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商业银行改革转型持续深化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2-2-21 10:04   12776   0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

导读:在各项政策“稳字当头”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维持在合理水平,商业银行将持续深化改革转型,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

作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3期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各项政策“稳字当头”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维持在合理水平,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和资产质量将保持基本稳定,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新业态、新结构和新增长点有望持续蓄势聚力,商业银行将持续深化改革转型,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

利润增速保持平稳,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 利润增长回归常态,净息差稳中微降
  2021年,在中国经济稳定恢复以及低基数效应下,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大幅回升。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加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以及各项政策稳字当头等多重因素交互影响下,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可能有所回落,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5%左右。其具体驱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息资产扩张持平或小幅放缓。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受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以及房地产行业等领域监管趋严、低基数效应不再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增速或小幅放缓到6.8%左右。二是净息差或将稳中微降。一方面,信贷需求整体偏弱,市场利率趋于下行,加之受对实体经济让利持续加大等影响,资产价格下行压力不减;另一方面,存款利率自律机制改革效果进一步显现有助于存款成本下降,但受存款竞争日益激烈等影响,负债成本降幅可能小于资产价格降幅,净息差或将微降2个基点。三是非利息收入将延续回暖态势。银行卡业务有望重回发展快车道,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加大将带动代理、资管类业务的持续较快增长,预计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速或将提升至17.6%左右。四是拨备计提回归常态。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有望总体保持稳定,拨备力度将进一步回归常态,信用成本降幅略有收窄,资产拨备率(减值损失/生息资产)预计同比降低0.01个百分点为0.76%。






  • 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存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2021年以来,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存贷款占比稳步提升。展望2022年,在政策引导下,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是重点领域贷款占比稳步提升。在政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以及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背景下,上市银行贷款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9%左右,非信贷资产占比或将降至41%左右。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仍将维持低速增长,但零售转型仍将持续深化,个人贷款占比或将稳定在41%左右;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上市银行将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绿色、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相关重点领域贷款将保持较快增长,贷款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二是存款占比基本稳定。2021年以来,上市银行存款在负债中占比稳步提升。展望2022年,贷款增长有助于提升存款派生能力,预计存款占比将稳步提升至78%左右,同业负债占比可能小幅下降。其中,受消费、投资低位徘徊以及存款定期化态势持续等因素影响,上市银行活期存款或将小幅下降至47.5%左右。三是存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存款竞争压力依然较大,但随着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革的推进,定期存款的平均期限缩短,长期存款利率明显下行,推进银行平均负债成本下降约10个基点。监管部门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加之市场利率中枢趋于下降,预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约12个基点。






  • 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部分重点领域风险仍需关注
  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稳定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加之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夯实。2021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320亿元,比2020年同期单季增幅下降1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质量有望保持总体稳定,不良贷款率或将保持在1.8%左右。由于高杠杆房地产企业、信用资质较弱的民营企业、弱资质融资平台企业等领域的信用风险依然较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抵补能力较弱,对区域经济环境较为敏感,风险管控压力依然较大。


  • 多渠道强化资本补充,资本压力逐步缓解
  2021年以来,受资产规模扩张及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外源性补充工具净融资规模回落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小幅下降。2021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20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0.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84%,保持较高水平;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39%和12.96%,分别下降0.21个和0.03个百分点。展望2022年,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依然较大,外源性资本补充仍能保持较快节奏,工具上仍将以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为主。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资本管理能力,积极应对资本补充压力。一是统筹做好资本规划,做到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的动态匹配和平衡。二是积极、适时运用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等补充工具,综合考虑发行成本,在增厚资本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三是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零售业务等轻资本业务,减少资本占用。四是强化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增厚利润留存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 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经营模式加快变革
  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持续夯实“数据+技术”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逐步赋能业务发展和管理转型,数字化生产力构建取得显著成效。展望2022年,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将继续向纵深推进,推动经营模式快速变革。一是以企业级思维统领架构设计、数据共享和系统建设,强化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的能力建设,发挥银行各板块业务联动优势和系统集成优势。二是深化金融场景生态体系建设,以开放银行平台构建广泛的生态联盟,全面覆盖企业、个人零售、政府端、机构四类客户群体,同时逐步发力构建与银行自身禀赋相耦合的垂直化、特色化业务生态体系。三是持续加大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行业金融科技支出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的内部培养与外部招聘继续处于高景气状态。四是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客户信息保护,加强隐私计算应用。伴随《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银行将突出强化数字资产的合规运用,以实现信息安全与客户体验的平衡。

深化战略业务布局,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2022年是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内需的战略基点作用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将持续优化战略业务布局,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服务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培育新动能。

一是数字普惠业务正以“金融+技术”的形式渗透多种场景,稳步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未来,将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全面践行绿色普惠金融;积极支持创新创业,为科技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借助供应链与平台数字化运营模式,延展普惠金融服务。

