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会毁灭中国经济吗?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声闻独觉   2018-9-20 02:06   7230660   7
分享到 :
0 人收藏

7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野烽  2级吧友 | 2018-9-20 02:06:4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是无争议的事实,“少子化时代”来临,社会经济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我们应如何做出自己的经济决策?我们可以观察下日本正在发生的事情! ……………………………………………………………………………………

第一章 我国新生人口减少的现实


1. 人口政策的变迁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7年是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二年。


2. 全面二孩后,新生人口不及预期

卫计委曾预测全面放开2胎之后,2017年出生人口的最低为2023.2万。 而现实数据却是,2016年新生1786万人,2017年新生1723万,同比减少63万。

2017年新生人口中,二胎占比重达到了51.2%,,一孩为841万,比2016年的一孩962万,足足少了121万人。 这意味着二胎开放之后,年轻人连一胎都不愿意生了。图中蓝色线条是卫计委预测的新生人口曲线,而实际出生人口是下面的红色线条。


3. 90后、00后母亲数量减少,会导致新生人口进一步下降

有人要说了,从图中曲线看,新出生人口从2010年开始不是在上升吗?2016年和2017年都有1700w的新生人口,是近20年的高峰,说明2胎政策还是有效果的嘛,不用担心发生像日本那样的“少子化”问题。错!千万别忽略了2016-2017年新生人口高峰的两个关键因素:

  • 1985-1990 年的新生人口高峰(平均2480w人/年),到2016-2017年正好在婚育年龄。
  • 突击2胎

30年前的2480w,到现在放开二胎,也就生出1700w。1700w/2480w=0.685

按这个比例,到2020年-2025年,年均出生1900w的90后成为生育主体的时候,新生儿数量降为1300w,再往后看00后为1550w/年,到2030年后,新生人口只有1060w/年。这个数字准确吗?

实际情况只会更差!为啥?

  • 90后00后的生育意愿更低(至于原因,后面会讲到);
  • 90后00后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请看下图)。

上图清晰地表明90后、00后男女比例失调,大致为115:100~118:100,也就是说不仅90后00后总人数在减少,适龄婚育的女青年更是严重减少。5年后,中国母亲的数量是现在的70%,10年后中国母亲是数量只有现在的55%。再加上她们的生育意愿持续降低,2023年,我国新生人口预计= 2017年新生人口数字1720w / 85-90年生的人口数2480w * 90-95年生人口均数2000w * 70%= 970w人/年,到2027年,我国新生人口决计不会超过800w/年。


中国人均寿命为75岁,到2025年,1950年后生的老人开始逐渐离世,平均估算为1650w/年(按当年出生人口数据粗略取均值即可),也就是说那时候人口负增长速度预计为-680w/年。这么一估算,即使全面开放二胎,要不了多久中国仍会开启人口负增长的路程。随着时间推移,死亡人口增多,新生人口减少的剪刀差只会越来越大……

前阵子看到有人大代表提出开放三孩的提议,其实要我说开放多少胎都没用,因为好多年轻人连一胎都不愿意生。而实际上生二胎的又更多地出现在农村。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网友诚不欺我!

而比人口负增长更为惨烈的是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大量减少,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未富先老的社会景象,至于这幅景象是什么样,后文将会为大家介绍。


4.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

  • 养育成本高(时间,金钱)
  • 托育服务短缺。
  • 对女性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 部分年轻人生活态度的变化——佛系青年(在日本这叫“得道世代”)希望生活越简单越好。
  • 房价高企,经济压力大增。
  • 都市女性对于生孩子会破坏身材加速衰老的恐惧。

这样看来,我国新生人口大量下降是确凿无疑的了。那么随着新生人口下降,我国进入“少子化社会”会出现什么样的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呢?我们在投资决策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第二章 少子化会出现的经济及社会现象

我在之前一篇描述日本泡沫经济的文章中立了flag——我会谈一谈日本的人口问题,那么现在仍旧以日本这个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为对象,讨论一下人口减少会带来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日本2017年新生人口94w,是日本1899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而死亡数则逐年上升,日本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学家都关心的话题。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人口问题都会随之发生,在新生人口减少的问题中焦虑的还有韩国人,这里安利一个比较赞的纪录片《明见万里》,有几番提到少子化会造成的现象。

贴出片中的几个核心观点的截图。(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行去看,不得不说韩国人这方面走在我们前面,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


