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哪些不知道但特别好用的二级结论?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23 19:32   5749   5
ps.最好能解释一下~么么哒~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3 19:32:04 发帖IP地址来自
每当有人邀请我这样的问答的时候,我就知道又是某个常年白嫖的同学又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然后打开了社区,找到了一个问答, @讲高考的清华博士汪 来奉献出你的干货吧。

来我们看一个图片

此刻只有薛之谦的一首歌能代表我的心情。
你还要我怎样 - 薛之谦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看到了没,18W的收藏,6W赞同,5W喜欢,告诉我,那12万的同学为什么不点个赞,加波关注呢?
哎,即使如此把我伤害,还是每次贴心地分享干货。

[h1]诸位同学,这次在收藏的时候,记得点个赞呐,收藏需要点3下,可点赞只需要1下哦![/h1]哦,不给自己加戏了,进入正文了啊。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和数学的二级结论,二级公式差不多,都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推导出来的,不过推导过程比较繁杂,外加这些结论运用场景比较多,在题目的出现率比较高 。
在熟记这些二级结论之后,在做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不过要注意,这些二级结论只能用于填空题和选择题,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用在计算题,这是不给分的。
还有啊,这些结论一定要先想前提,后记结论,不能呢盲目照搬、套用,另外可以自己尝试推导一下,对于运用和提高计算题的计算能力有帮助。
[h1]不多说了,上干货了。[/h1]









[h1]上面的一些资料,如果有同学感兴趣,可以私信找我要,不过回复可能不会太及时,记得隔一天看一下,我是一定会回复你的。[/h1]哦,忘了说了,三连是种美德,关注+赞同+喜欢,绝对没错。(你不会不三连吧)

希望你们在高考中都能考出一个好的成绩,来清华找我,我保证让你们请我吃饭!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3 19:32: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必备】高中物理二级公式(超全)
镜像
知火:高中数学有哪些经验公式(二级公式)?多图警告













公众号【知火】
更多知识干货,扫描关注即可!


http://weixin.qq.com/r/gThnfwHEAFx-rUUc922T (二维码自动识别)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3 19:32:06 发帖IP地址来自
高中物理必备二级结论
做题快人一步。
持续更新中╮( ̄▽ ̄"")╭









































更新: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3.匀变速直线运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5.自由落体: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6.上抛运动:有对称性: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五、机械能:
1.求机械功的途径: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5)由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等于滑动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六、动量:
1.反弹:动量变化量大小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
6.双弹簧振子在光滑直轨道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两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7.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
(1)如果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决。
如果是讨论一个过程,则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可以,首选功能或动量。
如果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
(3)已知距离或者求距离时,首选功能。
已知时间或者求时间时,首选动量。
(4)研究运动的传递时走动量的路。
研究能量转化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
(5)在复杂情况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
8.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况下,每一个子过程有两个方程:
(1)动量守恒
(2)能量关系。
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定量计算用公式。
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
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定量计算用公式。
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
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十、恒定电流:

3.总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7.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
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
9.纯电阻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减小;其电压增加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减小量之和的绝对值。反之,一个电阻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减小,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增大;其电压减小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增大量之和。
10.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直流电实验:
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①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②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
3.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
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
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范围才能较大。
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
(3)变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
(4)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7.串联电路故障分析法: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
8.由实验数据描点后画直线的原则:
通过尽量多的点,
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十一、磁场:





十二、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的方式是“增反、减同”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
楞次定律表现为“阻碍原因”。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3)“×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3.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算功和能量。
5.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8.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
十三、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振荡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3.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4.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光的颜色 偏折角 折射率 波长 频率 介质中的光速 光子能量 临界角
红色光 小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紫色光 大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更新:
谢谢各位同学的支持点赞呀,课后等我忙完了。立马给同学们更新关于高中物理学的重要公式与结论。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3 19:32:07 发帖IP地址来自
[h1]分享30个高中物理【高频】使用的二级结论,包含例题讲解,整理不易,看完记得双击屏幕点个赞同~[/h1]
上干货之前,先说一下二级结论的【使用方法】,这个比二级结论本身还要重要(划重点)
说一个恐怖的事实,对于高考物理部分,如果完全按照标准答案的思路和步骤解题,你会答不完卷子,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这就是高考所考察的一个点,对知识的掌握是否熟练和准确,翻译过来就是是否可以准确的利用二级结论“秒杀”来节约时间。
比如这道题:

如果按照标准解法,先对小球分别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用动力学思想求出各自的时间,需要画图、列式、计算......
从读题到解出正确答案,至少需要3-5分钟。
但如果你熟练掌握了“等时圆结论”,读完题就可以秒出答案,直接选A。
等时圆结论:
“一个圆周上的几条弦共点,且共点的点在整个圆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小环由静止释放,它们下滑时间的是相等的”
二级结论可以帮你省去复杂的解题过程,大大提高做题效率。
但是,是不是我把二级结论背下来就可以用了呢?
当然不是!
二级结论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1、不要死记硬背,要知道这个二级结论是由哪个基础公式推导来的,不仅要记住二级结论,还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
★2、每个二级结论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套用之前一定要先看清题目条件,符合条件再使用。
★3、二级结论常用于填空题和选择题,一般不适用于计算题。
————————————干货分割线——————————
[h1]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总结:
[/h1]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等比公式
(1)前n段相等时间位移比S1:S2:S3:……Sn=1:4:9:……:n^2
(2)第n段相等时间位移比S1:S2:S3:……Sn=1:3:5……:2n-1

