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备战生猪期货:一文读懂生猪养殖产业链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中州期货有限公司   2018-5-25 04:47   4673   0

当前中国生猪产业现状


[h2]1.生猪供需结构[/h2]

生猪的供需格局和猪肉的供需存在天然的强关联性,生猪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也受其下游产品猪肉的供需关系影响。按照产出顺序,生猪和猪肉的关系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产品,猪肉是生猪的下游产品,两者发生转变的环节在于屠宰环节。


生猪供给面主要观察指标有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仔猪存栏量(主要指标PSY)、活猪进口量。其中活猪进口量极小,我们暂时不做讨论。生猪需求面指标包括生猪屠宰量、生猪死亡量、能繁母猪淘汰量、活猪出口量和年底生猪存栏量,其中生猪死亡量、能繁母猪淘汰量以及活猪出口量数据比重较小,我们暂时不做讨论。


生猪屠宰量和屠宰均重影响猪肉产量,猪肉产量与猪肉进口量形成猪肉供给量,再和猪肉消费需求相互作用产生猪肉价格。环环相扣,猪价和猪肉价格涨跌互动互联。


图 9中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分析框架




下面我们对当前我国生猪和猪肉供需情况做一了解。
[h3]
[/h3][h3](1)供给面:生猪供给增加[/h3]

a) 生猪存栏增加


2013-2014年生猪产业亏损比价严重,生猪产能大幅缩减。2015年以来,新环保法出台,环保政策严格。行业产能缩减叠加政策影响,生猪供给面出现紧缺, 2016年和2017年生猪价格出现难得的长时间高价期,养殖利润丰厚。在此期间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养殖效率均有明显提升,生猪存栏有了比较明显的恢复。芝华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和2017年能繁母猪存栏分别增加4.9%和2.8%,生猪存栏同比分别增加2.0%和5.5%。


图 10芝华能繁母猪存栏






图 11芝华生猪存栏






生猪供应量增加,猪肉终端消费下滑,猪价也由2016年5月份的高点掉头下行,到2018年开始出现亏损。截止2018年3月份芝华数据推算全国生猪存栏3.93亿头,环比减少3.4%,同比减少3.3%,推算能繁母猪存栏3921万头,环比减少5.4%,同比减少4.0%。


针对3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和同比值均减少的情况,我们和行业养殖企业、机构行业研究员和期货公司研究员讨论并收集他们的看法,大家认为,目前生猪养殖大面积亏损,对于行业中小型投机心理比较重的养殖户来说,产能缩减比较明显,但对产业集团和规模场来说相对稳定。当前行情下,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是事实。但同比值出现下降的信号,还不能作为周期趋势改变的依据,需要观察后续数据变化情况,目前依然维持2019年生猪行情低位的预期。短期需要关注对本轮周期运行时间有比较大影响的两个关键点为:一是因原料涨价对养殖行业带来的冲击力;二是猪价反弹的时间点。


从目前能繁母猪淘汰情况看,目前养殖户还未真正出现大量淘汰,目前淘汰的只是多胎次的,生产能力低,有炎症的能繁母猪。行情还要以发生大量淘汰至少5胎次或者更少胎次能繁母猪时,才可能出现转折。


b) 生猪养殖效率快速提升


近两年来的能繁母猪存栏虽有增加,但和以往年度能繁母猪存栏水平相比较仍然不高,但目前猪价水平已经跌至新低。消费需求弱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另一个原因是养殖效率的大幅提升。虽然我国生猪养殖效率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整体水平有很大提升。2017年我国PSY较十年前水平增加超过15%。


图 12中美生猪PSY水平对比






注:图中PSY为推算数据,仅做趋势参考


c) 活猪进口极小


我国作为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几乎为自产自销,进口以冷冻鲜猪肉形式为主,有统计的活体进口量极少(越南走私活猪无法统计)。


[h3](2)需求面:屠宰量增加,下游猪肉消费下滑[/h3]

生猪屠宰量是生猪需求面的重要指标,此指标和屠宰均重共同影响猪肉产量,猪肉产量与猪肉进口量形成猪肉供给量,猪肉供给量和猪肉消费需求相互作用产生猪肉价格。


a) 生猪屠宰量增加


2017年我国生猪屠宰量68861万头(注:出栏生猪最终会被屠宰加工,我们把出栏量和屠宰量统一同一指标对待),同比增长0.5%。2017年猪价下跌,屠宰企业利润小幅改观,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较2016年小幅提升。


图 13中国生猪屠宰量趋势




b) 猪肉供给量增加


生猪屠宰量和屠宰均重共同影响猪肉产量,2017年生猪屠宰量同比小幅增加,屠宰均重数据也增加不小。屠宰均重指标主要参考出栏均重,2015年-2017年生猪出栏均重年度均值分别是118.2、119.4和121.8公斤/头。所以2017年猪肉产量达到5340万吨,同比增长0.8%。