1.小城镇大量空置

年轻人减少,老人留守。即使是曾经人口聚集的城市也不可避免。片中以东京的卫星城市多摩市为例,这个曾经为疏散东京人口压力的卫星城,如今俨然一副鬼城的造型。


人口减少的城市,由于城市物业服务不能正常供应,居民楼居住价值降低。进一步造成人口外流。

2. 生源减少,学校合并。

这一现象其实现在中国的小城镇也很明显了,这次回老家发现10多年前我们那一届学生要很辛苦才能考上的普通高中已经因为没有了生源而停止办学。


3. 房产价值迅速下跌

人口减少带来的在投资商最直接的参考价值就是房价的快速下降。

途中蓝线是日本新生人口的变化曲线,红线是房价的变化曲线。只是巧合么?日本房价迅速崩盘,与泡沫经济的破灭最直接相关,我在有一篇文章中(原来当代的中国和“泡沫时代”的日本那么相像)有着重提到。当时也埋了个伏笔“90后出生人口的下降,增加了房产抛售预期”,预期这个词,我在研究泡沫经济的时候就很喜欢。我觉得这个词是一切泡沫之源,比如最近很热的“台湾人疯抢卫生纸这件事”,很令人不可思议吧(这事在70年代的日本也发生过),人性相通吧?哈哈哈!卫生纸这东西说破大天,也没有抢的必要,那些欧巴桑家里的仓库都堆满了,还在抢,以至于超市的纸巾还没上架就被抢光了。


台湾人搞出一大堆解释纸巾会涨价的道理,什么环保政策不能伐树喽,什么运输成本增大喽……即使这样,就算纸巾涨上去的话,会到你们买不起用不上的程度么?还不是预期在作祟,人们预期纸巾这玩意儿会一直涨价,不会跌。就会发生所有人都屯,没有人卖的状况,这东西就会脱离本身价值形成泡沫。回想当年中国抢盐,一个尿性。就连现在中国全民炒房,也是一回事。各路专家扯破嗓子喊出各种房价会涨的理由,什么刚需啦,丈母娘逼的啦,中国人的置业传统啦,土地限制供应啦,房子不够住啦,政府不会让房价崩盘啦……一大堆,其实就一个——“房价涨了这么多年,人们预期它会一直涨下去,就只会是买的人多,卖的人少” 。就好比说,你有一房子目前值500w,你一看过去房价翻涨的速度预期它2年后会变1000w,那你现在卖不卖?又来一哥们儿,在专家的忽悠下真相信自己是“刚需”,预期自己2年后铁定买不起,你说他会不会抢着买?

但是预期一旦换个方向呢?刚需还会觉得自己的需求很“刚”么?卖房的还会等着两年后翻番么?那时候就会是卖的多,买的少,原来怎么涨后面怎么掉,曾经说过房价会涨的理由也会烟消云散。


所以少子化,会形成房产抛售预期。日本东京第一个卫星城多摩市,80年代的时候房价曾经疯狂地翻了10倍,然后现在变成了空城。许多人一直到现在还在为没有人住的房子还着贷款,片中的房产中介(下图最右那个人)讲“即使还完了贷款,手里也只剩下价值很少的房产”。最近中国的环京地区是不是降的幅度很大?上海周边的昆山花桥还值不值3w/平?

4 养老金问题严重,公共支出减少,国家面临破产

关于这个话题我就不展开了,中国东北黑龙江由于青年人口净流出已经造成养老金短缺,在2017年末的时候被各路大神讨论过。中央财政为了救济黑省,给出了从宽裕省份调配的方案。可是再过几年,所有省份都面临养老金短缺的问题了……现在意大利的年轻人都确信了他们将来领不到退休金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这代正在缴纳社保的人,将来大概率领不到养老金。是不是很蛋疼?


5. 消费主体发生变化——成人纸尿裤比婴幼儿纸尿裤还多

前面都说了很多悲观的方面,这里给一个明确的投资方向——老年消费市场。日本已经出现专门供老年人购物的市场和超市。中国未来的养老市场和老年人消费市场只会规模更大,什么老年人纸尿裤啊,老年人康复中心啊,老年人服装(到时候肯定比童装火)…… 甚至丧葬,反正大家考虑换工作换行业的,考虑买股票的,都可以及时准备起来。


6. 青年人的就业状况恶化——非正式雇佣扩大

首先跟大家确认这一现象是现实存在的,在日本、意大利这两个超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非常明显,目前韩国和台湾也逐渐出现这种情况。可是转念一想,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减少,那么他们不就变成稀缺资源了吗?按道理来说他们拥有更多选择工作机会的权力才对啊,怎么会机会变少、收入变少,以至于生存艰难呢?我花了好长的时间一直想找一套合理的逻辑来解释这个现象,至今无果,在这里提出来,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一起探讨。

我目前想到的是年轻人的活力不仅仅体现在创造和生产上,还体现在消费上。消费主体的变化导致新兴经济发生变化,实体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受到限制,企业会压缩人力成本,雇佣紧缩。于是年轻人的机会只会进一步减少。


