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龙应台在知乎得到的评价不高?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1-1-3 22:10   5460   10
在题目里下的结论似乎有些草率,但在一些短答案和评论里几次看到对她的一些低评价和嘲讽。诸如:政治心灵鸡汤、青年历史发明家、孩子少读龙应台吧之类的,还有其他如文笔不错,但深度不足,撑不起大格局的评价。我看过她的一些文章和《大江大海》,还是觉得很喜欢并有一些崇拜的,特别是她对教育的一些观点。但在社区看到的低评价让我犹豫还要不要看她的其他作品。因为一直以来都挺相信知友的推荐,我读书少,你们别骗我。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2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世界上小国诸多,挪威,芬兰,韩国,新加坡,冰岛……他们没有什么核弹、航母 ,然而民众生活富足安逸,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房没有什么七十年产权之类的笑话。如果国家强大而普通百姓生存艰辛,那么这个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龙应台
这段话特恶心,完全是最无知的那种网文调子。
她写了《大江大海1949》 ,那个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龙应台活在1942年的河南农村,怀里抱着饿死的菲利普,看野狗啃着她亲爱的安德烈,她还会说出这些话吗?
就说芬兰,如果都是龙应台这样的人,早没这个国家了。是曼纳海姆和西蒙·海耶这样的人拯救了这个国家,这才有了芬兰人今天的生活。冰岛因为渔业冲突差点跟英国动武,若不是战后大国崛起的美国撑腰,它也早亡国了。
新加坡沦陷后,日军对当地的华人进行了大屠杀。先要求所有新加坡18岁至50岁华人男子到四个地方集中以领取“良民证”。结果集体处决,先用机枪打,后为省子弹绑成一串推进海里;有的押赴泰国筑路,九死一生。遇难人数无法统计,在5至10万间。

再说中国。
东北仅辽源一地就有6个万人坑、7处尸骨点和1处“炼人炉”。平顶山惨案日寇杀死3000余人,三分之二是妇女儿童。七七事变,日军偷袭南苑。29军学兵团都是一二九运动的学生投笔从戎,领到武器几小时就发生了战斗,学生兵一步不退与日寇白刃战,伤亡十倍于敌。最后1700人只活下来600。那时的中国有几个大学生,几个中学生?他们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就这样牺牲了。最后平津陷落,佟麟阁、赵登禹也牺牲了。
如果那时有核弹、航母,能发生这种事吗?能死这么多人吗?对她龙某人而言,小民尊严不过只是一句话。对我们而言却是一百年的血与火,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大国崛起是安逸富足的基础,没有生存就无法奢言生活。新中国从建立伊始发展到今天,几代人付出多少努力,她都视而不见,只是陈词滥调,反复消费人们美好的情感,贩卖自己的鸡汤。所以感觉龙应台这人,表面温文尔雅,其实骨子里最冷酷,最没有良心。

(关于开头引用的那段话,怀疑除第一句之外,后面都是网上哪个不知名文盲自创,然后加上的。龙应台不应该蠢到这种程度。但是这段话版本太多,难以确定。因为个人情绪问题,使这个回答过于凶恶,但是上面的文字不打算改了。)

补充2017-7-19

“世界上小国诸多,挪威,芬兰,韩国,新加坡,冰岛……”这一段基本可以确定是假的了,不是龙应台的锅。
能看到的北大演讲各版本,都没有这一段,只在几条微博上存在。
然后就是社区上的这个回答,以及我在回答中引用的段落。
如图:


这也似乎解释了,为什么龙应台在社区评价不高: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上面那位答主为代表的一群人的造谣、引用,搞得更臭了。
龙原文应该是:
一个国家文明到哪里,我看这个国家怎么对待外来移民,怎么对待它的少数族群。我观察这个国家的多数如何对待它的少数——这当然也包含十三亿人如何对待两千三百万人!  谁在乎“大国崛起”?至少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刚才我所说的文明刻度——你这大国怎么对待你的弱势与少数,你怎么包容意见不同的异议份子,这,才是我在乎的。
放心吧,中国少数族群的地位,远高于多数族群。
在大陆的台湾省人,地位、所享受的政策,绝对是高于十三亿人中大多数的。
如果说,所谓的大国崛起,它的人民所引以自豪的,是军事的耀武扬威,经济的财大气粗,政治势力的唯我独尊,那我宁可它不崛起。因为这种性质的崛起,很可能最终为它自己的人民以及人类社区带来灾难和危险。  
龙应台这段话,比 “没有什么核弹航母”那一段野文的水平高多了。
军事的耀武扬威,经济的财大气粗,政治势力的唯我独尊,这说的不就是美国吗?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25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大江大海1949中记载了龙应台与其儿子(中德混血德国长大)的一段对话 大意是 龙应台(带着教导口气)问她儿子:你知道有多少德国战俘死在了苏联集中营吗?她的儿子扬起头说道:我为什么要知道?我只知道有更多的苏联人死于德国侵略。
看到这里我深深为龙应台感到羞耻:她的所谓“悲悯” 、“人道主义”是一种不明所以的情绪,将“是非”彻底模糊了。她的所谓人文关怀不过是一种夹带着私货的自我解读,没有正面意义。
===========================================
没想到这个发表于半月前的答案突然引起了关注,答主上社区主要以潜水学习为主,得到众多点赞真感诚惶诚恐,每个评论都认真学习了。
原答案是用手机打字的,下面是对这个答案的一点详细补充,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这段龙应台母子之间的对话出自《大江大海1949》一书的第三部分“一把一把的巧克力”一节,原文如下


