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高效看文献的方法?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arcv   2022-6-22 15:53   7376   5
有哪些高效看文献的方法?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91rv6  1级新秀 | 2022-6-22 15:54:0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想要真正高效地阅读,你需要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种读书方法,可能会会比较注重实战,有些内容一开始可能会比较难以理解,但是慢慢体会、多多实践,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

( 1 )「精读」的理念


从现在开始,我们读的书都是自己精选过的。在选书上面多花一点时间,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但是这个时间怎么花,却很有学问。

我们在选书、查询作者的「五位一体」信息时,要遵循极简主义的理念。在精读一本书的时候,同样需要遵循极简主义的理念。

选书、查找「五位一体」信息,是一个搜罗信息的过程,全程由自己掌控。但是如果我们忽略这个步骤,就会丢失很多有用的信息。

读书像是观看一段长视频,我们可以拖动进度条随意观看,也可以调快播放速度观看,但是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却像是在看电影,只能从前向后慢慢看。其实,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阅读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作者,而且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的。

所以,「极简精读法」推荐大家在精读书的时候,尽量不采用看长视频的办法,而是要把整个过程中当成一个面试作者的过程。我们要像面试官一样,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不断地「盘问」作者。很多作者写作的内容连逻辑都不清晰,就像一些语无伦次的应聘者,遇上这样的人,我们就得自己去盘问。与其听他们慢慢说完,还不如自己去寻找破绽。

那么重点来了,盘问些什么呢?还记得极简主义的三个理念吗?

· 「消灭冗余」;

·「理解本质」;

·「精华是本质的延伸」。

这也是我们「盘问」的重点。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入手。

· 大多数作者写书的时候,都会长篇累牍。就像很多来应聘的人,除了说一大堆自己的情况之外,还会表决心。精明的 HR 会直接找出里面的重点和疑点,自动过滤他说的多余信息。最后确认几个要点,定性这个人「是什么」,确定面试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消灭冗余」。

· 很多 HR 会一边听应聘者陈述,一边核对简历,寻找破绽。他们还会直接问应聘者一些很刁钻的「为什么」:为什么上份工作要离职?为什么那一年的业绩比较差?这些问题都直戳要害,是很多应聘者没说出来或者不敢说的。有时候,HR 也会让应聘者用最简短的话描述简历的重点,或者陈述自己为什么能够胜任这个岗位。这是高明、老练的 HR 做法。有了这些「为什么」之后,他们顺着这些「为什么」去找重点。这就是「理解本质」。

· 有了这些「是什么」和「为什么」之后,剩下的就全是精华了。这个时候 HR 会在后台评估,最后决定这个人是否录用、该如何安排,等等。

我们可以将面试对应在精读一本书上。我们手里的「五位一体」信息就是作者的简历,书的序章(序言)、结语就是他的陈述。提出问题,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最后,我们需要想想这本书如何用在自己的生活和职场中。

根据这个面试法,我先向大家介绍一种精读书的方法,独木舟精读法。

之所以叫独木舟法,是相对于核潜艇法而言的。独木舟法是从一本书的前面直接读到后面,就像是乘坐一条独木舟顺流而下。而核潜艇法,是挑着读书,就像核潜艇一样,随时下潜,又随时浮出水面,一切行动都由自己把控。

( 2 )独木舟精读法


(一)独木舟精读法的本质是互动


独木舟法是从按照顺序从头读到尾,但是这种读法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优点是作者按照这个思路写,他一定是精心设计过的,也符合知识表述的逻辑,但是从头读到尾也有明显的弊端:

·一般来说,即使是一本好书(经典中的经典),也会有 30% 左右的重复、啰嗦和无效的内容。一般的书籍就更是如此了。

·书里的内容有些你早已熟悉了,有些地方你完全看不懂。如果都花同样的时间去读的话,就有点不公平。

·很多地方虽然读起来意犹未尽,但是长期停在这里,会耽误阅读的速度。

所以,独木舟阅读法,最重要的是由你掌握步调和节奏。还记得刚才说到的 HR 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发挥优势、绕开劣势的办法。

(二)三步提问法


第一,读完序章和第一章之后,列出一串「是什么」。

当你决定精读一本书,需要提前做完功课,包括了解作者、他在知识树里面的位置、他的队友和对手,以及他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你就可以准备精读一本书了。