另外我觉得这个话题更像是一个社会学的课题。少子化导致青年人都出生在蜜罐里,成长阶段受到的保护和过于理想化的熏陶,以至于他们不能胜任压力大或者服务性强的工作而被淘汰下来也可能是一种原因。还有就是他们比较“佛系”,对什么都无所谓,也没什么追求。总之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象。


6. 青年人不堪重负,压力暴增,社会问题出现

由于年老一代经历过经济大发展的红利,更多的金融资产集中在年老一代人手中。积累少的青年人所占据的社会资源更少,在经济危机中也更脆弱。


随着平均寿命增长,年老一代60岁退休后还能再活20-40年。这将在政府福利资源分配上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进一步挤占年轻人的福利空间。数量更少的年轻人,没有钱,没有机会,没有激情……没有未来。他们认为:

  • 即使努力工作,也改变不了社会阶层,还努力干嘛呢?
  • 即使努力工作,也买不了房,索性就不考虑了吧。
  • 不要告诉我拥有财富才是成功,我的成功是过得轻松。
  • 对什么都可以无所谓。
  • 尽量过简单的生活,没有负担。还结什么婚啊?还生什么孩子啊?
  • 性生活也不需要。(这可不是我瞎说的啊,请看下图)

8 得道世代(佛系青年)出现!消费需求急剧减少,市场结构发生巨变

其实中国的佛系青年就是copy这个得道世代的,我又要唠叨一句了“人性相通啊~”

所以你要是还持有某奢侈品牌公司的股票的话,赶紧抛!恋爱都不谈了,也没有装逼需求了,所以豪车也不需要了,花店开不下去了,钻石不值钱了……而那些老年人喜欢的东西,会有更多的需求,比如红内衣、成年纸尿布、拐杖……


9 少子化发生后,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的刺激政策

  • 减少投机市场,不能让年老一代握住太多的金融资源啊。
  • 对年轻人支付更多的失业福利(德国是这么做的,所以经济相对稳定)
  • 投入有更多刺激经济的基建项目(日本这么干了,但是效果不明显,不知道英明神武的party会不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 延迟退休。
  • 我们这代人退休的时候停发养老金。

本篇完!

喜欢的话,还请帮忙转发!感激不尽……


文章参考资料:

  • 韩国纪录片《明见万里之人口冲击》
  • BBC纪录片《别和日本人谈性》
  • 《日本今年新生人口数创新低 空房子如瘟疫般蔓延》


原来当代的中国和“泡沫时代”的日本那么相像

为啥当前中国的M2一直在增长还会发生通缩?

炒房没前途——写给朋友圈的中介朋友们,别再BB房价会涨了

3#
snowtree  2级吧友 | 2018-9-20 02:06:50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写过一篇关于老龄化的科幻小文《死亡与永生》,各位可以去看下。

我建议各位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中国和当下,因为老龄化是整个人类,特别是比较发达的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长期问题。国外的实际经验证明:老龄化不会让一个国家陷入戏剧性的崩溃境地,却会陷入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缓慢衰退,衰退的时间如此之长,很容易让所有人把经济下滑当成一个既成事实坦然接受。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为避免出现独裁,会在8-10年内更换一任领导班子,所以很难应对这种时间尺度的历史趋势。

近几年网上比较爱用“道德婊”一词来形容欧洲人,特别是针对欧洲允许穆斯林人口流入的做法,国内的舆论都是不大理解的。但如果我们深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欧洲其实已经陷入老龄化很久了,他们战后婴儿潮那一代(占当时总人口近30%)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4/50岁,开始要摆脱繁重体力了,所以他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不得不放开人口准入。而同是有战后婴儿潮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本没有引入移民,经济在90年代就开始衰退了。美国一直是一个移民国家,虽然他们没有大量穆斯林人口涌入,但几十年来少数族裔占比也一直是在上升的,美国不是没有老龄化,而是老龄化被转移成了移民问题。

与战后婴儿潮人口老龄化问题相伴的是,战后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从1945年的预期寿命50岁,到现在老人活到90岁都不是问题。全球人口近三十年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类预期寿命太长了,实际上出生的人口并没有比以前多很多。本来战后建立的退休金制度只预计支付每个老人享受十来年退休生活,现在需要支付30年甚至40年,导致全球社保都普遍困难。

但是,以上的两个原因——战后婴儿潮和人均寿命延长,在我看来并不能解释整个老龄化现象。老龄化还出现了第三个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生育意愿开始不断降低。

