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科大感觉身边的人总有些隐隐的绝望?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1-1-3 17:22   6762   10
补充:
希望回答中尽量不要出现XX大学不也是这样子的言论了。
某些时候,抱怨学校学习风气重生活压力大精神负担重似乎成了秀优越显摆学校好的一种方式??如果您觉得各个学校都差不多,不屑于看科大这种渣校同学“抱怨”学习风气重,觉得这是在瞎犯矫情,非要来说几句,就免了吧。
因为,如果你仔细看我冗长的问题描述,会意识到我提到了,“别的学校或多或少也有一点吧?”,“况且放眼到社会上看……”,所以我没有忽视别的学校,认为只有科大如何如何。
另外非科大的同学从朋友等渠道听来的消息,可以作为参考,只是由于本人没有确切的感受,所以无法做到真情实感,那么回答上尽可能以陈述事实为主。加以讨论当然可以,只是容易误解或者说不到重点。
至于本校同学,但没有这种“绝望”感受的,那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吧。
可能有的感觉真是懂的人懂,凭一句话就知道是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人。令人绝望的可能也没多大事,就是更容易丧失希望丧失斗志一点,举个例子,一般人绝望起来可能不会做大学的题目了,而容易丧失希望丧失斗志的人绝望起来连高中题目也不会做了(高中题目大学题目都只是举例,我知道高中题目你闭着眼睛也能做,以防万一加个括号千万别争这个好吧)。所以同样是绝望也有程度之深浅,而我是想讨论为什么这样深。(当然,你也可以认为程度不深,回归到“是不是”这个问题上)
————————————————————————————————
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身为一个性格不错的人,意外地发现身边好多人和曾经的我一样陷入过深深的绝望中。
作为刚刚克服这种恶劣心境的人,很心疼他们。
简单说,就是非常轻微的抑郁倾向。(达不到抑郁症标准)
每天每天过一样的生活,没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存在或不存在也没什么区别,仅仅是为了父母而存在。
长期思考人生的意义,长期劝自己一定要活下去,长期难以体会真正的快乐。
虽然看起来很正常。
之所以用[从上到下]这个词,是因为,不只是学渣这样。我们常说这里的价值观有问题,学渣的心理备受煎熬。
但是见到了努力认真的学霸和聪明活泼的学神,也这样。
再次强调自上而下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概括,范围为从看起来很自信很优秀的学神到学渣。教授校领导什么的不在讨论范围。
而且问题中已经说明了小样本。只是我个人觉得没太大偏差。
各位答主回答前也可以思考下自己是否有几个同学关系好到可以完全坦诚相待,分享自己心中的想法与思考,展露对日常生活的态度。毕竟大部分人看起来都是挺好的。谁会把想法挂在脸上。

我认为是环境的问题,但环境到底有什么问题呢?如果说学习压力太大唯gpa论太重,我觉得别的学校也或多或少有一点吧?
况且放眼到社会上看,压力大的行业比比皆是。可是这里的绝望渗透之深,覆盖面之广,我个人认为是令人发指的。
我不认为我看到的是小样本带来的偏差。
我不是科黑。
某答主要求合理,于是改掉了标题。原标题请翻问题日志。
其实我不太想改。个人觉得我看到的绝不是片面。尤其是作为经历过的人,那种隐隐的冷漠是隐藏在日常表象之后的。
我仍然认为这种心态的存在和环境有一定相关性,但找不到原因。问题会继续保留。

