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努力却总是失败,如何重建信心?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4-5-27 02:53   2774   0



有糖丸儿在后台留言:为了上岸,天天关在房间里复习,没有朋友,毕业已经一年了,也没有工作,考试快到了,很想上岸,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整个生活都没有了。


感觉自己也很努力了,却总是屡战屡败。起初信心满满,但随着尝试和失败的次数越多,对自己的信心也逐渐减少。「努力了也没什么用」,这么一想,就觉得未来没有希望。


努力怎么没有效果呢?怎样越努力越有底?我相信,这是很多人在面对一段没有结果的时光的时候,反复问过自己无数遍,却不一定有答案的问题。


别担心,恰当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锁问题背后,还有哪些待发现的可能吧。








1 期待错位:总体期待低,具体期待高
我们在持续努力状态中感受到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预期。如果事情达到或者超出了预期,我们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否则会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把期待分成了两种:总体期待和具体期待,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最好的组合是总体期待很高(如自信),但具体期待很低(如做具体事的信心)


比如,某人的总体期待是跟人交谈顺畅自如,但具体到每一次交流中,并不力求呈现高情商范本般的表达,而是一次次进行尝试和积累,自然慢慢就提高了ta的总体信心。


反过来,如果ta的具体期待过高,很可能会因为自己达不到每次参与对话都能获得良好反馈的具体的标准,而放弃从蹩脚的交流中吸取经验的机会,最终拉低自己的总体信心和表现水平。


长此以往,我们对事情的总体期待值过低,而在具体到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又产生了不切实际的高期待,进一步导致了持续努力未能满足期待,进而信心溃散的恶性循环。






2 攀登竖梯:努力的外部困境
在这个外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经常用攀爬竖梯的比喻来形容个人的努力,只能不断地往上攀爬,争取站上更高的位置,否则就可能被击退,信心也随之涣散。


正如Sheryl Sandberg在《向前一步》中所述,在竖梯的比喻下,成功之路似乎只有一条,站在最高点的人才能欣赏到壮丽景色,绝大多数攀爬者只能紧盯着前面那个人的屁股,视野狭窄而僵硬。


毕竟实际情况常常是,顶峰似乎常常难以触及,而后来者却在不断逼近。一旦松懈,就可能会落后,甚至淘汰出局。因此我们会感到巨大的压力,精神紧张,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这种紧张的状态实际上会妨碍我们的进步。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Brad Stulberg在研究人类表现时提出了一个公式:“成长=紧绷+放松”。


这意味着即使努力,但缺乏放松,会让本就狭窄的梯子通道更加收缩,受力无法被稀释和分散,一旦遇到绊脚石,原先的计划可能全面崩盘,抗风险能力弱,后果更为严重和持久。
3 懒蚂蚁效应:过度努力的陷阱
我们前面已经聊到了,努力可能会让你掉入一些麻烦的内外陷阱,大家也许没想到的是,过度努力、不留余暇,有时候会像勤奋蚂蚁,损害一个组织应对变化、长远发展的生命力。


北海道大学曾开展过一项追踪观察,研究三支黑蚂蚁群的蚁群成员分工,每支各有30只蚂蚁。


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日以继夜地干活,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小蚂蚁,一刻不停歇。而一小撮"懒蚂蚁"们,简直懒得要命,整天闲逛,看看天、看看地,从不参与劳动大军的行列。


有趣的是,当研究小组切断了蚁群的食物来源,勤蚂蚁们乱成一团,毫无组织。而“懒蚂蚁”们,却领着蚁群找到了新的食物源。原来,它们并不是真的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侦察上。


它们看起来游手好闲,但脑子里没有停止过思考,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可见,有时候过度努力不一定是最明智的选择,就像勤蚂蚁们那样,忙碌却失去了灵活性。而那些“懒蚂蚁”,也许在看似懒散的外表下,正是我们需要的积累资源和自信的代表。








1 二进制行动:放下期待,专注于行动
关于持续努力却总是失败背后的期待错位,《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作者提供了一种二进制的行动方式,即不关乎期待和结果好坏,动作发出记为1,即可视为成功。


这种二进制方式能够简化目标。很多时候,我们沮丧、纠结的原因是预设了太多的场景,实际上每一次事件的细节我们都很难全然把握,在开始行动之前,有些想法确实无关紧要。


所以,比起期待中的关注结果、影响、过失等方面,二进制做法一个的好处是,能够让我们直接关注动作有没有发出的事实。我们在向“1”前进的道路上,对努力而没有结果的状态接受度会更高。


假设我们发表了一次有史以来最烂的演讲,依然可以用二进制的方式,将其视为一次成功。为什么不呢?毕竟这世上没有多少人天生就是能言善辩的演讲高手。没有练习,谁都很难做到。


如果我们把专注于行动视为成功,比如与心仪对象打招呼=成功、做一次演讲=成功、发送某个具体请求给相关人士=成功等,我们将获得更多进步,也更能以更轻松的心态建立自信。
2 拥抱方格架:多元路径通往自信
将一个事项加入自己的待办,待在那里一步步往上爬的竖梯时代,多少有些不够用了,正如戈勒引用的帕蒂·塞勒斯那个更为恰当的比喻:“是方格架,而不是竖梯。”


方格架的比喻更适用于普遍的场景,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若能够走出一条时上时下、迂回曲折甚至偶尔会误入死胡同的独特路线,可能会为自我实现提供更好的机会。


而且,要爬到方格架的顶端则会有很多方式。以找工作为例,我们总是不得不先接受能找到的工作,然后再稳步发展。我们都想找到能让自己兴奋、有成就感的工作或职位。






不过寻找的过程既需要明确的目标,也需要一定的变通。所以,我们可以同时确定两种目标:长远的梦想和一年半的短期目标。长短搭配能让我们更落地,同时不执着于短期得失,并通过可实现的步骤,达成长期愿景。


一件事情的成功,自信的积累,并不总是需要在一开始就做好全盘计划,这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对于那些处于事业初期、转行阶段,或休息一段时间准备重新投入努力的人,尤其具有启示作用。
3 培养懒蚂蚁:谷歌7/2/1原则
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容易陷入“洗衣机模式”,反复低效地转圈,却激不起外部战略性变革的浪花。即使在具有创新意识的谷歌,一些管理者为了规避风险,也经常对新的点子说不。


这种做法无疑可能会扼杀潜在发展的可能性,造成实质的威胁。想想诺基亚和柯达,曾经是各自领域的内卷之王,但当变革来袭时,它们却变成了轰然倒地的悲情巨擘。


对此,谷歌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叫做721原则,规定着公司的资源分配:即70%投入到核心的搜索引擎业务,20%用于扶持已经站稳脚跟的新兴业务,最后10%则投向全新的未知领域


或许10%的资源不多,但在全新领域过度投入同样具有风险,所以这个分配比例是相对合理的。就像培养懒蚂蚁一样,不要让所有蚂蚁都拼命工作,而是要明智地分配资源,抵抗外部风险。


同样,这个原则也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不必过度努力,而是要妥善地管理时间和资源,并保持对新局面的观察、开放态度,也许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惊喜等待着我们。


“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有句名言:“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留一定的余闲都很重要。它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让系统更加高效地运转。


往期高赞回答:
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承认错误?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安慰记心理小店,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
同名
公号:安慰记心理
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
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