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常胜将军的奥运赛场,如何克服心魔?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4-8-13 12:17   2016   0
昨日,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在浪漫之都巴黎,各国健儿不畏强手,超越自我、打破纪录、捍卫荣誉,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抛开竞技体育紧张刺激的氛围,每一届奥运会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故事:中国游泳队无视场外干扰因素,凭借实力和勇气赢下一个个奖牌;众多00后登上领奖台后,展现出了超绝“松弛感”;心存热爱的奥运健将,以开放的心态享受赛场。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在回顾奥运选手高光时刻发现,他们与万千创业者有着相似之处。他们的胜利终点可能不同,但过程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有临门一脚的遗憾、有无数个日夜的苦练、有灰暗漫长的低谷时刻。


当你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的时候,如何把细节做到极致?在高压或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下,自身如何调节情绪和状态?与一众高手对决的关键时刻,决胜在毫厘之间的秘诀是什么?从奥运选手的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以下,Enjoy:


1

阿条姐、干饭哥勇夺奥运首金,

00后如何练就大心脏?



高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技术和功力的较量,更多是心理博弈。面对外界声音和高压,顶级高手如何养成大心脏?


00后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7月27日,在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项目中,“阿条姐”黄雨婷和“干饭哥”盛李豪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首金。在紧张刺激的比赛场馆中,两位00后小将却表现得十分淡定。比赛中甭管打出的成绩如何,表情始终如一的冷静,得知自己拿到冠军后也没有激动庆祝的动作,与场边激情挥拳庆祝的教练形成鲜明对比。


要知道,射击项目竞争向来十分激烈,一个轻微的手抖都会造成比分的落差。为了增加射击运动的悬念和观赏性,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对设计规则进行了革命性的修改。不仅决赛时会清零预赛成绩,还展开了淘汰赛模式——选手们在完成10发射击后就进入淘汰环节,每两发就有一名选手离开靶位,最终赛场上只留下两名选手争夺冠亚军。同时,比赛现场允许观众喝彩和现场播报运动员名字。


一枪不稳就可能要面临离场,这样残酷的赛制无形中增加了运动员心理压力。在后续采访中,黄雨婷却表示:“确实感受到了这个赛场环境,赛中也的确很紧张。但平时有进行抗干扰训练。所以,观众的加油声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更多告诉自己投入动作,注意集中。”






教练也表示:黄雨婷特别专注,只要一拿到枪,就仿佛外面的世界都和她没有关系了。黄雨婷拥有一颗“大心脏”,一打比赛成绩往往会超出训练水平,她是个比赛型的选手。


而盛李豪在最后比分被紧追的情况,他依旧十分淡定:“主要是自己的状态要稳定住,要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自然心情就好了”。对此,国家队主管教练姚烨也表示:“盛李豪的内心一直很纯净,受到外界干扰少,我觉得这是他能保持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状态稳定的背后是实力过硬的表现,而这背后也离不开强大的心理素质。《生活是一场比赛》这本书曾提到:“真正让我们脱颖而出的是心理技能。”该书作者美职棒大联盟运动心理学家乔纳森·法代与众多顶级运动员数万小时的对话后,梳理了一套独特准则和一系列易于掌握的心理技巧:


1.放下胜负心,享受过程


保持专注的有效核心方法就是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比赛结果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超出人为掌控范围,而过程是自己可以把控的。如果过于注重成功或结果,容易分散精力或者忽略技术要点,影响正常发挥。


创业亦是如此。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如果把精力过多放在寻求结果,反而会因为焦虑打乱节奏。不如一步步把重心放在钻研业务、搞定客户上,让每一次“出拳”更有力量,顺其自然通常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2.找准内在驱动力,保持激情


无论是运动还是创业,都要不断问自己曾经的初心是什么?


