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爱传媒讲坛第81期 | 张杰教授分享“中介化交往:探寻移动网时代的人际交往新方式”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NJNU随园新语   2019-12-29 00:56   1290   0

     12月24日下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杰教授在新传大楼408会议室为研究生同学带来题为“中介化交往:探寻移动网时代的人际交往新方式”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于德山教授主持。

     首先,张杰老师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向大家详细讲解了交往的概念以及人际互动的演变。他指出,如果说传统社区存在的基础在于面对面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交往与互动,那么,现代社会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迪尔凯姆所讨论的“社会分工”。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角色交往开始兴起,其交往对象不再要求是熟人,而是信息不全的陌生人。现代性的发展使得传统社区中建立在空间固定、时间长期的情感与人格高度卷入的面对面人际交往,逐渐被时空延展、情感疏离、以角色规范和角色期待的陌生人交往所取代,陌生人交往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往方式。


      随后,张杰老师指出,媒介的兴起使得一种新型的人际类型——“公众”应运而生。最早意识到报纸所催生的公众这一新兴群体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德。在他看来,公众与群众不同,公众是理性客观的,是舆论和民主的来源与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构成上的区别。大众传媒正是将公众汇集成社会的纽带,通过大众传媒,公众得以形成和壮大。但是,如果说公众作为面对面交往的突破,那么,非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的另一类型作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暗面则提醒着我们现代社会对于人际交往产生的弊端。接着,张杰老师引用了曼海姆、安德斯、米尔斯等人的话来进行说明。媒介兴起,人们仅仅通过大众媒介完成表面的连接,看似大众,实为孤独的个体,社会的原子化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日益显现。



     接着,张杰老师谈到,媒介的兴起还创造了新的交往方式——类社会互动。他梳理了霍顿和沃尔、汤普森安塞姆等人关于类社会互动的见解,理清了其理论脉络。张杰老师尤其强调了霍顿和沃尔《大众传播和类社会互动:远距离亲密行为的考察》这篇文献的重要意义,因为它首次将非面对面的交往行为纳入研究范围。


     张杰老师认为,到了移动互联时代,所有的人际交往都是通过某种中介发生的,受到某种中介影响。因此,今天我们已经来到一个中介化交往的时代,中介不仅仅是物,一个交往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具有相对独立力量的第三方。中介指的是特定的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由此而来的互动体验。


     另外,张杰老师同在场研究生们分享了自己《在场而不交流?移动网时代的人际交往新情境建构》的研究历程。问题的提出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现象:为什么大家把交流时低头玩手机当成很正常的事情?张杰老师提醒大家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学会打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要不断发问,为什么它会理所当然。在文献回顾方面,张杰老师认为,简单的现象描述深度不够,要做学理性的阐释。他尤其强调,选择理论框架时,理论的新与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理论和研究问题的契合程度。

     最后,于德山老师在进行总结时希望研究生同学在做文献综述时一定要带着问题进行梳理,不能只是把文献进行堆砌,落入了“述而不评”的境地。讲座之中,张杰教授引经据典,层层深入,全面深入地向大家传授自己的研究经验,使得在场同学深受启发。
图文 | 陆玲
编辑 | 杨素、周丽
责编 | 朱彬彬
审核 | 张郑武文、甄智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