我们分析这段对话,不仅要关注其内容,还要关注说话人的身份。这里,龙应台是与一个德国人而非俄国人讨论苏俄对德国战俘的虐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对自身侵略战争的反思:那就是选择铭记自己对他国造成的苦难,而选择忘记他国对自己造成的苦难。而龙应台却试图唤起自己儿子对德国先辈遭受不公待遇的认知。那么,从这里我们是否可以看出,是谁在用忏悔与宽容消融仇恨,又是谁在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唤起仇恨?
侵略战争与内战不同,与冷战不同。侵略战争的战场主要发生在被侵略国,承受战争伤害的主要是被侵略国的人民,被侵略者奋起反击,报仇雪恨,具有天然的正义性。这就是我所提到的“是非”。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传播这种是非观念才能更好的消解战争的可能性。不传播这种“是非”观念,却单纯强调所谓人道主义,在一个弱肉强食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世界里,“人道主义”还有何生存的土壤。上述表述绝非评论中所提及的“胜利者的论述”,而相反,其应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
没有人能够脱离其社会与阶级而存在,因此国家的行为,社会的变革,时代的洪流本就与个体的命运相互影响,龙应台所强调的“人道主义”其实消解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使人民成为了历史变革的接受者,而不是历史进程的推动者,这样的表述除了有助于夹带传播她自己的一点私货,又有什么正面意义?
一点小小的补充,恳请大家不吝赐教,谢谢!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26 发帖IP地址来自
仅举一例:
她用温馨的语调得意洋洋的描述其母亲10几岁就带船纵横大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日寇勾结的黑社会水匪。
这就叫做屁股不同。
----------------------------------------------
原作者似乎是@苍野 ,转载于龙腾网
原文标题:大江大海笔记 美君和应家的私盐 作者:苍野龙应台的妈妈应美君,夫婿是驻常州的宪兵队长,娘家是当地也算有钱有势的家族:大堂里挂着历代祖宗先容,可以有整船的货发到杭州去卖,绝对是国府治下的中产以上家族,可算是和国府同休戚的精英稳拿(Winner)阶层。
  然后他们家族贩私盐,在抗战期间偷逃国府的盐税,妨碍抗战期间已经很艰苦的国府财政。
引用:城里的人都知道,应家这个女儿厉害,十七岁就会独自押着一条船的货,从淳安沿水路送到杭州城里去做买卖。(龙应台作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据前文,1949年时,龙妈妈24岁,她的17岁,是1942年。
  这时的淳安,是国军军事要冲。本年4月浙赣会战爆发时,国军三战区副长官上官云相层进驻此处,指挥钱塘江北岸各部队作战。军统旗下武装忠义救国军总部在此,杜月笙和戴笠合伙的“通济公司”的淳安分公司在此,猛做国统区与沦陷区之前的贸易,大发利市,淳安县城市面空前繁荣。
这时的杭州,处于日伪占领,日13军70师团重兵屯驻于此。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就能孤身(?)押着整船的货物,来往于日伪和国军控制区之间,还没出过事情;我们只能首先佩服龙妈妈的有胆!有识!有手腕!厉害!,其次赞叹日军国军之间的和乐融融,共同把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这条水路建设成财富之路,文明之路,龙妈妈和应家的家族长辈带着整船的私盐从杭州往淳安贩卖,路上随便撞上一个缉私队(不知是日伪的还是国军的?),看见年轻女子的胴体,都那么温文有礼:
引用:士兵(检查了两包做幌子的官盐后)…转身要进舱房…一转身,就看见那年轻的江南女子坐在船舱入口,好像正要穿衣服,她大半牛奶色、光滑的背,是裸的,士兵登时吓了一条,美君就说,“对不起对不起,嫂子刚刚在给孩子喂奶”。缉私队长忙不迭地说,“那就不要打扰了,你们快开船吧”。(龙应台作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真真是胡兰成笔下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1942年夏,日军进犯金华、兰溪、衢州、仅衢州一地
引用:环城三四十里内,一日可以往还者,莫不遍及,米盐牛畜、日常用品扫地以尽。有不满其欲,则全村焚毁,杀人如麻”;“城郊各处,大火连续,经月不熄。参天树木及握把小株,炮轰斧斫,无一幸免”。 “当时有‘十无’之谣,谓市无人,田无谷,山无木,村无屋,食无粮,着无衣,病无药,死无棺,家无丁男,室无贞妇”。“士兵死亡,约万余人;民众被杀害者,二万余人;被掳而失踪者,三万余人;房屋被焚者,十余万架
  好吧,回到江上龙妈罩的那条船。姑且认为这么好商量的缉私队是国军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时当抗战,国府财政支绌,盐税一加再加,几占总税收的四成,后成为税收第一大宗;到后期,一斤官盐的售价里,90%是盐税,升斗小民负担极重。
  而有本事有关系贩卖私盐的人,自然也能大赚其钱。但是…自古以来,盐税重,则贩私盐者众,则官府稽查处刑重,则贩私盐或者拉帮结伙,黑道武力贩私(最牛私盐贩子黄巢张士诚向大家致敬),或者搞定官府中人,搞官版私盐。两个都没有,那么被官府拍死或被同行阴掉的可能性极高;
  应家的生意已经做到敢运整条船的盐货行于江上,各位觉得属于那种情形? 反正我不认为是临时起意想侥幸做一票的第三种~
  不管怎么样,托杜老板戴老板上官长官以及国民政府的福,属于稳拿阶层的应家抗战期间在淳安的日子过得不坏,私盐行于江销于城,偶尔碰到心里有数的缉私队,打个花胡哨也就过去了,为了保卫应家在内的稳拿阶层以及国民,国民政府课征的越来越重的盐税,就以累退的效果,扣到那些没有应家路子、面子的卢瑟 (Loser)小民的头上。
  盐税以及整个税收如有不足,需要印票子导致的通胀负担,作为变相的累退税,也只有卢瑟小民才会叫苦连天。稳拿的应家问题不大,真真过着胡兰成笔下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哇哈哈哈哈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27 发帖IP地址来自
社区大神多,本不敢回答的,但是今天看了一个朋友的回复,忍不住了想说一下,水平有限,不敢多说,就说龙应台那句流传最广的:“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
个人觉得这句话是很妙的一句话,能迎合很多人“国家发展了为什么不给我加10倍工资”“国家造航母干嘛这钱为什么不发给我买房子”“国家强不强大跟我有啥关系反正我现在日子挺好的又不会打仗”的心理,从而能引起大量共鸣,被奉为经典之言。
但是事实上我觉得这句话用心险恶,是的就是用心险恶。“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这里面给人的逻辑导向是两个方面:1.只要我们不支持或者反对大国崛起,我们就能拥有了小民尊严2.如果有人支持拥护大国尊严,那就会使我们失去小民尊严。
看出来了吗?,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这两者原本不存在矛盾和对立,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比如造航母可以提高国内相关产业水平,可以养活一大波造船工人,可以养活成千上百个科研院所和配套单位,上述这些人的小民尊严恰恰就是通过造航母这个大国崛起的事件来实现的,更别说造核弹能让我们小民不受核威慑(起码不用受两个邻居:朝鲜和印度的核威慑)。可是经过龙应台这句话这样一说,就彻底的把 大国崛起和 小民尊严 这两者割裂开了,成为了完全对立面,好像我们只能从两者选其一一样,从而更进一步的让读这句话的读者们在思想上产生分裂和对立,那么这句话说它是 诛心之言也未尝不可。
能说出这种诛心之言的龙应台,不知道她是随口一说还是处心积虑,但起码都不该得到尊重和吹捧。如果中国真有一天被龙应台和龙应台们洗脑成功,失去了自古以来大中华的骨气和传统,自废武功,也如台湾一般分裂成几十个小确幸国家,不知道到时候面对掌控我们母亲河的西藏(印度),面对成为边界地带的西安和成都,面对在南海开采石油再高价卖我们的马来,越南,面对学日语韩语的东北,龙应台和龙应台们不知道拿什么来让我们相信我们的小民尊严?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28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在社区上的评价也不高,甚至一度在某个问题“中国的反智主义到底有多严重?”中被某君竖为箭靶疯狂打脸,那个回答一天就获得了四千赞,无数的观光团在我的答案下冷嘲热讽,把我打的有一段时间都不敢上社区了。
所以我深深的理解龙应台的处境。

