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b站up主未明子对分析哲学中“小将”成分的批评?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5 08:05   7258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8:05:02 发帖IP地址来自
已经有几个匿名的恶俗人侵犯隐私了。社区的风气就这样么?出乎意料。




作为一个阿尔都塞主义者,我要反复强调:不存在无辜的阅读,也不存在没有症状的写作。
写作的症状,即超出文本字面的形而上学预设,将之短路为跨主体的共识同时保持其超越的异质性,否则书写的痕迹是不能在第一人称语音中流动为意义的。
阅读的原罪,即主动投射一种霸权性的意识形态来抚平理解(understanding,即知性,分哲已经久不知知性的结构为何物了)的不一致性(同音异义带来的分裂),否则延异是不能支撑结构的共时性的。
这些分哲小将典型地被一种去政治化的意识形态所俘获了。
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分哲远远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写作阅读风格,而是一种以语用学暴力,垄断所谓“清晰性”,“说人话”,“简单明白”乃至“头脑正常”这些判断标准的意识形态工具。
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意识形态工具起作用的背后,是一种劣化的沃尔夫式的理论形而上学体系,归根结底是一种等级制秩序在思想上的折射。
他们只会刻意吹捧自己掌握的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澄清、分析、梳理的方法和风格,绝不会坦言这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形而上学基地。
并且上来就宣称人类语言归根结底不可能结构出意识形态和形而上学这两种东西。就算在一些混乱的自然语言中可能会偶然结构出来,但他们高贵的分析性话语(这里的分析性话语是拉康意义上的大学话语甚至是臆症话语,而恰恰不是分析师话语),他们清醒而谦抑的头脑,是对意识形态的偏私和形而上学的疯狂天然免疫的。
但归根结底分析哲学就作为一种或数种意识形态在发挥作用,在隐秘地预设一种或数种形而上学或虚假的“反形而上学”。


如下:


【主义主义】当代自然主义(1-4-1):“反正科学可以解释一切,就干脆放弃思考吧”,为什么分析哲学【总体上】不是哲学,而是学术体系下的帮佣
https://b23.tv/dWlU66
【主义主义】和平主义(1-4-1-1)——拒斥一切暴力,所谓《无本体论的伦理学》
https://b23.tv/4DomKT
【主义主义】逻辑原子主义:为什么罗素是一个蹩脚的前现代形而上学家
https://b23.tv/lTqBhS


我还会继续在2-4,“反形而上学”这个形而上学门类里继续更新,分析哲学里的还算体面有良心的比如蒯因等人都会相继落座。


社区这里所有的批评都是不够格的。
你们甚至不知道意识形态和形而上学为何物,却还在默认自己的发言是一种去意识形态化的、后形而上学的清晰透明的理论。
对于理论性本身都缺乏反思的一票中右翼、伪左翼三流理论家,你们也就这样了。
我没有在你们中间见到一个够格的。
除了一个人,他也不够格,但是理由不一样。
上来就扣亚伯拉罕一神教的帽子其实也是挺敌视我们的行动的。
齐泽克反复说过,并不是Marxism在cosplay宗教,而是历来所有的宗教都是不够格的、劣化了的阶级解放运动。我们的行动才是正主。
当然,行动必然要损失公允,因为既定的何为公允的标准,早已大失公允了。


汝辈都是爱惜羽毛的,但插满羽毛飞在天上,稍稍靠近太阳融化了蜡,你们便再也无法飞翔,只能如孑孓一般了。
你们只爱惜蜡而已,那让你们有自己可以长出翅膀的幻想。
而我们从来只奔跑,并在恰当的时机跳跃。
我始终在期待够格的回应,但我现在看不到。
你们太弱小了。




更新: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将来20年后都是我们的敌手,不想在将来活在他们年轻时借助父母辈的优势地位所展开的阴影之下,现在就要弄清他们的底细。
他们现在还不好意思摆出一副磨牙吮血的姿态。将来他们稍微和一些利益渠道一结合,我们就只能以更绝望的姿态来面对他们。
分哲小将是这批人里面最弱小的,所以我把他们拖出来当靶子。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和文化资本的预期收益,都主动跳到我们为他们修建的营垒里用腐朽的枪炮朝我们射击了。