金钱、名誉、胜利、社会地位等,可能只是表面原因,但需要找出内心深处,自己都没有发现的“能力价值”。这个内在动机很可能在危急关头才会显露,但随着自己深入挖掘,理解并强化它,学会驾驭它,可以把动机化为努力的动力。


我们想多赚钱。如果把赚钱作为目标,很可能因为受挫而懊恼。不妨把目标定在如何多赚钱的举措上,通过自己能入手的方式,一步步积累财富。


3.不逃避负面情绪,掌控焦虑


每个人都会遇到焦虑的情绪,如何化解这种情绪很重要。


运动界、商界等顶尖人士往往能够从置身事外的“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自己,如同看视频录像一样。如果“看到”自己感到不适,他们便会跳出正在感受这种情绪的自我,转而从旁观者角度怀着兴趣更加仔细地观察。这样可以从客观角度审视自己的精神状态,可以从中汲取能量,也可以将焦虑情绪转化成生产力的理想平台。


4.保持随时在线的状态


世界顶级运动员的一个特质是,在比赛前做好取胜的思想准备。他们经历过科学的训练,保持着夺取胜利所需要的最佳精神状态。


一方面,可以运用想象力,细致的想象比赛/事情可能会发生的细节、动作。这种积极的想象,是为了保持平静的状态,以便于在真正的赛场上从容应对;另一方面,面对提升自信和更好展现自己的实力,需要提高积极的自我对话能力。而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口号,是增强积极自我对话的有效方法,这何尝不是一种吸引力法则。


2

“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之人”

郑钦文创造历史



一扇对中国网坛紧闭了16年的门,被郑钦文又一次敲开了。


北京时间8月3日,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中,21岁的郑钦文击败克罗地亚球员维基奇夺得金牌,成为中国首位奥运网球单打冠军。






国人提起网球,大多数人会最先想到李娜,而并不了解这位零零后小将。而郑钦文这位00后小将是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巴黎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呢?


网球作家大卫·华莱士的《弦理论》一书中写道,网球或许是最孤独的运动,“即便是拳击手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落,但是根据职业网球比赛的规则,教练被禁止与选手交流,只能给予礼貌性的鼓励,而现场观众也被要求保持安静。”


网球这项运动势必要经历一个接受孤独、享受孤独的过程。郑钦文从6岁开始学习网球,就必须要学会独自扛下孤独的能力,学会如何独自面对困境。


团队教练阿克特·侯赛因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提到了这个细节——在比赛或训练中,郑钦文如果情绪起伏较大或者着急哭,教练常常会装作看不到,等她第二天憋不住才会深入沟通问题和解决方案。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让她学会坚强,也让她具有独立判断和冷静思考的能力。


但顶尖运动员成长之路绝不会一路高光,也有无数个低谷时刻。从青年步入成人赛阶段,郑钦文经历过迷茫期,职业赛的排名在700名开外,远远落后于同期运动员。可是她很快调整状态一路高歌——


2021年,郑钦文收获了WTA巡回赛上的第一场胜利。2022年5月,19岁的她虽然输给了世界第一斯瓦泰克,但世界排名提升到了47位,成为了进入前50最年轻的中国选手;当年年末,郑钦文收获了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的年度最佳新人奖;2023年的美网,她更进一步,首度闯入大满贯八强。


今年初,郑钦文在澳网首次闯入大满贯决赛,并获得亚军,成为了近10年来进入大满贯最高舞台的第一个中国选手。但在之后,她状态开始低迷,法网止步第三轮,而温网首轮爆冷出局。


输,应该是运动员的一生之敌。一路走来,郑钦文经历过低谷、自我怀疑过,但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不管我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对网球的热爱不会减少。”


郑钦文曾在采访中回答:“我觉得郑钦文是一个很复杂的结合体。有时候我可以很开朗,但我也会怀疑自己,因为网球是一个总是输球的运动。输球的时候我也会失望,流泪。我这一刻是冠军没错,几个月前我输球还会躲在更衣室哭。人生跌宕起伏,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享受此刻。”


这就是这项运动的魅力,赋予了郑钦文不服输又自信肆意的气质。在赛场上听到观众爆粗口,她可以直接用脏话回怼,嘴上也不留情;面对采访,她中英文对答如流,还时不时地与记者幽默互动;面对比赛中的逆境,她也会直面压力,找到破局之法。


在8月1日的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半决赛,郑钦文对阵前世界第一、三届大满贯冠军、里约奥运会女单亚军科贝尔苦苦征战了三盘,并在决胜盘1比4落后的情况下完成逆袭,最终赢下这场比赛。比赛离场时,郑钦文用运动护腕擦拭着脸上的汗水和泪水,但表情依旧带着倔强和自信。