作为一个大众名人,龙应台和李敖、柏杨等台湾作家,都是作为自由主义的旗手而扬名立万的。其成名作《野火集》,发表于1984年,一个月印刷24次,印行100版,在2000万人的台湾岛卖出了20万册,知识分子中几乎是人手一本。
为什么龙应台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她的知识渊博、文字优美、段子有趣吗?不是的,是因为龙应台说出了那代人的心声,比如以下这些文字——
“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忍耐、你退让,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破落大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就是因为你不讲话、不骂人、不表示意见,所以你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素,你还在梦想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你忘了,几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九月中,他们也闭着眼梦想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生下来是瞎的、黑的!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
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政府,就有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 。沉默不是美德,是耻辱。
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人所作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寄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她的呐喊,就像一把匕首捅向国民党的威权政府。这种充满力量的文字,才是龙应台的声誉来源。
龙应台当然也有缺点,她的科学知识、宏观视野都有不足。但没有关系,喜欢她的人不会在意这些,忽略就好。这世间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谁会没有黑点呢?
一个人,一部作品留存在世界上的名声,经过历史的沉淀之后,通常是由他的高度来决定的。所以我们评价歌德,不会在意他的私德是否完美,我们评价秦始皇,不会因为他的暴戾,就否定他千古一帝的地位,我们评价某些经典影视作品,也不会因为现在看来特效粗糙,逻辑有漏洞,而否定他的伟大。
既然如此,社会上为什么开始否定龙应台的价值了呢?
事实上,海外对龙应台的评价一直都不低,低的,只是国内的舆论导向罢了。
本质上,龙应台就是一个公知,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公知就是毒草,是必然要被口水湮没的。湮没的方式也很简单,抓住一些小黑点,无限上纲上线,比如南方系,比如某些微博红人,让你嫖娼,让你收钱,一个败类的下作就成了一个群体的共同形象。

