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启林投资:严重内卷的量化行业,如何 ...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3-1-25 22:39   5868   0
上海启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启林投资”)成立于2015年5月,是一家量化私募基金管理人。
启林投资搭建对标海外的国内一流量化对冲平台,吸纳、培养优秀人才,共同建设阳光私募健康生态圈。



最近两年整个量化行业的内卷都比较严重,很多量化团队的收益也都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启林做了哪些应对?
答:对于目前运行的量化策略,我们发布了统一的平台,建立了统一的工具,也就是把所有科研人员放到同一个平台上。这样就可以对不同模型共用底层因子,实现更加高效的研发。
对于远期的人员规划上,我们把行业内的人才分为A、B、C三类。过去私募行业扩容之前,可能B类人才也能满足这个行业发展的需求,能赚到一定的阿尔法,管理一定的规模。
但是如今整个行业规模爆发之后,我们发现只有A类人才才能脱颖而出。过去很多B类人才的业绩都在慢慢下滑。
所谓A类人才,也就是行业中TOP10%到20%的人才,往往都是在海外大型机构做到过比较高的级别。这类人才是很稀缺的,我们启林从去年开始,就已经专门在做这一部分的人才储备。特别是在中高频线和高频产品线上,已经建立了几个以A类人才为核心的团队。
除了人才储备以外,我们也在硬件、数据采买和IT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投入。比如在数据方面,主要是增加了另类数据的投入。在基建方面,我们目前的系统可以让新人更快上手,更快的将理论和实盘对接。在IT人才方面,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受到重点监管,也给我们储备IT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目前我们在A股市场上做量化,无论从模型还是时间上都要落后于全球的头部机构。但是我们接轨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之后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适应整个行业的变化。
问:在具体的策略上,我们有哪些变化吗?
答:我们之前比较擅长,做的比较多的,是1到5个交易日的中频交易。目前的交易策略已经逐渐扩展到高频,也就是1个交易日内的信号。甚至我们还开始尝试加入一些超高频交易。
越是高频的策略,它失效也会越快,所以对算力的需求,对迭代的要求也会越高。目前我们的团队人才储备、IT技术储备,主要就是围绕高频和超高频交易的需求去做。
同时对于低频交易,我们的变化主要是尝试采买一些另类数据。比如通过一些新闻的数据来追求阿尔法。这方面对于基建的要求就相对低一些,反而对人的开发以及数据的要求相对更高。
目前我们的想法是要把高频和中频这部分交易做扎实。因为目前A股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做这类交易,相对还有很多机会。当然这些机会也要建立在我们持续投入,有足够人才储备的基础上。
对于具体的交易品类,过去我们是以股票策略为主。从去年开始我们也尝试去做一些CTA策略。主要也是把我们过去做股票的方法论,一步步地扩大边界,演变出来不同的产品线,满足不同的风险需求。
问:刚才提到对A类人才的储备。那么相对行业内其他量化团队来说,我们启林有什么心得吗?或者说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
答:这类A类人才在启林肯定也是自我驱动的。因为他们做很多东西,也是需要平台做一些持续的投入,需要IT的建设。所以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驱动。
目前启林在做的是从0到1的事情。他并不是国外有一套现成的东西,直接搬到国内就可以了。我们做的很多策略,可能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开始实盘。但是它一旦实盘,确实能相对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阿尔法。
问:那我们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储备人才,做策略研发,最终投入产出比如何?
答:目前我们有两个专业的团队,一个投入了半年,另一个一年。只能说他们是在为未来储备。至于性价比,可能要几个月之后才能看出来。
站在启林的角度,现在就是做正确的事,往正确的方向走。我们不确定这些投入什么时候能带来回报,至少我们的底线就是,如果我们做了这些事情,在目前国内整个量化行业里边,保持在第一梯队。这个也是需要时间的慢慢积累。
问:我们孵化了这些新的A类人才,那么对于公司过去的研发人员,会不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
答:不会。因为我们大家的观念都是喜欢做一些对未来有希望的事情,都想去学习新的项目,希望在新的平台上做策略的研究和迭代。
所以这些变化最后可能都会变成良性循环。这些过去的PM,里面有一部分可能是我们说的B类或者C类人才。如果他只是围绕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一些事情,那很可能就会跟我们整个平台分离,这是个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们大部分的PM,都可以融入整个平台迭代的过程中。
在资金的层面,我们也会比较注意技术的平缓过渡。比如现在有300亿的体量。我们会先拿100亿,优先用新进来的资金做新的策略。剩下200亿留下做过渡。等到新的策略足够成熟,再把全部资金投入进来。
问:那么从策略上说,我们现在做了这些高频、超高频的因子,对过去的策略有什么影响吗?会不会影响整个策略的稳定?
答:其实这些高频、超高频因子,和过去的中频因子,在基建方面是打通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你的频率越高越好。如果能在超高频的领域做好,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技术实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未来做更大投入。另一方面,这里边很多技术能力也可以赋能到中低频策略。
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高频和中低频策略并不是利益不一致,他反而是相互促进的。
今年量化行业有个很明显的特点,虽然不同机构的业绩也有一些分化,但是相比过去几年来说,大家业绩的分布越来越集中。而且我们预计未来这个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持续投入,比别人每年多赚几个点,就可以在行业竞争中取得非常有利的位置。而且对用户来说,长期积累下来,这几个点的收益也会非常可观。
问:您刚才说我们有一部分策略是利用另类数据来做的。目前这类策略的占比大概是多少?
答:另类数据主要是低频策略。目前我们的低频大概占40%,中频策略大概有30%多,高频策略也有20%多。另类策略在低频中大概又能占到30%。
问:这些另类数据来源主要是什么?
答:我们团队自己会搞一部分数据。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在一些比较靠谱的供应商那里做采购。
比如一些基金经理写的小作文这种,我们可以把它归到新闻里边。目前我们可以在一些媒体、app上面找这类数据,把它应用到实盘中去。另外我们还在做一些简单的音频、视频,把这些数据也利用起来。
对于量化投资来说,这类数据我们是要追求广度。因为从理解的深度上,我们肯定比不过一些有经验的主观基金经理。但是最近几年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做量化策略,利用大数据技术,包括这些新闻的数据做策略,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就像是计算机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功能也是特别笨重,还不如人工。但是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不断迭代演变。随着一些技术层面上的突破,它相对于人工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我觉得从长远角度看,在数据研究领域,肯定是量化交易能够胜出。
为什么推荐启林?
首先,管理人在今年顺利完成了中心化升级。在经历了多pm制的发展阶段后,管理人对自身架构进行升级,形成了中心化的投研体系。能顺利完成中心化升级体现了创始人的果断和能力。作为机构的掌舵人,创始人的眼界和能力往往决定了一家机构的天花板。而中心化升级往往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本次升级的效果值得关注。
其次,启林始终重视投研投入,目前启林投资共有103人,其中投研+IT共有66人,投研部成员80%以上来自北大、复旦、交大、中科大、斯坦福等海内外知名院校,90%拥有硕士学历。IT部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微软、英特尔等知名企业。创始人兼投资总监王鸿勇先生为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士,北京大学物理学硕士、博士,德国亥姆兹研究生博士后。于2014年即开始量化建模进行期货高频交易。
目前启林策略预测周期覆盖低频、中高频、高频alpha、算法交易、T0等,有效解决单一频段的策略拥挤问题;并在交易所部署服务器、使得算法交易、T0策略更通畅。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