台。“阿拉伯之春”只是个契机。
但是叙利亚没倒台,因为它背后有俄罗斯。
仔细看看地图,高加索下来就是叙利亚。作为一个陆上疆域如此巨大、边界线如此漫长、邻国如此复杂、地缘利益如此纷乱的国家,俄罗斯历史上对在其周边建设缓冲国和中立地带的渴求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
为什么这次乌克兰事件普京态度如此强硬?因为他已经退无可退。
叙利亚也是如此。乌克兰背后有德国(乌克兰事件中美国其实是一箭双雕,既坑了俄罗斯又坑了欧盟),叙利亚反对派本来也得到德国和美国的支持。按照原计划,巴沙尔最多撑到2013年,之后美欧就是从黑海和里海两个方向逼近俄罗斯本土。可谁也没料到半途中杀出来一个ISIS,给搅黄了。

叙利亚的现状是反对派打巴沙尔,反对派打反对派,反对派打ISIS,ISIS打巴沙尔,ISIS打所有人……

=====总结阶段(私货时间)=====
开始说好了,只盘点四个国家。相信看完这四个国家,大家是可以自行判断其它国家未来与出路的。
简单说,四个字:没有办法。
亲西方派有知识分子,有理念,代表了比较先进的一方。但是他们空有情怀,手中无枪,也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他们基本上只能依赖外部力量干预。但西方干预中东,一定不是为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宗教派有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但是他们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找出一条改革伊斯兰社会、使这个古老宗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办法。目前绝大多数伊斯兰政党只是利用了下层人民对独裁者的厌倦和对美国的痛恨而上台掌权的,至于掌了权之后怎么办,没有人心里有谱。
总之,庆幸这个世界的老大是美国吧,美国人为这些事操心,我们就不用了。——我们也没有能力操心:不说别的,美国大学教授为了研究苏丹,都能娶一个苏丹老婆。中国教授不娶女学生就不错了,我们举国能挑出几个以当地语言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的学者?
而且,除了地缘政治和宗教冲突之外,20世纪中叶开始,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经历了高速人口增长,这也是当前动乱的一个关键因素。
几亿人口就是几亿张嘴,你不喂他们东西吃,他们就反过来吃你。
看看中国历史就知道,几百年治乱循环,本质上其实都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下不得不通过大规模内战来消灭掉剩余人口的结果。
感谢工业化,它给我们提供了摆脱这种命运的可能性。
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存在根本性区别。中国的隐患不是伊斯兰式的,而是德国式的——我说的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意志帝国。
但中国与德国也有区别——虽然不多,但依旧存在:德国之后有日本,有苏联,但日本和苏联在经济上都没有达到中国今天的高度:以一己之力为全世界提供产品,居然还产能过剩。
中国之后,恐怕很难出现第二个中国——中国太大了,沿海淘汰的工业,还可以往内陆迁移,而不是像日本那样迁到台湾和东南亚。
中国的崛起,搞不好堵死了大量后发国家崛起的道路,这,也许也是伊斯兰世界悲剧的成因之一。
3#
匿名用户   | 2018-9-20 02:07:02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孙绿  4级常客 | 2018-9-20 02:07:03 发帖IP地址来自

经济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使中东战局更加复杂,阿拉伯地区人口暴涨,失业率新高,宗教极端主义趁虚而入,让本来就飘摇的中东地区雪上加霜。


在阿拉伯之春之前的2010年,阿拉伯国家的总失业率和年轻人失业率分别高达10%和27%。到了2016年,这个数据上升到了12%和30%。阿拉伯世界的就业率低下,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蔓延向了整个中东地区。


年轻人精力充沛,长期游离于正常的工作之外,既难有足够的社会尊重,也就难以正常恋爱结婚,必然产生强烈的不满。种种极端思想此时趁虚而入,让这些无业的年轻人成为社会动荡的主力军。


