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模型是联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桥梁 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以有效需求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否定和批判了以均衡价格分析为中心的新古典经济学,实现了一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凯恩斯革命”,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显学”。但是,凯恩斯经济学也存在着明显的缺憾和不足。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致命软肋就是缺乏微观基础,忽视供给分析。而诸如经济周期性波动、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如果不能从微观的层面加以分析就很难得到深刻合理的解释。新古典综合派和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认识到凯恩斯经济学的这一缺陷。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构建微观基础。他们提出了价格粘性理论,工资粘性理论,信贷配给与利率粘性理论,深入地分析了微观经济主体在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理性选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活动如何导致非市场出清和宏观经济失衡,深刻揭示了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同失业、总供求失衡、经济周期性波动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微观基础, (一)、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价格既不是凯恩斯所说的刚性,也不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所说的弹性,价格是粘性的,也就是说价格是缓慢地调整变动的。导致价格粘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 风险与不完全信息;2 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3 成本加成定价论;4 菜单成本论。这是最重要的一种粘性价格理论。价格粘性理论这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一种理论,是他们的理论创新。以上形成价格粘性的四种原因说明,正是由于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厂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使价格不易变动,当需求发生变动时厂商一般不是通过调整价格来出清市场,而是通过改变产出来适应总需求的变动,这就必然导致经济的剧烈波动和失业增加。这样,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从供给的角度,通过微观经济层面的分析解释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失业存在的原因。(二)、工资粘性理论工资是劳动这种要素的价格,所以工资粘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价格粘性理论,但它要分析的是劳动市场失灵的原因。导致工资粘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 交错的工资调整论,2 隐含合同论;3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4 效率工资论;效率工资是导致工资粘性的重要原因,粘性工资正是厂商和工人理性选择的结果。由于工资粘性,当劳动供给大于需求时,社会也不可能用降低工资的办法来使劳动市场出清,劳动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宏观经济中非自愿失业的大量存在。粘性工资理论是又一个从微观供给分析出发,运用 AD-AS模型,解释失业这一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三)、信贷配给与利率粘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指出,在不完全信息和高风险的信贷市场上,单纯依靠利率调节来实现信贷市场均衡反而可能是低效率和高风险的。原因在于银行对于借款者群体的还款能力和履行承诺的诚信程度缺乏足够的信息。高利率对于借款者群体和借款动机有逆向选择效应,过高的利率会使那些具有良好资质和还款能力的最佳借款者放弃借款,而那些愿意接受高利率而继续借款的厂商和个人,往往是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者,他们为了补偿高利率的损失,往往会从事风险更大的投资以获取较高的收益,结果往往不能履行还款承诺,甚至破产。这样,高利率反而使信贷市场降低了效率,增大了风险。银行认为降低风险,提高还款概率更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在面临超额信贷需求时一般不是选择提高利率而是实行信贷配给,即把有限的贷款按较低利率贷给那些只愿接受较低利率、但有良好还款能力和信誉的借款者。这样一来,当信贷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并不上升,信贷配给机制的作用使利率具有粘性。利率机制和信贷配给机制的共同作用使信贷市场失灵,那些从事高风险投资的厂商由于银行“惜贷”而难以获得贷款。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总是不能保证高风险的科技创新活动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政府干预信贷市场,实行贷款担保等是必要的。这里新凯恩主义经济学家运用AD-AS模型中的总供给管理和总需求管理理论来解释的。(四)、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新凯恩主义经济学家在许多地方运用不完全信息理论、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反复论证了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往往存在矛盾和冲突,个人的理性选择导致集体非理性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指出,由于不完全信息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复杂结构,使得单个经济人根本不可能去协调彼此的行为。他们认为,在由众多经济人构成的现代市场体系中,每个经济人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使得各种商品之间的交易变得十分复杂,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愈益突出,发现潜在交易机会的搜索困难大大增加,单个经济人虽然从个人的角度进行着理性的选择,但没有能力来协调他们之间可能相互冲突、彼此抵消的行为,而市场中也不存在一个协调经济人行为、使经济达到最优的理性预期均衡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微观主体的理性选择就是洁身自好,守住自己的利益,虽然理性经济人希望经济从低产出均衡运动到高产出均衡运动,但由于单个的经济人无力协调和影响由众多经济人的选择所决定的总产出和总价格,在数量约束下,个人单独增加生产的结果反而是利润下降。因此,没有一个厂商会单独扩大生产,经济无法走出低迷。这里新凯恩主义经济学家再一次运用AD颅颅颅-AS模型纳什均衡理论解释了微观主体的理性选择导致偏离均衡的总产出和总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