(3) 前n段相等位移时间比t1:t2:t3:……:tn=1:根号2:根号3:……:根号n
(4) 第n段相等位移时间比t1:t2:t3:……:tn=1:根号2-1:根号3-根号2:……:根号n-根号n-1

例题:观察者站在列车第1节车厢前端一侧的地面上,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1节车厢前端通过它用了用了5s,列车全部通过它共用20s,求该列车一共由几节车厢组成(车厢等长且不计车厢间距离)?
A 4.  B 8.  C 12.  D 16.
分析:

(在自由落体的相关题中,比例法可以发挥神奇的功效)


2、先加速一段时间再反向加速相同时间回到原点图像

即静止物体以a的加速度加速t秒,此时以-3a的加速度反向加速t秒,则刚好位移为0


3、三力平衡的正弦定理

例题:如图在天花板上悬挂一物体o,现对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使o静止,现保持o静止以及绳与天花板之间夹角不变,使力F缓慢逆时针旋转至竖直向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绳的拉力T逐渐变小至0
B 绳的拉力T先增大再减小至0
C 力F逐渐增大
D 力F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



4、一动撞一静的弹性碰撞规律



例题:

(忽略一切摩擦)
车和小球的质量相等,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右端。小球离车后,对地做_______运动。
分析:小球离开小车时类似弹性碰撞,两者互换速度,即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5、一动撞一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规律



6、人船模型的规律
人船模型: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若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任意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这样的问题归位“人船模型”问题。两物体满足系统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0
(人船模型涉及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是人和船,只要满足人船模型的特点就属于人船模型)
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船头向船尾移动,二者相对位移为l,则人和船的对地位移为多少?

分析:



7、关于一个星球的各处重力加速度图像(包括地心)

(即0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3 19:32:08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上干货之前,我必须要告诉你一些使用二级结论的利弊和建议,请你耐心看完。


[h1]利:[/h1][h1]提高解题效率,事半功倍[/h1]比如这道08年全国卷1中的一道高考题:
如图1所示, 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 )

(A) tanφ=sinθ.
(B) tanφ=cosθ.
(C) tanφ=tanθ.
(D) tanφ=2tanθ.


解析:
二级结论:物体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时, 在任意时刻,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φ与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θ的关系是:tanφ=2tanθ (证明略)。
如图1所示,该平抛过程物体与斜面接触时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等于固定斜面的倾角θ, 故由二级结论可快速得到正确选项为 (D) 。
对于识记了该二级结论的同学,分数得来全不费工夫, 并且在紧张的高考中得以节约宝贵考试时间。


[h1]弊:[/h1]1. 机械记忆,部分同学在做题时不分析题目,不看适用条件,直接套用,容易出错。


2. 没有思路,直接套用解题套路,容易僵化思维。


3. 高考卷子上有些题是专门针对二级结论的“陷阱”,只会识记没有吃透的同学容易中招。
前面说过,有些题知道这个二级结论的同学,很容易就能解出来,
而不知道这个二级结论的同学,可能就解不出来,或者解出来也要花几倍的时间。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平衡这点,所以高考又有一些题是你不知道这个二级结论还好,
你要是知道,还用了,那妥妥做错。
这就很cao蛋。


比如这道题:
如图4所示, 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圆形导体环a, 圆形导体环a的中心有一个圆形区域的磁场, 圆形区域的面积小于圆形导体环a的面积, 磁场方向垂直水平面向里, 当圆形区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

A.圆形导体环a上没有感应电流, 也没有收缩或扩张的趋势
B.圆形导体环a上有感应电流, 但没有收缩或扩张的趋势
C.圆形导体环a上没有感应电流, 但有收缩的趋势
D.圆形导体环a上有感应电流, 也有收缩的趋势


错解:选D;当圆形区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圆形导体环a的磁通量增加,为了阻碍磁通量增加,所以它有收缩的趋势欲使面积减小。


错因分析:误用楞次定律。关于楞次定律的效果判断“增缩减扩”“来拒去留”等其本质原因是感应电流在原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效果。本题中圆形导体环a虽有感应电流,但是它所处的位置没有磁场,也就是没有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甚至有些物理情景下还是“增扩减缩”的情况出现。


正确答案:选B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使用二级结论的种种陷阱,你需要看一下这些使用建议:
[h1]使用建议[/h1]1. 不要死记硬背,只需要记住基础公式,二级结论推导着记。
2. 常用于填空题和选择题,一般不适用于计算题。
3. 套用前一定要先看清题目条件!!!


————————————干货分割线——————————


[h1]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总结:[/h1]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