中东“武装分子”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看看为何中东的失业率不同寻常得高。




人口高增长 经济低增长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从1980年开始,阿拉伯世界人口已经扩大了一倍,到2010年为3.57亿,预计到2025年,还将增长1.1亿,平均年增长率为1.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


这些人口中,新增的年轻人口比例极高。在2010年,阿拉伯世界15到24岁的年轻人口占了总人口比重的20%。


2005-2016

增长真的凶猛


举埃及为例,该国在1897年时人口不过900万,到50年后却翻一番到了1600万。再过约30年之后的1976年,埃及的人口到达3800万。而到去年9月,埃及的人口增长到9480万,比2007年的数据扩大了2200万,可以说一直处在爆炸状态中。


埃及人口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埃及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约有1/3的人口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60%的人口在30岁之下,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就有80多万。这些年轻人需要庞大的就业市场才能予以消化。


然而埃及有足够的生态和产业空间

装下这么多人么?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要维持4%左右的失业率,起码要维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然而不幸的是,中东的经济增长长期乏力。尤其是对于埃及这种没有石油,或者石油资源不够丰富的国家来说,这样的经济增速是很难维持的。


广场革命之后的埃及经济增长率

一直不尽如人意


2010年

埃及超级年轻的人口结构


仍然是以埃及为例,该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因与以色列战事的刺激而如日中天的60年代中期,也不过185美元。当时日本已经876美元,甚至墨西哥也有461美元。


而到了今天,埃及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2700美元。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东的经济增长率甚至是全球最低的,因为人口大量增长,其人均GDP甚至跌到-0.1%。


引爆阿拉伯之春的突尼斯

经济增长率甚至要更糟一些


这样的经济增长率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就业人口所需的。而如果不能维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难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


年轻人的精力

用在建设性的地方该多好



迷之国营经济


与人们的刻板印象相反,其实中东国家,尤其是非产油国还是颇为重视工业化的。但它们选择工业化的道路却存在严重的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东国家就热衷于种种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一风潮从纳赛尔开始,他首先提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进行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并很快波及到中东各国。


纳赛尔 前埃及总统


后来接连兴起的叙利亚社会复兴党和伊拉克社会复兴党都高举这一旗号。纳赛尔的好学生和仰慕者卡扎菲提出了伊斯兰社会主义,突尼斯则号称施行了民主社会主义。还有南也门这样更左的直接标榜马克思主义的政权。


阿斯旺大坝就是埃及模式

引以为傲的例子


这些国家普遍信奉政府干预和国有经济,在上台之后往往快速国有化本地资源企业、驱逐西方资本,设立大量的国有工厂。


即使对纳赛尔非常敌视的中东君主制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也普遍了进行了石油行业的国有化,将本国油井收归国有。也许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匹配并非执政者关注的关键点,攫取私人经济利益才是。


沙特油井


这些国营企业,正如人们能够想象的那样,普遍效率低下以至于大量亏损。它们的存在不但起不到振兴经济带动就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包袱,需要政府大量的支持与援助。本来可以用于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的资金被用于维持旧企业的烂摊子,事实上进一步拉低了就业。


尽管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这些国家被迫纷纷进行私有化改革,但国有企业依然大量存在。与此同时,私营经济在中东却饱受打压,一直很难抬头。很多投资者都表示,中东国家对于创业并不友好,创业之后要应付各种官僚机构。


有些国家

可能军队才是最大的企业?


在部分国家,还有特别不友好的破产法。当局关心的是这些破产企业是否能够被清偿和分发,而非解决债务问题重建企业。程序上不仅又长又贵,破产者甚至可能被认为是犯罪,而面临失去经营公司、限制行动和被监禁的命运。


在政府的压迫下,中东地区的创业形式往往只能转入地下和非正规模式,例如一些街头小贩等。这些非正规经济虽然不起眼,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为当地百姓生活创造便利。可也正是这些弱势群体频繁遭遇政府的各种清理和干扰。2011年震惊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就是从突尼斯一个小贩愤而自焚开始的。