不好意思改了标题之后没人回答了。又加了关键词。这种措辞不黑吧。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07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说一个硬硬绝望的科大学生的十年。
高一,搞物理竞赛,兴致勃勃,买了几本书。程稼夫《中学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力学篇》、《......电磁学篇》,人人都说好,说刷透了就能拿省一。看看程老师何许人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哎哟,不错,这大学名字挺响亮的,虽然以前没大听过。
高二,暑假去科大培训物理竞赛,上大课,上课就是睡觉,当时见到叶邦角,就像看到了大明星,感觉电磁学稳了。后来他还给我们宣传了科大物理学院,号称中国第一物理系,世界第一大物理系(注意这里有个大字),欢迎大家报考。我一直铭记于心。
高三,物理竞赛蒙对了几道题,真保送科大了。想着光耀门楣了,给爸妈争光了。我爸那时特喜欢带我出去吃饭,毕竟保送了个名牌大学嘛。聊得兴起,别人对我竖起大拇指:“科大好啊!我儿子也在北京上学。”
保送之后,赋闲在家,逛逛保送生群,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大神。只要在群里发话,都是X神X神的喊你。比如你叫周杰伦,就叫你伦神。此外,各路大神开始预习,说什么卓里奇,淑芬之类的东西,我后来也跟着买了几本数学书,不过都没看,至今躺尸在我寝室的书架上。
大一,刚进学校,一无所有,但是凭借着中国第一物理系的骄傲,充满干劲,气冲斗牛,一副天赋异禀的物理学家的姿态。由于之前在新生群里混迹,知道了,United States Training Center,gpa,tofel,gre等事情,所以军训的时候,搞了本红宝书,白天体力活动,晚上脑力活动,不亦乐乎。可惜好景不长,只背到了C。
入学教育,两弹一星,千生一院士。听得我热血沸腾,每天早上7点起,而且吃早饭,跑去占微积分的座位。上课认真,锱铢必较,实数定理这种不考的东西也要搞清楚,毕竟搞清楚了应该对物理学家事业有益。
课余生活丰富,加入学生会和社团,负责一些大型活动的组织和运营,侧重于海报传单等物资的转移工作,和活动场地的事后清理工作。
喜欢听摇滚,特别是汪峰,认为他是中国摇滚最后的希望。想去听汪峰演唱会,跟着合唱“我该如何存~在~”
开始水人人,关注了如学术状态帝这样的大V,转发一些自以为有意思的东西,“自古最右出大神”。
暑假,别人去学车,觉得人家肤浅。于是报了个新东方GRE班,上大课,上课还是睡觉,只在老师讲段子的时候会醒过来。下完课就去打dota,看Ti4,看DK。不过还是在GRE班里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女同学,算是收获,现在无聊时,还会去翻翻漂亮女同学的朋友圈。不过那时我目光闪烁,看起来十分木讷,没了下文。
大二,愤世嫉俗,“大物实验就是傻逼”,“人文气息根本没有”,但除了喷完之后,也不能干啥了。遂混迹网吧,dota2天梯上到了5500分,曾经匹配到2009,对线被吊打,从此对外称:“我和2009只差一手对线。”
睡觉多梦,开始写日记,记录梦境。梦中,以单身20年经验,yy出可爱小学妹莫名其妙喜欢上自己的情节。关于这件事,我有一点要补充一下,大家不要想歪,情节只局限于校园范围,不存在少儿不宜内容,所以那本日记,我堂堂正正的摆在桌子上,除了我至今没人翻过。
感觉自己到了人生的三岔口,需要拓宽自己的事业以寻求方向,参加了很多讲座。如:《从科大物理到华尔街高盛,二系学长的华丽转变》,《复兴论坛——硅谷正在发生的事情》。听多了,难免感到厌烦,所以听讲座的大多时间都是在玩手机,尤其是刷社区。
开始看社区后,瞬间感觉自己境界上升一个档次,每时每刻都在吸取知识。关注的话题必须高端:数学,科学,金融,经济,音乐,摇滚。看到高赞的答案,必须转到朋友圈。社区人均年收入500k,想着自己堂堂科大毕业,刚毕业的话,二百五k应该不成问题,美滋滋的每天刷手机到深夜睡觉。
开始听民谣,宋冬野,马頔,李志。每次女生看不上自己,都听《董小姐》,唱一句“我也是个复杂的动物”。关于这件事,我有一点要补充一下。之所以我把这些女生带入《董小姐》,是因为那些女生都很好看(应了那句“嘴角向下的时候很美”),而且我们都互相认识。
大三,觉得不能这样乱搞,要不找不到女朋友。开始学习穿搭,修身复古牛仔青年韩版潮男牛仔衣 + 韩版潮流薄款9分小脚运动哈伦裤 + 热风英伦复古雕花牛皮皮鞋 = 一个帅气的自己。
