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台球或者斯诺克的时候你们是怎么瞄点的?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7 11:29   40543   5
我觉得专业型选手那么稳定肯定不是靠假想球的方式吧?因为假想球的方式并不能保证精确,有时候状态不太好的时候的确准度差很多,社区上有台球方面的教练吗?给指导下吧,我现在瞄点就是利用假想球的方式然后眼睛和杆同一直线看过去,状态不是太稳定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31 发帖IP地址来自
靠感觉
.
.
.
不要打我,其实是实话,如果把台球准度的心法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
但我知道作为刚入门的新手小白,你不仅要鸡汤,还要勺子。
没问题,都给你。
下面的方法,可能是最简单好用的瞄准法。

10秒速览全文:前言说明了跟传统方法原理一致,但方法创新;正文考虑到实用性,第一部分直接介绍实战,可以感受到用起来有多简单;第二部分才是原理,有兴趣和有点初中几何基础的看图应该能理解;第三部分分享感悟,尝试抽象成一套通用学习规律;最后整理了一些常见提问,进行了解答

[h1]0.前言[/h1]你可能听过这几类瞄准方法:找假想球法、找尾巴法、重合比例法、杆头定点法……
所有方法核心是找正确的碰撞:其实对于任意方法,原理无非都是碰撞瞬间三点一线(袋口/彩球球心/白球球心),目的无非都是帮你找到「正确的碰撞」从而把球打进
但总有难掌握的玄学部分:无论是在三维空间中假想一颗跟目标球相撞的立体球,想象一个长度=球半径的尾巴延伸,还是记大量的角度数字然后实战中要你目测45°还是60°,都有一股玄学味儿,把你卡在「最后一公里」,掌握不好还嫌自己笨
我大幅降低了找正确碰撞的难度:我尝试使用「第一性原理」思维,从碰撞的最根本原理出发,运用初中几何知识,解释和抓住了碰撞瞬间的关键信息,并转化成普通人能上手的实操。全程科学可解释,避开了常见方法的玄学部分,大幅降低了瞄准的实战难度
简单来说,这个方法可能是碰撞三点一线原理在实操上能做到的最易用版本




[h1]1.实战[/h1]直接看下面的实操步骤,图文并茂,看完应该就能懂了


步骤1:
找到进球点(也叫撞击点,就是白球和目标球撞击瞬间的接触点)
方法:
1.站在和彩球、洞口三点一线的位置
2.低下头观察,当彩球刚好把洞口挡住时,彩球的【圆心】就是进球点
3.记住这个点在【彩球表面上的位置】,通常可以根据周边的花纹来辅助记忆(比如这张图的进球点刚好在彩条区域的中线附近),没有花纹就强行记忆(其实球表面反射的灯光倒影也可以用来辅助),多练习几次慢慢就有感觉了。

步骤2:
找到对称假想圆
传统错误方法:很多教练/教程到了这一步,就告诉你白球正对进球点打过去,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对小于30度的小角度球可以应付,大角度就很不准了),稍好一点的教练/教程会告诉你不要正着打,要「让一点位置」,但让多少他也讲不清!!让你多找找感觉(简直P话)
[h1]本教程的贡献就是消除上述「让」的玄学,直接变成可实操的科学[/h1]

正确方法:
1.回到白球的的位置,低头观察,找到刚才的进球点位置(标记为S点)
有人问,等等,图里你的球杆怎么就知道朝这个正确的方向了?你咋没解释?
我想说,拜托,但凡打过一些球有点常识,都能知道要撞这颗目标球的右侧吧?大概方向即可

2.将彩球标记为A圆,找到A圆最右边的点(标记为M点)

3.将S点作为中心点,找到M的对称点N(S点离M、N两点的距离相等)

4.想象一个和A圆大小完全相同的B圆,N点是B圆最左边的点 (此时,A圆和B圆相交区域的中心点就是S点,即A和B关于S对称),那么假想的B圆位置就是白球实际上应该去的位置。

步骤3:
正对假想圆击打
方法:
把B圆当做一个目标球,然后当做直球打过去,搞定!
(什么?怎么打直球?直球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建议先练直球,再看我的教程!!)
.