先抛开杂念,按照作者的思路读完序章和第一章。在这个过程中什么都不要想,理解作者说什么就可以了。

之后,放下书,在纸上列出 5-10 个「是什么」。这些「是什么」是针对序章里面提到的具体问题。比如,《未来简史》是一本非常理论且有难度的书,我身边很多精英人士都觉得读不懂。作者在书的序章和第一章中提出了如下概念:21 世纪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但是我们的道德和社会伦理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人类社会是想象的共同体,如果观念跟不上实际,社会就有可能崩溃。接下来,你可以提出几个「是什么」:「长生不老需要相应的社会伦理是什么?」「现在的社会伦理是什么?为什么和长生不老是矛盾的?」「长生不老为什么会催生新伦理?是什么新伦理?」……

第二,在读到全书三分之一的时候,再问一连串「为什么」。

我读书的经验是,读完一本书前三分之一的部分要花的时间,和读完这本书的剩余部分并且写好初步的笔记大纲,要花的时间差不多。

所以,当你已经顺利地读完一本书的三分之一时,那你接下来就要拿出纸,在上面列出 5~10 个「为什么」。这里的重点在于,不要问你心里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你要问你心里没有答案的问题。也不要问完全和作者思路无关的问题,一定是他已经提出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提出来之后,你就可以顺利地开始后面的阅读了,而且速度会非常快。

提问的过程本身就是和作者互动的过程。在接下来你读到的内容里,你只要找到你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可以高效地精读完这本书了。

第三,读书的过程中,随时停下来问一系列「如果……会怎样」。

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回忆自己早年间的读书经历。他读书总是读不完,因为每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读到重点他就会去找书里面提到的第二本书。结果,在读第二本书的时候,又找到了第三本书。这样,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他的桌上已经放了一大摞书。

这是学者精读的方式,我们日常的读书不需要找那么多书,但是却需要在重点的地方停下来,开始思考:如果换了是我来写,或者换了我去经历这样的选择,会怎么样。

(叁)核潜艇精读法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核潜艇精读法。这种方法,主要有两个要点。

(一)从全书的三分之二部分开始读


核潜艇法是跳着读书,不按照作者的思路。

我比较常用的办法是从书的三分之二部分开始读起,一口气读完书的最后三分之一。

如果是虚构类的书,比如小说、文学类图书,这种方法尤其奏效。因为一部文学作品,一般都在三分之二处已经完全展现了全书的主要矛盾,并且在黄金分割处的矛盾暂时缓和之后,即将迎来矛盾的总爆发,故事的大高潮也随之到来。所以,最后三分之一往往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能够让你直接进入故事,激发出浓厚的兴趣,但是有很多关键矛盾你暂时还看不懂,这就自动形成了你内心里的无数个「为什么」和「是什么」,进而还可以带领你快速了解前面三分之二的故事。

如果你读的是一本非虚构类的书。一般来说,作者在三分之二处写作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并且,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一些细节(开头往往是提出问题,结尾则是总结、发表结论),我们从细节入手,读起来会比较舒服顺畅,并且还对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提问方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这部分已经临近结尾,作者的结论也要呼之欲出了。当你先读完了结论,再回过头来读作者在前面的铺陈,很容易带着一大堆「为什么」和「是什么」把一本书快速读完。

更重要的是,因为只剩三分之一的内容了,你的心理负担也会比较小,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值得读的书上。

(二)寻找与全书最后三分之一有关的章节


因为你已经读完了全书的结论部分,当你再翻看目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与结论直接相关的都是哪些章节,接下来你可以快速找到这些章节,有的放矢,然后迅速读完。

泛泛地读一本书,基本上读完就忘,所以,这种从问题带入的阅读,特别有助于记忆。

接下来,每一章你都可以当作一篇篇文章来读,我们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慢慢消化这部分内容。

把这三种读书方法的具体理论了解之后,具体应该怎么运用这种几种方法进行阅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

两种精读方法实操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3#
9qr3y  1级新秀 | 2022-6-22 15:55:09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北
收藏!全文共3000字,全是干货,一文解决英文文献阅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很多小伙伴在面对英文文献阅读时非常头疼,在这里小编总结了十大翻译神器和两大阅读技巧来帮助小伙伴们快速上手进而高效阅读英文文献。
本文包括以下干货:
1、九大英文文献翻译神器——总有一款适合你。
2、如何选择和阅读你的第一篇英文文献——让你快速找到英文文献阅读的感觉。
3、高效阅读文献的策略——不是每篇文献都需要读完。