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的游行



过分的福利与保护


在中国商人发布的《向伊朗通商指南》有这样的指导:


“伊朗《劳动法》严重倾向保护雇员利益。该法不仅规定了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求雇员工资每年必须上涨15%以上,还对解聘雇员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没有充足的理由不能随意开除雇员。要开除一名雇员,必须发出三个以上的警告,且该警告必须经雇员签字认可。雇主也可以通过一个5人以上的委员会发布警告,这种方法无须雇员本人签字认可,但所有5名委员必须一致对警告签字确认。”


在摩洛哥,一些德国商人发现在与当地工人发生纠纷之后,政府往往偏袒当地人。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去当地投资。


这样的现象在整个中东都不少见。究其原因,恐怕是在漫长的殖民时代里,这些国家政府学会了已经发达起来的西方世界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一套做法。对外国投资者的变相压榨,大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投资不过中东关(误


劳动法保护工人在情理之中,但过于偏向工人的劳动法却大大限制了资方在劳动力市场自由选择的权力,也让没有工作的人找工作更困难。


不过对很多产油国国民来说,找不到工作也无所谓,因为国家福利往往非常优厚。


钱,不差的


比如在沙特,求学到大学层面学费依然是全免的,甚至每个人每月还发放大约300美元的津贴。医疗开支国家全包,不在首都利雅得的人来利雅得就医,陪同者将获得每天80里亚尔(折合人民币135元)的补贴。如果出国就医,陪护者将获得每天160里亚尔(折合人民币270元)的补贴。病人出国的医疗花销和机票都由国家财政报销。


医疗不仅报销,还有补贴


归功于中东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在中东无论是产油国和非产油国都兴办了大量的大学,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但问题在于,中东国家基本都还没有发展到技术驱动社会生产的阶段,高学历的毕业生难以被市场消化,毕业即失业。


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


在2014年的埃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34%,而与之相对的是,文盲的失业率只有2%。


即使是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也倾向于公共部门就业,而不愿意去私营部门。根据盖洛普调查显示,在巴林和科威特这样的国家,大约百分之60到70的大学生愿意去公共部门和国企就业,而愿意去私营部门的不过百分之十几。


石油子弟代代传

没有人会怀疑这个行业


如果不能去这些地方就业的话,他们很有可能选择干脆不就业。而且跟世界很多官本位的地区一样,他们相信关系的重要性,相信走后门会有利于找到政府部门和国企的工作。这样的社会氛围实在算不上有前景。


种种福利和因石油产业而导致的畸形政策下,人们就能在中东看到一个怪相——一方面是大量的青年无业在家,而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外籍劳工在劳动。


例如发生革命前的利比亚,本国人口600万,却有150万以上的外籍劳工。不能进入公务部门的高学历年轻人躲在咖啡馆里高谈阔论。而做着帮他们收拾工作的,则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劳工。


利比亚就业率几乎一直在45%以下



整体分析下来,要解决中东国家的失业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失业问题,需要在这么几点上做出改变:


1、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

2、培育有利于私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3、对非正规就业保持理解

4、减少福利,不劳动者的福利应该被大幅削减。

5、削减外籍劳工,将职位腾给本地人。

6、改革大学体制,削减不必要的专业,减少大学毕业生人数。


民族、教派、政治失序、青年人口、失业

一个都不能少


然而,这其中的每一条都并不那么容易得到改变,执政高层对这些社会危机有多少认识也殊为可疑。


但如果问题不得到解决,中东地区就依然将长久的继续广场政治,并为宗教极端主义提供新的燃料,中东地区内战不断,陷入了死循环。

5#
眉间尺  3级会员 | 2018-9-20 02:07:04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家都在说几个国家内部,来说说大国格局吧,其实这也是小国的悲哀。

首先,这次中东大动荡就是因为中东大饼涨价引起的!

