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乱交易行为是专门针对程序化交易操纵市场提出新概念。传统上,以操纵期货市场为例,美国司法实践根据《商品交易法》第6章(c)和第9章(a)(2)确立了认定操纵行为的四个传统要件: (1) 被告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2) 被告特定地意图创造或者影响价格或者价格趋势,导致该价格不能合理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3) 存在人为价格;(4) 被告的行为导致了人为价格。[32] 基于此,诸如囤积居奇(corner)、逼仓(squeeze)、利用信息操纵以及其他操纵方式,如连续交易操纵、特定时段操纵、约定交易操纵、洗售操纵(wash sale)、虚假报单等各种欺诈性交易方式均被纳入其中。而对于扰乱交易行为,《多德弗兰克法案》明确列举了三种: 一是违反买价卖价(violates bids or offers);二是故意或轻率无视尾盘交易有序执行(demonstrates intentional or reckless disregard for the orderly execution of transactions during the closing period); [33]三是虚假报撤(不以成交为目的的买卖报单)(bidding or offering with the intent to cancel the bid or offer before execution)。[34]
2. 幌骗作为操纵行为。幌骗(spoofing),也叫虚假报撤,实为一种价格引导。根据《商品交易法》,禁止非真实报价以及禁止虚假、误导或明知不准确的报价。Commodity Exchange Act § 4c(a)(2)(B) and CEA § 9(a)(2).修订后的《商品交易法》增加了对幌骗的界定: 即不以成交为目的报撤单。[35]按照CFTC的立场,虚假报撤的交易行为使市场参与者产生高流动性的虚假印象,从而违反了《商品交易法》第6(c)、6(d)以及9(a)(2), 构成意图操纵市场。高频交易者往往借助高速的技术优势,用大单制造流动性,而从小单中赚钱。在实践中,高频交易公司通常在下大单之后迅速撤单,从而扰乱了市场。芝加哥交易所在2014年9月15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的575号规则也禁止幌骗,认为高频交易者通过提交或撤销报价从而误导其他投资者对市场深度和价格走势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