再次追女生失败后,自暴自弃,留起长发,重新回归摇滚,听谢天笑,窦唯,鲍家街43号。
开始想毕业出路,这时觉得搞物理是不是有点穷,怎么实现财务自由?出国,成绩太差,换专业考研,自己太菜,直接工作,不敢,只好保研。我们都笑称自己为保研的咸鱼。关于这件事,我再补充一下。我成绩排60%左右,GPA刚过3,也能保研,科大这个福利好,很为我们咸鱼着想。
整理书柜,扔掉红宝书,新东方GRE资料,唏嘘不已(这里的唏嘘是用粤语讲的)。定下目标,研究生阶段一定要转行,CS或者quant。
定下保研决定后,压力小了很多,开始看社区政治正确——王小波,追求有趣有智的生活。跳着翻完《黄金时代》后,赶紧发了一个朋友圈: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再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然后觉得,科大学霸一点都不有趣,所以他们gpa高也没啥的。因为他们不能在此生此世外,“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大四,闲的一笔,回家呆了一阵子,这时才想起考驾照才是正经事。练车的时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问我什么大学的。我想了想,为了避免科大在北京的囧事发生,就说我是清华的,引来阵阵掌声。
无聊时,看电影,王家《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被我吹捧到无以复加。  此外,豆瓣250都被我刷了个遍,从此自诩“阅片无数,品味高雅”。
写毕业论文期间,为了凑字数,把一句话拆成两句话来说。关于这件事,我要补充一点:我平时写公众号文章,都是极力精简句子,删无可删最好。可是毕设的时候,我是反过来了,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错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可逆过程:说废话人和好好说话的人之间,是可逆的,只要你是在憋论文。
毕业旅行,去了丽江......怎么说呢,既然我听民谣,那还能不去丽江吗?
旅行结束,觉得有趣的生活不外乎如此,我读的是名牌大学,学的是代表智商的物理,听的是民谣摇滚,看的是王家卫,能弹吉他,略通音律,时不时发篇檄文喷喷科大无趣的生活。 美滋滋。
读研后,积极寻求实习机会,奈何身处合肥,条件艰苦,遂加入各种校友群。费劲千辛万苦,找到实习,可谁知老师不放我走。眼看着到手的实习offer,打算与老师决一死战。
一进老师办公室,欲大拍桌子。
后来我才发现,我是个软弱的人,桌子没有拍,屈从了老师淫威。
然后就浑浑噩噩起来,烧炉子烧得人都傻了。研究生读的和傻逼一样,读得实在难受,就quit掉了。当时也就拍脑袋,后来静下心来,“咋办?还tm追求有趣的生活?怎么吃饭租房?”
人民日报说,失去奋斗,房子再多有什么用。所以我选择了奋斗。
我到了上海,租了个很小的房子,在学校时听了挺多讲座,觉得自己很懂quant,就去投简历找面试机会。有些人看我科大的,给了面试。结果自己太菜,数学,统计,编程,金融,样样不会,实在是丢了名校的面子。
面试结束,灰头土脸,打开手机看看同学的朋友圈,有人感慨:哎,终究还是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你妈逼!老子连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的机会都没有。
骂完后,过去、现在、未来在我脑中翻滚折叠:
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名校光环傍身,小镇青年一蹴而就。在象牙塔里躲风避雨,不问世事,继而保暖思文艺,觉得自己品味逼格必须高人一等。恰逢科大确实无聊,就矫枉过正,为了有趣而有趣,为了装逼而装逼。又或是,沉沦于打dota,刷手机,晚睡晚起,终日无所事事,但是依然心安理得,反正是学校压抑的氛围的错。
至于毕业后怎么办?社区的平均500k年薪让我把心放在了肚子里。叫我说,如果方鸿渐活到现在,必定和我一样,社区刷的飞起,回答问题从不说干货,尽是抖机灵骗赞。哎,都是志大才疏的货色,又想找寻存在感,又顶不住压力,玩个几把。虽然有句话,都是小人物,活着就好。不过也不能,都是科大的,躺着就好。

