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6 12:33   5980   5
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2:33: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看了一些高赞答案,都从不同角度列举了金融人士的核心竞争力。但我猜,题主提这个问题的深层意思,是想看看哪些核心竞争力是自己能有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在看这个问题时真正想知道的:怎么获得核心竞争力。不然就只是望梅止渴,于职场无任何助力。

在衡量一位金融工作者优不优秀时,我们一般硬技能和软技能两个方面入手。硬技能就是专业知识水平:做量化投资的,统计和数学知识要过硬;做客户经理的,各种理财产品的特点要如数家珍;做投行的,要能用excel漂亮的建模;做风险管理的,各种duration、swap要熟练计算。软技能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沟通、谈判、领导(向上管理,向下管理),建立人脉。

一、硬技能如何培养呢?



首先,学校里面的知识非常重要,这是工作的基础。虽然很多人在工作后都会吐槽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与工作相差很大,但其实,学校里的知识是工作中需要知识的一个子集。如果学校里的知识都没学好,这个子集都没装满,我们怎么去充实其他的子集呢?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老阿姨”,现在才切身明白学习的黄金时期就是在学校里。如果有机会让我给在校学生一个建议,那么我有且只有一个建议:在学校时将该学的知识学扎实,把该考的证书考下来。等成为了“社畜”,你的时间和精力都不是自己的,太多身不由己,无法将整块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但是,工作中不断有新人涌进来,有老人更加努力,逼迫着我们一直向前,在大家都在积累人脉、提升软性技能的时候,如果你还在为了硬性的证书而努力,就非常不划算了。
作为金融业最受关注的两个证书,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和FRM(金融风险管理师),都是大四第一学期就可以报考的。CFA侧重投资基本知识,FRM侧重数理化的风险分析,二者有互补的性质,很多同学会同时准备这两个考试。(虽然卷,但实际情况就是你可以选择不卷,但公司也可以不选你。)我推荐大家好好利用下面这个免费的资料包,它是专为在校学生设计的,考证加求职,不仅有CFA和FRM复习需要的所有资料,还有400多道投行面试真题。看面试真题的过程,就是给自己的知识点扫盲的过程,绝对事半功倍。

其次,工作中要勇敢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如果初始学历的竞争力不足,我们还可以通过申请MBA或者考取CFA、CPA证书逆风翻盘。不论是CPA还是CFA,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CPA要求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否则就不能再继续使用CPA证书了,CFA也要求每年达到一定时长的继续教育才可以注册新一年的会员。
如何在工作中学习?让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Pedagogy和Andragogy。
pedagogy是儿童教育学,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模式就是Pedagogy。儿童教育模式的特点是老师为主导进行教授,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Pedagogy通过他人的经验来传授知识,以学科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以未来为中心。
Andragogy是成人教育学,我们在工作中的学习模式应该从儿童教育模式切换为成人教育模式。Andragogy的特点是以现在为中心,成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知识,学习的首要目的是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每个人也都可以从伙伴身上获益。



成人教育模式的最佳应用就是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国家或行业设立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我们离开学校后,对我们的实操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进行评估。成人教育模式,Andragogy,就是Leading-man的意思,自我领导。采用这种学习模式,对我们在工作中考证非常有益处。

比如,很多朋友都问过我,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准备CFA的考试呢?


首先,我们要调整心态,不要觉得工作就是在耽误复习的时间。如果你的工作内容与CFA的某些内容相关,我们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在脑海中复习知识点并且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后的应用。如果你的工作内容与CFA实在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也可以尝试思考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工作跟投资决策相关。金融是一台复杂的机器,每一个链条的存在都有意义,也都会传导至其他链条。这些思考的意义在你完成三级考试,需要描述你的四年工作经验是否跟投资决策相关时,就会派上大用场。

其次,我们别忘了成人教育以现在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所以我们需要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专注在有用的知识上。利用知乎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免费的的CFA直播课程和资料包迅速抓取考试重点,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准备考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edu-card" data-edu-card-id="1558136387194593280">
二、软性技能如何培养呢?