.
消化完上面详细的步骤后,实战中你可以换成更简练的模式:
找到进球点S,然后直接想象一个跟A圆重合区域中心点是S的B圆,对B圆打直球


补充:个人认为瞄准的好方法有两种
1.操作最简单上手最快的——本文方法非常简单好用,但限于技法层面,属于“剑宗”。
2.最麻烦也是上手最慢的——硬着头皮,只凭感觉打,经历各种角度各种位置关系的长期大量实践,不断记忆感觉和修正感觉,到后来达到像职业选手一样看一眼就知道朝哪里打的程度,完成内化,这是最高境界,此为“气宗”。
我推荐气宗


[h1]2.原理[/h1]
下面是自己当时比划的原理图,有兴趣的可以琢磨一下,原理就是初中几何里最简单的两圆相切。





[h1]3.题外话[/h1]瞄准这件事,作为我个人的体验,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可以概括学习任何事物的过程):
1.感性(凭感觉摸索,核心是干就完了,不要管命中率,感受怎样打会导致彩球/白球怎样运动)
2.理性(凭方法摸索,核心是思考和交流,多看教程,理解原理,理论+反复实践找感觉)
3.感性(感觉和方法内化,形成肌肉记忆和球感,核心是保持练习和修正感觉,打比赛的你见有谁专门瞄球了?)
瞄准的终极目的还是通过不断修正形成直接趴下来打进的良好感觉,好的方法终归是辅助,如果每颗球都用,反而适得其反。别过多关注了“技”,而忽略了“道”。


[h1]4.问答 Q&A[/h1]Q0:你这就是假想球法
A0:建议再阅读一遍


Q1:方法很好,但我还是记不住进球点S,就算步骤1看准了,步骤2回到击球站位的时候又模糊了,怎么办?
A1:我的体会就是要多练,保持耐心,慢慢就能形成肌肉记忆,一天比一天记得牢,你的身体潜力远比你想象更大,即使是斯诺克这种没有纹路的球


Q2:说了半天,你这还是要记嘛?
A2:比起记一堆角度数据或者想象一个三维空间的球或线,只需要【记一个点+想象一个平面圆】的难度已经大大大大降低,属于饭喂到嘴边只要张嘴的努力付出程度,别瞎想了,上手练起来才是正道


Q3:那个假想白球B圆,我能想象了,但打不准,怎么办?
A3:球打不直,不是本教程尝试解决的问题,建议先练好直球哦


Q4:长台就不太好用吧?
A4:长台由于视力所限,判断起来肯定更难,这是生物和物理规律限制,跟使用哪种方法关系不大。建议通过练习来修正感觉


Q5:找目标球最左/右侧的点,跟站位也有关吧?这样就不准了啊
A5:当然有关,但带来的误差,不足以影响是否能进球这个结果。一方面只要有基本的常识(比如打左袋要瞄右侧),从站的位置判断的点位,只会有轻微浮动;另一方面袋口是略宽于球体的,允许小范围误差。综上其实影响不大,越是小白越是害怕就越容易纠结理论,但现实世界是给了你余量的,放心走起吧


Q6:不对啊,你的教程里是已经处于正确的站位,然后去看那几个点,当然准咯,属于先知道答案再解释过程,论证逻辑有问题
A6:好问题,其实A5里已经解释过了,这里再强调一下。由于真实世界是允许一定误差的,实战中只需要站在「你感觉」能打进的站位就行了(你总不会想进左袋,击打目标球左侧吧?),对于判断那几个点的误差完全在可控范围内,对于是否能进球的结果没有决定性影响。简而言之,误差的剂量太小,毒性表现不出来。


Q7:S点到底怎么找啊?
A7:理论上来说,低头让目标球完全挡住目标袋口时,目标球圆心就是S点(真实的S是球面上的点,不是球心),不过实战中就算不完全挡住袋口,判断的S位置也不会差太多,不用纠结