十年来,多少人真毕业了,才发现,自己最屌的事也就是考上了XX大学。

微信公众号:Z城青年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08 发帖IP地址来自
阿平什么都想和阿冲比,但是阿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阿冲。

这时候有人告诉阿平,你身上有个叫做快活的物件,你割掉了它,努力刷一本叫做GPA的宝典,武功就可以超过阿冲。

阿平割掉了这个叫快活的物件,努力刷宝典,结果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阿冲,阿平感到隐隐的绝望。

阿冲说其实武功比我好的人太多了,我根本不想和谁比武功。我之所以练武功,是因为我有一个叫快活的物件,我要用武功保护它,因为只有它才能让我快活。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09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人的小圈子大部分是基础数学专业的,很庆幸能认识这些真正怀着对数学热爱的朋友,让我没有感受到很多“腐败的科气”,对于纯数专业,因为没啥机会实习、发论文,所以成绩确实是衡量水平的有效指标,但是成绩是要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而非刻意追求的。至于绝望的氛围确实很浓,不过这种绝望来自于“任何数学工作者都有做不出来新问题的恐惧”(菲尔兹奖得主森重文语)。这是所有基础数学专业学生都会有的绝望,任何出路、男女比例、学校风气的绝望在数学本身的艰深面前都不值一提。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10 发帖IP地址来自
14数院的来答一发
记得大一上期中考考完和室友一起去看星际穿越,结果从国购到寝室一路走回去的路上,两个室友就一直在讨论里面的物理问题(数学系)。我当时真的崩溃,我那时真的怀疑自己和他们是不是一类人。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高中时候看到好的诗就会拿本笔记本抄下来的那种,当时给我感觉就是周围的人都不是正常人。还有有一段时间,我和一个室友正经对话的时候,我一不小心说了关系这个词他就会跟我讲二元关系,真的很无语。
学校里都是理工男,人文气质几乎为人,总让人就得周围的人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甩个梗出来都怕他们开始跟我讲数学。
人导致的孤独:我想这一点应该各大学都有,只是由于科大相比课程压力更大导致每个人更忙,致使这一点更加明显。主要是大学以后周围的人各有个人目标和计划,即使都是读基础,那还有那么多个方向,每个人每段时间都有不同学习安排和看书计划,而且作息也不同,到后来一起上自习都觉得别扭不方便,以至于长久都是独自一人自习,久而久之,就感觉孤独。另外男女比失调真的影响心情,放眼望去全是男的,自习的时候前排做个女生感觉有精神多了,,,
以上两点让我几乎没有啥能说些心里话的朋友,其实我这个人是比较随和好相处的,,
人际中的鄙视链:这和学校氛围其实密切相关。至少在数学系是(其实学科应该差不多的,可能不完全对)基础站在鄙视链上方,gpa高的站在鄙视链上方,专业水平高的站在鄙视链上方。有歧视链,有歧视链顶端的人,这本身完全没有问题,甚至我觉得用鄙视链这三个字有点偏贬义不太合适,我觉得这本身应该是中性的。我只是觉得这些拥有更多话语权的人并没有带动良好的风气。打开朋友圈,QQ群,满是这些大佬,底下的人只能瑟瑟发抖,看着这些大佬的动态这能更加绝望,站在鄙视链顶端的人,一个个自称弱鸡,对着别人膜来膜去,那些"强者‘都自称弱鸡,那些鄙视链低端的人只能更缩着头。而我觉得大佬自身就有着带节奏的光环,导致一些本没有明确打算的人,或被趋势着去做一些本不想做而为不落下硬着头皮去做的事,或耀眼的让那些本迷茫的人自惭形秽了。当然他们很大一部分是努力且对学科有强烈热爱的,有些事情可能并非本意,只是,,,
记得从大一开始就有学习交流会,交流学习经验,如何拿高绩点和那个老师给分好总是躲不开的,另外那个评课系统专门一项是给分好坏是几个意思。虽然gpa确实重要,但对于一些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尤其是专业核心课就不应该考虑那哪个老师给分好之类的。我曾经也很重视gpa,但后来有些课该学还是得学,选了wzq大大的两门课,虽然给分都不算好,但那两门课是我所有课里学到东西最多的。