半决赛,郑钦文遇到了自己的老对手——赛会头号种子、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兰选手斯维亚特克。二人此前交手过六次,郑钦文屡战屡败输了整整六次。但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中,郑钦文抓住斯瓦泰克的低迷状态以6-2强势拿下第一盘;第二盘比赛,郑钦文在落后4局的情况下越战越勇,最终以7-5拿下赛点。最终,郑钦文突破了内心的障碍,淘汰了这位实力强劲的对手,成功晋级决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决赛中,郑钦文表现得比以往都要沉稳和专注。郑钦文在《人民日报》采访中说到:“其实,拿到赛点时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在颤抖,但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只想着如何打好下一个球。当我赢下比赛的那一刻,我战胜了压力,也超越了自己。”


顶级高手的对决,胜败只在毫厘之间,脑力、心态、身体状态都会成就最后的结果。郑钦文的成功恰好印证了罗兰·加洛斯中心球场上的那句格言:“胜利属于最坚忍不拔的人。


3

“不是天才,都是一遍遍练的”



辉煌的背后,总有无尽的艰辛和一次又一次充分练习。


“10、10、10、10、10、10、10!”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十米台决赛中,全红婵在第一轮107B动作中得到所有裁判一致给出的10分满分!






起跳、翻转、轻盈入水,“水花消失术”上演,这一跳得到了90分的满分。此后全红婵守住了领先优势,最终以425.60分夺冠,成功卫冕,陈芋汐以420.70分获得亚军。


对于观众来说,我们只能通过水花的大小,来评判一个跳水动作的优秀程度,却不知道一个人入水如何做到没有水花?


这涉及到流动力学的知识。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是固体与液体碰撞的过程,物体具有质量和速度,在与液体接触时就会对液面造成冲击。而运动员跳水最先接触水面的是手,因此入水前双手的形态对产生水花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证明,人体以楔形姿势进入水面,水在手臂以及相邻水的挤压下,会朝着压强最小的斜上方逃逸;而当我们垂直翻掌入水时,水受力向两侧扩散,一部分被在挤压向上的水,被高速运动的人体带着向下,因此水花就被压住了。


当运动员从10米高的跳台入水时,跳水运动员为了“揉水”,创造了不同手势以适应不同情况,如亢龙有悔式、如来神掌式、龟太气功波式、摄像机不要拍我式等。






全红婵入水手型是两手相握,掌心先触水。




来源:CCTV


除了手势,运动员身体姿态也很重要。整个身体要紧绷,手臂伸直,臀部、腹部收紧,两腿夹紧,脚尖绷直,整个身体呈一条直线入水可以减少入水面积。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入水速度。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吴敏霞曾经表示:“水花压得好,说明运动员入水的时候非常迅速,而且角度很垂直,以至于在身体和水面交界的地方没有水花飞溅出来。”


跳水运动员在10米台项目中做动作的时间只有几秒的时间,不仅需要完成完美动作,还需要考虑手势、姿势到入水速度,这的确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因此,当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横空出世的时候,便被冠以“天才少女”的名头。


所有都在盛赞她的天赋,却鲜有人了解她背后的努力。在女子跳台项目,发育关一直是所有选手的“噩梦”,全红婵也不免会受到影响。这三年时间,她身高也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近十斤。这些影响了她的协调性、平衡感,自然也会影响了跳跃高度、空中姿态以及入水效果。


“我也年轻过,但怎么也回不到年轻的感觉了。”全红婵也在采访中略带苦涩地说到。尤其是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动作,一度成为她的“心魔”。“有段时间,我站在跳台上,对这个动作感到恐惧。”全红婵曾经这样回忆。


面对不可改变的客观变化,全红婵没有退缩、只有咬牙坚持。她尽可能减少额外摄入,戒掉了最爱的零食,每天加倍投入到训练当中。大家训练是从下午一点半开始,全红婵常常12点就来到健身房训练。


全红婵教练陈若琳说,“女子10米跳台这个项目,其实淘汰率是很高的,可能两年就出来一个新的优秀运动员,所以你想要保持常胜将军的状态,必须要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甚至更多的努力。”抱膝、翻腾、展开、入水每个细节不满意就反复训练,直到练到把自己的恐惧感降到最低。


最终,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上,以17岁131天的年纪,超越伏明霞,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赢得三枚金牌的运动员。赛后采访中,全红婵直言:“我不是你们所说的天才,都是练的,一遍一遍地练……”






冠军蜕变之路尚且如此,更何况每一个奋斗的普通人。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下,外界干扰因素不可逃避,只有不断修炼内功,终会等到下一个“春天”。