其实也是要不断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软性技能的一大重点就是资源整合的能力。在进入职场前,学校和家庭就是我们手握的两大资源,通过优化这两大资源,我们可以积累到自己的第一批人脉。
首先,名校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也是联结金融“圈子”的有力工具。一位普林斯顿的毕业生在金融行业时,会发现面试官就是自己的“学长/学姐”,或者公司合伙人跟自己师从同一位教授,自然而然就可以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此,大家在学校里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或活动,与自己的专业课老师多交流,我们的第一笔人脉财富很可能就来源于老师、学长学姐、同学。

其次,人脉也可以从家族中继承。金融行业是一个很难“白手起家”的行业,要深度挖掘我们家庭或者朋友能带来的资源。很多朋友可能不愿意让家人帮忙,想靠自己的能力拼搏,这是非常珍贵的品质。但有些时候,我们也要善于借力,其实这也是拼搏的一部分。有时候,自信的人更能从容的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不需要外部的东西来证明。窦文涛和轶君在《锵锵行天下》第二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年轻的时候我肯定要逆风而上,但现在我知道了什么叫顺势而为......姿势很好看的过了这个坎也是过了,姿势很难看的过了这个坎也是过了,什么叫姿势好看,什么叫姿势难看,会看的话都好看,这就是人生。“ 大家可以戳下面链接看完整的两分半钟的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b4y1D7Xw
但如果命运没有给我们开金手指,没有名校和家庭的加持,如何增加自己的软性竞争力呢?


在没有接触金融之前,我也和很多朋友一样,觉得这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因为它的知识并没有多繁复,学习周期也不长。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金融专业的学生很难转码工或者自然科学,但是学计算机或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转金融就容易的多。但慢慢的,我发现金融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这个行业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形态,底部或者腰部的从业者的入行门槛的确低,但获取的回报也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最早提出了80/20法则,即社会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在金融行业,我们看到的是98/2法则,即2%的人拿走了金融行业98%的收入。而这2%的金融从业人员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如何成为那2%呢?
答案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你要比98%的人更加努力。
努力,可以填平很多先天的沟壑。其实,被称为金融第一考的CFA可以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很多导师或朋友并不是来自学校,也不是家里的朋友,而是在CFA协会的各种活动上结识的。CFA的证书不仅能够给我们的专业水平背书,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CFA Candidates或者CFA持证人。这是我们共同的标签,即使我不是藤校,我的父母不是金融人士,我也能以一个平等的姿态与大家交流。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考取CFA证书,而CFA的通过率也在逐年降低。如果你已经在备考CFA,可以多参考一些已经考完的朋友的经验,或者参加一些考试培训机构,增加自己通过的概率。
结语