这些鄙视链其实与学校的办学目的有关,感觉科大办学目的是培养有高理工专业知识水平的人,而不是让所有入校学生"有一个自由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导致对有一部分完全不喜欢自己专业的人简直是煎熬(寝室里就有一个本来就不喜欢数学的人偏偏他爸叫他来科大读,结果这三年应该是他无趣,无奈的三年),使得这一部分人在科大的体验可能远不如其他学校。我突然想起大一军训的时候,旁边的得知我是浙江的,说浙大在他们那分数很高,问我浙大和科大到底哪个好,我当时告诉他肯定是科大,科大理科多强。现在想来,可能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这个回答是不恰当的,某种意义下科大包容性更差。这是一个求专的学校,红不管但一定要专,还要理实交融地专。其实我本身对此是毫无异议的,以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为目的,我也曾因此对学校感到自豪。我其实一直认为大学的目的就是传授更专业的知识,学生入学也是为此学习,因此会觉得其他人混得不好是自己不努力或者根本对自己将来没有目标而造成的,这完全只是自己的问题。也因此我常常觉得科大做的已经仁至义尽的了,至少这里的老师都还是很认真负责的,传授知识不遗余力。但这样这样真的好吗?一所大学除了传授知识还必需什么,我还真的说不上来。
那些绝望的人,估计都没法在这个学校找的他的位置吧,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学校。就好像偶尔走出校门,突然会感觉原来自己还是这个偌大的社会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周围的事物让我觉得不自然,感觉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城市,并不属于外面的世界。科大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自封闭的小世界,待久了好像和外面的世界隔离了,但是还有好多人从一开始就向往外面的世界,可能对他们来说科大把他们囚禁了四年吧。
社区首答,本来要赶明天作业的,结果看着这个问题有些话想说,拿着手机打了两小时字。以上的理解纯属个人看法,如有偏颇,多多包涵,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11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在的时候,也是那个感觉,现在回去,觉得那个环境真好,人无再少年,最好的时间没有用来学习,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如果让我重返大学,我就唯GPA,不干到4以上不罢休。
我的线性代数要好好的学,为了后来的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做准备,不会迷迷糊糊的不知道特征值是干嘛用的。
量子力学没有那么难啊,为什么当时会有量子力学量力学的感觉呢。
数学是要靠形象思维的啊,公式只是辅助表达的工具,不是人理解事物的形态。
算法课程要妥妥的看完所有巧妙的构思啊,才不至于后来被陌生的名词搞得头昏脑涨,其实都是装逼的而已,狗屁的蒙特卡罗拉斯维加斯,信息论要有更深的理解啊。
英语有什么难的,词根嘛,词汇嘛。
那么好的球场健身房游泳馆,工作后像条狗啊,根本没时间还要花钱条件又差。
合肥那么美,春天早早的来,樱花灿烂,冬天里梅花暗香。
很多有才华的人在一起,总能学到很多东西啊。
被学霸给压制的缘故,才那么多气馁,出来后才觉得,错过了最好的环境,最优秀的同学,最美好的时光。
7#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12 发帖IP地址来自
讲真,中国有近一亿抑郁症患者,高发人群还是学生和白领,况且在科大这种高手云集的环境中,略微抑郁,略微孤独也是再正常不过,我觉得将题目的所有科大字眼换成其他学校的字眼也符合嘛。
  我承认自己也曾经有一段时间觉得略微绝望,但后来也就无所谓啦,人总要经历这么一段时间的,只不过看恢复时间的快慢啦,一个人,总是要学会独处的。
――――――――――――――――――――
补充一下哈,大家在看完答案后记住点取消关注,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扩散的好,舆论太可怕了。(推荐东区图书馆西侧的心理咨询室,如果严重的话就去看看,不过我觉得大家都没什么问题)。
Never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s trouble you.
8#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13 发帖IP地址来自
竟然被管理员说政治敏感,建议修改。。我服气
在肥科待了快三年了,从半个科吹到半个科黑。。。在科大,见过不少人,从我这种底层群众,到保研出国的中层,再到那些顶级学神,还有毕业的校友,身上大都有这所学校深深的烙印,暂且将其称作科气吧。科气这东西嘛,我想,是和时代以及社会大环境有关的。比如现在的科气就和二十年前,五十年前很不一样。而社会大环境,或者称之为历史的进程,决定了科气是不是适合社会。