图一 各国生育率情况

上图是各国的总和生育率比较,可以看到生育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直接的相关性。所有主流国家的生育率都在2.0以下(颜色越蓝生育率越低),很多发达国家都在1.5以下,而我们通过简单的算数推演就可以得知,人类要往前延续,平均每对夫妇都必须要生育2个以上小孩,最好是3个以上(因为还有意外死亡、夭折、以及大量不婚不育的人口)。人类适合生育的年龄只有35岁,出生高峰期的人口过了这个年龄,即使想要再刺激生育也没有用了。那些生育率在2.0以下的国家如果这种状况持续超过40年的话,劳动人口就会迎来断崖式减少,这时候就会出现现在日本街上人潮人海全是老人的现象。

很容易会出现一种误解,说是某些人种天性爱生,但其实这是错误的,例如美国是个种族大熔炉,很多到美国的新移民都经历过由后发到先进的过程(爱尔兰人,意大利人,犹太人,亚裔,拉美裔),几乎无一例外,各个种群都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而生育率降低。现在美国黑人的生育率已经与白人基本持平。目前学界的主流认识还是生育率和经济福利水平相关性最大。越发达的国家越不爱生,同一国家越发达的地区生育率越低,同一地区越富裕的人群越不爱生。

我国历年新出生人口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中国生育率下滑的问题也不例外,目前总和生育率已经比日本还低。近三年放开二胎生育,但去年出生的人口顶峰却不过是1786万人,离80-90年代远超过2000万的出生人口相比是少了很多的。而且这两年已经是二胎政策红利效应的最顶峰,愿意生育二胎的近几年都第一时间抢着生了,剩下的都是不愿生的。今后二胎政策红利只会快速衰减,放开三胎也不会有太大作用(当然我还是从人道主义角度呼吁尽早全面放开)。我们中国总和生育率低于1.6已经二十多年了,1980生人今年已经37岁,再过十几年90后的育龄人口高峰过去,我们就会进入类似日本的困境。

日本生育率早在70年代就已经随着经济爆发式增长而总和生育率低于2,由于人均寿命的增长,直到2005年才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但老龄化对经济负面影响的问题早在90年代年就已经非常严重了。
日本的 生育率变化


技术越进步经济水平越高,就越会刺激生育意愿降低,进入一个无限正反馈。在现有的社会观念里,只要我们认可追求更好生活是人类最高的理想,那就必然要面临生育率低下的困扰。


那么,为什么我们人类日子过得越安逸就越不愿生育呢?

是因为地球的资源总量不足吗?我认为不是的,在欧美澳,甚至俄罗斯这种地广人稀资源过剩的地方,人们都普遍不爱生育,生育意愿和资源总量没太大关系(图一的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这四个典型的资源富裕型国家都陷入了低生育率)。

如果是因为暴政、资源匮乏的原因不愿生那就简单了,通过罢工革命或者技术进步争取福利就可以解决了。问题是生育率过低与这些都不相关,想反抗而找不到反抗的对象,想加速技术进步却发现日子过安逸后更不愿生了。


我认为这涉及到人们在生育时的自我选择:

生育本来就是高风险低收益的事情,社会保障越发达,越不需要养儿防老,所以生育对于个体,已经变成一种非必要的传统观念了。这种传统观念,在信息时代新观念的洪水冲击下不堪一击:你已经不能否认同性之爱、丁克族和独身主义者在道德上是有什么问题的了。

性爱的快感本来是自然界鼓励生育的bonus,因为避孕水平进步,现在不用生育也能享受快感。而且现在人类获得快感的技术水平正飞速的提高,虚拟体验、物质享受都可以替代性爱的乐趣。

所以,让个体自愿选择生育,靠传统观念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我不认为我们中国文化有什么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的独特之处,迟早我们的传统家庭观会被冲击得四分五裂(现在已经是了?)。


那么,有什么能够替代性爱的快感,鼓励我们为整个人类的延续多生育子女呢?


鼓励生育并不是新鲜事,欧美和日本早已走在前头,让社会承担很大一部分抚养责任。奶粉钱、教育费用全都由社会承担,从子宫里的胎儿照顾到成人,还在给父母直接发放补贴,让生育者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让不生育者缴纳单身税,(甚至鼓励年轻人开性爱派对、在派对上发扎过孔的避孕套)。但是,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日本《少子化对策大纲》)。

在日本已经广泛出现了一种叫“食草族”的物种,他们就是对异性完全失去了兴趣,连去免费嫖娼都懒得做。他们不止不关心爱情和性爱,还失去赚钱上进的动力,整天宅在家里,因为在家里可以沉浸在虚拟世界里,那里可以提供的快感廉价到动一下手指头就可以得到。

生育率低于2超过30年的国家还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老龄化越严重,年轻人压力越大。年轻人压力越大,就越不愿意生育。

