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金融为民” 高扬发展之帆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9-3 23:27   1425   0


编者按

“金融为民”最早由联合国提出,也是我国一以贯之的金融理念。特别是因农而生的农信社、农商银行,70余年深耕“三农”、小微土壤,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筚路蓝缕,由弱变强,离大地最近,与百姓最亲。

实践证明,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为“三农”、小微和民生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是农信社的生命之源、发展之基。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态势,农信社、农商银行只有进一步涵养金融为民情怀,持续传递农金温度,才能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嘉宾

刘澄清 数字普惠金融资深专家、CPCP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

杨革红 山西高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金和 福建漳浦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季文岗 山东高唐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主持人 徐春培 刘梅芳

“三性”定盘,把握“金融为民”思想内核

农金导刊: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特别强调金融工作的“三性”。请问如何用新发展理念正确理解“三性”的深刻内涵?

杨革红:“三性”原则出自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第四条:“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因法律规定而成为银行著名的铁律。“三性”是对银行经营性的定义,成为把握所有经营问题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一切经营活动的始终。安全性是盈利的前提和基础,抛开安全谈发展如同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只有筑牢筑实安全这个堤坝,才能蓄足效益这个“仓池”。流动性是银行的生命线,是货币经营的形态与方式,体现在资产负债管理以及头寸管理,一旦出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金融危机。效益性是经营的目标,只有持续创造利润、降本增效才能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三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者构成了银行发展的“内核芯片”。

农金导刊:请结合实际谈谈您对金融工作“三性”的体会或见解。

杨革红:流动性危机,又俗称“钱荒”。银行流动性表面上展现的是金融兑付能力,实则考验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资产配置以及经营创效等核心能力。银行发生重大风险乃至破产,归根结底都是流动性不足,导致出现挤兑危机、信用危机。充足的流动性意味着强大的市场服务能力以及巨大的发展空间,更是抵御风险、确保金融稳定的“定海神针”。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商银行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要把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作为政治底线。一要“盯”。实时监测各项流动性指标,不断增强市场分析和风险预判水平,建立常态化的流动性压力测评机制,回馈市场和民众足够的金融安全感。二要“谋”。把握好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之间的适度与尺度,不断提升资产负债、存贷比、成本收入等经营管理能力,真正从源头上杜绝流动性风险。

农金导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机构要保持自身充足的“流动性”,须牢记“金融为民”这一宗旨。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身践行“金融为民”的体会。

刘金和:漳浦农商银行作为漳浦县域存贷总量最大、机构网点最多、触角延伸最广、支农作用最突出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一是“金融为民”固化于心。始终致力于服务实体、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持续为广大民众提供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全力打造富有温度和人情味的“百姓银行”。二是“实干兴行”落到实处。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在支援抗疫、捐资助学、关爱劳动者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心、用情、用智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普惠”破局,扛起“金融为民”的责任大旗

农金导刊: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实体贷款难、银行放贷难”的矛盾依然突出。请分析一下问题或矛盾的表现与成因。

刘澄清:就普惠金融和服务乡村振兴而言,农商银行不缺市场、不缺资金,但缺能力,包括监管能力与金融服务能力。

首先,普惠模式有待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乡村有2.5亿人口、无城市户籍进城农民工3亿人,合计5亿多人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如果用传统银行模式,此类客群绝大多数不具备准入条件。

其次,普惠授信有待调整。衡量普惠金融的两个指标是覆盖面与覆盖深度。农商银行现在执行的普惠口单笔贷款在1000万元以内,这个授信额度往往导致“傍大脱农”。最近几年,尤其是疫情三年,小微金融与普惠金融“大水漫灌”,许多中小企业因此盲目授信被“淹死”,而真正需要贷款的客户却只能望洋兴叹,倘若1000万元分散给100位客户,也就是单笔贷款10万元左右,则较为符合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返乡农民创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在授信额度上要面向大众、小微。

第三,普惠体系有待优化。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框架下的小微贷款衡量指标与国际基本没有接轨,普惠金融体系仍沿用传统贷款的衡量指标,包括风评工具,层层风险管控壁垒,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衷。探索并促进微型金融产业发展即“小微金融”发展,任重道远。

第四,普惠政策有待松绑。普惠金融体系的微型金融和微型信贷只能由市场主导,贷款利率也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如:单笔等额贷款客户,地差所产生的成本可能完全不同,贷款定价、风险权重也应不同。因此,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松绑,弹性定价,增加容忍度,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大众,下沉小微,抱团取暖,与客户一同成长,真正践行“金融为民”的情怀担当。