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指挥棒瞎转很正常,社区这个自喻为精英平台的小圈子也这么充满偏见,就有意思了。
在目前的社区主流舆论中,工业党是很大的势力派系,尤其在历史、国际、时事话题中,支持自由主义的文章总是出场自带三千个反对,而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文章总是能够得到高赞转发。他们讴歌丛林法则,强权就是公理,比如每次帝吧出征,征台湾也好,征维珍航空也罢,社区上总是群情振奋,“扬我国威,虽远必诛”,香港闹事,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痛斥,在爱国的政治正确下,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外人问为什么中国这么流氓的时候,主流的声音总是:因为我们穷过,我们被欺负过,我们深深的受伤过,所以现在我们有力量了,我们就要发出我们的声音,寸土必争。
这种弱者心态,敏感的自卑情绪,一点就爆的脾气,使得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上总是充满了“好斗、侵略性”的质疑,这和我们一直自喻的爱好和平的宣传语相去甚远。

如此社会氛围里,龙应台的不受欢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网上有一篇流传甚广的龙应台北大演讲文章,主题是“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这当然是意有所指的。就事论事,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同等重要,就像事业和家庭,并无对错之分。但在发达社会的文艺作品中,总是讴歌个人的价值,讴歌爱情和家庭的美好,而贬低国家、金钱与事业等身外之物的意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些被贬低的事物,他们都已经拥有,在物质丰盈的社会体系中,追求更高级的精神层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龙应台来自台湾,她的价值观自然一脉相承。

但在社区,在中国的社会精英阶层中,这种观点被无情奚落。
我料想,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必须经历的国情。今天的中国社会,刚刚脱离温饱,主流价值观仍是万众一心发展经济,赚钱,追求物质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大国崛起的意义,相对比小民尊严更加重要。小民虽有不满,但是也普遍认同当权者的价值,于是在他们面前,龙应台的呼号就显得对牛弹琴了。
龙应台被插上了“政治心灵鸡汤”的标签,她的所有对内的呐喊,人们都觉得不对胃口,远不如对外国人挥舞拳头来的实在痛快,不如痛斥帝国主义的劣根性更能带来直接的胜利果实。由此,现实主义成了干货,理想主义成了鸡汤,龙应台的文字也就成了一个功利社会的照妖镜。
给她一点时间吧。
精神追求,个人尊严的追求,往往是社会富裕之后的向往,到那时候,我相信人们会重新发现龙应台的价值。
7#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29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幸感受过龙应台女士的“严谨”的史学治学观。
龙女士在《大江大海》中明确的记载,解放战争中的长春包围战,饿死了平民30万人。但是具体的数据现在还有争议啊!现在最权威的数据是5万人(是当时长春的负责人挨家挨户清点人数得出来的数据)。
那么龙应台是怎么得出来30万的呢?她说,她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其中最大的数据60万,最小的5万,于是她“在最大和最小里取了一个平均值”。就这样,饿死30万人被她明确的写进了历史。
如果陈寅恪,陈垣这些史学大师知道中国的后辈是这么做学问的,估计可以气的从天堂里下来抽她耳光。
8#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30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些书就是写给“书读的少,好骗”的人的,比如龙部长的书。