Q8:根据透视原理,那个假想白球会更小……
A8:上来就是一嘴巴子,打直球就不变小了?怎么打直球,就怎么打假想白球,建议先把直球练好哦


Q9:问个细节,单眼看还是双眼看啊?
A9:好问题,严格来说应该用「主视眼」看,可以自行搜索了解概念和判断方法。不过我认为不用纠结这个问题,正常双眼看就行,误差在真实世界可接受范围内


Q10:你的方法适用于所有角度吗?大角度球感觉不准啊
A10:是的,全部角度适用,包括近距离大角度。但远距离大角度会因为S点和球边缘距离过近,加上薄球时目标球运动更慢,台尼效应更明显,因此更难判断。建议凭感觉,没错,就是通过练习积累感觉,大概什么角度要打多厚,形成肌肉记忆,我的经验是这样反而更实用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32 发帖IP地址来自
得票最多的答案说对了一部分,我具体说一下关于斯诺克的瞄点,花式在大面上也基本通用——真正的瞄球法在职业台坛里面分为:脚尖瞄点、重心瞄点和鼻尖瞄点。但是不管哪种瞄点都要有规范的站姿和持竿方法,原因后面再说。

为什么说得票最多的答案说对了一半,因为图中O点学名叫做下球点,也就是母球与目标球的切点,是固定唯一的,而杆头所击打母球的点O'点叫做击球点,击球点不唯一,球员一般会根据走位的需要分为高中低正反side等9个点;那么,如此一来,我们在O与O'点之间就有了一条线直线,我们管这条线叫做“平行杆法的行球线路”;之后,我们将该“行球线”沿O'点延长,得到我们的球杆在此线上运动并且击球就能让母球从O点行进到O'点,击球落袋。

理论如此,不过将球杆笔直的送出去毕竟是件很难得事情,另外,O点和O'点光靠眼看也不见得那么准,假想球什么的就更离谱了,所以,职业选手们会用自己的一些身体器官作为主瞄准镜,大多数职业选手都乐于用腿,就有我之前说的三种瞄点方法。

脚尖瞄点——是最传统的瞄点法,亨得利、阿历克斯·希金斯和老戴维斯、特鲁姆普(不过从上赛季末段这伙计改了),用的都是脚尖瞄点法,也就是用持杆一侧的脚站在O到O'点的延长线上,当然究竟是用脚尖脚心还是脚跟,这个因人而异,在练习中慢慢发现了——这种瞄点的好处是,身体对球杆的影响小,不会影响出杆发力,同时也适合比较胖的选手;缺点是,长时间作战右腿会累,右手缺乏稳定性。
重心瞄点——现在流行的瞄点方法,奥沙利文、丁俊晖、马奎尔等现在大多数的球员都会用这种瞄点法,他们将重心放在O到O'的延长线上,这样会使球杆横穿重心——好处是,出杆稳定度相当高,缺点是大发力的时候身体会影响出杆。
鼻尖瞄点——比较冷门的辅助瞄点法,马克艾伦是代表,这家伙鼻子往左歪,打球的时候,会把嘴使劲往右边歪,鼻子垂直于延长线,球杆在鼻尖正下方运动,这种方法比较搞,不适合亚洲人,因为鼻子没那么大。