4

坚持和遗憾



奥运赛场上,除了欢呼声和掌声并存的夺冠精彩瞬间,也有许多感人至深和意难平的时刻。


对于每位站上赛场的运动员而言,既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也可能是告别之战。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追求卓越。通往领奖台的名额有限,道路也充满曲折,最接近荣耀的一刻,组成了无数故事篇章,让奥运会值得期待。



  • 赛场看点,「坚持」成为关键词


1.60岁+,还是自愿“不退休”的老将们,正在刷新认知


61岁的“乒乓奶奶”倪夏萍在赛场上打出了既松弛又专业的乒乓球,治愈了许多观众,也刷新了乒乓球最年长参赛纪录。不少网友调侃道:「爸妈也正是当打之年!」即便最终没有站在领奖台,但对于体育的热爱却支撑着她从世界冠军转为教练,又从教练再次回归奥运会赛场。






战胜时间和心魔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热爱为目标,保持坚持。


高龄组出战上限不止于倪夏萍。“50后”的澳大利亚马术队替补队员玛丽·汉娜,在70岁仍然踏上巴黎之争。面对她的第七届奥运会,她义无反顾选择挑战自己。




来源:西北望看台



其实,在东京奥运会的个人资格赛中,汉娜表现并不完美,但她并没有以「年龄」为借口解释、也没有以「体能」为缘由推脱。


她说:“除非我身体真的垮了,否则我的目标肯定是去巴黎”


即便可能无法获得完美的成绩,汉娜并不会为此内耗并且放弃训练。她认为:“事实上在马术运动中,没有人会提年龄,很多年龄大的骑手都非常优秀。年龄算什么呢?只要我觉得还能骑马,我就会继续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我的生活,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切。”


事实上,能够打破「年龄」刻板印象的,一直不是外界,而是自身。


有关奥林匹克历史最高龄纪录,并不止于此。如果把艺术项目也算上,1948年,正值73岁11个月的英国选手约翰·科普利仍然在板刻与蚀刻混合项目获得银牌。在奥林匹克精神面前,质疑年龄,还是太小看运动员们的决心。


2.奋起直追的故事,将「坚持」的力量具像化


奥运赛场上,最令人动容的瞬间,从不止于夺金。巴黎奥运会让更多选手能够正视每一次冲刺和每一次成长,光荣且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战绩。


被誉为国乒“大魔王”接班人孙颖莎在女乒单打的比赛中遗憾摘银,最终未能在这届奥运会中实现大满贯的梦想。


但这位00后小将并没有展现出消沉的情绪,马上与陈梦、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P卡:替补队员)组成的国乒女队一路杀到决赛,最终战胜日本队,实现奥运五连冠。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毫不掩饰对孙颖莎的喜爱:“她的性格和打球一样不纠结,她是新时代的偶像,是中国乒乓球队乃至中国体育界的新星”。




中国选手孙颖莎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而这些盛誉背后是无数个辛苦训练的日夜和扎实的实力。由于长期握持球拍,她的手掌已经发生了变形,也长满了茧;为了练好发球,她因为撞击球台而使得指甲淤血变黑,小腿也常年呈现淤青的状态。教练说,孙颖莎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孩子,她的心思几乎全部投入到了打球上,很少有别的事情能够干扰她,且打球也很有天赋,她的意识和理解能力都非常出色。




孙颖莎的手。图源:视频截图



孙颖莎在本届奥运会中虽然略有遗憾,但她依旧创造了历史。她从7月27日一直打到8月10日。14场比赛61局较量之后,她交出了2金1银的答卷。闭幕式上,孙颖莎,作为亚洲代表和其他代表各大洲的运动员们一起吹灭了奥运圣火,保存下来的火种送往法兰西体育场。


关于未来,孙颖莎依旧积极迎战。“梦想不灭,追梦不止,莎莎还会努力!希望四年后可以在洛杉矶和大家相见!”