一、九大英文文献翻译神器——总有一款适合你
1、谷歌浏览器翻译
谷歌浏览器安装完成后点击设置,点击管理搜索引擎,将默认搜索引擎修改为百度或者其他(因防火墙限制,不要修改为Google),这样就可以正常使用谷歌浏览器。
具体使用方法是:
把PDF或者word文档导出为HTML格式,用谷歌浏览器打开。然后点击右键,选择翻译成中文即可。这是一篇论文翻译之后的结果:




优点:页面简洁,使用方便,随开随用,不用担心软件升级问题,也不会弹出各种小广告,多种语言随时切换,支持段落翻译,极其方便,只要有网就能翻译。
缺点:功能比较单一,排版比较乱,界面不是很美观。
2、SCI Translate9.0
目前有9.0普通版以及VIP版,两者区别在于:
VIP版内置Google 人工智能云翻译引擎,翻译精准度号称史上最强;
VIP版没有广告。
最重要的是两个版本都不需要用户再输入API了!




3、Linggle
Linggle(http://www.linggle.com)是一个可用来进行英语语法、句子写作的工具,可为学习者提供更准确的英文写作建议,还能够根据词性来推测短句和句子,精准的分析出完整英文句子如何撰写。




4、NetSpeak
NetSpeak(http://www.netspeak.org) 是一个提供免费线上单词、词组、语句翻译的工具,其特点是可以在线搜索和比较各种英文词汇、短句、语法、单词解释等内容,并且可以统计出这个用语的变化形态,还可以分析使用频率和情境,堪比谷歌翻译。




5、CNKI翻译(http://dict.cnki.net/)




CNKI翻译助手是一款专业的学术翻译工具,由“中国知网”开发制作,汇集了从CNKI系列数据库中挖掘的大量常用词汇、专业术语、成语俚语及双语例句等,形成海量中英在线词典和双语平行语料库。数据实时更新,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在翻译的过程中还会有词汇的文章来源哦~当然仅限于中文文章,但是还是非常好用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试试。
6、Lingoes
Lingoes 是一款简明易用的词典与文本翻译软件,支持全球超过80多种语言的词典查询、全文翻译、屏幕取词、划词翻译、例句搜索、网络释义和真人语音朗读功能。同时还提供海量词库免费下载,专业词典、百科全书、例句搜索和网络释义一应俱全,是新一代的词典与文本翻译专家。
7、有道词典
有道词典是个神器,尤其是查词、划词、取词的方面特别突出,词库中有所有专业用语的补充包,可以让你瞬间翻译出各种专业的英文单词,从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到稀奇古怪的动物名,哪里不会点哪里。有道的词库是需要花钱买VIP才能进行下载的,而且非有道大会员,有道翻译首页还会很坑的植入广告,没有vip的小伙伴怎么办呢。这里悄悄的告诉大家,自行百度“有道词典 飞扬时空”,再多就不能说了~




8.知云文献翻译
对新人极其友好的翻译器,但是需要关注公众号进行下载,支持百度翻译、谷歌翻译、谷歌生物医学专用翻译、有道翻译和搜狗翻译,中英皆可以翻译。最好用的是“谷歌生物医学专用翻译”,但是需要拉几个新人关注公众号获得积分才行。打开阅读的文献,直接选中需要翻译的语句,即可一键翻译,而且准确性高。此外,左上角打开中,在知云自己的安装目录下,还会有两个翻译模式,一个对应的短语翻译,一个是长句翻译,而且支持中英互译哦。






9、 Copy Translator
比较适用于即时翻译,与知云文献翻译相比,灵活性更强,比较适合连续语句的翻译。内置了谷歌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搜狗翻译、彩云翻译和腾讯翻译几种不同的翻译引擎,随意切换,总有一个适合你。而且本软件有两种模式,除了完整窗口外,还有专注模式,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不会遮挡,可以很随意的把翻译拖到一旁。