瞎说瞎蒙,来源不一定准确,自己的想法和加上一些跟伊拉克同事交流后的心得。

之前中东和平的二十年是五大流氓,或者说美俄英法德中诸国实力互相角力平衡的结果。自二战雅尔塔协定以来,其实中东就在这个夹缝中生长,二战后以前的殖民帝国英法在苏美的逼迫之下,各个国家纷纷独立,然后苏美角力,六次中东战争,打下来的结果就是阿拉伯复兴党集团(统一,自由,社会主义)包括在伊拉克埃及被米帝干挺,然后成功地保留了在叙利亚,还有大佐的利比亚。
(其实突尼斯和埃及后期是严格亲美的,大佐和萨达姆都跟美帝,阿拉伯复兴党,甚至阿拉伯雄狮纳赛尔都有很深的渊源。),总之就是苏俄保住了叙利亚这个在地中海和高加索以南地区的重要跳板。后来在博格日涅夫时期苏联牛逼得不行了,伊朗翻盘,要说两个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也不准确,那时候苏联全世界对美展开攻势,美帝刚从越战的泥潭翻身,不然以大国的能力,这种小东西早拍回去了,还能容得着阿汤哥来演逃离伊朗?!
后来苏联崩溃,美帝弄死了在中东核心的另外一位重量级选手,萨达姆。萨达姆牛逼在于被弄倒之后,米帝没法找人直接把他车翻,还得后来再弄一次。
在此期间,是世界上美帝一极独大,掌握世界的二十年,中东各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长,朝着陷阱一步一步前进。

然后就到了中东动乱。我的理解就是中东动乱的诱因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阿拉伯世界失业率上升,主因2010年期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以前的大饼管够能吃饱,现在吃不饱了,拿起枪,抢钱抢粮抢女人呗。

我理解的中东暴乱之后的中东政治格局,
利比亚。卡大佐大家虽然笑他,但是他在纳赛尔死了之后相当中东老大的梦想破灭之后,利比亚一直是以非洲重要国家的身份出现的,即使在搞飞机事件发生之后,卡大佐依然是非洲的首领,利比亚也是非洲为数不多的有工业能力的国家之一。当然卡大佐曾经梦想跟好基友曼德拉或者说非洲的另外一个工业国家南非一起双宿双飞带领非洲崛起,后来被大圣母曼德拉也不知道聪明还是傻的手法给弄灭了。但是依旧是非洲影响力最强的国家。当然可能比不上法国,也比不上美国,甚至后来中修也轻松超过他,但是还是有影响力的。这么一个独立的具有印象力的国家被干成游牧部落,虽然少了利比亚的轻质原油让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很心疼,但是中美俄英德,哪个不高兴?相当于世界中央政权把趁着某地大乱的机会,把一个偏远的部落联盟首领给干掉,省了不少心。北非极其影响到的周边又回到了有“秩序”的理想状态。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边缘内部,但是是中东和北非的中心,加上曾经的阿拉伯雄狮,曾经给阿拉伯人民重新带来统一和辉煌梦想的纳赛尔,其实埃及反而是最有可能整合阿拉伯世界的国家,但是显然无论哪个流氓都容不下这样的国家,六次中东战争把埃及人打乖巧了,放弃了称霸中东的野心,乖乖成为美帝的走狗,虽然穆巴拉克被弄死了,但是美帝在埃及真正的盟友难道是穆巴拉克?开玩笑,肯定是美帝的军事同盟,埃及军方了。虽然埃及乱了,但是一切还是尽在掌握。中俄其实也从来没想过向埃及伸爪,如果说下一个世界帝国是中国的话,那乱掉的埃及是给中国挖的一个坑吧。毕竟苏伊士运河在那里,这坑不能不走。

沙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的海合会王爷们,说实话他们才是这次动荡最大的赢家,不听话和对着干的强人政治家一个个被干挺,阿拉伯复兴党这个飘在王爷们头上的幽灵终于消散,在阿拉伯半岛上,也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王爷们看起来支持这个支持那个搞恐怖,弄得各个大国不得安生,但是他们才是棋子里面最熟悉权利的游戏的一群人,从此之后整个中东和北非小国哪个不得求着王爷们给口饭吃?过两天埃及总统去给沙特王爷行跪见礼也不奇怪。