所以说,人眼往往没那么准,假想球什么的更不靠谱了,真正还是要多练习基础,做出固定的动作,有了肌肉记忆,打球自然会准。

说到肌肉记忆,就要说一些辅助瞄准的东西和常犯的错误:
1、很多职业球员在趴下打每杆球的时候都有固定的一套动作——例如熟知的奥沙利文看下球点——看击球点——看母球分离线路——擦巧粉——两脚并拢右脚站在“延长线”上——右手持杆横置于身前,右手食指在球杆上轻轻点击,右脚向右前方跨进一步,左脚紧跟,随势趴在球案上,右脚脚跟稍微一动——击球前运杆3次左右——左右中指轻敲台面,最后一次运杆会在开始拉杆前和出杆发力击球前会有两次停顿。以上说的就是击球节奏,如果电视转播的时候,拿个节拍器作参照,会发现奥沙利文这些高手,节奏都一样,哪怕打顺手了越打越快,这一整套招法都是不变的。
2、箭花,也就是年轮,白蜡木材质的球杆,都会在一面有一条条指向皮头的年轮(枫木做的球杆没有)——学名叫正箭花,规整的正箭花可以辅助我们瞄准,更容易校准O到O'的线,所以相同木料质量的球杆正箭花规整的就会贵一些。
3、运杆,击球前的运杆很重要,以前傅家俊击球前不运杆,后来强行改变自己,开始运杆,就多那几下,平均命中率提高了5%,要知道,对于一个击球命中率在80%以上的职业选手,能提高1%都是登天的难度。
4、平行杆法的行球线路,业余爱好者在打球的时候往往不注意右手的出杆,职业选手会尽可能的将重心放低,让球杆平行于台面,当然,让球杆完全平行于台面是不可能的,这样做的原因是让母球走直线,如果把右手抬高击球,母球将不走直线而是弧线,这就是为什么在比赛中防守球要至少去努力贴库或者做“后斯诺”防守球。

就这些吧,想起什么来再聊,职业斯诺克教练留……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33 发帖IP地址来自
[h1]台球瞄准方法:从“一维”到“四维”的阶段模型[/h1]
个人背景:从小学开始接触台球运动,如今已有20个年头,纯属业余爱好,远远算不上“高手”。
关于台球瞄准,其实每个人刚开始都是“小白”,可能会在各种方法之间不断尝试。我自己也经历过很长时期的“小白”阶段。不过,随着接触越来越深、实战越来越多,对台球瞄准方法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总结起来,不妨称之为“从一维到四维的阶段模型”
[h1]一维瞄准阶段[/h1]打台球,我们最先掌握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直线球”。一维即是一条直线。处在一维瞄准阶段的玩家,基本可以准确打进短距离的直线球,但对于比较困难的角度球,往往就是靠感觉、随缘而进了。
一维瞄准阶段是基础中的基础,虽然简单却不可轻视,因为即使你知道了如何瞄准目标球,也可能会存在一系列基本功问题,尤其是姿势问题(如勾手腕、后手臂歪斜)、握杆问题(握杆太紧太实)、发力问题(出杆不平顺、一发力就跑偏或无意识加塞、打低杆容易跳球、呼吸起伏太大等)。想要意识到并纠正这些问题,可以从直线球练习入手,比如练习击打五分点的长台直线球。

标准姿势(姿势标准度和出杆平顺度真的很重要!)[h1]二维瞄准阶段[/h1]二维即是一个平面,二维瞄准阶段其实就是“2D桌球阶段”。随便翻开任何一本关于台球的教程,你都会看到类似的一幅图:

二维瞄准理论上,这是一个适用于任何角度球的科学瞄准方法,你只需要在平面上找到一个与目标球(圆心为A)相切的圆(圆心为B),使得BA延长线刚好直达袋口中心点,然后在瞄准的时候去瞄平面上的B点(即进球点)就可以了。使用这个方法,你基本上可以在2D桌球游戏中打得很准。

Steam桌球游戏《Poolians》然而,在真实生活中打球,我们的视角显然不是2D平面俯视图,也不存在上面的这些辅助线。虽然二维瞄准法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中,我们通常比较难找准二维平面上的进球点;即便是找准了,从站位到趴下去再到运杆出杆,你也很难保证视野中盯住的那个进球点不会发生偏移。
在现实生活的实战中,我曾经一度特别依赖这种二维瞄准法,毕竟它本身就是物理上的进球原理。但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发现这种瞄准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其实并不能保证进球准度,因为“找进球点”和“维持进球点在视野中不动”是很麻烦也很困难的事情。总之,当你熟悉了二维瞄准的基本原理之后,就需要进入到三维瞄准阶段。
[h1]三维瞄准阶段[/h1]三维即是我们视野中的立体空间,这一阶段也可以叫做“3D桌球阶段”。此阶段又可以细分为3个小阶段:幽灵球辅助法 → 路线预估法 → 凭感觉
首先,与2D阶段寻找“进球点”类似,我们可以在立体空间中寻找所谓的“幽灵球(ghost ball)”,即母球碰撞目标球并能使之进球时停留的位置(见下图)。

