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欧洲爆10年最大基金丑闻 智能贝塔降温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九州五金   2019-12-30 20:50   5025   0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 姚波

资管公司“大者恒强”马太效应突出

近年来全球资管市场上增长最快、受益最多的正是大型跨国巨头,它们的影响力越大,吸引的投资者资金也越多。“大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正在延续。

全球资产管理巨头已经有实力降低总体费用,因为规模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较低的收费水平。至关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同时提供被动和主动管理基金。这意味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贝莱德和先锋领航资产管理公司今年的总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而五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8万亿美元。在欧洲,仅有一家东方汇理规模跨过了令人垂涎的1万亿美元大关,与贝莱德资产规模相比,仍相形见绌。

另一方面,不少曾经的主动管理基金巨头的发展却没有那么顺遂。富达投资曾号称拥有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但旗下的主动管理基金规模却大不如前。当年选股明星林奇将富达麦哲伦基金从2000万美元推高至数十亿美元的规模,如今该基金甚至都不在全球前25大共同基金之列。

压力之下,不少资管公司寄希望于合并,结果喜忧参半。美盛集团和富兰克林资源公司等公司加入了通过裁员来节省开支的队伍。亨德森集团和标准人寿寻求通过合并来提振资产,但自合并以来,这两家公司都未能阻止资金外流。

不过,2019年也首次出现了巨头增产不增收的局面。贝莱德第三季度规模增加没有带来相应的盈利增加,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低费率对大公司带来的影响。

外资汹涌入华

2019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环境大幅改进:9月,我国全面取消了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外资在中国股市的持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10月,国务院修改相关条例,外资保险准入条件放宽,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扩大。11月,国务院印发相关意见,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

从时间表来看,自2020年4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不少巨头已经摩拳擦掌。2019年8月,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资管已成功竞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权。自此,上投摩根51%的股权由摩根资管持有,成为业内首家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除了已有合资公司可能进一步增资控股外,包括富达利泰投资、瑞银资管、桥水投资、贝莱德投资、施罗德投资、路博迈投资等22家外资机构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备案登记。

不仅局限于资管,外资正进入越来越多的金融业务领域,包括基金销售、基金投顾、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外资的布局和国际视野将给中国金融市场格局注入新的活力,内外资良性竞争互动下,我国金融市场呈现一幅增长潜力巨大的远景。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期,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欧洲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管理地区,吸引的资金流将超过美国。

责任投资崛起

资金快速流入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终于在资产管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2019年,随着全球监管机构开始更明确界定对其管理的预期,这种又被称作影响力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模式,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目前,全球社会责任投资规模已经达到30万亿美元,依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数据,欧洲占据约14万亿美元,美国约占12万亿美元,日本及加拿大各占2万亿美元左右规模。

ESG投资还在快速增长阶段,根据晨星公司的数据,截至2019年11月,仅美国市场上专注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ETF和开放式基金今年获得177亿美元的净流入,为2018年资金流入总量的3倍。

作为走在全球前列的欧洲市场,已经在努力建立标准化的分类和信息披露要求。不少机构正在考虑如何将这一趋势推广到消费者层面,以确保考虑到客户的ESG偏好,不少基金已经将ESG数据集成到他们的投资流程和客户报告中。

贝莱德投资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12年至2018年期间,专注于ESG的国际股票指数与传统基准相比,其年度回报率与之持平甚至超过后者,这种优异表现在新兴市场尤为明显。不少国际机构也开始关照A股,指数机构富时罗素在2019年12月宣布扩大A股ESG覆盖,2020年3月完成一阶段纳入。

ETF首破6万亿美元

主动与被动之争愈发激烈

在漫长的美国股市牛市推动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有的全球资产规模飙升至创纪录的6万亿美元,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

ETF是通过追踪指数来投资一篮子资产的最便捷且最经济的方式。在金融危机之前,本被视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众市场。十年来,发达市场的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未能打败指数,这促使许多投资者寻求用ETF构建组合,从而迎来ETF发展的黄金时期。

全球ETF资产突破4万亿美元时点为2017年5月。2018年1月,全球ETF总资产达到5万亿美元,2019年11月底,全球ETF规模突破6万亿美元。ETF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劲的正增长迹象,许多资产管理公司开始认识到ETF是产品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预计一些更主动管理参与者将开始认真进入ETF市场。一些基金将专注于开发更主动管理的ETF产品。美银表示,ETF强劲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税收效率、低成本、流动性和透明度等优势。美国银行数据显示,ETF行业在未来10年的规模可能会扩大10倍,达到50万亿美元的规模。

牛熊赢不过大盘

对冲基金压力山大

2019年,对冲基金有望迎来自2013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但仍落后于整体市场,这无形中增加了对冲基金行业的压力。

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行业今年实现了8.5%的总体回报率,但并未能抓住2019年股市和债市强劲反弹的大部分机会。这一回报率已经是对冲基金6年来的最佳表现,但仍远远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29.1%的涨幅,也落后于美国债券市场平均14%的回报率。

这种相对较差的表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对冲基金赚钱能力的质疑:在今年的美股牛市中,对冲基金表现落后于大盘,在2018年的抛售中,它们的表现也逊于大盘。

虽然投资者尚未开始成群结队地放弃这一策略,但过去4年来,资金正以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快速度撤出,对冲基金的数量在5年前达到峰值后稳步下降。对冲基金所面临的行业压力仍在累积,投资者信心也正在耗损。

欧洲爆出10年最大基金丑闻

今年出现了一起让欧洲乃至全球资管行业关注的丑闻,英国一明星选股人违规持有大量难以出售的资产,因无法满足激增的请求而暂停基金赎回,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