二是消费金融业务空间依然广阔,预计2022年消费信贷增速约达14%左右,仍将明显高于信贷平均增速,但业务竞争日益加剧,严监管态势延续。商业银行将进一步细分客群,优化客户准入,合理设置消费信贷额度;强化场景生态建设,提升客户黏性;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强化数据、工具、研究、营销等复用与协同联动,规范产品属性、营销行为、用途管理,严守业务合规底线。

三是外贸新业态已成为外贸及经济新增长点,尤其是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发展相对成熟。商业银行将持续加大创新和支持力度,建立服务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敏捷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强化风险授信和合规反洗钱管理;聚焦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和领域,积极推动跨境电商服务取得实效并打造样板。

四是随着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业务和科创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未来,商业银行将从战略层面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产品供应,打造多元融资体系,加快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全面助力科技创新的发展。

五是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方向,绿色金融业务空间广阔,预计2022年绿色信贷增速有望提升到30%以上,绿色债发行规模可能在3000亿元以上。商业银行将积极为碳交易企业提供基础清算结算服务,开展碳资产抵质押融资服务,创新发展碳金融衍生品,开发碳中和理财、结构性存款、信用卡等碳普惠产品。

六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金融业务将加快发展。未来,商业银行将加快养老金融供给能力,将养老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助力养老三支柱的试点和推广,发挥账户优势提供优质产品和基金管理服务;积极服务老年客户的综合化需求,满足不同客群在养老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加大养老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场景互通和能力输出。

七是数字人民币的快速推进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并将重塑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一方面,商业银行需积极备战数字货币运营,丰富中央银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现金形态,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倡议,探索改善跨境支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将积极稳慎开展数字人民币业务,把握业务创新与合规风险的统一,审慎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

积极服务新兴行业发展,打造转型新引擎

  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赛道,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强化改革创新,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打造改革转型新引擎。


  • 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新业态发展迅猛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展前景广阔。商业银行应紧密对接国家、省、市三级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和具体任务部署,切实做好数字新基建的金融支持服务,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抢抓业务发展机遇,同时,要关注技术风险及企业数字化经营合规风险。


  •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加速,关注产业链布局
  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预计至2022年底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可能接近35%。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将颠覆传统整车市场格局,更可能带来汽车产业链的变革。智能化是下半场,不同零部件企业受益时间将呈现较大差异。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业务倾斜力度,尤其是掌控相关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同时,顺应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提前做好相关产业链布局,依据产业发展阶段特点为不同零部件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


  • 集成电路产业“芯芯”向荣,关注国产替代机遇
  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施“补链”“强链”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2025年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3~5年内产业大规模投资可期,将集中在制造环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未来,商业银行应把握国产替代机遇,加大对重点地区的集成电路企业支持力度,推出包括针对重大制造扩产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围绕设备、材料国际采购需求而推出贸易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并购融资服务、投贷联动服务等。


  • 光伏行业高景气发展,关注重点产业链
  光伏行业将延续高景气趋势。2022年行业装机量有望达200GW+,同比增长可能达30%以上,大尺寸、高功率光伏产品将成市场主流,龙头企业发展将放眼供应链的全流程布局。未来,商业银行将继续积极把握光伏发展新机遇,支持产业链重点环节重点企业,加大对分布式光伏产业链投入,拓展符合N型技术要求的产业链潜在企业,积极把握储能产业链机遇。

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 大力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各项政策的加速落地,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正在形成新局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商业银行要紧密对接各地规划方向,因地制宜提升金融供给能力;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构建创新共同体,构建跨境跨业跨市场、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贸易金融服务,支持高水平改革开放;率先创新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新模式,支持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强化协同共享,充分发挥示范区“试验田”作用。


  • 倾力助推京津冀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标杆
  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将主要聚焦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产业布局、创新主体成长等重点领域。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京津冀金融服务一体化,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好京津冀协同战略,在全力支持京津冀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过程中,推动自身经营管理的改革转型。


  • 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业务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支持政策的加速落地,各项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将迎来新的重要机遇。一是跨境投资渠道基本打通,未来跨境“债券通”等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新举措有望加快落地实施,为区内银行带来更多财富管理业务机会。二是跨境业务办理流程的简化和完善,有利于推动跨境贸易收支和资本收支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促进区内银行跨境收支、汇兑业务的增长。三是大湾区将有望统一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领域将会有大量合作发展机会。四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为银行基建项目贷款、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机遇。


  • 全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成渝地区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巴蜀特色的金融服务创新实践,建立适应文创企业风险可控的审批标准和信贷管理模式;加快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跨境资金池等金融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探索特许经营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为区域内绿色产业体系发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重点项目提供有力支持;充分运用成渝地区科教资源优势,探索在成渝地区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试点,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同时,促进自身业务的稳步发展。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