在这个循环中,每个人都失去了利他的动机。如果其他社会阶层——特别是想要享受高质量退休生活的老人——是因为纯粹的经济效益来鼓励年轻人生育,那么年轻人很自然的就想到要逃避责任,最符合他自己的经济效益的做法就是不生育,转而在虚拟世界零成本获得快感,而让毫无经济效益的老年人阶层自己死去。明明物质财富已经足够富裕,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却爆发了最黑暗的战争,没有人再相信人世存在善意。每个人都想压榨另外一个社会阶层,每个人:老人或是年轻人,都想转嫁责任。战争中没有任何光荣和梦想可言,年轻人再生育一个新生命卷入这场黑暗的战争?即使是想想都已经觉得令他自己作呕了。

如果只以自己的快乐为最高目标,就不可能找到解决低生育率的办法,人是自己想把人类这个种族灭绝掉的。老人不愿死去、年轻人不愿生育,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自杀行为。

这种趋势早已蔓延到全世界,在欧美大把年轻人选择窝在家里吃低保维持肉体生存,让电子游戏占据自己的精神世界,直到胖死在床上也不愿挪动一步。

所以,单纯的金钱刺激都不会起作用了,人们已经不觉得对外部世界负有什么责任,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完全足够了。

随着AI时代的到来,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经济活动中,不再需要人贡献劳动,而只需要人来进行消费、享受。

所以哪怕医疗水平快速进步到生育风险降为零、孕育的痛苦完全消失、而抚养小孩的责任完全交由机器,也很难想象女性愿意选择身材完全走样十个月,而不是选择避孕并天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

AI时代虽然会减少人劳动的必要性,但AI替代不了人进行消费和科技创新。当世界进入几十亿老人在AI的帮助下勉强活着的境地,那文明已经进入不可避免的永久性衰退了。

当然,如果让各国政府通过强制措施,让妇女被迫怀孕生产,让男人被迫领养小孩,这也是会显著增加出生人口的。但是,这会摧毁人道主义,一旦让政府意识到人的主动性毫无价值,按照这套操作逻辑养育出来的就会是一批服从高于一切的奴隶,这样很难说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而且与其那么麻烦去养小孩,政府还不如直接增加机器的数量来得划算,马上见效、要多少有多少,地球上最后出现的就是一批生产一切并消费一切的机器人。

通过技术加大性爱的快感,甚至让女性普遍在生育期都享有某种愉悦,但那终究是生物本能而非理性选择,生物本能都是可以替代的,虚拟世界和其它效果更强烈的药物刺激(物质享受)更有诱惑力。我们也不能等待某次灾难唤起个体对于人类整体的责任感,比如战争虽然也能达到刺激生育的目的,但后果太不可控,说不定只是把从衰退到崩溃的时间从100年缩短到了几个月。

费城的科学家已经可以用人造子宫孕育羊羔。如果用人造子宫规模化生产人口会怎么样?我的那篇科幻小文就是描述的这种未来。

所以,我认为让社会代替个人解决生育问题,是一条实际不成功、理论不可行的死路。


能够刺激个体主动多生育的新观念,我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也许能让人主动生育的,是正面的感召力量:

让人们相信,人不应当只是依附于别人或是机器来供养的累赘,而是有着超越现实享乐的远大目标,为了让人类文明能够朝这个目标不断进发,哪怕经历短暂的生育痛苦也在所不惜。

新观念做到了这些,就能战胜人类不愿主动生育的困境。那就是另外一次文艺复兴运动才能达到的效果了。

4#
蓝海经济观察  3级会员 | 2018-9-20 02:06:52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我觉得2020年开始,就业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2020-30年2.3亿60后将退出职场,递补进入的是大约1.46亿00后,什么意思,十年劳动人口减少1亿,平均每年减少1000以上。这就是人口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再往长看,70后、80后分别是2.15亿和2.28亿,现在每年出生人口1700万,换句话说,在未来三个十年,很可能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20-60)会从8.5亿减少到5-5.5亿,减少近40%。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重大的潜在风险,消费萎缩、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这些难以避免。

想多了没用,还是积极投身养老领域吧,国家大事要关心,自己的职业前途要操心。

贴篇我的专栏的一部分,原文到专栏找

1、人口结构的变化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人口数量最庞大的60后,大约2.3亿,其次是70后和80后,分别是2.15亿和2.28亿,从90年代人口断崖出现,90后1.75亿,00后1.46亿,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青少年人口大幅下降,老人人口快速上升。



2017年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双双下降,一孩出生人口一年下降了26%,我们的人口结构正在加速向“倒金字塔”转变。



90后正在走上工作岗位并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生于物质相对优裕的年代,价值观和消费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
Gregory  4级常客 | 2018-9-20 02:06:54 发帖IP地址来自

