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人员
2019-2-24 00:05
1249
0
银行业完成改制上市,利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
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始于 1978 年的四大专业银行设立,经历剥离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到 AMC 注资,再到股份制改造和资本市场上市。目前我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协调均衡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适当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多种融资渠道并存、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银行体系改革相伴而行,近年来存贷款利率已基本放开,基准利率体系正在完善,价格型调控机制建设不断推进,同时提出未来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两轨”逐步合“一轨”,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四十载飞速成长,资本市场地位和贡献度居首
四十年来银行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主要体现在: 1)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 2018 年 9 月为 257.29 万亿,比改革初期增长 800 多倍;利润从 2003年的 322.8 亿增至 2016 年的 2.07 万亿,年均增长 37.7%;不良率从 30%左右降至 2%左右,拨备覆盖率从 2003 年 19.7%上升至 2018 年 6 月的178.7%,资本充足率也不断夯实; 2)成为 A 股市值权重最高的板块, 28家 A 股上市行总市值 9.15 万亿, A 股总市值占比 18.7%; 3)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中资行开始在世界榜单崭露头角, MSCI、富时罗素等指数也开始将 A 股纳入体系。
行业的改革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银行业对外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资行海外业务拓展对银行的整体支持能力和对实体经济以及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提升,外资行在国内的政策环境也在逐步放开。截至 201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由 2001年末的 190 家大幅增至 1013 家,中资银行开设 1200 多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 55 个主要国家和地区。
技术革新:积极拥抱科技金融
在金融科技大潮中,商业银行将科技金融定位为经营模式转型和服务升级的重要利器, 聚焦方向有: 1)将科技金融上升到战略支持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金融科技建设,升级现有 IT 体系,打造数据平台、云服务平台等;2)推进物理渠道端的转型,重视智能柜台机等新型机器的应用及网点的转型升级,提升业务的线上化比例; 3)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战略合作,在客群、平台和技术等领域合作共赢。
站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时点: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成就了银行业目前的经营规模和行业地位。现在站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时点往前看,经济已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增速高位回落,作为周期性行业的银行业必将受到一定的冲击,未来将面临多重挑战,行业需转型改革适应新常态,同时我们也相信:首先,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是个持续的进程。未来伴随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行业面临的整体经济、金融等外部环境会逐渐明朗,进入新的征程。其次,行业的转型改革已经先行,在行业改革或者战略先行龙头的引领下,行业的发展也必将砥砺前行,行以致远,走出新的发展道路。从行业投资的角度,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转型布局早、结构调整优化存量风险小以及稳健经营规模或者业务优势突出的三类上市银行。个股层面强烈推荐四大行(经营稳健,高股息率,风控审慎)、招商银行(零售基因优秀,业务结构均衡,战略响应先行)、宁波银行(业绩领先,资产质量优异)以及常熟银行(小微优势突出,风控审慎息差领先)。
风险提示
1) 资产质量受经济超预期下滑影响,信用风险集中暴露。 银行业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资产质量更是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发展增速和质量的影响。若宏观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势必造成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压力以及影响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回收力度,从而影响行业利润增速。
2) 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 18 年以来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行业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政策和监管细则陆续出台,如果整体监管趋势或者在某领域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可能对行业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 市场下跌出现系统性风险。 银行股是重要的大盘股组成部分,其整体涨跌幅与市场投资风格密切相关。若市场行情出现系统性风险,市场整体估值向下,有可能带动行业股价下跌。
4) 部分公司出现经营风险。 银行经营较易受到经济环境、监管环境和资金市场形势的影响。假设在经济下滑、监管趋严和资金趋紧等外部不利因素的催化下,部分经营不善的公司容易暴露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从而对股价造成不利影响。
[url=]查看PDF原文[/ur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