伊拉克还是原来的伊拉克,早先的南部十叶和北部逊尼还有库尔德人早撕裂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好多年,反正也就一直在吃饱吃不饱的线上徘徊,所以反而是受影响最小。

以色列以及五大流氓。这次动乱让无数军火,尤其是重武器,流入国际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当中,美英法德有地理隔离和缓冲带没啥,但是中俄的新疆和车臣的分裂势力有了重武器之后,一旦动手,不是原来的小打小闹就能解决。以色列现在也开始对周边空前严厉,是被搞怕了。

叙利亚几角旮旯之地,只对俄罗斯重要,要不是美帝坚持不懈的支持反对派逗逼,早tm平事了。但是俄罗斯在地中海只有这么一个前沿跳板,要是缩回去,那么帝国何以成帝国呢,跟莫斯科大公国有啥区别。

伊朗,作为一个政治稳定,独立,工业化的国家,伊朗肯定是在这次动乱中赚了一把的,无论是以前无法进口的武器,还是收获的对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影响力,甚至传言中伊朗人在巴格达城下把ISIS打回去,反正霍梅尼也乐见周围乱而自己一家独明。得亏这是美帝常年制裁啊,要不是美帝制裁,伊朗因为石油出口对国际经济依赖太严重,没准这次也反了。

土耳其,土耳其埃尔多按苏丹陛下忙着称帝呢,除了让南部库尔德人赶紧去伊拉克之外,就隔岸观火了。唉,对,有一阵子土耳其也不太平。

一句话,美帝是最大赢家,中修恐成最大输家。
6#
匿名用户   | 2018-9-20 02:07:05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iWeekly周末画报  4级常客 | 2018-9-20 02:07:06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间已经在2016年年底了,那我就放一下2017年中东北非的发展趋势:知乎专栏2017年,中东北非会变得更好吗?
1. 叙利亚阿勒颇遭空袭后,一名难民抱着婴儿冲过一篇废墟。

中东之所以乱套,很大程度上是沙特和伊朗利用石油换钱,再将世界购买石油的钱用于四处支持军阀势力的结果。2016年油价的低迷,让两大对手都没钱了。但是,2017年的纷争又和油价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油价如愿走高,那么战乱国家的各个派别都会有更多的钱来购买武器和发工资,战争将更加激烈。

2016年,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的内战(也是国际战争)仍在继续,利比亚的混乱,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脆弱,埃及的经济衰退,让人无法预测到这片不平静的地区还会发生什么。

但在一片的混沌中,我们又仿佛可以看到一点趋势的痕迹,从而为2017年提供一点预测,看这片最危险的土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石油减产,石油价格上升,中东的两个最大玩家伊朗和沙特将继续通过源源不断的资金输出支持各国的什叶派和逊尼派,中东北非各国的战事不断,就靠他们俩提供最强大的后勤支持。

阿富汗

2017年,阿富汗仍将不平静。它的局势即便不会恶化,也不会好转。塔利班仍然是阿富汗经济的最大破坏因素,但是,还有别的原因让它继续分裂。

阿富汗的混乱在总统交接过程中加剧了,部分源于阿富汗的部族结构。这个国家最大的民族是普什图人(Pashtun),普什图人中最大的两个分支是卡尔扎伊所在的杜兰尼人(Durrani)和哈尼总统所在的吉尔扎伊人(Ghilzai),一共占了普什图人的70%。

在数百年内,阿富汗国王都出自杜兰尼人,因为这个分支不能容忍受到另一个分支的统治。更何况,现在的国家第二把手(职位是古怪的首席执行官,因为选举纠纷而专门设立)代表的北方联盟是以塔吉克人为主,两个副总统都是东方面孔,一个是乌兹别克人,另一个是哈扎拉人。