老龄化带来的是什么?是阶级对立。

未来这个国家,会是较为富裕的老人掌控着绝大多数的资源,然后面对十分庞大的贫穷阶级。贫穷的老人,是最早被淘汰出局的弱者。而贫穷的年轻人和富裕的老人,会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所在。

一个人的生命周期里,年轻的时候,劳动效率高,用劳动创造价值,这个时候,是生产大于消耗的,所以一个成年的工作者,不仅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头上的各种食利者和整个社会。老年人,则是纯粹不生产,只消费的。

对这两个阶段的人来说,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年轻人当然希望更高的劳动报酬,老年人希望更低的消费支出,这就是矛盾所在,也是经济的隐患所在。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处于焦点时刻,随时人口的变量会引爆这个结界点。未来通胀大还是通缩大?毫无疑问是通胀。

现阶段,还有一大批中年人,这些人,拿着非常微薄的薪资,干着非常辛苦的工作,任劳任怨,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观念还是很保守,很老实,就像老黄牛一样。但是年轻一代呢,年轻一代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了。现在体现出来的苗头已经很显著了,工厂招工,基本很难招到年轻人,工厂开4000块,年轻人会嫌弃脏累,宁愿去星巴克抬盘子3000块。

一旦这一代中年劳动力逐渐衰老,社会的劳动成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量变,突然增高。

比如现在你找个家政阿姨,大冬天的来家里帮你打扫房子,又是洗又是拖,油腻不堪和污渍很重的地方都给你搞干净,一个小时收费多少?二三线城市可能就30块,一线城市最多翻一倍。

比如,你老人没人照顾,找个保姆,又是洗衣服又是倒屎盆,一个月多少钱,几千块。

你想想,等这些人老了不工作了,你换年轻一代人来搞,会怎么样?几千块,你去死把。知道发达国家干这样脏活的人工资多高吗,高级蓝领绝对秒杀一众小白领的,端屎盆子,一个月没有2万块谁会干?

通胀是不是就上去了。

而掌握资源的老人们习惯了几千块的阿姨,你叫他突然换个两万块的小妹,他会怎么想。

到那个时候,中产阶级跌落神坛的时候才真正到来,因为中产阶级全身心工作,目前还能占据一点人力成本不对等的优势,把很多事情雇佣给外人来解决。等到扫地的小妹也要一千块一次的时候,中产阶级们就要不得不自己花费额外的精力来做这些事情,时间精力就不够用了。

物价会急剧上涨,不大幅加薪就没人干活,产品减少供应不足和加薪导致的成本上涨,都是通胀的推动力。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腐蚀性非常强。

============================================

针对评论里面小清新最可爱最愚蠢的几个问题补充一下。

机器人的替代性,机器人在目前可预测的时间内,不具备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流水线上做标准化工作可以,复杂的家务不可能。举个例子,你家的马桶1000块,隔壁老王的马桶20000块,差了20倍,而且工艺材质功能完全不一样,机器人怎么分辨。你拉的屎不粘马桶,老王拉的屎黏在马桶上很难刷,机器人怎么分辨。还有什么扫地机器人之所以不好卖,原因是一样的,扫不干净,效率太低。真的有机器保姆出现了,你敢把小孩送给机器保姆照顾?扪心自问。

然后新兴行业的问题,什么游戏、竞技、直播,这正好体现了现在年轻人价值观和经济的扭曲度,真正创造价值的实业不赚钱,这类娱乐游戏赚钱,年轻人都跑去干这个。假如A时点,某经济体内是一亿人口,100万皇亲国戚勋贵阶层和富人资本家,9900万劳动者(包括农民和工人),这些人的劳动提供了食物和生产资料,维持了这个经济体的运转。后来,劳动者发现直播游戏赚钱,其他劳动者都喜欢,于是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跑去直播游戏。到了B时点,全经济体还是一亿人,100万皇亲国戚权贵,9900万游戏竞技设计开发人员和直播,某些小区全部都是网红。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直播给外国人看,全民对全世界直播?

