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版权资本的创意企业资本运营模式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佩森菀尔   2020-1-1 21:24   873   0


1
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企业跨界开发进行全版权运营,主要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集团式运营,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具备完善产业链的大型集团,在这些集团内部,各个链条之间能进行互动互通,资源共享,已经形成闭环,依靠自身的资源就能打造泛娱乐生态圈;另一种是开放式运营,采用这种开发模式的大都是正在成长中的公司,其企业内部产业链条还不够全面,因此一般专注于全版权开发链条中的几个环节,并与其他公司合作共同进行全版权开发,各自发挥平台优势,实现共赢。
----刘仁


学者博锋、姜宏在其《跨国公司第三中国攻略: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中提出,“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是一种以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综合在一起进行商业运营的经营模式,是一种以品牌文化为底蕴,以新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经营创意为后盾,建立技术专利、技术标准、材料标准,用出售、转让、租赁、授权等方式实行盈利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他们强调,这种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己成为国家层面的竞争与盈利方式,如在英国,单以文化创意为后盾的“知识产权运营”产业的GDP超过了7%;目前在中国家电业尤其厨卫产业也己形成一种新趋势。他们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第三种攻略模式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用“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不注重产品实物制造层面的竞争,而在企业经营软价值上开展竞争。
这种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有如下关键点:
1.拥有知识产权并以之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2.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与市场进行结合,并进行标准化;
3.掌握了知识产权与市场化标准之后,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灵活经营,从生产领域退入设计领域,从制造环节上升到授权环节,从亲自经营过渡到转让与租赁经营,从管理性盈利转变为股权性盈利。


这与版权资本运营的相关理念不谋而合,都是注重权利的拥有,将知识性权利与市场进行结合,建构某种价值衡量标准并以之作为不同产权品进行比较的基础,同时在进行产权品经营的同时,直接进行知识产权或版权权利的运营,获取管理性及股权性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资本运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结合内外资源状况寻求自身进一步发展时的一种内在需求”。中国传媒大学王雪野认为,“企业经营的精髓是两种战略即企业内部管理型战略和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的有效运用”。
他认为企业的资本运营就是企业外部交易战略的运用,兼并、收购和重组就是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最复杂、最普遍的运作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需要指出的是,他认为企业资本运营是其“外部性”战略的运用,而兼并、重组等,就是资本运营的核心。


2
与创意资本的差别
我们继续保持在中国网络文学市场的领先地位,实现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以版权为中心的变现模式现在涉及在线阅读、影视制作、动画联合制作及网络游戏运营,还储备了多个版权改编项目。我们相信这些举措将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并有助我们为下游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


这与笔者的企业资本运营理念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创意企业所拥有的综合性核心资本即为创意资本,它是一种结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核心资本,它既保留了核心权利形态的可开发性,同时又与投融资资本相结合,具有了市场适应性与充足的流动性;同时,它又以生活的创意化及其品质的提高为最终归宿,可以说它是一种结合企业内外资源,有其明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贯穿企业版权开发和运营的全过程,旨在塑造持续盈利型的版权企业,最大化企业版权资本长远及总体利益,并切实作用于大众群体创意生活品质提高的一种综合性、动态化的资本形态。
而版权资本,恰恰是创意资本的核心权利形态与开发的首要环节。只有首先打造出商业化的、充满活力并具有充足流动性的版权资本,创意资本才可能进一步得到投融资领域的青睐,与投融资层面进行更好地结合----具有核心权利,掌握市场需求,并且获得资本青睐与能量补充的创意资本,也才能最终向满足及提升消费者的创意生活品位,提高生活的创意性及整体质量方向迈进。
王雪野还提出了文化资本概念,指出,“文化资本正是资本投向文化产业而形成的特有的资本形态和运营模式”。并认为,实现中国文化资本发展壮大和良好运营的根本,是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他指出,长期以来,国有文化资产并没有被真正当作“文化资本”看待,是丧失了资本职能的“资本”。可以说,这些都是对于目前我国创意企业,尤其是版权相关企业的实际资本形态。
这种“资本”形态,由于笔者之前曾多次提到过的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很难被称为真正的资本。这也就是说,以版权为核心的创意企业的核心资本形态,如果不与其核心权利形态----版权结合起来,不能凸显作为创意企业的特点与优势,而是纯粹采用传统企业的资本运营手段,如兼并、收购与合并重组等,那么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创意资本。
实际上,目前许多创意企业与园区等通过不断囤聚土地,变相做房地产开发盈利,来满足企业日常发展对于现金流的需求,这实际上是一种悲哀,一种作为创意企业的悲哀,它反映了如今我国创意产业整体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盈利性商业模式还较少,相关创意消费人群还显稚嫩,有时仅靠主业经营甚至无法保证企业生存。
但是如果任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相关创意企业的经营业务始终无法发展壮大,相关消费人群还是一样得不到锻炼和培养,而长此以往,创意产业是否还能被称为创意产业,也将成为一个很大的疑问。