季文岗:银行贷款有“两难”:一是信息壁垒。虽然目前网络信息较发达,大多数银行营销力度加大,但仍有很多人图便利、怕麻烦,不愿意跑银行,习惯通过民间借贷缓释融资压力。二是经济下行。如高唐县农村劳动力严重外流,农村鲜有创业融资需求,发展主要还依赖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少,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选择小富即安。客户融资有“两难”:一是准入限制。按照目前的监管要求,大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担保、无抵押品、无符合条件的征信、无稳定的营销流水,此类需求客户因受贷款准入限制无法获取贷款。二是惧贷思想。因信用小额贷款风险度偏高,贷款追责压力大,部分信贷从业人员不愿贷、不敢贷、怕担责的思想依然严重,尤其是投入大、创收少、回报慢、成本高的涉农贷款。

农金导刊:谈谈解决上述贷款“两难”的策略思考。

刘澄清:从“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1993年引进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微贷试点开始,小额贷款→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中国微贷业务已历经30年风雨。但真正从金融消费者角度去考量,中国微型信贷模式的探索发展并不乐观,这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痛点。究其症结所在,关键有两点:一是过低的利率“天花板”,二是过窄的展业空间。监管部门尝试鼓励推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展业空间狭窄,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低,无法与长期扎根本土的金融机构抗衡。

总之,发展“科学化、数字化、人性化、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是王道,是走好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

杨革红:贷款投放是银行的“吃饭工程”“保命工程”,要化解融资难题,既要在顶层设计上不断创新,更应当紧扣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深耕市场、服务实体。一是紧盯市场主体。主动对接政府、商会,在平台畅达化、信息互通化、服务集中化上下功夫,实行大零售、大融合。二是紧盯重点产业。创新链式服务、闭环式服务,由点及面、由面溯链、由链建圈,不断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实体产业。三是紧盯普惠对象。做强“整村授信”,创新定向服务、批量服务,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四是紧盯队伍建设。抓实绩效考核“牛鼻子”工程,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营销中心”“获客渠道”。

季文岗:一是抓宣传获客。大力开展驻点办公、集市营销、错时营销、厅堂营销,夯实客户基础;借助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朋友圈,对客户圈、朋友圈、同学圈,开展“金融知识大普及、金融产品大推广”。二是抓产品引客。放宽准入条件,有效推广普惠信用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退役军人创业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的推广,有效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农金导刊:“金融为民”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根本遵循,也是走出经营困境的突破口。请结合实际谈谈自身在实践中探索了哪些卓有成效的经验。

刘金和:以漳浦农商银行为例,一是立足乡村振兴,深耕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漳州市特色现代化产业“1122”工程和特色现代农业培育行动计划,围绕福建生猪、百香果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六鳌、长桥、佛昙、沙西等四大农业强镇,推行“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1.42亿元。二是立足普惠金融,鼓励大众创新。积极运用普惠小微企业支持工具、阶段性减息政策,锁定“四大经济载体”,创新“光伏贷”“福卉贷”“河鲀养殖贷”“地理标志贷”等专属产品;锁定小微企业,发展“银税通”“小微贷”“无还本续贷”等信贷产品。三是立足金融为民,彰显农金温度。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工程,与党政部门、各行业、各社团组织联席,把基层党建扎进乡村、社区、商区,构建联动合作机制;做实反洗钱和反电信网络诈骗,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季文岗:以高唐农商银行为例,一是举荐“村官”。先后向县政府举荐13名优秀支行行长挂职乡镇副镇长(副主任),推荐35名客户经理挂职村主任助理,并派驻进100个村挂职。二是驻村办公。“金融村官”驻点期间打卡办公,开展重点客户走访、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客户体验、社保卡发放、电银业务、贷款三查等日常工作。三是精准“施肥”。针对农户融资难,先后为321家大棚蔬菜种植特色产业累放“大棚贷”2.52亿元;针对经营主体融资难,相继与442家农机公司及农户合作,累放“农业机械贷”2741万元;针对产业融资难,对486户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推广“龙头企业+农户+银行”模式,累放“养殖贷”14.6亿元。

“科技”赋能,构筑“金融为民”的智慧平台

农金导刊: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传统“三农”市场客户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因需而变,及时满足“新三农”市场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杨革红:随着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三农”市场主体更加丰富多元,新型农民、新市民群体、涉农企业及商户不断裂变。作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农商银行应顺势而为,一要落实打包服务,精准对接,量体裁衣,完成从“金融服务员→金融代理人→金融管家”的角色转换;二要推行闭环管理,围绕“三农”产业及上下游客户,完成从“基地→生产→销售→消费”全产业链闭环式服务,提高客户的金融获得感、体验感、便利感。