===================================

好多人喜欢提日本,再统一说一下有什么区别和相似点。

日本是已经富了才老的,中国是未富先老。这是根本的差距所在。

日本的物价高不高,非常高,就是因为人工成本太贵了。而社会已经很富裕发达,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就丧失了奋斗的积极性,随便打点零工养活自己就完了。老年人不消费,年轻人低欲望不敢消费,所以社会变得萧条。但是大家的日子还是照过,没有很悲惨。老本都还够吃很多年。

中国不一样,大部分人根本还没富裕起来,一大堆农民还没进城,同时还是个养蛊思维很严重的社会,老龄化来临,阶层固化,年轻人不会安于命运的,反而会更加激进和愤怒,这就带来更加动荡和不稳定。统治者更加会倾向于增加年轻人的待遇,剥削中产及以下的老年人来满足年轻人的诉求。中产及以下的老人,年轻为国接盘,年老还要给年轻人让步,可能会是悲剧的一生。

进行基础生产创造价值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会大幅上升,修灯泡,通马桶,接电线,理发这一类最基本的生活服务价格会暴涨,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因为人工的飞涨而飞涨。代际剥削会更显著(什么叫代际剥削,就是对不同代人的定价不同,刚毕业的年轻人的工资比工作了几十年的父母还高,因为父母这代人物质需求不多,对此不敏感,所以可以剥削这代人来满足年轻人的物质需求)。

6#
断祸根  3级会员 | 2018-9-20 02:06:5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有一个预感:

继上山下乡、计划生育、呼吁工人下岗、鼓励干部下海、引导全民创业之后,接下来的政策将会是号召老年人拒领退休金,一直干到死!

7#
太上老君  2级吧友 | 2018-9-20 02:06:5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会毁灭!但有可能拖累发展,如果设计的好,连这种拖累也未必会有。看这篇回答的人要明白一个道理:经济理论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表示经济表现会符合经济理论的推导。毕竟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经济理论,而是统治意识。

我合作过的一个拉链小厂,最多的时候有100个工人。人均工资1800,现在只有17个人,人均工资5500+。产量和质量都很稳定。怎么做的呢?平时没事儿买台小机器,替代某个人工操作环节。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他的17个工人除了2个机修,5个质检,3个仓库。其他人的工作基本上是把东西从东搬到西,投个料之类的。老板65岁,并不懂高大上的整体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无非就是这机器做出的效果不错,而且可以省个人工,买!反正送货上门包培训价格也不贵。提供设备的也不是我们以为的光鲜亮丽的科技企业,而是最普通不过的小机械厂。他们每天琢磨自己的机器上这里加个传感器,那里改个传导方式,能有多少技术含量?拉链厂人越少,管理就越简单,成本就越低,即使给留下的工人加工资,自己的效益反而越来越好。

消费方面。原来假定117个工人。人均1800元工资。估计过个日子都要紧巴巴的。哪儿来的能力去消费?而现在17个工人,人均5500+,他们就有余力去消费了。而淘汰的100个人,他们最差的情况还是找个1800元工资的工作。对消费没有贡献。但树挪死,人挪活。很有可能他们会找到更高收入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消费市场的提升。毕竟消费市场的贡献可以来自于消费数量,但也可以来自于消费质量。如果我们要提升经济层次,那么相对应的消费质量也必须同步提升,否则我们只能停留在生产价廉物烂商品的水平。

由此推想,其实吸纳了大量人工的职业都慢慢的向这个方向发展,这是经济体系对劳动人口短缺的一种自适应现象。各种无人,智能设备的开发目前正是方兴未艾,它们将逐步降低成本,进入我们的生活。当劳动人口的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到一定水平,企业主会自动转向更具有性价比的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劳动。由于这种升级是自发的,所以各个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升级路线和方法,控制升级的成本。而不是某些专家说的,需要高精尖的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实力雄厚的规模才能升级。明显的黑板经济学理论。可能从来没接触过小工厂。

凡是固定流程和动作的工作基本上全部可以被替代,反之不可替代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人的智慧和经验才能完成。这种工作占比很低并且不受年龄,只受体力的限制。

老龄化对应是少子化,但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产生出足够的聪明人填补不可替代的工作是绰绰有余的。各位安心吧。不要停留在“人多力量大”的时代,我们已经过了血汗工厂的初级积累阶段,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拼的是创造力和科学技术的适用性。而不是人口。

多说一句:不同历史阶段,人口构成和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匹配才能快速前进。设想如果我们已经可以进入智能化时代,但和失业劳动人口过多造成的危机相比,是不是应该压制住这种智能化进程以给劳动人口留出足够的岗位空缺呢?这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评论评论的分界线========================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根本就没有所谓正确的答案。所有答案只是对趋势进行的预测,是否正确需要时间来证明,而不是靠辩论分高下。本回答评论中大部分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正方反方,总认为自己有道理,这很正常,毕竟高度决定了见识。但我想说的是:一带一路,非洲战略,反对单边主义,推进全球化的目的和战略意义在媒体上通篇累牍,我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头都能很容易从中理解到对中国未来经济的规划与出路。需求是变量而不是恒量是常识。1年前的环境和今天的环境也会完全不同,何况10年前,100年前,3000年以来?时代变迁的速度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曾经正确的理论都在经受新的考验。年轻人又何必人云亦云呢?不要把“中国人口减少=中国需求不足=中国经济崩溃”这么一个简单,狭隘,短视与死板的老农民经济理论奉为圭臬。不要在20岁的年纪拥有80岁的抱残守缺和不思进取。赠图一张,共勉。

一部分人因为阅读和理解能力欠佳,或刻意忽视前提条件,环境限制,对好不容易看懂的某个点迫不及待的上纲上线,肆意指责,猛刷存在感。虽然很无聊很丢脸,但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参与了对问题的讨论。也赠图一张,自勉!