二、如何选择和阅读你的第一篇英文文献
PC登录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文献阅读也是一样,选择一篇好文章作为自己阅读的第一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我的建议是找一篇中国博士用于毕业而发表的高水平论文。
最开始读英文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找一篇中国人写的,而且是这个人博士毕业用的文章,这样我们找到这个人的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里的主要内容肯定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这样我们就相当于找到了这篇论文的中文版(也可以先去搜索某个人的博士论文,然后在最后个人介绍的时候找到他发表的论文)。
有了上面介绍的翻译神器我想大家的英文阅读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了,但是有的时候大家就是所有单词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这就涉及到论文中的有些研究基础我们不懂,所以研究内容就看不明白,在这里我们的博士论文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下面我举个例子






关于研究内容不懂怎么办?就像这段文字:




又有文字又有附图还有引用的参考文献,看起来好费劲啊,而且功力不够也理解不了,这时候我们去博士论文里找一下原文。




原文102页




原文80页
这就很详细的解读了论文中的研究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我的经验就先介绍到这里了,这仅仅是针对刚入门的新同学说的,帮助他们尽快入门打好基础。
当大家能够较为流畅的阅读英文文章了,下一部分我会介绍如何高效的从文献中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提高文献阅读效率,要记住绝大部分文献是不需要我们全部读完的。
三、高效阅读文献的策略
文献浩如烟海,在突破文献阅读的语言障碍后,下一步就是提高文献阅读效率。
提高效率不仅是要读得快,更需要有选择的去读。
第一阶段:泛读——由厚变薄
文献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确立研究目标。这一阶段我们要广泛阅读大量文献从而掌握研究动态,那么在这一阶段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在这一阶段,我们应当先找一些高质量的综述来阅读,这样就可以快速掌握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然后再以综述中出现的文章和作者为线索,顺藤摸瓜去查找其他相关的文献。
在阅读时要掌握方法——一看摘要二看结论三看引言,判断文章对我们是否有价值一般看这三个部分就够了。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做好分类汇总,将那些对我们有用的文献整理在一起并进行简单的标注。
第二阶段:精读——由薄变厚
经过了第一阶段,小伙伴们应该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研究目标,下一部分就是围绕着我们想要论证的观点去文献中找到可以佐证自己观点的论据了。
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仅要细读,而且要带着目标去读,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做好分类总结。这个阶段不仅要读摘要和结论了,很多时候要去读结果和讨论部分。
这时不仅仅要看文献中作者得出来的结论,还要挖掘他的实验结果,是否对我们的研究有价值,有很多时候我们用不到文献最后得出的结论,但是他们的实验结果却能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和佐证我们的观点。
这个阶段要做大量的笔记和文献整理,下面我介绍两个非常高效的文献整理技巧
1、列表法


用表格的方法将有用的文献整理出来,我们的观点需要哪些证据支持,我们在哪些文献里找到了这些证据,用表格列出来,一目了然。
2、画圈法



通过这种画图的方法,我们不仅能将哪篇文献支持哪个论点一目了然的展示出来,还能将文章的论证逻辑结构也展示出来,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总结方法。
如何做好文献阅读笔记?

相信大家读完了这篇文章并且按照方法实践之后,英文文献阅读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后续小编还会为大家总结文献管理的软件和技巧以及文献综述撰写技巧,敬请期待~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mp/homepage%3F__biz%3DMzI4NDQ4NjU0MA%3D%3D%26hid%3D6%26sn%3D5ea1db13e4e04daa9411ca80fa4d458a%26scene%3D18%26WECHAT_ID%3D1250748218373812224%26BIZ%3DECOMMERCE%26BIZFROM%3DORG"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错误如果您觉得我说的还有点意思,请点赞让我感到您的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ijournal:高颜值的期刊检索网站,助您快速找到理想目标期刊(weixin小程序也上线了哦)
投必得:全专业中英文论文润色编辑助力您的论文快速发表,点击了解业务详情


专栏传送门:
投必得科研软件安装使用手册;投必得:SCI期刊介绍与选择;投必得,教你写论文;投必得统计分析大讲堂;投必得科研生活解忧杂货店
4#
9lvh5  1级新秀 | 2022-6-22 15:55:3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来点干货吧。
先再简单唠叨下看文献的重要性。研究生也好、博士生也好,在整个学术生涯里,都需要不断地大量阅读,对于开题选方向、研究攻坚中期、大论文后期,都要进行不休止的reading。主要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学术敏感,知道最新的领域进展。次要的,在大量阅读中,不自知地提升了对英语文献的亲近感,熟悉英语的论文思维,包括词法、句法及篇章常用套路。后期自己论文的80%都能在你读过的文章里找到各种贴近的模板。
而关于如何看文献,如何更好地看文献,如何从海量的文献解脱出来,总结几条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高效看文献的第一步——找到合适的paper
尤其对于没有指导,自己翻找文献的人来说,阅读充满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遇:

  • 场景1:原来这个词还有这种英文表达,我当关键词搜一下,nani?出来这么多好文章都没看过
2. 场景2:这篇文章真不错,作者第一次听说,我搜一下,nani?原来是大牛啊,成捆的paper等着我下载
3. 场景3:文章背后感谢提到的基金项目,我搜一下,nani?这个课题出了这么多内容,待我看看异同。
4. 场景4:这个大佬好几篇文章都挂了另一个作者,我搜一下,nani?原来是老师,这个老师其他的学生我搜一下,看看相似工作都做了啥。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而这也是任何一个新手熟悉一个领域必经的过程,虽然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会直接给个推荐list,但保持独自探索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而最经常的找paper的渠道,以计算机学科为例,清华大学的刘洋教授作了一个图,从时效与质量的平衡,介绍了不同文献渠道的优势和不足:


在这,想强调几点:
1. 重视经典著作的重要性。经典著作并不一定局限于教材,还包括很多学术专著。尤其一些国外学者关于某个research topic的专著,行文质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 2nd、3rd edition,更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量,值得多通读几遍。读这类著作,目的不是去了解学科前沿,而是去了解经典的内容,同时对提升英文的语感特别有帮助。
2. 有意识地读一些跨领域的期刊,会有意外收获。尤其对CS等偏应用的学科来说。跨学科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经常会对本领域带来一些很好的借鉴思路。我经常和学生开玩笑说,天下论文一大“抄”,你得会“抄”。不要老在行业内“抄”,去“抄抄”别的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才是“聪明人”做的事情。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看会议论文占了绝大多数时间;空闲了,当做休闲娱乐,去看看自动化、控制、经管学科的经典期刊,绝对大有裨益。
3. 预印本(Preprint)现在很火,似乎不上arxiv就不fashion了。确实很火,因为里面的东西很新。但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所以具体还是要掂量下自己的分量。如果连经典都没有读完,那建议还是不要去。arxiv适合那些已经对领域有一定了解和把握,亟需从同行那获得一些启发、增强交流的科研人员。

二、高效看文献的第二步——大浪淘沙,粗中取精
经过上面第一步,你会发现,文献太多,你忙不过来。
新手读论文,很重要的一个误区,就是拿着笔认认真真地对每篇文章从头读到尾,密密麻麻做着笔记。尤其是一些爱学习的女学霸,笔记做得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并不是说笔记不重要,而是如果你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大量的文章,效率非常低下。对大部分文献的记忆度,随着时间推移,是指数下降的。
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英文不是我们的母语。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一次性给你一年的报纸,你会拿着笔很认真地对每条新闻做重点划单词么。
我们高效看文献,最重要达成的目的,是像看母语文章一样,快速地区分重点,知道哪些是我需要的东西。
1. 重视摘要。几乎所有的文章,简单读过摘要,就能迅速判断这篇文章是否要被你放进垃圾箱。有人说,写论文就是在写八股文,充满着些许不屑。但我想说,幸亏论文像八股文,如果不然,将耗费大量的无用时间在文章阅读上。正因为充满了结构性,我们就知道去哪找文章的重点。科研人员可没有那么好的人文情怀,看到文章最后,揭示悬念或者来个反转,估计要疯掉。
2. 大部分的文章,只需要看方法,不用看实验。经过上面第1步,你找到需要的文章后,不用着急每一篇都把细节摸得非常透。因为科研,其实是在一个小点上的突破。所以当你找到这个目标集合,需要进一步看哪些paper与你的细分方向更为接近。所以看看solution就可以了,experiment可以放一放。更何况,那么多的p图式造假,只会误导你对方法和结论的判断。
3. 1、2步做完后,相信你已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接下来,就看最后的那一部分精华就好。不光是阅读,还要自我的实践和质疑。科学就是在质疑中不断进步的。可以自己去跑一遍实验,如果是CS学科,可以去看它有没有开放源代码,自己通过coding的过程,会有不断的idea出来,说不定实现后,就是一篇新的工作了。