金融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看似难以获取,但都有路径,只是我们要付出比别人多一点的努力。如果自己是幸运的,那就不妨顺势而为,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已有资源。如果命运没有给我们开金手指,也没关系,我们还是有逆天改命的机会。也许我们现在不是头部的2%,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比98%的人都更加努力。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2:33:4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1.投资能力:把弹药给我,我上
2.融资能力:弹药给你了,你上
3.资源整合能力:你把弹药给他,他上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2:34:3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谢 @龚致宇 邀。利益相关:工作很忙只能周末答题的金融妹。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太宽泛了,因为金融行业太大了,中国全牌照的七张就分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期货,融资租赁。其中每个子行业的从业人员又分为前中后台,有业务岗,运营岗,技术岗,每个行业甚至每家公司对这些岗位类别的定义和划分也有所不同,单说业务岗也有banker trader broker之分,而且banker里面还要再细分,有承揽承做承销。如果岗位不同,从业人员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同,更何况再往上走一走,做的好的都要兼做管理。随着金融行业日益复杂化,用人要求也花样百出,民**汇上海今年招聘终面是在酒桌上完成的,招**赁总部去年招了7个都是清北复的工科生,有的岗位长的不好看的不要,有的岗位长的太好看的也不要,所以实在很难讲“金融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问题基本等同于“一份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一万种工作,就有一万个答案。
但是我还是想答一下这道题,因为金融板块下面,每天都能看到N个“想转行金融该不该”这样的问题,由于写过金融应届生就业的回答,我也收到过不少类似的问题邀请,但不可能回复给每个问题,所以想借这个宏观的提问说一点我的见解。由于我的工作会涉及金融下面所有的子行业,但我在国内从来没有去一线操作过业务,而且工作的时间还太短,我的答案肯定是不够深入,这个答案适宜作为对金融行业从业的大线索梳理,要是再具体就太复杂了,累死我也写不完的T.T,欢迎大家在评论里补充你了解的子行业或具体岗位,我会挑好的内容之后摘录到答案里。
1、金融技术类:例如银行总行设计金融产品的,保险公司做精算的,以及设计风控模型的,做金融数据分析的,这些岗位,专业技术就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数学要好,专业知识要过硬 ,该考的证毕业前起码要开了头,名校学历在这些岗位也比较重要。
2、其他技术类:金融企业在P2P爆发之前基本没有太小的公司,一个大公司必然有很多辅助部门,法务,财务,IT(维护类,非网络金融IT),还有品宣(PR),HR之类的,很多很多,这些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自己专业上,在金融或非金融其实并没有太多区别。
3、专业营销类:券商的机构销售,银行金融市场(同业业务部)销债的,投行的承销等等,既需要你懂专业知识,对行业敏感,又需要你情商高,能维护客户。
4、非专业营销类:这个非专业吧,也是相对来讲,跟上一个类别没有太分明的界限,比如银行的客户经理啊, 保险销售啊,但是这一类与上一类的销售的区别在于所提供的产品同质性更强,需要从业人员在服务上体现出差异,所以对“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
5、说到这我插一句管理岗的情况:每次看求职节目或者与一些小朋友聊就业,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就是“我喜欢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但是真正到了应聘的时候,大家又都不愿意做销售想做管理。其实金融行业,与人打交道多的工作就是销售,而管理,作为大型的金融企业,任何业务和人员的管理都不可能靠口头传达,都是要以文件或规范的形式下发的,偶尔需要沟通也只是最后一小步,所以真正的管理并不是整天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它需要的是对整个行业的理解洞见,对公司资源的整合平衡,至于与人打交道只是搭配技巧而已。
6、项目资金承揽类:这个类别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起名字,例如投行的承揽,资管拉资金的,与3、4有所重合,但又不完全一样,因为揽项目和拉资金太看家庭背景和行业地位了,说是靠专业性取胜,但级别差不多的团队能说谁一定比谁强多少吗?投资收益或利率大市就那样,差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最主要还是靠人脉资源,换句话说是靠信任度,我信任你就把钱交给你管,把项目交给你做,不信任你说的再好也不理你。这一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既有兢兢业业的行业大牛,也有吃干饭的二世祖。
不过大家也不用觉得不公平,社会对人的考察原本就不是单维度的,什么叫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考察你所具有的资源——只有专业知识才是资源吗?长得好看是不是资源?人脉背景是不是资源?都是啊。只不过有的资源是先天的,有的资源是后天的,而且先天资源会不断衰减,后天资源却可以靠努力不断加强。
7、运营类:大部分为了维持企业业务正常运作的,都可以划分为这个类别,比如银行柜员,Middle office,保险公司核保核赔,券商的承做,所在的位置不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程度也非常不同,但总体来讲这一类的岗位不需要自带太专业的知识,也不需要有太多的行业经验,所以反而竞争最激烈,家里有点门路但门路不是非常硬的也一般都往这类岗位送,导致正常招聘的门槛奇高,什么清北复交的研究生和三本本科一起做桂圆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所以你要说核心竞争力,招聘时真是要的太全面了,学历好,长的好,还得听话,还需要考许多从业资格证。但这一类岗位的上升路径比较窄,要么转去前台做业务,要么升一升做管理,要说核心竞争力,恐怕还是“靠关系”。(当然不是全部人都要靠关系,我就说说总体情况,以上说的每个岗位都有例外。)