Steam桌球游戏《Virtual Pool 4》
Steam桌球游戏《Virtual Pool 4》相比于“2D进球点”,“3D幽灵球”的好处在于更贴近真实情况、更容易在视野中保持(但难点也在于需要爱好者具有足够的3D空间想象能力,因为球是有体积的)。
在实际打球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找来一颗球摆放在“幽灵球”的位置,直线瞄准之后,再请同伴移开,从而训练准度。
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我们基本已经可以保证小角度球的准度,而且你会发现,在击打小角度球时基本已经不再需要“幽灵球”的辅助,直接凭借积累的经验就能打进。但是,对于某些大角度、反角度球,即使找准了“幽灵球”的位置,也未必能打进。这是因为,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物理学效应,比如在击打大角度、反角度球时可能存在的“挤压效应”,此时就需要通过微调薄厚、加塞等方法进行微调校正才能打进(见下面这个视频)。
幽灵球理论和挤压效应:Ghost Ball & Squeeze - Aim adjustment此外,对于“极限贴库薄球”的情形,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因为利用“幽灵球 + 加塞”的方法可以起到不错的进球效果(见下面这个视频)。
张镇辉台球教学【90贴库球】除了幽灵球,还有第二种“黑科技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训练“球感”,我们不妨称之为“路线预估法”。在某些电脑模拟游戏中,这种“路线预估”是可以直接实现的,比如下面这个。

Steam桌球游戏《Virtual Pool 4》但是,在真实生活中,我们显然不可能直接实现“路线预估”。那是否意味着我们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提升准度呢?也不是!实际上,在每次趴下击球过程中,击完母球不要马上站起来,而是继续趴着别动,观察母球和目标球的行进路线,如此日积月累,我们就会通过无数次击球反馈习得一种“路线预估”的能力(哪怕存在一点偏差),那么在击打难度比较大的球时,我们就可以一边运杆,一边尝试预估母球和目标球可能的行进路线,如果觉得有问题就可以及时做出调整,长此以往,准度会有不错的提升!
在经历过“幽灵球”和“路线预估”两个小阶段后,我们迎来了一个新台阶:凭感觉
是的,凭感觉!
我非常赞同其他回答里面所说的:打台球到最后都是凭感觉
当然,这种“感觉”早已不是最初一维瞄准阶段里面“瞎打的感觉”,而是一种建立在进球原理、幽灵球理论、特殊球微调校正、路线预估判断等基础之上,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球感”
[h1]四维瞄准阶段[/h1]经过前面三个阶段的长久练习,理论上我们已经可以达到:
  • 简单球(包括直线球和小角度球)非常准
  • 难度球(包括大角度和反角度球)比较准
  • 刁钻球(包括极限贴库和翻袋球)能打进
但这就足够了吗?并不是!学会了瞄准,其实只能算是刚刚步入了台球运动的大门。
真正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技能在于第四维:走位,因为走位关系到未来几颗球的准度。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台球运动中,大概也存在一句“新手练准度,老手练走位”
走位是一项非常需要智慧和思考的技术。高手往往可以做到“想让母球停在哪儿,就让母球停在哪儿”。精准细腻的走位,不仅需要对全局的宏观掌控,还需要对杆法的熟练运用。在保证某一颗球准度的基础上,我们更需要考虑到接下来的两颗甚至三颗球的打法,并且尽可能把母球校到舒服的位置,使得下一颗球能够以小角度进行击打,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准度!
目前,可能和众多爱好者一样,我也依然在四维瞄准阶段不断努力学习着……
以上就是我对台球瞄准方法“四阶段模型”的理解,希望与同样喜欢台球运动的你共勉!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3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的总结:

打不进球的大多数原因是出杆不直,出杆不直很多原因是握杆不对!