说穿了就是class struggle,分哲人99.9%的屁股歪属于跨国资本主义和既得利益阶层,没得救了。国内学术共同体批量采购这批夯货也是物以类聚。就是要把这个学术新自由主义化的游戏玩到底了。
用一套逻辑至上的劣化版沃尔夫形而上学,用自居于所谓“说人话”的黑话意识形态俘获潜在的“世界公民”。
还有蛇皮说政治就是“明确的具体政策”而无视自己那套意识形态本身巨大的去政治化的话语霸权。
同样顾左右而言他的蛇皮却还很多。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8:05:0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是为了站谁的队,只想单纯讨论一下问题。我尝试去分成两块说:第一,他对分析哲学的指责是否有合理性。第二,我自己的一点思考,分析哲学为什么会成为主流的热潮。
首先说说所谓分析哲学的发展情况,为方便理解我勉强把它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人物大概是弗雷格、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这批人想要用数理逻辑建立一种“普遍语言”,算是承接了莱布尼茨的理想吧。这种方法在以下两个方面遇到了困难:1.建立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对应关系(这个方面他们的解决方案都难以令人信服)  2.单一的命题语义纬度很难解决语用层面的复杂问题。
第二个时期是以摩尔、后期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莱尔、奥斯汀为代表的,主要切入我们日常语言使用层面去搞研究,而不仅仅限于数理逻辑以及静态的语义分析。
第三个时期大概是从语言转向到所谓的心灵哲学转向,按我有限的了解大概是结合以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为主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去重提哲学领域的的一些问题,这也是目前的主流。但其依然依靠语言分析,在我看这个阶段似乎更依赖于蒯因所提出的语义上行策略(把关于事物实质差异的讨论转变为关于语词差异的讨论)。
可以看到分析哲学当然不等同于语言哲学,但是谁都无法否认的是分析哲学是相当依赖语言分析的,即使近十年已经有不少具身认知等结合现象学的研究领域。前两个时期的理论已经受到足够多的批评了,略过到第三个时期。
我们先来看分析哲学内部的一些哲学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福多对语义上行(semantic ascent)这个方法论颇有微词,他认为这是将形而上学问题转化为了单纯的概念分析。福多理解的形而上学问题是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问题:“心灵的本质是什么?”,“知觉的工作机制是什么?”,等。他认为,语义上行后,这些问题就转变为:“我们如何使用‘心智’这个概念?”,“‘看’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等等。福多进一步指出,如果将形而上学问题语义上行,那么哲学会降低自己的门槛,人人都可以进入哲学游戏。福多对概念分析嗤之以鼻,他宣称至今没有一个成功的概念分析案例,哲学家应当重新反省这一方法论的有效性。
而来自分析哲学外部的指责更不计其数了,我只举一个比较熟悉的例子。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分析哲学画地为牢,为了所谓的“清晰性”牺牲了哲学的任务和目标,丧失了社会批判和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他也认为分析哲学看似普普通通的日常表达实际上是在使用一套新的术语掩盖自己的形而上学预设,沉醉于用语言的肤浅层面构筑起的牢笼。
回到问题本身,可以看出未明子认为分哲把哲学问题窄化到了语义和逻辑两个维度,实际上是有一些道理的。这也要结合他的拉康派立场来看,拉康派的基本假设是想象界、实在界、象征界三界的划分【为方便大家理解可以勉强把这三者理解为主观意识、外部世界、意识形态(包括语言)】,在拉康那里这三者是错位的,这里不存在所谓的对应关系和把握关系,在这方面任何尝试都是徒劳。这意味着分析哲学的目标(或假设?):意识-符号-世界之间的对应也理所当然是要注定失败的(实际上分哲后期的理论已经出现了概念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严重割裂)。从这个层面来说不难理解他对分哲的批评。
当然他视频的主题可能并不是批判分析哲学本身,而是去讨伐研究者,这是引起大家不满的地方。这也引出了我回答的第二块儿,即分哲为啥会在全球范围内这么火?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容易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未明子可能认为这是对现代社会的全面投降?】
2.曾在一段时间内迎合了实证主义的潮流,进一步推广了自身的受众。
3.表达清晰,阅读起来没有像传统哲学那么多的障碍。【门槛低】
4.重视论证,这也是一个受过学术训练的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东西,符合大家口味。
5.这一点我觉得最为要害,分哲符合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上层建筑的学术机构的再生产需求(方便制定资源分配的规范),它可以做到在哲学领域标准化生产内容,他在视频中提到的分工问题也是源于此,你搞真理论,我搞知识论,他搞元伦理,大家其乐融融互不干涉甚至互相吹捧,可能这不太符合未明子理想的哲学工作者形象。
至于他说的利益勾结之类的事情确实知道的不太多,也不敢乱评价。表达不严谨之处请见谅,以上。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8:05:04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真的,关于未明子事件,这应该让我们对当下网络左派运动进行一些更深入的反思。我其实并不全然认为“复读”比自己思考表达更多的网络用户“完全不是在革命而是在胡闹”。但是就像任何社会运动一样,我们兴致勃勃地喊着“实践,实践”,而一落实到解决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所需要的就远不是纵身一跃的勇气那么简单。实践终归是要落在各种技术性的细节上的。