由此可见,基于版权资本的创意企业资本运营,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从而,对于其有关具体商业运营模式的探讨和分析,就成为同样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潘勇辉、张祖旭在其《企业知识资本运营模式简述》中,提出了以下九种模式:

1.文化诱导模式。
文化诱导模式旨在通过构建一种团结向上、乐于奉献、又能让他们乐于接受、遵循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最终在企业内部营造和形成一种和谐的知识共享文化氛围。如在美国的Analog Devies公司执行董事长Ray Stata倡导打破功能性分工所产生的障碍格局和组织内部不良竞争的气氛,建立一个合作性的知识共享文化,鼓励“需要者的共同体,而不是拥护者的共同体”。
2.“PEC”联姻模式。
“PEC”联姻模式,也叫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文化(Culture)三位一体模式,是文化诱导模式的延伸与拓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是企业生产性的投资。文化是今天的消费,明天的经济;是有形的消费,无形的投资;是眼前的消费,未来的投资,而且未来企业和国家财富的增加,是由知识决定的。"PEC"联姻模式也正是正视这一问题的理性选择。它主张企业知识资本运营应坚持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三管"齐下,旨在产生“1+1+1>3”的裂变效应。
3.“内部创业”模式。
该模式承认并十分强调个人在知识开发创新中的独创性与能动性,它把企业的每位员工视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家”,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实践证明,这种“内部创业”的模式能使企业员工尤其是知识型人才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知识资源优势。
4.持续供给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学校“一次性教育”已无法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企业员工的要求,教育已扩展到一个人的一生。持续供给模式主张企业应重视并加大对职工培训的投入,并通过大力推行终身教育,为企业知识资本运营培养、储备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5.企业创新模式。
企业创新体系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导,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前提,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载体,市场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归宿,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
6.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主张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三方联手,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共生共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优势互补,通过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带动知识资本要素的急剧扩张。
7.技术入股模式。
让科技型公司的员工其以所拥有的技术入股,可提高高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8.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一是构建知识创造与知识传播的协调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版权保护与版权开发的关系问题,对此笔者前文已有论述,在此不加赘述;
二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保障体系。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亟待完善,以更好地界定知识产权边界(主要是适用范围)和有效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三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如防伪、防盗技术等。
9.“企业家定价”模式。
企业家是企业知识资本运营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企业知识资本运营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家自身知识资本价值的实现与增值。该模式为企业家获取应得的高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企业家报酬年薪制。年薪包括基薪和风险收入两部分,前者主要依据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和生产经营规模,以及本地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确定;后者根据企业效益、生产经营责任轻重、风险程度大小确定。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知识(产权)资本运营模式对于以版权资本为基础的创意企业资本运营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某些模式甚至提供了足以进行操作的相关具体内容,但笔者要指出的是,基于版权资本的创意企业资本运营模式还应该具有其相关版权特性及核心特点。



3
具体版权运作模式
从流量角度来看,腾讯视频的头部地位明显,阅文集团作为“腾讯系”公司,新丽传媒或将率先与腾讯视频合作推行剧本版权许可费的新模式,而这只是一个起点。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


版权作为“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其本身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种,同时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著作权指向创作者,而邻接权是指向表现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参加者,比如设计公司、动漫公司、广播电台、音像出版社、影院等。