8、各种混合类:哎呀我实在总结不出来了,你们不许笑>.< 但是金融行业真的太大太复杂了嘛,几本书恐怕都写不清到底有多少种岗位,但是我觉得很多岗位真的就是各种混合类,比如券商研究员吧,中国有些券商研究员不但要推票,还兼做销售,经常要跟机构销售一起去给基金经理讲讲讲,虽然还是偏重技术,但也需要一定的销售技巧。而且一旦上升到管理层面,只有一两种核心竞争力是不够的,逻辑性,前瞻性,行业敏感性,到底属于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不大好分类,当代的金融人才,当然还是全能型的最吃香:大数据,建模,对数字敏感;能写报告,做披露,文字的逻辑性要好,专业性要强;能攒项目,与人沟通平衡各方利益;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方案搞出来要最后能落到实处;具备行业洞见,对传统金融要有全面了解,创新金融也要跟得上形势...以上我说的是一个人要同时具备的技能哦~你问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觉得可能是综合能力要强,越多越好!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2:34:3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谢王律邀。
我认为核心竞争力需要分两条线来讲。一条业务线,一条管理线。
业务线,说白了就是干活的人。能做好领导要做的事情,无论是做测算、模型、还是搭建架构、制作合同,均能搞的定,而且做得很干净,把事情做成,领导满意。这就是核心竞争力。能干好活的人,到哪儿都吃香。
管理线,说白了就是当领导的人。领导也分好多种,有水货,有干货,我说的是有真才实干的领导。这些有真才实干的领导当年大多数是业务好手,通过业绩获得提升。但当了领导后,对具体的业务就不一定熟悉了。这时,要求的是资源管理能力(关系就是资源,因此不必仇视有关系的从业人员)、为人处世的能力、团队管理能力、风险处理能力。
还有,个人的修养。守大道,才能做大事。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2:35:0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谢邀。
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我在清晨冥想的片刻,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下面来说说我的看法,抛弃那些cliche的答案,比如领导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高压下工作的能力,就像坐在公司会议室面对面试官回答的那些cliche。
首先,我认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个方面:hard skills 和 soft skills。很多人在强调soft skills 的重要性,其实hard skills,也就是你在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非常重要。很多专业知识,校园招聘的时候会问,社会招聘的时候更会问。“投资者明显是风险厌恶的,为什么给衍生品定价的时候要用风险中性概率?”“债券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有什么区别?”“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为什么在A股市场无效?”而且越到金字塔的顶端,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一个金融专业知识薄弱的人也许在商行可以平步青云,但是在投行就会举步维艰。当然,专业知识只是核心竞争力最基础的部分,没它不行,有了还需要下面的一些soft skills。
一是撮合能力。通过多年工作经历,你会积累一定的人脉,而人脉的意义是,你可以作为社交网络的一个节点,连接另外多个原本并无联系的节点,将资源优化配置到合适的地方,而你可以在居中收取中间业务收入。撮合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且无法通过书本学习获得,算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是将知识发展到极致的能力。在大学学金融专业,从本科到硕士,你会获得很多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大而全的。你不知道哪些是最有用、最关键的知识。而在工作中,幸运的话,你会找到喜爱且擅长的领域。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发展到极致。记住,一定要发展到极致。无他唯极致尔,你就是行业里的大牛。

三是干成事(make things happen)的能力。这是一项综合的能力,能把一件事,一个项目干好的能力。为了make things happen, 在一个团队里,你需要有leadership,你需要有communication skills, 你需要有analysis skills,你必须知道如何work under pressure;同时,你需要动用在专业领域的人脉关系,疏通打理各个环节,保证项目顺畅的进展。而这些能力的综合,会使你成为一个成功的职场达人,you are great assets to the company, because you could make things happen, not others.

最后一点:金融世界中高效运转的心智模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写道:“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培养的是,一整套优化完善的心智模式。就像银行柜员的严谨、细致、服务意识;客户经理的左右逢源、善于移情(观察对方对反应的感受性);Trader的市场承压能力、高速运转中准确决策的能力、容错能力。这些都是不同领域的金融从业人员高速运转的心智模式。具备了这些心智模式之后,你就能够高效的直指目标,完成任务,自由驰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