还有少部分人根本就对问题本身毫无兴趣,自认屁民,奴隶,生活在最底层,无非就是找个机会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发泄一下情绪,给自己卑微的生活获取稍许慰藉,很可怜但能理解,也赠图一张,祝自嗨愉快。

补充,还漏了一种评论,不讲事实,不讲道理,不讲问题,只讲一种逻辑:你说的有道理,但洋大人想做都没做到的事情,你中国凭什么做的到?傻逼!是啊,跪着总比站着要更省力,更轻松,更习惯。也赠图一张。祝此生永远舒服。

评论很精彩,欢迎围观并对号入座。谢谢参与。

8#
者也  6级职业 | 2018-9-20 02:06:57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先讲一个段子。网络上大家调侃80后,说,他们上小学的时候,大学不要钱。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小学不要钱。他们上小学的时候工作、房子是分配的,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工作、房子是自己找的,自己买的。他们出生的时候,只让生一个。他们生娃的时候,提倡生两个。他们上学的时候,被父母拿别人家孩子比。他们娃上学的时候,要被娃拿别人家父母比。

为何要讲这个段子?就是国家发展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人乃至一代人的部分利益。

现在大家都说中国的税负高。大家知道中国为了工业化积累资金,当年,加在农民身上的税负是多少吗?至少是50%,这直接体现在农民上交50%粮食产出给国家上,没有加上农民购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上的剪刀差。好在,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了起来,2005年国家取消了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税。

现在回到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上。

以前的回答说过,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日本为何老龄化问题严重,关键就是日本的预期寿命达到了80多岁。要说没有人口老龄化,那就看津巴布韦,人还没老就嗝屁,当然就没有老龄化。

图为人口预期寿命。

有人说日本是先富后老,中国是未富先老。看城市化率,日本1960年代就超过了50%,中国直到2011年才超过50%。

为何要提城市化率?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即使到1960年代,也超过80%。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农民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革命时期,靠着农村包围城市,取得革命胜利。建设时期,靠着农业剪刀差积累工业化资金。改革开放,靠着农民工提供巨大的廉价劳动力。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口要养老。之所以说日本先富后老,意思就是国家有钱给老年人口养老。中国未富先老,意思就是国家没钱给老年人口养老。

事实上,确实如此,中国确实没钱给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养老。这几十年来,农民工有社保,有养老保险的少之又少。他们老了基本都是靠积蓄,靠子女养老。农村现在虽然有了新农保,但是那一月几十元的养老费,恐怕只是杯水车薪。关键还是得靠自己,靠子女。

从这一点来说,国家有养老负担,但是这些负担基本都靠占大多数的农民自己给抗下来了。也可以理解成,农民在养老问题上又给国家贡献了一份力量。

那么在回到本问题,人口老龄化会毁灭中国经济吗?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至少在养老问题上是不会的。农民再次为国家出了一份力。

再加上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就是伴随老龄化及计划生育导致的劳动力人口减少的问题。

劳动力人口减少会毁灭中国经济吗?

现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深入人心。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运气这个因素。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机械化、自动化是远不如今天的,更不要提人工智能了。

未来中国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并非不能解决。

想必大家都想拿高工资吧。如果还想着以前的人口红利,那么高工资永远也不要想。

发达国家工资高收入高,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

我国人均GDP低的原因也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水平低!

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中国要提高收入水平,必须通过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我国目前劳动生产率处于什么水平?

2015年,我国单位劳动产出只有7318美元,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8487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与美国的98990美元相比,差距更大(国际比较表明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

这里我们举一个具体的列子看看差距。

2015年世界500强中,排名2-6的为石化能源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排第3和第4。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人均产值远远低于国外同行!

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太低了。劳动生产率低也有好处,就是提供的就业岗位多。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智能制造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释放大量劳动力,完全可以弥补所谓的劳动力不足。还是以中石油和中石化为例,如果其劳动生产率达到500强同行水平(国外同行一个人的产出顶中国10个人的产出),其释放的劳动力就很可观。当然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工资收入水平也必然提高。

因此,最后的结论就是,人口老龄化以及所谓的劳动力短缺都不会毁灭中国经济。

未来30年,我们走着瞧。2050年的目标可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