而目前版权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创作,轻利用;重保护,轻开发;重人身权,轻财产权;重著作权,轻邻接权的现象,把主要的精力与资源都集中到著作权的研发与获取上面,有的甚至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同时,对于版权的利用与商业模式的设计、相关营销体系的建构及系统性推广、市场调研与产品线开发,对于相关授权体系的建设、版权保护与版权开发的综合平衡,对于版权现金流的实物期权考察、版权权利的确权及价值评估,对于版权资产的管理和版权资本运营,却全无概念,或着墨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版权相关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盈利前景,也显著影响了版权自身的商业开发及进一步的版权保护。
版权相关具体类别繁多,所涉及行业也十分庞杂,但也具有某些共性。对于以版权为核心资本的创意企业资本运营模式,虽然尚无统一、系统的理论总结与范式,但毫无疑问应该其具有版权资本的相关特性。具体而言,主要有:
1.重视版权开发,并以此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
以版权为运营基础的创意企业,应把版权放在核心资源地位,一切围绕版权的取得、开发、利用、增值的大循环过程进行,以版权的运营统驭人、财、物的流动和运营。其中,版权开发优于版权保护,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大版权共享的范围,以扩大受众群,起到市场推广效果,从而利于进一步的获取商业利益。
2.注重市场机会的捕捉,采取“一种版权,多重开发”方式。
版权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市场时机密切结合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消费者心理与流动趋势随时都有变化,对于更主要的是满足消费者精神体验价值的版权(品)而言,对于市场机会的把握十分关键。在敏锐抓住市场时机,获取较好回报的时刻,应当趁热打铁,及时推进版权的多种开发,以在合适的市场时机下最大限度地延续宣传推广效果与品牌效应。
3.强调以版权吸引资本,以版权资本撬动整体运营。
创意企业通过自创、引进、合作等方式获取版权,或者版权运营及使用权后,它所获得的还不是真金白银,只有以版权最大限度地吸引资本的注入,形成版权资本的活形态之后,才有可能成为资本性存在,用于为企业赚取相应的经济收益。但创意企业不应止步于此,版权资本完全可以在使得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变得更漂亮的同时,渗入并改变企业的深层经营与资本结构,以打造持续性的盈利性商业模式及相关体系。


4.采取“数量主义”与现金流策略,注重财务平衡。

在进行版权开发及市场调研时,相关创意企业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即使有部分对于市场消费水平及消费者的数量分析,也往往并不能很好切合具体版权进行商业开发和商业模式建构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实际版权开发过程中,应更多地采取“数量主义”方式,强调对于细分市场的相关商业数据的分析。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版权开发所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尤其对于净现金流状况更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在注重财务平衡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商业开发与盈利扩张。
5.重视授权体系与营销体系建设,细分并启动市场。
目前我国许多创意企业拥有优质版权,其消费群体也十分明确,但是往往其实际运营结果并不理想,产品线单一,盈利不稳定,市场认可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根于相关企业的版权授权体系与营销体系的匮乏与不足,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版权授权开发体系,并针对重点消费人群与市场地域展开推广攻势,才能真正满足细分市场消费者的特殊需求,从而较好地启动相关市场。
6.变革管理模式,采用“版权链”式管理。
目前相关创意企业的管理,多数还是采用职能部门式或事业部式管理模式,或者金字塔式和扁平式管理模式,但对于版权相关企业而言,其经营资源的投向、相关收益的产生、企业管理的重点,都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版权开发链之中。在此情况下,以每个版权(品)开发链连接而成的相关版权运营团队,即为实际上的利润中心和管理中心。创意企业以版权资本为基础的资本运营,应该效法这种管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对于资本运营进行更好的支持。


7.重视衍生版权权利的二次商业开发。

在创意企业的版权开发过程中,可能与新的市场、新的载体、新的传播媒介等结合,产生了新的衍生版权,这种版权往往是更具有开发潜力与市场号召力的,不能因为已经制定好相关版权开发计划,而忽视对于这部分版权的开发利用。其实国内外许多成功运营的版权企业,正是对于衍生版权权利的二次商业开发做得非常到位,从而获取了进一步的市场认可,进一步增强了品牌声誉,强化了市场地位。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加以切实推进。
基于版权资本的创意企业资本运营模式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在运营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创意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目标。
















佩森菀尔  (Psonerh Creative Capital)
深度、专业、高效的创意资本服务商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