杜兰尼人的不配合让阿富汗国家处于动荡之中,成为了塔利班反攻的好时机,也注定了阿富汗政治结构的脆弱。在阿富汗的国际关系中,杜兰尼人失势是沙特和巴基斯坦不愿意看到的,却对另一个霸主伊朗是利好。

也门

如果说阿富汗伊朗目前占据了上风,那么在也门却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将是沙特的阿拉伯联军轰炸也门的第三个年头,而这一年,距离也门的和平仍然遥远。

也门的政治纷争虽然起源于2011年的阿拉伯革命,但随后转化成了逊尼派总统哈迪(Abdrabbuh Mansur Hadi)与什叶派胡塞武装(Houthis)的纷争。在这次纷争中,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占了上风,驱逐了总统哈迪。但随后沙特领导的阿拉伯联军开始轰炸也门,将这个国家变成了一片焦土。

对也门的轰炸也让沙特政府备受质疑,同时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财政压力又让沙特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油价。于是,我们看到了世界奇景:伊朗和沙特一边合作提升油价,一边在也门大打出手,将之变成一片废墟。

巴基斯坦

全文请见专栏



作者:iWeekly周末画报
链接: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
划时代前进后退  1级新秀 | 2018-9-20 02:07:08 发帖IP地址来自
埃及:穆兄会初步上台后初期做的确实不错,但是中期开始不断的违背承诺并且要把古兰经纳入宪法(还有迫害别的宗教),且不断的在利比亚和叙利亚扶植自己的势力并要伺机夺权。结果军方乘着埃及世俗派抗议的机会搞政变推翻了这个政府。
利比亚:推翻卡扎菲后,实际上利比亚就处于一个矛盾时期,世俗派和宗教派之间政治矛盾很深,当然啦,这在伊斯兰世界很常见,看看土耳其就知道了。问题就是除此之外穆兄会ISIS等势力乘虚而入,或暗中支持宗教派夺权,或者干脆自己建立军队准备夺权。但是随着埃及穆兄会被推翻,高层中层被抓光,只有少部分中层和大量下层留在了利比亚,这帮人逐渐转向极端化,导致了利比亚爆发了武装暴动。(实质就是穆兄会要重新寻找一个海外基地)实际上穆兄会不足为虑,反而是逐渐壮大的ISIS武装令人忧虑。
叙利亚:俄罗斯完美的找到伊朗伊拉克一起忽悠巴沙尔血腥镇压逊尼派民众到现在,已经是撑不住了,一方面俄罗斯陷于乌克兰战事,所以的资源都要优先供应那边,另一方面伊朗伊拉克面对ISIS也难以抽调人力供巴沙尔使用,且伊拉克和伊朗政策已经改变,不再认为需要叙利亚这个屏障,转而要好好经营伊拉克并稳定内部局势。最近德拉方面巴沙尔已经把前线主力部队调回家乡塔尔图斯就是一个信号。且由于纵容ISIS壮大,巴沙尔在很多地方原有的基地已经被ISIS消灭干净,搞得不好自己也会被ISIS绞死。
ISIS:单独说这个组织或者说是宗派。ISIS的发源是俄罗斯等国2次否决了关于叙利亚的联合国提案后海湾国家各阶层开始武装叙利亚的逊尼派,ISIS的资助人就是沙特的某些土豪,非官方资助的。类似官方资助的只有伊斯兰军——一部分从自由军方面分裂出来的,就是因为给军饷给军火。ISIS和胜利阵线这样的外国武装组织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政权建立方面,在13年有人就已经发出了警告,说这个组织不打巴沙尔和两伊民兵,反而忙着在后方组建政权,野心不小(很可惜那位的微博14年时候被封掉了。。。)一开始ISIL人少,但是攻击欲望很强,而且经常使用自杀汽车发起攻击,所以算是在所有反对巴沙尔派别中实力最强的,他们帮助自由军伊斯兰军胜利阵线一起进攻巴沙尔,配合的非常不错,曾经有段时间ISIL曾经和胜利阵线谈合并,不过最后不了了之。到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或者就是ISIL有自己的野心,于是就和自由军和伊斯兰军决裂,并且攻击自由军和伊斯兰军最薄弱的2个区域——拉卡,代尔祖尔,2个地方都是自由军伊斯兰军已经快下拿下了(就剩那么1个军事基地还在)结果被ISIL突袭后不得不撤退,而且ISIL占领后和巴沙尔达成了和解,巴沙尔的军队可以守在军事基地内,巴沙尔军则默许他们使用连接伊拉克的公路和关口,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行。前年时候ISIL曾经从伊拉克的费卢杰千里调兵通过巴沙尔的防区进攻代尔祖尔(也许记错地方了)伊斯兰军的背后,虽被击退但是能够这么畅通无阻足以见到巴沙尔和ISIL之间有协议,关于伊拉克的马利基,这货和巴沙尔一样要用ISIL来对付逊尼派不想被反咬一口。当年马利基在准备好费卢杰的情况下,下令推迟进攻费卢杰,结果ISIL放心的调集精兵到叙利亚,最后当ISIL和伊拉克正式翻脸前,那几次溃败我都以为是为了留武器给ISIL作出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马利基是SB。现在的ISIS已经成为了新的一个极端伊斯兰宗派,要剿灭起来非常困难,在伊斯兰世界不乏大量支持者和同情者。不过最近烧死约旦飞行员并想骗约旦放人质的阴谋破产后,很大程度上它的形象在下降,不过要剿灭这个组织仍旧是长期化的一个目标,而且ISIS的主要基地在叙利亚,也就是说要消灭ISIS必须要进攻叙利亚,这点是无法绕过的。
9#
前进的黑兔  2级吧友 | 2018-9-20 02:07:09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2018开始说
说实话现在俄罗斯已经是强弩之末,经济一塌糊涂。一直被美国制裁的毫无还手之力。俄罗斯一直没有任何办法能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只能在叙利亚的战事上挽回点颜面。