三、高效看文献的后续——重视交流
很多人容易在自己的世界里阅读,这是阻碍他学术道路很重要的因素。你会看到很多大咖学者,谈笑得体,颇具风范,那是因为他们从学术初期就不断地与旁人交流心得,毫不保留。
读文献就是这样,不光自己读,还需要把自己的体会与他人分享。只有这样,才能加深自己的理解。而且他人给的建议,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学生时代,实验室的组内分享会,千万不要当成老师对你的考核,硬着头皮去参加。
不光是实验室的交流,试着走出去。珍惜每次学术会议的机会,千万不要待在酒店里睡大觉,多去认识同行。听他们的文献报告,绝对比自己拿着文献啃的效率要好上千百倍。
实在没有这些机会,鼓起勇气,将你的读后感和问题email给作者,说不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5#
fov1l  1级新秀 | 2022-6-22 15:55:5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高效阅读文献的方法我们之前提到过多次,都是“过来人”经验,内容较长,建议收藏起来,慢慢读,汇总如下:
1、经典的阅读论文“三步法”值得收藏!

如何阅读学术论文?
科学是严谨的,想要在科研这条路上走下去,阅读原文献是必须要做的,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阅读,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恒心才有恒产,与其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去获得经验,不如接受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方法,来自滑铁卢大学教授S. Keshav的论文《How to Read a Paper》中提出的阅读学术论文的三步法是人们比较认可的阅读技巧。



该篇论文信息

虽然这篇文章在2007年便发表了,有些作者也许还阅读过,不过,正如S. Keshav在该文开篇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审稿人还是研究生、博士生在面对每年需花费几百个小时去阅读论文的现实情况,学习有效阅读论文的技巧非常重要。因篇幅有限,小编将归纳出S. Keshav三步法阅读论文的精华部分,会在文末放上英文原版论文下载链接,供作者深入阅读。



S. Keshav看起来比较低调在其主页上只有自画像

三步法也可说是三个阶段,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该如何入手呢?S. Keshav告诉我们只需三步阅读全文,每一步都有其目标。大抵是,第一步要弄清论文的大概思路;第二步要抓住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从细节上深入了解论文。
第一步
需5-10分钟
快速浏览整篇论文,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你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该阶段分下面的几个步骤组成:
1、仔细阅读题目、摘要和引言;
2、阅读标题和小节标题,标题下的内容不必看。
3、阅读结论
4、看看参考文献,也许有你读过的论文。
在第一步完成后,你应该可以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类别:这篇论文是什么类型?测试类?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的?对原型系统进行描述的?
2.内容:在你读过的论文中与其相关的有哪些?使用哪些理论基础来分析文章?
3.正确性:结论是否有效?
4.创新:该论文的主要创新是什么?
5.清晰度:该论文是否条理清晰?
回答出以上问题,你便清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该论文,这也许与你的兴趣或研究领域有关,也可能是作者的结论不正确使之没必要再继续阅读。这也再次提醒你,在你写论文的时候,希望有人看你的论文,那么简明扼要的标题及摘要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读者还是审稿人在用五分钟过一遍你的论文后,看不到文章的亮点也就对你的论文失去读下去的兴趣了。
第二步
需1小时左右
第二步要仔细阅读论文,但忽略掉诸如证明之类的细节。 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重点,或在论文空白处标注出来,
1、仔细阅读论文中的数字、图表和其他插图。 尤其要注意图表: 轴标签是否正确? 标示的结果是否有误差线? 这些常见的错误能区分出该论文是粗制滥造的还是经过尽心做研究后的结果。
2、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该论文的背景,记得要标记未读过的参考文献供进一步阅读。通过第二步的阅读,你应该能够掌握论文的主要内容。你也应该可以把论文的主旨及论据总结给别人。对于你感兴趣的论文,读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那些在你研究领域内的论文来时,还远远不够。
有些情况你在读到第二步结束时仍然难以理解论文,可能的原因是主旨对你来说是全新的,还有不熟悉的术语和缩略词。也可能论文作者使用您不明白的论据或实验技术,导致大部分论文内容无法理解。除此之外,有些论文可能写得很差,也导致你无法理解该篇论文。亦或者可能是深夜,你很累了。如果是这样,你可以选择:(1)把论文放到一边,期望着在你走向事业成功的路上不需要理解它,(b)在了解了相关背景知识后,过段时间再回头读,或者(c)坚持不懈继续阅读。
第三步
数小时
要充分了解一篇论文,尤其你是审稿人时,需要进行第三步。第三步的关键是:在脑中勾勒出整篇论文,作出与作者相同的假设,重新创作。通过将这种重新创作与实际文章进行比较,您可以轻松地验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也可以轻松找出一些不易察觉的缺陷和假设。
这一步需要读者精读论文,完成这一步读者便可验证论文中每一个假设是否成立,并且同时思考如果自己是本文作者的话会如何去体现自己的idea ,这种假设自己是作者的方法可以加深你对该论文论据及表述技巧上的理解,并且能从中学到这些技巧。在完成第三步的过程中,你应该时刻留意对于未来研究工作的新想法。
第三步是最耗费时间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要数小时,即便是有经验的学者也至少要一两个小时。当完成这一步后,你应该可以在脑海中重现构造论文的整个架构,同时能确定论文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一般的论点。特别地,你也应该能明确指出论文中不清晰的假设、漏掉引用的相关工作以及论文中试验和分析的手段潜在的缺点。
2.科研大牛是如何阅读文献的?

