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奥密克戎「新选手」CH.1.1 ,属主流毒株BA.2.75 ...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 00:08   20844   5
财联社1月29日讯,目前,一个新冠病毒“新选手”在美国出现。它是一种名为 CH.1.1. 的奥密克戎亚变种,属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
CH.1.1被澳大利亚病毒专家Mike Honey命名为“Orthrus”(希腊神话中的双头犬)。研究显示,较其他新冠病毒亚变种,它有可能更具传染性和免疫逃避性,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周六(28日),CH.1.1占美国病例的1.5%,占比比例位列第五。



(来源:CDC)

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亚变种XBB.1.5在美国迅速蔓延,已取代BQ.1.1成为美国的头号新冠病毒变种,占总病例的61.3%。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 00:08:52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南长沙
谢各位老铁邀……
但是邀请咱来回答这类问题,
真的不是想围观咱无耻豁胖以及无情嘲笑CDC速度太慢吗?
不管了,先例行豁胖吧~

首先,照惯例,CH.1.1也是咱们这边某位小哥提交的,
然后呢,Pango那边10月12日(北京时间10月13日)刚刚命名CH.1.1,咱这边转天就开始大肆贩卖焦虑了~

——请品鉴:



知识星球的链接就不放了

——请再品鉴:
[定期更新] Omicron:毒王族谱(2022年10月16日第一次更新)


现在请各位对比对比后知后觉的CDC和题主……
——啦啦啦:


顺手帮题主做个短文改错吧:
CH.1.1被澳大利亚病毒专家Mike Honey命名为“Orthrus”(希腊神话中的双头犬)。研究显示,较其他新冠病毒亚变种,它有可能更具传染性和免疫逃避性,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首先Mike Honey不是病毒专家,而是数据可视化专家;
然后Orthrus这个烂俗外号也不是Mike桑取的,而是也Ryan Gregory老师为首的命门团伙给取的;
最后,现在不知道CH.1.1有没有“更具传染性”,更不知道会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研究人员们重点关照BQ.1和XBB*去了,还没顾得上CH.1.1呢,哪儿来的研究……
最后再顺手贩卖一些焦虑吧。
CH.1.1大概是目前大陆地区面对的输入风险最高的高阶变异株。

——请品鉴:


所以从先到先得的角度来看,
CH.1.1引导下一轮的可能性,说不定还要高于大伙儿更关注的XBB.1.5和BQ.1.1。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 00:09:2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你们这些媒体能不能别天天复制粘贴自问自答了啊
不是新选手,全名B.1.1.529.2.75.3.4.1.1.1.1,明显是BA.2.75的子毒株,2022/9/16命名CH.1.1,特征突变S:L452R,主要增强嗜肺性和致病性,最初应该是去年一月九号就有提交了。
在20天趋势中,世界范围CH.1.1现在占比大概5.5%,比它高的两位是BQ.1.1的19.3%和XBB.1.5的11.9%(仍在变动中)。公平竞争中CH.1.1应该干不过同祖同宗的XBB.1.5,感染其中一种后对对家的交叉免疫好像不错,而BQ.1.1是BA.5的后人,咩用。当然,对基本只经历过柯维德初夜的国人来说,几种都差不多,XBB.1.5也在美国部分州往医院里塞了一大波人,反正不是某些人臆想的毒力愈低或者传不动了。
迄今为止,BA.2.75家族成员已经突破110位,X系列重组集团也过90位了。
近期几个地区TOP3:
米国:XBB.1.5>BQ.1.1>BQ.1
中国:BA.5.2.48>BF.7.14>BA.5.2.49,仨均为本土改良品种,但总体数据黑洞
非洲:BQ.1.1>XBB.1.5>BE.7,黑洞
丹麦:BQ.1.1.20>BQ.1.1>CH.1.1
日本:BF.5>BQ.1.1>BA.5.2,黑洞
不早了,睡了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 00:09:41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CH.1.1或许是下一个可以跟XBB.1.5竞争的毒株,但并不一定是最糟糕的
CH.1.1也不是新鲜毒株了,这东西从去年11月份就进入了研究领域的关注视线,只是从现在美国的占比蹭一下子起来了,媒体们开始关注了。