其实美国发动“阿拉伯之春”以来,一直没有像控制欧洲一样控制中东。美国小看了中东各国的教派之争和利益之争。美国的欧洲盟友和亚洲盟友对于美国是言听计从,不敢反抗。但是在中东,无论是沙特也好还是土耳其也罢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想借助美国的实力扩张自己的实力,一旦美国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不同时,立马甩开美国。从土耳其最近来看,就是如此。所以美国在中东的局面上一直有话语权,但是没有控制权。这点美国也是没有任何办法。

俄罗斯是叙利亚政府的支持者以及幕后老板,前段时间的伊斯兰国IS是美国培养起来搅动中东局面的一颗棋子,没想到棋子强大了不受控制(这点之前就提过)。伊斯兰国越演越烈,中东各国各怀鬼胎,一直在打,伊斯兰国的地盘却越打越大。以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为导火索,俄罗斯迅速介入中东乱局。帮助代理人迅速解决伊斯兰国,而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利益相同,立刻抛弃仇恨抱在一起。伊斯兰国被消灭后,出现了3家大势力。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土耳其,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政府。两边从对峙到战争,库尔德人一败再败。美国不希望自己被踢出局,只能自己赤膊上阵,发动空袭。空袭之后的结果是俄罗斯没有被吓倒。美国对此毫无办法。美国同时发动的贸易战,和中国刺刀见红。中美大战的硝烟越演越烈,一直到中兴被制裁。中国商务部短暂沉默后发出1000亿制裁清单。美国同时对中俄发动猛烈的攻击,俄罗斯的经济一落千丈,但是在中东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而对中国除了军事上的动作外,经济,政治(台湾)一直处于攻击状态。中国18号的台海军演,是对美台的一个回应。如果挑战底线就解放台湾。美国想在台海冲突中获得胜利的几率只有10%,所以美国只想在经济战中获得胜利,不敢再军事上有更多的挑衅。全球热点都是联在一起的,不会单独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