实际在建设经济制度的时候要不要借鉴所谓“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结论?怎么解决现代科学对人类的心理的研究结论和一些他喜欢的所谓“欧陆”左派理论的一些可能冲突的地方?那种所谓“语言游戏”式的元伦理学讨论对道德实践中明晰问题梳理共识真的没有必要吗?怎样解决关于“权利”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例如量化问题,具体情境区分权利和特权?……还有在各种刁钻的怀疑追问面前要怎样辩护“我设想的应然”比“其他人设想的应然”要强呢?总不能诉诸直觉、朴素革命正义感和“我的立场如此显然”吧。只要不是只把“实践”停留在口嗨上,最后我们不是还是要老老实实面对那些东西?

我甚至看到了他的个别狂热拥趸对认知科学也贴上批斗对象的标签,但是以类似“贴阶级立场标签”这种强行消解问题的手段真的最终能绕过世界沉重的发问吗?

话说在这个事件之前我就提前在另一个评价未明子的问题下吃瓜预热,他和好几个我很喜欢的哲学答主激烈对线,就因为他们在他自己眼里“不那么革命”,所以就对他们极尽挖苦嘲讽。这里我想用一个答主用过的回复未明子的话来形容他给我的荒诞感觉:“消灭阶级就是消灭阶级里的人,消灭资本就是消灭资本家,消灭反动思想就是消灭具有反动思想的人。”即使在他眼里“不亲民”的东西是有局限性需要改正的,但是不去用理性真正体察背后的视角与发问的合理深刻成分从而实现扬弃超越,而是直接把桌子砸了,这又如何酿造真正的改变世界的力量呢?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8:05: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何评价,不敢评价啊。(复读)
5.7更新
暂时退乎写文前最后聊两句。其实我觉得现在这个讨论的烈度就还好。因为未明子除了在直播和社区上骂人以外其实没干啥别的。据我所知很多国内学阀的手段比他低劣多了。还是颇感欣慰(笑)。
因为研究杜波伊斯研究的上头所以再说一点。就是不能把未明子看成一个民哲(有人跟我聊了他的硕论,我不懂齐泽克,但在他的领域,面对一般社区人和b站爱好者,他还是高出不少的。当然初繁言也指出他确实不懂分哲。但这个其实不太重要,就真的不太重要),要通过政治理论和政治活动的视角来分析。他的很多看似“没有论证”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整体的表演。换言之,这是一种政治手段(political mean)并被用来服务于他的政治愿景(political vision)的。这从他的“列宁主义”和对敌我划分的强调中是可以体现的。具体的可以看一下那个分析未明子康德黑格尔列宁的答案。
但未明子的特殊性在于他很好的应用了网络社群中流量的规则:热度。比如说我批评未明子,未明子回击我。结果是:未明子收获了热度和粉丝,他的粉丝在骂我中收获了快乐和信心,而我对论文有新的想法(扶额)。要注意一点,我恰恰不希望这变成一种简单的“啊,未明子是个魔怔人”式的批判。未明子的这一套热度循环恰恰解释了为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说理”在今天很大程度上不可行。
1934年十分焦虑的杜波伊斯在《危机》(Crisis)杂志上疯狂输出观点和情绪,然后被人赶下了编辑的位子。但是网络平台是可以绕过传统纸媒点对群输出的。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例如,杜波伊斯被赶下台除了他当时太焦虑了,也是因为NAACP背后的北方白人资本长期以来对他,一个社会主义者,的敌视。这里就很复杂了。因为实际上各种立场的人都可以使用这样一种“未明子式”的政治策略。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为什么同是视频平台,美国火的是contrapoint和Philosophy Tube,而国内火的是学术派和未明子。这又是一个比较政治的问题了。我从直觉上当然可以给出一些粗浅的但看起来有道理的答案,但是未明子所犯的错误提醒我,我还需要更多的积累,数据和研究来探索这个问题。
我不把分析哲学作为我的毕生事业和如上我所说的是有密切关联的。尽管分析哲学本身很有趣,而且其中的认识论,政治哲学,性别种族哲学什么的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澄清概念,但是(传统的)分析哲学想要有对一些实际问题,比如b站上的未明子,学院派,多萝西123包括当前的政治极化这些问题有解释力还是太困难了(尽管我知道不是不可能,而且英美有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但有这时间我什么不去学政治科学呢?)。