一,什么是科气?

如果说,50年代建校的勤奋学习,红专并进(对,你没看错,这是郭沫若的原话),70年代迁校的再创业精神,90年代的遍历精神,这些科气都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话。那么至少最近五年左右的(其实08级再往上的学长学姐就接触得不多了。。所以让我暂且这样说吧)科气,是坏科气,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旧科气遗留。(科气有没有积极的一面?有,但是我觉得讨论优点的时候,会变成科吹的狂欢,所以只讨论问题)

声明:以下的科气,除非特别说明,均指代现在的坏科气。

现在的科气在不同人看来,可能是不同的表现,而我觉得可以粗略的归结为以下几点

1.表面表现为对自己和学校的迷之自信,而且总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

比如,认为我高中成绩比XX好,那么我现在来了科大,不管怎么样,以后也肯定比XX好;哇,我们在浙江收分线比Z大高几十分呢,Z大真辣鸡!;我学了这么多数学物理课,虽然学得不好,但是有了数理基础,以后转行搞金融,分分钟吊打别人;以及若子学长说的各种。。

2.背地里其实极度不自信。比如说排行榜吧,科大人都觉得排行榜是辣鸡,武书连也是辣鸡,平时都说:我们不在意排名。但是当武书连在某榜里面把某科排第一的时候,我是看到了满空间的转发,一个个同学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可是,要是真对学校实力这么自信,为啥还要因为排行榜高低而评价不一呢?再比如说,科大有些人,比如我自己,做事畏手畏脚,放不开。上课呢,不想听,讲得又慢又无聊,逃课呢,又不敢天天翘。毕竟要点名交作业嘛。。这种缺少执行力的原因,我觉得可以归结为不自信:既然有了一个稳定的路线,只要去上课交作业,别太水,保个研问题还是不大呢,那我为啥要去冒险呢?

3.缺乏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我想这点校友们应该不会有异议,科大的死宅是出奇的多,科大男生很多也没有恋爱经历。总而言之,缺乏社会交际能力。

4.喜欢用强者逻辑:你的辣鸡都是你自己弱,你自己堕落的结果,和学校一点关系都没有!;要是科大真像你说的那么差,为啥XXX,XXX成功了呢?诸如此类。

(说一下,为什么强者逻辑不对。不可否认个人的奋斗的重要性,但是大环境也非常重要。之前看有个同学说,要是厉害的人在哪都能厉害,孟母为啥还要三迁,深以为然。环境塑造人,影响人,很多成绩不好看的人,在科大绝望,抑郁,大环境难逃其咎。)


可能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其实这不就是情商低(虽然我很讨厌我妈说情商,但是暂时想不到更好的词了)+阿Q精神嘛。有些校友估计不高兴,阿Q精神这是社会通病啊,凭什么说是科气?说是科大气质?


其实我这样说的道理很简单,量变引起质变。从某个角度来说,你和比尔盖茨一样,都有钱,你和爱因斯坦一样,都学过物理。而且科大聚集了很多科气,所以大家从来不觉得情商低+阿Q精神有什么问题,就算觉得有什么问题,顶多笑笑,觉得是小问题。也就是说,科大是科气的土壤,也加重了很多人的科气。


二,为什么科大聚集了这么多科气?