逆境之王德约科维奇,随着最后一球落地,跪倒在球场仰天哭泣的一幕,让人看了为之动容。这是他职业生涯中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也是第五位实现金满贯成就的球员。在以往的交手中,37岁的德约科维奇因为腿伤并不被看好。“新星碾压老将”的舆论一边倒,对于五征奥运的他又是一次心理战。前四次的金牌遗憾,让他以往的职业光辉被蒙尘,甚至曾有过一轮游的情境。


但出于个人的坚持,他即便失望痛苦过,却未曾放弃过。“即便医生说不行,我还是很有可能会上场尝试一下。因为能给国家争夺奖牌,是很难的机会。”




2016年澳网中,德约科维奇亲吻地板 来源:南风窗





射击男子多向飞碟选手齐迎,刷新中国选手奖牌纪录,以50发44中的成绩夺得男子多向飞碟银牌;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唐钱婷以0秒26的时间差获得银牌,赛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与奖牌的合影,并且留言“继续前行,目标不止于此”。即便经历过低谷期、即便留有部分遗憾,但她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击垮你,真正能击垮你的只有自己。




来源:人民日报



铁人三项女子个人赛中,唯一一名中国选手林鑫瑜获得了28名的成绩。或许在55名的选手中,有人认为并不耀眼,但她以站在世界竞技舞台上的水平,刷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丹的32名最好成绩。赛后接受采访时,她十分坚定:“这次比赛给了我以后继续努力的信心,有了去追赶世界水平的动力。”






“竞技体育没人记得银牌”不再是真理。成绩之外,最重要的是,有人还在路上,没有放弃。



  • 竞技体育无法用BE定义,「遗憾」是下一次的突破口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虽然从不以奖牌为目标,但总有运动员因为小数点后几位的差距,无缘下一场比赛、无缘领奖台、甚至错失金牌。遗憾的故事一直在发生,一场比赛却不足以让人生保持在叹气阶段。


乔布斯曾说:“你在生命早期犯的错越多,你就越能学会快速地从错误中走出来。”人生是这样,每一个瞬间或者选择带来的结果可能就会通向一个意外的结果。


网球混双项目中,临时组队的王欣瑜/张之臻“一不小心”打到决赛。最终,胶着过后,以两球之差获得银牌。尽管与金牌擦肩,但二人获得了中国队首枚网球混双项目奖牌。遗憾是的诞生,是进击的动力,更是历史的开端。




来源:人民日报



游泳队劳模张雨霏包揽巴黎奥运会6个项目决赛,共获得1银5铜,个人职业生涯奥运奖牌达到10枚,成为了中国队奥运史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如果说完全没有遗憾和负面情绪,那将不够真实。对于这一成绩,张雨霏认为,“并不是你尽了最大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成绩”。这或许,既是竞技体育的残忍,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




来源:人民日报



当老将们用坚持续写纪录,小将们正用“不怕输”点醒仍在迷茫的成年人。


止步16强的冲浪小将杨思琪在冲浪板上写到「梦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街式滑板赛中的14岁小将崔宸曦排名第四,但仍然创造了中国队的历史,她也直言:「来到奥运会就已经很厉害了,重要的是享受比赛」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或许奖牌有颜色之分,但奖牌无法定义输赢。拼尽全力的结果,让努力和汗水成为更珍贵的见证者。






金牌作为比赛中的一项至高荣誉,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坚守数年更令人歆羡。


但每一块奖牌背后,是运动员们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和对成功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是他们投入时间、精力的热血特质总会让人心潮澎湃;另一方面,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一种“成功公式”,满足了人们对于成功和卓越的向往。


虽然成功的路径可能无法完全复制。“真正的强者不是在顺境赢下比赛,而是在逆境中怎么去扛。”这些运动员对胜利的渴望,对熬过漫长低谷的,对热爱事业的炽热无畏,和挫折和失败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值得企业家、创业者学习借鉴。


References:
1.奥运双金王盛李豪的AB面:场上冷面枪手,场下率真少年 by新京报
2.红星新闻提问首金得主,黄雨婷:最后时刻其实很紧张,不停告诉自己注意力集中 by红星新闻
3.《生活是一场比赛》,把生活看做比赛,乐享其中是最佳状态
4.亚洲第一个女网单打奥运冠军:郑钦文,一直战斗!by三联生活周刊
5.成为郑钦文的代价 by最人物
6.第22金!夺冠后,全红婵哭了…… by 上观新闻
7.没有金牌,他们依然闪闪发光 by人民日报??
8.德约科维奇,逆境之王 by南风窗
9.在奥运会,有人65岁也不退休 by 西北望看台
10.“劳模”孙颖莎:想成为“大魔王” by中国新闻网


也许你还想看:
经纬张颖:2023,不只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 |【经纬低调分享】<img>

经纬徐传陞:做VC这么多年,人们总在问我同一个问题 |【经纬低调分享】<img>

经纬张颖内部讲话:2024,四大关键决策 |【经纬低调分享】<img>

「链接」<img>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