最后,关于“哲学家致力于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问题,就b站而言,我会持续关注未明子和其它一些泛左平台的。很多描述性的理论都有规范性的一面。未明子,我个人是不支持他的。
各位暂时分手莫踌躇啦!
原文:但其实不是不敢评价。作为一个政治科学&思想史的学生,在我的视角上,未明子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倾向这什么其实比他说的“对不对”更加重要。同时另一个问题在于,他的说法确实可以(不得不)激起我的进一步反思。
老实讲,美国大学烂的地方蛮多的。比如美国大学教育整体的商业化,哲学教育和法学院的勾连,以及传统哲学系系内对于欧陆思想的忽视。但回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几个点需要被重视。
第一,我们需要比未明子的分析更深刻,更全面的美国大学批判。因此需要对美国大学各个文科院系当代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现在大学教育改变的速度其实挺快的。举个例子,30年前中国大学的哲学系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现在都快成世界现象学中心了。未明子对于英美的一些了解显然是有所过时的。毕竟现在的美国大学哲学系和之前很多年前那种哲学就是“语言,逻辑和科学实在论”大不一样了。天翼3G的网速果然还是很快啊。
第二,学习分析哲学的写作方法,思考模式和学习别的东西不矛盾。比如我现在在美国大学学分析哲学,这等于我“皈依”分析哲学了吗?显然不。需要承认的一点的是各个学派的老师会组成山头来争抢经费。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不应当被这样一些武断的划分限制了视野。
第三,我们需要注意到美国对于“哲学”的定义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中国大学的哲学系甚至可能因为历史原因包括宗教学,同时中国还有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但美国因为它20世纪50-70年代那一段的历史原因,导致有可能哲学系=分析哲学系。举一个例子,我们学校的哲学系只有6个教授,都是做分析哲学的。但是比如做黑格尔马克思的,做社会理论的老师其实教职在政治科学系—被划到政治理论里了。所以,不能只通过看美国的哲学系里有什么东西来判断美国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虽然是我算是一个一贯的分哲黑(初繁言老师怕是要刀我了),但还是觉得本科学学分哲挺好的。毕竟学会说人话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多的努力。
注:怎么说呢,人所固有的观念对立场的影响和选择真的是很大。举个我现在在做的例子,杜波伊斯(W. E. B. Du Bois)是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家,马克思主义者,他写了很多颇有洞见的书。但是他在1937年的一篇叫Meaning of Japan的文章里竟把日军侵占东北视为一种反抗西方霸权的不得已之计。你们看姜源那个回答中的记述,未明子应该是对自己熟知的领域(比如国内的哲学风气)有一定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但是一到反思英美的时候,甚至连具体的数字和学界的大体情况都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所以,当“狂暴轰入”的时候如果不对证据有所反思,是很容易出现非常低级的错误的,这是聪明博学如杜波伊斯也会犯的错误。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8:05: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分哲小将不多见,但是满口欧陆黑话(也不知道懂不懂)的小将可太常见了
b站克里普克的逻辑学视频下面都没多少个人,但是拉康齐泽克福柯下面一堆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