可以分为两点来讨论,一是科大的学科结构问题,二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和历史进程带来的衍生问题

1,科大,至少现在来说,理科是占据了话语权的。虽然理工人数其实差不多。但是无论是学校的宣传文案,还是校领导的专业方向,都说明了,理科主导了科大的方向。(所以,工科人请支持西主太空站校区又快又好建设)

学理科的人嘛,不可否认,高中都比较中二,对自己智力水平比较自信,又喜欢装逼。理科当中的喜欢乱膜的习惯,不经意间培养了很多人的科气。非黑,但是理科塑造的价值观和高中比较相似,太单一。就像高中有人会说,你连读书都读不好,还能干啥;如果你能把书读好,做啥都能成功。对比理科的说辞:你考试都考不好,还能干啥?;物理学得好,转行做什么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我自己绝不否认这些说法的一定合理性。但是这会让大家认为,我要成功,必须读书,读书读得不好,我就没救了,从而自我放弃。价值观无论好坏,但要是太单一,坏处非常之大。

科大有了科气的土壤,从而也吸引拥有科气的人,正反馈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

2,社会大环境变化和历史因素。

熟悉科大校史的人,可能会发现,近二十多三十年算是科大比较安稳发展的一个时期,之前的科大,每十年就有大的变化。安稳发展不应该对学校更好吗?我觉得不是,就像为何乱世出英雄一样。

科大在自己不安定的时期,不管是管理结构还是说领导,教师,流动性都很大,可以给科大带来最符合时代的思想和知识。

反观科大的稳定期,人员失去流动性,管理结构失去扁平化,教师本身的思想也严重与时代脱节。在舒服的环境当中,科大人,反而不行了,失去了变化的激情,开始求稳。

从领导层来看,高层领导现在基本都是本校的本科,甚至硕博。教师也一个道理。这些接受科大土著教育的人,同时也受了那个时代的限制,认为大学,只需要做研究,其他的事情,都是小细节,不需要。我曾经在自己的其他回答中批评过这种忽视学校在科研外的基础建设,规章制度的做法,这里不再多说。

与领导相似的是班主任,我在2017年,都还听说过信院有班主任不让学生大一带电脑。甚至有的班级还组织集体晚自习。这种和时代严重脱节的想法,在现在还在影响着大家,不得不说是失败的。


从上至下的科气,科大无愧是科气的土壤。


三,为什么以前科气是好的,现在变坏了?


待填坑。。



四,同类学校有科气吗?


有,但我觉得科气如此严重的恐怕没有。

拿清北来说,有些问题是相似的,学生中的潜在的阿Q精神之类也存在。那么为什么科气不如科大呢?

因为最好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去清北了,所以差异其实很大。轻度科气患者被正常人一熏陶,大部分症状也就消失了。

但是科大同等级的学校好几所,只有符合科大气质,也就是科气重的人,才会选择科大。

(我指的大部分人,统计意义上的)

五,治疗科气的一些尝试

待定。。

六,为什么科气带来了绝望?

所以,为什么科大这么多人绝望?简单来说,报考科大的人,很多是科气的潜在患者,只是高中没有发作。进入大学之后,很多人变成了弱者,失败者只能自我安慰,于是科气发作,变成了自负与自卑自贱的矛盾个体。而在这个时候,科大中的那些强者,却丝毫看不出科大和以往的不同。当他们看到那些说科大科气重的人的时候,怒斥道:科大有什么不好?你自己太弱,还能怪学校吗?


一个弱者,本来实力撑不起野心,自卑的活着,在大学苦苦挣扎的时候。痛苦的间隙,抬起头来,批判几句制度的种种不合理。却又被强者反问:你自己辣鸡,能怪谁呢?