猪肉的总供给除了猪肉产量,还包含猪肉进口量,我国猪肉进口主要以冷冻鲜猪肉形式为主。2017年冷冻鲜猪肉进口量占国内总产量2.4%。近十年以来进口猪肉占比除个别年份下降,总体是增加趋势。3月23日商务部消息,中国对美进口猪肉及制品加征25%关税。由于关税税率增加和中美价差缩小,后期对美进口猪肉量大概率减少。目前国内猪价低迷,猪肉进口量继续增加可能性很小。


2018年3月份中美猪肉平均价差12.4元/公斤,国内猪肉高于美猪肉价格均幅121%,中美活猪平均价差3.02元/公斤,国内猪价高于美猪价均幅34%。虽然活猪价差较小,但猪肉价差空间大,美国活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差很小,3月份数据在9.9美分/磅(平均折合人民币1.34元/公斤)。国内养殖加工成本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表 1进口猪肉量和比重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局、芝华数据



图 14猪肉进口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兴业证券整理


图 15中美生猪价格趋势






b) 下游猪肉消费下滑


图 16中国猪肉消费量趋势




2017年我国猪肉国内消费量5481万吨,同比减少0.3%。下游猪肉消费量下滑,猪肉供大于需,猪肉价格走低,也影响生猪价格走低。猪肉消费量下滑原因,一方面是居民食品消费多样化,猪肉消费比重下降;一方面国家供给侧改革、环保等导致一些低效的中小加工制造企业倒闭,这一类的团体消费量下滑。这方面情况可以看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数据,在2015年和2016年降幅增大。再看用餐量偏大的从事二产民工的数量数据,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比重也在减少。


表 2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从事二产的民工数变化




数据来源:统计局、芝华数据


另外,芝华数据已有的每日生猪贸易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屠宰场猪肉销量和收购量数据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反应终端消费比较乏力。



图 17芝华数据生猪每日贸易数据




芝华数据每周一至周五与全国生猪各主要产销区超过200个猪经纪联系,统计分析当日生猪收购行情变化情况,通过对当日供应量、压栏量、收购量、收购体重、企业销量、预期进行评分以预测短期猪价变化,评分等级分为3级,评分说明具体如下评分说明表:


表 3生猪贸易指标对应评分说明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2.生猪养殖分布广泛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大,主要供往京津冀内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养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图 18中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图(2016年数据)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表 4各地区生猪出栏量比重
地区
占比
2016年肉猪出栏头数(万头)
主要养殖省份
华东
24.16%
16548.13
山东、江西、江苏、安徽
华中
23.57%
16149.11
河南、湖北、湖南
西南
20.60%
14111.16
四川、云南、贵州、重庆
华南
10.72%
7341.66
广东、广西
东北
8.87%
6072.84
黑吉辽
华北
8.38%
5742.1
河北
西北
3.70%
2537.04
总计
100%
68502.04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主要消费群,猪肉调入量巨大,2016年这些经济圈有代表性省份的猪肉供需缺口量数据显示,上海190万吨、广东187万吨、浙江151万吨、北京131万吨、天津127万吨、福建77万吨、海南76万吨等。


图 19各省猪肉调出量






2016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海南和重庆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地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图 20十三五生猪发展规划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表5规划区猪肉产量占比和特点
区域
猪肉产量
占比
特点
重点发展区
2166.6
38.2%
供应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
约束发展区
2188.1
38.6%
环境、水资源保护
潜力增长区
1054.4
18.6%
发展养殖有优势
适度发展区
262.2
4.6%
民族、资源有限制
数据来源:农业部、芝华数据


3.养殖模式多样
[h3]
[/h3][h3](1)根据生产组织模式划分[/h3]

主要分为散养和规模养殖,散养模式目前在我国占比在加速下滑,规模养殖占比在加速增加。规模养殖中“公司+农户”和“公司自繁自养”两种模式相对较多,近几年国家政策鼓励农民养殖合作社形式,发展也比较迅速。“公司+农户”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大型养殖企业的一种扩张方式。


“公司+农户”模式是公司提供仔猪、饲料、疫苗等,生猪养殖环节由农户完成,在养殖过程中执行统一的养殖技术、规定饲料以及疫苗的使用,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根据合同将猪成品交由公司回收并进行统一销售。公司完成销售后根据委托养殖合同以及合作农户的养殖管理成绩等情况与合作农户进行结算。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是“公司+农户”模式创始者并且是发展最成功的企业。


“公司自繁自养”模式是生猪饲料、育种、养殖均由公司完成。国内以公司自繁自养模式为代表并发展成功的龙头企业是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在生猪养殖环节实行“大区域、小单元”的布局,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的侵入;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本公司防疫体系安全、有效。公司依据现代分阶段、按流程饲养理念,采用“五阶段饲养四次转群生产流程”。生产过程按母猪配种、妊娠(怀孕)、分娩哺乳、仔猪保育和生长猪育肥共5道工序,每道工序完成一个生产阶段的任务,完成一道工序进行一次转群,共需4 次转群,故称之为“五阶段饲养四次转群生产流程”。