首先谈谈如何描准。

1/4球瞄准判断法,应该是最简单的方法。

看到进球点后,眼睛不要离开这个点,站在母球后面也是以这个点摆姿势。特别是后停以后的出杆前,只有前停时看母球击点。
站在母球后面判断:目标球的进球点(目标球与袋口中心点连线那个点)基本分布在一个圆球的25%的圆弧上,用母球同样点去撞击
09年12月研究了好长时间的小尾巴跟重合瞄准法,可是根本就不管用,越打越臭。又回到刚学台球时的找点方法,找目标球与袋口中心的连点,站在母球后面判断出进球点占半球的多少,然后用母球同样的比例点,去撞击那个点。现在进一点要加强的是不用仔细找目标球的点,站在进球线上就能判断出来目标球的点。
-----------------------------------------分割线------------------------------------
重合瞄准法(厚薄度瞄准法)

台球是用球杆撞击主球,再通过主球把目标球撞进球袋。当袋口中心点与目标球中心点和主球中心点成一条直线时,这是直线球,但在实际打球时很少遇到,当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便出现了各种偏斜角度的偏角球,在打球时是经常出现的。比赛中如果掌握不好打厚球与薄球的技术,是无法取胜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标球厚度的划分(图2-30),有中心球、4/5球、3/4球、2/3球、1/2球、1/3球、1/4球和1/5球等。

(图2-30)

1. 中心瞄准点
指主球的中心点与目标球的中心点直线相撞击,图2-30上的T点为瞄准点,实际瞄视结果与目标球相重合。

2. 3/4瞄准点
将目标球直径分成4等分(图2-31),图中主球左侧边上的延长线A与目标球上的3/4那条线对齐,然后再沿着主球中心T1一直向前看到T2点时,这个T2点的部位,就是击球时要用眼睛观测的瞄准点。通过这个图例说明之后,再看其他举例就容易明白了。例如图2-30厚度与目标球的分离角与瞄准点。

(图2-31)

3. 2/3瞄准点
就是把目标球的直径分成3等分,如图2-30左边的延长线与目标球2/3那条线相重合,瞄准时看T点。
通常所说的“厚球”一词,是指在瞄准时主球和目标球相重合的尺度,从整个球面(亦称满球)到相重2/3范围,均称厚球;所说的“薄球”,是指瞄视主球与目标球其球径相重在1/2以下的均称薄球。

4. 1/2瞄准点
将目标球分成二等分,主球左边延长线与目标球中心相重合,此时瞄准点恰好在目标球的右边缘上,并且这个T点即在主球中心的延长线上,这个延长线也是向前瞄准的视线(如图2-32所示)。

(图2-32)

5. 其它瞄准点
对于其它瞄准点,如1/3、1/4、1/5等,道理也是完全相同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6. 如何运用厚薄度进行瞄准
主球与目标球相撞,除直线球外必然要产生两球分离的去向角度,利用目标球本身的分离角方向使球入袋。
下面对厚薄度(亦称重合)瞄准方法,做一介绍如下。
(图2-32)中显示的是,当用球杆击打主球中心部位后,主球撞击目标球时,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也就是要进袋的角度)和行进路线的变化情况。

例如,当主球和目标球是薄薄相擦时,目标球和主球中心线构成的分离角为90度。与此相反,两球接触厚度越大,则分离角越小。当主球和目标球正面相撞时,分离角则为零度了,从而变成了一条直线。所以击球厚度的变化,决定着球的去向和角度的大小。变化范围应在90度以内,接近或超过90度时,就不容易击球落袋了。

总而言之,打台球就需要多多练习,直到利用本能去击球,达到人杆合一,指哪打哪,才是最高境界。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35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一个专业球手和职业教练,劝你不要企图去找进球点,教材的瞄点方法永远是在帮助你划定范围。人不是机器,给你一个完美的数学模型没有意义。记住一点,台球是感觉,所以练球的时候千万不要执着于找点,只需要多感受重合度、然后记忆重合度,时间长了,感觉自然就出来了。刚接触的时候是纯感觉,后来学习瞄点方法,走到最后你会发现又回到感觉。然后你恍然大悟在找点的问题上浪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等你阅历到了你会发现人生也是这样,返璞归真是哲学境界,指导任何学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