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规模触底回升,新增备案下滑,知名投资总监“奔私”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期权匿名问答   2022-6-24 21:40   1068   0
财联社6月24日讯 (记者 陈俊岭)21993.36亿元、22048.93亿元、22429.74亿元——这是最近三个月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数据,经历长达数年的缩水后,行业管理规模正呈现出微弱的触底回升迹象。

昨晚,中基协发布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数据显示,2022年5月基金子公司存续资产规模22429.74亿元,相比1个月前的22048.93亿元,上升380.81亿元,这一数字相比上月(环升55.57亿元)回升明显。

自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以来,基金子公司就阔别了过往狂飙突进的好日子,在行业管理规模的至暗时刻,有人继续默默坚守,也有人转型思变,进入公募基金或直接“奔私”,换一个新赛道再出发。

连续两个月回升,新增备案数量下滑自去年6月首次跌破3万亿大关后,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就又下了一个台阶。不过,在今年3月创出近年新低——21993.36亿元后,最近两个月的数字正呈现缓慢回升态势。中基协发布的2022年5月月度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5.67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上月底增加527.95亿元,增长0.34%。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的触底回升,也直接反映在各家公司平均规模上。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320亿元,较上月增加9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94亿元,较上月增加7亿元。不过,让业界略有担忧的是备新产品的备案数据。数据显示,基金子公司5月共备案资管产品55只,设立规模33.03亿元,规模占比仅为8.32%,相比此前几个月公布的数据有明显的下滑。结合近几个月的同类数据,包括基金子公司在内的私募资管行业传递了两个信号——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通道类存量规模“秋风扫落叶”;相比公募行业而言,基金子公司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增势乏力。“这些年基金子公司行业持续下滑,尽管主动管理类业务是面向未来的业务,但限于人才、激励机制等因素,整个行业的高管普遍陷入心有余力而不足的困境。”一位前基金子公司人士分析称。

换个“赛道”再出发,知名投资总监“奔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基金子公司,这三个都仰仗资本市场吃饭的细分行业,命运却截然不同。公募基金可谓大放异彩,头部私募基金也能勉强跟上节奏,唯独基金子公司几乎踏空了整个资本市场。几年前,得资产荒和政策利好,基金子公司行业被视为最有前景的金融子行业,吸引了很多圈内外的专业人士加盟。不过,随着基金子公司行业的规模连年缩水,昔日莫名而来的专业人士纷纷另起炉灶。2016年夏天,在景顺长城基金当基金经理的佘春宁,收到了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的抛来的橄榄枝,后者正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由通道业务为主开始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佘春宁的过往履历非常漂亮,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外汇经纪中心资金部担任总经理,2000年后,他加盟大鹏证券,担任资金结算部的资金部经理。2005年11月,佘春宁加入招商基金。在这家基金公司的五年时间里,他先后担任固定收益部宏观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五年后,他加盟景顺长城基金,担任固定收益部的投资副总监。进入这家央企背景的基金子公司后,佘春宁一度被委以重任,成为这家公司为数不多的一级部负责人。不过,他在这家公司待的时间并不长,两年后他就低调离开了,也从此阔别了基金圈。2022年4月,中基协公布了新一期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信息,佘春宁的名字出现在高林(深圳)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高管名单,他并不是这家私募的实控人,但却被委任总经理一职。从知名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到一家小基金子公司的投资总监,再到成为一家私募基金的总经理,佘春宁只不过是众多基金子昔日从业者的一个转型案例,当一个赛道光芒不再,换个赛道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陈俊岭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