在之前的预测中我还好奇xbb.1.5能不能在线当年BA.5的美国统治地位,没想到按这个趋势来看,很快就要实现了。
然后CH.1.1的占比也逐渐提升,但实际上速度并没有特别快,从去年12月到现在,大概也就是1%增长到1.5%的水平。这里的问题是,XBB.1.5和CH.1.1大概率会有互斥。因为他们都属于BA.2.75下边的分支毒株。


按着之前给大家讲解过的理论,亲缘关系越近的毒株,产生的中和抗体大概率交叉保护能力越强。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美国基本是xbb.1.5和BQ.1.1这两个主流毒株,他们之间的互相保护能力应该是属于比较底下的那种。而CH.1.1反而会被xbb.1.5挤压。
这个说法反过来也成立,从目前部分国家观测到的数据来看,很多国家的CH.1.1上升的更快,反而压制了xbb.1.5,比如荷兰。同样BA.2.75相关谱系相关的毒株都可能会对XBB.1.5有压制能力。


不过反过来说,对于国内的情况来看,不管是xbb.1.5还是CH.1.1,可以看曹云龙老师的数据,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都是非常高的。
只是CH.1.1多了一个L452R突变,这突变其实挺眼熟,在Delta的毒株上比较常见一点,omicron反而不多,目前来看不太像是重组上来的,大概率是趋同进化。
从目前临床反馈的数据来看,CH.1.1的症状也基本是omicron的常规症状。所以不管是XBB.BQ1.还是CH.1.1,谁来国内,咱们的处境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 00:09:5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奥密克戎新选手CH.1.1 近期频繁出现,在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都开始默默“扩大版图”,其在奥密克戎家族中属主流毒株BA.2.75 分支,已“申请出战”。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奥密克戎家族中的一些分支。


可以看到我们之前常谈论到的XBB毒株其实也是属主流毒株BA.2.75 分支中的一株,与今天讨论的CH.1.1都来自“同一个妈”。
CH.1.1的传播情况如何?





CH1.1在全球范围内其实很早就出现了,首次是在2022年1月9日发现的,距离现在已有一年多。目前已在全世界66个国家都发现了这个变异株。


以上是CH.1.1在各国近60天的感染情况,可以看出其在新西兰、香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逐渐成为优势毒株,由各国家地区CH.1.1毒株的占比情况,也可以看出在以上地区占比较高,存在一定的传播和流行隐患。


为何要监测CH.1.1变异株?

从目前数据看来,奥密克戎虽然对比原始毒株致病性有所下降,尤其我国现今看来XBB毒株的流行短期并未出现大规模集中爆发的现象,容易对疫情掉以轻心。要知道,奥密克戎依然会引发大量人口死亡,比如咱们亚洲地区,如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在奥密克戎到来之后都出现了疫情反弹加重的情况,导致新冠死亡人数和超额死亡人数都相应增加。此外,感染后依还存在后遗症的风险,因此不仅是CH.1.1,我们还需要持续监测奥密克戎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异株在致病性、重症率、后遗症风险等方面的变化。
CH.1.1的变异情况如何?

CH.1.1的变异特点在于,其S蛋白中发现了一种名为L452R的突变。通常在奥密克戎变种中是看不到该突变的,但曾经在德尔塔毒株中出现过。


根据曹云龙教授在著名期刊《Nature》上发表的文章可以看证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受体结合域(RBD)所携带的突变表现出趋同效应,独立进化的毒株演变出了相同的RBD突变,这也是此前新冠疫情中不曾见过的。病毒的趋同进化属于小概率事件,出现趋同进化,说明这些趋同进化的突变位点具备很高的选择优势,并且进化压力非常集中。


这些趋同突变可以导致中和抗体(NAb)药物和恢复期血浆(包括BA.5突破感染的血浆)的显著逃避,同时保持足够的ACE2结合能力。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包括CH.1.1毒株在内的四个毒株(BQ.1.1.10 (BQ.1.1+Y144del)、BA.4.6.3、XBB和CH.1.1是抗体逃避性最强的毒株。
病毒可以被预测吗?