表6各阶段养殖生产周期




数据来源:牧原股份招股说明书、芝华数据

[h3]
[/h3][h3](2)根据养殖阶段专业分工划分[/h3]

分为:专业二元母猪养殖、专业育肥、自繁自养、一体化养殖。


专业二元母猪养殖是从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进二元母猪,通过人工授精或者自然配种专业繁育仔猪,再将仔猪供应给专业育肥猪的养殖户。主要承担母猪繁育和仔猪成活风险。


专业育肥是通过外购仔猪进行专业育肥,至少需要四个月以后出栏变现。


自繁自养模式涵盖了从种猪到育肥猪的整个生产过程。按照规模不同分为小、中、大规模自繁自养。由于产业链周期覆盖较长,小规模自繁自养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行业占比在逐渐下降。中大规模自繁自养专业化水平、资金实力和盈利水平都比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行业竞争能力比较强。


一体化养殖覆盖产业链比较广,涵盖上游机械设备、饲料加工业、育种、养殖、屠宰甚至终端零售。例如温氏股份、双汇发展、中粮集团、正大(中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等。


4.龙头企业引领养殖模式发展


表7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养殖模式
公司
成立时间
生猪经营模式
产业链覆盖
温氏股份
1983年5月
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
饲料、兽药、生猪繁育养殖、食品加工、农牧设备全产业链
牧原股份
2000年7月
自育自繁自养
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
正大集团(中国)
1921年
公司+农户
饲料生产与销售,畜禽、水产育种养殖,谷物育种,动物健康防疫,肉食品加工及深加工。
正邦科技
1996年
自育自繁自养
饲料、生猪、兽药及农药的生产与销售。
雏鹰农牧
2003年5月
公司+基地+农户
饲料生产、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终端零售等在内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中粮肉食
2009年3月
公司+基地+养殖大户
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深加工、冷链配送、分销及肉类产品进出口于一体。
宝迪
2000年5月
公司+基地+养殖大户
饲料、种猪繁育、养殖、生猪屠宰、低温肉食品、生物制品、禽业加工、农副产品物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新希望
1982年
公司+规模农户
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及肉制品
天邦股份
1996年9月
公司+家庭农场
饲料-动保-养殖-终端全产业链布局
大北农
2002年
平台+公司+猪场
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兽药疫苗、作物种子、农业互联网、金融服务。
唐人神
1992年9月
公司+家庭农场
饲料、种猪繁育、养殖、肉品加工全产业链
罗牛山
1993年3月
公司+农户
良种繁育、畜禽商品生产、饲料工业、畜禽防疫、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覆盖
大康农业
2002年8月
公司+养殖大户+农户
饲料生产-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终端零售等在内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新五丰
2001年1月
公司+适当规模小农场
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及肉品加工、冷链物流、生猪交易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5.猪周期拉长


最近三轮“猪价格周期”梳理:


(1)2003年5月-2006年5月,历时37个月。


2003年初非典爆发,造成市场需求急剧下降,5月猪价跌至5.6元/公斤的低谷。当年7月非典解除后,需求开始逐步回升,拉动价格上涨。2005年随着存栏增加,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猪价走向下跌。


(2)2006年6月-2010年4月,历时47个月。


2006年夏,猪蓝耳疫病在国内集中爆发,发病猪死亡率近30%,造成商品猪供给量下降,推动猪价上涨。到08年3-4月份供给终于赶上来,这波生猪供应却生不逢时,正好赶上消费淡季,猪价开始下跌。而09年的“瘦肉精”事件加重猪价下跌幅度,当年6月政府开始启动冻肉收储,猪价才止跌上涨。


图 21猪价格周期






图22猪价格波动周期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3)2010年5月-2015年3月,历时59个月。


2010年上半年政府连续5次冻肉收储,加上上一轮口蹄疫蓝耳等猪病影响,市场供应减少,猪价大幅上涨。至2011年9月份以后供应缓解后猪价开始下跌,同期,对养殖户而言雪上加霜的是同期饲料成本却在不断增加,2012年3月份以后养殖利润不断缩水,2013和2014年存栏持续在高位,养殖户遭遇两年深度亏损,造成中小散户加速退出。2014年初疫病和5月份国家冻猪肉收储推动2014年4-8月猪价的快速上涨。4-8月猪价上涨,刺激养户补栏,同时国内外猪价格差拉大,进口猪肉大幅增加,节后消费淡季,造成猪价经历三个月的缓跌,跌幅约12%。


(4)2015年4月至今


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猪价大幅上涨,形成有史以来最强猪周期。主要是2013年和2014年猪价低迷,行业去产能严重。叠加新环保法实施,各地区禁养、限养和清拆力度加大。大猪存栏减少,供给出现缺口,猪价大幅上涨。2016年6月份之后,猪价步入缓慢通道,但长期在14元/公斤以上,养殖盈利保持前所未有的乐观。


图 23芝华生猪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


图 24猪成本趋势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