本期我们邀请查尔斯沃思英国编辑团队成员中在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过多篇学术文章的科研大牛来解答这个问题,来看看他对此的看法,译文如下: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也是我在从事学术工作期间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根据我的经验,研究生在阅读其专业领域的科学文献时,通常希望可以找到省时高效的诀窍。
那么,知名研究人员如何阅读科学文献?
我的经验是:
他们真的不会!


我的意思是说,他们不会认真阅读。谁有时间呢?你应该了解自己:当电脑屏幕订阅源上出现新文献时,你基本只会扫一眼这些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如果是这样。在教授学生如何撰写科学论文时,我的一个秘诀是:阅读你的作品的人,几乎只会阅读你的文章标题和摘要。因此,作为科学文献作者,我们的目标是,引起读者的兴趣,确保他们希望阅读更多内容。
我是在200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在布里斯托尔大学求学期间,查阅科学文献的最好方法就是每周去一次图书馆,翻阅纸质期刊,将它们从“新期刊”架上拿下来,通过目录页快速查找专业领域相关文章。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时很少用到电子邮件,在线目录也尚未出现。我记得自己的确抽时间阅读科学论文。
时光飞逝,时至今日,在阅读科学文献方面,我通常给研究生提出的建议是:
找到一个论坛、邮件列表服务器或订阅源(或者类似的信息源),涉及专业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最新文献。在我们的专业领域里就有一些这样的信息源。通过这些信息源,你可以找到最新的论文,找到的时间通常早于其正式发表的时间;科学文献的在线获取除了显著缩短研究进程,还意味着研究人员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其文献阅读的时间。
我认为这个过程对科学文献的文章质量也产生了显著的连带效应。如果你不抽时间仔细阅读最新文献,那么你怎么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高效地引用呢?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重复引用自己早期作品中的内容(要知道:在某特定领域,研究论文的导言部分越来越趋向于雷同),或者从他人的作品中摘取内容。也许还存在不当引用的行为,即剽窃。我知道:当英语不是你的母语时,这样做尤其简单。我们更倾向于阅读用另一种语言来编写的、具备良好可读性的内容,它们将铭记在我们的大脑中,当我们自己写作某些书面文章时就可以借用。
回到本文主题以及开头部分提出的问题:研究人员如何高效阅读科学文献?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会仔细阅读文献,至少在其首次出现时。
这里的一个诀窍是,对本专业领域首次在网上出现的文献(PDF或预印本的形式)保持关注,判断它们是否与自己的作品有直接关系。尝试开发一个过滤机制(这与经验有关),仅仔细阅读对自己的研究有直接影响的论文,同时在本专业领域的广义范畴内,培养自己的广泛兴趣。阅读科学新闻简讯是一种在广义范畴内保持与时俱进的有效方法:例如,你可以注册Nature、Science、New Scientist和Scientific American等。
3.一些阅读外文文献的好方法