曹云龙教授就被《Nature》杂志称为「COVID predictor」(新冠预测者)。其团队对于当前人群在感染病毒和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做了大量生物化学的实验测量,并基于已有数据构建了突变预测模型,在去年7-8月份准确预测了BA.2.75和BA.5未来的进化趋势。在去年10月份和11月份逐渐流行的BQ.1.1和CH.1.1也和在7月份构建的假病毒序列高度一致,为后续毒株的研究和对策都提前做出预警。下图第一张为预测和构建的假病毒,第二张为现实中出现的突变株。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 00:10: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江西赣州
奥密克戎“新选手”CH.1.1现身美国!其潜在突变令人担忧

目前,一个新冠病毒“新选手”在美国出现。它是一种名为 CH.1.1. 的奥密克戎亚变种,属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
CH.1.1被澳大利亚病毒专家Mike Honey命名为“Orthrus”(希腊神话中的双头犬)。研究显示,较其他新冠病毒亚变种,它有可能更具传染性和免疫逃避性,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周六(28日),CH.1.1占美国病例的1.5%,占比比例位列第五。




(来源:CDC)


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亚变种XBB.1.5在美国迅速蔓延,已取代BQ.1.1成为美国的头号新冠病毒变种,占总病例的61.3%。

感染水平攀升
人们对这种相对较新的变种知之甚少。实际上,自去年11月以来,CH.1.1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各地的感染水平一直在攀升。
根据新冠信息资源库http://outbreak.info网站的数据,自去年11月以来,CH.1.1的传播率急剧上升,目前占全球每日检测样本的约10%。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上周发布的一篇预印本论文称,CH.1.1去年秋季在东南亚出现,现在新西兰部分地区有约三分之一的感染是由CH.1.1引起的,在英国、中国香港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约占四分之一左右。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本周的一份报告显示,CH.1.1可能已经占英格兰地区所有新增新冠病例的23%,并且可能在部分地区可能占新增病例的100%。

令人生畏的突变
该预印论文指出,CH.1.1在S蛋白中发现了一种名为L452R的突变。这种突变通常在奥密克戎变种中是看不到的,而在德尔塔毒株中曾出现过,这一点令人担忧。
这也就意味着,CH.1.1可能会较其他奥密克戎毒株更具有传染能力。
此外论文中还提到,CH.1.1还能很好地与ACE2受体结合,ACE2是介导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受体。
这说明该病毒有可能覆盖由先前感染或接种疫苗产生的部分抗体,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逃避,并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研究人员就CH.1.1的免疫逃避能力做了相关实验。实验采样了14名医护人员的血清(这些医护人员均接受了2到4剂原始疫苗和奥密克戎加强针),通过检测血清与CH.1.1的中和效果,结果发现血清中产生的针对CH.1.1的抗体比针对BA.4和BA.5的抗体少了17倍。

CH.1.1值得关注
瑞士巴塞尔大学计算生物学家Cornelius Romer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CH.1.1值得关注,它和XBB.1.5一样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大约每两周左右感染水平就会翻一番。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CIDRAP)主任Michael Osterholm称,“我认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哪些变异值得关注,哪些不需要。”
Osterholm指出,就美国的新冠疫情而言,XBB.1.5变种一开始看起来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但自从该病毒在东北部地区获得主导地位后,它在其他地区的上升速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
他补充道,“我们以前也见过这样的情况:看似具有挑战性的变种,却并不是真正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本周三的一份报告中显示,CH.1.1病毒变体是世卫组织监测的病毒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