你说,我们能不绝望吗?
9#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14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一上学期确实挺绝望的,周围有人把两本史济怀都看完了,然而自己一道题要想好久也不一定能做出来。能上科大的人高中都算是“学霸”,可是我们也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人,只是因高考成绩比同龄人高而显得“厉害”。我想如果能让自己认识到自己只是普通人可能会缓解这种绝望吧,至少我现在仍在说服我自己,我只是个普通人。我现在心态已经好多了。



还有就是比我晚发回答的都有二三十个赞了,而我只有主席点的赞。
10#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15 发帖IP地址来自
岂止隐隐,简直就是大写加粗的绝望

水房淋浴喷头的读卡器常年处于三个坏了两的悲惨境地,反复报修了大概一年多了吧,也没有人来理过我们,以至于供不应求时部分人只能无奈地采用磁铁绕过刷卡阶段。

然后,学校上学期贴了告示,希望大家自觉遵守刷卡洗澡的规定,不要蹭学校的便宜,如果读卡器有问题,可以积极报修。

嗯,报修,大概是让我们自己去找厂家吧。

update:
--------------------------------------------------
写了这个回答后的第三天,水房三个喷头的读卡器都修好了,虽然并不清楚跟我写这个回答有没有关系,不过我还是来更新一下:感谢学校感谢党,我再没啥好绝望的了。
11#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3 17:22:16 发帖IP地址来自
反对说gpa低0.1就是狗这种偏激的言论。作为一个学弱,身边的学霸人都超好,你会学,我会玩,大家互相帮助,除了考试,日子过的还是美滋滋( ̄   ̄),对于考试,相信全世界的大学都一样,哪有压力不大的。


        对于唯gpa论,其实不止是我们学校看重成绩,你去任何一个好大学,优秀的学生谁不看重成绩?有gpa和排名的地方就有竞争。找工作出国处处看重成绩,所以不是只有我们关注。
        不想要唯gpa论的人,科大有无数的活动,从文体到科研,羽毛球赛,乒乓球赛,kstar,音乐会,话剧等等等等,即将到来的樱花开放的日子,就有学院再组织表演,喜欢汉服的妹子们会穿着汉服去赏樱,这些都是学生组织,学生参与,和其它大学并无差异。

但我们的现象是:很少有人去主动了解这些,不去关注,甚至宣传单发到手上只说一句“又有草稿纸了”。不少人都以学习压力大为由不去参与,而后又反过来说本校的文娱太少,生活无趣。参与其中的人自不会觉得生活无趣,不参与的人再反过来吐槽学校,总觉得这样不对。例如班级组织的春游等活动报名者只有1/4,其中还有一批班委撑场面,那四年毕业时再说没有班级凝聚感,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课程,作为一个学弱来发言应该不会被怼……我在被n次打击之后也会沮丧,但仔细想想,哪个一流大学没有很难的杀手课程?哪个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不重视基础课程和科研?好好学习攻克难题确实是学生该做的,大多数杀手课也一样优秀给满,挂的人并不多。
吐槽学校理工科氛围太过浓厚……我咋觉得这个学校从来没有骗大家说有文科的学院呀,在报考之时我们应该已经考虑到这些,也到了为自己曾经的选择负责的年纪了。

再说实习,理工科为何要与金融工管等专业来比谁实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呢?理科的实习可以理解为科研经历,学校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了,有同学说过,进了实验室才发现学校最好的资源福利一部分是在实验室的。    金融的同学也都在积极的寻找实习机会,并且出去实习,理科的少年可能只看到中学同学的丰富多彩的实习,没有看到大学其它专业的同学的实习经历。

生活是自己的,不能依仗学校去帮你发现你的兴趣爱好,这个过程是自我探索的过程。

一定程度上来说学校基础课学的时间长也方便我们去改变学习方向,如果让自己在刚进大学就开始专业课,如果不喜欢,又不好转院,那样的代价岂不是更大?

小结:只会抱怨的人在任何环境都会抱怨,不如发现资源多想想好的方面。这个大学也是大家好好学习考进来的,USTC的优点无数。说大家都是清北败将实在偏颇,有失公允。让我这种高中好好学习,考上USTC简直高兴的飞起的人听起来怪怪的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