找相关外文文章
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会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产生排斥,让人产生厌恶的感觉,同理,越是让你感觉不自在的知识也许越是有用的知识,所以,在阅读外文文献的时候,即使不情愿,也要努力克制自己去阅读,不妨先挑选几篇与自己发表过的论文相关的文章,仔细阅读,直到读懂了为止,遇到不懂的地方多查查资料或问问老师、朋友。
巧妙阅读文献的各部分
按照阅读习惯,首先我们看到是文章的标题,看作者是如何写标题的,然后把它借鉴到自己以后写标题的经验中;在阅读摘要的时候,也许许多地方你未必能看懂,不过你可大抵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目的及研究结果,当你阅读了大量外文文献之后,这部分还有引言、实验、分析及讨论、结论都会变得十分简单,关键是要持续的阅读,读的多了,许多刚开始遇到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简单了。
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要把自己阅读过的文献细心的进行归类,有时间要反复的阅读,温故而知新,适时的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好的实验方案要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实验时的参考。
总之,在阅读外文文献的时不要因为英语水平而放弃,找到并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于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可以对作者论文的引用/参考文献进行检查调整,确保参考文献一致性并符合目标期刊要求。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6#
7xue9  1级新秀 | 2022-6-22 15:56:4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国立清华大学动机所教授彭明辉教授曾在其《研究生手册》中提到过,“我读论文远比学生快,分析远比学生深入,主要的是我敢想象与猜测。”该手册对于如何提高文献阅读速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值得参考学习,以下是部分相关原文。
硕士生开始学读期刊论文时,就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戒除不掉大学部的习惯:(1)老是想逐行读懂,有一行读不懂就受不了。(2)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读论文像在读教科书,论文没写的就不会,瘫痪在那里;被我逼着去自己猜测或想象时,老怕弄错作者的意思,神经绷紧,脑筋根本动不了。

大学毕业后(不管是念硕、博士或工作),可以参考的资料都没有秩序地交错成一团,而且永远都读不完。用大学生的心态读书,结果一定时间永远不够用。因此,每次读论文都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每次读的时候都只是图回答你要回答的问题。因此,一定是选择性地阅读,一定要逐渐由粗而细地一层一层去了解。上面所规划的读论文的次序,就是由粗而细,每读完一轮,你对这问题的知识就增加一层。根据这一层知识就可以问出下一层更细致的问题,再根据这些更细致的问题去重读,就可以理解到更多的内容。因此,一定是一整批一起读懂到某个层次,而不是逐篇逐篇地整篇一次读懂

这样读还有一个好处:第一轮读完后,可以根据第一轮所获得的知识判断出哪些论文与你的议题不相关,不相关的就不需要再读下去了。这样才可以从广泛的论文里逐层准确地筛选出你真正非懂不可的部分。不要读不会用到的东西,白费的力气必须被极小化!其实,绝大部分论文都只需要了解它的主要观念(这往往比较容易),而不需要了解它的详细推导过程(这反而比较费时)。

其次,一整批一起读还有一个好处:同一派的观念,有的作者说得较易懂,有的说得不清楚。整批读略过一次之后,就可以规划出一个你以为比较容易懂的阅读次序,而不要硬碰硬地在那里撞墙壁。你可以从甲论文帮你弄懂乙论文的一个段落,没人说读懂甲论文只能靠甲论文的信息。所以,整批阅读很像在玩跳棋,你要去规划出你自己阅读时的「最省力路径」

大学部学生读东西一定要循规蹈矩,你还没学过机器学习相关课程之前可能也只好循规蹈矩地逐行去念。但是一旦修过机器学习相关课程,许多论文中没被交代的段落你也已经可以有一些属于你的想象(虽然有可能猜错,尤其刚开始时经常猜错,但没关系,下面详述)。这些想象往往补足论文跳跃处最快速的解决方案。其实,
一个大学毕业生所学已经很多了,对许多是都可以有一个不太离谱的想象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却根本不敢去想象。我读论文远比学生快,分析远比学生深入,主要的是我敢想象与猜测,而且多年训练下来想象与猜测的准确度很高。所以,许多论文我根本不是「读懂」的,而是「猜对」了!

假如猜错了怎么办?不用怕!猜完一后要根据你的猜测在论文里找证据,用以判断你的猜测对不对。猜对了,就用你的猜测(其实是你的推理架构)去吸收作者的资讯与创意(这会比从头硬生生地去迁就作者的思路轻松而容易);猜错了,论文理会有一些信息告诉你说你错了,而且因为猜错所以你读到对的答案时反而印象更深刻。
                                                      -----来自国立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
感觉对你有用的话可以收藏起来呐 记得点赞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