你看过《大江大海》,实际《大江大海》中写的事情都经不起历史考据,只有“听某某老人谈起”而已。社区上已经被人打过脸了。

事实且不说,她妈去了台湾,身上还有金子,开了店,写得可怜。
也不想想乱世的黄金,黄金哪儿来的。有黄金的都是财主啊。
还是军官家属。

同去的两个勤务兵呢?穷的什么都没,没下文?饿死了么?
就算是《大江大海》这种鸡汤,龙部长关心过书里那些真正的穷人没?
9#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31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到这个回答的点赞和部分评论我觉得社区已经和贴吧天涯猫扑微信微博区别不大了。
这种中二青年拙劣的移花接木手法至今还有市场?典型的偷换概念混淆视听选择性失明。一说小民尊严就说北欧新加坡,亚非拉几十个穷的鸟都不拉屎的小国家被你吃了?
上面有个答主说的很清楚,北欧新加坡等富强小国都有其不可复制的历史,也不是一开始就小民尊严的。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复杂的国家只能是大国崛起后才会有小民尊严,和平统一时期的老百姓远比分裂时期好受。
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有必然的关系,你见过哪个国家积贫积弱又有小民尊严的?为了喷而故意移花接木偷换概念不但拙劣而且无耻,无非就是反体制骂土共那一套微博大V玩剩下的呗,换个口气加个金边依然不改喷子本色。
对了,对于喷子们来说,国家不把钱放到他手里,不让所有人过上有车有房看病不花钱好日子都不叫有尊严。
作为一个不粉也不讨厌龙应台的普通读者,我觉得如果龙应台的拥趸是这些人,不仅是龙应台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10#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32 发帖IP地址来自
李敖特别喜欢自己吹嘘自己,有一件事情他在不同的场合得意洋洋地说了好几遍。就是台湾慰安妇的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日本人要给这些还在世的台湾慰安妇一笔封口费,让她们不要谈这个事情。然后李敖认为绝不能便宜了这帮兔崽子。
他卖掉了自己的收藏,请了律师,跟这些慰安妇说,日本人给你们多少钱我就给你们多少钱,但是你们要签个合约,如果你们拿了我的钱就不能收日本人的钱,否则就要把我的钱退还回来。

这件事情我至少看到李敖自吹自擂了三次。虽然第三次的时候心中暗想,又来了!颇有不耐烦,但还是要给他鼓掌。因为这才是爱国爱人民。

龙应台的文字读过不少,早年十分喜欢。然而年龄渐长就失去了兴趣。不是因为他说得不对,而是因为他说得太对。而且他确实没有干几件类似李大师一样可以反复自夸的事情。

有个回答说得特别好,那就是他只是指出了不好却没提出解决办法,更加没有投身到改进的事业中。

也就是说,对于他的言论,无论文字再精巧,词藻再华丽,语言再漂亮实质都只是发牢骚。

牢骚是没有建设性的情感宣泄,其实听人发牢骚是要收费的。这个职业的名字叫心理咨询师。而如今我这么一个一身铜臭的人,自然是不愿意让他占了我便宜的。
11#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22:10: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曾在台湾参加史学研习班,听了一个辅仁大学的老教授课上讲到他和龙应台一起去斯坦福大学胡弗研究中心抄蒋中正日记的事儿。
老先生此次是要收集蒋日记里关于国共内战期间的战事部署的内容,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到晚,在斯坦福大学里奋笔狂抄,就怕时间不够用,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扔在上头了。龙应台么,弄了一天,第二天就开始玩了。老头儿再看她到底从蒋中正日记里抄了什么,结果无非是些“窗外的什么什么花来了”之类近似心灵鸡汤的话,看似有些情怀,但基本都是些无足轻重的东西。恐怕这就是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差距。因此,说她写的东西“深度不足,撑不起大格局”、“政治心灵鸡汤”,还真没冤枉她。至少在这件事上表现的挺明显。
咋说呢,龙应台写东西更多的是基于情怀,而非事实论据,对我来说真的也没什么价值。她很多时间是在有病呻吟和无病呻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