刘金和:以漳浦为例,一是做强“福农平台”。依托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系统,打造漳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激发新农主体发展活力。开发“宅基地申请”预警平台,并依托该平台推广“福居贷”,方便村民了解宅基地政策信息,为村民改善人居环境排忧解难。二是做优“福农驿站”。打造集金融、政务、电商、物流、民生等“五位一体”普惠金融服务升级版,目前已建设以花卉苗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为主题的“一站一特色”福农驿站共6家。如官浔镇溪坂村福农驿站定期开设“银发课堂、农技课堂”,邀请讲师现场授课,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季文岗:一是坚持开展“无感授信、有感反馈,驻点办公,‘四张清单’对接”等金融服务;二是大力推广“拥军贷”“园丁贷”“乡村好青年贷”“创业担保贷”等信贷新产品;三是培养打造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队伍,精准捕捉“新三农”金融需求,让客户享受到更贴心、更精准的服务,为乡村振兴添柴加薪。

农金导刊:如何以“金融为民”理念,主动服务,培育和发掘城乡客户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

刘金和:漳浦农商银行一是充分发挥金融指导员作用。与政府联合发文,选派138名员工担任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开展“百名金融指导员驻百村”活动,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以政银村合力打通普惠信贷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充分发挥服务平台优势。注重客户体验,点(柜面、普惠金融服务点)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福农e厅)结合,做活“金服云”平台,提升客户满意度。三是积极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以金融纽带作为支点,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将具有涉农基因的各类市场主体调动起来,发掘新的贷款需求点,不断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季文岗:一是开展“批量申贷优惠、限时优惠”大酬宾,挖掘行业客户集群;二是开展“四张清单”大对接,逐户甄别、逐户授信、逐户预约;三是开展政银企大合作,精准推广“创业担保贷”“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贷”“乡村好青年贷”“巾帼系列贷”等信贷产品;四是开展银商大走访,精准推广“汽车消费贷”“消费分期贷”“装修分期贷”等消费类产品,满足民生消费需求。

农金导刊: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加大对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刘金和:漳浦农商银行携手睿信融资担保公司,创新性推出“睿信保”银担产品,构建“总对总”批量担保模式,打好“政策+担保、产业+担保、增信+担保”组合拳,做到“见贷即保,批量担保”,为漳浦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民营中小微企业“舒筋活脉”。

季文岗:一是抓投放。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昌信担保贷”“创业担保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信贷产品,通过政府贴息、政策性担保等方式缓解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二是抓降本。综合客户资质、经营状况、担保方式、贷款期限等因素,科学定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抓普惠。结合“普惠小微信用贷”“优质高端信用贷”“信e快贷”等信贷产品,以借款人配偶或子女信用担保方式,发放家庭信用贷款,满足无抵押客户资金需求。四是优服务。推广“无纸化”办贷,公示办贷“明白纸”,原则上要求“信用贷款2个工作日办结,保证贷款2.5个工作日办结,质押贷款3个工作日办结,抵押贷款5个工作日办结”。

农金导刊:如何用新发展理念推进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革红:一要坚持“客户为王”,在民营经济发展各环节,要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积极延链、建链、强链、补链,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韧劲;二要坚守“科技为核”,创新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证业务等品类丰富的服务模式,并积极与税务、工商、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合作,运用科技化、数字化手段,提高360度全景式服务平台,多触角服务、多托底支撑,不断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驱动。

季文岗:一是扩面,对潜在首贷客户减费让利,提升“首贷”贷款比重;二是赋能,持续扩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信贷支持,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绿色领域;三是提质,持续加大对优质制造业企业金融支持。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专精特新”企业、招商引资开工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A级以上企业清单,建立金融辅导队,落实保姆式服务、打包服务、售后服务等营销方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搅活一池春水”。

刘澄清:数字技术推动全球金融快速发展,推广数字金融是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普惠金融不但和传统金融一样,有“支付、存款、贷款、保险与理财”功能,还涵盖“消费者保护与赋能”,从而形成“5+2”完整的体系。追本溯源,普惠金融是从微型信贷与微型金融演化而来,微型金融主要面向贫困低收入、弱势群体、微型企业,微型信贷主要面向贫困与低收入群体,两者均服务草根阶层,并不断探索推广。随着普惠金融不断深入,服务对象从弱势群体向新市民、新农人等大众客户延伸,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既是对传统银行的拾遗补缺,也是自我革命和创新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其“快捷高效、灵活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不断彰显。

“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普惠金融如果没有监管,‘资本+市场’将是野蛮的。”——5年前哈佛商学院Micheal Chu教授的话言犹在耳……纵观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探索实践,总的来说利弊并存。一方面,新的针对性监管框架尚未形成,原有传统监管模式已不适应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普惠金融。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扰乱了金融市场,对消费者亦构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下一步,农村金融机构要聚焦“三农”、小微市场,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需施策,锁定绿色、科技、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为实体经济赋能;锁定新市民、新农人、老年群体,为弱势群体、长尾客户弥合数字鸿沟;锁定风险盲点,规范金融秩序,促进金融回归本源。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9642
帖子:7992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