2019年3月,欧洲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伍德福德(Woodford)的旗舰股票收益基金,在连续两年基金资产缩水后出现了严重流动性危机。调查发现,该基金在富时1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中持有的资产不到20%,而在成立之初,这一比例超过了50%。更令人难以置信的,该基金有超过20%的资产来自非上市的小型初创公司。这一惊人消息曝光后,基金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缩水。

该基金的清盘成为了欧洲10年来最大的基金管理丑闻。这引发了数家国家监管机构的调查,影响了消费者对投资基金的信心。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称,这类基金“建立在谎言之上”,因为它们无法按照承诺,按时兑现投资者赎回资金的请求。

好在欧盟市场监管机构已经做出反应,提出将在2020年对资产管理公司是否违反流动性规定展开联合调查。

基金零费率元年

成本要素愈发重要

费用成为不少投资者重新分配资金的主要决定因素,甚至超过了业绩,这一背景下,零费率基金应运而生。

在2019年,一些新进者试图通过推出不收取任何费用、或返还年费、甚至向ETF股东支付投资费用来获得市场份额。零费率的出现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展示了作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中,为了求生,小公司的手段已经逼近极限;另一方面,SoFi和Salt Financial等小公司的经验表明,除非有分销平台支持,否则仅依靠零费率来营销是行不通的。

在向零费用基金转型的过程中,最大的赢家是富达投资。该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了4只不收费的核心指数共同基金,共筹集了约60亿美元资金,其中从美国市场获取资金总计4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控制分销渠道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基金只对富达的客户开放。相比较,对于小型基金公司来说,SoFi和Salt Financial的实验并不是很成功。这两只产品分别只吸引了5000万美元和770万美元。

2019年是ETF零费率的元年。不仅首批零费率ETF诞生,且伴随着ETF交易佣金归零,2020年恐怕还会有不少的基金费率会延续这一走低趋势。

人工智能和智能贝塔降温

2018年,几乎资产管理行业每个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AI),不过到了2019年,这一热度有所降低。

随着人工智能能力的增强,不少人士期望这项技术会逐步取代资管领域的部分复杂人类活动。依据CFA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一项报告,目前有三种类型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投资管理中得到应用:(1)使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来有效地处理文本、图像和音频数据; (2)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包括深度学习,提高算法在投资过程中的有效性;(3)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大数据,包括另类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用于提高投资洞察力。

随着不少产品的业绩出炉,有人对人工智能热提出了质疑。全球首只基于人工智能的基金成立两年来并没有打败市场。

另一个遭到质疑的是智能贝塔。作为介于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之间的中间地带,智能贝塔在过去10年里大受欢迎。然而,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智能贝塔基金业绩远低于此前向投资者宣传的水平,2009年至2018年期间大部分要素基金的收益都低于基准。这令投资者以更为理性的态度来面对技术。

新兴市场复苏

新兴市场即将以正收益结束动荡的一年。2018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票、货币和主权债经历了近3年来最大的年度亏损后,2019年全都获得正收益。随着美国和中国最终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一致,流入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的资金加速增长。

截至12月13日的一周时间内,在美国上市、投资于发展中国家以及针对特定国家的新兴市场ETF的资金流入量约11.5亿美元,是前一周1.419亿美元的8倍以上。这是连续第10周资金流入,是一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中美初步达成贸易协议给市场以信心: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12月28日达1118.61点,创下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较2018年10月创下的低点934.20点已上涨近20%以上。

总体上看,今年新兴市场债强于股票:MSCI新兴市场指数迄今上涨了1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29%。新兴市场债券则是另一番景象。安硕摩根新兴市场债券ETF获得了超过12%的回报率,与美国高收益债券收益率不相上下。

传统共同基金创新迎挑战

在过去10年的市场扩张战略中,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市场中,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一直处于劣势,而且这种差距似乎还在扩大。在许多投资者眼中,指数基金亮眼的业绩再加上较低的费用,其回报往往超过了主动管理可能带来的超额收益。为了赢得市场扩张之战,主动管理基金经理需要令人信服地证明,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值得付出代价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仍有远见的公司努力在这一战略领域重新获得优势。这些公司正利用各种投资组合形式,例如,独立账户、集体投资信托基金、ETF等来更新他们的产品。而2019年最大的产品创新,即非透明ETF产品获得监管部门的允许。

2019年11月,富达等4家基金公司的申请获得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许可,从而可以创建每季度披露一次持仓情况的ETF,而不是像传统ETF那样每天披露一次。

这对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他们在过去十年中目睹了数万亿美元从共同基金流入ETF,却不能轻易搭上ETF发展的快车。

此外,技术的进步,使得独立管理账户的流行成为可能。独立管理账户不同于一般的共同基金形式,其好处包括定制化、ESG标准采用和最小化资金结构等优势。技术的进步,使得独立管理账户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市场,并最终通过定制的目标日期基金进入养老金计划,这也成为主动管理兴起的另一助力。逐步诞生的非透明ETF等创新产品形式,使得主动管理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关链接:

盘点2019:商品ETF推出使财富管理端工具进一步完备

盘点2019:ETF争夺白热化 规模是生命之血

盘点2019:创新药在政策面和资本面获得更多支持

盘点2019:公募基金突破6000只整数大关 10只回报率超100%

盘点2019:医养结合投资建设多个养老社区

盘点2019: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杆 转型成为信托业主基调

盘点2019:科创板开板运作 外资控股券商获批开业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70
帖子:2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